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 本文运用统计学中的综合指标、相对指标及时间序列对河南省2000—2009年的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做了系统的描述对比,分析表明第一产业总量是增加的,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还是偏高,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相比全国水平较高。河南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绝对数偏低,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河南省 三次产业 发展 现状
一、河南省经济发展概况
2009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194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9.0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010.50亿元,增长
7.3%;第三产业增加值5700.91亿元,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20597元,增长7.4%。具体各产业生产总值及构成如表1所示。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40.7%下降到2009年的14.2%;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80年的41.2%上升到2009年的56.5%;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80年的18.1%上升到2009年的29.3%后,近年来一直在30%左右徘徊。
从贡献率变化看,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工业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传统优势行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产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由2003年的47.5%提高到2009年的51.7%。
尽管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持续不断地推进结构调整。但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粗放、发展水平低、质量效益差,尤其是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和过于依赖能源原材料行业的状况尚未有根本性改变。
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2009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为14.2:56.5:29.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其中,第一产业高出全国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国1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国居各省市区最后一位。
二、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河南既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又是人口大省,2009年小麦种植面积5263.3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棉花种植面积537.33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1.3%;油料种植面积1541.2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蔬菜种植面积1692.21千公顷,比
河南省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 本文运用统计学中的综合指标、相对指标及时间序列对河南省2000—2009年的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做了系统的描述对比,分析表明第一产业总量是增加的,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还是偏高,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相比全国水平较高。河南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绝对数偏低,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河南省 三次产业 发展 现状
一、河南省经济发展概况
2009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194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9.0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010.50亿元,增长
7.3%;第三产业增加值5700.91亿元,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20597元,增长7.4%。具体各产业生产总值及构成如表1所示。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40.7%下降到2009年的14.2%;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80年的41.2%上升到2009年的56.5%;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80年的18.1%上升到2009年的29.3%后,近年来一直在30%左右徘徊。
从贡献率变化看,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工业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传统优势行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产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由2003年的47.5%提高到2009年的51.7%。
尽管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持续不断地推进结构调整。但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粗放、发展水平低、质量效益差,尤其是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和过于依赖能源原材料行业的状况尚未有根本性改变。
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2009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为14.2:56.5:29.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其中,第一产业高出全国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国1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国居各省市区最后一位。
二、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河南既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又是人口大省,2009年小麦种植面积5263.3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棉花种植面积537.33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1.3%;油料种植面积1541.2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蔬菜种植面积1692.21千公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