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1930年8月30日—),全球著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在第十一届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卖到263万美元。2010年7月,沃伦·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机构捐赠股票,依当前市值计算相当于19.3亿美元。这是巴菲特2006年开始捐出99%资产以来,金额第三高的捐款。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儿子霍华德会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扮演继承人的角色。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胁生命。2013年福布斯财富榜以530亿美元排名第四位。2015年3月2日,福布斯发布2015全球富豪榜。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比尔·盖茨、卡洛斯·斯利姆、沃伦·巴菲特,财富数分别为792亿美元、771亿美元与727亿美元。2015年7月中旬至8月底,巴菲特所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投资股市方面已经至少账面亏损了112亿美元。相当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市值缩水了10.3%。2015年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福布斯》发布美国富豪400强榜单显示,凭借620亿美元财富排名美国富豪第二名,这也是沃伦·巴菲特自2001年以来的一贯排名。

一、巴菲特的成长经历

(一)出生于股票崩溃时期

1930年8月30日,天气闷热,巴菲特出生于奥马哈市。其时正值经济大萧条的中期。

小巴菲特的第一个玩具,也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就是一个绑在手腕上的金属货币兑换器。他对拥有金钱的感觉非常着迷。做数学计算题,特别是涉及用极快的速度计算复利利息,是他儿时喜欢的一种消遣娱乐方式。

“小时候,他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孩子,他总是弯曲着膝盖走路,这样就不会跌出去太远,但是长大后,他却能够做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这确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布赖恩特夫人说。

(二)6岁:第一次赚钱是倒卖可乐

他母亲回忆说,当她的儿子第一次对自由企业产生兴趣时,还只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他以每箱25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店购买一箱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钱在附近兜售。10岁时,巴菲特最喜欢卖的软饮料是百事可乐。因为那时每瓶百事可乐的容量是12盎司,而可口可乐却只有6盎司,但是,两种可乐的售价是相同的。大多数孩子都心满意足地喝着汽水,但他们从来不去多想什么,只有巴菲特捡起汽水机旁被人们丢弃的瓶盖,把它们分门别类并数一下各种瓶盖的个数,看看哪种牌子的汽水卖得快。

这个早熟的少年非常聪明并且勤奋刻苦,他可以就美国城市人口问题滔滔不绝地谈上半天。他在小学读书时,就曾因学习成绩优异跳了一级。“他是个好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英语也很好,我记得他还曾纠正过我的错误,那是个有关词的缩写式的问题,而他是正确的。”他二年级的老师玛丽•麦得逊这样回忆说。

(三)10岁:帮父亲绘制股市涨跌表 尽管年轻的巴菲特是个数学天才,但是,他对金融的痴迷程度仍让他虔诚、节俭的父亲感到非常吃惊,他希望他的儿子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神职人员,但是,他却发现他的儿子对万能的金钱力量非常着迷,像是被其咒语所镇住了似的。

当巴菲特还在露丝黑尔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个名为“马童选集”的报告,告诉人们在赛马中如何设置障碍以及如何下注。他在他父母居所的地下室里完成了这本小册子的印刷工作,然后以每本25美分的价格出售。他和一个朋友运用数学原理开发出一套赛马中挑选谁是赢家的系统。但是,由于没有营业执照,他们的企业被有关当局关闭。

巴菲特八岁的时候,他开始阅读有关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股票市场的痴迷有增无减,他开始绘制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的图表。“我对和数字和金钱相关的任何事情都非常感兴趣。”后来巴菲特把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图表和大多数偏离对公司做出基本分析的东西都叫做“小鸡走路的痕迹。”

巴菲特10岁的时候,他开始在他父亲的经纪人业务办公室里做些像张贴有价证券的价格,及填写有关股票及债券的文件等工作。

(四)11岁:投资股票赚了5美元

1942年4月,11岁的巴菲特开始小规模地购买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三股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当时,这就是他的资本净值。小巴菲特还说服他的姐姐多丽丝和他一起投资。他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后,他赚了5美元。

巴菲特一直关注着股票市场的变化,计算维持有利的平均价格而买进或卖出股票以维持高于平均的价格,并且,他已经意识到,他对股票市场的估计要比其他人敏锐、精明的多。

1942年,他的父亲被共和党人选为美国国会会员,巴菲特在奥马哈的生活受到了影响。1943年1月,他们全家搬到了维吉尼亚洲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尽管他的两个姐姐都为此而兴奋不已,巴菲特却有一种好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感觉,心情非常郁闷。第二个月,巴菲特就回到了奥马哈,和爷爷、姑姑一起生活。

13岁时,巴菲特从他华盛顿的家里离家出走了。“他是和一个名叫罗杰•贝尔的朋友一起跑掉的。我想他们后来被警察收容了,”他的姐姐多丽丝回忆说。

巴菲特的离家出走多少有点与众不同,并且理所当然的和商业有关。他跑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在那儿他被警察送回了家。巴菲特曾打算靠在高尔夫球场为球手找球、拾球赚点钱。同时,他还有个主意,那就是帮忙巡视好时巧克力工厂,并免费获取一块巧克力。但是,他没有那样做,很显然,他没有收购那家公司的打算。

(五)15岁:投资买下一家农场出租 在华盛顿,巴菲特进入爱丽斯•迪尔中学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很糟。但是,他主要的追求还是要成为一个勤勉刻苦的报童。巴菲特一度每天要走5条线路递送500份报纸,主要是投送给公寓大楼内的住户。有几次,巴菲特病了,他的母亲不得不代替他去送报纸。“取报纸、送报纸对他来讲真是太重要了。任何人都不敢碰他放钱的抽屉,一个硬币都不能动他的。”他的母亲说。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从顾客那里收费,他发明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出售杂志订阅的方案。他从被丢弃的杂志中撕下带有产品有效期的不干胶贴纸,把它们归类,然后在适当的时间请顾客从中选择要续订的刊物。

巴菲特的老朋友卡罗尔说,少年时巴菲特就能把《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本书背下来。他想象自己能从一台机器开始,使他的赢利渐增到几千美元以上。

巴菲特和他的朋友唐纳德•丹利,花了25美元买零件组装了一台弹球机后,开始了他们的弹球生意,他们把弹球机安装在繁华的威斯康星大街的一家理发店里。开业一天后,这两个年轻的企业家发现盛满了五分镍币的盘子里有一张4美元的纸钞。巴菲特说,“当时我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个一元的银币那样欣喜若狂。”

随着越来越多的理发师对这种弹球机需求量的增大,威尔逊游戏公司已经扩展到有7台弹球机,每周的赢利额高达50美元。同时,他每个月投递报纸的收入还有大约175美元。

1945年,当巴菲特还在高中读书时,他就从父亲手里买下了一家农场,这是一个未曾耕种过的农场,占地面积为40英亩,售价是1200美元。然后,把农场租给了土地租用人。

(六)17岁:大学期间组织报童送报

1947年,巴菲特高中毕业。在他对股票市场研究还处在“绘制股市行情图”的阶段时,就已经积聚了一笔大约6000美元的财富,这个年轻人赚的钱比他的老师的薪水还多。

他的父母负担起了他上大学的费用,尽管他自己有能力支付这些。他父亲费了很大劲才说服巴菲特继续读大学,而不是继续他的商业经营工作。于是,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华顿商学院读书。在这里,巴菲特学会了打桥牌。他大学三年级时转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并于1950年获取了他的理学士学位。在他撰写毕业论文时,他依旧打桥牌,所学课程得A。

在内布拉斯加大学,他担任《林肯》杂志发行部的营业部主任,负责60个报童在6个农村地区的投递工作。同时,他还利用暑假和圣诞节在彭尼连锁店卖男式衬衫,一个小时的薪水是75美分,他自己开玩笑说:“我成了最低工资法案的权威人士。”但是,这份工作带给他的收获是,他掌握了企业运行的第一手资料。

大约就是在这段时间,他收集了220打高尔夫球并把它们以1200美元的价格卖出。

1950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学院提出申请。他乘火车前往芝加哥,在那儿一个男士接见了他。巴菲特说,当时哈佛代表对他的印象是“19岁,由于身材消瘦,看起来像只有16岁的样子,相当于一个12岁少年的体重。”

当两个人的会面结束后,他进入哈佛大学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来讲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教授商业课的权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向哥伦比亚商学院提出申请,并且很快就收到了接受他入学的通知。他于1951年6月毕业于该校。

(七)26岁:立志成为百万富翁

1956年,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一试身手。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不久,一帮亲朋凑了10.5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

二、巴菲特老师——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过巨大影响,他被人们称为“华尔街教父”,他就是“一代宗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伦敦。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伴随着美国的淘金热潮,随父母移居纽约。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鲁克林中学完成的。在布鲁克林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对文学、历史有着浓厚兴趣,更对数学

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他喜欢数学中所展现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而这种逻辑的理智对于以盲目和冲动为特色的金融投资市场来说,永远都是最为欠缺的。

从布鲁克林中学毕业后,格雷厄姆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报酬较为优厚的工作,为此,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步入了华尔街。

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主要负责把债券和股票价格贴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虽然这份工作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最低等的职业之一,但这位未来的“华尔街教父”却由此开始了他在华尔街传奇般的投资生活。事实上,格雷厄姆的能力很快就得到了证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被升职为研究报告撰写人,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简洁而富有逻辑的文风。

在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格雷厄姆开始全面熟悉证券业的一整套经营管理知识,了解包括证券买卖程序、行情分析、进货与出货时机、股市环境等在内的实际运作方法。尽管格雷厄姆未受过正式的商学院教育,但这种源自亲身实践的经验,远比书本上的描述来得深刻有力,这也为他日后在股票理论上的探索,打下了坚实基础。不久,格雷厄姆即被提升为证券分析师。升任证券分析师是格雷厄姆事业的真正开始。

在那个时代,对证券的分析尚停留在较为原始、粗糙的阶段,且投资者普遍认为股票过于投机,风险太大,因此多数人倾向于稳定的债券投资。而格雷厄姆则决定拿隐瞒大量资产的公司开刀。他开始从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管理单位、新闻报道、内部人士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通过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搜寻那些拥有大量隐匿性资产的公司。

1915年9月,格雷厄姆注意到一家拥有多家铜矿股权的矿业开发公司———哥报海姆公司,该公司当时的股价为每股68.88美元。格雷厄姆在获悉该公司即将解散的消息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这家公司的有关资料,对这家公司的矿产和股价进行了详尽的技术分析,发现了该公司尚有大量不为人知的隐蔽性资产。通过计算,格雷厄姆准确地判断出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其实际资产价值之间有着巨大的价差空间。由此,他得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将会带来丰厚回报,并建

议纽伯格先生大量买进该股票。纽伯格先生接受了格雷厄姆的建议。当1917年1月哥报海姆公司宣布解散时,纽伯格-享德森-劳伯公司从这笔买卖中赚取了数十万美元的利润,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8.53%。

随后格雷厄姆应一些亲戚、朋友之邀开始尝试为私人做投资。刚开始时,格雷厄姆所操作的私人投资确实获得了良好收益,但一年后发生的“萨幅轮胎事件”却给格雷厄姆上了生动一课。自此,格雷厄姆得出了两点经验:一是不能轻信所谓“内部消息”;二是对人为操纵市场要保持高度的戒心。

1920年,格雷厄姆荣升为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的合伙人;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决定自立门户,成立了格兰赫私人基金,资金规模为50万美元。格兰赫基金运作一年半,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00%以上,远高于同期平均股价79%的上涨幅度,但由于股东与格雷厄姆在分红方案上的意见分歧,格兰赫基金最终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终;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完成了他酝酿已久的著作《有价证券分析》,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证券分析大师和“华尔街教父”的不朽地位。在书中,格雷厄姆提到,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第一原则。根据这两个投资原则,格雷厄姆提出了两种安全的选股方法:第一种选股方法是以低于公司2/3净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第二种方法是购买市盈率低的公司股票。当然,这两种选股方法的前提是这些公司股票必须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有价证券分析》所阐述的计量分析方法和价值评估法使投资者减少了盲目,增加了更多的理性成分。这本著作一出版即震动了美国和华尔街的投资者,一时之间,该书成了金融界人士和投资界人士的必读书目。

1956年,在华尔街仍处于上升趋势之时,在华尔街奋斗了42年的格雷厄姆却决定从华尔街隐退。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接管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不得不宣布解散。格雷厄姆在解散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后,选择加州大学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他想把他的思想传播给更多人。 格雷厄姆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所创立的证券分析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资者。他所培养的一大批弟子,如沃伦·巴菲特等人在华尔街异军突起,成为了新一代的投资大师,并延续着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学说。

三、巴菲特的投资三阶段

巴菲特的投资经历过三个阶段,分别是1956-1972年的二级市场捡烟蒂阶段、1972-1995年的二级市场长期成长股阶段、1995年至今的实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并重阶段。我们分别以1958年、1995年、2015年三个年份作为代表,分析资产配置的原因、具体比例和绩效。

1、1956-1972年二级市场捡烟蒂阶段

巴菲特在1956年集资10.5万美元开始独自进行投资。1956-1972年,巴菲特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于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捡烟蒂投资策略,即以低廉价格,购买基本面很一般的公司。以1958年为例,巴菲特在这一年将资金的50%、在二级市场中,投资了基本面一般,但价格低廉的三家公司,投资的依据均为公司股价便宜。

1956-1972年的二级市场捡烟蒂阶段,分析巴菲特的投资收益为年化22.5%,同期标普500的年均涨幅为10.3%,年均超额收益为11%。二级市场捡烟蒂策略的优点在于超额收益高,缺点在于只适用于小规模资金,对大规模资金就无法使用了。

2、1972-1995年的二级市场长期成长股阶段

1972年,巴菲特用2500万美元的价格,3倍市净率,8倍市盈率的价格购买了喜诗糖果。到2015年,喜诗糖果在只追加4000万美元投资的基础上,为巴菲特赚取了19亿美元税前利润。巴菲特又用这19亿美元去收购其他公司。通过观察喜诗糖果,巴菲特得以从二级市场捡烟蒂阶段,自我进化到二级市场长期成

长股阶段,即以一般的价格,购买基本面很优秀的好公司。以1995年为例,巴菲特在这一年将资金的74%,在二级市场中,投资了价格一般、但基本面优秀,具备高护城河和长期高成长性的7家公司;将资金的15%,投入到了保险业务中;将资金的10%,投入到了实业中。

1972-1995年的二级市场长期成长股阶段,巴菲特的投资收益为年化26%,同期标普500的年均涨幅为11.8%,年均超额收益为12.9%,比1956-1972年的二级市场捡烟蒂阶段年均11%的超额收益还要高。二级市场长期成长股策略的优点在于超额收益高,缺点在于只适用于一般规模的资金,对超大规模资金就无法使用了。1995年,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299亿美元。二级市场2%左右的优秀公司,已经容纳不下公司的规模了。

3、1995年至今的实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并重阶段

1995年至今,巴菲特考虑到规模的日益庞大,开始大规模扩充保险业务,并运用保险业务产生的浮存金去投资实业。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再保险的发展、1995年动用11%资产(1994年底213亿美元资产中的23亿美元)对GEICO保险49%股权的收购,以及1998年动用39%资产(1997年底561亿美元中的220亿

美元)对通用再保险的收购,巴菲特得以从二级市场长期成长股阶段,自我进化到实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并重阶段。以2015年为例,巴菲特在这一年将资金的29%投入到保险业务;30%投入到铁路、公用事业和能源业务;14%投入到制造、服务和零售业务;7%投入到金融业务;20%投入到二级市场中,其中12%投资在富国银行、可口可乐、IBM和美国运通4家公司。

实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并重阶段的具体投资方法为:(1)维持原有的二级市场投资和实业投资不变;(2)动用50%的资产收购保险公司,虽然保险公司并不创造利润,但可以产生浮存金(2015年巴菲特保险业务承保利润只有18亿美元,但创造了877亿美元的浮存金);(3)用保险业务产生的浮存金,投资于铁路、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等资本密集型业务,以获得合理利润回报。1596亿美元保险资产所产生的877亿美元浮存金,再加上773亿负债,投入到1650亿美元的铁路、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以贡献97亿美元的净利润,占公司241亿利润的40%。

伯克希尔2000年以17亿美元收购中美洲能源85%股权;2009年以51亿美元收购了太平洋电力;2013年以56亿美元收购西部电力企业内华达能源公司(NVEnergy);2014年以30亿美元收购了AltaLink;2014年中美洲能源改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BHE),目前伯克希尔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BHE)89.9%的股权。

1995年至今的实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并重阶段,巴菲特的投资收益为年化12.6%,同期标普500的年均涨幅为8.2%,年均超额收益为2.7%,虽然超额收益远不如1956-1972年的二级市场捡烟蒂阶段的年均11%,也不如1972-1995年的二级市场长期成长股阶段的年均12.9%,但考虑到公司规模已经达到5523亿美元的巨无霸体量,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实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并重策略的优点在于能够容纳超大规模资金,缺点在于超额收益不高。

四、巴菲特经典投资案例

(一)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

1962年,巴菲特将他与合伙人合开的几个公司合并为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公司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同时期道·琼斯

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0.4亿美元,而他个人的资产则达到了6.5亿美元。

1968年5月,正当股市一路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因为他发现,股市的投机情绪越来越严重,他已经很难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二)伯克希尔·哈撒韦 在获得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权后巴菲特的投资主要是通过该公司进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百年历史的纺织企业,随着纺织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更便宜的美国南方,甚至国外更廉价的国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日渐衰退,1962年未,伯克希尔股价跌破8美元,因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每股运营资本都高达16.50美元,因此公司股票看上去实在的片价值洼地,于是巴菲特通过合伙公司买进了一些股票,买到1963年,巴菲特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大的股东,收购了原股东斯坦顿兄弟的股票后,巴菲特合伙公司便拥有了49%的份额,平均每股成本是15美元。

巴菲特收购后的头两年,公司获利丰厚,但以后每况俞下,面对新的国际分式,即便是最好的经理人如死守本土经营纺织厂,仍免不了破产,巴菲特没有把赚到的钱重新投到纺织厂,巴菲特转变了思路,不是单纯沿着老路子追加投资救企业,而是反方向挤出资金为公司购入资本回报更好的企业股票。

不断的缩减生产线,控制存货和管理费,巴菲特把公司赚的利润和腾出的运营资本先后收购了国民赔偿公司、华盛顿邮报、联合出版公司(经营波士顿环球报)等保险、银行、传媒的股票,逐步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变成了一家不在生产纺织品的纯粹的投资控股公司。

(三)喜诗糖果公司

喜诗糖果公司创建于1921年,创始人是玛丽·茜,当时她已经71岁了,在儿子查尔斯·茜的帮助下,开设了第一家糖果店。玛丽·茜原本是加拿大人,查尔斯·茜在加拿大做药品商人。但是当地的一场森林大火烧毁了的的两家药店后来,根据母亲的经验和建议,查尔斯做了其糖果销售,并且梦想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糖果公司。1921年,玛丽·茜和儿子一起迁居到美国,在洛杉矶的帕萨迪纳安了家,并且开了一家很小的糖果店,主要的顾客是附近小区的居民。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想要经营好糖果店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是没有门槛的生意,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开店伊始,玛丽·茜的糖果生意很一般,只不过是众多小糖果店的一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进入30年代,随着经济大萧条的来临,喜诗糖果店的生意愈加惨淡,查尔斯不得不降低糖果的价格,由每磅80美分调低到每磅50美分,同时请求店面的房东降低租金。查尔斯说:“房租低一些总比没有好!”最终,房东被他说服了,降低了房租,喜诗糖果店才得以维持经营。

在大萧条时期,糖果商大量破产,喜诗糖果店却得以幸存,并且随着后来美国经济的好转,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开设了多家店面,扩大了市场。1935年,

喜诗糖果店将业务扩展到了旧金山。到了第二次大战期间,因为当时物资紧张,糖是定量供应的物品,喜诗面临的危机是,工厂根本没有足够的原料进行生产。查尔斯认为绝不能用劣质的原料或是改变原来的配方进行生产,考虑一番之后,查尔斯果断的决定,要用有限的原料生产尽可能好的糖果,并且限量销售买完即止。茜氏高质量的糖果得到了顾客的欢迎,每天喜诗的糖果店一开张,顾客就拥挤到柜台去抢购那些限量的糖果。一旦售馨,糖果店就关门歇业。非常时期的这条营销策略,让喜诗糖果的生意十分红火,查尔斯将这次危机,成功转化成发展的良机,让喜诗的发展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后来,玛丽的孙子哈利·茜接管了公司,并且在60年代末的时候,决定卖掉公司。在1970年初,就出售喜诗糖果一事,茜氏家族和几家公司进行了洽谈,都没有成功。到了1971年,罗伯特·弗拉哈迪,蓝筹印花公司的一个投资顾问,在得知喜诗公司要出售的消息之后,马上联系了蓝筹印花公司的一个高管威廉·拉姆齐,威廉·拉姆齐也觉得这是一笔好生意,立即拨通了巴菲特的电话,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巴菲特。

巴菲特对这笔生意似乎没有一点意思,说道:“嗨!鲍勃。糖果生意!我并不觉得我们想做糖果生意。”话音方落,电话就断了。威廉·拉姆齐连忙又打了过去,但是却无法接通。一连几次,都是如此。威廉·拉姆齐不禁心烦意乱,在办公室里边踱来踱去。几分钟之后,电话接通了。威廉·拉姆齐拿过话筒,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话,巴菲特的声音就传了出来,说:“我已经看过公司的财务报表了。好吧,我愿意出个价钱买下它。”

1971年11月,巴菲特乘坐飞机抵达洛杉矶,在洛杉矶酒店,巴菲特和芒格与哈利·茜举行了会晤。会谈进行了几个小时,主要的议题是交易的价格和以后的管理。巴菲特说:“哈利,我们需要和你私下谈一下价格。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想知道谁来主管这个公司。”哈利·茜环顾了四下,然后说:“查尔斯可以接手管理公司。”

查尔斯·霍金斯,他的父母都是美国人,但他却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二战期间在美国空军服役,做为一个伞兵奔赴欧洲战场。回国之后,霍金斯搬到了旧金山居住,并且在斯坦福大学职介处的推荐下,进入了喜诗糖果公司工作,当时是1951年。从制造糖果到产品包装,霍金斯几乎干遍了公司各个部门的工作,

工作勤奋尽责,不久得到了提升,负责一个包装部门的工作。当时的包装工人认为工作的方法有问题,但是没有负责人愿意理会。霍金斯上任之后,采纳了工人们的意见,提高了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因此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一步一步升迁上去。到了1971年,在喜诗糖果公司,霍金斯已经工作二十年了,资历颇深,对于公司的各个业务也有很深的了解。在和巴菲特的初次会晤之中,霍金斯是喜诗公司与会的高管之一。巴菲特对霍金斯的印象不错,觉得他是一个肯·蔡思一样的人物,可以胜任喜诗公司未来的总裁。

在未来的管理者有了着落之后,唯一的问题就只剩下交易的价格了,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巴菲特藏在安全边际的堡垒里边,小心翼翼展开他的收购。当时喜诗公司净资产是800万美元,销售额3000万美元,税后盈余200万美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5%。茜氏家族的开价是3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的价钱,相对于800万美元的净资产,对于一个格雷厄姆主义者,溢价无疑太高了,根本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不过芒格不是格雷厄姆主义者,巴菲特也早就不再热衷捡雪茄烟头了,不过3000万美元依然是一个昂贵的价格,巴菲特和芒格商量之后,给出了他们的底线:2500万美元。任何高出2500万美元的价格,都是不能接受的。芒格说:“如果茜氏家族出价再高出10万美元,我们可能就不会去收购它了。”于是,谈判搁浅了,收购陷入了僵局。

喜诗糖果公司和美国运通公司,都是无法用账面资产进行估价的公司,巴菲特很清楚这一点,但是溢价的尺度则是难以掌握的。对于一直以来擅长捡雪茄烟头的巴菲特,2500万美元的报价,是喜诗公司净资产的3倍,这笔交易已经是一场冒险了。虽然,茜氏家族并不认为这个价钱有多好。但是,巴菲特和芒格很幸运,茜氏家族接受了他们的价格。茜氏家族,在之前已经有过几次的洽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什么特别有利的条件,可以保证这次谈判的成功,除了归结于巴菲特和芒格的运气之外,实在没有更好的解释。巴菲特和芒格,在这场收购中,并没有表现出超群非凡的眼光,对于喜诗公司的价值也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如果,因为吝啬这500万美元,从而错失了喜诗公司,那么巴菲特和芒格的损失,将会是多少?

1981年,喜诗公司的净利润是800万美元。1996年,喜诗公司的净利润是3100万美元。2007年,喜诗公司的净利润是8200万美元。从1972年到2007

年。喜诗公司累计产生的利润是13.5亿美元。如果,将巴菲特运用这笔利润进行投资,所增值的部分再计算在内,钱生钱利滚利,总共所产生的利润,将远远超过13.5亿这个数目。如果,因为500万美元,巴菲特和喜诗公司失之交臂,那付出几十亿美元的机会成本。

这场收购喜诗公司的行动之中,充满了许多负面的因素,一开始巴菲特甚至不愿意谈论这笔生意,然后又开出一个令人难以满意的价格,茜氏家族也并不急于出手。这几点足以让这场收购行动,随时有可能夭折。但是,幸运的巴菲特,他做成了这笔生意。在1972年1月31日,巴菲特和茜氏家族,正式签订了交易合约。收购喜诗公司之后,巴菲特立刻任命霍金斯为总裁,全权负责喜诗公司的经营。在霍金斯的经营期间,喜诗公司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密苏里州、德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州,甚至遥远的香港,都开拓了自己的市场。到了20世纪末,喜诗公司在美国大约经营着250个商店,每年销售3300万磅糖果,销售额数亿美元,利润接近一亿美元。

多年以来,巴菲特和霍金斯每10天通一次电话,除此之外,根本就不用任何费心。巴菲特只要坐在奥马哈的总部,喜诗公司就会远远不断为他输送资金。霍金斯说:“喜诗公司多年来一直为巴菲特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收益,我们有着一个良好的资金斜槽直接通向奥马哈。”

然而,比起金钱更重要的是,喜诗公司给予巴菲特思想上的启示,和精神上的成长。购买一家好的企业并让它自由发展,比起购买一个亏损的企业,然后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扶持它,无疑要容易得多,而且也更赚钱。这是在收购喜诗糖果之后,巴菲特体悟出的道理。在这之前,这样的道理,巴菲特并非不明白,但是如果没有亲身的体验,文字上的理解是无法深入骨髓,融入心灵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意识的自觉。在体悟之后,巴菲特对于企业品质的估值,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其日后的投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1997年的伯克希尔年会上,芒格说:“喜诗公司是我们第一次根据其品质来收购的。”巴菲特补充道:“如果我们没有收购喜诗公司,我们就不会去买可口可乐公司。所以,感谢喜诗公司带来120亿美元的收入。我们很幸运的收购了整个公司。同时它也教会了我们许多东西。”

(四)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在1971年上市,总裁和大股东为凯瑟琳.格雷厄姆。1971年上市前夕,华盛顿邮报收到一封关于越战的五角大楼文件,联邦地区法院下达了禁令,禁止刊登该文件,但凯瑟琳顶住压力,坚持新闻操守进行了出版,之后大法官裁决支持该报,最高法院也支持大法官的裁决。这次胜利后,华盛顿邮报开始蜕变,从一家地区报纸一跃而成为一家重要的全国性大报。

1973年,华盛顿邮报深入挖掘报道“水门事件”,通过秘密线人对这起丑闻进行了大量报道。尼克松领导的白宫在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上已经与华盛顿邮报结了梁子,这次更是大加威胁,并使得华盛顿邮报的两家电视台失去了执照。再者,1973年正是熊市开始,标普500指数当年下跌了14.8%,华盛顿邮报的股价一路暴跌。

1973年5月份,巴菲特开始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开始一共买入了23万股,之后给凯瑟琳写了封信。凯瑟琳由于害怕失去控制权,对恶意收购很敏感,在上市时已经将股票分为两类,其中B类股票没有投票权,凯瑟琳持有A类股票。1973年底,巴菲特夫妇去拜访凯瑟琳,取得信任后,又购买了一批股票,总持股数为93.4万股B类股,占公司12%的股份,买入均价为11.3美元,总购买价为1060万美元,并与凯瑟琳签了书面协议,在未得到凯瑟琳的同意下不再购买该公司股票。

在1974年,美国股市开始崩溃,标普500指数下跌了26.4%,华盛顿邮报的股价也大幅下跌了约25%,巴菲特持有的股票市值从1060万美元减少至约790万美元。巴菲特还想继续购买,但他已经向凯瑟琳保证过不再购买,只能作罢,他把它推荐给了他的朋友们。

巴菲特在1985年的致股东信中,详细阐述了他购买华盛顿邮报的原因。在1973年他购买期间,华盛顿邮报的总市值约8800万美元,当年公司净利润约1330万美元。巴菲特认为,报纸类公司具有经营垄断性,具备持久竞争优势,根据未来现金流折现的价值估算方法,该公司内在价值约为4亿到5亿,但市场价格当时不足1亿美元,具有非常大的折扣和安全边际。

到1985年底,巴菲特当初以1060万美元购买的华盛顿邮报股票市值已经大幅跃升至2.2亿美元,总收益率约为21倍,年均复合收益率约为28%。

报纸业的商业模式:报纸通过提供大量各方面的新闻,满足民众的信息获取需求。广告也是一种受欢迎的“新闻”,给民众提供招聘、促销、消费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广告收入也降低了民众的购买成本。反过来,报纸对于广告客户也不可或缺,作为商家的信息扩音器,其作用巨大。

报纸业的竞争优势:在电视和互联网普及之前,报纸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几乎所有城市最后只会剩下一家报纸。原因是,城市中一旦有一家报纸在发行量和受欢迎程度上有明显优势,自然会吸引最多的广告,广告反过来吸引读者,更多的读者又吸引更多的广告,良性循环,胖者更胖,而弱者被淘汰,最后形成事实上的垄断经营。

(五)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

GEICO的全称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主要经营汽车保险,创建于1936年,创始人为古德温夫妇,初始的顾客群主要为事故率低的政府雇员、头等兵和军官等,采取直接邮寄保单的销售方式,没有保险代理商,其销售成本比有销售代理商的保险公司低约30%,其保险利润率比行业平均高出约15-20个百分点,因此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1948年,本杰明.格雷厄姆成为GEICO的大股东之一。1950年,作为一名研究生和格雷厄姆的学生,巴菲特拜访了GEICO,正巧副总裁戴维森在加班,接待了巴菲特,戴维森花了约4个小时,详细向巴菲特解释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方式,告诉巴菲特GEICO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直销模式带来的低成本优势。

1951年,巴菲特大学毕业后回到奥马哈做股票经纪人,他认为当时GEICO的股票很有吸引力,开始不断买入GEICO的股票,并向周围投资人推荐GEICO。到1951年底,巴菲特共买入了350股,总购买价为10282元,平均买入价为29.4元,超过50%的资产投在了这个公司的股票上。

1949年和1950年,GEICO的每股利润分别为4.71美元和3.92美元,1951年的股价约为1950年每股利润的8倍。巴菲特认为,GEICO虽然在1951年利润会进一步减少,但由于1950年正处于保险行业不景气的年份,保险费率已经开始上涨,其效果会在1952年显现出来。因此,当前价格相对于公司巨大的增长潜力来说,很具有吸引力。

1951年12月6日,巴菲特在《商业与金融年鉴》杂志上撰文推荐GEICO,文章的名字叫“我最喜欢的股票”,该文章附在本章后面。

1952年,巴菲特以总价15259元全部卖出了GEICO的股票,原因是当时他看中了一家更有吸引力的公司股票,这家公司叫西部保险证券公司,其每股利润约2.9美元,而股价才3美元,市盈率约1倍。但是GEICO在其后继续快速成长,20年后,巴菲特当时持有的350股已经价值1300万。

70年代,戴维森的继任者犯了一连串错误,低估了保险理赔的成本,使得销售的保单价格过低,导致公司濒临破产。1976年,GEICO的亏损高达1.9亿美元,董事会解雇了管理层,之后找来拜恩担任总裁。拜恩需要筹集7600万美元来拯救这家公司,但当时没人愿意伸手援助。GEICO的股价曾一度达到61美元,不过现在股价只有2美元。巴菲特心动了,他拜访了拜恩,经过交谈,他十分认可拜恩的能力,并认为GEICO的核心优势并没有消失。第二天,他命令买进50万美元的GEICO股票,并指示只要市场上有出售就立即买进,共买入了约400万美元。

拜恩拜访了华尔街的银行们,吃了闭门羹,最后找到当时规模还很小的所罗门兄弟公司,拜恩滔滔不绝的罗列他们应该出钱的理由,说的口干舌燥、唾沫横飞,所罗门的经理最后说:我会承保的,除非你闭嘴。所罗门公司承担了7600万美元的可转换优先股保险,使得GEICO解了燃眉之急。此时,巴菲特更是加紧买入GEICO的股票,几周之后股价就增长了3倍,上升至约每股8美元。

1980年,巴菲特再次大笔买入GEICO的股票,当年斥资1890万美元以每股12.8美元购买了147万股,总共持有720万股,占GEICO的总股本的33%,总成本4713万美元,平均每股6.67元。至1980年底,GEICO的总市值为3.1亿美元,总股数为2100万股,股价约为14.8元,当年保费收入约为7亿美元,净利润约为6000万美元,每股净利润约为2.9元,年底股价市盈率约5倍,巴菲特购买价的市盈率约为4.4倍。

1980-1990年的十年里,伯克希尔在GEICO的投资收益增长了约10倍,年均收益率约为27%。其中,GEICO公司净利润从0.6亿美元增长至2.08亿美元,增长总倍数约为3.5倍;市盈率从5倍增长至11倍,增长倍数约为2.2倍;而通过股票回购,伯克希尔的股权占比增长了约40%。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十年的总投资收益率达到10倍,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27%。

在1980年之后的15年里,GEICO不断回购公司股票,使得伯克希尔的股权占比不断提高。1995年,伯克希尔的股权占比已经提高至50%,并花费23亿美元收购了剩余50%的股份。之后,GEICO不断为伯克希尔贡献免费的保险浮存金用于投资,帮助伯克希尔的资产净值快速增长。

1977-1980年投资的4700万,到1995年价值约23.9亿,约16年时间价值成长了约51倍,年均复合收益率约为28%,在危机时刻对核心优势的精确把握成就了令人生畏的投资业绩。

保险行业的产品难以做到显著差异化,所以竞争非常激烈,导致周期性的盈利和亏损,其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成本。GEICO直接销售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持续的低成本优势,当保险业供大于求时,各公司竞相压价,但成本最低的公司仍然能够盈利,成本高的公司遭到淘汰,当市场供求关系逆转时,成本最低的公司率先复苏。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投资能力也是其核心能力之一。GEICO旗下负责投资管理的卢.辛普森,拥有令巴菲特自叹不如的高超投资能力,从1980年到1995年的这段期间,GEICO保险资金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高达22.8%,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只有15.7%。

(六)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

大都会通讯公司(CapitalCities)和美国广播公司(ABC)开始是两个独立的公司,都经营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有线电视网等。

在1977年,巴菲特买入了1090万美元的大都会公司股票,当年按股权应分得的利润为130万美元,市盈率约为8.4倍,于1978年卖出,收益率约30%-50%。

1978年,巴菲特卖出大都会通讯后,买入了美国广播公司,买入成本为608万美元,到1979年底,该笔投资的市场价值为967万美元,收益率约60%,1980年他卖出了美国广播公司的全部股份。

1985年,大都会的CEO墨菲准备收购美国广播公司,向巴菲特请教如何收购,巴菲特对这笔交易非常感兴趣。

在1986年初,巴菲特斥资5亿美元买入了大都会发行的股份,每股均价172.5元,共299万股,并将投票权交给了墨菲。在1987年,巴菲特增持了1万股,总持股数300万股,买入总成本为5.16亿美元,占大都会公司18.5%的股权。

1986年,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每股净利润为11.3美元,巴菲特每股172.5美元的买入价对应约16倍的市盈率。

大都会通过贷款21亿美元,出售9亿美元的资产,另外向巴菲特股票融资了5亿美元,共花费35亿美元,在1986年收购了美国广播公司。大都会和美国广播公司合并后,改名为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其拥有约100家发行商、若干24小时播放的电台、24个主流电视频道和超过50个有线电视网络,在美国具有垄断地位。

在80年代电脑和互联网还没有兴起之前,电视做为主要媒体之一,有着非常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商家在广播电视网上投放广告赚取利润,所需运营资本少,现金流充裕。

1984年,大都会的营业收入为9.4亿,净利润为1.35亿;美国广播公司营业收入为37亿,净利润为1.95亿;大都会的运营效率约为美国广播公司的3倍。

美国广播公司之前的管理水平不是很高,虽然营业收入为大都会的4倍,但净利润只有其1.5倍。巴菲特买入大都会公司股票的主要原因是他非常信任大都

会的CEO墨菲,他认为在墨菲的管理下,合并后公司的利润从长远看将会大幅增长,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对媒体业情有独钟,非常看好这种轻资产近乎垄断的商业模式。

巴菲特的判断没错,墨菲通过大举控制成本和运营改进,到1990年底,巴菲特在1986年花费5.17亿购买的股票市值达到13.77亿美元,增值了1.7倍,年均复合收益率为22%。其净利润从1986年的1.8亿美元增长至1990年的4.7亿美元,而市盈率几无增长,维持在16倍左右。

在1993年,他以630美元每股,卖出了三分之一的股份,除税后净投资收益为2.97亿美元。当年大都会的每股净利润为40.3美元,卖出价格对应的市盈率约16倍。

1995年,迪士尼收购了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巴菲特将大都会的股票全部转成了迪士尼的股票,并额外购买了一些迪士尼的股票。

从1997年开始,巴菲特相继减持迪士尼的股份,到1999年全部卖完,卖出期间迪士尼股价市盈率约20-30倍,总投资收益约20亿美元。迪士尼公司的净利润从1998年开始逐年下降,1997年的净利润为19.7亿美元,2000年的净利润为9.2亿美元,净利润下降了约54%。

此后,美国股市进入熊市,恰逢911恐怖袭击,迪士尼的股价从2000年的约30美元下跌至2002年的约15美元,之后10年,股价长期徘徊在20-30美元之间。

(七)可口可乐

120年的可口可乐成长神话,是因为可口可乐卖的不是饮料而是品牌,任何人都无法击败可口可乐。领导可口可乐的是占据全世界的天才经理人,12年回购25%股份的惊人之举,一罐只赚半美分但一天销售十亿罐,净利润7年翻一番,1美元留存收益创造9﹒51美元市值,高成长才能创造高价值。

1988年,巴菲特以每股5.22美元的均价买入1.13亿股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既然连他自己都说可口可乐的业务性质自它于1886年以来就没有改变过,在此之前他为什么不买呢?

原因:管理层没有合理地分配资本,一家企业的未来主要依赖于他的管理质量,拙劣的管理有可能坑苦一家好企业。

在20世纪7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在首席执行官保罗·奥斯汀的领导下积累了大量现金,超过3亿美元。实际上奥斯汀不知道怎样用这些钱,他开始玩无节制的收购游戏,购买了各种不相关的企业,包括内陆养虾场,私人品牌咖啡和生产塑料吸管、湿纸巾和地毯清洗剂的工厂。公司的年资本收益率仅为可怜的1%。

1981年,罗伯特·郭思达接帅印。由于他的第一波行动之一就是买下了一家电影公司,看起来可口可乐的变化不会太大。但当郭思达钻研了公司的深层问题后,他意识到可口可乐是一个金矿。他卖掉了电影公司、养虾场和其他所有“不值钱的企业”,把重心放在了可乐上。

郭思达完善了管理和存货系统,全面修改了可乐的营销策略,大大改善了公司于瓶装商的关系,并推动了一种轰动一时的新产品——减肥可乐。

“新可口可乐”的惨败使可口可乐公司意识到自己低估了自己的品牌力量品牌忠诚度展现了令人震惊的威力。可见,可口可乐拥有无可匹敌的行业优势。

如果可口可乐的股票下跌怎么办?

需注意的是巴菲特购买的是一家企业!而如果企业本身是健康的,股市的波动不算什么,因为可口可乐的收益不会受到影响,而且仍会增长。另外可口可乐仍将分红......事实上,他可以估算出可口可乐在此后10年的每股分红累计将达5美元左右。

结果,在1998年年末,可口可乐的市盈率达到了46.4,股价收在66.07元。而他的平均买价是5.22美元,所以他的年复利率是28.9%。这还不算分红。

(八)所罗门

如果说沃伦.巴菲特的成功投资案例不胜枚举,那么他的失败投资案例也需要一双手来数,巴菲特投资所罗门兄弟公司算是其中之一。

巴菲特初次与所罗门兄弟公司相识是在1976年,当时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陷入破产边缘,所罗门兄弟公司出手解救了GEICO,巴菲特对此充满感激,当时所罗门兄弟公司的经理为约翰.古特弗罗因德。

所罗门兄弟公司由阿瑟.所罗门、赫伯特.所罗门和波西.所罗门三兄弟创建于1910年,启动资金为5000美元。所罗门兄弟公司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成为美国政府的主要债券交易商之一。后来约翰.古特弗罗因德进入公司,在1963年晋升为股东,在1978年成为公司CEO。

在约翰.古特弗罗因德的带领下,所罗门兄弟公司作为一家投资银行,发展迅速,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华尔街之王”。1985年,所罗门兄弟公司发展到顶峰,但公司内部竞争激烈,公司的竞争对手将一批主力人员相继挖走,约翰.古特弗罗因德为了挽留人才,大幅提高薪水。

1986年,所罗门公司的利润由于员工工资大幅攀升而出现缩水,部门主管和公司大股东开始发难,一个企业掠夺者出现,准备收购公司。危机之下,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向巴菲特求助,巴菲特对约翰.古特弗罗因德非常信任,也因为以前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帮助过GEICO而对他充满感激。

巴菲特认为投资银行业难以预测,无法判断其前景,自己对投资银行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获利情况都没有特殊的远见。所以巴菲特没有投资所罗门公司的普通股,而是购买了其可转换优先股。

1987年9月28日,巴菲特和约翰.古特弗罗因德签订了投资协议。伯克希尔投资7亿美元购买所罗门公司的可转换优先股,年票面利息为9%,即所罗门公司每年付给伯克希尔6300万美元利息,占所罗门公司年利润约15%,这种优先股特别要求公司提拨偿债基金,自1995年到1999年间分批赎回。另一方面,该优先股的转换价格为38美元,若所罗门公司股价高于38美元,巴菲特可以选择转换成普通股。同时,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成为所罗门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这笔交易充分反映了巴菲特的安全边际原则,只要所罗门公司不破产,巴菲特能够稳赚9%的年利息,并且有可能在公司股票上涨中收获更大的利润。但是,最不希望发生的事即将发生。

在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五),道琼斯指数单日狂跌508点,从2246点跌至1738点,当日跌幅为22.6%。所罗门公司当日损失7500万美元,公司股价大跌,公司董事会讨论下调员工股票期权价格,巴菲特认为这是在抢钱,提出反对意见但被忽略了,董事会通过了下调员工股票期权价格的决议。巴菲特感到很愤怒,但是更棘手的问题还在后面。

所罗门公司是美联储所发行国债的主要承销商之一,只有主要承销商才有资格直接从美国政府那里竞标购买国债,然后卖给其他人赚取差价,因此这些大承销商几乎垄断了美国国债销售市场。所罗门公司发行部负责人保罗.莫泽,在1990年12月和1991年2月的两次竞拍中,超过规定上限竞标国债,然后将国债囤积起来,借此压榨手头“国债”短缺的公司。巴菲特在1991年8月份才被通知这件事,而在4月份,保罗.莫泽已经接到了财政部的调查函,逐级上报至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后,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对此涉嫌违法行为只是提出了警告,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例如开除责任者并把情况汇报给财政部和美联储。而在1991年5月份,保罗.莫泽的竞标额又一次超过了规定上限,这次操纵国债给其他公司带来超过1亿美元的损失。

巴菲特和芒格对此感到非常担心,但约翰.古特弗罗因德认为此事可以轻松摆平。1991年8月12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所罗门违规操作中期国债”,然后谣言四起。随后,事态越来越严重,财政部和美联储认为所罗门公司没有及时上报并作进一步处理,是对自己的严重藐视。财政部要求所罗门公司高层辞职,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只好辞去董事长职务,公司股价大跌,财政部计划请巴菲特出任董事长来拯救所罗门公司,避免金融市场崩溃。

但是,财政部即将要宣布禁止所罗门参加财政部的竞拍,此举相当于宣布所罗门公司的死刑。巴菲特感到绝望,立即与财政部和美联储联系,其中包括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巴菲特向财政部和美联储说明,如果要他就任所罗门公司的临时董事长,前提是撤销禁止所罗门参加财政部竞拍的公告,否则所罗门这家国际性大公司将提交破产申请,全球金融市场将会陷入多米诺效应和恐慌。在万分紧急之下,财政部同意保留所罗门的竞标权利,此时离股市开盘只有几个小时,巴菲特就任了所罗门的临时董事会主席,并选定了新的CEO。

上任后,巴菲特着手对所罗门公司的文化进行重整,大幅压缩成本,希望让公司逐步恢复名誉。所罗门公司被监管人员彻查,巴菲特也被召见到参议院作证。巴菲特被折腾的筋疲力尽,但所罗门公司也逐步出现好转,股价也慢慢在上涨。

1992年6月,在所罗门逐渐好转后,巴菲特辞去所罗门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回归奥马哈。在这次拯救行动后,巴菲特的名气飙升,成为人们眼中的英雄。

1995年开始,一部分优先股被所罗门公司回购。在1997年,所罗门公司被旅行家集团收购,另一部分优先股投资也得以收回。正像巴菲特自己所说:相对于所得到的回报,巴菲特和芒格在投资所罗门公司上所花费的精力不成正比。

(九)中国石油

在200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他谈到中石油的投资:“在2002年和2003年,伯克希尔用4.88亿美元买入中石油公司1.3%的股权。按这个价格,这个中石油公司的价值大约为370亿美元。查理和我那时感觉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大约应该为1000亿美元。到2007年,两个因素使得它的内在价值得到很大提高:油价的显著攀升;以及中石油的管理层在石油和天燃气储备上,下的大工夫。到去年下半年,公司的市值上升到2750亿美元,大约是我们在与其他大型石油公司比较以后,认为它应该有的价值。所以,我们把手里中石油的股票卖了40亿美元。”

五、巴菲特的家庭

(一)巴菲特的婚姻生活:三人行

1、巴菲特和苏珊•汤普森

巴菲特和苏珊•汤普森是1952年结的婚,他们双方的父母是多年的老朋友。在西北大学读书时,苏珊和巴菲特的妹妹罗伯塔是住同一间宿舍的舍友。

当巴菲特顺路拜访她并向她求婚时,苏珊离开了就读的大学和他结了婚。巴菲特夫人是在离巴菲特目前的家只有一个半街区的地方长大的。当巴菲特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后,巴菲特夫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一家法式咖啡馆的歌舞表演中担任独唱,这是奥马哈市中心的一家高档饭店。

唱歌一直是她最喜欢的事情。1997年,她录制了一张CD。她演唱的歌曲包括“进来避雨”、“我们的归属在哪里”和“把小丑带来”等。

这个名为“唱歌,我的最爱”的CD中有一本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里巴菲特夫人对制作人大卫•斯瑞克表示感谢说“非常感谢你,大卫,感谢你对我的关爱和鼓励——谢谢你,皮特,我们一起工作的日子给我带来很多的欢乐。也谢谢霍华德,他帮我拍的照片是那么漂亮。”小册子里的照片都是霍华德拍的。

巴菲特夫人说她的丈夫将会为“一本书,一个60瓦特的电灯泡”的生活感到快乐和幸福。她身上洋溢着一种平和、迷人的魅力。

巴菲特夫人是一位坦率、友好、有尊严的高贵女人。她现在没有和她的丈夫住在一起,尽管她一直认为巴菲特是她所遇见过的最有趣的人。她说过,“他就像是一台彩色的电视机,而不是黑白的电视机。而大多数人都属于后者。” 尽管她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公民事业,特别是公民权及计划生育方面的事情,她需要到处旅行,四海为家,但她大部分时间还是居住在旧金山,她主动去帮助奥马哈市住房工程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她还帮助一些黑人青少年,多年来和他们一直保持书信来往,鼓励他们要认真学习。

她和巴菲特的关系依然很亲密。虽然他们分居了,但是决没有因此而疏远对方。他们经常一起旅游、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大约每个月都要互相见一次面。

谈到分居,巴菲特说,“这样不错,她可以到处旅游;她是一个自由的人。” 霍华德•巴菲特说,“如果说‘每个好男人的后面都有一个好女人’这句话确实有些道理的话,那么,我父亲的成功中,肯定有我妈妈很多的功劳在里面。她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善解人意、最善良的一个。她始终如一地支持爸爸的事业,这一点对他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她的女儿苏珊说,她的母亲一直积极投身于奥马哈种族关系的改善和妇女事业,但是,近年来,她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些工作。

当苏珊怀有她的儿子迈克尔时,妊娠反应很厉害,巴菲特夫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照顾她的女儿。她还参加她儿子霍德华竞选县行政专员的活动。在姐姐与癌症做斗争的漫长岁月里,巴菲特夫人一直陪在她的身边。

巴菲特夫人是伯克希尔公司的主要控股人,拥有34478股股票,大约占公司总股票量的2%。这些股票的价值大约有2亿美元。

1991年,巴菲特夫人被任命到伯克希尔公司的董事会当董事,巴菲特说,在维持伯克希尔公司的性质方面,她和他的观点是一致的。

如果巴菲特夫人比她的丈夫长寿的话,她将继承他的股份,那时拥有公司30%以上股份的巴菲特夫人,就会有效控制伯克希尔公司,使她成为世界巨富之

一。比尔•盖茨因拥有微软公司庞大的股份以及个人500多万美元的投资组合,数年前,高居榜首。当巴菲特夫人去世后,她所拥有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就注定会通过巴菲特基金会归于慈善机构,最后又回归于社会。 在股票归于基金会所有这个问题上,巴菲特和她的妻子之间没有书面的合同,但是,对此他们之间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那就是两个人中最后去世的那个人,一定要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全部留给基金会,这些年来,基金的年增长率已达到25%—30%。 “在我去世后,我想未来的社会可能较现在会存在更严重的问题。到那时,整个社会从我去世后所留下的钱中获得的获益,远比我现在做的要大得多。”

巴菲特说过,首先,他会把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留给他的妻子。在股票归于基金会之前,在法律变革方面,它能保持其最大限度的灵活性。根据美国法律,不论妻子继承丈夫多大数额的遗产,都不用缴纳遗产税。

巴菲特夫人曾说过:“我们基金会的钱主要是用于人口问题。我通过基金会赠送的东西都是属于我自己的。”

1999年,巴菲特夫人正式就职于奥马哈市森特高级中学的名人纪念馆,她在接受《奥马哈世界先驱者报》的记者采访时说:“对我来讲,森特高级中学一直是市立学校的象征。它所设课程齐全,学术性强,招收社会各阶层的孩子,就像一个学校应该做的那样。在这个学校里,有各种各样出身的孩子,他们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能一起来到这个学校,一同学习知识。” 报道中还说:“为了保护她的隐私,苏珊•巴菲特——有时也叫她‘苏茜姐姐,’以便和她的女儿苏姗•巴菲特区别开来——这位奥马哈的社会积极分子很少接受采访。苏茜姐姐曾婉言谢绝《星期三》杂志要她谈论有关巴菲特基金会的情况,她是巴菲特基金会的主席,只说了句‘为了基金会,她今天晚上愿意住在奥马哈而不是越南。’”

她目前住在旧金山,但是,她说只有20%的时间是住在那里的。她四处旅游,并开玩笑说,她是个“老年吉普赛人。”她还说,“沃伦的父母和我的父母是政

治上的盟友,私人交情上的好朋友,他们有点像维多利亚女王的右派,沃伦和我则不同。” 有一次,有人问苏珊•巴菲特对她母亲的评论是什么,她说:“对于我的母亲„„我不想再多说什么,因为她真的希望她的私人生活不受媒体的干扰。我惟一想说的,就是她是我所认识的最好的人之一。当人们让我父亲列举他心中的英雄名单时,我母亲的名字是排在第一位的。我父母的关系非常好,他们之间很亲密,彼此都非常尊敬对方,深深地爱着对方。事实上,我父亲也曾说过,我母亲和他的父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他们两个都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最大的影响。”

2、找个天使替我去爱你 76岁老翁赢取60岁女友

艾丝翠在认识苏珊的时候,只是苏珊演出的一个俱乐部的女招待员。不过在经介绍认识了巴菲特后,她的温柔与一手好的厨艺赢得了巴菲特的好感,最终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追求自由与喜爱的事业的苏珊并不因此而感到吃醋,反而与艾丝翠保持了良好的友谊。

同样的爱着一个男人大概让她们之间有了不少共同的话题。既然不能甘心陪在你身边照顾你,为什么不去找个天使替我去爱你呢。我想苏珊应该是这样想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三个人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苏珊的去世。

在2006年已经76岁高龄的股神巴菲特赢取了60岁的新娘艾丝翠。这场婚礼没有喧嚣,没有蜜月,甚至于只持续了15分钟,但是却最终圆了同居28年的两个老人的心愿。 这场婚礼是在巴菲特的女儿苏茜家中举行的,两位老人接受了下一代的祝福,便外出用餐去庆祝新婚了。苏茜说:这是他(巴菲特)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结婚。 有趣的是这场婚礼中巴菲特给艾丝翠买钻戒的珠宝店就是当年他为苏珊买钻戒的店。就这样艾丝翠正式成了巴菲特的第二任妻子直到现在。

(二)巴菲特的孩子们

所周知,巴菲特是个质朴无华的家伙,而他的子女也继承了这点:他的大女儿苏茜今年56岁,是奥马哈一家针织品商店的老板;大儿子霍华德今年54岁,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普通农民;小儿子皮特今年也51岁了,他是纽约的一名音乐家。“这三个孩子都很聪明,有很好的判断力,他们都是正派的好人。”巴菲特评价说。

正因为相信自己的孩子都是正派的好人,巴菲特在三年前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300亿美元捐赠给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同时,也给三个孩子各10亿美元的资金,希望孩子们能利用这些钱建立起自己的慈善事业。

这样的厚待可是迄今为止孩子们从巴菲特那里得到的最珍贵礼物。

生活中,巴菲特对孩子们似乎吝啬得很。巴菲特曾给霍华德买下了他现在经营的农场,而霍华德必须按期缴纳租金,否则立即收回,这对于退学不久的霍华德来说,艰难可想而知。艰难的处境往往更能锻炼人,巴菲特一家的朋友迈克尔·延瑞评价霍华德说:“他非常聪明,在政治上具有高度的敏锐感,但尤为重要的是,他继承了他父亲身上那种诚实、正直的美好品质。”

巴菲特对小儿子皮特音乐事业的支持绝对限于金钱之外。当年,皮特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皮特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巴菲特的理由是“钱会让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后来皮特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

在很早以前,巴菲特就对孩子们说,他的全部财产都将捐给慈善机构。“我给你们足够的自由,但你们的钱却不会用吨来计算。”在一封写给子女的公开信中,巴菲特写道:“我想我很幸运,我的3个孩子能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为身边的人做出些贡献。”虽然没有明示,但巴菲特却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子女们亲自管理自己的资产,并引导他们做慈善事业。

作为一名亿万富翁的子女,他们却从中悟到很多人生哲理:人生的意义在于用慈善来帮助世界,而不是对父亲的亿万财产展开尔虞我诈的争夺。

1、长子霍华德:一位心系世界的农民

霍华德和父亲很像,戴着一副上世纪70年代风格的运动型眼镜。在“股神”的三个孩子中,霍华德无疑是对世界最友好的一个,因为他对农业、环保、公共事业可谓倾其所有。

伊利诺伊州正是收获的季节,我拿起霍华德的猎枪,听着立体声音响中嘈杂的U2乐队演奏曲,和他聊起了生活的往事。霍华德告诉我,在他刚刚获得父亲的10亿美元基金时,他马上开始投入到拯救印度豹的行列中。他还利用这笔钱在南非买了一块地,建立一个印度豹保护基地。

霍华德还致力于对抗全球饥饿问题。在一次去非洲的旅行中,霍华德正准备拍摄迁徙中的羚羊与斑马,突然看到贫穷的农民放火清理土地,在地上留下烧焦的痕迹。于是霍华德领悟到,要保护非洲的生态环境,就得先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从此,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我不能只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我的投资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从那时起,霍华德决定终身只投资最有效益、最能造福人类的领域:农业。“在莫桑比克,和一名农民聊天时,我的双手一直放在泥土里。全世界的农民都是一样的,我们只关注土地。”

后来,霍华德与盖茨基金会合作,开始投入资金研究抗旱玉米,他希望,21世纪的基因技术能帮助非洲农民解决19世纪就遗传下来的温饱问题。霍华德在加纳北部投资160万美元训练当地农民的土壤管理技术;在中美洲,他又投资2000万美元改善当地的农作物种植和收割技术。有意思的是,霍华德似乎不愿意接受新科技,他从来不用电子邮件。

巴菲特从未到过非洲,针对儿子在非洲艰苦的生活方式,他感叹:“我受不了那种生活。”

霍华德是一名共和党人,他曾担任过一届道格拉斯县委员会主席,任职期间积极倡导帮助穷人,并身体力行举行活动。1990年,他请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到奥马哈进行为期两天的比赛。为了这个计划,霍华德准备了18个月,当他把长长的活动安排表拿给乔丹看时,乔丹说:“老兄,我不会做这么多事的。”霍华德说:“你要逼我跳河呀!”好在乔丹只是开玩笑,他接受了霍华德的安排。排得满满两整天的活动结束后,那次篮球赛共为青少年机构筹集到了4.7万美元。

而对于所有这些努力,霍华德只是笑了笑:“我很幸运,你们并没有为我的行为而发笑。”

2、幼子皮特:是音乐家,也是“No”先生

皮特可谓为音乐而生,姐姐苏茜说:“皮特很轻松地就学会了一些乐器。7岁时,他连乐谱都不会认,但他坐在钢琴前开始弹奏时,比我这个已经上了8年钢琴课的姐姐弹得还要好。”皮特没有浪费如此好的音乐天赋,他在音乐中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现在,皮特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音乐并靠此来获得财富。

最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皮特为凯文·科斯特纳导演的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中的舞蹈场景配乐,而且,该片还获得了第63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和最佳音响奖。

就在巴菲特宣布给每个孩子10亿美元礼物不久后,皮特的一个朋友就开玩笑地说:“皮特,让我来帮你处理这些钱吧,我敢说,你就像是一个走进时尚派对的大胸女孩,肯定受到无数关注。”

几个月后,皮特和妻子珍妮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来家里敲门。因为夫妻俩2006年以前曾在密尔沃基生活,所以来自密尔沃基的人尤其多,他们都将目光瞄准了皮特夫妇所掌管的NoVo基金会中的10亿美元。珍妮回忆说:“随着人数越来越多,我们每次拿起电话就听到对方说:我们能马上坐飞机赶去见你吗?我们说:不,不可以。”

“不”对皮特夫妇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很多年轻女孩子是一辈子都不会说出这个字的,她们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所以,皮特夫妇决定将基金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女孩上。这个决定不仅是出于同情,珍妮也曾感同身受。小时候,父亲只支持家里的男孩子上学,而却坚决反对女孩子上学。

4年来,NoVo基金会在拯救女孩计划上花费6000万美元,主要是用来帮助女孩对早婚早孕和不安全的性行为说“No”,而对教育和其他公平的权利说“Yes”。此外,NoVo基金会还花费5年时间,耗资1500万美元在西非成立保护女孩计划,防止当地的女孩受到暴力侵害。

尽管在皮特身上有太多激情,但连他自己都不敢否认,自己并不是一个很会讲话的人,或者说,他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往往显得很生硬。

去年的某一天,前爱尔兰总统玛丽·鲁滨逊造访NoVo基金会纽约总部。被称作“人权特使”的鲁滨逊先前表示自己只是造访,而不是为了得到基金会的捐款。但几分钟后,鲁滨逊说话时就显得结结巴巴了。“其实,我很想知道的是„„如果你们接受我的想法„„如果要在2009和2010年推动世界进步的话„„”

突然,皮特打断了鲁滨逊的谈话。“10亿美元确实是个大数目,但它却不能用来解决所有世界问题。”谈话虽然又持续了会儿,但却只停留在彼此之间的敷衍层面上。最后,皮特尴尬地说:“说实话,与像您这样的人谈话是很奇怪的,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合作的话,那将是件美妙的事情。”不等皮特的话说完,鲁滨逊戴上眼镜,拿起钱包,就匆匆离开了。

3、长女苏茜:投身教育事业的家庭主妇

身为老大,但苏茜并没有得到父亲的特殊关爱。童年给苏茜留下不少有趣的回忆。苏茜上小学时,同学们讨论自己的父亲是靠什么谋生,苏茜说:“我的父亲是一名证券分析师。”结果同学们都以为巴菲特是检修报警系统的。

虽然小时候不能向同伴讲清楚自己父亲的职业,长大后,苏茜向记者坦言自己仍不知道父亲具体做了些什么。“他不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说买哪些股票最值得之类的话,我从不知道他在买什么股票,他可能问我喜欢吃什么牌子的糖果,或诸如此类的问题。”

苏茜很关心父亲的感情生活,苏茜还为父亲主持了第二次婚礼。巴菲特的前妻苏珊·汤普森在2004年7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2006年8月30日,巴菲特76岁生日的当天,巴菲特与女友孟克斯结婚,他们的婚礼非常简单,仅持续15分钟。 苏茜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她先在《新公众》杂志社工作过一段时间,接着很快又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担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栏目编辑的行政助理,虽然只有525美元的月薪,但她很爱这份工作。

现在,苏茜住在奥马哈,离巴菲特的住处只有10个街区远。她虽然是一名家庭主妇,但并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阔太太,如今让她忙碌的事情就是如何在慈善事业上发挥作用。

作为巴菲特的女儿,苏茜利用父亲分给自己的10亿美元在奥马哈建立起舍伍德基金会。与两个弟弟不同,苏茜基金会的重点援助对象是奥马哈的学校和教育系统。

在当地,苏茜甚至和克劳斯一样出名。不少学校的负责人纷纷向她伸手要钱,其中一位负责人竟然索要850万美元,不过最终只从苏茜的基金会得到103万美元。有的学校为了改善音乐教育,有的学校要增加录音设备,有的学校要建设新的看台„„它们都从苏茜的基金会中受益。

当然,这样的援助并不能改善整个教育系统,治标不治本。苏茜也意识到了这点。

学校教育是个整体,所以舍伍德基金会不仅帮助学生们在学校里面的学习和图书,也在课外和生活中提供援助。例如,基金会支出30万美元用于帮助贫困家庭在生活中的花销,包括水电费或购买新衣服等。舍伍德基金会还更加关注学前教育。年前的时候,苏茜曾向一家学校的校长说她想把更多的基金投放在学校里面。校长出人意料地回答:“别把这些钱放在这里了,把钱投资在学前儿童的身上是更好的选择。”

这就是巴菲特的子女们,他们利用父亲分给他们的10亿美元资产,和一个伟大战略投资家的名望,将自己的基金会不断壮大。在自己过着简朴生活的同时,他们的基金却在不断地进行着乘数效应。相信巴菲特此刻一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六、查理·芒格:沃伦·巴菲特的合伙人和挚友

巴菲特大儿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爸爸是我所知道的‘第二个最聪明的人’,谁是No.1呢?查理·芒格。”

巴菲特与芒格这对黄金搭档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方向,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

巴菲特这样评价他的伙伴

在过去的40多年里,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和他的伯克夏·哈撒韦(BerkshireHathaway,BRK.A)公司过于耀眼,即便聪明绝顶、傲气十足的金融天

才都无不怀着崇敬之情研读“股神”巴菲特的一言一行。巴菲特身后那道闪闪的光晕,几乎遮蔽了他周围所有的人。

沃伦·巴菲特与查理·芒格

但巴菲特大儿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爸爸是我所知道的‘第二个最聪明的人’,谁是No.1呢?查理·芒格。”

听到这句话,查理·芒格(CharlesT.Munger)一定会感到很欣慰,45年来跟巴菲特相识相知的一幕幕场景想必会霎时浮现心头。作为巴菲特的合伙人和挚友,他担任着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与巴菲特一起坐在伯克夏股东大会的主席台上宣读“告股东书”的家伙。与巴菲特不同的是,他患有“媒体害羞症”,因此罕有人真正了解他。巴菲特对芒格十分信任:“一旦我出现任何不测,查理·芒格将马上执掌伯克夏公司的帅印。”

与巴菲特双剑合璧

巴菲特与芒格这对黄金搭档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在过去40年里,伯克夏股票以年均24%的增速突飞猛进,目前市值已接近1300亿美元,拥有并运营着超过65家企业。

去年底在破天荒地接受一家美国媒体专访时,芒格仍然把这一切首先归功于巴菲特:“在过去近50年的投资长跑中,他始终表现出超人的聪颖和年轻人般且与日俱增的活力。”

但芒格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在194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后,他直接进入加州法院当了一名律师,并开始投资于证券以及联合朋友和客户进行商业活动,其中一些案例已被编入商学院的研究生课程。

经历一次成功买断后,芒格渐渐意识到收购高品质企业的巨大获利空间,“一家资质良好的企业与一家苟延残喘的企业的区别在于,前者一个接一个地轻松作出决定,后者则每每遭遇痛苦抉择。”

芒格此后开始涉足房地产投资,并在一个名为“自治社区工程”的项目中赚到人生的第一个百万美元。但有趣的是,伯克夏却不做房地产投资。

巴菲特评价查理:“当他在商业上越来越有经验的时候,他发现运用小却实用的方法来规避风险。”

芒格就是借助他在其他领域取得的经验和技巧,在房地产开发与建筑事业上屡有斩获。而这时的巴菲特正在筹措自己的巴菲特合伙基金。与芒格早已与一些合作伙伴建立密切关系不同,巴菲特此前一直是独家经营。遇到芒格时,巴菲特才29岁,芒格是34岁。

两人一见如故并惺惺相惜。“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注:当代证券投资学鼻祖,巴菲特的老师)那样只建议购买便宜货,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巴菲特坦言。

芒格也承认他们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都讨厌那种不假思索的承诺,我们需要时间坐下来认真思考,阅读相关资料,这一点与这个行当中的大多数人不同。我们喜欢这种‘怪僻’,事实上它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他们经常互通电话彻夜分析商讨投资机会,“芒格把商业法律的视角带到了投资这一金融领域,他懂得内在规律,能比常人更迅速准确地分析和评价任何一桩买卖,是一个完美的合作者。”一位合伙人感叹道,“查理与沃伦比你想象的还要相像,沃伦的长处是说‘不’,但查理比他做得更好,沃伦把他当做最后的秘密武器。”

两人双剑合璧导演了一连串经典的投资案例,先后购买了联合棉花商店、伊利诺伊国民银行、茜氏糖果公司、维科斯金融金融公司、《布法罗新闻晚报》,投资于《华盛顿邮报》,并创立新美国基金。芒格此后成为蓝带印花公司的主席,并在1978年正式担任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至今。

“优秀的品性比大脑更重要”

芒格常常站在投资理论系统之外想问题,他的思维与众不同,使他经常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要记住那些竭力鼓吹你去做什么事的经纪人,都是被别人支付佣金和酬金的,那些初涉这一行、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不如先从指数基金入手,因为它们毕竟由公共机构管理,个人化的因素少一些。一个投资者应当掌握格雷厄姆的基本投资方法,并且对商业经营有深入的了解,你要树立一个观念:对任何价值进行量化,并比较不同价值载体之间的优劣,这需要非常复杂的知识架构。”

芒格大体上同意“市场是有效率的”这种说法,“正因如此,成为一个聪颖的投资者就尤其艰难。但我认为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因此这个‘部分的有效性'(somewhatefficient)就能够带来巨大的盈利空间,令人咋舌的投资纪录很难实现,但绝非不可能,也不是金字塔顶尖的人才能做到,我认为投资管理界高端30%~40%的人都有这个潜力。学院派赞美多样化的投资理念,这对优秀的投资者是一个伤害。伯克夏风格的投资者极少尝试多样化。学院派的观点只会使你对自己的投资纪录与平均水平相差不远、感受好一点而已。”

芒格认为很多时候当别人逐渐丧失理智时,成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不会把450亿美元随便撂在那儿,但你必须能判断出那个高科技股票直蹿云霄的癫狂时刻并控制自己远离。你挣不到任何钱,但却可能幸免于灭顶之灾。”

“对于被动式投资者而言,不同国家的文化对他们有不同的亲和特质。有些是可信赖的,比如美国市场,有些则充满不确定风险。我们很难量化这种亲和特质和可信的原因,所以很多人就自欺欺人。这很危险,对于新兴市场而言这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芒格认为,从一大堆官方的经济数据中根本无法清晰判断美元与欧元之间汇率走向这样的复杂问题,“经济学家斯坦恩(HerbStein)曾说过,如果某些事物不能永远长存,那么它终究会停下来。”

芒格认为,深刻理解怎样变成一个卓越的投资者,有助于成为一个更好的经营者,“反之亦如是。沃伦经营产业的方式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我敢打赌我们一半的生意巴菲特都不曾涉足,但这种轻松的管理方式带来的绩效却有目共睹。巴菲特是一个从不介入微观管理的优秀经营者。”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投资体验:“许多IQ很高的人却是糟糕的投资者,原因是他们的品性缺陷。我认为优秀的

品性比大脑更重要,你必须严格控制那些非理性的情绪,你需要镇定、自律,对损失与不幸淡然处之,同样地也不能被狂喜冲昏头脑。”

七、巴菲特的慈善事业:“股神”巴菲特是怎么玩慈善的?

“股神”巴菲特再次打破个人捐款纪录,捐出28亿美元股票。

中国日报网7月16日电(涂恬),“股神”沃伦·巴菲特再一次打破了他的个人慈善捐款记录。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7月15日报道,当天,巴菲特向多个慈善机构捐出价值近28亿美元的股票,超过去年的26亿美元。

身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15日拿出超过2170万份公司B类股,当作慈善馈赠移交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五家慈善机构。按照当天的股票收盘价计算,每股价格为128.98美元,巴菲特此次捐款高达近28亿美元。由此,他的个人资产从659亿美元减少至631亿美元,他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排名也下滑一位降至第四。

据悉,巴菲特的此次大手笔馈赠分成五份。其中,价值21亿美元的1659万份股票捐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该慈善机构由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其妻子梅琳达创立,旨在消除世界贫困、改善美国教育、提升生育控制技术等。

同时,巴菲特将价值2.15亿美元的股票捐赠给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该基金会以巴菲特亡妻的名字命名,致力于提供教育奖学金、实现教育平等。此外,巴菲特的三名子女——霍华德、苏珊和彼得——各自所成立的基金会也分别获赠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

去年,巴菲特向这几家慈善慈善捐出2287万份公司股票,价值26亿美元,其中20亿美元捐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1、巴菲特的捐款承诺 虽然早已坐拥亿万家产、名列全球顶级富豪,但巴菲特对慈善事业的热衷,却绝非一般富豪能比。

早在几年前,他就已经许下了承诺,宣布要将自己名下99%的资产捐献给慈善事业。截止目前他已捐出近230亿美元,仅次于已捐出28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

“就我自己而言,1%的个人财富就已经足够我和家人使用,留下更多的钱既不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同时也不会让我们更加安康。”巴菲特这样表示。

不仅如此,在2010年,巴菲特还和他的好友盖茨一起发起了“捐赠誓言”活动,号召亿万富翁生前或者死后至少用自己的一半财富来做慈善。

“我一直都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经济体中,它给那些在战场上拯救了他人生命的人颁发勋章,给一位伟大的教师授予来自学生父母的感谢函,但却给那些能发现证券错误定价的人带来成亿美元的财富。简而言之,命运对谁能挑到‘长麦秆’的分配方式是狂乱多变的。”在谈到为何要捐出财产时,巴菲特这样解释道。

2、巴菲特慈善午餐:全球著名的天价饭局

除了带头捐款,并积极游说其他富豪加入捐赠行列之外,巴菲特另一项最著名的慈善活动就是每年一次的“巴菲特慈善午餐”了。这项始于2000年的“和股神吃饭”活动,在最初两三年里并没有激发太多人的热情。但在近几年,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却一下子炒得火热。有媒体统计过,“巴菲特慈善午餐”截至目前拍出的历史最高价是2012年的345万美元。而2014年这顿饭拍出的价格则在217万美元左右。

据悉,截至目前,“巴菲特慈善午餐”活动已经累积募集了超过1600万美元的善款。而这些善款,将会捐给美国慈善机构格莱德基金会(GlideFoundation),主要用于帮助旧金山地区的穷人和无家可归者。 花如此巨款只为和“股神”一起吃饭,这么做是否有必要?对此,不少曾经胜出竞拍的人均坚称,这顿饭吃得有价值。

2007年竞拍的胜出者盖伊·施皮尔这样告诉记者:“我觉得非常荣幸能来到这里,能同巴菲特共进午餐,在午餐发生的一切,都让我受益匪浅,能得到这个机会的人们,一定要来参加这个有意义的午餐会。

2009年的胜出者康特妮·沃尔夫则表示:“我自己很兴奋,能同巴菲特共进午餐,这是我一生中难得的机会,你也可以看到巴菲特作为父母和企业创始人的另一面,很不可思议的一面,我们都很兴奋。”

八、推荐阅读

1.黄建平微博:http://blog.sina.com.cn/comy28

2.《巴菲特传》中信出版社

3.黄建平《巴菲特投资案例集》

1、《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2、《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

3、《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

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参考文献: http://www.jztzp.com/a/42465.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28d5980101e679.html http://hnrb.zjol.com.cn/hnrb/html/2011-12/13/content_172866.htm http://www.xu5188.com/gpsj/sj-04/109-043.html http://caijing.chinadaily.com.cn/2014-07/16/content_17804086.htm http://www.sina.com.cn

“股神”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1930年8月30日—),全球著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在第十一届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卖到263万美元。2010年7月,沃伦·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机构捐赠股票,依当前市值计算相当于19.3亿美元。这是巴菲特2006年开始捐出99%资产以来,金额第三高的捐款。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儿子霍华德会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扮演继承人的角色。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胁生命。2013年福布斯财富榜以530亿美元排名第四位。2015年3月2日,福布斯发布2015全球富豪榜。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比尔·盖茨、卡洛斯·斯利姆、沃伦·巴菲特,财富数分别为792亿美元、771亿美元与727亿美元。2015年7月中旬至8月底,巴菲特所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投资股市方面已经至少账面亏损了112亿美元。相当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市值缩水了10.3%。2015年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福布斯》发布美国富豪400强榜单显示,凭借620亿美元财富排名美国富豪第二名,这也是沃伦·巴菲特自2001年以来的一贯排名。

一、巴菲特的成长经历

(一)出生于股票崩溃时期

1930年8月30日,天气闷热,巴菲特出生于奥马哈市。其时正值经济大萧条的中期。

小巴菲特的第一个玩具,也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就是一个绑在手腕上的金属货币兑换器。他对拥有金钱的感觉非常着迷。做数学计算题,特别是涉及用极快的速度计算复利利息,是他儿时喜欢的一种消遣娱乐方式。

“小时候,他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孩子,他总是弯曲着膝盖走路,这样就不会跌出去太远,但是长大后,他却能够做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这确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布赖恩特夫人说。

(二)6岁:第一次赚钱是倒卖可乐

他母亲回忆说,当她的儿子第一次对自由企业产生兴趣时,还只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他以每箱25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店购买一箱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钱在附近兜售。10岁时,巴菲特最喜欢卖的软饮料是百事可乐。因为那时每瓶百事可乐的容量是12盎司,而可口可乐却只有6盎司,但是,两种可乐的售价是相同的。大多数孩子都心满意足地喝着汽水,但他们从来不去多想什么,只有巴菲特捡起汽水机旁被人们丢弃的瓶盖,把它们分门别类并数一下各种瓶盖的个数,看看哪种牌子的汽水卖得快。

这个早熟的少年非常聪明并且勤奋刻苦,他可以就美国城市人口问题滔滔不绝地谈上半天。他在小学读书时,就曾因学习成绩优异跳了一级。“他是个好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英语也很好,我记得他还曾纠正过我的错误,那是个有关词的缩写式的问题,而他是正确的。”他二年级的老师玛丽•麦得逊这样回忆说。

(三)10岁:帮父亲绘制股市涨跌表 尽管年轻的巴菲特是个数学天才,但是,他对金融的痴迷程度仍让他虔诚、节俭的父亲感到非常吃惊,他希望他的儿子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神职人员,但是,他却发现他的儿子对万能的金钱力量非常着迷,像是被其咒语所镇住了似的。

当巴菲特还在露丝黑尔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个名为“马童选集”的报告,告诉人们在赛马中如何设置障碍以及如何下注。他在他父母居所的地下室里完成了这本小册子的印刷工作,然后以每本25美分的价格出售。他和一个朋友运用数学原理开发出一套赛马中挑选谁是赢家的系统。但是,由于没有营业执照,他们的企业被有关当局关闭。

巴菲特八岁的时候,他开始阅读有关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股票市场的痴迷有增无减,他开始绘制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的图表。“我对和数字和金钱相关的任何事情都非常感兴趣。”后来巴菲特把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图表和大多数偏离对公司做出基本分析的东西都叫做“小鸡走路的痕迹。”

巴菲特10岁的时候,他开始在他父亲的经纪人业务办公室里做些像张贴有价证券的价格,及填写有关股票及债券的文件等工作。

(四)11岁:投资股票赚了5美元

1942年4月,11岁的巴菲特开始小规模地购买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三股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当时,这就是他的资本净值。小巴菲特还说服他的姐姐多丽丝和他一起投资。他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后,他赚了5美元。

巴菲特一直关注着股票市场的变化,计算维持有利的平均价格而买进或卖出股票以维持高于平均的价格,并且,他已经意识到,他对股票市场的估计要比其他人敏锐、精明的多。

1942年,他的父亲被共和党人选为美国国会会员,巴菲特在奥马哈的生活受到了影响。1943年1月,他们全家搬到了维吉尼亚洲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尽管他的两个姐姐都为此而兴奋不已,巴菲特却有一种好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感觉,心情非常郁闷。第二个月,巴菲特就回到了奥马哈,和爷爷、姑姑一起生活。

13岁时,巴菲特从他华盛顿的家里离家出走了。“他是和一个名叫罗杰•贝尔的朋友一起跑掉的。我想他们后来被警察收容了,”他的姐姐多丽丝回忆说。

巴菲特的离家出走多少有点与众不同,并且理所当然的和商业有关。他跑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在那儿他被警察送回了家。巴菲特曾打算靠在高尔夫球场为球手找球、拾球赚点钱。同时,他还有个主意,那就是帮忙巡视好时巧克力工厂,并免费获取一块巧克力。但是,他没有那样做,很显然,他没有收购那家公司的打算。

(五)15岁:投资买下一家农场出租 在华盛顿,巴菲特进入爱丽斯•迪尔中学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很糟。但是,他主要的追求还是要成为一个勤勉刻苦的报童。巴菲特一度每天要走5条线路递送500份报纸,主要是投送给公寓大楼内的住户。有几次,巴菲特病了,他的母亲不得不代替他去送报纸。“取报纸、送报纸对他来讲真是太重要了。任何人都不敢碰他放钱的抽屉,一个硬币都不能动他的。”他的母亲说。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从顾客那里收费,他发明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出售杂志订阅的方案。他从被丢弃的杂志中撕下带有产品有效期的不干胶贴纸,把它们归类,然后在适当的时间请顾客从中选择要续订的刊物。

巴菲特的老朋友卡罗尔说,少年时巴菲特就能把《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本书背下来。他想象自己能从一台机器开始,使他的赢利渐增到几千美元以上。

巴菲特和他的朋友唐纳德•丹利,花了25美元买零件组装了一台弹球机后,开始了他们的弹球生意,他们把弹球机安装在繁华的威斯康星大街的一家理发店里。开业一天后,这两个年轻的企业家发现盛满了五分镍币的盘子里有一张4美元的纸钞。巴菲特说,“当时我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个一元的银币那样欣喜若狂。”

随着越来越多的理发师对这种弹球机需求量的增大,威尔逊游戏公司已经扩展到有7台弹球机,每周的赢利额高达50美元。同时,他每个月投递报纸的收入还有大约175美元。

1945年,当巴菲特还在高中读书时,他就从父亲手里买下了一家农场,这是一个未曾耕种过的农场,占地面积为40英亩,售价是1200美元。然后,把农场租给了土地租用人。

(六)17岁:大学期间组织报童送报

1947年,巴菲特高中毕业。在他对股票市场研究还处在“绘制股市行情图”的阶段时,就已经积聚了一笔大约6000美元的财富,这个年轻人赚的钱比他的老师的薪水还多。

他的父母负担起了他上大学的费用,尽管他自己有能力支付这些。他父亲费了很大劲才说服巴菲特继续读大学,而不是继续他的商业经营工作。于是,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华顿商学院读书。在这里,巴菲特学会了打桥牌。他大学三年级时转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并于1950年获取了他的理学士学位。在他撰写毕业论文时,他依旧打桥牌,所学课程得A。

在内布拉斯加大学,他担任《林肯》杂志发行部的营业部主任,负责60个报童在6个农村地区的投递工作。同时,他还利用暑假和圣诞节在彭尼连锁店卖男式衬衫,一个小时的薪水是75美分,他自己开玩笑说:“我成了最低工资法案的权威人士。”但是,这份工作带给他的收获是,他掌握了企业运行的第一手资料。

大约就是在这段时间,他收集了220打高尔夫球并把它们以1200美元的价格卖出。

1950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学院提出申请。他乘火车前往芝加哥,在那儿一个男士接见了他。巴菲特说,当时哈佛代表对他的印象是“19岁,由于身材消瘦,看起来像只有16岁的样子,相当于一个12岁少年的体重。”

当两个人的会面结束后,他进入哈佛大学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来讲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教授商业课的权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向哥伦比亚商学院提出申请,并且很快就收到了接受他入学的通知。他于1951年6月毕业于该校。

(七)26岁:立志成为百万富翁

1956年,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一试身手。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不久,一帮亲朋凑了10.5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

二、巴菲特老师——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过巨大影响,他被人们称为“华尔街教父”,他就是“一代宗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伦敦。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伴随着美国的淘金热潮,随父母移居纽约。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鲁克林中学完成的。在布鲁克林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对文学、历史有着浓厚兴趣,更对数学

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他喜欢数学中所展现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而这种逻辑的理智对于以盲目和冲动为特色的金融投资市场来说,永远都是最为欠缺的。

从布鲁克林中学毕业后,格雷厄姆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报酬较为优厚的工作,为此,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步入了华尔街。

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主要负责把债券和股票价格贴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虽然这份工作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最低等的职业之一,但这位未来的“华尔街教父”却由此开始了他在华尔街传奇般的投资生活。事实上,格雷厄姆的能力很快就得到了证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被升职为研究报告撰写人,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简洁而富有逻辑的文风。

在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格雷厄姆开始全面熟悉证券业的一整套经营管理知识,了解包括证券买卖程序、行情分析、进货与出货时机、股市环境等在内的实际运作方法。尽管格雷厄姆未受过正式的商学院教育,但这种源自亲身实践的经验,远比书本上的描述来得深刻有力,这也为他日后在股票理论上的探索,打下了坚实基础。不久,格雷厄姆即被提升为证券分析师。升任证券分析师是格雷厄姆事业的真正开始。

在那个时代,对证券的分析尚停留在较为原始、粗糙的阶段,且投资者普遍认为股票过于投机,风险太大,因此多数人倾向于稳定的债券投资。而格雷厄姆则决定拿隐瞒大量资产的公司开刀。他开始从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管理单位、新闻报道、内部人士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通过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搜寻那些拥有大量隐匿性资产的公司。

1915年9月,格雷厄姆注意到一家拥有多家铜矿股权的矿业开发公司———哥报海姆公司,该公司当时的股价为每股68.88美元。格雷厄姆在获悉该公司即将解散的消息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这家公司的有关资料,对这家公司的矿产和股价进行了详尽的技术分析,发现了该公司尚有大量不为人知的隐蔽性资产。通过计算,格雷厄姆准确地判断出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其实际资产价值之间有着巨大的价差空间。由此,他得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将会带来丰厚回报,并建

议纽伯格先生大量买进该股票。纽伯格先生接受了格雷厄姆的建议。当1917年1月哥报海姆公司宣布解散时,纽伯格-享德森-劳伯公司从这笔买卖中赚取了数十万美元的利润,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8.53%。

随后格雷厄姆应一些亲戚、朋友之邀开始尝试为私人做投资。刚开始时,格雷厄姆所操作的私人投资确实获得了良好收益,但一年后发生的“萨幅轮胎事件”却给格雷厄姆上了生动一课。自此,格雷厄姆得出了两点经验:一是不能轻信所谓“内部消息”;二是对人为操纵市场要保持高度的戒心。

1920年,格雷厄姆荣升为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的合伙人;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决定自立门户,成立了格兰赫私人基金,资金规模为50万美元。格兰赫基金运作一年半,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00%以上,远高于同期平均股价79%的上涨幅度,但由于股东与格雷厄姆在分红方案上的意见分歧,格兰赫基金最终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终;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完成了他酝酿已久的著作《有价证券分析》,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证券分析大师和“华尔街教父”的不朽地位。在书中,格雷厄姆提到,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第一原则。根据这两个投资原则,格雷厄姆提出了两种安全的选股方法:第一种选股方法是以低于公司2/3净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第二种方法是购买市盈率低的公司股票。当然,这两种选股方法的前提是这些公司股票必须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有价证券分析》所阐述的计量分析方法和价值评估法使投资者减少了盲目,增加了更多的理性成分。这本著作一出版即震动了美国和华尔街的投资者,一时之间,该书成了金融界人士和投资界人士的必读书目。

1956年,在华尔街仍处于上升趋势之时,在华尔街奋斗了42年的格雷厄姆却决定从华尔街隐退。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接管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不得不宣布解散。格雷厄姆在解散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后,选择加州大学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他想把他的思想传播给更多人。 格雷厄姆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所创立的证券分析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资者。他所培养的一大批弟子,如沃伦·巴菲特等人在华尔街异军突起,成为了新一代的投资大师,并延续着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学说。

三、巴菲特的投资三阶段

巴菲特的投资经历过三个阶段,分别是1956-1972年的二级市场捡烟蒂阶段、1972-1995年的二级市场长期成长股阶段、1995年至今的实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并重阶段。我们分别以1958年、1995年、2015年三个年份作为代表,分析资产配置的原因、具体比例和绩效。

1、1956-1972年二级市场捡烟蒂阶段

巴菲特在1956年集资10.5万美元开始独自进行投资。1956-1972年,巴菲特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于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捡烟蒂投资策略,即以低廉价格,购买基本面很一般的公司。以1958年为例,巴菲特在这一年将资金的50%、在二级市场中,投资了基本面一般,但价格低廉的三家公司,投资的依据均为公司股价便宜。

1956-1972年的二级市场捡烟蒂阶段,分析巴菲特的投资收益为年化22.5%,同期标普500的年均涨幅为10.3%,年均超额收益为11%。二级市场捡烟蒂策略的优点在于超额收益高,缺点在于只适用于小规模资金,对大规模资金就无法使用了。

2、1972-1995年的二级市场长期成长股阶段

1972年,巴菲特用2500万美元的价格,3倍市净率,8倍市盈率的价格购买了喜诗糖果。到2015年,喜诗糖果在只追加4000万美元投资的基础上,为巴菲特赚取了19亿美元税前利润。巴菲特又用这19亿美元去收购其他公司。通过观察喜诗糖果,巴菲特得以从二级市场捡烟蒂阶段,自我进化到二级市场长期成

长股阶段,即以一般的价格,购买基本面很优秀的好公司。以1995年为例,巴菲特在这一年将资金的74%,在二级市场中,投资了价格一般、但基本面优秀,具备高护城河和长期高成长性的7家公司;将资金的15%,投入到了保险业务中;将资金的10%,投入到了实业中。

1972-1995年的二级市场长期成长股阶段,巴菲特的投资收益为年化26%,同期标普500的年均涨幅为11.8%,年均超额收益为12.9%,比1956-1972年的二级市场捡烟蒂阶段年均11%的超额收益还要高。二级市场长期成长股策略的优点在于超额收益高,缺点在于只适用于一般规模的资金,对超大规模资金就无法使用了。1995年,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299亿美元。二级市场2%左右的优秀公司,已经容纳不下公司的规模了。

3、1995年至今的实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并重阶段

1995年至今,巴菲特考虑到规模的日益庞大,开始大规模扩充保险业务,并运用保险业务产生的浮存金去投资实业。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再保险的发展、1995年动用11%资产(1994年底213亿美元资产中的23亿美元)对GEICO保险49%股权的收购,以及1998年动用39%资产(1997年底561亿美元中的220亿

美元)对通用再保险的收购,巴菲特得以从二级市场长期成长股阶段,自我进化到实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并重阶段。以2015年为例,巴菲特在这一年将资金的29%投入到保险业务;30%投入到铁路、公用事业和能源业务;14%投入到制造、服务和零售业务;7%投入到金融业务;20%投入到二级市场中,其中12%投资在富国银行、可口可乐、IBM和美国运通4家公司。

实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并重阶段的具体投资方法为:(1)维持原有的二级市场投资和实业投资不变;(2)动用50%的资产收购保险公司,虽然保险公司并不创造利润,但可以产生浮存金(2015年巴菲特保险业务承保利润只有18亿美元,但创造了877亿美元的浮存金);(3)用保险业务产生的浮存金,投资于铁路、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等资本密集型业务,以获得合理利润回报。1596亿美元保险资产所产生的877亿美元浮存金,再加上773亿负债,投入到1650亿美元的铁路、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以贡献97亿美元的净利润,占公司241亿利润的40%。

伯克希尔2000年以17亿美元收购中美洲能源85%股权;2009年以51亿美元收购了太平洋电力;2013年以56亿美元收购西部电力企业内华达能源公司(NVEnergy);2014年以30亿美元收购了AltaLink;2014年中美洲能源改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BHE),目前伯克希尔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BHE)89.9%的股权。

1995年至今的实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并重阶段,巴菲特的投资收益为年化12.6%,同期标普500的年均涨幅为8.2%,年均超额收益为2.7%,虽然超额收益远不如1956-1972年的二级市场捡烟蒂阶段的年均11%,也不如1972-1995年的二级市场长期成长股阶段的年均12.9%,但考虑到公司规模已经达到5523亿美元的巨无霸体量,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实业和二级市场投资并重策略的优点在于能够容纳超大规模资金,缺点在于超额收益不高。

四、巴菲特经典投资案例

(一)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

1962年,巴菲特将他与合伙人合开的几个公司合并为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公司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同时期道·琼斯

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0.4亿美元,而他个人的资产则达到了6.5亿美元。

1968年5月,正当股市一路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因为他发现,股市的投机情绪越来越严重,他已经很难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二)伯克希尔·哈撒韦 在获得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权后巴菲特的投资主要是通过该公司进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百年历史的纺织企业,随着纺织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更便宜的美国南方,甚至国外更廉价的国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日渐衰退,1962年未,伯克希尔股价跌破8美元,因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每股运营资本都高达16.50美元,因此公司股票看上去实在的片价值洼地,于是巴菲特通过合伙公司买进了一些股票,买到1963年,巴菲特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大的股东,收购了原股东斯坦顿兄弟的股票后,巴菲特合伙公司便拥有了49%的份额,平均每股成本是15美元。

巴菲特收购后的头两年,公司获利丰厚,但以后每况俞下,面对新的国际分式,即便是最好的经理人如死守本土经营纺织厂,仍免不了破产,巴菲特没有把赚到的钱重新投到纺织厂,巴菲特转变了思路,不是单纯沿着老路子追加投资救企业,而是反方向挤出资金为公司购入资本回报更好的企业股票。

不断的缩减生产线,控制存货和管理费,巴菲特把公司赚的利润和腾出的运营资本先后收购了国民赔偿公司、华盛顿邮报、联合出版公司(经营波士顿环球报)等保险、银行、传媒的股票,逐步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变成了一家不在生产纺织品的纯粹的投资控股公司。

(三)喜诗糖果公司

喜诗糖果公司创建于1921年,创始人是玛丽·茜,当时她已经71岁了,在儿子查尔斯·茜的帮助下,开设了第一家糖果店。玛丽·茜原本是加拿大人,查尔斯·茜在加拿大做药品商人。但是当地的一场森林大火烧毁了的的两家药店后来,根据母亲的经验和建议,查尔斯做了其糖果销售,并且梦想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糖果公司。1921年,玛丽·茜和儿子一起迁居到美国,在洛杉矶的帕萨迪纳安了家,并且开了一家很小的糖果店,主要的顾客是附近小区的居民。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想要经营好糖果店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是没有门槛的生意,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开店伊始,玛丽·茜的糖果生意很一般,只不过是众多小糖果店的一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进入30年代,随着经济大萧条的来临,喜诗糖果店的生意愈加惨淡,查尔斯不得不降低糖果的价格,由每磅80美分调低到每磅50美分,同时请求店面的房东降低租金。查尔斯说:“房租低一些总比没有好!”最终,房东被他说服了,降低了房租,喜诗糖果店才得以维持经营。

在大萧条时期,糖果商大量破产,喜诗糖果店却得以幸存,并且随着后来美国经济的好转,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开设了多家店面,扩大了市场。1935年,

喜诗糖果店将业务扩展到了旧金山。到了第二次大战期间,因为当时物资紧张,糖是定量供应的物品,喜诗面临的危机是,工厂根本没有足够的原料进行生产。查尔斯认为绝不能用劣质的原料或是改变原来的配方进行生产,考虑一番之后,查尔斯果断的决定,要用有限的原料生产尽可能好的糖果,并且限量销售买完即止。茜氏高质量的糖果得到了顾客的欢迎,每天喜诗的糖果店一开张,顾客就拥挤到柜台去抢购那些限量的糖果。一旦售馨,糖果店就关门歇业。非常时期的这条营销策略,让喜诗糖果的生意十分红火,查尔斯将这次危机,成功转化成发展的良机,让喜诗的发展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后来,玛丽的孙子哈利·茜接管了公司,并且在60年代末的时候,决定卖掉公司。在1970年初,就出售喜诗糖果一事,茜氏家族和几家公司进行了洽谈,都没有成功。到了1971年,罗伯特·弗拉哈迪,蓝筹印花公司的一个投资顾问,在得知喜诗公司要出售的消息之后,马上联系了蓝筹印花公司的一个高管威廉·拉姆齐,威廉·拉姆齐也觉得这是一笔好生意,立即拨通了巴菲特的电话,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巴菲特。

巴菲特对这笔生意似乎没有一点意思,说道:“嗨!鲍勃。糖果生意!我并不觉得我们想做糖果生意。”话音方落,电话就断了。威廉·拉姆齐连忙又打了过去,但是却无法接通。一连几次,都是如此。威廉·拉姆齐不禁心烦意乱,在办公室里边踱来踱去。几分钟之后,电话接通了。威廉·拉姆齐拿过话筒,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话,巴菲特的声音就传了出来,说:“我已经看过公司的财务报表了。好吧,我愿意出个价钱买下它。”

1971年11月,巴菲特乘坐飞机抵达洛杉矶,在洛杉矶酒店,巴菲特和芒格与哈利·茜举行了会晤。会谈进行了几个小时,主要的议题是交易的价格和以后的管理。巴菲特说:“哈利,我们需要和你私下谈一下价格。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想知道谁来主管这个公司。”哈利·茜环顾了四下,然后说:“查尔斯可以接手管理公司。”

查尔斯·霍金斯,他的父母都是美国人,但他却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二战期间在美国空军服役,做为一个伞兵奔赴欧洲战场。回国之后,霍金斯搬到了旧金山居住,并且在斯坦福大学职介处的推荐下,进入了喜诗糖果公司工作,当时是1951年。从制造糖果到产品包装,霍金斯几乎干遍了公司各个部门的工作,

工作勤奋尽责,不久得到了提升,负责一个包装部门的工作。当时的包装工人认为工作的方法有问题,但是没有负责人愿意理会。霍金斯上任之后,采纳了工人们的意见,提高了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因此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一步一步升迁上去。到了1971年,在喜诗糖果公司,霍金斯已经工作二十年了,资历颇深,对于公司的各个业务也有很深的了解。在和巴菲特的初次会晤之中,霍金斯是喜诗公司与会的高管之一。巴菲特对霍金斯的印象不错,觉得他是一个肯·蔡思一样的人物,可以胜任喜诗公司未来的总裁。

在未来的管理者有了着落之后,唯一的问题就只剩下交易的价格了,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巴菲特藏在安全边际的堡垒里边,小心翼翼展开他的收购。当时喜诗公司净资产是800万美元,销售额3000万美元,税后盈余200万美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5%。茜氏家族的开价是3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的价钱,相对于800万美元的净资产,对于一个格雷厄姆主义者,溢价无疑太高了,根本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不过芒格不是格雷厄姆主义者,巴菲特也早就不再热衷捡雪茄烟头了,不过3000万美元依然是一个昂贵的价格,巴菲特和芒格商量之后,给出了他们的底线:2500万美元。任何高出2500万美元的价格,都是不能接受的。芒格说:“如果茜氏家族出价再高出10万美元,我们可能就不会去收购它了。”于是,谈判搁浅了,收购陷入了僵局。

喜诗糖果公司和美国运通公司,都是无法用账面资产进行估价的公司,巴菲特很清楚这一点,但是溢价的尺度则是难以掌握的。对于一直以来擅长捡雪茄烟头的巴菲特,2500万美元的报价,是喜诗公司净资产的3倍,这笔交易已经是一场冒险了。虽然,茜氏家族并不认为这个价钱有多好。但是,巴菲特和芒格很幸运,茜氏家族接受了他们的价格。茜氏家族,在之前已经有过几次的洽谈,都以失败告终,没有什么特别有利的条件,可以保证这次谈判的成功,除了归结于巴菲特和芒格的运气之外,实在没有更好的解释。巴菲特和芒格,在这场收购中,并没有表现出超群非凡的眼光,对于喜诗公司的价值也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如果,因为吝啬这500万美元,从而错失了喜诗公司,那么巴菲特和芒格的损失,将会是多少?

1981年,喜诗公司的净利润是800万美元。1996年,喜诗公司的净利润是3100万美元。2007年,喜诗公司的净利润是8200万美元。从1972年到2007

年。喜诗公司累计产生的利润是13.5亿美元。如果,将巴菲特运用这笔利润进行投资,所增值的部分再计算在内,钱生钱利滚利,总共所产生的利润,将远远超过13.5亿这个数目。如果,因为500万美元,巴菲特和喜诗公司失之交臂,那付出几十亿美元的机会成本。

这场收购喜诗公司的行动之中,充满了许多负面的因素,一开始巴菲特甚至不愿意谈论这笔生意,然后又开出一个令人难以满意的价格,茜氏家族也并不急于出手。这几点足以让这场收购行动,随时有可能夭折。但是,幸运的巴菲特,他做成了这笔生意。在1972年1月31日,巴菲特和茜氏家族,正式签订了交易合约。收购喜诗公司之后,巴菲特立刻任命霍金斯为总裁,全权负责喜诗公司的经营。在霍金斯的经营期间,喜诗公司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密苏里州、德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州,甚至遥远的香港,都开拓了自己的市场。到了20世纪末,喜诗公司在美国大约经营着250个商店,每年销售3300万磅糖果,销售额数亿美元,利润接近一亿美元。

多年以来,巴菲特和霍金斯每10天通一次电话,除此之外,根本就不用任何费心。巴菲特只要坐在奥马哈的总部,喜诗公司就会远远不断为他输送资金。霍金斯说:“喜诗公司多年来一直为巴菲特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收益,我们有着一个良好的资金斜槽直接通向奥马哈。”

然而,比起金钱更重要的是,喜诗公司给予巴菲特思想上的启示,和精神上的成长。购买一家好的企业并让它自由发展,比起购买一个亏损的企业,然后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扶持它,无疑要容易得多,而且也更赚钱。这是在收购喜诗糖果之后,巴菲特体悟出的道理。在这之前,这样的道理,巴菲特并非不明白,但是如果没有亲身的体验,文字上的理解是无法深入骨髓,融入心灵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意识的自觉。在体悟之后,巴菲特对于企业品质的估值,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其日后的投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1997年的伯克希尔年会上,芒格说:“喜诗公司是我们第一次根据其品质来收购的。”巴菲特补充道:“如果我们没有收购喜诗公司,我们就不会去买可口可乐公司。所以,感谢喜诗公司带来120亿美元的收入。我们很幸运的收购了整个公司。同时它也教会了我们许多东西。”

(四)华盛顿邮报

华盛顿邮报在1971年上市,总裁和大股东为凯瑟琳.格雷厄姆。1971年上市前夕,华盛顿邮报收到一封关于越战的五角大楼文件,联邦地区法院下达了禁令,禁止刊登该文件,但凯瑟琳顶住压力,坚持新闻操守进行了出版,之后大法官裁决支持该报,最高法院也支持大法官的裁决。这次胜利后,华盛顿邮报开始蜕变,从一家地区报纸一跃而成为一家重要的全国性大报。

1973年,华盛顿邮报深入挖掘报道“水门事件”,通过秘密线人对这起丑闻进行了大量报道。尼克松领导的白宫在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上已经与华盛顿邮报结了梁子,这次更是大加威胁,并使得华盛顿邮报的两家电视台失去了执照。再者,1973年正是熊市开始,标普500指数当年下跌了14.8%,华盛顿邮报的股价一路暴跌。

1973年5月份,巴菲特开始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开始一共买入了23万股,之后给凯瑟琳写了封信。凯瑟琳由于害怕失去控制权,对恶意收购很敏感,在上市时已经将股票分为两类,其中B类股票没有投票权,凯瑟琳持有A类股票。1973年底,巴菲特夫妇去拜访凯瑟琳,取得信任后,又购买了一批股票,总持股数为93.4万股B类股,占公司12%的股份,买入均价为11.3美元,总购买价为1060万美元,并与凯瑟琳签了书面协议,在未得到凯瑟琳的同意下不再购买该公司股票。

在1974年,美国股市开始崩溃,标普500指数下跌了26.4%,华盛顿邮报的股价也大幅下跌了约25%,巴菲特持有的股票市值从1060万美元减少至约790万美元。巴菲特还想继续购买,但他已经向凯瑟琳保证过不再购买,只能作罢,他把它推荐给了他的朋友们。

巴菲特在1985年的致股东信中,详细阐述了他购买华盛顿邮报的原因。在1973年他购买期间,华盛顿邮报的总市值约8800万美元,当年公司净利润约1330万美元。巴菲特认为,报纸类公司具有经营垄断性,具备持久竞争优势,根据未来现金流折现的价值估算方法,该公司内在价值约为4亿到5亿,但市场价格当时不足1亿美元,具有非常大的折扣和安全边际。

到1985年底,巴菲特当初以1060万美元购买的华盛顿邮报股票市值已经大幅跃升至2.2亿美元,总收益率约为21倍,年均复合收益率约为28%。

报纸业的商业模式:报纸通过提供大量各方面的新闻,满足民众的信息获取需求。广告也是一种受欢迎的“新闻”,给民众提供招聘、促销、消费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广告收入也降低了民众的购买成本。反过来,报纸对于广告客户也不可或缺,作为商家的信息扩音器,其作用巨大。

报纸业的竞争优势:在电视和互联网普及之前,报纸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几乎所有城市最后只会剩下一家报纸。原因是,城市中一旦有一家报纸在发行量和受欢迎程度上有明显优势,自然会吸引最多的广告,广告反过来吸引读者,更多的读者又吸引更多的广告,良性循环,胖者更胖,而弱者被淘汰,最后形成事实上的垄断经营。

(五)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

GEICO的全称为政府雇员保险公司,主要经营汽车保险,创建于1936年,创始人为古德温夫妇,初始的顾客群主要为事故率低的政府雇员、头等兵和军官等,采取直接邮寄保单的销售方式,没有保险代理商,其销售成本比有销售代理商的保险公司低约30%,其保险利润率比行业平均高出约15-20个百分点,因此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1948年,本杰明.格雷厄姆成为GEICO的大股东之一。1950年,作为一名研究生和格雷厄姆的学生,巴菲特拜访了GEICO,正巧副总裁戴维森在加班,接待了巴菲特,戴维森花了约4个小时,详细向巴菲特解释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方式,告诉巴菲特GEICO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直销模式带来的低成本优势。

1951年,巴菲特大学毕业后回到奥马哈做股票经纪人,他认为当时GEICO的股票很有吸引力,开始不断买入GEICO的股票,并向周围投资人推荐GEICO。到1951年底,巴菲特共买入了350股,总购买价为10282元,平均买入价为29.4元,超过50%的资产投在了这个公司的股票上。

1949年和1950年,GEICO的每股利润分别为4.71美元和3.92美元,1951年的股价约为1950年每股利润的8倍。巴菲特认为,GEICO虽然在1951年利润会进一步减少,但由于1950年正处于保险行业不景气的年份,保险费率已经开始上涨,其效果会在1952年显现出来。因此,当前价格相对于公司巨大的增长潜力来说,很具有吸引力。

1951年12月6日,巴菲特在《商业与金融年鉴》杂志上撰文推荐GEICO,文章的名字叫“我最喜欢的股票”,该文章附在本章后面。

1952年,巴菲特以总价15259元全部卖出了GEICO的股票,原因是当时他看中了一家更有吸引力的公司股票,这家公司叫西部保险证券公司,其每股利润约2.9美元,而股价才3美元,市盈率约1倍。但是GEICO在其后继续快速成长,20年后,巴菲特当时持有的350股已经价值1300万。

70年代,戴维森的继任者犯了一连串错误,低估了保险理赔的成本,使得销售的保单价格过低,导致公司濒临破产。1976年,GEICO的亏损高达1.9亿美元,董事会解雇了管理层,之后找来拜恩担任总裁。拜恩需要筹集7600万美元来拯救这家公司,但当时没人愿意伸手援助。GEICO的股价曾一度达到61美元,不过现在股价只有2美元。巴菲特心动了,他拜访了拜恩,经过交谈,他十分认可拜恩的能力,并认为GEICO的核心优势并没有消失。第二天,他命令买进50万美元的GEICO股票,并指示只要市场上有出售就立即买进,共买入了约400万美元。

拜恩拜访了华尔街的银行们,吃了闭门羹,最后找到当时规模还很小的所罗门兄弟公司,拜恩滔滔不绝的罗列他们应该出钱的理由,说的口干舌燥、唾沫横飞,所罗门的经理最后说:我会承保的,除非你闭嘴。所罗门公司承担了7600万美元的可转换优先股保险,使得GEICO解了燃眉之急。此时,巴菲特更是加紧买入GEICO的股票,几周之后股价就增长了3倍,上升至约每股8美元。

1980年,巴菲特再次大笔买入GEICO的股票,当年斥资1890万美元以每股12.8美元购买了147万股,总共持有720万股,占GEICO的总股本的33%,总成本4713万美元,平均每股6.67元。至1980年底,GEICO的总市值为3.1亿美元,总股数为2100万股,股价约为14.8元,当年保费收入约为7亿美元,净利润约为6000万美元,每股净利润约为2.9元,年底股价市盈率约5倍,巴菲特购买价的市盈率约为4.4倍。

1980-1990年的十年里,伯克希尔在GEICO的投资收益增长了约10倍,年均收益率约为27%。其中,GEICO公司净利润从0.6亿美元增长至2.08亿美元,增长总倍数约为3.5倍;市盈率从5倍增长至11倍,增长倍数约为2.2倍;而通过股票回购,伯克希尔的股权占比增长了约40%。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十年的总投资收益率达到10倍,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27%。

在1980年之后的15年里,GEICO不断回购公司股票,使得伯克希尔的股权占比不断提高。1995年,伯克希尔的股权占比已经提高至50%,并花费23亿美元收购了剩余50%的股份。之后,GEICO不断为伯克希尔贡献免费的保险浮存金用于投资,帮助伯克希尔的资产净值快速增长。

1977-1980年投资的4700万,到1995年价值约23.9亿,约16年时间价值成长了约51倍,年均复合收益率约为28%,在危机时刻对核心优势的精确把握成就了令人生畏的投资业绩。

保险行业的产品难以做到显著差异化,所以竞争非常激烈,导致周期性的盈利和亏损,其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成本。GEICO直接销售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持续的低成本优势,当保险业供大于求时,各公司竞相压价,但成本最低的公司仍然能够盈利,成本高的公司遭到淘汰,当市场供求关系逆转时,成本最低的公司率先复苏。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投资能力也是其核心能力之一。GEICO旗下负责投资管理的卢.辛普森,拥有令巴菲特自叹不如的高超投资能力,从1980年到1995年的这段期间,GEICO保险资金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高达22.8%,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只有15.7%。

(六)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

大都会通讯公司(CapitalCities)和美国广播公司(ABC)开始是两个独立的公司,都经营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有线电视网等。

在1977年,巴菲特买入了1090万美元的大都会公司股票,当年按股权应分得的利润为130万美元,市盈率约为8.4倍,于1978年卖出,收益率约30%-50%。

1978年,巴菲特卖出大都会通讯后,买入了美国广播公司,买入成本为608万美元,到1979年底,该笔投资的市场价值为967万美元,收益率约60%,1980年他卖出了美国广播公司的全部股份。

1985年,大都会的CEO墨菲准备收购美国广播公司,向巴菲特请教如何收购,巴菲特对这笔交易非常感兴趣。

在1986年初,巴菲特斥资5亿美元买入了大都会发行的股份,每股均价172.5元,共299万股,并将投票权交给了墨菲。在1987年,巴菲特增持了1万股,总持股数300万股,买入总成本为5.16亿美元,占大都会公司18.5%的股权。

1986年,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每股净利润为11.3美元,巴菲特每股172.5美元的买入价对应约16倍的市盈率。

大都会通过贷款21亿美元,出售9亿美元的资产,另外向巴菲特股票融资了5亿美元,共花费35亿美元,在1986年收购了美国广播公司。大都会和美国广播公司合并后,改名为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其拥有约100家发行商、若干24小时播放的电台、24个主流电视频道和超过50个有线电视网络,在美国具有垄断地位。

在80年代电脑和互联网还没有兴起之前,电视做为主要媒体之一,有着非常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商家在广播电视网上投放广告赚取利润,所需运营资本少,现金流充裕。

1984年,大都会的营业收入为9.4亿,净利润为1.35亿;美国广播公司营业收入为37亿,净利润为1.95亿;大都会的运营效率约为美国广播公司的3倍。

美国广播公司之前的管理水平不是很高,虽然营业收入为大都会的4倍,但净利润只有其1.5倍。巴菲特买入大都会公司股票的主要原因是他非常信任大都

会的CEO墨菲,他认为在墨菲的管理下,合并后公司的利润从长远看将会大幅增长,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对媒体业情有独钟,非常看好这种轻资产近乎垄断的商业模式。

巴菲特的判断没错,墨菲通过大举控制成本和运营改进,到1990年底,巴菲特在1986年花费5.17亿购买的股票市值达到13.77亿美元,增值了1.7倍,年均复合收益率为22%。其净利润从1986年的1.8亿美元增长至1990年的4.7亿美元,而市盈率几无增长,维持在16倍左右。

在1993年,他以630美元每股,卖出了三分之一的股份,除税后净投资收益为2.97亿美元。当年大都会的每股净利润为40.3美元,卖出价格对应的市盈率约16倍。

1995年,迪士尼收购了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巴菲特将大都会的股票全部转成了迪士尼的股票,并额外购买了一些迪士尼的股票。

从1997年开始,巴菲特相继减持迪士尼的股份,到1999年全部卖完,卖出期间迪士尼股价市盈率约20-30倍,总投资收益约20亿美元。迪士尼公司的净利润从1998年开始逐年下降,1997年的净利润为19.7亿美元,2000年的净利润为9.2亿美元,净利润下降了约54%。

此后,美国股市进入熊市,恰逢911恐怖袭击,迪士尼的股价从2000年的约30美元下跌至2002年的约15美元,之后10年,股价长期徘徊在20-30美元之间。

(七)可口可乐

120年的可口可乐成长神话,是因为可口可乐卖的不是饮料而是品牌,任何人都无法击败可口可乐。领导可口可乐的是占据全世界的天才经理人,12年回购25%股份的惊人之举,一罐只赚半美分但一天销售十亿罐,净利润7年翻一番,1美元留存收益创造9﹒51美元市值,高成长才能创造高价值。

1988年,巴菲特以每股5.22美元的均价买入1.13亿股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既然连他自己都说可口可乐的业务性质自它于1886年以来就没有改变过,在此之前他为什么不买呢?

原因:管理层没有合理地分配资本,一家企业的未来主要依赖于他的管理质量,拙劣的管理有可能坑苦一家好企业。

在20世纪7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在首席执行官保罗·奥斯汀的领导下积累了大量现金,超过3亿美元。实际上奥斯汀不知道怎样用这些钱,他开始玩无节制的收购游戏,购买了各种不相关的企业,包括内陆养虾场,私人品牌咖啡和生产塑料吸管、湿纸巾和地毯清洗剂的工厂。公司的年资本收益率仅为可怜的1%。

1981年,罗伯特·郭思达接帅印。由于他的第一波行动之一就是买下了一家电影公司,看起来可口可乐的变化不会太大。但当郭思达钻研了公司的深层问题后,他意识到可口可乐是一个金矿。他卖掉了电影公司、养虾场和其他所有“不值钱的企业”,把重心放在了可乐上。

郭思达完善了管理和存货系统,全面修改了可乐的营销策略,大大改善了公司于瓶装商的关系,并推动了一种轰动一时的新产品——减肥可乐。

“新可口可乐”的惨败使可口可乐公司意识到自己低估了自己的品牌力量品牌忠诚度展现了令人震惊的威力。可见,可口可乐拥有无可匹敌的行业优势。

如果可口可乐的股票下跌怎么办?

需注意的是巴菲特购买的是一家企业!而如果企业本身是健康的,股市的波动不算什么,因为可口可乐的收益不会受到影响,而且仍会增长。另外可口可乐仍将分红......事实上,他可以估算出可口可乐在此后10年的每股分红累计将达5美元左右。

结果,在1998年年末,可口可乐的市盈率达到了46.4,股价收在66.07元。而他的平均买价是5.22美元,所以他的年复利率是28.9%。这还不算分红。

(八)所罗门

如果说沃伦.巴菲特的成功投资案例不胜枚举,那么他的失败投资案例也需要一双手来数,巴菲特投资所罗门兄弟公司算是其中之一。

巴菲特初次与所罗门兄弟公司相识是在1976年,当时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陷入破产边缘,所罗门兄弟公司出手解救了GEICO,巴菲特对此充满感激,当时所罗门兄弟公司的经理为约翰.古特弗罗因德。

所罗门兄弟公司由阿瑟.所罗门、赫伯特.所罗门和波西.所罗门三兄弟创建于1910年,启动资金为5000美元。所罗门兄弟公司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成为美国政府的主要债券交易商之一。后来约翰.古特弗罗因德进入公司,在1963年晋升为股东,在1978年成为公司CEO。

在约翰.古特弗罗因德的带领下,所罗门兄弟公司作为一家投资银行,发展迅速,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华尔街之王”。1985年,所罗门兄弟公司发展到顶峰,但公司内部竞争激烈,公司的竞争对手将一批主力人员相继挖走,约翰.古特弗罗因德为了挽留人才,大幅提高薪水。

1986年,所罗门公司的利润由于员工工资大幅攀升而出现缩水,部门主管和公司大股东开始发难,一个企业掠夺者出现,准备收购公司。危机之下,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向巴菲特求助,巴菲特对约翰.古特弗罗因德非常信任,也因为以前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帮助过GEICO而对他充满感激。

巴菲特认为投资银行业难以预测,无法判断其前景,自己对投资银行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获利情况都没有特殊的远见。所以巴菲特没有投资所罗门公司的普通股,而是购买了其可转换优先股。

1987年9月28日,巴菲特和约翰.古特弗罗因德签订了投资协议。伯克希尔投资7亿美元购买所罗门公司的可转换优先股,年票面利息为9%,即所罗门公司每年付给伯克希尔6300万美元利息,占所罗门公司年利润约15%,这种优先股特别要求公司提拨偿债基金,自1995年到1999年间分批赎回。另一方面,该优先股的转换价格为38美元,若所罗门公司股价高于38美元,巴菲特可以选择转换成普通股。同时,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成为所罗门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这笔交易充分反映了巴菲特的安全边际原则,只要所罗门公司不破产,巴菲特能够稳赚9%的年利息,并且有可能在公司股票上涨中收获更大的利润。但是,最不希望发生的事即将发生。

在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五),道琼斯指数单日狂跌508点,从2246点跌至1738点,当日跌幅为22.6%。所罗门公司当日损失7500万美元,公司股价大跌,公司董事会讨论下调员工股票期权价格,巴菲特认为这是在抢钱,提出反对意见但被忽略了,董事会通过了下调员工股票期权价格的决议。巴菲特感到很愤怒,但是更棘手的问题还在后面。

所罗门公司是美联储所发行国债的主要承销商之一,只有主要承销商才有资格直接从美国政府那里竞标购买国债,然后卖给其他人赚取差价,因此这些大承销商几乎垄断了美国国债销售市场。所罗门公司发行部负责人保罗.莫泽,在1990年12月和1991年2月的两次竞拍中,超过规定上限竞标国债,然后将国债囤积起来,借此压榨手头“国债”短缺的公司。巴菲特在1991年8月份才被通知这件事,而在4月份,保罗.莫泽已经接到了财政部的调查函,逐级上报至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后,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对此涉嫌违法行为只是提出了警告,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例如开除责任者并把情况汇报给财政部和美联储。而在1991年5月份,保罗.莫泽的竞标额又一次超过了规定上限,这次操纵国债给其他公司带来超过1亿美元的损失。

巴菲特和芒格对此感到非常担心,但约翰.古特弗罗因德认为此事可以轻松摆平。1991年8月12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所罗门违规操作中期国债”,然后谣言四起。随后,事态越来越严重,财政部和美联储认为所罗门公司没有及时上报并作进一步处理,是对自己的严重藐视。财政部要求所罗门公司高层辞职,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只好辞去董事长职务,公司股价大跌,财政部计划请巴菲特出任董事长来拯救所罗门公司,避免金融市场崩溃。

但是,财政部即将要宣布禁止所罗门参加财政部的竞拍,此举相当于宣布所罗门公司的死刑。巴菲特感到绝望,立即与财政部和美联储联系,其中包括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巴菲特向财政部和美联储说明,如果要他就任所罗门公司的临时董事长,前提是撤销禁止所罗门参加财政部竞拍的公告,否则所罗门这家国际性大公司将提交破产申请,全球金融市场将会陷入多米诺效应和恐慌。在万分紧急之下,财政部同意保留所罗门的竞标权利,此时离股市开盘只有几个小时,巴菲特就任了所罗门的临时董事会主席,并选定了新的CEO。

上任后,巴菲特着手对所罗门公司的文化进行重整,大幅压缩成本,希望让公司逐步恢复名誉。所罗门公司被监管人员彻查,巴菲特也被召见到参议院作证。巴菲特被折腾的筋疲力尽,但所罗门公司也逐步出现好转,股价也慢慢在上涨。

1992年6月,在所罗门逐渐好转后,巴菲特辞去所罗门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回归奥马哈。在这次拯救行动后,巴菲特的名气飙升,成为人们眼中的英雄。

1995年开始,一部分优先股被所罗门公司回购。在1997年,所罗门公司被旅行家集团收购,另一部分优先股投资也得以收回。正像巴菲特自己所说:相对于所得到的回报,巴菲特和芒格在投资所罗门公司上所花费的精力不成正比。

(九)中国石油

在200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他谈到中石油的投资:“在2002年和2003年,伯克希尔用4.88亿美元买入中石油公司1.3%的股权。按这个价格,这个中石油公司的价值大约为370亿美元。查理和我那时感觉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大约应该为1000亿美元。到2007年,两个因素使得它的内在价值得到很大提高:油价的显著攀升;以及中石油的管理层在石油和天燃气储备上,下的大工夫。到去年下半年,公司的市值上升到2750亿美元,大约是我们在与其他大型石油公司比较以后,认为它应该有的价值。所以,我们把手里中石油的股票卖了40亿美元。”

五、巴菲特的家庭

(一)巴菲特的婚姻生活:三人行

1、巴菲特和苏珊•汤普森

巴菲特和苏珊•汤普森是1952年结的婚,他们双方的父母是多年的老朋友。在西北大学读书时,苏珊和巴菲特的妹妹罗伯塔是住同一间宿舍的舍友。

当巴菲特顺路拜访她并向她求婚时,苏珊离开了就读的大学和他结了婚。巴菲特夫人是在离巴菲特目前的家只有一个半街区的地方长大的。当巴菲特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后,巴菲特夫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一家法式咖啡馆的歌舞表演中担任独唱,这是奥马哈市中心的一家高档饭店。

唱歌一直是她最喜欢的事情。1997年,她录制了一张CD。她演唱的歌曲包括“进来避雨”、“我们的归属在哪里”和“把小丑带来”等。

这个名为“唱歌,我的最爱”的CD中有一本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里巴菲特夫人对制作人大卫•斯瑞克表示感谢说“非常感谢你,大卫,感谢你对我的关爱和鼓励——谢谢你,皮特,我们一起工作的日子给我带来很多的欢乐。也谢谢霍华德,他帮我拍的照片是那么漂亮。”小册子里的照片都是霍华德拍的。

巴菲特夫人说她的丈夫将会为“一本书,一个60瓦特的电灯泡”的生活感到快乐和幸福。她身上洋溢着一种平和、迷人的魅力。

巴菲特夫人是一位坦率、友好、有尊严的高贵女人。她现在没有和她的丈夫住在一起,尽管她一直认为巴菲特是她所遇见过的最有趣的人。她说过,“他就像是一台彩色的电视机,而不是黑白的电视机。而大多数人都属于后者。” 尽管她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公民事业,特别是公民权及计划生育方面的事情,她需要到处旅行,四海为家,但她大部分时间还是居住在旧金山,她主动去帮助奥马哈市住房工程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她还帮助一些黑人青少年,多年来和他们一直保持书信来往,鼓励他们要认真学习。

她和巴菲特的关系依然很亲密。虽然他们分居了,但是决没有因此而疏远对方。他们经常一起旅游、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大约每个月都要互相见一次面。

谈到分居,巴菲特说,“这样不错,她可以到处旅游;她是一个自由的人。” 霍华德•巴菲特说,“如果说‘每个好男人的后面都有一个好女人’这句话确实有些道理的话,那么,我父亲的成功中,肯定有我妈妈很多的功劳在里面。她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善解人意、最善良的一个。她始终如一地支持爸爸的事业,这一点对他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她的女儿苏珊说,她的母亲一直积极投身于奥马哈种族关系的改善和妇女事业,但是,近年来,她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些工作。

当苏珊怀有她的儿子迈克尔时,妊娠反应很厉害,巴菲特夫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照顾她的女儿。她还参加她儿子霍德华竞选县行政专员的活动。在姐姐与癌症做斗争的漫长岁月里,巴菲特夫人一直陪在她的身边。

巴菲特夫人是伯克希尔公司的主要控股人,拥有34478股股票,大约占公司总股票量的2%。这些股票的价值大约有2亿美元。

1991年,巴菲特夫人被任命到伯克希尔公司的董事会当董事,巴菲特说,在维持伯克希尔公司的性质方面,她和他的观点是一致的。

如果巴菲特夫人比她的丈夫长寿的话,她将继承他的股份,那时拥有公司30%以上股份的巴菲特夫人,就会有效控制伯克希尔公司,使她成为世界巨富之

一。比尔•盖茨因拥有微软公司庞大的股份以及个人500多万美元的投资组合,数年前,高居榜首。当巴菲特夫人去世后,她所拥有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就注定会通过巴菲特基金会归于慈善机构,最后又回归于社会。 在股票归于基金会所有这个问题上,巴菲特和她的妻子之间没有书面的合同,但是,对此他们之间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那就是两个人中最后去世的那个人,一定要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全部留给基金会,这些年来,基金的年增长率已达到25%—30%。 “在我去世后,我想未来的社会可能较现在会存在更严重的问题。到那时,整个社会从我去世后所留下的钱中获得的获益,远比我现在做的要大得多。”

巴菲特说过,首先,他会把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留给他的妻子。在股票归于基金会之前,在法律变革方面,它能保持其最大限度的灵活性。根据美国法律,不论妻子继承丈夫多大数额的遗产,都不用缴纳遗产税。

巴菲特夫人曾说过:“我们基金会的钱主要是用于人口问题。我通过基金会赠送的东西都是属于我自己的。”

1999年,巴菲特夫人正式就职于奥马哈市森特高级中学的名人纪念馆,她在接受《奥马哈世界先驱者报》的记者采访时说:“对我来讲,森特高级中学一直是市立学校的象征。它所设课程齐全,学术性强,招收社会各阶层的孩子,就像一个学校应该做的那样。在这个学校里,有各种各样出身的孩子,他们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能一起来到这个学校,一同学习知识。” 报道中还说:“为了保护她的隐私,苏珊•巴菲特——有时也叫她‘苏茜姐姐,’以便和她的女儿苏姗•巴菲特区别开来——这位奥马哈的社会积极分子很少接受采访。苏茜姐姐曾婉言谢绝《星期三》杂志要她谈论有关巴菲特基金会的情况,她是巴菲特基金会的主席,只说了句‘为了基金会,她今天晚上愿意住在奥马哈而不是越南。’”

她目前住在旧金山,但是,她说只有20%的时间是住在那里的。她四处旅游,并开玩笑说,她是个“老年吉普赛人。”她还说,“沃伦的父母和我的父母是政

治上的盟友,私人交情上的好朋友,他们有点像维多利亚女王的右派,沃伦和我则不同。” 有一次,有人问苏珊•巴菲特对她母亲的评论是什么,她说:“对于我的母亲„„我不想再多说什么,因为她真的希望她的私人生活不受媒体的干扰。我惟一想说的,就是她是我所认识的最好的人之一。当人们让我父亲列举他心中的英雄名单时,我母亲的名字是排在第一位的。我父母的关系非常好,他们之间很亲密,彼此都非常尊敬对方,深深地爱着对方。事实上,我父亲也曾说过,我母亲和他的父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他们两个都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最大的影响。”

2、找个天使替我去爱你 76岁老翁赢取60岁女友

艾丝翠在认识苏珊的时候,只是苏珊演出的一个俱乐部的女招待员。不过在经介绍认识了巴菲特后,她的温柔与一手好的厨艺赢得了巴菲特的好感,最终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追求自由与喜爱的事业的苏珊并不因此而感到吃醋,反而与艾丝翠保持了良好的友谊。

同样的爱着一个男人大概让她们之间有了不少共同的话题。既然不能甘心陪在你身边照顾你,为什么不去找个天使替我去爱你呢。我想苏珊应该是这样想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三个人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苏珊的去世。

在2006年已经76岁高龄的股神巴菲特赢取了60岁的新娘艾丝翠。这场婚礼没有喧嚣,没有蜜月,甚至于只持续了15分钟,但是却最终圆了同居28年的两个老人的心愿。 这场婚礼是在巴菲特的女儿苏茜家中举行的,两位老人接受了下一代的祝福,便外出用餐去庆祝新婚了。苏茜说:这是他(巴菲特)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结婚。 有趣的是这场婚礼中巴菲特给艾丝翠买钻戒的珠宝店就是当年他为苏珊买钻戒的店。就这样艾丝翠正式成了巴菲特的第二任妻子直到现在。

(二)巴菲特的孩子们

所周知,巴菲特是个质朴无华的家伙,而他的子女也继承了这点:他的大女儿苏茜今年56岁,是奥马哈一家针织品商店的老板;大儿子霍华德今年54岁,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普通农民;小儿子皮特今年也51岁了,他是纽约的一名音乐家。“这三个孩子都很聪明,有很好的判断力,他们都是正派的好人。”巴菲特评价说。

正因为相信自己的孩子都是正派的好人,巴菲特在三年前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300亿美元捐赠给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同时,也给三个孩子各10亿美元的资金,希望孩子们能利用这些钱建立起自己的慈善事业。

这样的厚待可是迄今为止孩子们从巴菲特那里得到的最珍贵礼物。

生活中,巴菲特对孩子们似乎吝啬得很。巴菲特曾给霍华德买下了他现在经营的农场,而霍华德必须按期缴纳租金,否则立即收回,这对于退学不久的霍华德来说,艰难可想而知。艰难的处境往往更能锻炼人,巴菲特一家的朋友迈克尔·延瑞评价霍华德说:“他非常聪明,在政治上具有高度的敏锐感,但尤为重要的是,他继承了他父亲身上那种诚实、正直的美好品质。”

巴菲特对小儿子皮特音乐事业的支持绝对限于金钱之外。当年,皮特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皮特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巴菲特的理由是“钱会让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后来皮特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

在很早以前,巴菲特就对孩子们说,他的全部财产都将捐给慈善机构。“我给你们足够的自由,但你们的钱却不会用吨来计算。”在一封写给子女的公开信中,巴菲特写道:“我想我很幸运,我的3个孩子能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为身边的人做出些贡献。”虽然没有明示,但巴菲特却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子女们亲自管理自己的资产,并引导他们做慈善事业。

作为一名亿万富翁的子女,他们却从中悟到很多人生哲理:人生的意义在于用慈善来帮助世界,而不是对父亲的亿万财产展开尔虞我诈的争夺。

1、长子霍华德:一位心系世界的农民

霍华德和父亲很像,戴着一副上世纪70年代风格的运动型眼镜。在“股神”的三个孩子中,霍华德无疑是对世界最友好的一个,因为他对农业、环保、公共事业可谓倾其所有。

伊利诺伊州正是收获的季节,我拿起霍华德的猎枪,听着立体声音响中嘈杂的U2乐队演奏曲,和他聊起了生活的往事。霍华德告诉我,在他刚刚获得父亲的10亿美元基金时,他马上开始投入到拯救印度豹的行列中。他还利用这笔钱在南非买了一块地,建立一个印度豹保护基地。

霍华德还致力于对抗全球饥饿问题。在一次去非洲的旅行中,霍华德正准备拍摄迁徙中的羚羊与斑马,突然看到贫穷的农民放火清理土地,在地上留下烧焦的痕迹。于是霍华德领悟到,要保护非洲的生态环境,就得先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从此,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我不能只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我的投资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从那时起,霍华德决定终身只投资最有效益、最能造福人类的领域:农业。“在莫桑比克,和一名农民聊天时,我的双手一直放在泥土里。全世界的农民都是一样的,我们只关注土地。”

后来,霍华德与盖茨基金会合作,开始投入资金研究抗旱玉米,他希望,21世纪的基因技术能帮助非洲农民解决19世纪就遗传下来的温饱问题。霍华德在加纳北部投资160万美元训练当地农民的土壤管理技术;在中美洲,他又投资2000万美元改善当地的农作物种植和收割技术。有意思的是,霍华德似乎不愿意接受新科技,他从来不用电子邮件。

巴菲特从未到过非洲,针对儿子在非洲艰苦的生活方式,他感叹:“我受不了那种生活。”

霍华德是一名共和党人,他曾担任过一届道格拉斯县委员会主席,任职期间积极倡导帮助穷人,并身体力行举行活动。1990年,他请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到奥马哈进行为期两天的比赛。为了这个计划,霍华德准备了18个月,当他把长长的活动安排表拿给乔丹看时,乔丹说:“老兄,我不会做这么多事的。”霍华德说:“你要逼我跳河呀!”好在乔丹只是开玩笑,他接受了霍华德的安排。排得满满两整天的活动结束后,那次篮球赛共为青少年机构筹集到了4.7万美元。

而对于所有这些努力,霍华德只是笑了笑:“我很幸运,你们并没有为我的行为而发笑。”

2、幼子皮特:是音乐家,也是“No”先生

皮特可谓为音乐而生,姐姐苏茜说:“皮特很轻松地就学会了一些乐器。7岁时,他连乐谱都不会认,但他坐在钢琴前开始弹奏时,比我这个已经上了8年钢琴课的姐姐弹得还要好。”皮特没有浪费如此好的音乐天赋,他在音乐中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现在,皮特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音乐并靠此来获得财富。

最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皮特为凯文·科斯特纳导演的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与狼共舞》中的舞蹈场景配乐,而且,该片还获得了第63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和最佳音响奖。

就在巴菲特宣布给每个孩子10亿美元礼物不久后,皮特的一个朋友就开玩笑地说:“皮特,让我来帮你处理这些钱吧,我敢说,你就像是一个走进时尚派对的大胸女孩,肯定受到无数关注。”

几个月后,皮特和妻子珍妮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来家里敲门。因为夫妻俩2006年以前曾在密尔沃基生活,所以来自密尔沃基的人尤其多,他们都将目光瞄准了皮特夫妇所掌管的NoVo基金会中的10亿美元。珍妮回忆说:“随着人数越来越多,我们每次拿起电话就听到对方说:我们能马上坐飞机赶去见你吗?我们说:不,不可以。”

“不”对皮特夫妇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很多年轻女孩子是一辈子都不会说出这个字的,她们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所以,皮特夫妇决定将基金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女孩上。这个决定不仅是出于同情,珍妮也曾感同身受。小时候,父亲只支持家里的男孩子上学,而却坚决反对女孩子上学。

4年来,NoVo基金会在拯救女孩计划上花费6000万美元,主要是用来帮助女孩对早婚早孕和不安全的性行为说“No”,而对教育和其他公平的权利说“Yes”。此外,NoVo基金会还花费5年时间,耗资1500万美元在西非成立保护女孩计划,防止当地的女孩受到暴力侵害。

尽管在皮特身上有太多激情,但连他自己都不敢否认,自己并不是一个很会讲话的人,或者说,他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往往显得很生硬。

去年的某一天,前爱尔兰总统玛丽·鲁滨逊造访NoVo基金会纽约总部。被称作“人权特使”的鲁滨逊先前表示自己只是造访,而不是为了得到基金会的捐款。但几分钟后,鲁滨逊说话时就显得结结巴巴了。“其实,我很想知道的是„„如果你们接受我的想法„„如果要在2009和2010年推动世界进步的话„„”

突然,皮特打断了鲁滨逊的谈话。“10亿美元确实是个大数目,但它却不能用来解决所有世界问题。”谈话虽然又持续了会儿,但却只停留在彼此之间的敷衍层面上。最后,皮特尴尬地说:“说实话,与像您这样的人谈话是很奇怪的,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合作的话,那将是件美妙的事情。”不等皮特的话说完,鲁滨逊戴上眼镜,拿起钱包,就匆匆离开了。

3、长女苏茜:投身教育事业的家庭主妇

身为老大,但苏茜并没有得到父亲的特殊关爱。童年给苏茜留下不少有趣的回忆。苏茜上小学时,同学们讨论自己的父亲是靠什么谋生,苏茜说:“我的父亲是一名证券分析师。”结果同学们都以为巴菲特是检修报警系统的。

虽然小时候不能向同伴讲清楚自己父亲的职业,长大后,苏茜向记者坦言自己仍不知道父亲具体做了些什么。“他不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说买哪些股票最值得之类的话,我从不知道他在买什么股票,他可能问我喜欢吃什么牌子的糖果,或诸如此类的问题。”

苏茜很关心父亲的感情生活,苏茜还为父亲主持了第二次婚礼。巴菲特的前妻苏珊·汤普森在2004年7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2006年8月30日,巴菲特76岁生日的当天,巴菲特与女友孟克斯结婚,他们的婚礼非常简单,仅持续15分钟。 苏茜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她先在《新公众》杂志社工作过一段时间,接着很快又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担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栏目编辑的行政助理,虽然只有525美元的月薪,但她很爱这份工作。

现在,苏茜住在奥马哈,离巴菲特的住处只有10个街区远。她虽然是一名家庭主妇,但并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阔太太,如今让她忙碌的事情就是如何在慈善事业上发挥作用。

作为巴菲特的女儿,苏茜利用父亲分给自己的10亿美元在奥马哈建立起舍伍德基金会。与两个弟弟不同,苏茜基金会的重点援助对象是奥马哈的学校和教育系统。

在当地,苏茜甚至和克劳斯一样出名。不少学校的负责人纷纷向她伸手要钱,其中一位负责人竟然索要850万美元,不过最终只从苏茜的基金会得到103万美元。有的学校为了改善音乐教育,有的学校要增加录音设备,有的学校要建设新的看台„„它们都从苏茜的基金会中受益。

当然,这样的援助并不能改善整个教育系统,治标不治本。苏茜也意识到了这点。

学校教育是个整体,所以舍伍德基金会不仅帮助学生们在学校里面的学习和图书,也在课外和生活中提供援助。例如,基金会支出30万美元用于帮助贫困家庭在生活中的花销,包括水电费或购买新衣服等。舍伍德基金会还更加关注学前教育。年前的时候,苏茜曾向一家学校的校长说她想把更多的基金投放在学校里面。校长出人意料地回答:“别把这些钱放在这里了,把钱投资在学前儿童的身上是更好的选择。”

这就是巴菲特的子女们,他们利用父亲分给他们的10亿美元资产,和一个伟大战略投资家的名望,将自己的基金会不断壮大。在自己过着简朴生活的同时,他们的基金却在不断地进行着乘数效应。相信巴菲特此刻一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六、查理·芒格:沃伦·巴菲特的合伙人和挚友

巴菲特大儿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爸爸是我所知道的‘第二个最聪明的人’,谁是No.1呢?查理·芒格。”

巴菲特与芒格这对黄金搭档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方向,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

巴菲特这样评价他的伙伴

在过去的40多年里,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和他的伯克夏·哈撒韦(BerkshireHathaway,BRK.A)公司过于耀眼,即便聪明绝顶、傲气十足的金融天

才都无不怀着崇敬之情研读“股神”巴菲特的一言一行。巴菲特身后那道闪闪的光晕,几乎遮蔽了他周围所有的人。

沃伦·巴菲特与查理·芒格

但巴菲特大儿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爸爸是我所知道的‘第二个最聪明的人’,谁是No.1呢?查理·芒格。”

听到这句话,查理·芒格(CharlesT.Munger)一定会感到很欣慰,45年来跟巴菲特相识相知的一幕幕场景想必会霎时浮现心头。作为巴菲特的合伙人和挚友,他担任着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与巴菲特一起坐在伯克夏股东大会的主席台上宣读“告股东书”的家伙。与巴菲特不同的是,他患有“媒体害羞症”,因此罕有人真正了解他。巴菲特对芒格十分信任:“一旦我出现任何不测,查理·芒格将马上执掌伯克夏公司的帅印。”

与巴菲特双剑合璧

巴菲特与芒格这对黄金搭档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在过去40年里,伯克夏股票以年均24%的增速突飞猛进,目前市值已接近1300亿美元,拥有并运营着超过65家企业。

去年底在破天荒地接受一家美国媒体专访时,芒格仍然把这一切首先归功于巴菲特:“在过去近50年的投资长跑中,他始终表现出超人的聪颖和年轻人般且与日俱增的活力。”

但芒格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在194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后,他直接进入加州法院当了一名律师,并开始投资于证券以及联合朋友和客户进行商业活动,其中一些案例已被编入商学院的研究生课程。

经历一次成功买断后,芒格渐渐意识到收购高品质企业的巨大获利空间,“一家资质良好的企业与一家苟延残喘的企业的区别在于,前者一个接一个地轻松作出决定,后者则每每遭遇痛苦抉择。”

芒格此后开始涉足房地产投资,并在一个名为“自治社区工程”的项目中赚到人生的第一个百万美元。但有趣的是,伯克夏却不做房地产投资。

巴菲特评价查理:“当他在商业上越来越有经验的时候,他发现运用小却实用的方法来规避风险。”

芒格就是借助他在其他领域取得的经验和技巧,在房地产开发与建筑事业上屡有斩获。而这时的巴菲特正在筹措自己的巴菲特合伙基金。与芒格早已与一些合作伙伴建立密切关系不同,巴菲特此前一直是独家经营。遇到芒格时,巴菲特才29岁,芒格是34岁。

两人一见如故并惺惺相惜。“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注:当代证券投资学鼻祖,巴菲特的老师)那样只建议购买便宜货,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巴菲特坦言。

芒格也承认他们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都讨厌那种不假思索的承诺,我们需要时间坐下来认真思考,阅读相关资料,这一点与这个行当中的大多数人不同。我们喜欢这种‘怪僻’,事实上它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他们经常互通电话彻夜分析商讨投资机会,“芒格把商业法律的视角带到了投资这一金融领域,他懂得内在规律,能比常人更迅速准确地分析和评价任何一桩买卖,是一个完美的合作者。”一位合伙人感叹道,“查理与沃伦比你想象的还要相像,沃伦的长处是说‘不’,但查理比他做得更好,沃伦把他当做最后的秘密武器。”

两人双剑合璧导演了一连串经典的投资案例,先后购买了联合棉花商店、伊利诺伊国民银行、茜氏糖果公司、维科斯金融金融公司、《布法罗新闻晚报》,投资于《华盛顿邮报》,并创立新美国基金。芒格此后成为蓝带印花公司的主席,并在1978年正式担任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至今。

“优秀的品性比大脑更重要”

芒格常常站在投资理论系统之外想问题,他的思维与众不同,使他经常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要记住那些竭力鼓吹你去做什么事的经纪人,都是被别人支付佣金和酬金的,那些初涉这一行、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不如先从指数基金入手,因为它们毕竟由公共机构管理,个人化的因素少一些。一个投资者应当掌握格雷厄姆的基本投资方法,并且对商业经营有深入的了解,你要树立一个观念:对任何价值进行量化,并比较不同价值载体之间的优劣,这需要非常复杂的知识架构。”

芒格大体上同意“市场是有效率的”这种说法,“正因如此,成为一个聪颖的投资者就尤其艰难。但我认为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因此这个‘部分的有效性'(somewhatefficient)就能够带来巨大的盈利空间,令人咋舌的投资纪录很难实现,但绝非不可能,也不是金字塔顶尖的人才能做到,我认为投资管理界高端30%~40%的人都有这个潜力。学院派赞美多样化的投资理念,这对优秀的投资者是一个伤害。伯克夏风格的投资者极少尝试多样化。学院派的观点只会使你对自己的投资纪录与平均水平相差不远、感受好一点而已。”

芒格认为很多时候当别人逐渐丧失理智时,成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不会把450亿美元随便撂在那儿,但你必须能判断出那个高科技股票直蹿云霄的癫狂时刻并控制自己远离。你挣不到任何钱,但却可能幸免于灭顶之灾。”

“对于被动式投资者而言,不同国家的文化对他们有不同的亲和特质。有些是可信赖的,比如美国市场,有些则充满不确定风险。我们很难量化这种亲和特质和可信的原因,所以很多人就自欺欺人。这很危险,对于新兴市场而言这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芒格认为,从一大堆官方的经济数据中根本无法清晰判断美元与欧元之间汇率走向这样的复杂问题,“经济学家斯坦恩(HerbStein)曾说过,如果某些事物不能永远长存,那么它终究会停下来。”

芒格认为,深刻理解怎样变成一个卓越的投资者,有助于成为一个更好的经营者,“反之亦如是。沃伦经营产业的方式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我敢打赌我们一半的生意巴菲特都不曾涉足,但这种轻松的管理方式带来的绩效却有目共睹。巴菲特是一个从不介入微观管理的优秀经营者。”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投资体验:“许多IQ很高的人却是糟糕的投资者,原因是他们的品性缺陷。我认为优秀的

品性比大脑更重要,你必须严格控制那些非理性的情绪,你需要镇定、自律,对损失与不幸淡然处之,同样地也不能被狂喜冲昏头脑。”

七、巴菲特的慈善事业:“股神”巴菲特是怎么玩慈善的?

“股神”巴菲特再次打破个人捐款纪录,捐出28亿美元股票。

中国日报网7月16日电(涂恬),“股神”沃伦·巴菲特再一次打破了他的个人慈善捐款记录。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7月15日报道,当天,巴菲特向多个慈善机构捐出价值近28亿美元的股票,超过去年的26亿美元。

身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15日拿出超过2170万份公司B类股,当作慈善馈赠移交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五家慈善机构。按照当天的股票收盘价计算,每股价格为128.98美元,巴菲特此次捐款高达近28亿美元。由此,他的个人资产从659亿美元减少至631亿美元,他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排名也下滑一位降至第四。

据悉,巴菲特的此次大手笔馈赠分成五份。其中,价值21亿美元的1659万份股票捐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该慈善机构由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其妻子梅琳达创立,旨在消除世界贫困、改善美国教育、提升生育控制技术等。

同时,巴菲特将价值2.15亿美元的股票捐赠给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该基金会以巴菲特亡妻的名字命名,致力于提供教育奖学金、实现教育平等。此外,巴菲特的三名子女——霍华德、苏珊和彼得——各自所成立的基金会也分别获赠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

去年,巴菲特向这几家慈善慈善捐出2287万份公司股票,价值26亿美元,其中20亿美元捐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1、巴菲特的捐款承诺 虽然早已坐拥亿万家产、名列全球顶级富豪,但巴菲特对慈善事业的热衷,却绝非一般富豪能比。

早在几年前,他就已经许下了承诺,宣布要将自己名下99%的资产捐献给慈善事业。截止目前他已捐出近230亿美元,仅次于已捐出28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

“就我自己而言,1%的个人财富就已经足够我和家人使用,留下更多的钱既不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同时也不会让我们更加安康。”巴菲特这样表示。

不仅如此,在2010年,巴菲特还和他的好友盖茨一起发起了“捐赠誓言”活动,号召亿万富翁生前或者死后至少用自己的一半财富来做慈善。

“我一直都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经济体中,它给那些在战场上拯救了他人生命的人颁发勋章,给一位伟大的教师授予来自学生父母的感谢函,但却给那些能发现证券错误定价的人带来成亿美元的财富。简而言之,命运对谁能挑到‘长麦秆’的分配方式是狂乱多变的。”在谈到为何要捐出财产时,巴菲特这样解释道。

2、巴菲特慈善午餐:全球著名的天价饭局

除了带头捐款,并积极游说其他富豪加入捐赠行列之外,巴菲特另一项最著名的慈善活动就是每年一次的“巴菲特慈善午餐”了。这项始于2000年的“和股神吃饭”活动,在最初两三年里并没有激发太多人的热情。但在近几年,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却一下子炒得火热。有媒体统计过,“巴菲特慈善午餐”截至目前拍出的历史最高价是2012年的345万美元。而2014年这顿饭拍出的价格则在217万美元左右。

据悉,截至目前,“巴菲特慈善午餐”活动已经累积募集了超过1600万美元的善款。而这些善款,将会捐给美国慈善机构格莱德基金会(GlideFoundation),主要用于帮助旧金山地区的穷人和无家可归者。 花如此巨款只为和“股神”一起吃饭,这么做是否有必要?对此,不少曾经胜出竞拍的人均坚称,这顿饭吃得有价值。

2007年竞拍的胜出者盖伊·施皮尔这样告诉记者:“我觉得非常荣幸能来到这里,能同巴菲特共进午餐,在午餐发生的一切,都让我受益匪浅,能得到这个机会的人们,一定要来参加这个有意义的午餐会。

2009年的胜出者康特妮·沃尔夫则表示:“我自己很兴奋,能同巴菲特共进午餐,这是我一生中难得的机会,你也可以看到巴菲特作为父母和企业创始人的另一面,很不可思议的一面,我们都很兴奋。”

八、推荐阅读

1.黄建平微博:http://blog.sina.com.cn/comy28

2.《巴菲特传》中信出版社

3.黄建平《巴菲特投资案例集》

1、《证券分析》(格雷厄姆著)。2、《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

3、《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

4、《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参考文献: http://www.jztzp.com/a/42465.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28d5980101e679.html http://hnrb.zjol.com.cn/hnrb/html/2011-12/13/content_172866.htm http://www.xu5188.com/gpsj/sj-04/109-043.html http://caijing.chinadaily.com.cn/2014-07/16/content_17804086.htm http://www.sina.com.cn


相关内容

  • 崛起,巴菲特合伙公司
  • 到1964年,巴菲特的合伙公司已平均投资98430美元,在奥马哈排名第440位.假如那些投资还在的话,那98430美元到今天已增长到1.12亿美元. 1956年5月1日,巴菲特的合伙公司成立时,只有7个合伙人--4个家庭成员.3个好朋友--他们投入了10.5万美元.5月5日傍晚,7个合伙人聚在一起, ...

  • [证券投资学]案例分析(十)
  • <证券投资学>案例分析(十) 一.美华尔街传财务造假丑闻 ,巴菲特 深陷17亿假账 "安然丑闻"的阴影刚刚散去,美国华尔街又传出财务造假丑闻.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1日报道,这起"史无前例"的财务造假丑闻的主角是美国保险业大哥大 ...

  • 真的是价值投资吗?你必须躲开的"巴菲特陷阱"
  • 真的是价值投资吗? 你必须躲开的"巴菲特陷阱" 又到一年一度全球投资圈"集体学习"时间--新一年巴菲特致股东信发表了. 不过今年价值投资者们可能略感沮丧,因为巴老第一次在五年周期里跑输标普500,这意味着最近5年投资伯克希尔股票的人都犯了错误. 巴菲特的理念是 ...

  • 巴菲特投资决策依据的基本原则
  • 巴菲特投资决策依据的基本原则 文章来源 时间:2009-01-04 03:51:00 [] @ Warren Buffet 华伦.巴菲特(最伟大的投资家) @ 华伦巴菲强调成功投资的重要因素,取决于企业的实质价值,和支付一个合理划算的交易价格,他不在意最近或未来一般股市将会如何运作. @ 华伦巴菲特 ...

  • 滚雪球读书笔记
  • 读<滚雪球>有感 花了两周把<滚雪球.上>好好读了一遍,写的太好,以至于我没想到做笔记,只是慢慢的读了下来. 我相信许多人都认为对巴菲特有一些了解,但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你对巴菲特的了解一定是不完整的,甚至很表面.这本书写了许多巴菲特的生活细节,他成长的环境和周围的亲朋好友, ...

  • 沃伦巴菲特创业语录
  • ● 股市与上帝一样,会帮助那些自助者,但与上帝不同的是,它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 你应该选择投资一些连笨蛋都会经营的企业,因为总有一天这些企业会落入笨蛋的手中。 ● 我们充分了解科技为整个社会所带来的便利与改变,只是没有人能预测往后十年这些科技公司会变成什么样,我常跟比尔.盖茨及安 ...

  • (7)[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
  • <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 陶博士 基本分析书籍中,除了格雷厄姆和费舍的作品是必读之作之外,与巴菲特有关的书籍也是必读之作.我个人的藏书,书名中包含"巴菲特"字眼的书就有十几本.本人决定推荐<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这一本. 一.巴菲特是最伟大的价值投资者 巴 ...

  • 霍华德农田里走出的接班人
  • 美国著名投资人 "股神" 沃伦・巴菲特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世人的关注和猜测.自从半年前,这位年逾八十的"股神"为自己市值2000亿美金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开"海选"接班人后,江湖上无数金融大鳄纷纷或蠢蠢欲动, ...

  • 后来才知道件事,当年我与巴菲特仅有六步之遥
  • 之前,总是对一些投资高手或传奇伟人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取得的惊人成就,只是侥幸成功,后来,我才慢慢明白,他们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塑造了优秀的品格,坚忍正直-.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这么多年我才知道,看似遥不可及的伟人,也仅有几步之遥. 第一步:正直坚韧 伟人们都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巴菲特就是一个极其简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