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

【必会考点】

11 农业生产的特点

2 农业的投入因素

3 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

4 农业按投入分类

5 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

6 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7 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8 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 9 区位的影响

10 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 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 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 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 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

带雨林区

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11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量大⑤科技水平

12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13 (潘帕斯) ③距海港近

14 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 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15 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16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 克兰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 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17 分析(美国) 科技

18 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 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19 珠江三角洲的桑、果基渔塘 甘蔗、果树、桑蚕、鱼

20 混合农业的分布地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 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21 分析(澳大利亚) 性好

22 工业的投入因素 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 23 工业的产出 产品和三废

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24 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 集型

25 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①原料种类和利用率②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知

识、技术

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26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水源、政府、技术

27 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 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①替代,减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达,重要④自28 区位影响的变化 动化,劳动力素质。

29 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①国防②政策③个人偏好④工业惯性

30 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水污染(河流下游),风污染(下风向) 31 企业增长的战略 ①横向一体化②纵向一体化③多样化

32 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 ①由近及远扩张②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

①代理商②销售公司③组装公司④生产公司⑤研33 跨国公司的空间发展过程 发机构⑥全球经济

34 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 ①生产的联系②非生产的联系③信息的联系

①共享基础设施②交流协作③降低运费④扩大总35 工业集聚的优势 体生产能力

①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小②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36 工业分散的原因 区位

37 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①自发形成②规划形成

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 ①发育低(食品工业)②发育高(钢铁工业、石油38 不同特点 化工、机械制造)

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区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39 (鲁尔区) 捷⑤市场广阔

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钢铁过剩④新40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技术革命的冲击

①发展新兴工业②调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发展科41 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 技⑤消除污染

①中小企业②轻工业③生产分散④资本集中低⑤42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分散型工业化

①人员高水平②增长速度快③研发费用高④面向43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世界市场

①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教育发达④便捷交通⑤44 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因素 军事订货

【重点图表的变形、分析】

5.1农业生产活动图

5.1农业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教材第2页) 图

5.3 A玻璃温室(教材第4页)

一、相关变式图

二、设问与训练

1.读变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是农业必要的投入,

除此以外,农业投入还有 、 和 。

(2)属于生产资料的农业投入有 。

A.化肥、农药 B.地形、土壤 C.农作物种子 D.热量、光照

(3)农业科技投入包括 。

A.改革耕作方式 B.培育良种 C.制造生产工具 D.改进灌溉技术

(4)简述玻璃温室利用光热条件的原理:

(5)在我国农村,与玻璃温室相似的塑料大棚发展很快,主要是用于 、 等。 解题思路: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关系到农业效益。简单讲投入多,产出高。增加生产资料投入,可促进农业产出。加大科技投入更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采用玻璃温室,利用科学技术,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使生产全面机械化、自动化。其基本原理,类似大气的“温室效应”。我国玻璃温室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采用塑料大棚,目前主要用于栽培蔬菜、种植花卉。

图5.2农业的分类(教材第3页)

一、相关变式表:农业的分类表

二、设问与训练

2.读变式表和图5.2回答:

(1)按生产对象不同划分,图表中

尚未列出的农业部门有 、 和 。

(2)按投入多少而言,混合农业又属于 。若按产品用途分类则属于 。

(3)最基本的农业地域类型有 、 和 。

(4)在种植业中,既是粗放农业,又属于自给农业的是

A.种植园农业 B.热带迁移农业 C.水稻种植业 D.商品谷物农业

解题思路:掌握地理事物的分类,并了解彼此间的联系,是学习地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农业分类表将分类图简化,实现图表转化,能更直观地了解农业分类知识,也有助变换思维。解题时,要注意理清①农业三种类别的并列关系,②农业地域类型与三种分类的交叉关系。这样就比较容易解题了。

5.2农业的区位选择

图5.5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教材第7页)

一.相关变式图

二、设问与训练

3.读变式图回答: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 和

(2)气候因素提供农业生产所必需的 、 和 。所以气候是农业区位选择的 。

(3)下列区位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有 。

A.市场、交通运输 B.地形、土壤 c.劳动力、政策 D.气候、水源

(4)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东南丘陵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B.在林区砍伐森林,扩大耕地

C.海南岛农村建造蔬菜温室大棚 D.培育良种扩大作物的区位范围

(5)按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冬小麦、棉花、甜菜 B.珠江三角洲——水稻、甘蔗、桑蚕 c.东北平原——春小麦、玉米、甜菜 D.四川盆地——水稻、青稞、柑橘

(6)社会经济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劳动力 B.市场 C.政策 D.交通运输

解题思路:农业区位是本单元的主干知识,也是学习的难点。变式图将众多的区位因素归类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使之更加清晰明了。解题时,再联系实际,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做题就不难了。

图5.9某城镇农业布局图(教材第9页)

一、相关变式图:我国北方某城镇农业布局图

二、设问与训练

4.读相关变式图:A 、B 、C 、D 四处发展蔬菜、

棉花、水果和乳牛生产,回答:

(1)A处宜发展 生产,因为这里

(2)B处宜发展 生产,其自然条件是 ,社会经济条件是 。

(3)C处宜发展 生产,因为 ,又靠近 。

(4)D处宜发展 生产,因为 。

(5)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根据 原理,推广 生产,改善蔬菜生长的 因素,调节 、 、 等因素,生产反季节蔬菜。

(6)如果在D 处按等高线修筑梯田,其好处是 ; 解题思路:本题是根据农业区位理论设计的应用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从变式图上提供的信息,比较分析A 、B 、C 、D 四地,选择适合棉花、蔬菜、乳牛、水果生产的地区。A 地,地势平坦,面积大,适宜种植大田作物棉花。B 地处在河流沿岸,我国北方降水较少,种植蔬菜可就近{l河水浇灌。c 处在公路旁,去城镇交通方便,养乳牛可给城镇居民提供鲜奶。D 处为丘陵地带,地势较高,不宜耕作,可栽种果树。若要修筑梯田,按等高线施工,即扩大耕地面积,又防止水土流失。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气温低,利用“温室效应”原 l理泼展温室生产,为当地居民提供反季节蔬菜。

5.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

)

图5.10亚洲水稻的主要分布区(教材第10页)

图5.12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教材第12页)

一、变式图:世界水稻种植业和

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

二、设问与训练

5.读世界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

放牧业的分布图,回答:

(1)图例①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②代表

(2)水稻种植业属于

密集型农业,主要分布在B C 和D 地区,

主要特点是 ; ; ; 和 。

(3)B、C 、D 三处均为 气候区, 资源 。水稻田多分布在 和河口 地区。

(4)B、C 、D 地区人口 ,劳力 ,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是本地区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5)填出下列字母所代表国家的名称:A ;E ;F ;G ; H 。

(6)A国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是: 、 、 。

(7)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其中牧牛业占重要地位的是 、(填字母) 。养羊业占重要地位的是 、 、 。(填字母) 解题思路:变式图将图5.10和5.12合并放大为世界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图。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的图图转换,为扩展思路,知识迁移提供了条件。本题重点考查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世界分布、形成的区位条件和特点。解题时要联系区域地理及农业分类、农业区位方面的知识,就比较容易了。

5.4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

图5.15 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的分布(教材第14页)

一、变式图:影响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设问与训练

6.读变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 。主要特征有 、

。按投入

多少分类属 农业。

(2)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包括:① ;② ; ③ ;④气候 。

(3)为商品谷物农业提供机械、电力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先进的科技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发达的工业

(4)世界上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 、 、澳大利亚、 、乌克兰等国,一般是家庭农场经营。我国的 、 也有这类农业,一般是 农场经营。

解题思路:变式图将图5.15转化为影响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因此要换一个角度,从区位因素人手,了解这类农业的分布、特点以及形成的区位因素。图中的长方框类似美国本土轮廓,中间的三个小模块表示小麦区和玉米带,很清楚地显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中部平原。这里发展农业的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美国经济发达,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也十分有利,如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电力(能源) 、化肥和农药等,所以这种谷物商品农业又具有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

5.5工业生产活动

图5.22工业的投入——产出(教材第18页)

一.变式图

二、设问与训练

7.读变式图回答:

(1)一般情况下,工业投入的主要因素

有 、 、 、

(2)在工业投入中,原料占最重要地位

的工业是 密集型工业,如 工业。

(3)劳动力占主导的劳动密集工业有 。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制糖工业 D.服装加工业

(4)加大工业的科技投入,一方面 , 另一方回

(5)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可重点发展 密集型工业;科技教育发达地区可发展 密集型工业。

解题思路:工业投入包括很多方面,一般来说,工业投入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业部门,因工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差异,以及工业生产的性质不同,工业生产投入的主要因素也不同。若以上述因素中的某一因素作为投入的主导因素来区分,则可分为资源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5.6工业的区位选择

图5.24鞍钢的区位图5.25 宝钢的区位(教材第21页)

一、相关变式表:鞍钢与宝钢区位因素比较

二、设问与训练

8.读相关变式表和图5.24、5.25,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表中原料、燃料两栏的内容。

(2)20世纪50年代扩建鞍钢的区位优势是 。 而70年代末开始兴建宝钢的区位优势是

(3)两地同为钢铁企业,但区位优势不同,说明了区位因素的 ;原料对工业区位影响 ,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 。

解题思路:工业的区位选择,因时因地而异,鞍钢和宝钢的区位优拶就不同,鞍山产铁矿,燃料煤也能就近获得,邻近的沈阳、大连{长春等城市的各种机械制造业,构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上海{宝山既无原料——铁,又远离燃料——煤产地,但是以上海麓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给宝钢提供了巨大的市雄加上便利的运输条件,尤其是海上运输和长江航运。随着社罐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区位因素也会发展莲化,如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市场对工唯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5.7工业地域的形成

图5.35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教材第29页)

一、变式图:某工业区汽车制造厂产品方面的工业联系

二、设问与训练

9.读变式图回答:

(1)图示工业联系,会导致 ,

从而促使以 厂为中心的 的形成。

(2)这种近距离的工业集聚现象,其有

利方面有:① ;

② ;③ 。最终的效果是

(3)目前,汽车生产的工业联系已经 ,这体现了工业的 。因为跨国公司的汽车生产厂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 。

(4)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工厂迁往中国的主要因素有

A.原料充足 B.交通运输方便 c.劳动力丰富 D.市场广阔

解题思路:工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工业联系的空间形式,工业地域是工业联系的结果,这是解本题的依据。变式图将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变为以汽车制造厂为中心的生产联系,前者体现了工业的分散,后者说明了工业的集聚。无论分散或集聚。都要寻找最佳区位,因为工业地域的形成,离不开工业的区位选择。如福特汽车生产的全球化,就必须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等。发达国家将工厂迁往中国,主要因素是中国劳动力丰富,工资低;市场广阔等。

5.8传统工业区

图5.38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教材第32页)

图5.40鲁尔区煤矿的综合整治(教材第33页)

一、相关变式图:综合整治后的鲁尔区工业分布

二、设问与训练

10.读整治后的鲁尔区工业分布图回答:

(1)鲁尔区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充沛的水源; 和 。

(2)鲁尔区的传统工业部门是 。

A.电力、煤炭、钢铁、纺织、机械 B.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学 c.钢铁、煤炭、汽车、化学、电力 D.纺织、汽车、煤炭、钢铁、机械

(3)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有: ; ;世界性钢铁过剩和

(4)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其主要措施有: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鲁尔区的新兴工业部门有 、 和 等。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所需进口铁矿石,除来自法国 铁矿外,又通过荷兰 港从世界其他地区使鲁尔区的钢铁工业 日益集中到 部。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除原有的铁路和水运交通网外,兴建的 已交织

成网,使交通更加便捷畅通。

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如图中表示的 和 。

⑤消除污染, 。

解题思路: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的兴衰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工业发展变化。19世纪中叶,鲁尔区的兴起离不开其优越的区位因素:煤炭、原料、交通、水

源和市场等。因此形成了以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工等传统工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兴工业发展迅速,传统工业相对衰落,鲁尔区也难逃厄运。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20世纪60年代,德国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整治,如发展科技教育繁荣经济。从1961年起,新建大学,经过13年的时间,这里从一个没有大学的地区成为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全区现有30个技术中心,几乎每个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目前,鲁尔区已发展成为世界信息技术中心之。再加上其他整治措施,老工业区已焕然一新。

5.9新兴工业区 .

5.4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分布(教材第35页)

一、相关变式图:意大利工业布局

二、设问与训练

11.读意大利工业布局图回答:

(1)图中a 是 工业区,b 是 工业区,c 是 工业化尚未得到普及的南部地区。从发展水平上反映了意大利工业地域的 。

(2)b工业区分布在意大利的 部和 部地区,这里的工业大多分散在 和 ,为 工业化地区。

(3)b工业区与a 工业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以 ;②以 ;③工业 ;④工业生产布局分散;⑤ o

(4)b工业区以 型企业集聚的 为独特的模式,形成了完备的 网络。

解题思路:本题的设问主要针对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这种新兴工业区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当地及国内外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而成。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具有的特点是: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④生产布局分散;⑤资本投资分散。这种工业模式,往往以生产某种轻工业产品为中心,分工协作,逐步形成完备的生产~销售一服务一信息网络。抓住上述知识,本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

1.(1)劳动力生产资料科学技术

(2)AC (3)ABD

(4)玻璃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进来,使室内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过玻

璃从而起到温室效应。还可以对光照、通气、温度等进行人工调节。

(5)栽培蔬菜种植花卉

2.(1)林业渔业副业

(2)密集农业商品农业

(3)种植业混合农业畜牧业

(4)B

3.(1)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2)热量光照水分基本因素

(3)AC (4)AD (5)BC (6)B

4.(1)棉花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

(2)蔬菜靠近水源接近市场

(3)乳牛临近公路,交通便利城镇,有销售市场

(4)水果地处丘陵,不宜发展耕作业

(5)温室效应温室温度光照通风湿度

(6)扩大耕地面积有利于水土保持5.(1)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

(2)劳动东亚南亚东南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

量大 科技水平低

(3)季风水热丰富冲积平原三角洲

(4)稠密充足稻米

(5)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6)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且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7)干旱、半干旱 阿根廷美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 南非

6.(1)中部平原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密集

(2)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3)D

(4)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东北西北国营

7.(1)原料劳动力资金技术

(2)资源采掘

(3)BD

(4)研制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加强对工人的业务培训

(5)资金技术

8.(1)填表略

(2)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又接近消费市场接近消费市场,且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3)发展变化逐渐减弱正在逐渐加强

9.(1)工业集聚汽车制造工业地域

(2)①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工厂之间的信包交流和协作③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3)全球化分散最优区位 (4)CD;

10.(1)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区较近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2)B

(3)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①电子汽车石油化工 ②洛林鹿特丹西 ③高速公路 ④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⑤美化环境

11.(1)传统新兴差异 (2)东北中小城镇农村分散型 ⑶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投资分散 (4)中小工业小区 生产一销售一服务—信息

nsdfxdzb 第 11 页 共 11 页 1/18/2008 20:58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

【必会考点】

11 农业生产的特点

2 农业的投入因素

3 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

4 农业按投入分类

5 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

6 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7 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8 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 9 区位的影响

10 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 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 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 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 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

带雨林区

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11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量大⑤科技水平

12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13 (潘帕斯) ③距海港近

14 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 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15 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16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 克兰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 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17 分析(美国) 科技

18 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 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19 珠江三角洲的桑、果基渔塘 甘蔗、果树、桑蚕、鱼

20 混合农业的分布地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 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21 分析(澳大利亚) 性好

22 工业的投入因素 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 23 工业的产出 产品和三废

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24 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 集型

25 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①原料种类和利用率②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知

识、技术

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26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水源、政府、技术

27 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 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①替代,减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达,重要④自28 区位影响的变化 动化,劳动力素质。

29 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①国防②政策③个人偏好④工业惯性

30 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水污染(河流下游),风污染(下风向) 31 企业增长的战略 ①横向一体化②纵向一体化③多样化

32 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 ①由近及远扩张②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

①代理商②销售公司③组装公司④生产公司⑤研33 跨国公司的空间发展过程 发机构⑥全球经济

34 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 ①生产的联系②非生产的联系③信息的联系

①共享基础设施②交流协作③降低运费④扩大总35 工业集聚的优势 体生产能力

①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小②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36 工业分散的原因 区位

37 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①自发形成②规划形成

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 ①发育低(食品工业)②发育高(钢铁工业、石油38 不同特点 化工、机械制造)

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区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39 (鲁尔区) 捷⑤市场广阔

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钢铁过剩④新40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技术革命的冲击

①发展新兴工业②调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发展科41 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 技⑤消除污染

①中小企业②轻工业③生产分散④资本集中低⑤42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分散型工业化

①人员高水平②增长速度快③研发费用高④面向43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世界市场

①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教育发达④便捷交通⑤44 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因素 军事订货

【重点图表的变形、分析】

5.1农业生产活动图

5.1农业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教材第2页) 图

5.3 A玻璃温室(教材第4页)

一、相关变式图

二、设问与训练

1.读变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是农业必要的投入,

除此以外,农业投入还有 、 和 。

(2)属于生产资料的农业投入有 。

A.化肥、农药 B.地形、土壤 C.农作物种子 D.热量、光照

(3)农业科技投入包括 。

A.改革耕作方式 B.培育良种 C.制造生产工具 D.改进灌溉技术

(4)简述玻璃温室利用光热条件的原理:

(5)在我国农村,与玻璃温室相似的塑料大棚发展很快,主要是用于 、 等。 解题思路:农业的投入和产出关系到农业效益。简单讲投入多,产出高。增加生产资料投入,可促进农业产出。加大科技投入更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采用玻璃温室,利用科学技术,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使生产全面机械化、自动化。其基本原理,类似大气的“温室效应”。我国玻璃温室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采用塑料大棚,目前主要用于栽培蔬菜、种植花卉。

图5.2农业的分类(教材第3页)

一、相关变式表:农业的分类表

二、设问与训练

2.读变式表和图5.2回答:

(1)按生产对象不同划分,图表中

尚未列出的农业部门有 、 和 。

(2)按投入多少而言,混合农业又属于 。若按产品用途分类则属于 。

(3)最基本的农业地域类型有 、 和 。

(4)在种植业中,既是粗放农业,又属于自给农业的是

A.种植园农业 B.热带迁移农业 C.水稻种植业 D.商品谷物农业

解题思路:掌握地理事物的分类,并了解彼此间的联系,是学习地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农业分类表将分类图简化,实现图表转化,能更直观地了解农业分类知识,也有助变换思维。解题时,要注意理清①农业三种类别的并列关系,②农业地域类型与三种分类的交叉关系。这样就比较容易解题了。

5.2农业的区位选择

图5.5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教材第7页)

一.相关变式图

二、设问与训练

3.读变式图回答: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 和

(2)气候因素提供农业生产所必需的 、 和 。所以气候是农业区位选择的 。

(3)下列区位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有 。

A.市场、交通运输 B.地形、土壤 c.劳动力、政策 D.气候、水源

(4)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东南丘陵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B.在林区砍伐森林,扩大耕地

C.海南岛农村建造蔬菜温室大棚 D.培育良种扩大作物的区位范围

(5)按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冬小麦、棉花、甜菜 B.珠江三角洲——水稻、甘蔗、桑蚕 c.东北平原——春小麦、玉米、甜菜 D.四川盆地——水稻、青稞、柑橘

(6)社会经济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劳动力 B.市场 C.政策 D.交通运输

解题思路:农业区位是本单元的主干知识,也是学习的难点。变式图将众多的区位因素归类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使之更加清晰明了。解题时,再联系实际,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做题就不难了。

图5.9某城镇农业布局图(教材第9页)

一、相关变式图:我国北方某城镇农业布局图

二、设问与训练

4.读相关变式图:A 、B 、C 、D 四处发展蔬菜、

棉花、水果和乳牛生产,回答:

(1)A处宜发展 生产,因为这里

(2)B处宜发展 生产,其自然条件是 ,社会经济条件是 。

(3)C处宜发展 生产,因为 ,又靠近 。

(4)D处宜发展 生产,因为 。

(5)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根据 原理,推广 生产,改善蔬菜生长的 因素,调节 、 、 等因素,生产反季节蔬菜。

(6)如果在D 处按等高线修筑梯田,其好处是 ; 解题思路:本题是根据农业区位理论设计的应用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从变式图上提供的信息,比较分析A 、B 、C 、D 四地,选择适合棉花、蔬菜、乳牛、水果生产的地区。A 地,地势平坦,面积大,适宜种植大田作物棉花。B 地处在河流沿岸,我国北方降水较少,种植蔬菜可就近{l河水浇灌。c 处在公路旁,去城镇交通方便,养乳牛可给城镇居民提供鲜奶。D 处为丘陵地带,地势较高,不宜耕作,可栽种果树。若要修筑梯田,按等高线施工,即扩大耕地面积,又防止水土流失。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气温低,利用“温室效应”原 l理泼展温室生产,为当地居民提供反季节蔬菜。

5.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

)

图5.10亚洲水稻的主要分布区(教材第10页)

图5.12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教材第12页)

一、变式图:世界水稻种植业和

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

二、设问与训练

5.读世界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

放牧业的分布图,回答:

(1)图例①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②代表

(2)水稻种植业属于

密集型农业,主要分布在B C 和D 地区,

主要特点是 ; ; ; 和 。

(3)B、C 、D 三处均为 气候区, 资源 。水稻田多分布在 和河口 地区。

(4)B、C 、D 地区人口 ,劳力 ,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是本地区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5)填出下列字母所代表国家的名称:A ;E ;F ;G ; H 。

(6)A国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是: 、 、 。

(7)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其中牧牛业占重要地位的是 、(填字母) 。养羊业占重要地位的是 、 、 。(填字母) 解题思路:变式图将图5.10和5.12合并放大为世界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图。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的图图转换,为扩展思路,知识迁移提供了条件。本题重点考查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世界分布、形成的区位条件和特点。解题时要联系区域地理及农业分类、农业区位方面的知识,就比较容易了。

5.4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二)

图5.15 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的分布(教材第14页)

一、变式图:影响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设问与训练

6.读变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 。主要特征有 、

。按投入

多少分类属 农业。

(2)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包括:① ;② ; ③ ;④气候 。

(3)为商品谷物农业提供机械、电力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先进的科技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发达的工业

(4)世界上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 、 、澳大利亚、 、乌克兰等国,一般是家庭农场经营。我国的 、 也有这类农业,一般是 农场经营。

解题思路:变式图将图5.15转化为影响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因此要换一个角度,从区位因素人手,了解这类农业的分布、特点以及形成的区位因素。图中的长方框类似美国本土轮廓,中间的三个小模块表示小麦区和玉米带,很清楚地显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中部平原。这里发展农业的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美国经济发达,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也十分有利,如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电力(能源) 、化肥和农药等,所以这种谷物商品农业又具有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

5.5工业生产活动

图5.22工业的投入——产出(教材第18页)

一.变式图

二、设问与训练

7.读变式图回答:

(1)一般情况下,工业投入的主要因素

有 、 、 、

(2)在工业投入中,原料占最重要地位

的工业是 密集型工业,如 工业。

(3)劳动力占主导的劳动密集工业有 。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制糖工业 D.服装加工业

(4)加大工业的科技投入,一方面 , 另一方回

(5)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可重点发展 密集型工业;科技教育发达地区可发展 密集型工业。

解题思路:工业投入包括很多方面,一般来说,工业投入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业部门,因工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差异,以及工业生产的性质不同,工业生产投入的主要因素也不同。若以上述因素中的某一因素作为投入的主导因素来区分,则可分为资源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5.6工业的区位选择

图5.24鞍钢的区位图5.25 宝钢的区位(教材第21页)

一、相关变式表:鞍钢与宝钢区位因素比较

二、设问与训练

8.读相关变式表和图5.24、5.25,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表中原料、燃料两栏的内容。

(2)20世纪50年代扩建鞍钢的区位优势是 。 而70年代末开始兴建宝钢的区位优势是

(3)两地同为钢铁企业,但区位优势不同,说明了区位因素的 ;原料对工业区位影响 ,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 。

解题思路:工业的区位选择,因时因地而异,鞍钢和宝钢的区位优拶就不同,鞍山产铁矿,燃料煤也能就近获得,邻近的沈阳、大连{长春等城市的各种机械制造业,构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上海{宝山既无原料——铁,又远离燃料——煤产地,但是以上海麓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给宝钢提供了巨大的市雄加上便利的运输条件,尤其是海上运输和长江航运。随着社罐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区位因素也会发展莲化,如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市场对工唯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5.7工业地域的形成

图5.35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教材第29页)

一、变式图:某工业区汽车制造厂产品方面的工业联系

二、设问与训练

9.读变式图回答:

(1)图示工业联系,会导致 ,

从而促使以 厂为中心的 的形成。

(2)这种近距离的工业集聚现象,其有

利方面有:① ;

② ;③ 。最终的效果是

(3)目前,汽车生产的工业联系已经 ,这体现了工业的 。因为跨国公司的汽车生产厂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 。

(4)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工厂迁往中国的主要因素有

A.原料充足 B.交通运输方便 c.劳动力丰富 D.市场广阔

解题思路:工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工业联系的空间形式,工业地域是工业联系的结果,这是解本题的依据。变式图将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变为以汽车制造厂为中心的生产联系,前者体现了工业的分散,后者说明了工业的集聚。无论分散或集聚。都要寻找最佳区位,因为工业地域的形成,离不开工业的区位选择。如福特汽车生产的全球化,就必须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等。发达国家将工厂迁往中国,主要因素是中国劳动力丰富,工资低;市场广阔等。

5.8传统工业区

图5.38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教材第32页)

图5.40鲁尔区煤矿的综合整治(教材第33页)

一、相关变式图:综合整治后的鲁尔区工业分布

二、设问与训练

10.读整治后的鲁尔区工业分布图回答:

(1)鲁尔区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充沛的水源; 和 。

(2)鲁尔区的传统工业部门是 。

A.电力、煤炭、钢铁、纺织、机械 B.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学 c.钢铁、煤炭、汽车、化学、电力 D.纺织、汽车、煤炭、钢铁、机械

(3)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有: ; ;世界性钢铁过剩和

(4)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其主要措施有: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鲁尔区的新兴工业部门有 、 和 等。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所需进口铁矿石,除来自法国 铁矿外,又通过荷兰 港从世界其他地区使鲁尔区的钢铁工业 日益集中到 部。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除原有的铁路和水运交通网外,兴建的 已交织

成网,使交通更加便捷畅通。

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如图中表示的 和 。

⑤消除污染, 。

解题思路: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的兴衰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工业发展变化。19世纪中叶,鲁尔区的兴起离不开其优越的区位因素:煤炭、原料、交通、水

源和市场等。因此形成了以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工等传统工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兴工业发展迅速,传统工业相对衰落,鲁尔区也难逃厄运。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20世纪60年代,德国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整治,如发展科技教育繁荣经济。从1961年起,新建大学,经过13年的时间,这里从一个没有大学的地区成为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全区现有30个技术中心,几乎每个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目前,鲁尔区已发展成为世界信息技术中心之。再加上其他整治措施,老工业区已焕然一新。

5.9新兴工业区 .

5.4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分布(教材第35页)

一、相关变式图:意大利工业布局

二、设问与训练

11.读意大利工业布局图回答:

(1)图中a 是 工业区,b 是 工业区,c 是 工业化尚未得到普及的南部地区。从发展水平上反映了意大利工业地域的 。

(2)b工业区分布在意大利的 部和 部地区,这里的工业大多分散在 和 ,为 工业化地区。

(3)b工业区与a 工业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以 ;②以 ;③工业 ;④工业生产布局分散;⑤ o

(4)b工业区以 型企业集聚的 为独特的模式,形成了完备的 网络。

解题思路:本题的设问主要针对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这种新兴工业区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当地及国内外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而成。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具有的特点是: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④生产布局分散;⑤资本投资分散。这种工业模式,往往以生产某种轻工业产品为中心,分工协作,逐步形成完备的生产~销售一服务一信息网络。抓住上述知识,本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

1.(1)劳动力生产资料科学技术

(2)AC (3)ABD

(4)玻璃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进来,使室内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过玻

璃从而起到温室效应。还可以对光照、通气、温度等进行人工调节。

(5)栽培蔬菜种植花卉

2.(1)林业渔业副业

(2)密集农业商品农业

(3)种植业混合农业畜牧业

(4)B

3.(1)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2)热量光照水分基本因素

(3)AC (4)AD (5)BC (6)B

4.(1)棉花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

(2)蔬菜靠近水源接近市场

(3)乳牛临近公路,交通便利城镇,有销售市场

(4)水果地处丘陵,不宜发展耕作业

(5)温室效应温室温度光照通风湿度

(6)扩大耕地面积有利于水土保持5.(1)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

(2)劳动东亚南亚东南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

量大 科技水平低

(3)季风水热丰富冲积平原三角洲

(4)稠密充足稻米

(5)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6)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且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7)干旱、半干旱 阿根廷美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 南非

6.(1)中部平原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密集

(2)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3)D

(4)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东北西北国营

7.(1)原料劳动力资金技术

(2)资源采掘

(3)BD

(4)研制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加强对工人的业务培训

(5)资金技术

8.(1)填表略

(2)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又接近消费市场接近消费市场,且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3)发展变化逐渐减弱正在逐渐加强

9.(1)工业集聚汽车制造工业地域

(2)①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工厂之间的信包交流和协作③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3)全球化分散最优区位 (4)CD;

10.(1)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区较近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2)B

(3)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①电子汽车石油化工 ②洛林鹿特丹西 ③高速公路 ④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⑤美化环境

11.(1)传统新兴差异 (2)东北中小城镇农村分散型 ⑶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投资分散 (4)中小工业小区 生产一销售一服务—信息

nsdfxdzb 第 11 页 共 11 页 1/18/2008 20:58


相关内容

  • 2017离线环境规划与管理(本科) (3)
  • <环境规划与管理>平时作业 一.简答题(总分100分) 1.请简单阐述三种生产理论对环境管理学的重要作用. 答:三种生产理论对环境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三种生产环节间的物质联系关系表明 ...

  • 化学化学与生活备课资料
  •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一.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着重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和有机合成材料.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但本单元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 ...

  • 九年级化学化学与生活备课资料
  •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一.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着重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和有机合成材料.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但本单元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 ...

  • 基于文明生态化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作者:王会王奇詹贤达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09期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区域生态文明水平.监测生态文明进程.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方向与重点的基础.在理论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生态文明内涵的直接体现.在实践中,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则是推动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 ...

  • 苏教版初高中中学化学目录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新教材教师培训材料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单元综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 ...

  •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科学)培训教案
  • 马场镇新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科学)培训教案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马场镇波那小学办公室 培训科目: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主办单位:马场镇波那小学 培训教师:王恒生 培训内容: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科学 培训学时:3 学时 培训目的: 一.通过培训让教师从整体上认识<科学>教 ...

  • 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方法的对比
  • 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方法的对比 摘要 土地评价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鉴定.分类.评级和估价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土地评价单元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以土地类型单位为评价单元,以土壤分类单位为评价单元,以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以网格方法作为土地评价单元. ...

  • 初中地理活动记录
  • 地理活动记录 第一次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 第一章地图和地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图 这一章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关于地球的一些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到地球的转动对人 ...

  • 高中各科目录
  • 高中各科目录 数学 必修1到必修5文理都学 选修1-1.1-2文科 选修2-1.2-2.2-3理科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 ...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 滨州经济开发区里则二中  孙爱艇 七年级上册共25课,分为四个单元,其中,21课为常规课,4课为学习与探究课.内容涉及自远古到南北朝的历史,贯穿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的基本线索,力求表现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一.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的基本特点 1.构建了新的主题式历史教科书体系. 最明显的变化是,明确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