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咏史诗

鉴赏古代咏史诗

2009-04-03 2058 5d56b7b40100cj1q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

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下面这首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

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

只要熟悉当时的历史,我们就能明白,这里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S226;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小令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进行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莩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如苏轼的《念奴娇&S226;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作开篇三句,突兀而起,将壮阔大江的实景和千古英雄人物的种种历史虚象融成一片,铺开赤壁怀古的背景。引出具体对象后,又宕开一笔,以三个短句描写出气势雄浑的赤壁山水图,极力渲染江山之胜,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心潮为之激荡。词人由此顺势而下,以如椽大笔挥写了歇拍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面收束上文,概括出地杰人灵,一面承上启下,引出怀古核心部分。过片四句,以艺术的夸张跳出历史的真实,先将指挥赤壁之战的主帅周瑜安排在燕尔新婚之际,以侧面衬托青年英雄的光彩照人,再着力正面刻画主人公的儒雅从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画龙点睛般勾画出昔日威武雄壮的赤壁大战。“樯橹灰飞烟灭”六字,精练而形象地将“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火烧赤壁的决定性场面画出,令人击节赞赏。此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写尽了大江东去的气魄,赤壁的雄奇,英雄的从容,景象壮阔,气势磅礴,纵写古今,遥念英雄,慷慨昂扬,豪放旷达,不愧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

鉴赏古代咏史诗

2009-04-03 2058 5d56b7b40100cj1q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

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下面这首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

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

只要熟悉当时的历史,我们就能明白,这里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

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S226;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小令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进行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莩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如苏轼的《念奴娇&S226;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作开篇三句,突兀而起,将壮阔大江的实景和千古英雄人物的种种历史虚象融成一片,铺开赤壁怀古的背景。引出具体对象后,又宕开一笔,以三个短句描写出气势雄浑的赤壁山水图,极力渲染江山之胜,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心潮为之激荡。词人由此顺势而下,以如椽大笔挥写了歇拍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面收束上文,概括出地杰人灵,一面承上启下,引出怀古核心部分。过片四句,以艺术的夸张跳出历史的真实,先将指挥赤壁之战的主帅周瑜安排在燕尔新婚之际,以侧面衬托青年英雄的光彩照人,再着力正面刻画主人公的儒雅从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画龙点睛般勾画出昔日威武雄壮的赤壁大战。“樯橹灰飞烟灭”六字,精练而形象地将“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火烧赤壁的决定性场面画出,令人击节赞赏。此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写尽了大江东去的气魄,赤壁的雄奇,英雄的从容,景象壮阔,气势磅礴,纵写古今,遥念英雄,慷慨昂扬,豪放旷达,不愧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


相关内容

  • 高考怎样鉴赏古代诗歌得高分
  • 怎样鉴赏古代诗歌 1.熟悉诗歌的一般常识 ①诗歌的重要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可以使诗人摆脱实际生活的拘囿,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境地透视过去和未来:也可以强化感情,增添作品的绚丽色彩.优秀的诗歌总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只有具有想象力的诗歌,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 ②诗歌的另一特点是强烈 ...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
  • 载入中...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纲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 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qu ...

  •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 ...

  • 诗歌鉴赏咏史怀古
  • 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 ...

  • [马嵬](其二)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 <马嵬>(其二)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134416 陈凤连 [课程分析] < 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亡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 ...

  • [诗词]诗词经典04: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大全
  • ◆⊙◆唐诗宋词 经典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大全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

  • [越中览古]教案
  • < 越 中 览 古 > 李 白 一.导语: 由高一<勾践灭吴>导入. 二.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 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 ...

  • 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分类.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 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分类.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诗歌内容分类 爱国题材类,有表现忧国伤时的,揭露统治者腐败的,表现建功报国的理想的,还有表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的. 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 ...

  •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 咏史怀古诗鉴赏 庄周梦蝶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2.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 1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