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辅助体系的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点

虫堡匿堂塾直拯塞苤蠢2Q!鱼生!旦筮!§鲞筮』翅£蝤!』丛笪曼血曼塑:丛型垫!鱼:!尘:!』:№:!

・529・

・素质教育・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辅助体系的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胡小蕾杨晓兰

万敬员

卜友泉廖飞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小蕾、杨晓兰、廖飞),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庆高校重点实验室(万敬员),基础医学院分子医学与肿瘤研究中心(卜友泉)通信作者:廖飞。Email:liaofeish@yahoo.con

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6.05.025

【摘要】探索用课外科技活动建立提高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的辅助培养体系。由相关专业背

景教师组成指导团队,依托现有科研平台和正在执行中的科研项目,通过参训学生在课题组间轮转训练、再进行专题研究,拓宽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并提高其实验研究技能;通过从发现问题到凝练出科学问题。从立项申请到数据总结和论文撰写,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系统的科研训练过程,以提高科研能力为核心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课外科技活动【中图分类号】R3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9—3.096)

Thecultivation

oflong-term-systemmedicalundergraduates’innovativeabilitywith

HuXiaolei,Yang

theaidof

extracurricular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tivitiesYouquargLiaoFeiKeyLaboratory

Xioo饥Wan

Jlngyuan,Bu

ofClinical

LaboratoryDiagnostics

ofthe

Education

Ministry,cD如萨ofLaboratoryMedicine,

ChongqingMedical

Univers溉Chongqing400016,China

of

HuXL,YangXL,Liao易Key

and

Laboratoryof

BiochemistryandMolecularPharmacology,Collegevenhy'Chongqing

PharmaceuticalSciences,ChongqingMedicalUni・

400016,China僻帆“_);CenterofMolecularMedicineCancer,Co№瞽ofBasic

MedicalSciences,ChongqingMedicalE胁如ersi饥Chongqing400016,China但uYQ)

Correspondingauthor:Liao

Fei,Email:liaofeish@yaboo.com

【Abstract】AnauxiliarytrainingsystemWfl8exploredforthedevelopmentofcreativityoflong—term—

systemmedicalundergraduatesthroughscientificresearchesinsparetime.Inpractice,professionalsfromresearchgroupsofdifferentdisciplineswererecruitedfordevelopingwide—scopetheoreticalandtechnicalbasesoftheundergraduatesthroughtrainingamongtheseresearchgroupsfollowedbyfocusedresearches

on

topicsoftherunningprojects

oftheseprofessionals.Theundergraduateswereengagedin

serialof

researchactivities,includingthediscoveryofproblemsforreasoningoutscientificresearchwritingoftheir

projects,the

cre—

project

proposals,thesummaryoftheirdataandthewritingofreports,todeveloptheir

ativityandtheirqualificationforscientificresearches.

【Keywords】Long-term

system

medicalundergraduates;Creativity;Spare-timeresearchactivities

Fundprogram:EducationInnovationProgramofChongqingEducationCommission(09-3-096)

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是长学制医学教育重要课题【11。考虑到长学制医学生培养有其特

殊性,有很多研究提出,用课外科技活动作为辅助体系.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2-71;但需优化课外科技活

万方数据

・530・

生堡医堂塾直拯塞苤查2Q!§生!旦筮!!鲞筮§塑£h也』丛型星血垦塑:丛盟2Q!!:y尘:!!:盟!:!

动设计和实践,方能达到预期目标【8】。近年来,我校相关院(系、部)持续实践以课外科技活动培养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取得一定成效与经验,在此略作探讨。

1课外科技活动作为辅助培养体系的要素

在医学基础教育阶段设计一系列课外科技活动作为辅助培养体系,主要思路在于,拓宽长学制医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和提升其实验研究技能,通过系统训练提高学生解决本领域科学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在近年探索中,我校相关研究者注重从如下方面着手设计与开展课外科技活动。1.1参训时间段和参训学生

国内长学制医学教育教学中。通常最初4年为医学相关基础学科教育阶段。在基础学科教育阶段的最初两年,学生已学习了大部分生物医学基础课程。所以。研究者选择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开始实施课外科技活动训练,并持续到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选择此时间段的考虑在于,再提前反而妨碍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或者学生因专业基础不足而难以完成训练。

课外科技活动训练需占用学生大量课余时间,

参训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热睛并能吃苦耐劳。限于教

学资源。对申请参训学生进行筛选仍然是必要的。研究者按如下步骤筛选学生,整个过程需要大约1学期时间。第一步,通过学生会的科技活动小组、学生办公室的辅导教师、任课教师推荐,初步确定候选学生。第二步,结合学生兴趣和指导教师团队的研究项目筛选参训学生。第三步,在随后2个月内,测试参训学生的心理素质、基础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基础学科实验技能、基本科学概念掌握程度、对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兴趣与领悟能力、科学思维的逻辑性、对科学概念的批判意识等;之后候选学生进入为期约4个月的轮转训练。第四步,在轮转训练期间进行阶段总结:理论课程学习受到影响或参训意愿降低的

学生可退出训练。

1.2训练基地、指导教师团队、训练内容和进程安排

课外科技活动辅助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课外科技活动基地、指导教师和训练内容是基本构成要素。课外科技活动可用现有科研平台为基地,以主持在研项目的教师组成指导团队,但在训练内容设置上却很难做到完全“通用”。为了与长学制医学生

万方数据

未来临床研究有效衔接,需要采用较为宽泛的专业理论基础内容和相关研究技能进行训练;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学科领域代表性问题,尽可能实施系统的科研思路和基本实验研究能力训练。

每个指导教师在实践中精力有限,其研究方向和采用的研究手段有限,加之,也不宜将长学制医学生等同于研究生培养[1,8】。实际上,无论基础课程教师还是临床课程教师单独作为指导教师,都无法提供覆盖生物医学研究的足够宽泛的专业理论和实验技能训练内容。为拓展训练内容,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由来自不同学科领域而研究方向相关联的多个教师广课题组作为指导教师团队。参训学生用1学期时间在指导教师团队内课题组间轮转训练,再进入相对固定的课题组确定一个专题:经参训学生设计并与指导教师导师团队讨论.确定方案和技术路线后,实施1学年专题训练,从而接受过程完整的科研训练。在时间安排上,完成轮转训练和专题训练之后,第五学期就参训的学生如还有足够时间,可尝试启动独立课题研究。2具体实践环节设计与实施

2.1实践环节1:参训学生筛选与轮转训练

在实践中采用如下方式实现轮转训练,并同步筛选适合持续训练的学生。

①第一阶段:参训学生与在读研究生的交流。参训学生与指导教师团队在读研究生交流,了解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知识、不同指导教师研究内容和不同学科研究技术的共性。学生之问的交流更自由且时间充分:而在当前多数学校科研校区和本科生教学校区分开的状况下,应注重采用网络交流方式。

②第二阶段:指导教师团队内的专题技术讲座。在周末或节假日,由指导教师团队内成员分别举行小型讲座和技术报告。指导教师根据研究过程中所需解答问题.讨论和介绍所需研究技术,并进行操作演示。在此阶段训练和考察学生对新技术的领悟程度,以便筛选潜质好的学生进入后续训练。

③第三阶段:指定专题文献阅读、讲解和讨论。依据指导教师拟提供的训练项目,选择该领域有影响力杂志上的主旨紧密相关的文献,或指导教师代表论文,供参训学生阅读和讨论。此过程考察训练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对新知识领悟能力、对参训目标的接受程度。除了集中讨论需要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外。其余工作不受时间限制。

空堡医堂塾直拯塞苤查垫!§堡!旦箜!!鲞筮』塑£h也』丛趟星血壁盟:丛璺Y2Q!鱼:y丛:!』:盟!:!

・531・

轮训过程中鼓励参训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介绍自己的理解、接受质疑、进行答辩,从而理清思路、掌握新知识和增强兴趣。此阶段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初步形成专题研究能力。实践显示,的确仅有部分学生适合和有热情持续参加训练:但从提高科学素质的角度,开展上述训练对多数长学制医学生均有裨益。

2.2实践环节2:专题训练内容和方式

参训学生可选择指导教师在读研究生开展的研究课题为专题训练内容,加入二、三年级在读研究生的课题工作。参训学生独立或协作查阅文献,回溯立题过程和立项依据,与在读研究生讨论优化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学习研究性实验的操作,整理和初步分析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展示汇报和辩论,并力争发掘新的问题,由此体验科研活动全过程。

科研创新中。发散思维是发现问题并提出研究课题的主要策略;归纳和逻辑推理过程是完善学术观点和建立研究方案的关键环节。在专题训练阶段,应强化学生用上述思路发现实际问题,凝练科学问题,并形成独立研究课题的技巧。2.3实践环节3:独立研究课题的训练

对第五学期就进入训练的长学制医学生,有机会启动独立的研究课题。鉴于参训学生时间受限,采用两名参训学生为一组启动一个独立研究课题的方式更为可行。

在此环节的实践中,由学生利用此前轮转训练和专题训练期间发现的相关问题,或阅读文献发现的问题,或临床见习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与归纳出特征性概念,推测这些特征性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参训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查找文献、总结已报道的正面或反面研究结果等,确定相应文献中缺乏确认性观点的问题,据此厘清自身学术观点和凝练创新点。并设计对应研究方案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为便于受训学生短期内能进行完整的过程实践,可把问题进一步分解成局部的阶段性工作。

启动独立研究课题后,参训学生小组撰写完整的立项申请书和研究方案、制订尽可能详细的研究方案,并逐步探索技术路线。撰写立项申请书是梳理观点、明确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的很好方式,这对受训学生了解科研项目开展过程有较大帮助。同时要求参训学生在一定周期对阶段研究结果进行展

示、分析得出阶段眭结论、在指导教师课题组内讨

万方数据

论、辩论甚至接受质疑,最后合并数据、整理成文。此过程中,注重相互学习和协作,强调求真务实,这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团队意识和科学精神有积极意

义。

论文写作是对所研究项目学术观点的回溯清理,对明确后续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非常重要。但对参训学生而言。要独立撰写能公开发表的论文难度很大。研究者在施训过程中,把写作过程的训练目的定义为.总结理清研究思路、明确未解决的问题并制订下一步研究计划。强调培养学生如何组织内容、数据和图表来说明一个观点,并形成一篇学术论文。追踪调查显示,经过本研究相关训练的优秀学生,进入临床学习两年内就能独立撰写论文,部分论文可

获得有影响力的国际杂志刊发。

3取得效果和存在问题

研究者从2004年至今。对15名学生进行了课外科技活动训练。以筛选阶段第二步入选学生为基数,轮训结束后退出学生比例接近20%。经过所设计专题训练及独立课题研究,参训学生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并作为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国外期刊(包

括HumImmunol,Mediatnflamm,IntJ

Immunopa—

tholPharmacol,ExpToxicolPathol,IntJBiochemCellBiol,InternJEnvironAnalChem,J

Zhejiang

UnbaSci

B等)共发表论文十多篇。超过30%的参训学生获硕士学位后攻读博士学位:20%的参训学生工作4年内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还有超过20%的参训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其他级别科研项目。参训学生工作后,多数能快速成长为国内三甲医院的临床科室业务骨干。

当然.将课外科技活动建设为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辅助培养体系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首先,如何保证基础教育阶段指导教师提供的专业训练内容具有宽泛性,并可与临床研究衔接。一种设想是,由研究领域结合紧密的临床学习阶段指导教师和基础教育阶段指导教师联合组成团队;轮转训练、专题训练两个环节实施方式同前,但启动独立课题时按照临床教师的研究方向选题;由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指导技术路线,联合小组指导参训学生制定研究方案。这或许是可行办法,但实施难度大,有待细化具体实践步骤。其次,本科生教学校区和研究生教学校区分开.缩短了长学制医学生接受训练的时间。解决此问题可参考欧美高校课时设置的某些策略。

・532・

空堡匡堂塾直握塞苤查2Q!鱼堡§旦箜!!鲞筮i塑£!迪』丛趟垦血垦壁:丛型!Q!!:!丛:!§:盥!:§

grmn[J1.ChineseJournal

436.DOh

of

例如,在教学体系中为学生预留更多集中的课外实践时间,并形成要求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的制度规定。再有,如何对课外科技活动(训练)的长期效果进行评估。要解决这一系列现实问题,显然还需要长时间深入探讨。

利益冲突无

Medical

Education,201

1,31(3):434—

10.37601cma.j.issn.1673—677X.201

1.03.042.

【5】张伟,董榕.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促进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30—1131.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07.12.016.

Zhang

W,DongR.Innovationmodelinexperimentalsubjectand

seven・yearmedicalstudents[Jt.Researches

improvingcreativityinin

作者贡献声明廖飞:提出观点并统筹实施;胡小蕾:论文写作;杨

晓兰:协助实施和论文写作;万敬员、b友泉:协助实施

【6】6

MedicalEducation,2007,6(12):l130-1131.DOI:10.3760/cma.

j.issn.2095—1485.2007.12.016.

乔继英,陈瑛,王明旭,等.长学制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1998151号关于印发《七年

制高等医学教育基本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is].1998.06—22.

TheAcademicDegree

CommissionundertheState

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17-418.

DOI:10.39690.issn.1006・2769.2007.03.019.QiaoJY,ChenY,WangMX,et

thedevelopmentofcreativity

a1.Theexplorationof

andpracticeof

seven—yearmedicalstudents叨.

Council,the

of

on

NorthwestMedical

Education,2007,15(3):417-418.DOI:10.3969/

EducationMinistry.Ontheissueof”Basiccriteriaofeducationseven—year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trial

regulations

j.issn.1006—2769.2007.03.019.

【7】周庆环,陈红,李红.长学制医学生素质教育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48—50.DOI:10.3760/ema.j.issn.1673-677X.2007.02.019.

Zhou

awardingacademicdegrees”【S].1998—06-22.

[2】欧云生,杨洪字,蒋电明,等.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经

验∽.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10):1081—1083.DOh10.39696.issn.1008—8199.2012.10.020.

0uYS,Yang

QH.Chen

H.Li

H.The

study

andpracticeofthequalityed-

ucationin

long—lengthofschoolingmedicalstudents叨.Chinese

HY,JiangDM,eta1.Experienceintrainingstudents’

in

JournalofMedicalEducation,2007,27(2):48—50.DOh10.3760/

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in

seven--yearmedicaleducationpro・-cmmj.issn.1673—677X.2007.02.019.【8】8

李煜.本科生加入研究生科研团队共同培养模式: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体会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0-71.DOh10.39696.issn.1002—1701.2010.01.039.

gram明.Journal

1083.DOh

ofMedical

Postgraduates,2012,25(10):1081—

10.39696.issn.1008—8199.2012.10.020.

【3】丁锦丽,杨朝纲,陶慧慧,等.探讨七年制医学生的培养现状

及培养策略田.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35.36.

Dinggies

Y.The

concomitantguidingmodeofundergraduatesandgradu—

on

JL,YangCG,TaoHH,eta1.Current

on

states

andfuture

strate—

ates:experiencedevelopingresearchcapacityandcreativityof

MedicalEd・

educationofseven—yearsystemmedicalundergraduates【J].long-term

medical

undergraduates田.ChineseHigher

NorthwestMedical

Education,2014,22(1):35—36.ucation.2010(1):70—71.DOh10.39696.issn.1002—1701.2010.01.

039.

【4]刘洁,陈霞,刘芬,等.长学制医学教育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

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434-436.DOI: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

Liu

1.03.042.

experiments

(收稿日期:2015.07.26)

J,ChenX,LiuF,et

a1.The

reformoffunctional

(本文编辑:蔡骏翔)

andcultivationof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forlong-termpro—

一一一献庆蝌大渊报

~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

邮发l乙

.1

一一

号一

犯2

一一

万方数据

虫堡匿堂塾直拯塞苤蠢2Q!鱼生!旦筮!§鲞筮』翅£蝤!』丛笪曼血曼塑:丛型垫!鱼:!尘:!』:№:!

・529・

・素质教育・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辅助体系的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胡小蕾杨晓兰

万敬员

卜友泉廖飞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小蕾、杨晓兰、廖飞),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庆高校重点实验室(万敬员),基础医学院分子医学与肿瘤研究中心(卜友泉)通信作者:廖飞。Email:liaofeish@yahoo.con

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6.05.025

【摘要】探索用课外科技活动建立提高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的辅助培养体系。由相关专业背

景教师组成指导团队,依托现有科研平台和正在执行中的科研项目,通过参训学生在课题组间轮转训练、再进行专题研究,拓宽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并提高其实验研究技能;通过从发现问题到凝练出科学问题。从立项申请到数据总结和论文撰写,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系统的科研训练过程,以提高科研能力为核心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课外科技活动【中图分类号】R3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9—3.096)

Thecultivation

oflong-term-systemmedicalundergraduates’innovativeabilitywith

HuXiaolei,Yang

theaidof

extracurricular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tivitiesYouquargLiaoFeiKeyLaboratory

Xioo饥Wan

Jlngyuan,Bu

ofClinical

LaboratoryDiagnostics

ofthe

Education

Ministry,cD如萨ofLaboratoryMedicine,

ChongqingMedical

Univers溉Chongqing400016,China

of

HuXL,YangXL,Liao易Key

and

Laboratoryof

BiochemistryandMolecularPharmacology,Collegevenhy'Chongqing

PharmaceuticalSciences,ChongqingMedicalUni・

400016,China僻帆“_);CenterofMolecularMedicineCancer,Co№瞽ofBasic

MedicalSciences,ChongqingMedicalE胁如ersi饥Chongqing400016,China但uYQ)

Correspondingauthor:Liao

Fei,Email:liaofeish@yaboo.com

【Abstract】AnauxiliarytrainingsystemWfl8exploredforthedevelopmentofcreativityoflong—term—

systemmedicalundergraduatesthroughscientificresearchesinsparetime.Inpractice,professionalsfromresearchgroupsofdifferentdisciplineswererecruitedfordevelopingwide—scopetheoreticalandtechnicalbasesoftheundergraduatesthroughtrainingamongtheseresearchgroupsfollowedbyfocusedresearches

on

topicsoftherunningprojects

oftheseprofessionals.Theundergraduateswereengagedin

serialof

researchactivities,includingthediscoveryofproblemsforreasoningoutscientificresearchwritingoftheir

projects,the

cre—

project

proposals,thesummaryoftheirdataandthewritingofreports,todeveloptheir

ativityandtheirqualificationforscientificresearches.

【Keywords】Long-term

system

medicalundergraduates;Creativity;Spare-timeresearchactivities

Fundprogram:EducationInnovationProgramofChongqingEducationCommission(09-3-096)

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是长学制医学教育重要课题【11。考虑到长学制医学生培养有其特

殊性,有很多研究提出,用课外科技活动作为辅助体系.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2-71;但需优化课外科技活

万方数据

・530・

生堡医堂塾直拯塞苤查2Q!§生!旦筮!!鲞筮§塑£h也』丛型星血垦塑:丛盟2Q!!:y尘:!!:盟!:!

动设计和实践,方能达到预期目标【8】。近年来,我校相关院(系、部)持续实践以课外科技活动培养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取得一定成效与经验,在此略作探讨。

1课外科技活动作为辅助培养体系的要素

在医学基础教育阶段设计一系列课外科技活动作为辅助培养体系,主要思路在于,拓宽长学制医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和提升其实验研究技能,通过系统训练提高学生解决本领域科学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在近年探索中,我校相关研究者注重从如下方面着手设计与开展课外科技活动。1.1参训时间段和参训学生

国内长学制医学教育教学中。通常最初4年为医学相关基础学科教育阶段。在基础学科教育阶段的最初两年,学生已学习了大部分生物医学基础课程。所以。研究者选择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开始实施课外科技活动训练,并持续到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选择此时间段的考虑在于,再提前反而妨碍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或者学生因专业基础不足而难以完成训练。

课外科技活动训练需占用学生大量课余时间,

参训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热睛并能吃苦耐劳。限于教

学资源。对申请参训学生进行筛选仍然是必要的。研究者按如下步骤筛选学生,整个过程需要大约1学期时间。第一步,通过学生会的科技活动小组、学生办公室的辅导教师、任课教师推荐,初步确定候选学生。第二步,结合学生兴趣和指导教师团队的研究项目筛选参训学生。第三步,在随后2个月内,测试参训学生的心理素质、基础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基础学科实验技能、基本科学概念掌握程度、对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兴趣与领悟能力、科学思维的逻辑性、对科学概念的批判意识等;之后候选学生进入为期约4个月的轮转训练。第四步,在轮转训练期间进行阶段总结:理论课程学习受到影响或参训意愿降低的

学生可退出训练。

1.2训练基地、指导教师团队、训练内容和进程安排

课外科技活动辅助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课外科技活动基地、指导教师和训练内容是基本构成要素。课外科技活动可用现有科研平台为基地,以主持在研项目的教师组成指导团队,但在训练内容设置上却很难做到完全“通用”。为了与长学制医学生

万方数据

未来临床研究有效衔接,需要采用较为宽泛的专业理论基础内容和相关研究技能进行训练;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学科领域代表性问题,尽可能实施系统的科研思路和基本实验研究能力训练。

每个指导教师在实践中精力有限,其研究方向和采用的研究手段有限,加之,也不宜将长学制医学生等同于研究生培养[1,8】。实际上,无论基础课程教师还是临床课程教师单独作为指导教师,都无法提供覆盖生物医学研究的足够宽泛的专业理论和实验技能训练内容。为拓展训练内容,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由来自不同学科领域而研究方向相关联的多个教师广课题组作为指导教师团队。参训学生用1学期时间在指导教师团队内课题组间轮转训练,再进入相对固定的课题组确定一个专题:经参训学生设计并与指导教师导师团队讨论.确定方案和技术路线后,实施1学年专题训练,从而接受过程完整的科研训练。在时间安排上,完成轮转训练和专题训练之后,第五学期就参训的学生如还有足够时间,可尝试启动独立课题研究。2具体实践环节设计与实施

2.1实践环节1:参训学生筛选与轮转训练

在实践中采用如下方式实现轮转训练,并同步筛选适合持续训练的学生。

①第一阶段:参训学生与在读研究生的交流。参训学生与指导教师团队在读研究生交流,了解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知识、不同指导教师研究内容和不同学科研究技术的共性。学生之问的交流更自由且时间充分:而在当前多数学校科研校区和本科生教学校区分开的状况下,应注重采用网络交流方式。

②第二阶段:指导教师团队内的专题技术讲座。在周末或节假日,由指导教师团队内成员分别举行小型讲座和技术报告。指导教师根据研究过程中所需解答问题.讨论和介绍所需研究技术,并进行操作演示。在此阶段训练和考察学生对新技术的领悟程度,以便筛选潜质好的学生进入后续训练。

③第三阶段:指定专题文献阅读、讲解和讨论。依据指导教师拟提供的训练项目,选择该领域有影响力杂志上的主旨紧密相关的文献,或指导教师代表论文,供参训学生阅读和讨论。此过程考察训练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对新知识领悟能力、对参训目标的接受程度。除了集中讨论需要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外。其余工作不受时间限制。

空堡医堂塾直拯塞苤查垫!§堡!旦箜!!鲞筮』塑£h也』丛趟星血壁盟:丛璺Y2Q!鱼:y丛:!』:盟!:!

・531・

轮训过程中鼓励参训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介绍自己的理解、接受质疑、进行答辩,从而理清思路、掌握新知识和增强兴趣。此阶段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初步形成专题研究能力。实践显示,的确仅有部分学生适合和有热情持续参加训练:但从提高科学素质的角度,开展上述训练对多数长学制医学生均有裨益。

2.2实践环节2:专题训练内容和方式

参训学生可选择指导教师在读研究生开展的研究课题为专题训练内容,加入二、三年级在读研究生的课题工作。参训学生独立或协作查阅文献,回溯立题过程和立项依据,与在读研究生讨论优化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学习研究性实验的操作,整理和初步分析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展示汇报和辩论,并力争发掘新的问题,由此体验科研活动全过程。

科研创新中。发散思维是发现问题并提出研究课题的主要策略;归纳和逻辑推理过程是完善学术观点和建立研究方案的关键环节。在专题训练阶段,应强化学生用上述思路发现实际问题,凝练科学问题,并形成独立研究课题的技巧。2.3实践环节3:独立研究课题的训练

对第五学期就进入训练的长学制医学生,有机会启动独立的研究课题。鉴于参训学生时间受限,采用两名参训学生为一组启动一个独立研究课题的方式更为可行。

在此环节的实践中,由学生利用此前轮转训练和专题训练期间发现的相关问题,或阅读文献发现的问题,或临床见习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与归纳出特征性概念,推测这些特征性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参训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查找文献、总结已报道的正面或反面研究结果等,确定相应文献中缺乏确认性观点的问题,据此厘清自身学术观点和凝练创新点。并设计对应研究方案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为便于受训学生短期内能进行完整的过程实践,可把问题进一步分解成局部的阶段性工作。

启动独立研究课题后,参训学生小组撰写完整的立项申请书和研究方案、制订尽可能详细的研究方案,并逐步探索技术路线。撰写立项申请书是梳理观点、明确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的很好方式,这对受训学生了解科研项目开展过程有较大帮助。同时要求参训学生在一定周期对阶段研究结果进行展

示、分析得出阶段眭结论、在指导教师课题组内讨

万方数据

论、辩论甚至接受质疑,最后合并数据、整理成文。此过程中,注重相互学习和协作,强调求真务实,这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团队意识和科学精神有积极意

义。

论文写作是对所研究项目学术观点的回溯清理,对明确后续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非常重要。但对参训学生而言。要独立撰写能公开发表的论文难度很大。研究者在施训过程中,把写作过程的训练目的定义为.总结理清研究思路、明确未解决的问题并制订下一步研究计划。强调培养学生如何组织内容、数据和图表来说明一个观点,并形成一篇学术论文。追踪调查显示,经过本研究相关训练的优秀学生,进入临床学习两年内就能独立撰写论文,部分论文可

获得有影响力的国际杂志刊发。

3取得效果和存在问题

研究者从2004年至今。对15名学生进行了课外科技活动训练。以筛选阶段第二步入选学生为基数,轮训结束后退出学生比例接近20%。经过所设计专题训练及独立课题研究,参训学生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并作为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国外期刊(包

括HumImmunol,Mediatnflamm,IntJ

Immunopa—

tholPharmacol,ExpToxicolPathol,IntJBiochemCellBiol,InternJEnvironAnalChem,J

Zhejiang

UnbaSci

B等)共发表论文十多篇。超过30%的参训学生获硕士学位后攻读博士学位:20%的参训学生工作4年内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还有超过20%的参训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其他级别科研项目。参训学生工作后,多数能快速成长为国内三甲医院的临床科室业务骨干。

当然.将课外科技活动建设为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辅助培养体系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首先,如何保证基础教育阶段指导教师提供的专业训练内容具有宽泛性,并可与临床研究衔接。一种设想是,由研究领域结合紧密的临床学习阶段指导教师和基础教育阶段指导教师联合组成团队;轮转训练、专题训练两个环节实施方式同前,但启动独立课题时按照临床教师的研究方向选题;由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指导技术路线,联合小组指导参训学生制定研究方案。这或许是可行办法,但实施难度大,有待细化具体实践步骤。其次,本科生教学校区和研究生教学校区分开.缩短了长学制医学生接受训练的时间。解决此问题可参考欧美高校课时设置的某些策略。

・532・

空堡匡堂塾直握塞苤查2Q!鱼堡§旦箜!!鲞筮i塑£!迪』丛趟垦血垦壁:丛型!Q!!:!丛:!§:盥!:§

grmn[J1.ChineseJournal

436.DOh

of

例如,在教学体系中为学生预留更多集中的课外实践时间,并形成要求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践的制度规定。再有,如何对课外科技活动(训练)的长期效果进行评估。要解决这一系列现实问题,显然还需要长时间深入探讨。

利益冲突无

Medical

Education,201

1,31(3):434—

10.37601cma.j.issn.1673—677X.201

1.03.042.

【5】张伟,董榕.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促进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30—1131.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07.12.016.

Zhang

W,DongR.Innovationmodelinexperimentalsubjectand

seven・yearmedicalstudents[Jt.Researches

improvingcreativityinin

作者贡献声明廖飞:提出观点并统筹实施;胡小蕾:论文写作;杨

晓兰:协助实施和论文写作;万敬员、b友泉:协助实施

【6】6

MedicalEducation,2007,6(12):l130-1131.DOI:10.3760/cma.

j.issn.2095—1485.2007.12.016.

乔继英,陈瑛,王明旭,等.长学制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1998151号关于印发《七年

制高等医学教育基本培养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is].1998.06—22.

TheAcademicDegree

CommissionundertheState

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17-418.

DOI:10.39690.issn.1006・2769.2007.03.019.QiaoJY,ChenY,WangMX,et

thedevelopmentofcreativity

a1.Theexplorationof

andpracticeof

seven—yearmedicalstudents叨.

Council,the

of

on

NorthwestMedical

Education,2007,15(3):417-418.DOI:10.3969/

EducationMinistry.Ontheissueof”Basiccriteriaofeducationseven—year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trial

regulations

j.issn.1006—2769.2007.03.019.

【7】周庆环,陈红,李红.长学制医学生素质教育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48—50.DOI:10.3760/ema.j.issn.1673-677X.2007.02.019.

Zhou

awardingacademicdegrees”【S].1998—06-22.

[2】欧云生,杨洪字,蒋电明,等.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经

验∽.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10):1081—1083.DOh10.39696.issn.1008—8199.2012.10.020.

0uYS,Yang

QH.Chen

H.Li

H.The

study

andpracticeofthequalityed-

ucationin

long—lengthofschoolingmedicalstudents叨.Chinese

HY,JiangDM,eta1.Experienceintrainingstudents’

in

JournalofMedicalEducation,2007,27(2):48—50.DOh10.3760/

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in

seven--yearmedicaleducationpro・-cmmj.issn.1673—677X.2007.02.019.【8】8

李煜.本科生加入研究生科研团队共同培养模式: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体会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0-71.DOh10.39696.issn.1002—1701.2010.01.039.

gram明.Journal

1083.DOh

ofMedical

Postgraduates,2012,25(10):1081—

10.39696.issn.1008—8199.2012.10.020.

【3】丁锦丽,杨朝纲,陶慧慧,等.探讨七年制医学生的培养现状

及培养策略田.西北医学教育,2014,22(1);35.36.

Dinggies

Y.The

concomitantguidingmodeofundergraduatesandgradu—

on

JL,YangCG,TaoHH,eta1.Current

on

states

andfuture

strate—

ates:experiencedevelopingresearchcapacityandcreativityof

MedicalEd・

educationofseven—yearsystemmedicalundergraduates【J].long-term

medical

undergraduates田.ChineseHigher

NorthwestMedical

Education,2014,22(1):35—36.ucation.2010(1):70—71.DOh10.39696.issn.1002—1701.2010.01.

039.

【4]刘洁,陈霞,刘芬,等.长学制医学教育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

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434-436.DOI:10.3760/cma.j.issn.1673・677X.201

Liu

1.03.042.

experiments

(收稿日期:2015.07.26)

J,ChenX,LiuF,et

a1.The

reformoffunctional

(本文编辑:蔡骏翔)

andcultivationof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forlong-termpro—

一一一献庆蝌大渊报

~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

邮发l乙

.1

一一

号一

犯2

一一

万方数据


相关内容

  • 安徽理工大学专业介绍
  • 安徽理工大学专业介绍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是全国最早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专门培养民用爆破器材和工程爆破技术的本科专业.本专业创建于1977年, 是安徽省首批本科教改示范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火炸药.起爆器材.火工烟火技术.爆炸理论.工程爆破及安全技术等方面基础理论 ...

  • 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 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节选自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 一.为什么改?我将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因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一流的大学要提供一流的教育.各国的高等教育有不同的等次,体现"因材施教"的不同分工.一流大学均定位在对不同领域的引领性.领袖性人才的培养上,形成 ...

  • 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 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 ...

  • 教师资格证时间安排和教育心得
  • 公开招聘时间安排 3月31日前,各市.县(区)向社会发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方案:各设区市教育局.人事局(公务员局)汇总所辖县(市.区)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方案,分别报省教育厅.省公务员局(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备案. 4月10-20日,应聘人员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各市.县(区)教育局及时对网 ...

  •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填空题问答题考教师编制考幼儿园教师
  • 心理学 教育学 常考 知识点 总结 考教师编制 考幼儿园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 ...

  • 临床药学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 药学(临床药学方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门类:医学 专业名称:药学 Pharmacy 专业代码:100801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药学.医学专业知识及相关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药学.医学实践和人际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够从事临床药 ...

  • 第一章 教育学
  •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 近代教育特点: 1. 教育国家化 2. 初等教育义务化 3. 教育世俗化 4. 法制化 20世纪后期教改和发展特点: 1. 2. 全民化 3. 民主化 4. 多元化 5. 技术现代化 6. 全球化 7. 信息化 8. 现代教育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 ...

  • 地方院校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 DOI:10.13555/j.cnki.c.m.e.2012.06.015 ://)西北医学教育(httxbx.cbt.cnki.net2012年12月第20卷第6期NORTHWEST MED.EDU.Dec.2012Vol.20No.6pyp 地方院校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杨金花 ()湖 ...

  • 教育学总结
  •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 绪 论(3节课)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概念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也不等同于教育经验的汇编.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