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十大名将

孙武

兵圣——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

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大败楚国20万大军,柏举之战后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楚越,显名诸侯。所著《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多种语言,受到世界各国军事家的青睐。

孙膑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后在与庞涓的交战中,为了不引起庞涓的重视,受任军师,代行使主帅职权(名义上的军师,实际的主帅),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重创横行天下二十余年的庞涓和不可一世的魏武卒,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军事思想上主张攻城,只有覆军杀帅,才能取得完全胜利,擅长以劣势的兵力佯攻敌军,创八门金锁阵,著《孙膑兵法》闻名于世。

吴起

兵家亚圣——吴起

战国初期魏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人,当时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解除了齐国对鲁国的威胁;仕魏时屡次破秦,公元前409年,率3万大军大败20万秦军,尽得秦国河西之地,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率5万没有立过军功的弱旅大败秦惠公的50万大军,攻下函谷关,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率楚军出征百越,扩大了楚国的疆域,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

吴起与孙武、孙膑合成“孙子吴起”成为中国军事家的代表,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白起

杀神、人屠——白起

白起,芈姓,白氏,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白起是继“孙子吴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阙之战,采取先弱后强、避实击虚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因功晋升国尉。此后30余年,攻取韩、魏、赵、楚等国70余城。三十六年,领兵入楚,攻克楚都,斩首楚军35万人,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韩国华阳,白起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魏军13万人,淹死赵军2万余人。五十五年,秦赵长平之战,歼灭赵军25万人,坑杀赵俘20万人,为秦国最终一扫六合消除最大的障碍。后为相国范雎所妒忌,于五十八年十二月秦昭襄王令其伐赵。白起认为,战机已失,迟迟不肯进军,后秦王赐其宝剑自刎。

李牧

赵国长城——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今河北隆尧)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雁门一战,全歼匈奴10万大军,开创了中国历史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步卒围歼骑兵的战例,为华夏族赢得了十多年的太平。

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唯一可以倚重的大臣。悼襄王二年(前243年)李牧带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 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此时,泰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屈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大将桓(齿奇)攻 取赵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三年(前233年),又带重兵攻打赵国。赵派李牧为大将军,大破秦军于宜安(今河北高城县西南),桓(齿奇)兵败潜逃。而赵得到喘息之机。因功大,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赵王迁四年(前233年),秦再度出兵攻赵之番吾(今河北平山县),李牧出击,秦军败逃,但赵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魏、韩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赵正迁七年(前229年),秦国大将王翦大举攻赵国,率上党兵卒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瑞和率河间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国派李牧、司马尚倾全军抵 御,一直相持到第二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而更大的忧患还在朝中,昏聩的赵王迁,对那个诬陷过廉颇的秦国间谍郭开宠信不疑。秦国在战场上不能东进,便行反间故计,重金贿赂郭开,使其诬告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 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并罢黜废免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蓖, 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

秦末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3万大军大败章邯、王离领导的40万秦军主力,坑杀20万秦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彭城之战3万大军大败刘邦、韩信的56万大军,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这就是“一战定乾坤”,之前刘邦、韩信从来都没赢过。

韩信

兵仙——韩信

秦末汉初淮阴(今江苏淮安市)人,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并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夜袭魏国,背水一战3万大军击败代、赵20万大军。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乌江自刎。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霍去病

大汉飞骑——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闪电战的鼻祖。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李靖

大唐战神——李靖

隋末唐初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唐初第一名将。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祐,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把上帝之鞭赶到了西方,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徐达

万里长城—徐达

元末明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虽是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1363年鄱阳湖之战以少胜多全歼陈友谅65万大军。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率军20万北伐中原拔洛阳后分兵山东山西,四面出击收复华北、中原,攻克通州包围大都、灭亡元朝。徐达深通谋略,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仅沈儿峪之战就斩获元军首级10余万,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北元第一名将扩廓帖木儿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至黄河时得流木以渡。徐达北伐不仅推翻了元朝黑暗残暴的统治,使燕云十六州时隔430年再次回归汉人的手中,更是打破了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常势。

孙武

兵圣——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

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大败楚国20万大军,柏举之战后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楚越,显名诸侯。所著《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多种语言,受到世界各国军事家的青睐。

孙膑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后在与庞涓的交战中,为了不引起庞涓的重视,受任军师,代行使主帅职权(名义上的军师,实际的主帅),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重创横行天下二十余年的庞涓和不可一世的魏武卒,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军事思想上主张攻城,只有覆军杀帅,才能取得完全胜利,擅长以劣势的兵力佯攻敌军,创八门金锁阵,著《孙膑兵法》闻名于世。

吴起

兵家亚圣——吴起

战国初期魏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人,当时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解除了齐国对鲁国的威胁;仕魏时屡次破秦,公元前409年,率3万大军大败20万秦军,尽得秦国河西之地,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率5万没有立过军功的弱旅大败秦惠公的50万大军,攻下函谷关,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率楚军出征百越,扩大了楚国的疆域,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

吴起与孙武、孙膑合成“孙子吴起”成为中国军事家的代表,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白起

杀神、人屠——白起

白起,芈姓,白氏,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白起是继“孙子吴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阙之战,采取先弱后强、避实击虚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因功晋升国尉。此后30余年,攻取韩、魏、赵、楚等国70余城。三十六年,领兵入楚,攻克楚都,斩首楚军35万人,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韩国华阳,白起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魏军13万人,淹死赵军2万余人。五十五年,秦赵长平之战,歼灭赵军25万人,坑杀赵俘20万人,为秦国最终一扫六合消除最大的障碍。后为相国范雎所妒忌,于五十八年十二月秦昭襄王令其伐赵。白起认为,战机已失,迟迟不肯进军,后秦王赐其宝剑自刎。

李牧

赵国长城——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今河北隆尧)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雁门一战,全歼匈奴10万大军,开创了中国历史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步卒围歼骑兵的战例,为华夏族赢得了十多年的太平。

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唯一可以倚重的大臣。悼襄王二年(前243年)李牧带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 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此时,泰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屈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大将桓(齿奇)攻 取赵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三年(前233年),又带重兵攻打赵国。赵派李牧为大将军,大破秦军于宜安(今河北高城县西南),桓(齿奇)兵败潜逃。而赵得到喘息之机。因功大,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赵王迁四年(前233年),秦再度出兵攻赵之番吾(今河北平山县),李牧出击,秦军败逃,但赵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魏、韩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赵正迁七年(前229年),秦国大将王翦大举攻赵国,率上党兵卒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瑞和率河间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国派李牧、司马尚倾全军抵 御,一直相持到第二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而更大的忧患还在朝中,昏聩的赵王迁,对那个诬陷过廉颇的秦国间谍郭开宠信不疑。秦国在战场上不能东进,便行反间故计,重金贿赂郭开,使其诬告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李 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并罢黜废免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蓖, 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

秦末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3万大军大败章邯、王离领导的40万秦军主力,坑杀20万秦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彭城之战3万大军大败刘邦、韩信的56万大军,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这就是“一战定乾坤”,之前刘邦、韩信从来都没赢过。

韩信

兵仙——韩信

秦末汉初淮阴(今江苏淮安市)人,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并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夜袭魏国,背水一战3万大军击败代、赵20万大军。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乌江自刎。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霍去病

大汉飞骑——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闪电战的鼻祖。

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李靖

大唐战神——李靖

隋末唐初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唐初第一名将。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祐,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把上帝之鞭赶到了西方,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徐达

万里长城—徐达

元末明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虽是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1363年鄱阳湖之战以少胜多全歼陈友谅65万大军。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率军20万北伐中原拔洛阳后分兵山东山西,四面出击收复华北、中原,攻克通州包围大都、灭亡元朝。徐达深通谋略,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仅沈儿峪之战就斩获元军首级10余万,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北元第一名将扩廓帖木儿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至黄河时得流木以渡。徐达北伐不仅推翻了元朝黑暗残暴的统治,使燕云十六州时隔430年再次回归汉人的手中,更是打破了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常势。


相关内容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圣人.皇帝.名相.名将.才子.佳人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圣人.皇帝.名相.名将.才 子.佳人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圣人.皇帝.名相.名将.才子.佳人是谁?--摘自百川看人物 十大圣人 文圣孔子:兵圣孙子: 智圣诸葛亮:史圣司马迁:武圣关羽: 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酒圣杜康. 十大皇帝 中国第一皇帝秦始皇:汉高祖刘邦:隋 ...

  • 中国历史上十大武将:关羽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勇武之人往往产生在战乱的年代里,比如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等历史时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代历史上的战争也逐渐从车战.发展到骑兵和步兵之间的混合战斗. 对于以下所排的中国历史上十大武将,主要参考武将的武力值,不侧重其军事指挥才能等.其中,按照力量.武艺.体力三个指标,每项满分是 ...

  • 爱上中年寡妇的世界十大名将之一,忠告世人永远不要招惹中国
  • 爱上中年寡妇的世界十大名将之一,忠告世人永远不要招惹 中国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享年八十九岁. 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二战爆发期间,是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作为世界十大名将之一,蒙哥马利有他的非凡之处. 比如说,蒙哥马利 ...

  • 三国十大名将排行榜,非演义排名
  • 名将排行榜:周瑜 陆逊 邓艾 魏延 张辽 吕蒙 徐晃 孙策 麴义 羊祜 第一名:周瑜 周瑜的历史形象是完美的,他出身宦之家,为人谦恭有礼,不失大度,其少年得志.风度可人,文采超群且精于音乐,他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横行天下的抱负,堪称一代风流儒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 ...

  • 细细列数:中国古代战争的十大奇迹 - 起点阅读网
  • 细细列数:中国古代战争的十大奇迹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本站整理 时间:2010-03-16 第十位:关羽白马坡之战,在三国时期中原争夺的最高潮上演了这么一个传奇,曹操以500兵和众老百姓面对袁绍的数千部队的一次奇袭.名将关羽于乱军中斩杀敌军主将颜良之首.其双方兵力对比之大,对双方战局影响之大是古代战 ...

  • 中国十大不败名将排行榜:兰陵王许世友在列
  • 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大幕中,闪烁着无数璀璨的将星,然而究其一生从未尝败绩的确是屈指可数,以下列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十位(按时代排序). 一.兵圣--孙武 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 ...

  • 中国古代十大武功卓著的北伐名将
  • 中国古代十大武功卓著的北伐名将 中国古代的北方大地,总是血火交融,遭受磨难.这片中华文明发祥的沃土,不断成为野蛮入侵的前沿阵地,成为弱肉强食.生灵涂炭的砧板.然而在战火的洗礼中,它又表现出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各民族在这里交汇融合,孕育出新的勃勃生机.于是它又得以脱胎换骨,蹒跚前行.唐代诗人李华在&l ...

  • 气吞万里如虎:盘点南北朝时期十大将军
  • 导读: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 ...

  • 建国后解放军的十大经典歼灭战
  • 全面剖析:建国后解放军的十大经典歼灭战( 一.飞虎山歼灭战 地点:朝鲜飞虎山 时间:1950年11月2日 战果:全歼韩国两个先头师共记1万5千人 过程简述: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20万部队入朝参战.当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得知志愿军连飞机坦克都没有的时候,不禁长叹一声"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