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高尔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沙  枣

高尔泰*

①一天,在一处新工地上午休,我枕着箩筐望远。望见一棵孤树,忽然眼睛一亮。离得远,看不清。但我相信,那是沙枣。

②沙枣是多年生沙漠植物,大西北常见。暮春开白花,香气浓烈。晚秋枣熟,大小如杏仁,颜色金黄。皮厚核大,中有淀粉,微酸微甜,多食涩口。从前在兰州,曾见村姑用红柳筐子提着沿街叫卖。一碗三四十颗,价一角。戈壁滩或盐碱地上,不长别的树,唯此偶或有之。眼下深秋,枣应已熟。整个下午,我一直在琢磨,怎么得到它

③收工时,日己西沉。我耽误了一下午,排在了队伍的末尾。瞅准没人注意,跳到低处伏下。等队伍走远了,起来猫着腰,向晚霞里那个模糊的小黑点儿跑去。

④碱包松软,一踩一个孔,行进如同跋涉。我虽来了精神,也还是无力跑快,到达时暮色已浓。确实是一棵沙枣。树小,结实无多,但于我已足足有余。我边采边吃边往身上塞,动作很快。从破洞塞进棉衣的夹层,可以装许多,装了就往回跑,边跑边吃。摘自:书村网

⑤晚霞正在消失,出现了最初的星星。愈跑愈黑暗,不久就找不到来时脚印了,只能估摸着大致的方向往前走。走着走着,脚下的土地硬起来,时不时还有干枯翻转的泥皮发出碎裂的声响。困惑中,竟然发现,两边都是沙丘。我大吃一惊,站住了。

⑥沙丘不到一人高,坡度一边徐缓一边陡峭,一道一道如同波浪,没入黑暗之中。两道沙丘之间,沙子很薄,地面坚实。这该不是沙漠,是戈壁。落霞红尽处,该是西方。那么沙丘是东西向排列的,径直走该能走通。原以为该往东走,那么顺着走过去就是了。但是,这又分明是不对的。因为出工路上,没看到沙丘。

⑦爬上沙丘,也还是望不得更远。除了天上的星星,没有一丝微光。除了自己的呼吸。没有一点儿声响。只有我一个生物,面对这宇宙洪荒。一阵恐怖袭来,坐下复又站起。下了沙丘,又从陡峭的一面,手脚并用,爬上了另一道沙丘。这毫无必要,因为所有的沙丘,都一样。

⑧须臾月出,大而无光,暗红暗红的。荒原愈见其黑,景色凄厉犷悍。想到一些迷路者死在戈壁沙漠里的故事,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无机世界的强大,想到故乡和亲人,都没来头。但我冷静些了,对自己说,你先别急,咱们来想个办法。我想我迷路应该不远,因为时间很短。但是没了方位,不远也无法可想。汗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冰凉冰凉。幸而没风。

⑨随着月亮越高越白越小越亮,大地上的光影也越来越清晰。望着望着,发现一条纤细笔直的阴影。就像谁在银蓝色的纸上,用米达尺轻轻地划了一道铅笔线。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排碱沟里起出来的土,一路堆了过来。

⑩我知道,我得救了。

?沟渠边人们走出来的那条小路,在月光下发白。我走得很快,边走边吃。知道队伍移动很慢,估计应能赶上。万一赶不上,麻烦就大了,急起来,又跑一阵子。

?沙枣含碱,吃多了唇焦舌燥。本来就渴,现在就更难受了。当然沟渠里有水,但那是碱水.喝不得,只有忍着,走走又跑跑。本来就虚弱,平时动一下都吃力,而现在,居然还能跑,跑了那么多。也真是奇了怪了。

?新挖的排碱沟中,一发积水映着天光,时而幽暗,时而晶亮,像一根颤动的琴弦,刚劲而柔和。沿着它行进,我像一头孤狼。想到在集体中听任摆布,我早已没了自我,而此刻,居然能自己掌握自己,忽然有一份感动,一种惊奇、一丝幸福的感觉掠过心头。像琴弦上跳出几个音符,一阵叮叮咚咚,复又无迹可求。

?拥有了自我,也就拥有了世界。这种与世界的同一,不就是我长期以来一直梦想着的自由吗?

?月冷笼沙,星垂大荒。一个自由人,在追赶监狱。

(选自高尔泰散文《寻找家园》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年版)

*高尔泰:江苏高淳人,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曾被打成右派,在甘肃酒泉夹边沟农场接受所谓“劳动改造”,期间目睹了大批知识分子的非正常死亡,他自己也差点被饿死。文革期间又被打倒,平反后曾在兰州教书。现定居美国。《寻找家园》是高尔泰先生纪实性回忆散文,本文选自其中的散文《沙枣》第三节,原文照录,是作者在夹边沟农场劳改时期的生活片段写真。

14.如果没有第二段,全文的完整与流畅似乎也不受影响,那么这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这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15.请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我大吃一惊,站住了。摘自:书村网

(2)沿着它行进,我像一头孤狼。

16. 本文多处描写了月亮,请简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17.研读最后一段,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1)“自由”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一个自由的人”为什么要“追赶监狱”?

(2)“一个自由的人,在追赶监狱。”这句话警策而睿智,超越了文本意义,饱含着尤为痛切的人生体验和更加丰富的人生哲理。请从“体验”或“哲理”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参考答案:

14.(6分)

不能删去。(1分)这一段看似闲笔,其实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正是作家匠心所在。(1分)作用:(1)这一段为下文觅食沙枣的情节做铺垫;(2)沙枣“含淀粉”、稀有及廉价的特点,与下文“我”冒险觅食的情节形成因果及对比关系,表现生存环境的恶劣;(3)给文章增添了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作用”共4分,答对一条给2分、两条给3分、三条给4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

(1)“我”在黑暗中迷路,望着没有方向的沙丘十分恐惧,不敢再往前走。

(2)沿排水沟独自行走,“我”感到孤独,同时感受到自由的可贵,心中不免激动。

16.(6分)

(1)暗示时间由黄昏到黑夜,为“我”的迷路做铺垫,渲染“我”担心掉队的恐惧心理;(2)月光使“我”从迷路到得路,推动了情节发展,增添了文章波澜;(3)月亮使大戈壁滩由黑暗转而空旷,映衬出人的渺小和孤独,也使“我”体会到梦寐以求的自由,从而拓展了文章的意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沙  枣

高尔泰*

①一天,在一处新工地上午休,我枕着箩筐望远。望见一棵孤树,忽然眼睛一亮。离得远,看不清。但我相信,那是沙枣。

②沙枣是多年生沙漠植物,大西北常见。暮春开白花,香气浓烈。晚秋枣熟,大小如杏仁,颜色金黄。皮厚核大,中有淀粉,微酸微甜,多食涩口。从前在兰州,曾见村姑用红柳筐子提着沿街叫卖。一碗三四十颗,价一角。戈壁滩或盐碱地上,不长别的树,唯此偶或有之。眼下深秋,枣应已熟。整个下午,我一直在琢磨,怎么得到它

③收工时,日己西沉。我耽误了一下午,排在了队伍的末尾。瞅准没人注意,跳到低处伏下。等队伍走远了,起来猫着腰,向晚霞里那个模糊的小黑点儿跑去。

④碱包松软,一踩一个孔,行进如同跋涉。我虽来了精神,也还是无力跑快,到达时暮色已浓。确实是一棵沙枣。树小,结实无多,但于我已足足有余。我边采边吃边往身上塞,动作很快。从破洞塞进棉衣的夹层,可以装许多,装了就往回跑,边跑边吃。摘自:书村网

⑤晚霞正在消失,出现了最初的星星。愈跑愈黑暗,不久就找不到来时脚印了,只能估摸着大致的方向往前走。走着走着,脚下的土地硬起来,时不时还有干枯翻转的泥皮发出碎裂的声响。困惑中,竟然发现,两边都是沙丘。我大吃一惊,站住了。

⑥沙丘不到一人高,坡度一边徐缓一边陡峭,一道一道如同波浪,没入黑暗之中。两道沙丘之间,沙子很薄,地面坚实。这该不是沙漠,是戈壁。落霞红尽处,该是西方。那么沙丘是东西向排列的,径直走该能走通。原以为该往东走,那么顺着走过去就是了。但是,这又分明是不对的。因为出工路上,没看到沙丘。

⑦爬上沙丘,也还是望不得更远。除了天上的星星,没有一丝微光。除了自己的呼吸。没有一点儿声响。只有我一个生物,面对这宇宙洪荒。一阵恐怖袭来,坐下复又站起。下了沙丘,又从陡峭的一面,手脚并用,爬上了另一道沙丘。这毫无必要,因为所有的沙丘,都一样。

⑧须臾月出,大而无光,暗红暗红的。荒原愈见其黑,景色凄厉犷悍。想到一些迷路者死在戈壁沙漠里的故事,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无机世界的强大,想到故乡和亲人,都没来头。但我冷静些了,对自己说,你先别急,咱们来想个办法。我想我迷路应该不远,因为时间很短。但是没了方位,不远也无法可想。汗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冰凉冰凉。幸而没风。

⑨随着月亮越高越白越小越亮,大地上的光影也越来越清晰。望着望着,发现一条纤细笔直的阴影。就像谁在银蓝色的纸上,用米达尺轻轻地划了一道铅笔线。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排碱沟里起出来的土,一路堆了过来。

⑩我知道,我得救了。

?沟渠边人们走出来的那条小路,在月光下发白。我走得很快,边走边吃。知道队伍移动很慢,估计应能赶上。万一赶不上,麻烦就大了,急起来,又跑一阵子。

?沙枣含碱,吃多了唇焦舌燥。本来就渴,现在就更难受了。当然沟渠里有水,但那是碱水.喝不得,只有忍着,走走又跑跑。本来就虚弱,平时动一下都吃力,而现在,居然还能跑,跑了那么多。也真是奇了怪了。

?新挖的排碱沟中,一发积水映着天光,时而幽暗,时而晶亮,像一根颤动的琴弦,刚劲而柔和。沿着它行进,我像一头孤狼。想到在集体中听任摆布,我早已没了自我,而此刻,居然能自己掌握自己,忽然有一份感动,一种惊奇、一丝幸福的感觉掠过心头。像琴弦上跳出几个音符,一阵叮叮咚咚,复又无迹可求。

?拥有了自我,也就拥有了世界。这种与世界的同一,不就是我长期以来一直梦想着的自由吗?

?月冷笼沙,星垂大荒。一个自由人,在追赶监狱。

(选自高尔泰散文《寻找家园》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年版)

*高尔泰:江苏高淳人,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曾被打成右派,在甘肃酒泉夹边沟农场接受所谓“劳动改造”,期间目睹了大批知识分子的非正常死亡,他自己也差点被饿死。文革期间又被打倒,平反后曾在兰州教书。现定居美国。《寻找家园》是高尔泰先生纪实性回忆散文,本文选自其中的散文《沙枣》第三节,原文照录,是作者在夹边沟农场劳改时期的生活片段写真。

14.如果没有第二段,全文的完整与流畅似乎也不受影响,那么这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这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15.请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我大吃一惊,站住了。摘自:书村网

(2)沿着它行进,我像一头孤狼。

16. 本文多处描写了月亮,请简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17.研读最后一段,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1)“自由”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一个自由的人”为什么要“追赶监狱”?

(2)“一个自由的人,在追赶监狱。”这句话警策而睿智,超越了文本意义,饱含着尤为痛切的人生体验和更加丰富的人生哲理。请从“体验”或“哲理”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参考答案:

14.(6分)

不能删去。(1分)这一段看似闲笔,其实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正是作家匠心所在。(1分)作用:(1)这一段为下文觅食沙枣的情节做铺垫;(2)沙枣“含淀粉”、稀有及廉价的特点,与下文“我”冒险觅食的情节形成因果及对比关系,表现生存环境的恶劣;(3)给文章增添了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作用”共4分,答对一条给2分、两条给3分、三条给4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

(1)“我”在黑暗中迷路,望着没有方向的沙丘十分恐惧,不敢再往前走。

(2)沿排水沟独自行走,“我”感到孤独,同时感受到自由的可贵,心中不免激动。

16.(6分)

(1)暗示时间由黄昏到黑夜,为“我”的迷路做铺垫,渲染“我”担心掉队的恐惧心理;(2)月光使“我”从迷路到得路,推动了情节发展,增添了文章波澜;(3)月亮使大戈壁滩由黑暗转而空旷,映衬出人的渺小和孤独,也使“我”体会到梦寐以求的自由,从而拓展了文章的意境。


相关内容

  • 2016吉林省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2016吉林省中考现代文阅读26分 沙枣(梁衡) 沙枣是农田与沙漠地带特有的树种,研究黄河沙地和周边的生态不能不研究沙枣.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 ...

  • 201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16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共16分) 1.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 ...

  • 三年级下册作文范文
  • 一. 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是温暖的流泉,是严格的要求,是热情的鼓励,是„„在我的眼中,父母对我的爱是严肃的表情,是热情的鼓励. 在我快乐的时候,母亲给我灿烂的笑容:在我失落的时候,父亲给我安慰:在我做了错事的时候,父母给我宽容„„ 记得又一次考试,由于我的马虎而考砸了.我灰灰地回到家,"回 ...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全部作文示范
  • 一. 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是温暖的流泉,是严格的要求,是热情的鼓励,是„„在我的眼中,父母对我的爱是严肃的表情,是热情的鼓励. 在我快乐的时候,母亲给我灿烂的笑容:在我失落的时候,父亲给我安慰:在我做了错事的时候,父母给我宽容„„ 记得又一次考试,由于我的马虎而考砸了.我灰灰地回到家,"回 ...

  •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知识要点概述     文章不是无情物,记叙文固然需要感情,议论文也需要感情,说明文同样需要感情.介绍一件产品,讲述一种道理时,多投入一些感情,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叶圣陶写<景泰蓝的制作>,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这一手工艺品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充满着对制作手工艺品的工 ...

  • 高升专语文
  • 绝密★启用前 2014 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 选择题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昏聩 .B.恶心 .C.装载 .D.贻误 . 馈赠 .恶 ...

  • 2014年成人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 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 选择题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昏聩 .B.恶心 .C.装载 .D.贻误 . 馈赠 .恶劣 .记载 .怠 ...

  • 甘州区沙枣树的生态功能和生长状况研究
  • 甘州区沙枣树的生态功能.经济效益和生长状况研究 前言 春天,灰绿色的树皮预示着塞外万物即将复苏:夏天,它那迷人的花香,展示着西北地区独有的魅力:秋天,火红的沙枣带给人们营养与美味:冬天,挂雪的树枝显示着寒温带植物的高洁与坚毅.沙枣树,陪伴每一个西北人一生的树,你把绿色的树荫.芬芳的花朵.美味的果实带 ...

  • 高尔基的童年阅读习题和答案
  • 高尔基<童年>阅读考题 满分120分 共30题 每小题4分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选择题部分 1.阿列克塞( )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把他寄养在外公卡什林家. A三岁 B四岁 C五岁 D六岁 2.阿列克塞的两个舅舅的性格( ). A善良敦厚 B自私粗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