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七年级语语文上册[2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母亲”这一形象;学习插叙在文中的巧妙作用。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读过程中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怀念之情以及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学习作者史铁生与不幸的命运抗争、坚强活下去的勇气与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重点品味“我”与母亲对话的语段,体会“我”的任性以及母爱的伟大、隐忍、宽容与无私。

2.教学难点:理解“我”对母亲的懊悔、怀念之情,学习插叙在文中的巧妙作用。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范读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家史铁生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史铁生用质朴、饱含情感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与怀念。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意图:从史铁生对母亲饱含深情的评价入手,引起学生了解作者本人及其与母亲之间感情的兴趣。】

(二)知识预览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因脑溢血病逝于2010年12月31日。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后陆续发表多篇中、短篇小说与散文。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等;散文集《自言自语》《我

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等是其散文中的名篇。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生涯中,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与情感。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生存的明朗和欢乐,

2.写作背景

这是作者为纪念多年理解、关心、体贴自己却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文中“我”的暴怒、对生活的无望和母亲的宽容、坚强形成强烈对比,打动人心。

【教学设计意图:了解作者身体情况极其代表作品,了解创作背景,为后面深入准确理解文章作铺垫。】

(三)整体感知

1.范读文章。

2.组织学生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讲了什么故事?

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的故事。

(2)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与不幸命运抗争、坚强活下去的思想情感。

(3)说说课文几次写到了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的时候。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教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听读、自读文章的基础上梳理文章情节,感受文章情感,并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四)理解研读(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文章几次写到“看花”,其背景和结果各有怎样的不同。

第一次是春天,因为“我”的“暴怒无常”,母亲力图让“我”快乐起来,提出去北海公园看花。“我”不但没有响应,反而大发脾气,自暴自弃。明媚的春花也不能消解“我”的颓废,驱散“我”心中的愁云。

第二次是秋天,“我”勉强同意母亲看花的提议,但未能成行,母亲即突然病逝。母亲的生命和秋天的花草一样枯萎了。

第三次也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公园看花,完成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我”体悟到生命的可贵,决心和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教学设计意图:“看花”是文章的主要情节,研读这一内容,可以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内容把握全文,理解全文的能力。】

2.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两个“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轻微的动作,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红红地”含蓄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为痛苦,却又无可诉说。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一句中母亲尽其所能劝抚、安慰“我”,“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字字沉重,读之令人怆然。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见出母亲的耐心慈祥。可怜天下父母心!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母亲得知“我”同意出游,喜出望外,提起“我”儿时的趣闻,她有些“忘情”,直至她突然意识到犯下了“禁忌”,才如梦方醒。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因为“我”现在已经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比“我”还敏感,说明她内心的负担还沉重。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这样的语句在第1、4自然段中,“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这步田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母亲”这一形象;学习插叙在文中的巧妙作用。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读过程中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怀念之情以及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学习作者史铁生与不幸的命运抗争、坚强活下去的勇气与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重点品味“我”与母亲对话的语段,体会“我”的任性以及母爱的伟大、隐忍、宽容与无私。

2.教学难点:理解“我”对母亲的懊悔、怀念之情,学习插叙在文中的巧妙作用。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范读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家史铁生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史铁生用质朴、饱含情感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与怀念。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意图:从史铁生对母亲饱含深情的评价入手,引起学生了解作者本人及其与母亲之间感情的兴趣。】

(二)知识预览

1.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因脑溢血病逝于2010年12月31日。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后陆续发表多篇中、短篇小说与散文。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等;散文集《自言自语》《我

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等是其散文中的名篇。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生涯中,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与情感。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生存的明朗和欢乐,

2.写作背景

这是作者为纪念多年理解、关心、体贴自己却突然去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文中“我”的暴怒、对生活的无望和母亲的宽容、坚强形成强烈对比,打动人心。

【教学设计意图:了解作者身体情况极其代表作品,了解创作背景,为后面深入准确理解文章作铺垫。】

(三)整体感知

1.范读文章。

2.组织学生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讲了什么故事?

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的故事。

(2)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与不幸命运抗争、坚强活下去的思想情感。

(3)说说课文几次写到了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的时候。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教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听读、自读文章的基础上梳理文章情节,感受文章情感,并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四)理解研读(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文章几次写到“看花”,其背景和结果各有怎样的不同。

第一次是春天,因为“我”的“暴怒无常”,母亲力图让“我”快乐起来,提出去北海公园看花。“我”不但没有响应,反而大发脾气,自暴自弃。明媚的春花也不能消解“我”的颓废,驱散“我”心中的愁云。

第二次是秋天,“我”勉强同意母亲看花的提议,但未能成行,母亲即突然病逝。母亲的生命和秋天的花草一样枯萎了。

第三次也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公园看花,完成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我”体悟到生命的可贵,决心和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教学设计意图:“看花”是文章的主要情节,研读这一内容,可以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内容把握全文,理解全文的能力。】

2.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两个“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轻微的动作,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红红地”含蓄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为痛苦,却又无可诉说。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一句中母亲尽其所能劝抚、安慰“我”,“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字字沉重,读之令人怆然。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见出母亲的耐心慈祥。可怜天下父母心!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母亲得知“我”同意出游,喜出望外,提起“我”儿时的趣闻,她有些“忘情”,直至她突然意识到犯下了“禁忌”,才如梦方醒。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因为“我”现在已经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比“我”还敏感,说明她内心的负担还沉重。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这样的语句在第1、4自然段中,“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这步田地”,


相关内容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九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 2014年秋季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2分) 1.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杈.(ch ā) 脸颊.(ji á) 羚.羊(l íng ) 意见分歧.(q í) B .不禁.(j ìn ) 撒.谎(s ā) 沉寂.(j ī) 絮絮叨.叨(d āo ) C .憔悴. ...

  • 2016新人教版语文园地六教案一年级上册
  • 语文园地六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六共安排了 4 个板块的内容.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连一连".让学生知道汉字结构的相关知 识,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二是"读一读,背一背".学生借助儿歌,复习巩固已学 的方位词,了解方位词& ...

  • 秋天的怀念
  •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2014-08-13 21:38:24) 标签: 分类: 教学设计 情感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叙事散文.本单元以"亲情"为话题,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意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 ...

  • 四年级语文上册13.白鹅教案新人教版
  • <白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白鹅"特点,理解作者对白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3.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理,使学生掌握本课重点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 ...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温馨提示: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5. 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方法仿写句子,以"生命"为喻体展开叙写,与例句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6分) 例句: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一. 积累运用(共27 ...

  •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优秀教学设计
  • <梅花魂>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二篇课文.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 ...

  •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重点
  • 第一单元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童话寓言之旅".单元中<稻草人>.<寓言二则>.<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精读课文,<刺猬汉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略读课文.其中有两则是寓言,剩下的课文是童话作品. 本单元以" ...

  •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秋思]优秀教学设计
  • <秋思> 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 ...

  •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
  • <长相思> 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