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及其动因分析

对 策 论 坛

www.climatechange.cn

第6卷 第6期2010年11月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V ol. 6 No. 6 November 2010

文章编号:1673-1719 (2010) 06-0468-05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走过了从“环境政策”到“双赢战略”,再到“走向融合”的发展过程,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执行效果。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对、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需要、保持国家竞争力的要求、环保外交的推动、公众环保意识的支持以及成本收益的综合考量,是德国气候保护政策发展的关键动因。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及其动因,对我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制定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德国;气候保护政策;能源利用;动因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应对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减缓”和“适应”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两大方面,减缓气候变化重在对气候的保护,适应气候变化重在适应能力的建设。能源利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气候保护政策必须与能源利用政策紧密联系。德国的气候保护和能源利用政策走过了从密切联系到相互融合的演进过程。在科学合理的气候保护政策指导下,德国提前实现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经济效益。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了解和分析德国气候保护政策及其动因,对我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制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

    目前,2/3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自于能源利用,能源利用既是引发气候变化的主因,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1]。德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与能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将气候保护政策的发展与能源政策的制定紧密联系在一起。1.1  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历史回顾

    20世纪90年代,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以“防范于未然、避免政策漏洞”为指南,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建立在采取减缓气候变化的预防措施、进一步减少传统环境污染和节约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联邦政府认为采取与能源有关的预防措施不仅有利于保护气候,而且可以在空气、水和地表污染等方面减轻环境的负担[2]。这一时期,德国把应对气

收稿日期: 2010-04-21; 修回日期:2010-05-10

第一作者:廖建凯(1980—),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能源与气候政策及法律的研究。E-mail: [email protected]

468

Adv. Clim. Change Res., 2010, 6 (6): 468-472

www.climatechange.cn

6期廖建凯: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及其动因分析

469

候变化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力图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减少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气候的不利影响。

    2000年10月,德联邦内阁通过首份《气候保护国家方案》,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该方案为住房、交通、工业、能源、可再生能源、废物管理和农业等七大部门提出了64项减排措施[3]。2005年7月,德联邦政府对2000年的《气候保护国家方案》进行了更新,认为气候保护的目标不仅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将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纳入其中,并对没有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住房、交通和商业贸易领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减排措施[4]。2006年4月到2007年6月,德联邦政府组织召开了3次“能源峰会”,与会者就能源与环保政策达成了一些共识:在国家能源战略中,能源价格合理、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环境影响同等重要;必须找到一个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方案,所有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大影响的国家都须承担相应义务[5]。这一时期,德国开始推出《气候保护国家方案》,采用多种措施在各个部门进行减排。从其内容来看是强调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和环境保护兼顾:能源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关键,而通过能源措施减排不能损害经济的竞争力,减排的环境效益应当与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兼顾。1.2  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最新发展

    《气候保护国家方案》的更新和3次“能源峰会”所取得的共识,为德国气候保护政策与能源政策进一步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8月,德联邦内阁在梅泽伯格召开的会议中通过了《能源与气候保护综合方案》。该方案以成本有效地保护气候为出发点,以提高能效和优先使用低碳能源为基础,重申了“供应安全、经济效率和环境相容”的能源政策。《能源与气候保护综合方案》认为可持续的能源政策是经济繁荣和气候保护的关键,而有效的气候保护将使经济与社会更加现代化。2007年12月,德联邦议会批准了《能源与气候保护综合方案》,并通过了旨在落实综合方案的14项法律案。这14项法律案涉及到能源效率、生物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包括对《节能指令》、《能源工业法》、《热电联产法》、《可再生能源法》、《生物燃料配额法》的修订以及基于污染物和CO 6]2排放量的机动车税收改革等[。2008年6月,德国政府通过了能源和气候保护一揽子立法建议的第二部分。2009年1月,德国环境部发布了《新思维、新能源:2020能源政策路线图》,再次强调了能源政策与气候保护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气候、能源与发展的十大目标及其实施途径[7]。

    目前,德国的能源与气候保护政策走向融合,能源政策事关经济繁荣和气候保护,气候保护政策不仅以能源利用为突破口,还将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变革。

1.3  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执行效果

    在气候保护政策的推动下,德国完善了温室气体排放管制、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效提高等方面的法律。气候保护政策的指引和相关法律的规范使德国的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能效不断提高、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下降。

    2008年,德国初次能源消费量为14003 PJ,其中可再生能源占7.0%。可再生能源在初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1998年的2.1%增长到2008年的7.0%,在电力生产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3.4%增长到2008年的15.1%[8]。1990年德国每欧元GDP 的能耗为8.7 MJ,而2007年德国每欧元GDP 的能耗下降到6.2 MJ;与此相对应的能源生产力从1990年到2008年提高了40.7%。2007年德国的能源消费量较20世纪90年代初期减少了6.1%,而同期经济却增长了30.0%[9]12。可以说,德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增长基本脱钩。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能效的提高使德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迅速减少。2008年,德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45亿t ,较1990年的排放量减少了22.2%,在2008—2012年承诺期的首年就超额完成了整个承诺期减排21.0%的任务。从温室气体的排放源来看,德国源于电力和交通的排放量占80.0%,源于工业过程的排放量占12.0%,源于农业的排放量占5.0%,源于废物处理的排放量占1.2%;从温室气体的构成来看,CO 2占排放总量的88.0%,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占

Adv. Clim. Change Res., 2010, 6 (6): 468-472

469

对 策 论 坛

www.climatechange.cn

470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

12.0%[9]10。

    可见,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在相关法律的贯彻下取得了良好的执行效果,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生产力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成效显著。

2 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动因分析

    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能源与气候保护政策是德国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先锋的重要前提。而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对、确保能源安全的需要、保持国家竞争力的要求、环保外交的推动、公众环保意识的支持以及成本收益的综合考量,是德国气候保护政策背后的关键动因。2.1  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对

    1901—2008年,德国的平均气温上升了近1.0℃,1990—1999年成为德国20世纪最热的10年。根据地区气候模型的测算,与1961—1990年的年均气温和夏季降水量相比,21世纪末德国的年均气温将上升1.5~3.5℃,而夏季降水量将下降20%~40%。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德国比较干旱的西南地区将面临更严重的夏季高温少雨问题[9]9。气候变化在影响自然环境的同时,也给德国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气候变化可导致部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2003年夏天的热浪间接导致7000德国人死亡;气候变化引发降水的不均及海平面的上升,可导致水资源管理成本增加;气温上升导致阿尔卑斯山和德国高地雪线上升,影响冬季的旅游收入[10]。气候变化已经带来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德国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制定和不断完善能源与气候保护政策,这无疑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步。

2.2  确保能源安全的需要

    能源安全包括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两大方面,供应安全是指任何时候都有充足的能源满足需要,使用安全是指能源消费不应对生态环境构成任何大的威胁。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和改善能源结构,从而保障能源的供应安

470

Adv. Clim. Change Res., 2010, 6 (6): 468-472

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烟尘和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保障能源的使用安全。作为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德国约有70%的化石能源来自于进口;作为全球第六大能源消费国,2008年德国排放了9.45亿t 的温室气体[9]13。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现状使德国不得不重视本国的能源安全,而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既是确保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重要内容。无论从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还是从保障能源使用安全的角度,确保能源安全的需要都要求德国制定和发展气候保护政策。

2.3  保持国家竞争力的要求

    能源资源匮乏、人口老龄化和高工资高福利等因素,决定了德国保持国家竞争力必须走科技先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2年4月,德国政府发布了21世纪国家可持续发展总体框架》,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成为德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三大指标。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环境保护战略,更是德国21世纪的国家现代化战略[11]。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21世纪全球经济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作为传统的制造和出口强国,德国要在新世纪继续保持本国的经济技术竞争力就必须在新能源领域有所作为。为保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2006年德国出台了《德国高科技战略》,确立了科技发展的17个重点领域,环境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位列其中。以科技为先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德国保持本国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这种以环境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突破点的战略选择为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2.4  环保外交的推动

    德国是世界经济技术强国,但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所处的地位与其经济技术实力极不相称。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是德国外交的重要目标。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政治议题,德国利用本国在环保

www.climatechange.cn

6期廖建凯: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及其动因分析

471

和能源技术领域的优势大打环保外交牌。为此,德国提前完成第一承诺期的减排任务,并宣布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40%。相比之下,日本承诺到2020年减排8%,美国承诺到2020年减排4%的目标明显缺乏政治号召力。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和温室气体减排领域所作的贡献,使德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政治能量,被誉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锋。德国力图在西方传统强权外交和人权外交之外,将环保主义打造成为一种新的普世价值观和国际政治话语,以此获得更大的国际政治话语权[12]。德国在环保外交,尤其是气候外交上的努力,直接推动了其气候保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2.5  公众环保意识的支持

    德国政府之所以愿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气候保护政策之所以能够不断更新,公众良好的环保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德联邦环境署2006年所作的一项调查,德国公众对环境保护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50%的被调查者把环境保护当作重要的事务,67%的被调查者希望德国能够成为国际气候变化政策的领导者,87%的被调查者倾向于使用可再生能源,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希望使用更节能的产品。环境保护成为仅次于失业之后的第二重要的问题[13]。公众强烈的环境保护要求,为德国政府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的能源与气候保护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2.6  成本与收益的综合考量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市场调节与政府管制相协调是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重要内容,而成本与收益的综合考量则是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市场调节和政府管制的重要工具。代表德联邦环境署的一个专家组,通过对能源与气候政策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成本小于其带来的收益。根据他们的估算,2020年德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资成本为310亿欧元,而由此带来的收益仅节能就有360亿欧元。这是以油价为65美元/桶估算的,如果今后油价上涨,气候变化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将进一步增大[14]。此外,发展可再生能源和

提高能效在减缓气候变化、减轻油价变动影响的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2008年,可再生能源领域为德国减少了1.09亿t 的CO 2排放,带来了290亿欧元的营业额,创造了27.8万个工作岗位[15]。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成本,为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撑点。

3 结论及启示

    德国在气候保护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其气候保护政策的指导。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是其资源赋存、经济技术和政治外交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本国的气候变化实际、自然资源赋存、社会经济状况和所面临的国际挑战出发,以能源利用为切入点,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综合考虑气候保护的成本收益,是德国气候保护政策发展的基本经验。将气候保护上升到对现有工业社会进行变革以迈向现代化低碳社会的高度,是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前瞻与深刻之处。

    尽管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能源消费的迅速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不断增加使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德国气候保护政策及其动因为我国如何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德国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实施我国的气候保护政策:1) 把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气候保护;2) 以能源利用为切入点,将气候保护与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效紧密结合起来,将气候保护政策与能源政策融合起来;3) 将气候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气候保护政策不局限于节能减排,同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迈向低碳社会;4) 气候保护政策应当涵盖工业过程、交通运输、建筑住宅和家用电器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采用政府管制、经济刺激和公众参与等多种手段;5) 积极参与能源和气候保护的国际合作,以便使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6) 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和《节约能源法》的气候

Adv. Clim. Change Res., 2010, 6 (6): 468-472

471

对 策 论 坛

www.climatechange.cn

472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

保护功能,以温室气体排放管制为核心,在适当时候推出专门的气候变化法。

参考文献

[1][2]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How the energy sector can deliveron a climate agreement in Copenhagen [R]. Paris, October 2009: 3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Safety. First national repor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Federal Republicof German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Change of the United Nations [R]. Berlin, September 1994: 214[3]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Safety. The national climate protection programme 2005: summary [EB/OL]. [2010-02-10]. http://www.bundesregierung.de/Webs/Breg/EN/Federal-Government/Ministries/FederalMinistryForEnvironment/federal-ministry-for-environment.html [4]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Safety. Fourth national repor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Federal Republicof Germany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R]. Berlin, July 2006: 62[5][6]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Energy policies of IEA countries:Germany review 2007 [R]. Paris, November 2007: 28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Safety. The integrated energy and climate programme of the Germangovernment [R]. Berlin, December 2007: 1-5[7]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Safety. New thinking new energy: energy policy road map 2020 [R].

Berlin, January 2009: 5-7

[8]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Germany in 2008[R]. Berlin, June2009: 3-14

[9]Federal Environment Agency. Date on the environment 2009 [R]. Berlin,

December 2009

[10]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Fifth national repor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Germany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R]. Berlin, April 2010: 181-188[11]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Taking action against global warming: an overview of Germanclimate policy [R]. Berlin, November 2007: 9-10

[N]. 参考消息, 2009-[12]郇公弟. 德国新能源产业10年“蔚然成荫”

10-15 (13)

[13]Alexandra Bo¨rner. Greenhouse gas burden sharing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an evaluation of the triptych approach [R]. Berlin, October 2007:36

[14]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Germany is taking action! climate and energy policy and the cabinetdecision of 5 December 2007 [EB/OL]. [2010-02-10]. http://www.bmu.bund.de/english/climate/downloads/doc/20210

[15]Federal Environment Agency. This is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in

Germany: press release No. 88/2009 [EB/OL].[2010-02-10]. http://www.umweltbundesamt.de/uba-info-presse-e/2009/pdf/pe09-088_this_is_the_state_of_the_environment_in_germany_federal_environment_agency_breaks_it_down.pdf

Germany's 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 and Its Motivations

Liao Jiankai

(Law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early 1990s to the present, German 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 has evolved from "environmentalpolicy" to "win-win strategy", then to "reaching integ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olicies are well implementedand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Responding to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ensuring energy security, keeping the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promot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iplomacy, supporting the public with strong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cost-benefit are the key motiv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of German 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 German 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 and its motivations provide significantreferences for China's policy-making of 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 and the realizing of the goals of energy-saving andemission reduction.

Key words: Germany; 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 energy utilization; motivation

472

Adv. Clim. Change Res., 2010, 6 (6): 468-472

对 策 论 坛

www.climatechange.cn

第6卷 第6期2010年11月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V ol. 6 No. 6 November 2010

文章编号:1673-1719 (2010) 06-0468-05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走过了从“环境政策”到“双赢战略”,再到“走向融合”的发展过程,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执行效果。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对、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需要、保持国家竞争力的要求、环保外交的推动、公众环保意识的支持以及成本收益的综合考量,是德国气候保护政策发展的关键动因。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及其动因,对我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制定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德国;气候保护政策;能源利用;动因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应对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减缓”和“适应”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两大方面,减缓气候变化重在对气候的保护,适应气候变化重在适应能力的建设。能源利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气候保护政策必须与能源利用政策紧密联系。德国的气候保护和能源利用政策走过了从密切联系到相互融合的演进过程。在科学合理的气候保护政策指导下,德国提前实现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经济效益。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了解和分析德国气候保护政策及其动因,对我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制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

    目前,2/3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自于能源利用,能源利用既是引发气候变化的主因,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1]。德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与能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将气候保护政策的发展与能源政策的制定紧密联系在一起。1.1  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历史回顾

    20世纪90年代,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以“防范于未然、避免政策漏洞”为指南,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建立在采取减缓气候变化的预防措施、进一步减少传统环境污染和节约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联邦政府认为采取与能源有关的预防措施不仅有利于保护气候,而且可以在空气、水和地表污染等方面减轻环境的负担[2]。这一时期,德国把应对气

收稿日期: 2010-04-21; 修回日期:2010-05-10

第一作者:廖建凯(1980—),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能源与气候政策及法律的研究。E-mail: [email protected]

468

Adv. Clim. Change Res., 2010, 6 (6): 468-472

www.climatechange.cn

6期廖建凯: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及其动因分析

469

候变化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力图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减少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气候的不利影响。

    2000年10月,德联邦内阁通过首份《气候保护国家方案》,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该方案为住房、交通、工业、能源、可再生能源、废物管理和农业等七大部门提出了64项减排措施[3]。2005年7月,德联邦政府对2000年的《气候保护国家方案》进行了更新,认为气候保护的目标不仅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将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纳入其中,并对没有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住房、交通和商业贸易领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减排措施[4]。2006年4月到2007年6月,德联邦政府组织召开了3次“能源峰会”,与会者就能源与环保政策达成了一些共识:在国家能源战略中,能源价格合理、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环境影响同等重要;必须找到一个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方案,所有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大影响的国家都须承担相应义务[5]。这一时期,德国开始推出《气候保护国家方案》,采用多种措施在各个部门进行减排。从其内容来看是强调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和环境保护兼顾:能源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关键,而通过能源措施减排不能损害经济的竞争力,减排的环境效益应当与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兼顾。1.2  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最新发展

    《气候保护国家方案》的更新和3次“能源峰会”所取得的共识,为德国气候保护政策与能源政策进一步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8月,德联邦内阁在梅泽伯格召开的会议中通过了《能源与气候保护综合方案》。该方案以成本有效地保护气候为出发点,以提高能效和优先使用低碳能源为基础,重申了“供应安全、经济效率和环境相容”的能源政策。《能源与气候保护综合方案》认为可持续的能源政策是经济繁荣和气候保护的关键,而有效的气候保护将使经济与社会更加现代化。2007年12月,德联邦议会批准了《能源与气候保护综合方案》,并通过了旨在落实综合方案的14项法律案。这14项法律案涉及到能源效率、生物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包括对《节能指令》、《能源工业法》、《热电联产法》、《可再生能源法》、《生物燃料配额法》的修订以及基于污染物和CO 6]2排放量的机动车税收改革等[。2008年6月,德国政府通过了能源和气候保护一揽子立法建议的第二部分。2009年1月,德国环境部发布了《新思维、新能源:2020能源政策路线图》,再次强调了能源政策与气候保护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气候、能源与发展的十大目标及其实施途径[7]。

    目前,德国的能源与气候保护政策走向融合,能源政策事关经济繁荣和气候保护,气候保护政策不仅以能源利用为突破口,还将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变革。

1.3  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执行效果

    在气候保护政策的推动下,德国完善了温室气体排放管制、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效提高等方面的法律。气候保护政策的指引和相关法律的规范使德国的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能效不断提高、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下降。

    2008年,德国初次能源消费量为14003 PJ,其中可再生能源占7.0%。可再生能源在初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1998年的2.1%增长到2008年的7.0%,在电力生产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3.4%增长到2008年的15.1%[8]。1990年德国每欧元GDP 的能耗为8.7 MJ,而2007年德国每欧元GDP 的能耗下降到6.2 MJ;与此相对应的能源生产力从1990年到2008年提高了40.7%。2007年德国的能源消费量较20世纪90年代初期减少了6.1%,而同期经济却增长了30.0%[9]12。可以说,德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增长基本脱钩。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能效的提高使德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迅速减少。2008年,德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45亿t ,较1990年的排放量减少了22.2%,在2008—2012年承诺期的首年就超额完成了整个承诺期减排21.0%的任务。从温室气体的排放源来看,德国源于电力和交通的排放量占80.0%,源于工业过程的排放量占12.0%,源于农业的排放量占5.0%,源于废物处理的排放量占1.2%;从温室气体的构成来看,CO 2占排放总量的88.0%,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占

Adv. Clim. Change Res., 2010, 6 (6): 468-472

469

对 策 论 坛

www.climatechange.cn

470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

12.0%[9]10。

    可见,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在相关法律的贯彻下取得了良好的执行效果,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生产力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成效显著。

2 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动因分析

    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能源与气候保护政策是德国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先锋的重要前提。而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对、确保能源安全的需要、保持国家竞争力的要求、环保外交的推动、公众环保意识的支持以及成本收益的综合考量,是德国气候保护政策背后的关键动因。2.1  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对

    1901—2008年,德国的平均气温上升了近1.0℃,1990—1999年成为德国20世纪最热的10年。根据地区气候模型的测算,与1961—1990年的年均气温和夏季降水量相比,21世纪末德国的年均气温将上升1.5~3.5℃,而夏季降水量将下降20%~40%。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德国比较干旱的西南地区将面临更严重的夏季高温少雨问题[9]9。气候变化在影响自然环境的同时,也给德国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气候变化可导致部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加,2003年夏天的热浪间接导致7000德国人死亡;气候变化引发降水的不均及海平面的上升,可导致水资源管理成本增加;气温上升导致阿尔卑斯山和德国高地雪线上升,影响冬季的旅游收入[10]。气候变化已经带来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德国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制定和不断完善能源与气候保护政策,这无疑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步。

2.2  确保能源安全的需要

    能源安全包括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两大方面,供应安全是指任何时候都有充足的能源满足需要,使用安全是指能源消费不应对生态环境构成任何大的威胁。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和改善能源结构,从而保障能源的供应安

470

Adv. Clim. Change Res., 2010, 6 (6): 468-472

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烟尘和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保障能源的使用安全。作为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德国约有70%的化石能源来自于进口;作为全球第六大能源消费国,2008年德国排放了9.45亿t 的温室气体[9]13。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现状使德国不得不重视本国的能源安全,而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既是确保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重要内容。无论从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还是从保障能源使用安全的角度,确保能源安全的需要都要求德国制定和发展气候保护政策。

2.3  保持国家竞争力的要求

    能源资源匮乏、人口老龄化和高工资高福利等因素,决定了德国保持国家竞争力必须走科技先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2年4月,德国政府发布了21世纪国家可持续发展总体框架》,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成为德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三大指标。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环境保护战略,更是德国21世纪的国家现代化战略[11]。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21世纪全球经济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作为传统的制造和出口强国,德国要在新世纪继续保持本国的经济技术竞争力就必须在新能源领域有所作为。为保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2006年德国出台了《德国高科技战略》,确立了科技发展的17个重点领域,环境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位列其中。以科技为先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德国保持本国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这种以环境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突破点的战略选择为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2.4  环保外交的推动

    德国是世界经济技术强国,但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所处的地位与其经济技术实力极不相称。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是德国外交的重要目标。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政治议题,德国利用本国在环保

www.climatechange.cn

6期廖建凯:德国的气候保护政策及其动因分析

471

和能源技术领域的优势大打环保外交牌。为此,德国提前完成第一承诺期的减排任务,并宣布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40%。相比之下,日本承诺到2020年减排8%,美国承诺到2020年减排4%的目标明显缺乏政治号召力。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和温室气体减排领域所作的贡献,使德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政治能量,被誉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锋。德国力图在西方传统强权外交和人权外交之外,将环保主义打造成为一种新的普世价值观和国际政治话语,以此获得更大的国际政治话语权[12]。德国在环保外交,尤其是气候外交上的努力,直接推动了其气候保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2.5  公众环保意识的支持

    德国政府之所以愿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气候保护政策之所以能够不断更新,公众良好的环保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德联邦环境署2006年所作的一项调查,德国公众对环境保护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50%的被调查者把环境保护当作重要的事务,67%的被调查者希望德国能够成为国际气候变化政策的领导者,87%的被调查者倾向于使用可再生能源,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希望使用更节能的产品。环境保护成为仅次于失业之后的第二重要的问题[13]。公众强烈的环境保护要求,为德国政府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的能源与气候保护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2.6  成本与收益的综合考量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市场调节与政府管制相协调是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重要内容,而成本与收益的综合考量则是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市场调节和政府管制的重要工具。代表德联邦环境署的一个专家组,通过对能源与气候政策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成本小于其带来的收益。根据他们的估算,2020年德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资成本为310亿欧元,而由此带来的收益仅节能就有360亿欧元。这是以油价为65美元/桶估算的,如果今后油价上涨,气候变化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将进一步增大[14]。此外,发展可再生能源和

提高能效在减缓气候变化、减轻油价变动影响的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2008年,可再生能源领域为德国减少了1.09亿t 的CO 2排放,带来了290亿欧元的营业额,创造了27.8万个工作岗位[15]。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成本,为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撑点。

3 结论及启示

    德国在气候保护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其气候保护政策的指导。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是其资源赋存、经济技术和政治外交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本国的气候变化实际、自然资源赋存、社会经济状况和所面临的国际挑战出发,以能源利用为切入点,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综合考虑气候保护的成本收益,是德国气候保护政策发展的基本经验。将气候保护上升到对现有工业社会进行变革以迈向现代化低碳社会的高度,是德国气候保护政策的前瞻与深刻之处。

    尽管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能源消费的迅速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不断增加使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德国气候保护政策及其动因为我国如何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德国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实施我国的气候保护政策:1) 把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气候保护;2) 以能源利用为切入点,将气候保护与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效紧密结合起来,将气候保护政策与能源政策融合起来;3) 将气候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气候保护政策不局限于节能减排,同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迈向低碳社会;4) 气候保护政策应当涵盖工业过程、交通运输、建筑住宅和家用电器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采用政府管制、经济刺激和公众参与等多种手段;5) 积极参与能源和气候保护的国际合作,以便使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6) 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和《节约能源法》的气候

Adv. Clim. Change Res., 2010, 6 (6): 468-472

471

对 策 论 坛

www.climatechange.cn

472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

保护功能,以温室气体排放管制为核心,在适当时候推出专门的气候变化法。

参考文献

[1][2]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How the energy sector can deliveron a climate agreement in Copenhagen [R]. Paris, October 2009: 3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Safety. First national repor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Federal Republicof German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Change of the United Nations [R]. Berlin, September 1994: 214[3]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Safety. The national climate protection programme 2005: summary [EB/OL]. [2010-02-10]. http://www.bundesregierung.de/Webs/Breg/EN/Federal-Government/Ministries/FederalMinistryForEnvironment/federal-ministry-for-environment.html [4]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Safety. Fourth national repor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Federal Republicof Germany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R]. Berlin, July 2006: 62[5][6]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Energy policies of IEA countries:Germany review 2007 [R]. Paris, November 2007: 28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Safety. The integrated energy and climate programme of the Germangovernment [R]. Berlin, December 2007: 1-5[7]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Safety. New thinking new energy: energy policy road map 2020 [R].

Berlin, January 2009: 5-7

[8]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Germany in 2008[R]. Berlin, June2009: 3-14

[9]Federal Environment Agency. Date on the environment 2009 [R]. Berlin,

December 2009

[10]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Fifth national repor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Germany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to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R]. Berlin, April 2010: 181-188[11]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Taking action against global warming: an overview of Germanclimate policy [R]. Berlin, November 2007: 9-10

[N]. 参考消息, 2009-[12]郇公弟. 德国新能源产业10年“蔚然成荫”

10-15 (13)

[13]Alexandra Bo¨rner. Greenhouse gas burden sharing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an evaluation of the triptych approach [R]. Berlin, October 2007:36

[14]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Germany is taking action! climate and energy policy and the cabinetdecision of 5 December 2007 [EB/OL]. [2010-02-10]. http://www.bmu.bund.de/english/climate/downloads/doc/20210

[15]Federal Environment Agency. This is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in

Germany: press release No. 88/2009 [EB/OL].[2010-02-10]. http://www.umweltbundesamt.de/uba-info-presse-e/2009/pdf/pe09-088_this_is_the_state_of_the_environment_in_germany_federal_environment_agency_breaks_it_down.pdf

Germany's 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 and Its Motivations

Liao Jiankai

(Law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early 1990s to the present, German 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 has evolved from "environmentalpolicy" to "win-win strategy", then to "reaching integ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olicies are well implementedand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Responding to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ensuring energy security, keeping the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promot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iplomacy, supporting the public with strong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cost-benefit are the key motiv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of German 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 German 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 and its motivations provide significantreferences for China's policy-making of 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 and the realizing of the goals of energy-saving andemission reduction.

Key words: Germany; 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 energy utilization; motivation

472

Adv. Clim. Change Res., 2010, 6 (6): 468-472


相关内容

  • 张伯伦绥靖政策中的大国情感动因
  • [国际问题研究] 张伯伦绥靖政策中的大国情感动因 □赵 (南京政治学院 娟 )200433 上海分院,上海 摘要: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对其后的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透过张伯伦对当时几个主要大国的情感解读绥靖政策的由来,用新的视角为史学研究提供助益. 关键词:张伯伦:绥靖政策:大国:情感[中 ...

  •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025059 总课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应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预修要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以世界经济的形成 ...

  •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名词解释: 1. 赫特纳:德国地理学家,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析,区域 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著作有<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

  • 行政管理本科论文选题
  • 行政管理本科论文选题 1. 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研究 2. 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 3. 公共行政中的生态因素研究 4. 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研究 5. 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 6. 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 7. 中外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研究 8. 当前我国政 ...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 注:以下提供的并非是论文题目,只是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参考方向!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研究 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 公共行政中的生态因素研究 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制约和影响研究 行政管 ...

  • 动漫产业概论大纲
  •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动漫产业概论 课程代码:08878 2014年11月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动漫产业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 应考者有关动漫产业的基本概念.国际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动漫 ...

  •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 第10卷第1期 2010年2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Kun m 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Vol 110, No 11Feb 12010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曾文革, 毛媛媛 (重庆大学法学院, 重庆4 ...

  • 借鉴德国_思考我国节能建筑设计_吴必龙
  • 建筑设计漫谈 借鉴德国,思考我国节能建筑设计 吴必龙 (浙江科技学院 杭州 310012) 李 颖 (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设计系 杭州 310007) 摘 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是德国政府开发利用能源的一贯政策.德国特别重视建筑的节能,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建筑节能设计角度分析,认 ...

  • 低碳发展中的中国国际责任
  • 气候变化引起的粮食安全.水资源稀缺.海平面升高.生态系统崩溃等诸多自然和社会危害,从根本上触及人类的生存,使得人类不得不对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反思,以寻求未来的发展之道.2003年英国布莱尔政府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标志着以减缓气候变化为主旨.减少温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