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辍学的现状分析

中学生辍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对学生自身发展造成危害,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也为社会制造了不安定因素,直接影响达到和谐社会的促进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应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积极介入,并促使有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 的重视,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在当代,一个人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受教育所取得的。所以,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而我为是发展中国家,如今是向世界发展时代,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关注教育问题并出行了教育法,反映了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但在我国教育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农村。半文盲人群有一定数量,中途辍学人群仍然存在,这就令我们思考,对于我们在校学生而言,中途辍学的中小学生与我们年龄差不多,都生活在我们周围,当我们舒舒服服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那些已经离开校园的他们在干什么呢?为此,我们将对中学生中途辍学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 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及特点:

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

近年来,党和国家政府对农村教育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扶持,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各地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依然存在。教育部发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年度全国小学阶段年辍学率为0.45%,初中阶段年辍学率为2.62%。2006-2007年连续两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均没有公布年辍学率,却并不意味着已无中小学生辍学。[4]

2001—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辍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平均辍学率超过40%,有的乡镇中学竟高达70%左右。黑龙江省政协2004年4月至10月在哈、齐等市及所属市县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农村劳动力中小学程度的为31.1%,初中的为49.3%,高中的为9.7%,大专以上的为0.5%,近80%的人中没有专业技能”。2005年11月9日新华社报道了河北威县农村学

生辍学严重的严峻现实。报道中说,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参加考试的只剩下4000来人,三年里流失6000多名学生。有一所中学三年总辍学率竟然高达近90%。而更令人感到沉痛的是,这种情形并不是只有威县才有。上述几组数字表明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像顽疾一样困扰着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5]

农村初中生辍学特点:

一是辍学数量多,流失率高。据不完全统计,一届学生从初中入校,到三年后参加中考,有的学校生数少了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二是经济收入低家庭子女流失率高。在农村初中学生中辍学的大多都是家庭经济收入低的学生。三是双差生辍学率高。思想品德表现较差,各科成绩跟不上的这部分学生初中三年级辍学比例相当高。四是离异家庭辍学率高。五是管理松散的学校流失率高。校领导的管理能力不高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学校,学生转学和辍学较高。[6]

二、 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

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学生自身原因,家庭环境原因,学校环境原因,社会环境原因等等。

(一)学生自身因素

1. 由于升学无望对自己失去信心。目前现实社会中,升入大学虽不是读书的惟一目标,却是读书的第一目标。如果学生确信自己升学无望,那么,他读书也就失去了动力。三类学校的初中生是被县、镇两级学校淘汰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希望读大学,甚至不读高中。前途无望、丧失信心是辍学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2. 觉得读书无趣。在不少学生看来,读书如同嚼蜡,毫无乐趣;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是一件异常辛苦、枯燥和乏味的事情。他们视教室为监狱,他们盼望早日长大,早日结束学习生涯,以脱离“苦海”。可见,读书无趣也是导致其辍学的重要原因。

3. 学习困难。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很难适应学习生活。他们听不懂课,作业不会做,成绩不好,学习倍感吃力,有度日如年之感。

4. 特殊人群中的青少年的辍学。这些儿童包括:(1)异常儿童。如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2)智力障碍儿童。他们由于智力的限制不能与其他初中

生一样完成学业,但农村又缺乏特殊教育学校,导致辍学。(3)有天分的儿童。有天分的儿童常常在智力和某一方面超越其他儿童.然而,由于现行体制和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有的则出于自身环境的不适应与排斥,不能充分适应同龄人的正常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因此会导致其出现辍学。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家庭主要成员(家长或监护人)是孩子觉悟、提高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主要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辍学有36.25%的因素是因家庭原因造成的。

1.家庭确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就学的基本费用。家庭主要成员终日为生计而奔波,既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更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孩子就学。更有甚者,孩子被认为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强迫其中途退学,帮家庭劳动或经商。并且在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客观因素的制约,在老、少、边、穷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温饱线上下徘徊。他们生活贫困,处境艰难,无力支付其子女日益上涨的学习、生活费用。因此学生被迫失学。

2.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一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家”,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早工作、早赚钱、早积累”。

3.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中,缺乏双向的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性格孤僻,很少群体观念,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

4.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农村初中尤其是山区初中辍学的男女生比例高达1:1.5以上。多子女家庭中,绝大多数在条件不很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男孩就读。

5.拼搏型家庭。个别家庭的男女家长正值事业中期,忙于工作,没有拿出应有的精力教育孩子,没有很好的履行和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学校环境因素

1.教育学生方法不当,某些教师对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使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有的教师偏爱优秀的学生而嫌弃差生,对待后进生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批评粗暴简单。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排座位,歧视学生,对差生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加上有个别老师道德修养不好,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挫伤了后进

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辍学。

2.一些教师业务水平不高。一些农村初中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很低,由于教师缺乏,有相当多的农村初中只得聘请一些代课教师来充数。教师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平时不注重钻研业务,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采用“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讲课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教学手段简单生硬,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难以适应,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上个别教师缺乏耐心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后进生越来越赶不上优等生,产生厌学情绪。

3.部分农村初中基本上还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各科老师为了高分数轮番上阵,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给学生不断布置各类练习、补充题、测验题。一些学校干脆把其他的“副科”、自学和课外活动时间全部用在“主科”上,有的学校甚至连节假日都不让学生休息,继续给学生补课,部分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许多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没有学习兴趣,必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四)社会环境因素

1.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而且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这种错误思潮已开始在农村蔓延,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现在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上学还有什么用?而且上学要花不少的费用,得不偿失。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些手艺外出打工,做生意。

2.社会招用童工的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违法廉价招用童工,加剧了学生的流失。

(五)其它因素

学生群体的诱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其独立的一面,但他们的共性也使一部分学生走在了一起。在当前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之下,初中学生呈现出早熟的特点,这种现象促使他们开始走向某一群体,在群体中寻找归属感,探求自我价值。网络媒体对初中学生影响巨大,早熟的心理使他们的

行为更趋于成人化,但他们的知识储备却远远不够,如对社会生活的好奇,对性知识的渴望,以及与传统观念的对立等,他们的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程度远远达不到时代的要求,从而造成师生对立。加上心理上的沟通缺乏灵活的渠道,使本该和谐的师生关系僵化起来,造成师生的对立与冲突,加快了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导致他们走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从中寻求认同。相同的处境使厌学的学生自成一个小群体,当他们看到群体内有人离开了学校,从而摆脱了学校的约束和学习压力,在社会上逍遥自在时,他们也就认定了自己的去向,情非得已地走向辍学。

三、对策及建议:

农村辍学的初中生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上都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更是没有一点想法,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对其进行引导。

(一) 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发达国家,生涯辅导和教育始于幼儿园,这种教育以简单、直接和引导的方式在儿童心里树立了一个职业理想,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生活目标和职业理想逐渐清晰和明确。我们可以以此为借鉴,从小学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课程,让学生积极认识自我,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现自己的特长,从而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这样,即使有的初中生真的辍学了,这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也为他们寻找个人发展做好了一定的职业潜意识准备。在有了一定职业教育准备的基础上,如果能够由当地政府部门出面组织一些以“青少年人生发展”等为主题的培训性活动,将这些辍学青少年组织起来进行再教育,这样就会为辍学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成长平台。

(二) 初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做到良好互补。通过为这些辍学的学生提供更为切合农村社会实际需要的职业教育来为他们提供教育。探索建立初中阶段学生分流制度,将那些对考大学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流出来进行职业教育,也将他们视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控制学生提早辍学。职业教育可以结合各地农村社会的实际需要,分两条路子走:一是大力开展农业技能教育,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让这些辍学学生成长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新一代农民,为农村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对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

而且供求也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为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做好准备。

(三) 加强家长教育,转变父母观念。辍学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与教育需要父母的密切配合。一方面,大力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广大学生家长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送子女上学读书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法律的要求。另一方面,开办家长学校,在为农民传授种田科技知识的同时,将教育子女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让家长学会管教自己的孩子,给予学习生活上的扶助,并且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日后的人生发展问题。

(四) 严格限制用工制度,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权利。目前我国初级劳动力的需求现状,给农村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发展机会,对农村中学生主动辍学起到了强大而直接的“拉动”作用。这些初中辍学学生多数还是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本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不少乡镇企业、个体经营户的老板违规招用这些未成年人。一些地方相关部门为了一己私利,对未成年人出外打工采取比较宽松纵容的措施,也为这些辍学初中生出外打工开了方便之门。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对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相关部门应规范劳动就业市场秩序、增强“招收未成年人做工违法”的法律意识,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一定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决不能姑息迁就。

最后,普及义务教育不容易,父母辛勤劳作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进步,当代青少年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刻苦努力学习。我们呼吁在校的每一位同学,珍惜每分每秒在校接受教育的时光,尽情的吸收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我们同时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控制辍学人群的力度,提供帮助,让中途辍学的人群能争取机会,重返校园。

中学生辍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对学生自身发展造成危害,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也为社会制造了不安定因素,直接影响达到和谐社会的促进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应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积极介入,并促使有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 的重视,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在当代,一个人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受教育所取得的。所以,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而我为是发展中国家,如今是向世界发展时代,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关注教育问题并出行了教育法,反映了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但在我国教育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农村。半文盲人群有一定数量,中途辍学人群仍然存在,这就令我们思考,对于我们在校学生而言,中途辍学的中小学生与我们年龄差不多,都生活在我们周围,当我们舒舒服服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那些已经离开校园的他们在干什么呢?为此,我们将对中学生中途辍学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 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及特点:

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

近年来,党和国家政府对农村教育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扶持,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各地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依然存在。教育部发布的《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年度全国小学阶段年辍学率为0.45%,初中阶段年辍学率为2.62%。2006-2007年连续两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均没有公布年辍学率,却并不意味着已无中小学生辍学。[4]

2001—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辍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平均辍学率超过40%,有的乡镇中学竟高达70%左右。黑龙江省政协2004年4月至10月在哈、齐等市及所属市县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农村劳动力中小学程度的为31.1%,初中的为49.3%,高中的为9.7%,大专以上的为0.5%,近80%的人中没有专业技能”。2005年11月9日新华社报道了河北威县农村学

生辍学严重的严峻现实。报道中说,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参加考试的只剩下4000来人,三年里流失6000多名学生。有一所中学三年总辍学率竟然高达近90%。而更令人感到沉痛的是,这种情形并不是只有威县才有。上述几组数字表明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像顽疾一样困扰着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5]

农村初中生辍学特点:

一是辍学数量多,流失率高。据不完全统计,一届学生从初中入校,到三年后参加中考,有的学校生数少了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二是经济收入低家庭子女流失率高。在农村初中学生中辍学的大多都是家庭经济收入低的学生。三是双差生辍学率高。思想品德表现较差,各科成绩跟不上的这部分学生初中三年级辍学比例相当高。四是离异家庭辍学率高。五是管理松散的学校流失率高。校领导的管理能力不高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学校,学生转学和辍学较高。[6]

二、 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

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学生自身原因,家庭环境原因,学校环境原因,社会环境原因等等。

(一)学生自身因素

1. 由于升学无望对自己失去信心。目前现实社会中,升入大学虽不是读书的惟一目标,却是读书的第一目标。如果学生确信自己升学无望,那么,他读书也就失去了动力。三类学校的初中生是被县、镇两级学校淘汰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希望读大学,甚至不读高中。前途无望、丧失信心是辍学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2. 觉得读书无趣。在不少学生看来,读书如同嚼蜡,毫无乐趣;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是一件异常辛苦、枯燥和乏味的事情。他们视教室为监狱,他们盼望早日长大,早日结束学习生涯,以脱离“苦海”。可见,读书无趣也是导致其辍学的重要原因。

3. 学习困难。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很难适应学习生活。他们听不懂课,作业不会做,成绩不好,学习倍感吃力,有度日如年之感。

4. 特殊人群中的青少年的辍学。这些儿童包括:(1)异常儿童。如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2)智力障碍儿童。他们由于智力的限制不能与其他初中

生一样完成学业,但农村又缺乏特殊教育学校,导致辍学。(3)有天分的儿童。有天分的儿童常常在智力和某一方面超越其他儿童.然而,由于现行体制和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有的则出于自身环境的不适应与排斥,不能充分适应同龄人的正常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因此会导致其出现辍学。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家庭主要成员(家长或监护人)是孩子觉悟、提高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主要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辍学有36.25%的因素是因家庭原因造成的。

1.家庭确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就学的基本费用。家庭主要成员终日为生计而奔波,既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更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孩子就学。更有甚者,孩子被认为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强迫其中途退学,帮家庭劳动或经商。并且在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客观因素的制约,在老、少、边、穷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温饱线上下徘徊。他们生活贫困,处境艰难,无力支付其子女日益上涨的学习、生活费用。因此学生被迫失学。

2.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一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家”,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早工作、早赚钱、早积累”。

3.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中,缺乏双向的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性格孤僻,很少群体观念,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

4.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农村初中尤其是山区初中辍学的男女生比例高达1:1.5以上。多子女家庭中,绝大多数在条件不很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男孩就读。

5.拼搏型家庭。个别家庭的男女家长正值事业中期,忙于工作,没有拿出应有的精力教育孩子,没有很好的履行和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学校环境因素

1.教育学生方法不当,某些教师对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使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有的教师偏爱优秀的学生而嫌弃差生,对待后进生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批评粗暴简单。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排座位,歧视学生,对差生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加上有个别老师道德修养不好,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挫伤了后进

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辍学。

2.一些教师业务水平不高。一些农村初中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很低,由于教师缺乏,有相当多的农村初中只得聘请一些代课教师来充数。教师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平时不注重钻研业务,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采用“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讲课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教学手段简单生硬,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难以适应,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上个别教师缺乏耐心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后进生越来越赶不上优等生,产生厌学情绪。

3.部分农村初中基本上还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各科老师为了高分数轮番上阵,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给学生不断布置各类练习、补充题、测验题。一些学校干脆把其他的“副科”、自学和课外活动时间全部用在“主科”上,有的学校甚至连节假日都不让学生休息,继续给学生补课,部分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许多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没有学习兴趣,必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四)社会环境因素

1.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而且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这种错误思潮已开始在农村蔓延,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现在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上学还有什么用?而且上学要花不少的费用,得不偿失。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些手艺外出打工,做生意。

2.社会招用童工的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违法廉价招用童工,加剧了学生的流失。

(五)其它因素

学生群体的诱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其独立的一面,但他们的共性也使一部分学生走在了一起。在当前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之下,初中学生呈现出早熟的特点,这种现象促使他们开始走向某一群体,在群体中寻找归属感,探求自我价值。网络媒体对初中学生影响巨大,早熟的心理使他们的

行为更趋于成人化,但他们的知识储备却远远不够,如对社会生活的好奇,对性知识的渴望,以及与传统观念的对立等,他们的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程度远远达不到时代的要求,从而造成师生对立。加上心理上的沟通缺乏灵活的渠道,使本该和谐的师生关系僵化起来,造成师生的对立与冲突,加快了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导致他们走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从中寻求认同。相同的处境使厌学的学生自成一个小群体,当他们看到群体内有人离开了学校,从而摆脱了学校的约束和学习压力,在社会上逍遥自在时,他们也就认定了自己的去向,情非得已地走向辍学。

三、对策及建议:

农村辍学的初中生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上都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对自己的未来更是没有一点想法,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对其进行引导。

(一) 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发达国家,生涯辅导和教育始于幼儿园,这种教育以简单、直接和引导的方式在儿童心里树立了一个职业理想,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生活目标和职业理想逐渐清晰和明确。我们可以以此为借鉴,从小学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课程,让学生积极认识自我,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现自己的特长,从而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这样,即使有的初中生真的辍学了,这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也为他们寻找个人发展做好了一定的职业潜意识准备。在有了一定职业教育准备的基础上,如果能够由当地政府部门出面组织一些以“青少年人生发展”等为主题的培训性活动,将这些辍学青少年组织起来进行再教育,这样就会为辍学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成长平台。

(二) 初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做到良好互补。通过为这些辍学的学生提供更为切合农村社会实际需要的职业教育来为他们提供教育。探索建立初中阶段学生分流制度,将那些对考大学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流出来进行职业教育,也将他们视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控制学生提早辍学。职业教育可以结合各地农村社会的实际需要,分两条路子走:一是大力开展农业技能教育,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让这些辍学学生成长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新一代农民,为农村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对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

而且供求也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为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做好准备。

(三) 加强家长教育,转变父母观念。辍学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与教育需要父母的密切配合。一方面,大力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广大学生家长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送子女上学读书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法律的要求。另一方面,开办家长学校,在为农民传授种田科技知识的同时,将教育子女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让家长学会管教自己的孩子,给予学习生活上的扶助,并且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日后的人生发展问题。

(四) 严格限制用工制度,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权利。目前我国初级劳动力的需求现状,给农村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发展机会,对农村中学生主动辍学起到了强大而直接的“拉动”作用。这些初中辍学学生多数还是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本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不少乡镇企业、个体经营户的老板违规招用这些未成年人。一些地方相关部门为了一己私利,对未成年人出外打工采取比较宽松纵容的措施,也为这些辍学初中生出外打工开了方便之门。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对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相关部门应规范劳动就业市场秩序、增强“招收未成年人做工违法”的法律意识,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一定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决不能姑息迁就。

最后,普及义务教育不容易,父母辛勤劳作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进步,当代青少年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刻苦努力学习。我们呼吁在校的每一位同学,珍惜每分每秒在校接受教育的时光,尽情的吸收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我们同时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控制辍学人群的力度,提供帮助,让中途辍学的人群能争取机会,重返校园。


相关内容

  •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及辍学方面的调查
  • 关于我国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的调查报告 邵小乐 [1**********]4 外国语学院09级英语3班 调查时间:2010年7月21日-8月8日 调查地点:漯河市临颍县陈庄乡 调查方式:实地抽样调查:随机问卷调查 指导教师:张尚字 综述: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关 ...

  •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有删改)
  •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 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 第二步: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 第三步: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 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 ...

  •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分析.doc
  •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分析 作者:姜利琼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2期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在我国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状况下,需要对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以扼制现实中不公平现象的进一步蔓延.文章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 ...

  • 浅谈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 目录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1 (一)中学生辍学突出 1 (二)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3 (三)教育设施落后 4 (四)师资力量薄弱 5 (五) 素质教育落后 6 二.解决对策 7 (一)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 7 (二)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7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 ...

  • 关于对我县初中生流失情况的调研报告
  • 为更好地做好初中生控辍保学工作,真正摸清我县初中生流失现状,我们从3月中下旬开始,深入到学生流失比较严重的潮洛窝中学.石臼窝中学.孙各庄中学等7所乡镇初中进行调研,通过和校长.教师.在校学生.流失学生及家长广泛接触,进一步摸清了学生流失的现状及原因,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

  • 元江县彝族山苏支系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的SWOT分析
  • [摘 要]本文以元江县彝族山苏支系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分析当地山苏支系人口经济状况.教育水平.教育理念.受教育程度.义务教育状况.师资队伍与激励机制.教育内外环境等基础信息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彝族山苏支系农村人口教育现状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 ...

  •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 对阳谷县高庙王镇杨元村教育情况的调查 内容简介:本报告以下乡实践为基础,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村民.学校,与学生个别交谈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共收回有效问卷150份,力求翔实地反映贫困农村教育现状.本文第一部分通过介绍杨元村的地理位置.各小 ...

  • 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报告
  •   三河镇坐落在泸西县的北部边缘,处于红河州与曲靖地区交界处,全镇总面积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二万四千余人,在职教师350余人,全镇在校学生三千余人,但全镇70%的是山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全镇范围内没有一座现代化的工厂、企业,甚至就连私营作坊也没有,人民只是靠种地和出外打工维持生计。因此,全镇 ...

  •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1)
  • 期末作业考核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俄罗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型初等教育学校制度. 答: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5~6岁-6~7岁) 高级小学(9~10岁-11~12岁) 初级小学(6~7岁-7~8岁). 2.简述协同教学的几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