加快六盘水市商贸流通业发展

加快六盘水市商贸流通业发展

王永竹

〔内容摘要〕在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基础上,我市商贸流通行业快速发展,消费总量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居民购买力水平显著提高,商贸流通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本文就我市商贸流通业当前发展现状作了具体描述,并对加快我市发展商贸流通业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商贸流通 产业发展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

一、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基本情况

消费品市场实现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6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50.51亿元,同比增长11.4%,住宿、餐饮业6.97亿元,同比增长9.7%。从消费地域构成看,县及县以上占80.1%,县以下占19.9%。

流通水平得到提升。连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各类连锁企业22家,其中经营百货、副食品8家,经营餐饮的14家。连锁经营涉及餐饮、医药、百货、副食品、农资等行业,大型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发展较快。物流配送开始起步,以盐业、烟草、农资、家电、百货超市为代表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较快。电子商务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目前我市大部分连锁企业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条形码技术在各类超市得到了广泛运用。

市场体系规划建设取得了新进展。编制了《六盘水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六盘水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六盘水市生猪屠宰设置规划》,正在编制《六盘水市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规划的实施将促进我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钟山区、盘县金榜超市和吉庆商贸有限公司列入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单位。一批专业市场开始动工兴建。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商业网点3.38万个,规模以上商场50家,各类商品市场(包括农贸市场)200家,规模以上市场42家。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导、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商品市场体系和遍布城市、辐射农村的流通网络,以及各种经济成份、多种业态形式的贸易主体,实现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商品市场管理迈出了新步伐。建立了反映市场运行规模、重点流通企业、重要商品供求和节日市场供求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选定钟山农贸市场、泰和商场等3家企业为生活必需品监测单位,市百货公司、恒远百货、佳惠超市等5家企业为重点流通企业监测单位;建立了副食品风险基金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重视疫情发生期间和节日期间的市场调节。目前市中心区储备猪肉120吨,禽类和水产品240吨,储备商品较为充足,生猪屠宰管理日规范。市中心区、六枝城区实现了机械化屠宰,设立乡镇定点屠宰场10家。全年定点屠宰牲畜17.6万头。屠宰税费完成930.2万元,酒类流通管理稳步推进。去年以来,市商务局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市中心区的909户生产经营酒类的企业、15个超市的200多个品牌的瓶装白酒和20多个品牌的红酒进行了检查,取缔了8户无证经营户,立案调查2户,21户限期整改,确保了酒类市场安全。旧机动车交易、报废汽车拆解、生产性金属物质回收、民爆器材、拍卖、旧货等特殊行业和商品也得到新的发展。

外商投资大幅度增长。2005年,我市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新批外资企业3家,初审上报审批企业1家,申请增资企业2家。全市合同利用外资2284万美元,完成了年计划的226.50%;实际利用外资1872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8.7倍。外贸累计进出口额13754.96万美元,其中进口13730.03万美元,出口24.93万美元;委托代理出口3845.80万美元。

国有商贸企业运行情况明显好转。2005年,国有商贸企业商品销售总额23000万元,同比增长8%;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为75.7万元,由上年亏损317万元转为盈利,缴纳税金560万元,同比增长9%;国有商贸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现有80%的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有部分企业已完成资产评估。市化轻公司等企业的兼并工作正在进行。

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在全市商务行业开展了“诚信兴商”、“百城万店无假货”、“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全市商务行业有3家单位分别获得全国和全省“青年文明号”的称号。认真开展打击商业欺诈活动,成立了由市商务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门机构,制定了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方案。通过查处商业欺诈违法行为,增强了企业的商业诚信意识,净化了市场秩序。

我市商贸流通业在实现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流通法规建设滞后,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流通领域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难度较大。二是商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假冒伪劣、商业欺诈时有发生,消费安全隐患较大。三是行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市场调控缺乏手段。四是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农村流通网络不畅。五是进出口企业少,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原煤、焦炭等产品没有出口配额,供货出口较大,直接影响我市出口总量。六是国有商贸企业改革进展缓慢。由于企业债务负担重、人员多,改制成本不足,导致企业改制较难。

二、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体制,激活机制,强力推进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按照现代公司制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引导大型国有流通企业加快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创新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做强做大。指导中小国有商贸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嫁接民资、与外资合资合作、兼并、出售、拍卖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加快发展民营流通企业,扶持引导一批关联度高、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私营商贸流通企业租赁、兼并、收购、托管中小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商贸企业民营化步伐,建立现代、规范的公司制度,促使商贸流通企业放开搞活、做强做大。

(二)努力扩大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推动商贸行业重点建设项目进展。 “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市商贸行业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引进强势商业的战略机遇期。要抓住机遇,牢固树立以开放促发展的战略思想,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入驻我市,促进我市商贸流通业转变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推动营销技术和管理创新,借助外力提升我市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对招商引资重点建设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调度,狠抓落实。

(三)健全商业网点规划,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网点合理布局、业态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市商业网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大中型零售商业网点随意布点; 区域分布、业态结构不尽合理;新业态中的超市、连锁店、专业店不足;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不配套;老城区传统业态居多,小型超市、便利店、中型超市等新业态缺乏;新建居民小区网点配置不足等问题。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实行听证制度。组织行业协会和计划、规划、交通、消防、工商、环保等方面的专家、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同行业企业的代表进行评议,经过可行性论证和审批后,才能由有关部门立项、建设、开业。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商业网点建设。要支持各区搞好网点建设,允许各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对本区亟需发展的商业网点制定地区差别优惠政策,优先发展。要每年发布商业网点建设导向性意见,包括加快发展、适度发展和控制发展的项目和业态,对全市商业网点建设进行宏观政策引导,促进网点建设规范有序。要加强商务、计划、规划、交通、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和支持,及时引导、推动和促进全市商业网点建设。

(四)引导与扶持相结合,加快培育商贸流通龙头骨干企业。选择部分基础较强、发展势头好、管理机制健全的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品牌为载体,进行资产重组, 同业整合,促使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五)加强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社会商业管理,促进大商贸、大流通的发展。从加强窗口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入手,深入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提高商贸流通行业的整体素质和信用等级。在全市商贸行业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根据企业信用分类标准,相应建立守信企业激励机制、失信企业惩戒机制、严重失信企业淘汰机制,依法实施不同的监管,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大示范店、示范街、示范市场创建力度,提高“购物(服务)放心店”的创建水平;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组织开展食品专项打假活动,进一步推动“食品放心工程”; 以“创企业品牌”、“创商品品牌”、“创服务品牌”活动为重点,在商贸流通企业职工中继续开展“争创服务品牌”活动,提高品牌服务意识。根据商贸行业特点,采取行政指导、市场预警、消费警示等手段,督促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六)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和目标任务。加大对知识产权、食品放心工程、农资、建筑、文化、土地和煤炭市场的整治。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持主要领导负责、部门协调配合、各方联合行动、实行责任追究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二是统一认识,加强合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联系会制度、例会制度、举报制度和信息资料报送制度。三是加大力度,狠抓大要案查处。重点查处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群众呼声强烈、社会影响大的大案要案。重点打击市场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并从重、从快予以处理,促进市场净化、有序。四是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宣传整治成果,对大要案及时进行曝光和跟踪报道,以震慑犯罪,鼓舞人心。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市场整顿、整治,为商贸流通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秩序井然的外部发展环境。

(七)加强市场运行监测,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落实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的通知》(商运发[2005]35号)精神,加快建立我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监测制度,建立市场运行监测长效机制,稳定监测队伍,重点监测市场运行规模、运行质量、消费结构、网点布局、主要商品供求及价格、重点企业发展、流通现代化水平、企业组织化程度等指标,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提供权威信息,引导生产、指导消费、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八)健全制度,规范操作,确保专项资金公开、公正、合理使用。按照扶持政策,在引导、指导企业积极争取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商贸流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项目,严格报批程序,坚持规范操作,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公开、公正、合理使用,切实发挥扶持政策对深化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商业网络体系建设、促进商业网点合理布局、业态协调发展、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做强做大、优化市场环境和加快市场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加快六盘水市商贸流通业发展

王永竹

〔内容摘要〕在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基础上,我市商贸流通行业快速发展,消费总量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居民购买力水平显著提高,商贸流通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本文就我市商贸流通业当前发展现状作了具体描述,并对加快我市发展商贸流通业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商贸流通 产业发展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

一、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基本情况

消费品市场实现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6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50.51亿元,同比增长11.4%,住宿、餐饮业6.97亿元,同比增长9.7%。从消费地域构成看,县及县以上占80.1%,县以下占19.9%。

流通水平得到提升。连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各类连锁企业22家,其中经营百货、副食品8家,经营餐饮的14家。连锁经营涉及餐饮、医药、百货、副食品、农资等行业,大型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发展较快。物流配送开始起步,以盐业、烟草、农资、家电、百货超市为代表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较快。电子商务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目前我市大部分连锁企业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条形码技术在各类超市得到了广泛运用。

市场体系规划建设取得了新进展。编制了《六盘水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六盘水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六盘水市生猪屠宰设置规划》,正在编制《六盘水市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规划的实施将促进我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钟山区、盘县金榜超市和吉庆商贸有限公司列入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单位。一批专业市场开始动工兴建。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商业网点3.38万个,规模以上商场50家,各类商品市场(包括农贸市场)200家,规模以上市场42家。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导、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商品市场体系和遍布城市、辐射农村的流通网络,以及各种经济成份、多种业态形式的贸易主体,实现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商品市场管理迈出了新步伐。建立了反映市场运行规模、重点流通企业、重要商品供求和节日市场供求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选定钟山农贸市场、泰和商场等3家企业为生活必需品监测单位,市百货公司、恒远百货、佳惠超市等5家企业为重点流通企业监测单位;建立了副食品风险基金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重视疫情发生期间和节日期间的市场调节。目前市中心区储备猪肉120吨,禽类和水产品240吨,储备商品较为充足,生猪屠宰管理日规范。市中心区、六枝城区实现了机械化屠宰,设立乡镇定点屠宰场10家。全年定点屠宰牲畜17.6万头。屠宰税费完成930.2万元,酒类流通管理稳步推进。去年以来,市商务局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市中心区的909户生产经营酒类的企业、15个超市的200多个品牌的瓶装白酒和20多个品牌的红酒进行了检查,取缔了8户无证经营户,立案调查2户,21户限期整改,确保了酒类市场安全。旧机动车交易、报废汽车拆解、生产性金属物质回收、民爆器材、拍卖、旧货等特殊行业和商品也得到新的发展。

外商投资大幅度增长。2005年,我市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新批外资企业3家,初审上报审批企业1家,申请增资企业2家。全市合同利用外资2284万美元,完成了年计划的226.50%;实际利用外资1872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8.7倍。外贸累计进出口额13754.96万美元,其中进口13730.03万美元,出口24.93万美元;委托代理出口3845.80万美元。

国有商贸企业运行情况明显好转。2005年,国有商贸企业商品销售总额23000万元,同比增长8%;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为75.7万元,由上年亏损317万元转为盈利,缴纳税金560万元,同比增长9%;国有商贸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现有80%的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有部分企业已完成资产评估。市化轻公司等企业的兼并工作正在进行。

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在全市商务行业开展了“诚信兴商”、“百城万店无假货”、“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全市商务行业有3家单位分别获得全国和全省“青年文明号”的称号。认真开展打击商业欺诈活动,成立了由市商务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门机构,制定了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方案。通过查处商业欺诈违法行为,增强了企业的商业诚信意识,净化了市场秩序。

我市商贸流通业在实现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流通法规建设滞后,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流通领域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难度较大。二是商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假冒伪劣、商业欺诈时有发生,消费安全隐患较大。三是行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市场调控缺乏手段。四是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农村流通网络不畅。五是进出口企业少,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原煤、焦炭等产品没有出口配额,供货出口较大,直接影响我市出口总量。六是国有商贸企业改革进展缓慢。由于企业债务负担重、人员多,改制成本不足,导致企业改制较难。

二、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体制,激活机制,强力推进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按照现代公司制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引导大型国有流通企业加快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创新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做强做大。指导中小国有商贸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嫁接民资、与外资合资合作、兼并、出售、拍卖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加快发展民营流通企业,扶持引导一批关联度高、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私营商贸流通企业租赁、兼并、收购、托管中小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商贸企业民营化步伐,建立现代、规范的公司制度,促使商贸流通企业放开搞活、做强做大。

(二)努力扩大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推动商贸行业重点建设项目进展。 “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市商贸行业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引进强势商业的战略机遇期。要抓住机遇,牢固树立以开放促发展的战略思想,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入驻我市,促进我市商贸流通业转变经营理念、经营方式,推动营销技术和管理创新,借助外力提升我市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对招商引资重点建设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调度,狠抓落实。

(三)健全商业网点规划,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网点合理布局、业态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市商业网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大中型零售商业网点随意布点; 区域分布、业态结构不尽合理;新业态中的超市、连锁店、专业店不足;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不配套;老城区传统业态居多,小型超市、便利店、中型超市等新业态缺乏;新建居民小区网点配置不足等问题。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实行听证制度。组织行业协会和计划、规划、交通、消防、工商、环保等方面的专家、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同行业企业的代表进行评议,经过可行性论证和审批后,才能由有关部门立项、建设、开业。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商业网点建设。要支持各区搞好网点建设,允许各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对本区亟需发展的商业网点制定地区差别优惠政策,优先发展。要每年发布商业网点建设导向性意见,包括加快发展、适度发展和控制发展的项目和业态,对全市商业网点建设进行宏观政策引导,促进网点建设规范有序。要加强商务、计划、规划、交通、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和支持,及时引导、推动和促进全市商业网点建设。

(四)引导与扶持相结合,加快培育商贸流通龙头骨干企业。选择部分基础较强、发展势头好、管理机制健全的企业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品牌为载体,进行资产重组, 同业整合,促使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五)加强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社会商业管理,促进大商贸、大流通的发展。从加强窗口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入手,深入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提高商贸流通行业的整体素质和信用等级。在全市商贸行业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根据企业信用分类标准,相应建立守信企业激励机制、失信企业惩戒机制、严重失信企业淘汰机制,依法实施不同的监管,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大示范店、示范街、示范市场创建力度,提高“购物(服务)放心店”的创建水平;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组织开展食品专项打假活动,进一步推动“食品放心工程”; 以“创企业品牌”、“创商品品牌”、“创服务品牌”活动为重点,在商贸流通企业职工中继续开展“争创服务品牌”活动,提高品牌服务意识。根据商贸行业特点,采取行政指导、市场预警、消费警示等手段,督促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六)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和目标任务。加大对知识产权、食品放心工程、农资、建筑、文化、土地和煤炭市场的整治。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持主要领导负责、部门协调配合、各方联合行动、实行责任追究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二是统一认识,加强合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联系会制度、例会制度、举报制度和信息资料报送制度。三是加大力度,狠抓大要案查处。重点查处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群众呼声强烈、社会影响大的大案要案。重点打击市场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并从重、从快予以处理,促进市场净化、有序。四是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宣传整治成果,对大要案及时进行曝光和跟踪报道,以震慑犯罪,鼓舞人心。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市场整顿、整治,为商贸流通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秩序井然的外部发展环境。

(七)加强市场运行监测,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落实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工作的通知》(商运发[2005]35号)精神,加快建立我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监测制度,建立市场运行监测长效机制,稳定监测队伍,重点监测市场运行规模、运行质量、消费结构、网点布局、主要商品供求及价格、重点企业发展、流通现代化水平、企业组织化程度等指标,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提供权威信息,引导生产、指导消费、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八)健全制度,规范操作,确保专项资金公开、公正、合理使用。按照扶持政策,在引导、指导企业积极争取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商贸流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项目,严格报批程序,坚持规范操作,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公开、公正、合理使用,切实发挥扶持政策对深化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商业网络体系建设、促进商业网点合理布局、业态协调发展、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做强做大、优化市场环境和加快市场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关内容

  • [风向标:商贸物流十三五规划发布,7大工程决定物流业未来竞争焦点!]
  • 2月8日,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网站正式对外发布了<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由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共同制定,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不仅指明了发展方向. 规划指出在十三五期 ...

  • 中央2号文件
  • 目录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 3 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 ...

  • "十二五"西部大开发规划(全文)
  •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全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重大成就 第二节 主要问题 第三节 战略机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四节 指导思想 第五节 基本原则 第六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重点区域 第七节 重点经济 ...

  • 商贸活县基本状况调研报告
  • 商贸工作是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保障了社会供给,促进了农业生产,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拉动了经济增长,在连接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消费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本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如何科学发展我县商贸工作进行调研,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

  • 关于六盘水威宁同城化的初步思考
  • 关于六盘水威宁同城化的初步思考 访问次数 : 3 发布日期:2015-01-14 14:18:12 字体:[大 中 小] 杨 毅 [内容摘要] 六盘水.威宁两市县都位于贵州省西部,作为毕水兴资源富集区的中心.次中心城市之一,在六盘水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城市的新形势下,笔者提出六威同 城化的这一战略构想. ...

  • 实施"工贸强区"发展思路&amp;nbsp;&amp;nbsp;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 xxxx区辖区面积465平方公里,辖8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04个村(社区),人口56万.近年来,我区毫不动摇地坚持"工贸强区"发展思路,立足城市中心区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实施"三大策略",推进"六个共识",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04 ...

  • 南平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分析与思考
  • 摘 要:南平市商贸流通业在近10年中流通规模.经营业态.集中化水平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规模偏小.速度较慢.潜力不高等问题,应抢抓机遇,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 ...

  • 县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西安市现辖9区4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0.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3.85万人,农业人口476.69万人,xx年年人均gdp21017元. 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县域商贸流通产业,对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吸纳就业,推动经济结 ...

  • 2012年度甘肃省非公有制纳税百强排行情况分析和说明
  • 2012年度甘肃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纳税百强名单和情况说明 (详细名单) 发布日期:2013-01-23  来源:中国甘肃网  浏览次数:120 是非公纳税总额偏小,五千万以下超八成.非公百强企业缴纳税收收入48.39亿元,仅占全省税收收入的5.52%,纳税规模较小,且税额相对集中,五千万元以下企业共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