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历史必修III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II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属于欣赏性的内容。本课明确了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根本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认为那些东西是老土的,脱离时代的。假如我们像过去那样把这部分内容强加给他们的话,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是,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自己的绘画经历着手,把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形象的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思想

由于很多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缺乏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把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史比作一个画家的成名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清晰的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脉络。这节课通过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完成课标的教学要求。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极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材料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的成因和区别,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演变。

2、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渲染——展示中国历史上优秀的美术作品

刚刚大家所看到的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些比较有名的美术作品,从这些作品当中我们能够充分地体会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的魅力。那么中国传统绘画到底是怎么产生发展的,它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这门古老但充满活力的艺术。

2、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至汉朝的绘画

①、绘画艺术的起源

师:上课之前,我想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当你们一两岁刚刚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怎么样记录的呢?

学生回答:用粉笔或者铅笔在墙上、地上或者本子上随意勾画。(或者类似的回答)

师:那么我请一个同学回到他的童年时代,在黑板上给我们画一幅小时候他画过的作品——家。

学生在黑板上绘画,其他学生会给他很多的建议。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学生回答:构图简单、线条粗糙,但质朴生动,充满了感情,代表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最初的认识。

师:说得很好,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最早的一些绘画作品,结合课本,大家来归纳一下这些绘画的特点。(展示新石器时代的岩画、陶器上的彩绘等作品)

学生归纳——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

时间:新石器时代 材质:地面、岩壁、陶器

特点:自然、生动、粗犷、浪漫 题材:原始的集体生活

②、中国绘画早期的发展

师:现在我们再长大一些,大家回忆一下,当你们七八岁时候,你们对中国世界的认识是怎么样的?又主要画些什么东西呢?

学生回答:主要是一些神话传说、童话故事、动画片的人物等等。

师:那个时候的我们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候,这些题材也给了我们很多的灵感。比如老师在那么大的时候,我们流行一首画人物的歌谣:

大字不出头,三天不吃饭 饿得团团转。买两个包子,花了三毛三;买三个葱子,花了六毛六;买一个冬瓜,花了七毛七。(边背诵,边画出这幅画)

学生评价:此画画得很简单,没有多少绘画技巧,但充满了想象力。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画和课本上所介绍的战国、汉代时期的绘画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学生归纳——战国到汉中国画的初步发展

材质:绢帛、画像砖 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古拙

3、中国文人画的发展——魏晋至明清时期的绘画

①、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和理论。

师(过渡):同中国的书法艺术一样,绘画艺术在魏晋之前都属于自发时期,刚才大家所看到的这些作品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都非常的简单而且粗糙。从魏晋时期开始,随着知识分子群体的扩大,中国绘画的技术、技巧渐趋成熟,中国传统绘画开始形成。下面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位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个重要贡献的伟大画家——顾恺之。

教师对顾恺之的生平作简单介绍,重点强调他的“三绝”——画绝、才绝、痴绝,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专业精神。

展示顾恺之的著名作品——《女史箴图》,对这幅作品进行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归纳顾恺之绘画的特点。

学生回答:顾恺之绘画的特点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图象的精神气质。

师:顾恺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写入正史的画家,他的绘画理论和绘画作品都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无价之宝,比如这幅《女史箴图》。但很可惜,这幅国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国侵略者夺走,现藏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吴道子的绘画作品和理论。

师:到了唐朝,随着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唐代的绘画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吴道子。

教师对吴道子的生平作简单介绍,重点强调他的地位——“画圣”。

展示吴道子的著名作品——《送子天王图》,对这幅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归纳吴道子绘画的特点。

学生回答:这幅画中最有特色的是天王随风飘动的衣袖和飘逸的云彩,充分的反映了他绘画的特点——线条画得非常漂亮,被称为“吴带当风”。

师: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一幅作品都能称之为国宝。但很可惜,这幅《送子天王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博物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③、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绘画的特点。

师:进入宋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文人阶层的不断壮大,新思想尤其是理学思想的出现,中国的文人画呈现出了区别与前朝的不同特点。

展示宋元明清时期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时期绘画的特点。

学生归纳:从绘画题材上来说,这一时期的绘画主要以山水画为主;从绘画特色上来说,更加注重绘画的意境,强调画家的个性。

师:要想理解这一时期的绘画中的文人意境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不如来做一个有趣的尝试。请大家结合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来理解这个问题。

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组布置一个题目,然后进行讨论:怎么样通过绘画

来表现诗句中的意境。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在黑板上将讨论的结果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点评。踏花归去马蹄香:夕阳西下时,一名英俊少年骑在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追随着马蹄周围飞舞;乱山藏古寺:一小和尚在河边担水,一条蜿蜒的小径逶迤而下;竹锁桥边卖酒家:一座小桥,桥边是茂密的竹林,竹林高处挑着一面酒旗;蝴蝶梦中家万里:汉使者苏武牧羊时小睡的场景。

师:了解了中国绘画的简单的发展历史,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特别像一个画家的成长历程。中国绘画的起源像一个画家在幼年时期,虽然没有什么高超的绘画技巧,画的画也很简单粗糙,但充分地表现出了我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真实感觉,这是一种天分;魏晋到唐的绘画发展就像一个画家在打基础时期,学习基本的绘画理论,努力地追求把一幅画画得很像;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就像一个画家成名之后,不追求画的内容和形式,而是追求画中所表达的精神,这才是一幅绘画作品的生命。

4、中国的民间绘画

师:中国绘画除了这些文人画家创作的以外,还有很多由普通老百姓创作,表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绘画作品,我们把这些称之为民间风情。请大家根据课本来归纳中国民间绘画的特点。

展示《清明上河图》、杨柳青年画、剪纸、寺庙壁画等民间绘画作品。 学生归纳:中国的民间绘画从题材上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民间生活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一类是老百姓自己创作的作品,如年画、寺庙壁画、木刻版画、剪纸等。不管那一类,都反映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5、总结:中国绘画的特点。

师:关于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请大家根据我们的讲述,结合课本内容,来归纳一下中国绘画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问题答案:一是中国绘画存在写实与写意两大风格,文人画主要属于写意,民间画主要属于写实;二是中国画不像西方的油画和素描那样:不求形似,注重个人的主观性情。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侧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体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II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属于欣赏性的内容。本课明确了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根本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认为那些东西是老土的,脱离时代的。假如我们像过去那样把这部分内容强加给他们的话,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是,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自己的绘画经历着手,把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形象的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思想

由于很多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缺乏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把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史比作一个画家的成名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清晰的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脉络。这节课通过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完成课标的教学要求。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极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材料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的成因和区别,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演变。

2、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渲染——展示中国历史上优秀的美术作品

刚刚大家所看到的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些比较有名的美术作品,从这些作品当中我们能够充分地体会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的魅力。那么中国传统绘画到底是怎么产生发展的,它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这门古老但充满活力的艺术。

2、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至汉朝的绘画

①、绘画艺术的起源

师:上课之前,我想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当你们一两岁刚刚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怎么样记录的呢?

学生回答:用粉笔或者铅笔在墙上、地上或者本子上随意勾画。(或者类似的回答)

师:那么我请一个同学回到他的童年时代,在黑板上给我们画一幅小时候他画过的作品——家。

学生在黑板上绘画,其他学生会给他很多的建议。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学生回答:构图简单、线条粗糙,但质朴生动,充满了感情,代表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最初的认识。

师:说得很好,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最早的一些绘画作品,结合课本,大家来归纳一下这些绘画的特点。(展示新石器时代的岩画、陶器上的彩绘等作品)

学生归纳——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

时间:新石器时代 材质:地面、岩壁、陶器

特点:自然、生动、粗犷、浪漫 题材:原始的集体生活

②、中国绘画早期的发展

师:现在我们再长大一些,大家回忆一下,当你们七八岁时候,你们对中国世界的认识是怎么样的?又主要画些什么东西呢?

学生回答:主要是一些神话传说、童话故事、动画片的人物等等。

师:那个时候的我们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候,这些题材也给了我们很多的灵感。比如老师在那么大的时候,我们流行一首画人物的歌谣:

大字不出头,三天不吃饭 饿得团团转。买两个包子,花了三毛三;买三个葱子,花了六毛六;买一个冬瓜,花了七毛七。(边背诵,边画出这幅画)

学生评价:此画画得很简单,没有多少绘画技巧,但充满了想象力。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画和课本上所介绍的战国、汉代时期的绘画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学生归纳——战国到汉中国画的初步发展

材质:绢帛、画像砖 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古拙

3、中国文人画的发展——魏晋至明清时期的绘画

①、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和理论。

师(过渡):同中国的书法艺术一样,绘画艺术在魏晋之前都属于自发时期,刚才大家所看到的这些作品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都非常的简单而且粗糙。从魏晋时期开始,随着知识分子群体的扩大,中国绘画的技术、技巧渐趋成熟,中国传统绘画开始形成。下面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位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个重要贡献的伟大画家——顾恺之。

教师对顾恺之的生平作简单介绍,重点强调他的“三绝”——画绝、才绝、痴绝,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专业精神。

展示顾恺之的著名作品——《女史箴图》,对这幅作品进行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归纳顾恺之绘画的特点。

学生回答:顾恺之绘画的特点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图象的精神气质。

师:顾恺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写入正史的画家,他的绘画理论和绘画作品都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无价之宝,比如这幅《女史箴图》。但很可惜,这幅国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国侵略者夺走,现藏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吴道子的绘画作品和理论。

师:到了唐朝,随着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唐代的绘画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吴道子。

教师对吴道子的生平作简单介绍,重点强调他的地位——“画圣”。

展示吴道子的著名作品——《送子天王图》,对这幅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归纳吴道子绘画的特点。

学生回答:这幅画中最有特色的是天王随风飘动的衣袖和飘逸的云彩,充分的反映了他绘画的特点——线条画得非常漂亮,被称为“吴带当风”。

师: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一幅作品都能称之为国宝。但很可惜,这幅《送子天王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博物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③、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绘画的特点。

师:进入宋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文人阶层的不断壮大,新思想尤其是理学思想的出现,中国的文人画呈现出了区别与前朝的不同特点。

展示宋元明清时期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时期绘画的特点。

学生归纳:从绘画题材上来说,这一时期的绘画主要以山水画为主;从绘画特色上来说,更加注重绘画的意境,强调画家的个性。

师:要想理解这一时期的绘画中的文人意境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不如来做一个有趣的尝试。请大家结合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来理解这个问题。

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组布置一个题目,然后进行讨论:怎么样通过绘画

来表现诗句中的意境。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在黑板上将讨论的结果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点评。踏花归去马蹄香:夕阳西下时,一名英俊少年骑在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追随着马蹄周围飞舞;乱山藏古寺:一小和尚在河边担水,一条蜿蜒的小径逶迤而下;竹锁桥边卖酒家:一座小桥,桥边是茂密的竹林,竹林高处挑着一面酒旗;蝴蝶梦中家万里:汉使者苏武牧羊时小睡的场景。

师:了解了中国绘画的简单的发展历史,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特别像一个画家的成长历程。中国绘画的起源像一个画家在幼年时期,虽然没有什么高超的绘画技巧,画的画也很简单粗糙,但充分地表现出了我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真实感觉,这是一种天分;魏晋到唐的绘画发展就像一个画家在打基础时期,学习基本的绘画理论,努力地追求把一幅画画得很像;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就像一个画家成名之后,不追求画的内容和形式,而是追求画中所表达的精神,这才是一幅绘画作品的生命。

4、中国的民间绘画

师:中国绘画除了这些文人画家创作的以外,还有很多由普通老百姓创作,表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绘画作品,我们把这些称之为民间风情。请大家根据课本来归纳中国民间绘画的特点。

展示《清明上河图》、杨柳青年画、剪纸、寺庙壁画等民间绘画作品。 学生归纳:中国的民间绘画从题材上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民间生活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图》;一类是老百姓自己创作的作品,如年画、寺庙壁画、木刻版画、剪纸等。不管那一类,都反映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5、总结:中国绘画的特点。

师:关于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请大家根据我们的讲述,结合课本内容,来归纳一下中国绘画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问题答案:一是中国绘画存在写实与写意两大风格,文人画主要属于写意,民间画主要属于写实;二是中国画不像西方的油画和素描那样:不求形似,注重个人的主观性情。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侧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体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相关内容

  • 岳麓版历史教材课程目录
  •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制度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制 ...

  •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III基础会考复习工作,争取在基础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知识目标: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实质.影响. 能力目标: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 ...

  • 岳麓必修一教案: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岳麓版)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 重点: 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和进程. (二)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作客观评价. 三.教学对象分析 辛亥革命在初中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高中学生的理 ...

  • [南方周末]对我历史教学的影响
  • <南方周末>对我历史教学的影响 聂忠凯 (户县第八中学,陕西 户县 710308) [关键词]人物性格:历史细节:另类思考:南方周末 最初阅读<南方周末>是上大学期间,工作以后,回到农村教书,为了扩大视野就继续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凡是与历史教学有关的文章,都保留起来. 一. ...

  •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第十二课 德国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 第十二课 德国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一.内容分析 德国对世界文明进程影响巨大,他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德国的好战我们可以从它近现代的政制上找到原因.本课讲述的是近现代德国政体的演变历程.首先介绍了德国从四分五裂的状态通过三次皇朝战争完成统一,实现了向君主立宪制的演变,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案
  • <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辛亥革命兴 ...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12课
  •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 ...

  •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教案11(岳麓版必修一)
  •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教案(岳麓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正确理解阐释历史概念,如宗法制,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特定时期的政治制度概况.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