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基本微粒(4)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4)

【学习目标】

1. 初步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并能初步进行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实际质量之间的换算

2.初步知道相对分子质量,并能初步根据化学式,由相对原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

3.通过计算初步了解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整数值(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式和关系式之间的应用的选择

【学法指导】讲和练相结合,在练习中理解记忆

【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

1. 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里必含质子,但不一定含_______,如有一种氢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中子不显电性,一个质子带_______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_______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2.已知一个氢原子的核内有1个质子和0个中子,一个氧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一个水分子(H2O) 中有_______个质子,_______个中子,_______个电子 。

3.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是 。

4. 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是

二、合作探究:

活动1、阅读交流展示 (了解化学家张青莲贡献)

(1)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叙述)

计算公式 单位

(2)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①若1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 ,则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27②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6×10 kg ,Ar (H )

③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kg。 ④若某原子的质量是上述碳原子质量的2.67倍,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活动2、合作交流

(1)相对分子质量 :以AxBy 为例

公式计算公式:

(2)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r (H 2O)=

Mr (2H 2O)=

Mr [Ca(OH)2]=

Mr[CuSO4.5H 2O]=

Mr[Cu2(OH )2CO 3]=

活动3、合作交流展示

-26(1)、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kg

-27①已知一个质子的质量为1.67×10kg ,则质子的相对质量约为 ;

②已知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的质量几乎相等,则中子的相对质量约为 ;

③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因此,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数+________数

(2).填写下表中的空白处:

三、达标反馈

(一) 选择题

1.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A .原子的种类 B .分子的种类 C .原子的质量 D .原子的数目

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12g B .12 C .1 /12 D .1.66×10-27kg

3.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为a g ,则实际质量为2a g 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24g B .24 C .2a D .2

4.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kg”或“g”

C .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几乎不变

D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所以它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没有关系,也无法确定6.

5.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A .(40+16+1)×2 B .40+(16+1)×2

C .40+16+1×2 D .40×(16+1)×2

6.有两种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这两种原子不相等的是

A .原子的带电量 B .原子的核电荷数

C .原子的质量大小 D .核外电子数

二、填空题

1.已知A 原子的质量为a kg,相对原子质量为m ,若B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 ,试求B 原子的质量。

2. 维生素C 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其化学式为C 6H 8O 6。维生素C 的分子中含有_______种原子,其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化为最简比),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3.已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运动速率越大。如图所

示的玻璃管两端分别放着蘸有浓氨水(NH3) 和浓盐酸(HCl)的棉

花,两者均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若氨分子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

氨与氯化氢分子接触会产生大量白烟,则白烟较多处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填“A”、 “B”或“C”)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 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3) 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4) 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5)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5.试计算下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1)氯气(Cl2) (2)二氧化锰(3)碱式碳酸铜 (4)2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4)

【学习目标】

1. 初步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并能初步进行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实际质量之间的换算

2.初步知道相对分子质量,并能初步根据化学式,由相对原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

3.通过计算初步了解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整数值(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式和关系式之间的应用的选择

【学法指导】讲和练相结合,在练习中理解记忆

【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

1. 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里必含质子,但不一定含_______,如有一种氢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中子不显电性,一个质子带_______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_______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2.已知一个氢原子的核内有1个质子和0个中子,一个氧原子的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一个水分子(H2O) 中有_______个质子,_______个中子,_______个电子 。

3.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是 。

4. 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是

二、合作探究:

活动1、阅读交流展示 (了解化学家张青莲贡献)

(1)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叙述)

计算公式 单位

(2)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①若1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 ,则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27②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6×10 kg ,Ar (H )

③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kg。 ④若某原子的质量是上述碳原子质量的2.67倍,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活动2、合作交流

(1)相对分子质量 :以AxBy 为例

公式计算公式:

(2)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r (H 2O)=

Mr (2H 2O)=

Mr [Ca(OH)2]=

Mr[CuSO4.5H 2O]=

Mr[Cu2(OH )2CO 3]=

活动3、合作交流展示

-26(1)、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kg

-27①已知一个质子的质量为1.67×10kg ,则质子的相对质量约为 ;

②已知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的质量几乎相等,则中子的相对质量约为 ;

③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因此,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数+________数

(2).填写下表中的空白处:

三、达标反馈

(一) 选择题

1.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A .原子的种类 B .分子的种类 C .原子的质量 D .原子的数目

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12g B .12 C .1 /12 D .1.66×10-27kg

3.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种碳原子实际质量为a g ,则实际质量为2a g 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24g B .24 C .2a D .2

4.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kg”或“g”

C .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几乎不变

D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所以它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没有关系,也无法确定6.

5.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A .(40+16+1)×2 B .40+(16+1)×2

C .40+16+1×2 D .40×(16+1)×2

6.有两种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这两种原子不相等的是

A .原子的带电量 B .原子的核电荷数

C .原子的质量大小 D .核外电子数

二、填空题

1.已知A 原子的质量为a kg,相对原子质量为m ,若B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 ,试求B 原子的质量。

2. 维生素C 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其化学式为C 6H 8O 6。维生素C 的分子中含有_______种原子,其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化为最简比),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3.已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运动速率越大。如图所

示的玻璃管两端分别放着蘸有浓氨水(NH3) 和浓盐酸(HCl)的棉

花,两者均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若氨分子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

氨与氯化氢分子接触会产生大量白烟,则白烟较多处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填“A”、 “B”或“C”)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 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3) 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4) 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5)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5.试计算下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1)氯气(Cl2) (2)二氧化锰(3)碱式碳酸铜 (4)2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相关内容

  •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教案
  •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1. 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2.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简单的生活用品中的常见现象: 3. 能参与设计和完成能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简单实验. 教学重点: 1. 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简 ...

  • 专题12-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结构
  • 考点十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 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 ...

  •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例题
  • [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微粒 2.氮气液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 A.氮气分子的大小 B.氮气分子的组成 C.氮气分子间的距离 D.氮气的 ...

  • 3.1.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_沪教版
  •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提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基础上,对物质构成奥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故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性质,使他们理解物质的可分性,即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而分子 ...

  •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反思
  •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就是以观念统领化学教学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帮助学生在原有的零散的微粒知识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微粒观. 一.从教学设计看 课前延伸部分: 在第一次备课中,让学生自己回顾整理所学的微粒观的知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在第二次备课中,通过几个题 ...

  •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
  •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选择题 1.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2.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 ...

  •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教师
  •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教 师:李振华 第 44 页 微粒在不停的运动着. [引导思考]既然分子等微粒在不停的运动着,它有没 有快慢呢?如果有,它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推测三:构成物质的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 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板书]3.构成物质的分子等 微粒的运动快慢与温度 有关 ...

  • 讲学稿-2.3构成物质的微粒(第1课时-分子)
  • 2.3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1课时 分子 [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并解释一些生活与化学现象 3.从分子观点进一步理解物质的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 4.通过用分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会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进一步增强对学习 ...

  • 沪教版-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选用教材: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1)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课本(沪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材主要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基本观念. (2)特点:本节内容抽象,处理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 (2)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2014年同步练习卷(广东 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三中) 一.选择题 1.(3分)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是( ) A .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 B .硫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C .小块糖放到水中一会不见了 D .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