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一百八十七 列传第七十四

  乌古孙良桢

  乌古孙良桢,字干卿,世次见父泽传。资器绝人,好读书。至治二年,荫补江阴州判官,寻丁内艰,服除,调婺州武义县尹,有惠政。改漳州路推官,狱有疑者,悉平反之。上言:“律,徒者不杖,今杖而又徒,非恤刑意,宜加徒减杖。”遂定为令。移泉州,益以能称。转延平判官,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劾辽阳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卖国不忠,援汉高帝斩丁公故事,以明人臣大义。并劾御史中丞胡居祐奸邪,皆罢之,中外震慑。升都事,犹以言不尽行,解去。复起为监察御史,良桢以帝方览万几,不可不求贤自辅,于是连疏:“天历数年间纪纲大坏,元气伤夷。天祐圣明,入膺大统,而西宫秉政,奸臣弄权,畜憾十有余年。天威一怒,阴晦开明,以正大名,以章大孝,此诚兢兢业业祈天永命之秋,其术在乎敬身修德而已。今经筵多领以职事臣,数日一进讲,不渝数刻已罢,而{埶日}御小臣,恒侍左右,何益于盛德哉。臣愿招延儒臣若许衡者数人,置于禁密,常以唐、虞、三代之道,启沃宸衷,日新其德,实万世无疆之福也。”又以国俗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父母死无忧制,遂言:“纲常皆出于天而不可变,议法之吏,乃言国人不拘此例,诸国人各从本俗。是汉、南人当守纲常,国人、诸国人不必守纲常也。名曰优之,实则陷之,外若尊之,内实侮之。推其本心,所以待国人者,不若汉、南人之厚也。请下礼官有司及右科进士在朝者会议,自天子至于庶人,皆从礼制,以成列圣未遑之典,明万世不易之道。”又言:“隐士刘因,道学经术可比许文正公衡,从祀孔子庙庭。”皆不报。御史台作新风宪,复疏其所当行者,以举贤才为纲,而以厚风俗、均赋役、重审理、汰冗官、选守令、出奉使、均公田为目,指擿剀切,虽触忌讳,亦不顾也。宦者罕失嬖妾,杀其妻,糜其肉饲犬,上疏乞正重刑,并论宦寺结廷臣挠政为害,可汰黜之。险佞侧目。

  至正四年,召为刑部员外郎,转御史台都事。五年,改中书左司都事,出为江东道肃政廉访司副使。上官一日,辞归。六年,授平江路总管,不拜。八年,复召为右司员外郎。九年,升郎中,寻迁广东道肃政廉访使,未行,还为郎中,迁福建道肃政廉访使,中道召还,参议中书省事,兼经筵官。十一年,拜治书侍御史,升中书参知政事、同知经筵事。十三年,升左丞,兼大司农卿,仍同知经筵事。时中书参用非人,事多异同,不得一一如志。会军饷不给,请与右丞悟良哈台主屯田,岁入二十万石。东宫久未建,恳恳为言,车驾幸上都,始册皇太子。立詹事院,驿召为副詹事,每直端本堂,则进正心诚意之说、亲君子远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纳焉。当时盗贼蜂起,帝闻,恶之,下诏分讨,必尽诛而后已。良桢言:“平贼在收人心,以回天意,多杀非道也。”乃赦以安之。

  十四年,迁淮南行省左丞。初,泰州贼张士诚既降复叛,杀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赵琏,进据高邮、六合,太师脱脱奉诏,总诸王军南征,而良桢洎参议龚伯璲、刑部主事庐山等从之。既平六合,垂克高邮,会诏罢脱脱兵柄,遂有上变告伯璲等劝脱脱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问,词连良桢,簿对无所验。即日还中书左丞,命分省彰德,主调军食。居半岁,还中书。十六年,进阶荣禄大夫,赐玉带一。十七年,除大司农。明年,升右丞,兼大司农,辞,不允。论罢陷贼延坐之令。有恶少年诬知宜兴州张复通贼之罪,中书将籍其孥,吏抱案请署。良桢曰:“手可断,案不可署。”同列变色,卒不署。

  良桢自左曹登政府,多所建白。罢福建、山东食盐,浙东、西长生牛租,濒海被灾围田税,民皆德之。尝论《至正格》轻重不伦,吏得并缘为奸,举明律者数人,参酌古今,重定律书,书成而罢。家居辄训诸子曰:“吾无过人者,惟待人以诚,人亦以诚遇我,汝宜志之。”晚岁病瘠,数谒告,病益侵,遂卒。自号约斋。有诗文奏议凡若干卷,藏于家。

  乌古孙良桢

  乌古孙良桢,字干卿,世次见父泽传。资器绝人,好读书。至治二年,荫补江阴州判官,寻丁内艰,服除,调婺州武义县尹,有惠政。改漳州路推官,狱有疑者,悉平反之。上言:“律,徒者不杖,今杖而又徒,非恤刑意,宜加徒减杖。”遂定为令。移泉州,益以能称。转延平判官,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劾辽阳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卖国不忠,援汉高帝斩丁公故事,以明人臣大义。并劾御史中丞胡居祐奸邪,皆罢之,中外震慑。升都事,犹以言不尽行,解去。复起为监察御史,良桢以帝方览万几,不可不求贤自辅,于是连疏:“天历数年间纪纲大坏,元气伤夷。天祐圣明,入膺大统,而西宫秉政,奸臣弄权,畜憾十有余年。天威一怒,阴晦开明,以正大名,以章大孝,此诚兢兢业业祈天永命之秋,其术在乎敬身修德而已。今经筵多领以职事臣,数日一进讲,不渝数刻已罢,而{埶日}御小臣,恒侍左右,何益于盛德哉。臣愿招延儒臣若许衡者数人,置于禁密,常以唐、虞、三代之道,启沃宸衷,日新其德,实万世无疆之福也。”又以国俗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父母死无忧制,遂言:“纲常皆出于天而不可变,议法之吏,乃言国人不拘此例,诸国人各从本俗。是汉、南人当守纲常,国人、诸国人不必守纲常也。名曰优之,实则陷之,外若尊之,内实侮之。推其本心,所以待国人者,不若汉、南人之厚也。请下礼官有司及右科进士在朝者会议,自天子至于庶人,皆从礼制,以成列圣未遑之典,明万世不易之道。”又言:“隐士刘因,道学经术可比许文正公衡,从祀孔子庙庭。”皆不报。御史台作新风宪,复疏其所当行者,以举贤才为纲,而以厚风俗、均赋役、重审理、汰冗官、选守令、出奉使、均公田为目,指擿剀切,虽触忌讳,亦不顾也。宦者罕失嬖妾,杀其妻,糜其肉饲犬,上疏乞正重刑,并论宦寺结廷臣挠政为害,可汰黜之。险佞侧目。

  至正四年,召为刑部员外郎,转御史台都事。五年,改中书左司都事,出为江东道肃政廉访司副使。上官一日,辞归。六年,授平江路总管,不拜。八年,复召为右司员外郎。九年,升郎中,寻迁广东道肃政廉访使,未行,还为郎中,迁福建道肃政廉访使,中道召还,参议中书省事,兼经筵官。十一年,拜治书侍御史,升中书参知政事、同知经筵事。十三年,升左丞,兼大司农卿,仍同知经筵事。时中书参用非人,事多异同,不得一一如志。会军饷不给,请与右丞悟良哈台主屯田,岁入二十万石。东宫久未建,恳恳为言,车驾幸上都,始册皇太子。立詹事院,驿召为副詹事,每直端本堂,则进正心诚意之说、亲君子远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纳焉。当时盗贼蜂起,帝闻,恶之,下诏分讨,必尽诛而后已。良桢言:“平贼在收人心,以回天意,多杀非道也。”乃赦以安之。

  十四年,迁淮南行省左丞。初,泰州贼张士诚既降复叛,杀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赵琏,进据高邮、六合,太师脱脱奉诏,总诸王军南征,而良桢洎参议龚伯璲、刑部主事庐山等从之。既平六合,垂克高邮,会诏罢脱脱兵柄,遂有上变告伯璲等劝脱脱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问,词连良桢,簿对无所验。即日还中书左丞,命分省彰德,主调军食。居半岁,还中书。十六年,进阶荣禄大夫,赐玉带一。十七年,除大司农。明年,升右丞,兼大司农,辞,不允。论罢陷贼延坐之令。有恶少年诬知宜兴州张复通贼之罪,中书将籍其孥,吏抱案请署。良桢曰:“手可断,案不可署。”同列变色,卒不署。

  良桢自左曹登政府,多所建白。罢福建、山东食盐,浙东、西长生牛租,濒海被灾围田税,民皆德之。尝论《至正格》轻重不伦,吏得并缘为奸,举明律者数人,参酌古今,重定律书,书成而罢。家居辄训诸子曰:“吾无过人者,惟待人以诚,人亦以诚遇我,汝宜志之。”晚岁病瘠,数谒告,病益侵,遂卒。自号约斋。有诗文奏议凡若干卷,藏于家。


相关内容

  • 史记原文|白话文
  • <史记>在线阅读 十二本纪 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 十表 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建元已来王子侯者汉兴以来将相名臣 八书 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 ...

  • [史记]阅读及全文检索
  • <史记>目录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卷二 夏本纪第二 卷三 殷本纪第三卷四 周本纪第四 卷五 秦本纪第五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 ...

  • [史记]列传人物名字书法体例[论文]
  • <史记>列传人物名字书法体例初探 摘 要:<史记>列传对人物名字的称呼各有不同,<史记>行文中有称人物之字的情况.有称呼人物之名的情况,还有既称人物之名又称人物之字的情况.对于<史记>列传人物名字记载的不同之处,学术界争议纷纷,尚无定论.本文通过考察& ...

  • 王文光:[汉书][后汉书]民族列传与汉代边疆民族历史的文本书写
  • 2016-04-17 王文光 民族史 民族史 微信号 shaoshuminzushi 功能介绍 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汇聚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的资讯,记录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 内容提要   以<汉书><后汉书>记述边疆少数民族的列传为基础,以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边疆民族的 ...

  • [旧唐书]在线阅读
  • <旧唐书>在线阅读 <新唐书>在线阅读 旧唐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 ...

  • 文言实词1
  • 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④书籍 请:①请求②邀请:乃请宾客(信)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④表敬副词 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 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②帝王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六国论)③宠爱.宠幸: ...

  • 明代传记丛刊索引
  • 周骏富编:明代传记丛刊(全160册),台湾明文书局1991版. 一.学林类(1~22册) 第001册,学林类1,明儒学案(一),清·黄宗羲 第002册,学林类1,明儒学案(二),清·黄宗羲 第003册,学林类2,明儒言行录(一),清·沈佳 第004册,学林类2,明儒言行录(二),清·沈佳 第005册 ...

  • 古典文言文大全古典文言文翻译(下)
  • 古典文言文大全古典文言文翻译(下) 古典文言文大全|古典文言文翻译(下)天山宝宝 周易文言名篇全集 <周易 / : 伏羲.文王>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 ...

  • 轩辕天子出自
  •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 ...

  • 摘自[史记选读]的常考疑难文言实词
  • 1.司:掌管.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2.绍:继承.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 3.典:①掌管. 例如:典掌机要.(<颜氏家训>) 司马氏世典周史.(<太史公自序>) ②典当,抵押. 4.徇:①巡行,攻占. 例如:蒯聩玄孙卬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