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校本教材(让地球充满生机3)

(五、六年级适用)

光 明 小 学

目 录

第一章:光 污 染

1.认识光污染

2.光污染的危害

3.光污染的防止

第二章 噪声污染

4、什么是噪音污染?

5、噪声给人带来的危害

6、怎样防治噪音污染

第三章 土地荒漠化

7、土地荒漠化分类

8、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9、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10、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第一章:光 污 染

环境污染除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这四大类污染外,还有另一种污染,绝大多数人都曾受过它的危害,而且危害正日趋严重,却往往被忽视。这就是危害人类的第五大污染:光污染。有关专家指出,这一污染源有可能成为21世纪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又一环境杀手。光污染可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等类型。

1. 认识光污染

什么是光污染呢?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由

于瞳孔的调节作用,对一定范围内的

光辐射都能适应。但光辐射增至一定

量时将会对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人

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称之为光污

染。

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白亮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人工白昼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

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引起视觉不舒服,造成所谓的“光污染”。而电视、电脑,甚至书本里雪白的纸张都会对视力造成危害。目前很少有人认识到这种危害。据测定,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籍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

思考题:什么是光污染?

2.光污染的危害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

科学技术的进步,日常生活

中的建筑和室内装修采用

镜面,瓷砖和白粉墙日益增

多,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簿

纸张越来越光滑,人们几乎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强光弱色”的“人造视环境”中。而据科学测定:一般的粉墙光反射系数值为69%—80%,镜面玻璃光反射系数为82%—88%,特别是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10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所能承受的光理应适范围。如果人长期在这种反光条件下工作或生活,视网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视力急剧下

降,白内障发病率高达

45%。这种污染还使人头昏

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

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

等类似的精神衰弱的症状。

彩光污染危害更严重。它主要是指现代舞厅、歌厅的旋转灯光、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据测定,歌舞厅中的黑色灯产生的紫外线,如果长期受其照射,会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彩色光源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

人们会出现恶心、呕吐、失眠、注意力不

集中,性欲低下等症状。

近年来,不少家庭在选用灯具和光源时

往往忽视合理的采光需要,把灯光设计成

五颜六色,以求浪漫和豪华。殊不知,五

颜六色的灯光除对人视力危害甚大外,还会干扰大脑中枢高级神经的功能。光污染对婴幼儿及儿童影响更大,较强的光线会削弱婴幼儿的视力,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

有关卫生专家认为,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视觉环境,而不是用眼习惯。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人工白昼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

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

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

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

殖过程。

位于北京朝阳区红领巾桥边的新华联大厦,在阳光的照射下亮光闪闪,而在距离它不足17米的道家园小区里,诉苦抱怨的话却充耳不绝。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小区的居民们就是在这个大厦外层漂

亮的玻璃幕墙所反射的强光下度过的。今天,一场历时4个月的光污染纠纷总算有了转机。经过反复协商,新华联大厦答应按小区居民要求采取一定的赔偿和补救措施。但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出了一个老问题:谁来为“光污染”负责?

据居民们反映,由于强光照射,白天必须拉上厚窗帘,而到了晚上,又觉得眼睛干涩、灼痛,难以入睡。今年整个夏天他们就是在强光的折磨下度过的,现在即使有时阳光不那么强烈,可他们只要见到大厦,也会觉得精神紧张、痛苦压抑。

思考题:光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危害?

3.光污染的防止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色块刺激实验,发现不同颜色(光频率)对眼疲劳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针对这一原理,美国等一些国家和部分图书采用了黄底色纸张印刷,确实比白色要舒服一些。而在德国,室内装修墙壁粉刷时,人们已开始理性地适用一些浅色,主要是米黄、浅蓝等,来代替刺眼的白色。2000年初,英国艾塞克斯大学的薄膜覆盖法获得成功:采用一些特定颜色(频率)的薄膜覆盖在书本上,阅读时会使眼睛放松,不容易串行,还明显地提高阅读效率。

建筑物装修要服从都市环境保护要求,尽量不用玻璃大理石、铝合金等材料,涂料也要选择反射系数低的。欧美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限制在建筑物外部装修使用玻璃幕墙,不少发达国家或地区也明文限制使用釉面砖和马赛克装饰外墙。而在我国,许多城市仍将玻璃幕墙等作为一种时髦装饰大量使用,导致城市的光污染源大量增加。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室内装修要合理布置灯光。这不单指亮度、位置、角度的合理性,还包括颜色格调、光源类型、配光方式等一系列问题。

具体来讲,一是要注意色彩的协调;二是要避免眩光,以利于消除眼睛疲劳,保护视力;三是要合理分布光源,顶棚光照要照亮;四是光线照射方向和强弱要合适,避免直射人的眼睛。在家庭装修时,应合理设计照明光源,切忌光源过多、过杂、过亮;在使用电视机或

电脑时,要注意眼睛与荧光屏之间的距离,荧屏开的亮度要适中,同

时使用数小时后一定要开窗换气

营造环保、健康、节能和精美舒适

的“绿色光环境”,除了美观、安全、

经济的原则,还要考虑以下原则:

功能要求。根据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照明方式和灯具,并保证恰当的照度和亮度。例如:卧室要温馨,书房和厨房要明亮实用,卫生间要温暖、柔和。

协调要求。在选择和设计灯光和灯具时,一是要考虑灯饰与家具的配衬协调。选购灯饰,需考虑与室内装修风格和家具格调的和谐配套。灯具的色彩、造型、式样,必须与室内装修和家具的风格相称,彼此呼应。华而不实的灯饰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画蛇添足。二是注意灯具与居室空间大小、总的面积、室内高度等条件相协调,选择灯具的尺寸、类型和多少。三是要注意色彩的协调,即冷色、暖色视用途而定。

要科学合理,避免炫光,以保护视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要合理分布光源,光线照射方向和强弱要合适,避免直射人的眼睛。保持稳定的照明,光线不要时暗时明或闪烁。

要注意个人保健。专家建议,个人如果不能避免长期处于光污染的工作环境中,应该定期去医院眼科作检查,以及时发现病情。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不要忽视,如出外郊游应戴上起保护作用的遮阳镜,青年人应尽量少去歌厅、舞厅等。

没有光的世界会一片漆黑。但无数

的例子告诉我们:光污染不可小觑。改

善视觉环境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一个

大问题。

据了解,光污染防治在国内尚无立

法,目前也没有专家专门研究,甚至对“光污染”一词也无权威解释。而国外对光污染的关注也是刚刚起步,许多企业开始在生产产品的时候考虑其对视觉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思考题:我们怎样才能减轻光污染?

第二章 噪声污染

4、什么是噪音污染?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

人厌烦的声音。噪音的波形是杂乱

无章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

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

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

要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 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声音的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B。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中则明

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疗养区、高级别墅区、

高级宾馆区,昼间50dB、夜间40dB;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昼间55dB、夜间45dB;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dB、夜间50dB;工业区,昼间65dB、夜间55dB;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dB、夜间55dB,(夜间指22点到次日晨6点)。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那么,室内环境中的噪声标准是多少呢?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第5条4款规定,在室内进行噪声测量时,室内噪声限值低于所在区域标准值10dB。

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作业:找一找你家或学校附近的噪音?都是哪里发出来的?

5、噪声给人带来的危害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1、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

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

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

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

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

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

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人进入睡眠之后,即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人在熟睡状态时,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这就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

2、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二、损伤听觉、视觉器官。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从飞机里下来或从锻压车间出来,耳朵总是嗡嗡作响,甚至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声音,过一会儿才会恢复。这种现象叫做听觉疲劳,是人体听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如果人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造成听力下降。

1、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 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

2、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 %。

3、噪声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 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

三、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噪声是一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

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这种症状,药物治疗疗效很差,但当脱离噪声环境时,症状就会明显好转。噪声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在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改变,心脏病加剧。噪声会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胃蠕动减弱,食欲不振,引起胃溃疡。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噪声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有不利影响,据调查,3岁前儿童生活在75分贝的噪声环境里,他们的心脑功能发育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噪声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水平要比安静条件下的儿童低20%。噪声对人的心理影响主要是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此外,噪声还对动物、建筑物有损害,在噪声下的植物也生长不好,有的甚至死亡。

1、损害心血管。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 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 分贝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

2、对生理机能的损害。专家们曾在哈尔滨、北京和长春等7 个

地区经过为期3 年的系统调查,结

果发现噪声不仅能使女工患噪声

聋。另外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

甚至可致畸胎。国外曾对某个地区

的孕妇普遍发生流产和早产作了调

查,结果发现她们居住在一个飞机

场的周围,祸首正是那飞起降落的飞机所产生的巨大噪声。

3、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在日本,曾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声的刺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例子。

作业:想一想,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噪音?

6、怎样防治噪音污染?

一、 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

(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使车辆合理分流并四通八达;

(2)改善道路路面结构,减轻机

动车辆行使时所发出的与道路的磨擦

声和道路不平时发出的冲击声;

(3)控制机动车辆的设计、结构;

(4)控制在用车辆时所发射的噪声;

(5)控制警报器的安装和使用;

(6)控制声响信号的使用;

(7)管制交通;

(8)控制交通设施所发射的噪声。

二、社会生活噪声的防治

(1)禁止使用大功率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

(2)禁止在商业活动中采用发出高大声响的方法招徕顾客;

(3)文娱、体育场所的经营人,应当采取措施,减轻或者消除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居民使用家用电器、乐器和在室内开展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不得干扰他人。

思考题:如果你遇到噪音会如何做?

第三章 土地荒漠化

7、土地荒漠化分类

狭义的土地荒漠化(即

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

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

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

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

的环境变化过程。正因为如

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广义土地荒漠化则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沙质荒漠化、盐渍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海洋荒漠化、城市荒漠化、高寒荒漠化等。)的总过程。

综合上述对荒漠化理解,我认为常见荒漠化类型包括 :

一、沙质荒漠化(沙漠化)

是指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

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

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分布于干

旱 半干旱沙漠边缘,除自然原因

外,可能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 烧

柴问题等,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或衰竭。沙漠化是荒漠化最主要

的类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荒漠化。此类荒漠化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二、盐渍荒漠化

也属荒漠化的常见类型,也称

盐漠化,我们把土壤表层30cm以内,

可溶性盐离子总量超过1%时称盐碱

土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

旱,蒸发强烈,再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的地带,蒸发作用使土壤成土母质和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积聚地表而形成。多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有关,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使得农作物发生生理干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产生荒漠化效应。此类荒漠化多见于华北平原和青海省境内。

三、石质荒漠化(石漠化)

由于人为作用如陡坡开荒毁

林开荒等,导致土壤流失,土层变

薄,使基岩逐步裸露的过程,主要

分布于降水多、风力大或坡度陡

的地区,如我国南方基岩山区,水

土流失引起石漠化很严重。特别是在云贵高原一带的石灰岩地区表现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更为突出。山地石漠化又包括山坡石漠化、沟谷石漠化、滩地石漠化等。

四、海洋(水域)荒漠化

一个国家的领海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领海的生态环境质量退

化是一个国家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现

形式,也就是说海洋也存在着类似的

荒漠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

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

布在海洋上。这层油膜能抑制海面的蒸发,阻碍潜热的释放,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加剧气温的日、年变化。同时,由于蒸发作用减弱,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减弱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使海面上出现类似于沙漠的气候。因而,有人将这种影响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海洋荒漠化是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及沿海地区生产力的衰退过程,即海洋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如赤潮导致生物生产力下降,石油污染导致海面蒸发下降,出现的荒漠化效应.我们要对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引起十分的重视。

五、城市荒漠化

发生在城市内,由于人口

增加和地表性质改变而出现类

似荒漠环境效应的环境有害化

过程。因为城市表现出的气候

暖干化,城市石漠化、城市贫水

化、地面干燥化、城市风沙活动、城市生物多样性减少,都于荒漠有类似的效应。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六、高寒荒漠化

高山上部和高纬度亚极地地区,

因低温引起生理干燥,而形成的植被

贫乏地区,也被称做寒漠。

总而言之,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

荒漠化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认识荒漠化的严重性和治理的迫切性,不断反思调整我们的行为,达到人地的和谐共生,实现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做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荒漠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业:你所在的地区存在荒漠化吗?举例说一说。

8、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一般来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有:

1、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2、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

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

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

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

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作业:和家人聊一聊荒漠化和它的危害。

9、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治理措施土地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沙漠及沙

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

积的16.7%。当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

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

趋势。沙漠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

程研究所研究员樊胜岳对此颇为关注。他在近日接

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久治效不显,措施要反思,应拓展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努力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人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

程度上。 由于人口 增加和科技进步 ,

人类对自 然资源利用之需求的增加成

为必须和可能 , 因而逐渐在人地关系

中提升了人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调

控力。 在许多情况下 , 这是人类在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进步。 但也因不合理利用的方式 , 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资源环境的变化过程 , 引起乃至控制着资源环境的不良渐变或突变 , 如温室效应气体增加、 大河断流、火灾、 库区地震、 水土流失等 , 而土地沙漠化则是更为明显的一例。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

大的危害。据测算,我国每年因土地

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

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年财政收

入的3倍,沙区每年因风蚀损失土壤

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

合2.7亿吨化肥,受风沙危害,全国每年少养5000多万只,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吨,全国有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风沙危害,有些甚至成为诱发民族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沙漠化还威胁大中城市、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工矿企业。

虽然沙漠化的产生是从植被破坏产生土壤风蚀开始的,但沙漠化的治理却不能仅仅限于种树种草,而是要从解决沙漠化土地上过重的人口压力出发,从经济学、生态学和沙漠学相结合的角度,把沙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沙漠化治理应该按照降低土地上的人口压力和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总体目标,有层次、按时序进行。

首先,种树种草与提高农田产量同步进行。通过施用高新技术、改造生产要素组合条件,提高未沙漠化土地粮食产量,使沙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发生跃升,从而减缓或消除人口压力。

与此同时,施行退

耕还林还草,推广应用沙地造林和农田防护林带技术,初步建立起防沙体系,使沙漠化土地初步得到治理。值得注意的是,种树种草和沙漠化土地承载力的跃升应同步进行。前者离开了后者,沙漠化的治理由于没有去除沙漠化的根源,而效果不佳;后者离开了前者,在强烈风蚀下不可能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可调节水肥因子在技术上具备了越来越大的可操作性,从而为沙漠化治理开发中新技术的使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对作物的优质高产提供了保障。例如,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严重。一些地方实行的地膜玉米技术,可使粮食产量由亩产100多公斤提高到600公斤。粮食产量的增加,为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能空间。当地推行的“进一退三”措施,也就是种一亩地膜玉米,退耕三亩沙漠化土地,改种拧条等治沙牧草,使当地的沙漠化进程迅速得到遏止并开始逆转。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富余人口,也可以带动多种产业的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缓和西部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沙漠化形成与扩张的根本原因,就是荒漠生态系统(包括沙漠、戈壁系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系统、森林系统和湿地系统)的人为破坏所致,是对该

系统中的水资源、

生物资源和土地资

源强度开发利用而

导致系统内部固有

的稳定与平衡失调

的结果。以往,一

手植树种草,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治沙漠化,另一只手却破坏荒漠生态系统,制造新的沙漠化土地。事实上,正是由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破坏,尽管我们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实施了防沙治沙工程,却仍然未能在整体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张的步伐。可以说,近半个世纪来,沙暴频频的真正原因,并非人工植被营造太少,而是天然植被破坏过甚。小环境的局部改善,抵消不了大环境的整体逆变。

有鉴于此,有必要调整防沙治沙战略,从片面重视发展人工植被转到积极发展人工—天然乔灌草复合植被;从单纯保护绿洲到积极保护包括绿洲在内的整个荒漠生态系统。只有重建荒漠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展的势头,扭转防沙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的被动局面,也才能切实有效地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生态、大环境。

作业:面对土地荒漠化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四章 海洋污染

10.什么是海洋污染?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

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

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

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

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

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加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1.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

2.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3.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

4.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

5.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

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

潮。

6.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

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

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思考:海洋污染主要是由什么造成的?

11.海洋污染物分类

污染海洋的物质众多,从形态上分有废水、废渣和废气。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方式,主要污染物有以下几类:石油及其产品、重金属和酸碱、农药、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放射性核素和废热等。

1.石油类:包括原油和从原油中分馏出来的溶剂油、汽油、煤油、

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等,以

及经过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种产品。

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约1千

万吨,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包括海上

油井管道泄漏、油轮事故、船舶排污等造成的,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事故,一次泄漏的石油量可达10万吨以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大片海水被油膜覆盖,将促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海产品的价值,以及其他海上活动。

2.重金属:包括汞、铜、锌、钴、

镐、铬等重金属,砷、硫、磷等非金

属由人类活动而进入海洋的

3.海洋污染:汞,每年可达万吨,已大大超过全世界每年生产约9千吨汞的记录,这 是因为煤、石油等在燃烧过程中,会使其中含有的微量汞释放出来,逸散到大气中,最终归入海洋,估计全球在这方面污染海洋的汞每年约4千吨。镉的年产量约1.5万吨,据调查镉对海洋的污染量远大于汞。

4.酸碱:各种酸和碱随着工农业的

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某些重

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酸碱等的量,呈

增长趋势,加速了对海洋的污染。

5.农药:包括有农业上大量使用含有汞、铜以及有机氯等成分的除草剂、灭虫剂,以及工业上应用的多氯酸苯等。这一类农药具有很强的毒性,进入海洋经海洋生物体的富集作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就更大,每年因此中毒的人数多达10万人以上,人类所患的一些新型的癌症与此也有密切关系。有机物质和营养 盐类:这类物质比较繁杂,包括工业排出的纤维素、糖醛、油脂;生活污水

的粪便、洗涤剂和食物残渣,以及化肥的残

液等。这些物质进入海洋,造成海水的富营

养化,能促使某些生物急剧繁殖,大量消耗

海水中的氧气,易形成赤潮,继而引起大批

鱼虾贝类的死亡。

6.放射性核素:由核武器试验、核工业和核动力设施释放出来的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锶—90、铯—137等半衰期为30年左右的同位素。据估计进入海洋中的放射

性物质总量为2—6亿居里,这个量

的绝对值是相当大的,由于海洋水

体庞大,在海水中的分布极不均匀,

在较强放射性水域中,海洋生物通

过体表吸附或通过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并逐渐积累在器官中,通过食物链作用传递给人类。

7、固体废物:主要是工业和城市垃圾、船舶废弃物、工程渣土和疏浚物等。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产生各类固体废弃物约百亿吨,若1%进入海洋,其量也达亿吨。这些固体废弃物严重损害近岸海域的水生资源和破坏沿岸景观。

8、废热:工业排出的热废水造成海洋的热污染,在局部海域,如有比原正常水温高

出4摄氏度以上的热

废水常年流入时,,

就会产生热污染,将

破坏生态平衡和减

少水中溶解氧。

上述各类污染物质大多是从陆上排入海洋的,也有一部分是由海上直接进入或是通过大气输送到海洋的。这些污染物质在各个水域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因而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完全一样。

(五、六年级适用)

光 明 小 学

目 录

第一章:光 污 染

1.认识光污染

2.光污染的危害

3.光污染的防止

第二章 噪声污染

4、什么是噪音污染?

5、噪声给人带来的危害

6、怎样防治噪音污染

第三章 土地荒漠化

7、土地荒漠化分类

8、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9、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10、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第一章:光 污 染

环境污染除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这四大类污染外,还有另一种污染,绝大多数人都曾受过它的危害,而且危害正日趋严重,却往往被忽视。这就是危害人类的第五大污染:光污染。有关专家指出,这一污染源有可能成为21世纪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又一环境杀手。光污染可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等类型。

1. 认识光污染

什么是光污染呢?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由

于瞳孔的调节作用,对一定范围内的

光辐射都能适应。但光辐射增至一定

量时将会对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人

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称之为光污

染。

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白亮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人工白昼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

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引起视觉不舒服,造成所谓的“光污染”。而电视、电脑,甚至书本里雪白的纸张都会对视力造成危害。目前很少有人认识到这种危害。据测定,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籍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

思考题:什么是光污染?

2.光污染的危害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

科学技术的进步,日常生活

中的建筑和室内装修采用

镜面,瓷砖和白粉墙日益增

多,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簿

纸张越来越光滑,人们几乎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强光弱色”的“人造视环境”中。而据科学测定:一般的粉墙光反射系数值为69%—80%,镜面玻璃光反射系数为82%—88%,特别是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10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所能承受的光理应适范围。如果人长期在这种反光条件下工作或生活,视网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视力急剧下

降,白内障发病率高达

45%。这种污染还使人头昏

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

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

等类似的精神衰弱的症状。

彩光污染危害更严重。它主要是指现代舞厅、歌厅的旋转灯光、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据测定,歌舞厅中的黑色灯产生的紫外线,如果长期受其照射,会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彩色光源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

人们会出现恶心、呕吐、失眠、注意力不

集中,性欲低下等症状。

近年来,不少家庭在选用灯具和光源时

往往忽视合理的采光需要,把灯光设计成

五颜六色,以求浪漫和豪华。殊不知,五

颜六色的灯光除对人视力危害甚大外,还会干扰大脑中枢高级神经的功能。光污染对婴幼儿及儿童影响更大,较强的光线会削弱婴幼儿的视力,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

有关卫生专家认为,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视觉环境,而不是用眼习惯。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人工白昼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

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

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

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

殖过程。

位于北京朝阳区红领巾桥边的新华联大厦,在阳光的照射下亮光闪闪,而在距离它不足17米的道家园小区里,诉苦抱怨的话却充耳不绝。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小区的居民们就是在这个大厦外层漂

亮的玻璃幕墙所反射的强光下度过的。今天,一场历时4个月的光污染纠纷总算有了转机。经过反复协商,新华联大厦答应按小区居民要求采取一定的赔偿和补救措施。但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出了一个老问题:谁来为“光污染”负责?

据居民们反映,由于强光照射,白天必须拉上厚窗帘,而到了晚上,又觉得眼睛干涩、灼痛,难以入睡。今年整个夏天他们就是在强光的折磨下度过的,现在即使有时阳光不那么强烈,可他们只要见到大厦,也会觉得精神紧张、痛苦压抑。

思考题:光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危害?

3.光污染的防止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色块刺激实验,发现不同颜色(光频率)对眼疲劳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针对这一原理,美国等一些国家和部分图书采用了黄底色纸张印刷,确实比白色要舒服一些。而在德国,室内装修墙壁粉刷时,人们已开始理性地适用一些浅色,主要是米黄、浅蓝等,来代替刺眼的白色。2000年初,英国艾塞克斯大学的薄膜覆盖法获得成功:采用一些特定颜色(频率)的薄膜覆盖在书本上,阅读时会使眼睛放松,不容易串行,还明显地提高阅读效率。

建筑物装修要服从都市环境保护要求,尽量不用玻璃大理石、铝合金等材料,涂料也要选择反射系数低的。欧美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限制在建筑物外部装修使用玻璃幕墙,不少发达国家或地区也明文限制使用釉面砖和马赛克装饰外墙。而在我国,许多城市仍将玻璃幕墙等作为一种时髦装饰大量使用,导致城市的光污染源大量增加。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室内装修要合理布置灯光。这不单指亮度、位置、角度的合理性,还包括颜色格调、光源类型、配光方式等一系列问题。

具体来讲,一是要注意色彩的协调;二是要避免眩光,以利于消除眼睛疲劳,保护视力;三是要合理分布光源,顶棚光照要照亮;四是光线照射方向和强弱要合适,避免直射人的眼睛。在家庭装修时,应合理设计照明光源,切忌光源过多、过杂、过亮;在使用电视机或

电脑时,要注意眼睛与荧光屏之间的距离,荧屏开的亮度要适中,同

时使用数小时后一定要开窗换气

营造环保、健康、节能和精美舒适

的“绿色光环境”,除了美观、安全、

经济的原则,还要考虑以下原则:

功能要求。根据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照明方式和灯具,并保证恰当的照度和亮度。例如:卧室要温馨,书房和厨房要明亮实用,卫生间要温暖、柔和。

协调要求。在选择和设计灯光和灯具时,一是要考虑灯饰与家具的配衬协调。选购灯饰,需考虑与室内装修风格和家具格调的和谐配套。灯具的色彩、造型、式样,必须与室内装修和家具的风格相称,彼此呼应。华而不实的灯饰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画蛇添足。二是注意灯具与居室空间大小、总的面积、室内高度等条件相协调,选择灯具的尺寸、类型和多少。三是要注意色彩的协调,即冷色、暖色视用途而定。

要科学合理,避免炫光,以保护视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要合理分布光源,光线照射方向和强弱要合适,避免直射人的眼睛。保持稳定的照明,光线不要时暗时明或闪烁。

要注意个人保健。专家建议,个人如果不能避免长期处于光污染的工作环境中,应该定期去医院眼科作检查,以及时发现病情。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不要忽视,如出外郊游应戴上起保护作用的遮阳镜,青年人应尽量少去歌厅、舞厅等。

没有光的世界会一片漆黑。但无数

的例子告诉我们:光污染不可小觑。改

善视觉环境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一个

大问题。

据了解,光污染防治在国内尚无立

法,目前也没有专家专门研究,甚至对“光污染”一词也无权威解释。而国外对光污染的关注也是刚刚起步,许多企业开始在生产产品的时候考虑其对视觉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思考题:我们怎样才能减轻光污染?

第二章 噪声污染

4、什么是噪音污染?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

人厌烦的声音。噪音的波形是杂乱

无章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

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

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

要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 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声音的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B。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中则明

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疗养区、高级别墅区、

高级宾馆区,昼间50dB、夜间40dB;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昼间55dB、夜间45dB;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dB、夜间50dB;工业区,昼间65dB、夜间55dB;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dB、夜间55dB,(夜间指22点到次日晨6点)。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那么,室内环境中的噪声标准是多少呢?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第5条4款规定,在室内进行噪声测量时,室内噪声限值低于所在区域标准值10dB。

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作业:找一找你家或学校附近的噪音?都是哪里发出来的?

5、噪声给人带来的危害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1、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

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

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

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

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

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

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人进入睡眠之后,即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人在熟睡状态时,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这就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

2、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二、损伤听觉、视觉器官。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从飞机里下来或从锻压车间出来,耳朵总是嗡嗡作响,甚至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声音,过一会儿才会恢复。这种现象叫做听觉疲劳,是人体听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如果人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造成听力下降。

1、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 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

2、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 %。

3、噪声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 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

三、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噪声是一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

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这种症状,药物治疗疗效很差,但当脱离噪声环境时,症状就会明显好转。噪声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在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改变,心脏病加剧。噪声会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胃蠕动减弱,食欲不振,引起胃溃疡。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噪声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有不利影响,据调查,3岁前儿童生活在75分贝的噪声环境里,他们的心脑功能发育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噪声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水平要比安静条件下的儿童低20%。噪声对人的心理影响主要是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此外,噪声还对动物、建筑物有损害,在噪声下的植物也生长不好,有的甚至死亡。

1、损害心血管。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 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 分贝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

2、对生理机能的损害。专家们曾在哈尔滨、北京和长春等7 个

地区经过为期3 年的系统调查,结

果发现噪声不仅能使女工患噪声

聋。另外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

甚至可致畸胎。国外曾对某个地区

的孕妇普遍发生流产和早产作了调

查,结果发现她们居住在一个飞机

场的周围,祸首正是那飞起降落的飞机所产生的巨大噪声。

3、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在日本,曾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声的刺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例子。

作业:想一想,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噪音?

6、怎样防治噪音污染?

一、 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

(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使车辆合理分流并四通八达;

(2)改善道路路面结构,减轻机

动车辆行使时所发出的与道路的磨擦

声和道路不平时发出的冲击声;

(3)控制机动车辆的设计、结构;

(4)控制在用车辆时所发射的噪声;

(5)控制警报器的安装和使用;

(6)控制声响信号的使用;

(7)管制交通;

(8)控制交通设施所发射的噪声。

二、社会生活噪声的防治

(1)禁止使用大功率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

(2)禁止在商业活动中采用发出高大声响的方法招徕顾客;

(3)文娱、体育场所的经营人,应当采取措施,减轻或者消除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居民使用家用电器、乐器和在室内开展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不得干扰他人。

思考题:如果你遇到噪音会如何做?

第三章 土地荒漠化

7、土地荒漠化分类

狭义的土地荒漠化(即

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

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

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

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

的环境变化过程。正因为如

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广义土地荒漠化则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沙质荒漠化、盐渍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海洋荒漠化、城市荒漠化、高寒荒漠化等。)的总过程。

综合上述对荒漠化理解,我认为常见荒漠化类型包括 :

一、沙质荒漠化(沙漠化)

是指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

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

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分布于干

旱 半干旱沙漠边缘,除自然原因

外,可能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 烧

柴问题等,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或衰竭。沙漠化是荒漠化最主要

的类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荒漠化。此类荒漠化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二、盐渍荒漠化

也属荒漠化的常见类型,也称

盐漠化,我们把土壤表层30cm以内,

可溶性盐离子总量超过1%时称盐碱

土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

旱,蒸发强烈,再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的地带,蒸发作用使土壤成土母质和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积聚地表而形成。多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有关,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使得农作物发生生理干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产生荒漠化效应。此类荒漠化多见于华北平原和青海省境内。

三、石质荒漠化(石漠化)

由于人为作用如陡坡开荒毁

林开荒等,导致土壤流失,土层变

薄,使基岩逐步裸露的过程,主要

分布于降水多、风力大或坡度陡

的地区,如我国南方基岩山区,水

土流失引起石漠化很严重。特别是在云贵高原一带的石灰岩地区表现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更为突出。山地石漠化又包括山坡石漠化、沟谷石漠化、滩地石漠化等。

四、海洋(水域)荒漠化

一个国家的领海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领海的生态环境质量退

化是一个国家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现

形式,也就是说海洋也存在着类似的

荒漠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

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

布在海洋上。这层油膜能抑制海面的蒸发,阻碍潜热的释放,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加剧气温的日、年变化。同时,由于蒸发作用减弱,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减弱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使海面上出现类似于沙漠的气候。因而,有人将这种影响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海洋荒漠化是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及沿海地区生产力的衰退过程,即海洋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如赤潮导致生物生产力下降,石油污染导致海面蒸发下降,出现的荒漠化效应.我们要对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引起十分的重视。

五、城市荒漠化

发生在城市内,由于人口

增加和地表性质改变而出现类

似荒漠环境效应的环境有害化

过程。因为城市表现出的气候

暖干化,城市石漠化、城市贫水

化、地面干燥化、城市风沙活动、城市生物多样性减少,都于荒漠有类似的效应。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六、高寒荒漠化

高山上部和高纬度亚极地地区,

因低温引起生理干燥,而形成的植被

贫乏地区,也被称做寒漠。

总而言之,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

荒漠化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认识荒漠化的严重性和治理的迫切性,不断反思调整我们的行为,达到人地的和谐共生,实现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做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荒漠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业:你所在的地区存在荒漠化吗?举例说一说。

8、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一般来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有:

1、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2、物质条件 ——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

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

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

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

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作业:和家人聊一聊荒漠化和它的危害。

9、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治理措施土地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沙漠及沙

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

积的16.7%。当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

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

趋势。沙漠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

程研究所研究员樊胜岳对此颇为关注。他在近日接

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久治效不显,措施要反思,应拓展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努力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人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

程度上。 由于人口 增加和科技进步 ,

人类对自 然资源利用之需求的增加成

为必须和可能 , 因而逐渐在人地关系

中提升了人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调

控力。 在许多情况下 , 这是人类在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进步。 但也因不合理利用的方式 , 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资源环境的变化过程 , 引起乃至控制着资源环境的不良渐变或突变 , 如温室效应气体增加、 大河断流、火灾、 库区地震、 水土流失等 , 而土地沙漠化则是更为明显的一例。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

大的危害。据测算,我国每年因土地

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

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年财政收

入的3倍,沙区每年因风蚀损失土壤

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

合2.7亿吨化肥,受风沙危害,全国每年少养5000多万只,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吨,全国有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风沙危害,有些甚至成为诱发民族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沙漠化还威胁大中城市、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工矿企业。

虽然沙漠化的产生是从植被破坏产生土壤风蚀开始的,但沙漠化的治理却不能仅仅限于种树种草,而是要从解决沙漠化土地上过重的人口压力出发,从经济学、生态学和沙漠学相结合的角度,把沙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沙漠化治理应该按照降低土地上的人口压力和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总体目标,有层次、按时序进行。

首先,种树种草与提高农田产量同步进行。通过施用高新技术、改造生产要素组合条件,提高未沙漠化土地粮食产量,使沙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发生跃升,从而减缓或消除人口压力。

与此同时,施行退

耕还林还草,推广应用沙地造林和农田防护林带技术,初步建立起防沙体系,使沙漠化土地初步得到治理。值得注意的是,种树种草和沙漠化土地承载力的跃升应同步进行。前者离开了后者,沙漠化的治理由于没有去除沙漠化的根源,而效果不佳;后者离开了前者,在强烈风蚀下不可能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可调节水肥因子在技术上具备了越来越大的可操作性,从而为沙漠化治理开发中新技术的使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对作物的优质高产提供了保障。例如,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严重。一些地方实行的地膜玉米技术,可使粮食产量由亩产100多公斤提高到600公斤。粮食产量的增加,为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能空间。当地推行的“进一退三”措施,也就是种一亩地膜玉米,退耕三亩沙漠化土地,改种拧条等治沙牧草,使当地的沙漠化进程迅速得到遏止并开始逆转。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富余人口,也可以带动多种产业的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缓和西部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沙漠化形成与扩张的根本原因,就是荒漠生态系统(包括沙漠、戈壁系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系统、森林系统和湿地系统)的人为破坏所致,是对该

系统中的水资源、

生物资源和土地资

源强度开发利用而

导致系统内部固有

的稳定与平衡失调

的结果。以往,一

手植树种草,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治沙漠化,另一只手却破坏荒漠生态系统,制造新的沙漠化土地。事实上,正是由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破坏,尽管我们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实施了防沙治沙工程,却仍然未能在整体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张的步伐。可以说,近半个世纪来,沙暴频频的真正原因,并非人工植被营造太少,而是天然植被破坏过甚。小环境的局部改善,抵消不了大环境的整体逆变。

有鉴于此,有必要调整防沙治沙战略,从片面重视发展人工植被转到积极发展人工—天然乔灌草复合植被;从单纯保护绿洲到积极保护包括绿洲在内的整个荒漠生态系统。只有重建荒漠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展的势头,扭转防沙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的被动局面,也才能切实有效地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生态、大环境。

作业:面对土地荒漠化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四章 海洋污染

10.什么是海洋污染?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

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

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

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

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

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加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1.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

2.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3.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

4.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

5.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

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

潮。

6.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

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

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思考:海洋污染主要是由什么造成的?

11.海洋污染物分类

污染海洋的物质众多,从形态上分有废水、废渣和废气。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方式,主要污染物有以下几类:石油及其产品、重金属和酸碱、农药、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放射性核素和废热等。

1.石油类:包括原油和从原油中分馏出来的溶剂油、汽油、煤油、

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等,以

及经过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种产品。

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约1千

万吨,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包括海上

油井管道泄漏、油轮事故、船舶排污等造成的,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事故,一次泄漏的石油量可达10万吨以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大片海水被油膜覆盖,将促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海产品的价值,以及其他海上活动。

2.重金属:包括汞、铜、锌、钴、

镐、铬等重金属,砷、硫、磷等非金

属由人类活动而进入海洋的

3.海洋污染:汞,每年可达万吨,已大大超过全世界每年生产约9千吨汞的记录,这 是因为煤、石油等在燃烧过程中,会使其中含有的微量汞释放出来,逸散到大气中,最终归入海洋,估计全球在这方面污染海洋的汞每年约4千吨。镉的年产量约1.5万吨,据调查镉对海洋的污染量远大于汞。

4.酸碱:各种酸和碱随着工农业的

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某些重

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酸碱等的量,呈

增长趋势,加速了对海洋的污染。

5.农药:包括有农业上大量使用含有汞、铜以及有机氯等成分的除草剂、灭虫剂,以及工业上应用的多氯酸苯等。这一类农药具有很强的毒性,进入海洋经海洋生物体的富集作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就更大,每年因此中毒的人数多达10万人以上,人类所患的一些新型的癌症与此也有密切关系。有机物质和营养 盐类:这类物质比较繁杂,包括工业排出的纤维素、糖醛、油脂;生活污水

的粪便、洗涤剂和食物残渣,以及化肥的残

液等。这些物质进入海洋,造成海水的富营

养化,能促使某些生物急剧繁殖,大量消耗

海水中的氧气,易形成赤潮,继而引起大批

鱼虾贝类的死亡。

6.放射性核素:由核武器试验、核工业和核动力设施释放出来的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锶—90、铯—137等半衰期为30年左右的同位素。据估计进入海洋中的放射

性物质总量为2—6亿居里,这个量

的绝对值是相当大的,由于海洋水

体庞大,在海水中的分布极不均匀,

在较强放射性水域中,海洋生物通

过体表吸附或通过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并逐渐积累在器官中,通过食物链作用传递给人类。

7、固体废物:主要是工业和城市垃圾、船舶废弃物、工程渣土和疏浚物等。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产生各类固体废弃物约百亿吨,若1%进入海洋,其量也达亿吨。这些固体废弃物严重损害近岸海域的水生资源和破坏沿岸景观。

8、废热:工业排出的热废水造成海洋的热污染,在局部海域,如有比原正常水温高

出4摄氏度以上的热

废水常年流入时,,

就会产生热污染,将

破坏生态平衡和减

少水中溶解氧。

上述各类污染物质大多是从陆上排入海洋的,也有一部分是由海上直接进入或是通过大气输送到海洋的。这些污染物质在各个水域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因而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完全一样。


相关内容

  • 中学校本教材环保篇
  • 中学校本教材环保篇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序 言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焦点,开发和编写出适应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对于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实现办学宗旨,有着重要的价值. 我校自2008年起开始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明确编写目标,制订出详细的教材编写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 我们坚持 ...

  • 承德市实验小学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自评报告
  • 承德市实验小学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及创建工作简介 承德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是承德师范附属小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974m2,建筑面积12292m2,现共有46个教学班,158名教职员工,2900多名在校生。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我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教育质量和办学 ...

  •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环保
  • 前言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要让所有人知道,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没有地球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健康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一起动手,拯救地球, 保护环境, 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的河道,是社会实现持续发 ...

  •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 创建绿色学校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湖北省创建绿色学校考核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呈上创建市级绿色学校申报材料,请予审定。 一、学校概况 西流河一中是历史悠久的中学。创建于1949年 学校位于美丽的西流河畔,东倚大武汉,南临西流 ...

  • "环保教育特色学校"工作计划
  • 睢宁县000小学 打造"环保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意见 一.打造"环保教育特色学校"的指导思想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学校将根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环 ...

  •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经验总结
  • 染绿校园 陶冶心灵—xx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经验总结 xx镇中心小学的前身是白玉庵小学,创建于清朝后期,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地处xx镇细峪川腹地,占地25亩,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园随坡就势,布局合理,三区分离,环境宜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学校 ...

  • 六年级校本课程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 六年级校本课程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2009年9月~2010年6月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三年级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 ...

  • 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 特色学校自查报告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因此,在这个大好形势之下,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有利于使学校加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特长,培养多层 ...

  •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山东矿藏知多少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山东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山东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使学生了解山东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通过分析山东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