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规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MT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XX/T XXXXX—2010

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规程

The Operation Regulation of Geologic Logging

Of Coal bed Methane Well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工作组讨论稿)

2010 -XX -XX发布

2010 -XX -XX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XX/T —XXXX

目次

前言 2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地质录井施工设计 25地质录井作业准备及钻前验收 26岩心、煤心录井 37岩屑录井 48钻时录井 59气测录井 510钻井循环介质录井 711工程录井 812相关作业时的地质录井 913完井地质工作要求 914资料的交接验收 10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流程图 12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岩心票、分层票、采样票样表 13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岩心、煤心录井程序录井作业流程图 14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岩、煤屑录井作业流程图 15

XX/T —XXXX

前言

目前录井技术及钻井工程设备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使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规程与之相适应,对

煤层气钻井地质录井施工设计、录井工作准备、录井作业内容与技术要求、完井地质工作等进行进一

步规范化和标准化,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叶建平傅小康王楚峰张政和孙强张凤平田素合李兴杰王文化

贺祚仁张遂安唐兴智赵有洲谢友友付晶

XX/T —XXXX

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为中国煤层气行业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内容(包括作业准备及钻前验

收、录井内容、完井工作等)、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液态循环介质钻井条件下的煤层气地质录井;采用空气、泡沫、雾化等循环介

质钻井条件下的煤层气地质录井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59-2008煤层含气量测定方法

GB/T 19560-2008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录井 mudlogging

是配合钻井勘探油气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随着钻井过程利用多种资料和参数观察、检测、判断和

分析地下岩石性质和含油气情况的方法。

3.2 随钻气测 gas logging while drilling

检测钻进过程中从钻井液中脱出气体的成分和含量的气

测录井方式。

3.3 循环气测 gas logging while circulating

钻井液静止后再循环时,连续检测钻井液中脱出气体的成分和含量的气测录井方式。

3.4 气测异常 gas show

气测值在基值背景基础上明显升高的现象。

3.5 后效 trip gas

起下钻停泵后,地层中的流体进入钻井液中,再开泵循环出现的气测异常。

3.6 单根峰 connection peak

因接单根出现的气测异常。

3.7 快速色谱 fast chromatograph30s内分析完烃组分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正戊烷的色谱。

3.8 煤层气 coal bed methane

XX/T —XXXX

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

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

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4 地质录井施工设计

4.1 设计原则

4.1.1 地质录井施工设计应依据地质任务书的目标、任务与要求编制。

4.1.2 按建设方特殊要求,编制设计的相关内容。

4.2 设计内容

一般包括钻井目的与任务;设计依据;钻井地质煤心、岩心录井内容与要求;岩屑录井内容与要

求;钻时录井内容与要求;气测录井内容与要求;综合录井图的格式;工程录井内容与要求;钻井循

环介质录井内容与要求;工程录井图的格式;相关作业时的地质录井要求;完井地质工作;资料的交

接等。

4.3 设计要求

4.3.1 计算数据中,深度、长度数据须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气测值等数据须取小数点后三位数字

;计量单位须采用国家计量单位。

4.4 地质录井作业程序(见附录A)

5 地质录井作业准备及钻前验收

5.1 资料准备

5.1.1 施工单位应于开钻前广泛收集工区的地质资料,特别是邻井资料。

5.1.2 施工单位在开钻前应及时组织学习钻井地质录井施工设计;地质技术人员应做到准确理解、熟

习掌握。

5.1.3施工单位应于开钻前编制出钻井地质施工设计大表,并分挂于各值班房及办公室。

5.2 设施、设备、材料准备

5.2.1录井现场应配置录井地质值班房、气测仪器房(或综合录井仪器房)、岩心及岩屑库房等设备。

5.2.2气测录井须使用先进的、灵敏度高的,并能实现计算机监控和显示的气测仪。气测仪(综合录井

仪)器房应平稳摆放在井场靠近振动筛一侧,并适当垫高,距井口须大于30m。

5.2.3样品气管线等线路架设应牢固、安全,易于检查和维护;架设高度不得低于该处可能通过的设备

的高度;应安装备用气管线,并作标记。

5.2.4脱气器或其他样品气采集设备应安装在最有利于采集气样的

位置;应有备用设备。

5.2.5录井仪器房应使用专线供电,电压380V±38V、频率50Hz±2Hz;地质值班房和砂样房所需电源电压

XX/T —XXXX220V±22V、频率5OHz±2Hz。220V±22V、频率5OHz±2Hz。

5.2.6地质录井、气测录井、工程录井所需的各种工具、材料和配件等,须于开钻前配齐。

5.2.7所备的样品袋、岩心箱等,应结实耐用、整齐规格。

5.2.8各类录井仪器应于开钻前进行调试,确保运行正常、记录准确。并通过建设方验收方可施工。

5.2.9仪器检验

5.2.9.1全烃检测仪

5.2.9.1.1正式录井前分别注1%、5%、100%的甲烷标准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

均应小于10%。

5.2.9.1.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确保在非显示段)注1%的甲烷标准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

及重复性误差均应小于10%。

5.2.9.2烃组分检测仪

5.2.9.2.1正式录井前分别注0.1%、1%、5%的标准混合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均

应小于10%,各单一组分分离清楚。

5.2.9.1.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确保在非显示段)注1%的标准混合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

以及重复性误差均应小于10%,且各单一组分分离清楚。

5.2.9.3硫化氢检测仪

5.2.9.3.1正式录井前分别注10mL/m 3和50mL/m 3硫化氢标准气样,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量值与校准值的误差不大于3mL/m 3;

b)起始响应时间不大于20s;

c)90s内达到最大值;

d)重复性误差不大于满量程5%。

5.2.9.3.2每隔7d注10mL/m 3硫化氢标准气样,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量值与校准值的误差不大于4mL/m 3;

b)起始响应时间不大于30s;

c)120s内达到最大值;

d)重复性误差不大子满量程的10%。

5.2.10其他要求

5.2.10.1样品气管路延迟时间应小于2min。

5.2.10.2每班从脱气器进样一次,检查气体管路畅通密封情况。

5.3 钻前验收

5.3.1开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施工单位要严格自检,自检合格后可报建设方相关部门予以验

收。

5.3.2建设方相关部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应组织人员,对钻前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现场检查,

逐项对照验收。验收合格后签发开钻批准书,对不合格或遗漏项目限期整改或补齐,否则不准开钻。

6 岩心、煤心录井

6.1 录井方法

岩心、煤心录井是对取心钻进中钻取的岩、煤心进行分层、鉴定、描述,达到建立岩性剖面目的的

一种录井方法。

6.2 录井内容

6.2.1施工单位的地质负责人应准确预测目的煤层深度,提前20m下达见煤预告书,保证目的煤层及

其顶底板岩心剖面的完整性。

XX/T —XXXX

6.2.2煤心取完后,应填写取煤心报告书。要求分回次填写,内容为回次进尺、采长、采取率、岩、煤

层结构及剖面柱状图(1

:50)、采样个数及位置等。

6.2.3取心前工程施工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

6.2.3.1钻入目的煤层之前,可进行试验取心。

6.2.3.2取心工具入井前应仔细检查、精确丈量,准确计算钻具长度和到底方入(或方余)。

6.2.3.3目的煤层取心时,应保持各项钻井参数相对稳定;回次进尺一般不超过1m,最大不得大于1.5m。

6.2.3.4应保持煤岩原始结构的完整性,并确保煤心的上提和装罐速度。上提时间应不大于

T(T=0.02H,H为煤层井深,单位m;T单位min)。煤心到达井口后的出筒、丈量、拍照、装罐等时

间不大于10 min。

6.2.4岩心、煤心出筒时,地质技术人员和解吸技术人员必须在场,以便把握出筒及排放顺序,准确丈

量长度,及时进行拍照等。

6.2.5岩心及煤心的放置顺序应为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具体处理须如下方法:用红、兰两色

记号笔在岩心上画出平行的直线(方向线),上兰下红,两线间隔1cm,在每个自然断块上用白色油漆

涂出宽6cm、高4cm的矩形,用红色油漆标明取心筒次和本次取心共多少自然块、该块是其中的第几

9

块;例如:第19次取心,共有21自然块,本块为第9块,可标为19 21

。较破碎的岩心或煤心应分段用

样品袋包装,视作一个自然块编号。

6.2.6岩心、煤心经过采样、编号以后,还应及时填写岩心票、分层票、采样票等;岩心票、分层票分

别置于回次岩心、分层岩心底界,采样票放在采样位置(格式见附录B)。

6.2.7岩心箱要统一编号,应写在岩心箱前侧。格式如下:

井井深 — m第箱共箱

6.2.8经过采样、编号后的煤心、岩心,应及时描述;然后迅速用塑料袋封装,防止煤岩氧化及原始结

构的破坏。

6.2.9煤心描述的顺序应为:宏观煤岩类型、宏观煤岩成分、物理性质、结构、构造、内、外生裂隙、

夹矸及含气情况试验等。

6.2.10岩心描述的顺序应为:定名、颜色、成分、结构、构造、胶结状况、裂隙发育情况、接触关

系、含有物及含气情况试验等。

6.2.11编录描述后的岩心、煤心,妥善保管。

6.3 岩心、煤心要求及测试项目

6.3.1取心钻进的岩心、煤心采取质量要求应达到建设方相关标准,确保岩心、煤心收获率高。

6.3.2提取煤心速度和至井口后装罐时间应符合6.2.3.6要求。

6.3.3煤心样主要测试项目

6.3.3.1解吸测试煤层含气量测定。

6.3.3.2煤质分析工业分析、固定炭、真密度、视密度、孔隙度、元素分析等。

6.3.3.3煤岩分析煤岩显微组分和矿物含量的测定、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测定。

6.3.3.4气组分析气成分及含量测定。

6.3.3.5等温吸附等温吸附实验。

6.3.4顶板、底板岩石样须测项目

6.3.4.1物理性质

6.3.4.2力

学性质抗压强度、剪切模量、杨氏模量、泊松比等。

6.4 岩心、煤心录井程序见录井作业流程图(附录C)。

7 岩屑录井

XX/T —XXXX

7.1 录井方法

岩屑录井就是对钻头破碎的岩屑按设计要求捞取,并通过对岩屑的系统观察分析描述,结合钻

时、气测、工程参数、循环介质及电测等各项资料,认识岩性,掌握井下地层层序,建立准确的地层

剖面,初步了解其他情况的全过程。

7.2 录井内容

7.2.1迟到时间的测定

7.2.1.1测定间距应测准、用好迟到时间,非目的层段应首先采用理论计算;当井深大于100m后,每

100m实测一次迟到时间;目的层段每50m进行一次实测校正。

7.2.1.2测定要求在钻井循环介质为液体时,岩屑迟到时间测定标志物应为颜色醒目的碎瓷片及染色

岩屑,标志物大小适中,不得堵塞钻头水眼。气体、雾化、泡沫钻井条件下须采用注气法在钻头到底

时实测迟到时间(不能实测时,可采用理论计算)。

7.2.2捞岩屑时间的确定岩屑捞取时间就是岩屑钻到时间,加上迟到时间及循环介质停止循环时间。

7.2.3捞屑间距要求具体要求按建设方要求执行。

7.2.4应认真把握捞屑、洗屑、观察、晾干、描述、采样、装袋、保管八个环节。

7.2.5岩屑应洗净,不同岩性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煤屑应采用淋洗或漂洗,清洗煤屑时应注意观察其

含气情况。

7.2.6应坚持三循环洗井的原则,即起钻前、下钻到底及钻遇目的煤层之上的标志层时应进行循环洗

井,以减少砂样混杂,保证判层准确。

7.2.7由于煤的密度小,返速快,煤屑往往较顶板岩屑提前返出,要根据钻时校正岩屑深度。

7.2.8每包岩屑重量不得少于500g,煤屑应尽量多取;除工程原因外,岩屑样不可漏取。

7.2.9岩屑、煤屑描述应及时;描述方法要统一,描述内容参照本规程6.2.10及6.2.11条的规定执行,

应特别注意夹层、标志层、煤层及煤线的鉴定与描述。

7.2.10录井过程中,应及时绘制比例尺为1:500的岩屑录井剖面草图。

7.3 岩、煤屑录井程序见录井作业流程图(见附录D)

8 钻时录井

8.1间距要求钻进过程中,每1m记录1个钻时点;目的层井段,密切关注瞬时钻速变化,以便准确判

断煤层埋深、厚度和夹矸位置。

8.2钻时记录装置应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仪器正常运转、准确记录。

8.3应随时记录钻时突变点,以便及时发现煤层,卡准煤层深度、厚度等。

8.4为使钻时能更好地反映地层岩性,钻井参数应保持相对稳定,并记录造成假钻时的非地质因素。

8.5钻具入井前应进行准确丈量并记录,入井钻具的种类、规格、长度及其连接顺序应做到准确,必须

经常校对钻具长

度及井深,(每班次均应与钻井方核对入井钻具)每打完一个单根和起钻前必须校对

井深,井深误差不得超过0.1m。

9 气测录井

9.1 检测项目和要求

9.1.1全烃

XX/T —XXXX

9.1.1.1检测方式:连续测量。

9.1.1.2最小检测浓度:不大于0.02%。

9.1.1.3检测范围:0~100%。

9.1.1.4取值:修约到三位小数。

9.1.2烃组分

9.1.2.1常规色谱。

9.1.2.1.1检测项目:甲烷、乙烷等。

9.1.2.1.2检测周期:4min内分析完。

9.1.2.1.3最小检测浓度:甲烷不大于0.003%。

9.1.2.1.4检测范围0~100%。

9.1.2.1.5取值:修约到三位小数。

9.1.2.2快速色谱。

9.1.2.2.1检测项目:甲烷、乙烷等。

9.1.2.2.2检测周期30s内分析完。

9.1.2.2.3最小检测浓度:甲烷不大于0.001%。

9.1.2.2.4检测范围:0~100%。

9.1.2.2.5取值:修约到三位小数。

9.1.3非烃组分

9.1.3.1硫化氢。

9.1.3.1.1响应时间:90s内达到最大值。

9.1.3.1.2最小检测浓度:不大于1mL/m 3。

注:1mL/ m 3=1ppm=1.5mg/ m3

9.1.3.1.3检测范围:0mL/ m 3~300mL/m 3。

9.1.3.1.4取值:修约到一位小数。

9.1.3.1.5应至少在井口、振动筛处(或相当于振动筛处)、录井仪器房内各安装1个硫化氢传感器。

9.1.3.2二氧化碳。

9.1.3.2.1最小检测浓度:不大于0.1%。

9.1.3.2.2检测范围: 0~100%。

9.1.3.2.3取值:修约到一位小数。

9.2 仪器检验

9.2.1全烃检测仪

9.2.1.1正式录井前应以标准气样校验,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均应小于10%。

9.2.1.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确保在非显示段)以标准气样校验,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

性误差均应小于10%。

9.2.2烃组分检测仪

9.2.2.1正式录井前分别应以标准混合气样校验,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均应小于

10%,各单一组分分离清楚。

9.2.2.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确保在非显示段)应以标准混合气样检验,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

及重复性误差均应小于10%,且各单一组分分离清楚。

9.2.3硫化氢检测仪

9.2.3.1正式录井前应以硫化氢标准气样校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量值与校准值的误差不大于3mL/m 3;

b)起始响应时间不大于20s;

c)90s内达到最大值;

d)重复性误差不大于满量程5%。

9.2.3.2每隔7d注硫化氢标准气样,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量值与校准值的误差不大于4mL/m 3;

XX/T —XXXX

b)起始响应时间不大于30s;

c)120s内达到最大值;

d)重复性误差不大于满量程的10%。

9.2.4二氧化碳检测仪

9.2.4.1正式录井前注入二氧化碳标准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均应小于10%。

9.2.4.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注入二氧化碳标准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0%。

9.3 其他要求

9.3.1样品气管路延迟时间应小于

2min。

9.3.2每日从脱气器或其他样品气采集设备处进样一次,检查气体管路畅通密封情况。

9.3.3某一仪器单元更换影响其测量结果的部件后,应重新校验该仪器单元。

9.3.4仪器检查、检验记录应列入仪器技术档案予以保存。

9.4 录取资料要求

9.4.1气测曲线

9.4.1.1曲线纵坐标为时间和深度,横坐标为气体成分和含量。

9.4.1.2曲线应标注以下内容:

a)时间;

b)井深、迟到井深、迟到时间;

c)注样、封闭性检查;

d)接单根、单根峰;

e)钻井液处理(对气测值产生影响的钻井液材料);

f)取样;

g)起下钻、后效;

h)井涌、井喷、井漏;

i)钻井液槽面显示;

j)地质循环观察;

k)其他重要的工程状况。

9.4.2随钻气测

9.4.2.1录取全烃、烃组分、非烃组分资料。

9.4.2.2记录井深、钻时、迟到时间、流量。

9.4.3循环气测

9.4.3.1录取资料按9.4.2.1的规定执行。

9.4.3.2记录井深、循环井深、循环介质静止时间、循环周时间、迟到时间、流量、开泵时间、停泵时

间、测量时间。

9.4.3.3进行循环气测时,循环介质应至少循环一个周期。

9.4.3.4钻遇气测异常后,每次起下钻均必须进行循环气测。

10 钻井循环介质录井

10.1应准确记录测点井深的钻井循环介质性能资料,如钻井循环介质类型、密度、当量密度、注入排

量、粘度、失水量、泥饼、切力、pH值、含砂量、氯离子含量等。

10.2处理钻井循环介质时,应记录时间、井深、处理剂名称及用量,更换钻井循环介质时注明类型。

10.3当钻井循环介质中出现气显示时,应记录井深、层位、气显示特征等。

10.4发生井涌或井漏时,应记录井深、层位、钻头位置、工作状态、井涌或井漏起止时间、涌或漏失

量及处理措施。

XX/T —XXXX

11 工程录井

11.1 录井参数实时采集及要求

11.1.1采集参数

a)大钩位置,单位:m;

b)悬重(大钩负荷),单位:kN;

c)钻压,单位:kN;

d)钻时或钻速,单位:min/m或m/h;

e)单池钻井液体积,单位:m 3;

f)钻井液池钻井液总体积,单位:m 3;

g)钻井液池钻井液增、减量,单位:m 3;

h)进、出口钻井液相对密度;单位:g/cm 3;

i)进、出口钻井液流量,单位:l/s;

j)进、出口钻井液温度,单位:℃;

k)进、出口钻井液电导率,单位:mS/m;

l)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单位:MPa;

m)转盘转速,单位:r/min;

n)扭矩,单位:kNm;

o)泵冲速,单位:冲/min;

p)雾化、泡沫、空气钻进时,应记录:

注入循环介质速率,单位:l/s;

注入循环介质的压力,单位:MPa;

注入循环介质的相对密度。

11.1.2参数采集要求

各项参数按深度采集时,间距0.l0~1.00m;按时间采集时,间隔5~60s;应有整米记录。

11.1.3图件标注

要求

11.1.3.1曲线按深度记录时,整米应作标记,整十米应标注井深及钻达时间;按时间记录时,标注间隔为

30min,整米应作标记,整十米应标注井深及钻达时间。

11.1.3.2曲线出现异常应标注异常产生的原因。

11.2 录井参数实时计算

a)井深和钻头位置,单位:m;

b)入井钻具体积,单位:m 3;

c)起下钻灌入或返出循环介质的量,单位:m 3;

d)钻具上提或下放速度,单位:m/min;

e)地层可钻性指数(dcs);

f)钻头进尺,单位:m;

g)钻头纯钻时间,单位:min;

h)循环介质的循环当量密度,单位:g/cm 3。

11.3 数据远程传输

11.3.1钻井录井期间实施数据远程传输,传输项目内容原则上按本规范的测录数据要求进行,具体按

井场信息化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XX/T —XXXX

11.3.2录井作业队和远程传输技术人员在远程传输计算机与录井系统采集机联机前,做好新井初始化

工作,即将井场配置下实时截取的井名设为当前井;

11.3.3地质师在录井前按照本井钻井地质设计书录入提交全部设计数据和设计地质分层数据;

11.3.4地质师在录井过程中负责导入或录入经现场校正后的随钻资料(包括录井综合记录、岩屑描述

记录、井斜数据、钻井取心记录、岩心煤心描述记录、实钻地质层位数据、气测异常显示统计数据、

煤层统计数据、测井项目统计数据、录井资料统计数据等);

11.3.5数据工程师/气测队操作员/监控仪等其它自动采集装置操作员负责远程传输计算机数据截取发送

软件的运行跟踪和维护,现场校核迟到数据库中的整米数据、钻头钻进数据、井漏数据、钻井大事记

录、后效气检测数据、气测异常显示统计、煤层统计等数据,发现异常点及时分析预报或校正,转出

并导入或直接输入到远程传输计算机中,并予以提交;

11.3.6在起下钻、中途完钻期间和完井时,仪器操作员负责及时将下井后的钻头程序、套管程序、钻

井液性能分段统计等数据录入提交,地质师负责将测井曲线数据以及其它统计数据校正后及时导入或

录入提交;

11.3.7项目部录井现场负责人将特殊录井数据校正、核对后及时导入或录入提交;

11.3.8在录井作业队无法提交现场电测数据情况下由项目部管井人员导入并直接从网上提交;

11.3.9资料验收解释评价部门及时进行完井电测数据、测井解释数据、物性分析数据、中途测试数

据、录井解释数据的录入或导入提交;

11.3.10现场资料录入或导入每班至少进行一次;

11.3.11实施LWD实时传输时,远程传输管理部门负责现场网络连接、监听程序安装调试;对不能实

现实时监听的LWD随钻仪器,录井作业队负责每天不少于4次导入提交LWD实时数据。

12 相关作业时的地质录井

12.1下套管、固井作业时,应准确、详细地收集、整理套管及固井数据;

12.1.1套管数据包括:套管钢级、壁厚、内径、外径、产地等,各单根长度及入井顺序、套管下深及

联入、套管鞋位置、阻流环位置、磁定位短节位置、尾管喇叭口位置、筛管结构及位置等。

12.1.2固井数据包括:水泥牌号、标号、产地、用量,注水泥时间、水泥浆类型及相对密度(最大、最

小、平均)、注水泥浆泵压、替钻井液时间、钻井液替人量、钻井液相对密度及粘度、替钻井液泵压、

碰压压力、漏失情况,试压时间、试压压力、压力下降情况,水泥返深(设计和实际)、水泥塞面顶深、固

井质量(优、合格、不合格)及其井段。

12.2地球物理测井作业时,应与测井解释人员配合,向其提供本井实钻地质数据和井内情况,检查并

记录实际测井项目、测量井段和收集测井成果等资料。

12.3地层测试作业时,应与测试解释人员配合,向其提供本井实钻地质数据和井内情况并收集试井资

料。

12.4含气量采样及测定作业时,应帮助测定作业组搞好时间记录,并提供本井实钻地质数据和井内情

况;收集解吸资料。

12.5处理复杂情况的地质录井作业,应将工程事故(如卡钻、顿钻、井塌、落物等)的时间、井深、

位置及原因、处理措施及结果记录在案。

13 完井地质工作要求

13.1 完井地质验收

13.1.1完井后,施工单位应尽快对所取得的各项厡始地质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写出自检小结,报建设

方申请验收。

XX/T —XXXX

13.1.2建设方接到验收申请后,及时组织验收;逐项验收后,填写完井验收书,由验收组负责人签字

生效。

13.1.3岩心、岩屑等实物资料在验收后应及时入库,运输途中不能污染、错乱、丢失等。入库时应严

格办理入库手续。

13.2 资料整理汇编

13.2.1在对各种已有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施工单位应编制完井地质报告。

13.2.2完井地质报告编写前,施工单位应尽量多收集一些邻井及区域资料,编出提纲并组织讨论,讨

论通过后分工编写。

13.2.3煤层气完井地质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前言、施工概况、地质概况、煤储层特征、煤层气初评、问

题讨论、结论与建议等。

13.2.4钻井柱状图的编制应执行建设方的标准,须包括层位、钻时曲线、电测曲线、岩性、气测曲线

等内容。

14 资料的交接验收

14.1 录井原始资料

14.1.1设计部分

a)地质录井施工设计

b)气测录井设计

c)工程录井设计

d)取心施工设计

14.1.2随钻地质资料

a)地质记录或日志

b)地质班报表

c)地质日报

d)录井剖面草图(非煤系段1:500,煤系段1:200)

e)简易水文观测记录

f)岩心、煤心照片簿

g)煤层取心登记表,取心统计表

h)岩心、煤心描述表,岩屑描述表

i)井口坐标实测成果表须应用北京54坐标

14.1.3气测录井原始资料

a)气测原始记录曲线,按5~60秒的间隔回放,应包括井深、钻时、全烃、烃组分、非烃组分、迟

到时间、循环介质性能以及起下钻、接单根、停泵、工程事故等标注内容

b)气测原始数据表,按1m的间隔回放,应包括井深、钻时、全烃、烃组分、非烃组分

c)气测原始记录光盘

d)迟到时间记录(可包含在气测班报之内)

e)气测后效观察记录(可包含在气测班报之内)

14.1.4工程录井原始资料

a)工程录井原始记录曲线,按5~60秒的间隔回放,应包括11.1.1中的所有参数和11.2中的a

b)工程录井原始数据表,按1m的间隔回放,应包括11.1.1中的所有参数和11.2中的a、e、h

c)工程录井原始记录光盘

14.1.5有远程传输时,施工单位应按建设方要求的频次、内容和格式及时传输资料。

XX/T —XXXX

14.2 完井成果资料

14.2.1地质成果资料

a)完井地质总结报告;

b)完井综合柱状图 (1:500);

c)煤系井段综合柱状图 (1:200);

14.2.2工程成果资料

a)工程录井图(1:500)

b)钻头报告

c)井斜数据表和井斜图

d)井深结构示意图

e)钻井工程监测成果统计表

14.3 上述所有原始资料应提交原件,成果资料应提交胶印稿和光盘,数量由建设方确定。

14.4 完井录井资料应在建设方要求时间内,按规定份数全部上交。

XX/T —XXXX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流程图

研究地质任务书及已有录井资料

编制地质录井施工设计

钻前准备及验收

常规录井取心录井相关作业时的录井

岩钻钻井气工煤岩测固试采

屑时循环测程层层井井井样

录录介质录录录录作作作解

井井录井井井井井业业业吸

现场资料整理分析

完井验收及资料移交

资料汇总、分析研究

编制煤层气钻井地质报告

XX/T —XXXX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岩心票、分层票、采样票样表

××井岩心次票

回次进尺 m

岩心长 m收获率 %

编号残留

丈量人日期

(5cm ′8cm)

××井分层票

层位编号

深度自m至 m

岩性

分层心长 m分层心率 %

描述人日期

(5cm ′8cm)

× ×井采样票

岩性

井深 m

采样长度 m岩心编号

分析项目

采样日期

采样单位

采样人

(5cm ′8cm)

XX/T —XXXX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岩心、煤心录井程序录井作业流程图

研究钻井地质资料

正确预告见煤深度

钻探取心

岩心煤心

煤层顶底板岩样丈量、拍照、采样装罐煤心煤样

岩石力学试验编号、填票现场解吸测试

岩心描述煤岩鉴定煤质分析

岩、煤心入库完钻验收等温吸附实验

编制取心剖面图

XX/T —XXXX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

岩、煤屑录井作业流程图

研究钻井地质资料

测定迟到时间确定捞屑时间确定捞屑间距

捞屑洗屑

观察晾干

鉴定描述

采样装袋

完钻验收岩、煤心入库

编制岩煤屑录井剖面图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MT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XX/T XXXXX—2010

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规程

The Operation Regulation of Geologic Logging

Of Coal bed Methane Well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工作组讨论稿)

2010 -XX -XX发布

2010 -XX -XX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XX/T —XXXX

目次

前言 2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地质录井施工设计 25地质录井作业准备及钻前验收 26岩心、煤心录井 37岩屑录井 48钻时录井 59气测录井 510钻井循环介质录井 711工程录井 812相关作业时的地质录井 913完井地质工作要求 914资料的交接验收 10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流程图 12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岩心票、分层票、采样票样表 13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岩心、煤心录井程序录井作业流程图 14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岩、煤屑录井作业流程图 15

XX/T —XXXX

前言

目前录井技术及钻井工程设备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使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规程与之相适应,对

煤层气钻井地质录井施工设计、录井工作准备、录井作业内容与技术要求、完井地质工作等进行进一

步规范化和标准化,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叶建平傅小康王楚峰张政和孙强张凤平田素合李兴杰王文化

贺祚仁张遂安唐兴智赵有洲谢友友付晶

XX/T —XXXX

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为中国煤层气行业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内容(包括作业准备及钻前验

收、录井内容、完井工作等)、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液态循环介质钻井条件下的煤层气地质录井;采用空气、泡沫、雾化等循环介

质钻井条件下的煤层气地质录井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59-2008煤层含气量测定方法

GB/T 19560-2008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录井 mudlogging

是配合钻井勘探油气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随着钻井过程利用多种资料和参数观察、检测、判断和

分析地下岩石性质和含油气情况的方法。

3.2 随钻气测 gas logging while drilling

检测钻进过程中从钻井液中脱出气体的成分和含量的气

测录井方式。

3.3 循环气测 gas logging while circulating

钻井液静止后再循环时,连续检测钻井液中脱出气体的成分和含量的气测录井方式。

3.4 气测异常 gas show

气测值在基值背景基础上明显升高的现象。

3.5 后效 trip gas

起下钻停泵后,地层中的流体进入钻井液中,再开泵循环出现的气测异常。

3.6 单根峰 connection peak

因接单根出现的气测异常。

3.7 快速色谱 fast chromatograph30s内分析完烃组分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正戊烷的色谱。

3.8 煤层气 coal bed methane

XX/T —XXXX

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

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

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4 地质录井施工设计

4.1 设计原则

4.1.1 地质录井施工设计应依据地质任务书的目标、任务与要求编制。

4.1.2 按建设方特殊要求,编制设计的相关内容。

4.2 设计内容

一般包括钻井目的与任务;设计依据;钻井地质煤心、岩心录井内容与要求;岩屑录井内容与要

求;钻时录井内容与要求;气测录井内容与要求;综合录井图的格式;工程录井内容与要求;钻井循

环介质录井内容与要求;工程录井图的格式;相关作业时的地质录井要求;完井地质工作;资料的交

接等。

4.3 设计要求

4.3.1 计算数据中,深度、长度数据须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气测值等数据须取小数点后三位数字

;计量单位须采用国家计量单位。

4.4 地质录井作业程序(见附录A)

5 地质录井作业准备及钻前验收

5.1 资料准备

5.1.1 施工单位应于开钻前广泛收集工区的地质资料,特别是邻井资料。

5.1.2 施工单位在开钻前应及时组织学习钻井地质录井施工设计;地质技术人员应做到准确理解、熟

习掌握。

5.1.3施工单位应于开钻前编制出钻井地质施工设计大表,并分挂于各值班房及办公室。

5.2 设施、设备、材料准备

5.2.1录井现场应配置录井地质值班房、气测仪器房(或综合录井仪器房)、岩心及岩屑库房等设备。

5.2.2气测录井须使用先进的、灵敏度高的,并能实现计算机监控和显示的气测仪。气测仪(综合录井

仪)器房应平稳摆放在井场靠近振动筛一侧,并适当垫高,距井口须大于30m。

5.2.3样品气管线等线路架设应牢固、安全,易于检查和维护;架设高度不得低于该处可能通过的设备

的高度;应安装备用气管线,并作标记。

5.2.4脱气器或其他样品气采集设备应安装在最有利于采集气样的

位置;应有备用设备。

5.2.5录井仪器房应使用专线供电,电压380V±38V、频率50Hz±2Hz;地质值班房和砂样房所需电源电压

XX/T —XXXX220V±22V、频率5OHz±2Hz。220V±22V、频率5OHz±2Hz。

5.2.6地质录井、气测录井、工程录井所需的各种工具、材料和配件等,须于开钻前配齐。

5.2.7所备的样品袋、岩心箱等,应结实耐用、整齐规格。

5.2.8各类录井仪器应于开钻前进行调试,确保运行正常、记录准确。并通过建设方验收方可施工。

5.2.9仪器检验

5.2.9.1全烃检测仪

5.2.9.1.1正式录井前分别注1%、5%、100%的甲烷标准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

均应小于10%。

5.2.9.1.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确保在非显示段)注1%的甲烷标准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

及重复性误差均应小于10%。

5.2.9.2烃组分检测仪

5.2.9.2.1正式录井前分别注0.1%、1%、5%的标准混合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均

应小于10%,各单一组分分离清楚。

5.2.9.1.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确保在非显示段)注1%的标准混合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

以及重复性误差均应小于10%,且各单一组分分离清楚。

5.2.9.3硫化氢检测仪

5.2.9.3.1正式录井前分别注10mL/m 3和50mL/m 3硫化氢标准气样,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量值与校准值的误差不大于3mL/m 3;

b)起始响应时间不大于20s;

c)90s内达到最大值;

d)重复性误差不大于满量程5%。

5.2.9.3.2每隔7d注10mL/m 3硫化氢标准气样,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量值与校准值的误差不大于4mL/m 3;

b)起始响应时间不大于30s;

c)120s内达到最大值;

d)重复性误差不大子满量程的10%。

5.2.10其他要求

5.2.10.1样品气管路延迟时间应小于2min。

5.2.10.2每班从脱气器进样一次,检查气体管路畅通密封情况。

5.3 钻前验收

5.3.1开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施工单位要严格自检,自检合格后可报建设方相关部门予以验

收。

5.3.2建设方相关部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应组织人员,对钻前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现场检查,

逐项对照验收。验收合格后签发开钻批准书,对不合格或遗漏项目限期整改或补齐,否则不准开钻。

6 岩心、煤心录井

6.1 录井方法

岩心、煤心录井是对取心钻进中钻取的岩、煤心进行分层、鉴定、描述,达到建立岩性剖面目的的

一种录井方法。

6.2 录井内容

6.2.1施工单位的地质负责人应准确预测目的煤层深度,提前20m下达见煤预告书,保证目的煤层及

其顶底板岩心剖面的完整性。

XX/T —XXXX

6.2.2煤心取完后,应填写取煤心报告书。要求分回次填写,内容为回次进尺、采长、采取率、岩、煤

层结构及剖面柱状图(1

:50)、采样个数及位置等。

6.2.3取心前工程施工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

6.2.3.1钻入目的煤层之前,可进行试验取心。

6.2.3.2取心工具入井前应仔细检查、精确丈量,准确计算钻具长度和到底方入(或方余)。

6.2.3.3目的煤层取心时,应保持各项钻井参数相对稳定;回次进尺一般不超过1m,最大不得大于1.5m。

6.2.3.4应保持煤岩原始结构的完整性,并确保煤心的上提和装罐速度。上提时间应不大于

T(T=0.02H,H为煤层井深,单位m;T单位min)。煤心到达井口后的出筒、丈量、拍照、装罐等时

间不大于10 min。

6.2.4岩心、煤心出筒时,地质技术人员和解吸技术人员必须在场,以便把握出筒及排放顺序,准确丈

量长度,及时进行拍照等。

6.2.5岩心及煤心的放置顺序应为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具体处理须如下方法:用红、兰两色

记号笔在岩心上画出平行的直线(方向线),上兰下红,两线间隔1cm,在每个自然断块上用白色油漆

涂出宽6cm、高4cm的矩形,用红色油漆标明取心筒次和本次取心共多少自然块、该块是其中的第几

9

块;例如:第19次取心,共有21自然块,本块为第9块,可标为19 21

。较破碎的岩心或煤心应分段用

样品袋包装,视作一个自然块编号。

6.2.6岩心、煤心经过采样、编号以后,还应及时填写岩心票、分层票、采样票等;岩心票、分层票分

别置于回次岩心、分层岩心底界,采样票放在采样位置(格式见附录B)。

6.2.7岩心箱要统一编号,应写在岩心箱前侧。格式如下:

井井深 — m第箱共箱

6.2.8经过采样、编号后的煤心、岩心,应及时描述;然后迅速用塑料袋封装,防止煤岩氧化及原始结

构的破坏。

6.2.9煤心描述的顺序应为:宏观煤岩类型、宏观煤岩成分、物理性质、结构、构造、内、外生裂隙、

夹矸及含气情况试验等。

6.2.10岩心描述的顺序应为:定名、颜色、成分、结构、构造、胶结状况、裂隙发育情况、接触关

系、含有物及含气情况试验等。

6.2.11编录描述后的岩心、煤心,妥善保管。

6.3 岩心、煤心要求及测试项目

6.3.1取心钻进的岩心、煤心采取质量要求应达到建设方相关标准,确保岩心、煤心收获率高。

6.3.2提取煤心速度和至井口后装罐时间应符合6.2.3.6要求。

6.3.3煤心样主要测试项目

6.3.3.1解吸测试煤层含气量测定。

6.3.3.2煤质分析工业分析、固定炭、真密度、视密度、孔隙度、元素分析等。

6.3.3.3煤岩分析煤岩显微组分和矿物含量的测定、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测定。

6.3.3.4气组分析气成分及含量测定。

6.3.3.5等温吸附等温吸附实验。

6.3.4顶板、底板岩石样须测项目

6.3.4.1物理性质

6.3.4.2力

学性质抗压强度、剪切模量、杨氏模量、泊松比等。

6.4 岩心、煤心录井程序见录井作业流程图(附录C)。

7 岩屑录井

XX/T —XXXX

7.1 录井方法

岩屑录井就是对钻头破碎的岩屑按设计要求捞取,并通过对岩屑的系统观察分析描述,结合钻

时、气测、工程参数、循环介质及电测等各项资料,认识岩性,掌握井下地层层序,建立准确的地层

剖面,初步了解其他情况的全过程。

7.2 录井内容

7.2.1迟到时间的测定

7.2.1.1测定间距应测准、用好迟到时间,非目的层段应首先采用理论计算;当井深大于100m后,每

100m实测一次迟到时间;目的层段每50m进行一次实测校正。

7.2.1.2测定要求在钻井循环介质为液体时,岩屑迟到时间测定标志物应为颜色醒目的碎瓷片及染色

岩屑,标志物大小适中,不得堵塞钻头水眼。气体、雾化、泡沫钻井条件下须采用注气法在钻头到底

时实测迟到时间(不能实测时,可采用理论计算)。

7.2.2捞岩屑时间的确定岩屑捞取时间就是岩屑钻到时间,加上迟到时间及循环介质停止循环时间。

7.2.3捞屑间距要求具体要求按建设方要求执行。

7.2.4应认真把握捞屑、洗屑、观察、晾干、描述、采样、装袋、保管八个环节。

7.2.5岩屑应洗净,不同岩性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煤屑应采用淋洗或漂洗,清洗煤屑时应注意观察其

含气情况。

7.2.6应坚持三循环洗井的原则,即起钻前、下钻到底及钻遇目的煤层之上的标志层时应进行循环洗

井,以减少砂样混杂,保证判层准确。

7.2.7由于煤的密度小,返速快,煤屑往往较顶板岩屑提前返出,要根据钻时校正岩屑深度。

7.2.8每包岩屑重量不得少于500g,煤屑应尽量多取;除工程原因外,岩屑样不可漏取。

7.2.9岩屑、煤屑描述应及时;描述方法要统一,描述内容参照本规程6.2.10及6.2.11条的规定执行,

应特别注意夹层、标志层、煤层及煤线的鉴定与描述。

7.2.10录井过程中,应及时绘制比例尺为1:500的岩屑录井剖面草图。

7.3 岩、煤屑录井程序见录井作业流程图(见附录D)

8 钻时录井

8.1间距要求钻进过程中,每1m记录1个钻时点;目的层井段,密切关注瞬时钻速变化,以便准确判

断煤层埋深、厚度和夹矸位置。

8.2钻时记录装置应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仪器正常运转、准确记录。

8.3应随时记录钻时突变点,以便及时发现煤层,卡准煤层深度、厚度等。

8.4为使钻时能更好地反映地层岩性,钻井参数应保持相对稳定,并记录造成假钻时的非地质因素。

8.5钻具入井前应进行准确丈量并记录,入井钻具的种类、规格、长度及其连接顺序应做到准确,必须

经常校对钻具长

度及井深,(每班次均应与钻井方核对入井钻具)每打完一个单根和起钻前必须校对

井深,井深误差不得超过0.1m。

9 气测录井

9.1 检测项目和要求

9.1.1全烃

XX/T —XXXX

9.1.1.1检测方式:连续测量。

9.1.1.2最小检测浓度:不大于0.02%。

9.1.1.3检测范围:0~100%。

9.1.1.4取值:修约到三位小数。

9.1.2烃组分

9.1.2.1常规色谱。

9.1.2.1.1检测项目:甲烷、乙烷等。

9.1.2.1.2检测周期:4min内分析完。

9.1.2.1.3最小检测浓度:甲烷不大于0.003%。

9.1.2.1.4检测范围0~100%。

9.1.2.1.5取值:修约到三位小数。

9.1.2.2快速色谱。

9.1.2.2.1检测项目:甲烷、乙烷等。

9.1.2.2.2检测周期30s内分析完。

9.1.2.2.3最小检测浓度:甲烷不大于0.001%。

9.1.2.2.4检测范围:0~100%。

9.1.2.2.5取值:修约到三位小数。

9.1.3非烃组分

9.1.3.1硫化氢。

9.1.3.1.1响应时间:90s内达到最大值。

9.1.3.1.2最小检测浓度:不大于1mL/m 3。

注:1mL/ m 3=1ppm=1.5mg/ m3

9.1.3.1.3检测范围:0mL/ m 3~300mL/m 3。

9.1.3.1.4取值:修约到一位小数。

9.1.3.1.5应至少在井口、振动筛处(或相当于振动筛处)、录井仪器房内各安装1个硫化氢传感器。

9.1.3.2二氧化碳。

9.1.3.2.1最小检测浓度:不大于0.1%。

9.1.3.2.2检测范围: 0~100%。

9.1.3.2.3取值:修约到一位小数。

9.2 仪器检验

9.2.1全烃检测仪

9.2.1.1正式录井前应以标准气样校验,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均应小于10%。

9.2.1.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确保在非显示段)以标准气样校验,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

性误差均应小于10%。

9.2.2烃组分检测仪

9.2.2.1正式录井前分别应以标准混合气样校验,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均应小于

10%,各单一组分分离清楚。

9.2.2.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确保在非显示段)应以标准混合气样检验,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

及重复性误差均应小于10%,且各单一组分分离清楚。

9.2.3硫化氢检测仪

9.2.3.1正式录井前应以硫化氢标准气样校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量值与校准值的误差不大于3mL/m 3;

b)起始响应时间不大于20s;

c)90s内达到最大值;

d)重复性误差不大于满量程5%。

9.2.3.2每隔7d注硫化氢标准气样,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量值与校准值的误差不大于4mL/m 3;

XX/T —XXXX

b)起始响应时间不大于30s;

c)120s内达到最大值;

d)重复性误差不大于满量程的10%。

9.2.4二氧化碳检测仪

9.2.4.1正式录井前注入二氧化碳标准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误差以及重复性误差均应小于10%。

9.2.4.2每24h和每次下钻测量前注入二氧化碳标准气样,其测量值与校准值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0%。

9.3 其他要求

9.3.1样品气管路延迟时间应小于

2min。

9.3.2每日从脱气器或其他样品气采集设备处进样一次,检查气体管路畅通密封情况。

9.3.3某一仪器单元更换影响其测量结果的部件后,应重新校验该仪器单元。

9.3.4仪器检查、检验记录应列入仪器技术档案予以保存。

9.4 录取资料要求

9.4.1气测曲线

9.4.1.1曲线纵坐标为时间和深度,横坐标为气体成分和含量。

9.4.1.2曲线应标注以下内容:

a)时间;

b)井深、迟到井深、迟到时间;

c)注样、封闭性检查;

d)接单根、单根峰;

e)钻井液处理(对气测值产生影响的钻井液材料);

f)取样;

g)起下钻、后效;

h)井涌、井喷、井漏;

i)钻井液槽面显示;

j)地质循环观察;

k)其他重要的工程状况。

9.4.2随钻气测

9.4.2.1录取全烃、烃组分、非烃组分资料。

9.4.2.2记录井深、钻时、迟到时间、流量。

9.4.3循环气测

9.4.3.1录取资料按9.4.2.1的规定执行。

9.4.3.2记录井深、循环井深、循环介质静止时间、循环周时间、迟到时间、流量、开泵时间、停泵时

间、测量时间。

9.4.3.3进行循环气测时,循环介质应至少循环一个周期。

9.4.3.4钻遇气测异常后,每次起下钻均必须进行循环气测。

10 钻井循环介质录井

10.1应准确记录测点井深的钻井循环介质性能资料,如钻井循环介质类型、密度、当量密度、注入排

量、粘度、失水量、泥饼、切力、pH值、含砂量、氯离子含量等。

10.2处理钻井循环介质时,应记录时间、井深、处理剂名称及用量,更换钻井循环介质时注明类型。

10.3当钻井循环介质中出现气显示时,应记录井深、层位、气显示特征等。

10.4发生井涌或井漏时,应记录井深、层位、钻头位置、工作状态、井涌或井漏起止时间、涌或漏失

量及处理措施。

XX/T —XXXX

11 工程录井

11.1 录井参数实时采集及要求

11.1.1采集参数

a)大钩位置,单位:m;

b)悬重(大钩负荷),单位:kN;

c)钻压,单位:kN;

d)钻时或钻速,单位:min/m或m/h;

e)单池钻井液体积,单位:m 3;

f)钻井液池钻井液总体积,单位:m 3;

g)钻井液池钻井液增、减量,单位:m 3;

h)进、出口钻井液相对密度;单位:g/cm 3;

i)进、出口钻井液流量,单位:l/s;

j)进、出口钻井液温度,单位:℃;

k)进、出口钻井液电导率,单位:mS/m;

l)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单位:MPa;

m)转盘转速,单位:r/min;

n)扭矩,单位:kNm;

o)泵冲速,单位:冲/min;

p)雾化、泡沫、空气钻进时,应记录:

注入循环介质速率,单位:l/s;

注入循环介质的压力,单位:MPa;

注入循环介质的相对密度。

11.1.2参数采集要求

各项参数按深度采集时,间距0.l0~1.00m;按时间采集时,间隔5~60s;应有整米记录。

11.1.3图件标注

要求

11.1.3.1曲线按深度记录时,整米应作标记,整十米应标注井深及钻达时间;按时间记录时,标注间隔为

30min,整米应作标记,整十米应标注井深及钻达时间。

11.1.3.2曲线出现异常应标注异常产生的原因。

11.2 录井参数实时计算

a)井深和钻头位置,单位:m;

b)入井钻具体积,单位:m 3;

c)起下钻灌入或返出循环介质的量,单位:m 3;

d)钻具上提或下放速度,单位:m/min;

e)地层可钻性指数(dcs);

f)钻头进尺,单位:m;

g)钻头纯钻时间,单位:min;

h)循环介质的循环当量密度,单位:g/cm 3。

11.3 数据远程传输

11.3.1钻井录井期间实施数据远程传输,传输项目内容原则上按本规范的测录数据要求进行,具体按

井场信息化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XX/T —XXXX

11.3.2录井作业队和远程传输技术人员在远程传输计算机与录井系统采集机联机前,做好新井初始化

工作,即将井场配置下实时截取的井名设为当前井;

11.3.3地质师在录井前按照本井钻井地质设计书录入提交全部设计数据和设计地质分层数据;

11.3.4地质师在录井过程中负责导入或录入经现场校正后的随钻资料(包括录井综合记录、岩屑描述

记录、井斜数据、钻井取心记录、岩心煤心描述记录、实钻地质层位数据、气测异常显示统计数据、

煤层统计数据、测井项目统计数据、录井资料统计数据等);

11.3.5数据工程师/气测队操作员/监控仪等其它自动采集装置操作员负责远程传输计算机数据截取发送

软件的运行跟踪和维护,现场校核迟到数据库中的整米数据、钻头钻进数据、井漏数据、钻井大事记

录、后效气检测数据、气测异常显示统计、煤层统计等数据,发现异常点及时分析预报或校正,转出

并导入或直接输入到远程传输计算机中,并予以提交;

11.3.6在起下钻、中途完钻期间和完井时,仪器操作员负责及时将下井后的钻头程序、套管程序、钻

井液性能分段统计等数据录入提交,地质师负责将测井曲线数据以及其它统计数据校正后及时导入或

录入提交;

11.3.7项目部录井现场负责人将特殊录井数据校正、核对后及时导入或录入提交;

11.3.8在录井作业队无法提交现场电测数据情况下由项目部管井人员导入并直接从网上提交;

11.3.9资料验收解释评价部门及时进行完井电测数据、测井解释数据、物性分析数据、中途测试数

据、录井解释数据的录入或导入提交;

11.3.10现场资料录入或导入每班至少进行一次;

11.3.11实施LWD实时传输时,远程传输管理部门负责现场网络连接、监听程序安装调试;对不能实

现实时监听的LWD随钻仪器,录井作业队负责每天不少于4次导入提交LWD实时数据。

12 相关作业时的地质录井

12.1下套管、固井作业时,应准确、详细地收集、整理套管及固井数据;

12.1.1套管数据包括:套管钢级、壁厚、内径、外径、产地等,各单根长度及入井顺序、套管下深及

联入、套管鞋位置、阻流环位置、磁定位短节位置、尾管喇叭口位置、筛管结构及位置等。

12.1.2固井数据包括:水泥牌号、标号、产地、用量,注水泥时间、水泥浆类型及相对密度(最大、最

小、平均)、注水泥浆泵压、替钻井液时间、钻井液替人量、钻井液相对密度及粘度、替钻井液泵压、

碰压压力、漏失情况,试压时间、试压压力、压力下降情况,水泥返深(设计和实际)、水泥塞面顶深、固

井质量(优、合格、不合格)及其井段。

12.2地球物理测井作业时,应与测井解释人员配合,向其提供本井实钻地质数据和井内情况,检查并

记录实际测井项目、测量井段和收集测井成果等资料。

12.3地层测试作业时,应与测试解释人员配合,向其提供本井实钻地质数据和井内情况并收集试井资

料。

12.4含气量采样及测定作业时,应帮助测定作业组搞好时间记录,并提供本井实钻地质数据和井内情

况;收集解吸资料。

12.5处理复杂情况的地质录井作业,应将工程事故(如卡钻、顿钻、井塌、落物等)的时间、井深、

位置及原因、处理措施及结果记录在案。

13 完井地质工作要求

13.1 完井地质验收

13.1.1完井后,施工单位应尽快对所取得的各项厡始地质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写出自检小结,报建设

方申请验收。

XX/T —XXXX

13.1.2建设方接到验收申请后,及时组织验收;逐项验收后,填写完井验收书,由验收组负责人签字

生效。

13.1.3岩心、岩屑等实物资料在验收后应及时入库,运输途中不能污染、错乱、丢失等。入库时应严

格办理入库手续。

13.2 资料整理汇编

13.2.1在对各种已有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施工单位应编制完井地质报告。

13.2.2完井地质报告编写前,施工单位应尽量多收集一些邻井及区域资料,编出提纲并组织讨论,讨

论通过后分工编写。

13.2.3煤层气完井地质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前言、施工概况、地质概况、煤储层特征、煤层气初评、问

题讨论、结论与建议等。

13.2.4钻井柱状图的编制应执行建设方的标准,须包括层位、钻时曲线、电测曲线、岩性、气测曲线

等内容。

14 资料的交接验收

14.1 录井原始资料

14.1.1设计部分

a)地质录井施工设计

b)气测录井设计

c)工程录井设计

d)取心施工设计

14.1.2随钻地质资料

a)地质记录或日志

b)地质班报表

c)地质日报

d)录井剖面草图(非煤系段1:500,煤系段1:200)

e)简易水文观测记录

f)岩心、煤心照片簿

g)煤层取心登记表,取心统计表

h)岩心、煤心描述表,岩屑描述表

i)井口坐标实测成果表须应用北京54坐标

14.1.3气测录井原始资料

a)气测原始记录曲线,按5~60秒的间隔回放,应包括井深、钻时、全烃、烃组分、非烃组分、迟

到时间、循环介质性能以及起下钻、接单根、停泵、工程事故等标注内容

b)气测原始数据表,按1m的间隔回放,应包括井深、钻时、全烃、烃组分、非烃组分

c)气测原始记录光盘

d)迟到时间记录(可包含在气测班报之内)

e)气测后效观察记录(可包含在气测班报之内)

14.1.4工程录井原始资料

a)工程录井原始记录曲线,按5~60秒的间隔回放,应包括11.1.1中的所有参数和11.2中的a

b)工程录井原始数据表,按1m的间隔回放,应包括11.1.1中的所有参数和11.2中的a、e、h

c)工程录井原始记录光盘

14.1.5有远程传输时,施工单位应按建设方要求的频次、内容和格式及时传输资料。

XX/T —XXXX

14.2 完井成果资料

14.2.1地质成果资料

a)完井地质总结报告;

b)完井综合柱状图 (1:500);

c)煤系井段综合柱状图 (1:200);

14.2.2工程成果资料

a)工程录井图(1:500)

b)钻头报告

c)井斜数据表和井斜图

d)井深结构示意图

e)钻井工程监测成果统计表

14.3 上述所有原始资料应提交原件,成果资料应提交胶印稿和光盘,数量由建设方确定。

14.4 完井录井资料应在建设方要求时间内,按规定份数全部上交。

XX/T —XXXX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煤层气地质录井作业流程图

研究地质任务书及已有录井资料

编制地质录井施工设计

钻前准备及验收

常规录井取心录井相关作业时的录井

岩钻钻井气工煤岩测固试采

屑时循环测程层层井井井样

录录介质录录录录作作作解

井井录井井井井井业业业吸

现场资料整理分析

完井验收及资料移交

资料汇总、分析研究

编制煤层气钻井地质报告

XX/T —XXXX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岩心票、分层票、采样票样表

××井岩心次票

回次进尺 m

岩心长 m收获率 %

编号残留

丈量人日期

(5cm ′8cm)

××井分层票

层位编号

深度自m至 m

岩性

分层心长 m分层心率 %

描述人日期

(5cm ′8cm)

× ×井采样票

岩性

井深 m

采样长度 m岩心编号

分析项目

采样日期

采样单位

采样人

(5cm ′8cm)

XX/T —XXXX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岩心、煤心录井程序录井作业流程图

研究钻井地质资料

正确预告见煤深度

钻探取心

岩心煤心

煤层顶底板岩样丈量、拍照、采样装罐煤心煤样

岩石力学试验编号、填票现场解吸测试

岩心描述煤岩鉴定煤质分析

岩、煤心入库完钻验收等温吸附实验

编制取心剖面图

XX/T —XXXX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

岩、煤屑录井作业流程图

研究钻井地质资料

测定迟到时间确定捞屑时间确定捞屑间距

捞屑洗屑

观察晾干

鉴定描述

采样装袋

完钻验收岩、煤心入库

编制岩煤屑录井剖面图


相关内容

  • 录井队HSE应知应会试题
  • 录井队HSE 应知应会试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标在本题目后) 1.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 2.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 ...

  • [法律法规]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
  • [阅读全文] 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 财税[200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乒团财务局: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增值税政策和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现行油气田企业增值税管理办法作了修改和完善.现将修订后的& ...

  • 岗位作业指导书
  • 盛泰利丰14队 地质录井队岗位作业指导书 1 岗位名称 1.1 地质录井队队长 1.1.1 岗位能力要求 1.1.1.1 大专或以上文化程度:助理工程师或以上技术职称. 1.1.1.2 掌握钻井地质各项作业技术要求和钻井工艺流程,具有3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具有独立组织现场地质录井工作的能力. 1.1 ...

  • 煤层气钻井工程作业规程1
  • Q/CUCBM 煤层气钻井工程作业规程 The Operation Regul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Drilling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 Q/CUCBM 0301--2002 目 次 前言 „„„„„„„„„„„„„„„„„„„„„„„„„„„„„„„„„„„„ ...

  • 录井工程与方法复习总结
  • 第二章 巡回检查任务和内容 补心高度 钻井平台方补心顶面(转盘 面)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深度 从海平面至测 点的铅直深度 补心海拔 补心海拔 = 地面海拔 + 补心高度 井深=钻具总长+方入 钻具总长=钻头长度+接头长度+钻铤长度+钻杆长度 方入:方钻杆进入转盘面(或方补心)以下 的长度. 方余: ...

  • 煤层气资源勘探技术规定
  • 煤层气资源勘探技术规定(试行) 前 言 煤层气是指赋存在煤层中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通常称煤层甲烷. 煤层气勘探开发对开发新能源.环境保护和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尚处于总体起步阶段,煤层气勘探技术也处于探索阶段.在当前情况下,制定一个煤层气资源方面的勘探技术规定 ...

  • 录井HSE计划书
  • 地质录井项目QHSE 作业计划书 为了符合长庆油田公司QHSE 管理体系的要求,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麻黄山乡麻黄山村 黄53-13 井钻井地质施工的地质录井作业任务,编制本QHSE 作业计划书.本QHSE 作业计划书适用于黄53-13井钻井地质现场地质录井作业的需要. 1 项目 ...

  • 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
  • 晋南煤炭管理公司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 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及管理办法 1 总 则 1.1 为了进一步规范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以下简称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编制和管理,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指导生产实践,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1.2 作业规程和措施的编制,应坚持"安全第 ...

  • 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检查
  • 第六章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检查 第一节概述 一.煤矿安全检查的依据 煤矿井下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和提升以及"一通三防"等各个生产环节专业性很强,应遵守的安全法律.法规涉及面比较广,主要有: (1)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化人民共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