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文化构成

北京城的文化构成

舒 乙 北京城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城市, 它的位置在华北平原的最北端, 北面和西面是山,山是太行山的余脉,叫燕山,南面和东面是平原, 东面距离渤海大约 150 公里。气候四季分明,这个位置对人类居住是 相当理想的。远古的时候,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活,根据上个世纪初 和本世纪初的考古,大约 50 万年前就有猿人在北京西南方向周口店 的山洞里生活,这种猿人被考古界和人类学界正式命名为“北京猿 人”。周口店猿人遗址也因此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最近的考古发 现北京猿人的生存年限比 50 万年还要早。 大约在三千年前,在北京西南方向的一条叫永定河的河岸旁边 渐渐形成了一座小城,这就是北京城的雏型。随着永定河的不断泛滥 和人口的增多,北京城渐渐向东北方向移位,离开永定河河岸,而且 自八百多年前起渐渐成为一座北方的乃至全国的政治中心,终于在 730 年前元朝的时候,正式在现在这个位置建了新的北京城,一直至 今,不断扩展、更新、完善,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城是设计出来的 北京城和世界上的许多著名大城市完全不同, 它不是由小渔村, 小村镇长期地慢慢地扩展成的大都市;北京是设计出来的,一开始就 很大,是按图施工,按一定的指导思想,人工建造出来的。

这座人工设计建造的大都市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方向非常明确。 基本原则是坐北朝南, 一切都是正北正南正 东正西的。北京人永远不说“前、后、左、右”,老是说“东、南、 西、北”,因为不论是房子的朝向,还是大街小巷胡同的走向都是很 端正的,合乎正北正南正东正西的方向,几乎没有斜的,歪的。一旦 有个不符合正东正西的街道, 它的名字一定注明这是一条斜街, 如 “烟 袋斜街”、“梅兰竹菊斜街”。从考古的角度认定,凡是斜街原来都 是河道,后来改河道为道路,方向自然不会是太正,都是斜的。在北 京,只要认定了方向,不管怎么走,决不会迷路,三拐两转,按既定 方向走,一定会到达,原因就是北京是设计出来的,不是随心所欲乱 建的,乱建是没有规律的,找不着北。北京城的方向性强烈是来源于 它在北半球,冬天比较冷,房子坐北朝南阳光自南边来,可以直射到 朝南的屋里。胡同也都是东西向的,阳光普遍都直接照到街面,而且 可以避开凛列的北风,完全合乎自然的规律。 二.呈棋盘状。北京是正方形的。北京不是放射状的,是棋盘状 的。街道排列整齐。最中心是皇宫,外侧有皇宫的城墙,叫紫禁城。 紫禁城外边还有一层城墙, 这两座城墙之间是皇宫的服

务机构和国家 机关的所在地,老百姓不可以进来。皇城外面才是市民居住地和商业 区,最外面还有一圈北京城的高大城墙和护城河。这层城墙有九座城 门通往城外。皇帝是天子,天子最大,九是最大的数,所以皇帝所在 城市有九个城门。城门上有门钉,仔细数数,皇宫的大门上横、竖各 有九排门钉,一共八十一个,不能错。大臣的街门就不能有九个,一

定是每排七个或者五个,是级别低的缘故。北京城里的道路按“九经 九纬” 的原则设计, 东西向、 南北向各有九条干道, 呈真正的棋盘状。 城门和城门之间有 21 条胡同,每条胡同之间彼此的距离是 44 步约 64 米,胡同宽 6 步,约 9.24 米。这么规律的安排绝非自然形成,必 定是人为设计的,是按图施工的,非常有序。 三.有根有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之邦, 行为方式 一贯遵 循“言之有理”的原则,即必须有所根据。中国古代有个重要的朝代 叫周朝,大致约今三千年,那是一个文明大发展、打基础的时代,周 朝晚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如老 子、孔子、孟子。中国的古典经典简称《四书五经》,其中有一部叫 《周礼》,就是纪录周朝礼制的,其中有《考工记》,是讲营国的原 则的。《考工记》上有记载,国都要“右社左庙,前殿后市”。国都 要按子午线建中轴线,子是北,午是南,皇宫的南门就叫“午门”。 皇宫要建在中轴线上。然后左右对称,建“右社左庙”。皇宫右边安 排社稷坛,社稷即国土,建一个坛,象征国家的领土空间;皇宫左边 建祖庙,安排皇家的祖宗牌位,敬重祖先。中轴线的前面建宫殿,后 面安排集市,叫“前殿后市”。今日的北京的城市机理完全是继承了 这样的指导原则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都可以找到实物存在。皇宫现在 是“故宫博物院”,社稷坛现在是“中山公园”,祖庙现在是“北京 劳动人民文化宫” 。 后市现在是地安门、 鼓楼、 钟楼一带的商业街区。 中轴线一直由永定门经过中心的紫禁城延伸到城外新建的奥运会场 馆所在地。

四.胡同有 1204 条。北京由皇家园林、寺庙、胡同三大部份组 成。胡同是北京居民的小型街道,胡同的两侧都是四合院连接而成的 住房和院落。胡同一般狭长,长度超过宽度,平均 1:0,07 左右。四 合院都是单层的房屋,高一般 3 米,是胡同宽度的 0.5。宽高比例是 2:1。明朝中期(1560 年)北京有胡同 459 条,清朝末年增加到 1121 条,上世纪八十年代统计是 1204 条,胡同的名称原来充满了生活气 息, 后来在辛亥革命之后有许多名称被酸溜溜的文人们篡改得 “文雅” 而面目

全非了。如“狗尾巴胡同”改成了“高义伯胡同”, “奶子府” 改成了“廼兹府”,“烧饼胡同”改成了“寿瓶胡同”,“轿子胡同” 改成了“教子胡同”,“屎克螂胡同”改成了“刻亮胡同”,“小羊 圈胡同”改成了“小杨家胡同”„„ 元代皇帝忽必烈的大臣刘秉忠是元代北京城的最初设计者, 他的 名字应该永记史册。

四合院是北京的宝贝 四合院,顾名思意,就是房子在四周,中间是院子,院子 里可以种花种树。这样的房子可以是两进的,即两院前后串在 一起,也可以是三进、甚至五进、六进的,后者是豪宅大户。 这种房子都是单层的,房顶呈“人”字形,用灰瓦舖顶。 房子的结构都是土木结构的,有木柱、木梁作框架,外墙是砖 的。这种房子有很好的弹性,有抗震性。

北京人的四合院以北房为正房,是主人住的,西、东房为 厢房,是子女住的,南房则多为倒座,一般当书房或贮藏室, 南房的门朝北开。 一家人关起街门, 自成一体, 叫 “独门独院” ; 比较贫穷的人,可以几户合住一院,叫“大杂院”。 从居住环境来看,四合院虽然很古老,但却非常复合现代 的宜居要求,它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产物,人住在四合院里 是很贴近自然的。 纵观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史,特别是在工业化时代,最终形 成的是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人们长期住在一种拥护、狭小、 噪杂、灰尘、污染的空间里,和大自然相隔得越来越远。久而 久之人们开始渴望回归自然,于是有钱人又开始纷纷到城外、 到郊区去建别墅,一般也是建矮层的房子,房子在中间,周围 是草、是树,享受新鲜的空气。然而这种和自然贴近回归大自 然的过程往往是被动的,是饱尝现代大城市的苦头之后被逼而 为的。 反观北京的四合院是古人的遗产,是主动打造的。你的别 墅在乡下;我的别墅在城中间。你是中间有房子,四周有草有 树;我是中间有草有树,四周有房子。关键是都能和大自然贴 近,都能避开现代大城市的拥挤、狭小、噪杂、灰尘、和污染, 都符合近代宜居的要求。 所以,四合院是北京的宝贝,它很科学,很现代,很超前。

由于四合院的四周是墙,它可以把噪音挡在外边,闹中有 静。 由于四合院里可以长草、种花、种树,有利于保持水分, 调节湿度、吸收灰尘、改善空气的质量,一句话,可以对局部 的小环境进行微调,宛如是城市的小肺泡,进行吐故纳新,自 我调节。无数的小肺泡集合在一起,对整个城市能起到全局的 自我调节功能,人们住在这样的城市里应该是很舒适的。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四合院都应该受到保护,而 不

应该随意地去拆除它,去“推平头”,去建高楼,那样才是 本末倒置,步了人家的错误后尘,是完全错误的。近三十年以 来,在现代化的口号下,恰恰进入了误区,已经拆除了许多胡 同和四合院,到目前为止,大约还有四分之一的胡同存在。北 京市政府已经接受了专家学者的意见, 制定和通过了保护规划, 对成片的胡同和四合院进行整体保护和微循环的维修。 北京最好的观景点是从景山上往下看。位于市中心的景山 公园里有一座人工的小山,是城内的制高点,上面有一字排开 的五座漂亮亭子。站在最顶上的小亭子里往四外看,人们会惊 奇的发现,除了正南方是一大片紫禁城皇宫的黄琉璃瓦之外, 北京简直是绿色的海洋, 到处都是树。 人们平常在城里行走时, 好象并不觉得北京会有这么多树木,怎么从景山上往下看时竟 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色呢,甚是奇怪。 其实,根源在四合院。

在四合院里,家家都种树,最常见的树种,在北京,是枣 树、椿树、榆树、柿树、桑树,还有栽在盆里的石榴树、夹竹 桃。当树木的树冠窜过平房的房脊之后,连成一片,从上面俯 视,就是绿色的海洋。实际上,北京四合院里的树木总量是很 大的,远远多于道边的林荫木,这就是北京城能成为世界上绿 化率最高的城市的奥秘。不过,近几年来,由于四合院的破坏, 绿色海洋已经出现了许多空洞,也有不少多层建筑取代了树木 拔地而起,这当然是很遗憾的事情。

北京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中国一共有 56 个民族, 除了汉族之外, 其它的都通称为 “少 数民族”,原因是他们的人数都特别少,最多的叫壮族,在广 西省一带,也不过一千多万。满族在人数上在少数民族中排行 老二,也才一千万,其他比较多的是蒙古人、藏族人、回族人, 最少的黑龙江省的赫哲族人和云南的基诺族人,才有几万人。 中国目前实行的民族政策是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制。 北京这座古城八百年以来,一直是全中国的首都,或者是 北部半壁江山的国都,号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就是 辽、金、元、明、清和中华民国的一段,如果加上中华人民共 和国,前后是七段历史时期。奇怪的是,在六朝中居然有四个 朝代是少数民族作统治者。辽的统治者是契丹人,金的统治者

是女贞人,元的统治者是蒙古人,清的统治者是满族人,中间 只有明朝的统治者是汉人。这在中国的历史上,特别是在北京 城市史上是一件非常奇特的现象,在其他国家的历史上也很罕 见。因此北京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留下了许多民 族的不同的语言、风俗、

习惯和文学艺术,共同缔造了北京文 化。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的少数民族历来是非常强悍的,他们 英勇善战,善骑射,有很强的流动性和机动性,经常骚扰中原 汉族的边疆,以至战争连年不断,而且经常是文明的、富有的 汉族被打败,财富牛羊甚至人口被掳走。不过,这些少数民族 最后差不多都被汉族同化了,甚至在种族上也被融合在中华民 族大家庭里了,宋朝以后的中华民族就是这样正式形成的。历 史上许多非常有名少数民族的名字,如匈奴、党项、契丹、女 真、鲜卑等等,在一千年之后竟然完全找不到他们的后人了, 大家都称自己的族属是汉族。 现存的 55 个少数民族除当过统治 者的蒙族和满族之外绝大部分都生活在更边远的地区。 大约在 1400 年前,中国的隋朝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叫隋炀帝, 他动员了五百万民工用六年时间开凿了一条大运河, 由长江岸边的扬州,穿过淮河、黄河,到达洛阳和西安,再由 河南中部北上,直抵北京,全长 2700 公理,成为全世界最伟大 的工程之一。这条大运河耗尽了国家的财力人力,隋朝随之灭 亡,但是对随之而来的唐朝的兴盛繁荣和长治久安却起了决定

性的促进作用,同样,这条大运河把北京城的地位和历史作用 也大大地提高了,让它由一个北部的局部性城市在六百年后一 跃而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 北京城的多民族性除了在语言、饮食、服装上有许多特点 之外,如漂亮的北京话的形成,吃饺子,吃涮肉,吃烤肉,吃 烤鸭,穿旗袍等等,还有许多带有多民族特点的文物保存了下 来,譬如在七个皇家园林中保存着十五块乾隆皇帝的御碑,这 些石碑体形硕大,都是四方柱形,有华丽的外表,雕刻精美, 上面刻着四种文体,记载皇帝本人的诗歌、文章和圣旨,一面 是汉文,另一面是满文,第三面是蒙文,第四面是藏文,年代 最晚的也有 230 年了,其中涉及西藏内容的就有六块,上面清 晰地提到西藏自古就是“我中华”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 和中央政权关系亲密无间。这些石碑的存在真是天赐的良物, 无需做什么特别的说明就能向不明真相的人士说明太多的内 容,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北京城安定门外有一座黄寺,里面保存着一座精美无比的 五塔,是为纪念西藏六世班禅大师而建立的。这座五塔充满了 感人的故事。乾隆皇帝七十大寿的时候,六世班禅大师带了三 千人行走一年另一个月由后藏到达北京,亲自向皇帝祝寿。乾 隆皇帝为他在承德仿效扎什伦布寺建了须弥福寿寺,在北京香 山为他建造了避暑的昭庙,在北京安定门外为他大修西黄寺, 并学

习了藏语和他交谈,去雍和宫聆听他的讲经,两次亲临西

黄寺去看望他,为他画画,为他写诗,送他皮袄和许多珍贵的 礼物,在他不幸染上天花在北京圆寂后又亲自三次去西黄寺悼 唁他,为他用两年时间建造了世界上最为华丽的五塔衣冠塚。 北京西郊有一座漂亮的皇家园林,叫颐和园,是乾隆皇帝 精心建造的,距今已有 255 年的历史,已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 产。在它的后山上建有一座皇家喇嘛庙,极其宏伟,完全是西 藏式的建筑, 内容包括象征佛居住的须弥山, 叫香岩宗印之阁, 四周建有四大部洲、八小部洲以及日殿、月殿、白塔、红塔、 黑塔、 绿塔, 还有一组花承阁和一座 16 米高的七色彩琉璃宝塔。 可惜的是,它被英法联军澈底破坏了,成了废墟。慈禧太后重 修颐和园时因财力不够,后山的这组藏式建筑并未修复。笔者 最近写文呼吁将它澈底修复起来,据可靠消息,此建议已被批 准采纳,将拨巨资在三、四年按原样修复起来。这组藏式建筑 在北京的再现将再次辉煌地展示北京城的多民族性的丰富多 彩。

北京最好的文化景点 北京有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颐和园、天坛、八达岭 长城、明十三陵和周口店猿人遗址。 除了这六处之外,我以为以下六处也是北京最好的文化景 点:雍和宫、北海、法海寺、大葆台汉墓、国子监、田义墓。

今年,笔者出版了一部散文集,题目叫《发现北京》,由 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它并非旅游指南,重点在于“发现”, 阐述北京的文化价值和奥秘所在。在这部书里上述六处都有专 门文章记述,所以不再这里赘述。敢于保证的是,如果有可能, 哪怕只去造访这六处中一处,便会有“不虚此行”的感觉,只 因它们都是北京文化的象征物和最闪光的亮点。

更多:http://www.hongqiaofang.com.cn 更多:http://www.021shsx.cn 更多:http://www.weilaiyufazhanzazhi.com.cn 更多:http://www.multi-color.cn 更多:http://www.huafawujin.cn 更多:http://www.fengjingcar.cn 更多:http://www.chinahandicraft.cn 更多:http://www.foryouforme.cn

北京城的文化构成

舒 乙 北京城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城市, 它的位置在华北平原的最北端, 北面和西面是山,山是太行山的余脉,叫燕山,南面和东面是平原, 东面距离渤海大约 150 公里。气候四季分明,这个位置对人类居住是 相当理想的。远古的时候,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活,根据上个世纪初 和本世纪初的考古,大约 50 万年前就有猿人在北京西南方向周口店 的山洞里生活,这种猿人被考古界和人类学界正式命名为“北京猿 人”。周口店猿人遗址也因此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最近的考古发 现北京猿人的生存年限比 50 万年还要早。 大约在三千年前,在北京西南方向的一条叫永定河的河岸旁边 渐渐形成了一座小城,这就是北京城的雏型。随着永定河的不断泛滥 和人口的增多,北京城渐渐向东北方向移位,离开永定河河岸,而且 自八百多年前起渐渐成为一座北方的乃至全国的政治中心,终于在 730 年前元朝的时候,正式在现在这个位置建了新的北京城,一直至 今,不断扩展、更新、完善,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城是设计出来的 北京城和世界上的许多著名大城市完全不同, 它不是由小渔村, 小村镇长期地慢慢地扩展成的大都市;北京是设计出来的,一开始就 很大,是按图施工,按一定的指导思想,人工建造出来的。

这座人工设计建造的大都市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方向非常明确。 基本原则是坐北朝南, 一切都是正北正南正 东正西的。北京人永远不说“前、后、左、右”,老是说“东、南、 西、北”,因为不论是房子的朝向,还是大街小巷胡同的走向都是很 端正的,合乎正北正南正东正西的方向,几乎没有斜的,歪的。一旦 有个不符合正东正西的街道, 它的名字一定注明这是一条斜街, 如 “烟 袋斜街”、“梅兰竹菊斜街”。从考古的角度认定,凡是斜街原来都 是河道,后来改河道为道路,方向自然不会是太正,都是斜的。在北 京,只要认定了方向,不管怎么走,决不会迷路,三拐两转,按既定 方向走,一定会到达,原因就是北京是设计出来的,不是随心所欲乱 建的,乱建是没有规律的,找不着北。北京城的方向性强烈是来源于 它在北半球,冬天比较冷,房子坐北朝南阳光自南边来,可以直射到 朝南的屋里。胡同也都是东西向的,阳光普遍都直接照到街面,而且 可以避开凛列的北风,完全合乎自然的规律。 二.呈棋盘状。北京是正方形的。北京不是放射状的,是棋盘状 的。街道排列整齐。最中心是皇宫,外侧有皇宫的城墙,叫紫禁城。 紫禁城外边还有一层城墙, 这两座城墙之间是皇宫的服

务机构和国家 机关的所在地,老百姓不可以进来。皇城外面才是市民居住地和商业 区,最外面还有一圈北京城的高大城墙和护城河。这层城墙有九座城 门通往城外。皇帝是天子,天子最大,九是最大的数,所以皇帝所在 城市有九个城门。城门上有门钉,仔细数数,皇宫的大门上横、竖各 有九排门钉,一共八十一个,不能错。大臣的街门就不能有九个,一

定是每排七个或者五个,是级别低的缘故。北京城里的道路按“九经 九纬” 的原则设计, 东西向、 南北向各有九条干道, 呈真正的棋盘状。 城门和城门之间有 21 条胡同,每条胡同之间彼此的距离是 44 步约 64 米,胡同宽 6 步,约 9.24 米。这么规律的安排绝非自然形成,必 定是人为设计的,是按图施工的,非常有序。 三.有根有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之邦, 行为方式 一贯遵 循“言之有理”的原则,即必须有所根据。中国古代有个重要的朝代 叫周朝,大致约今三千年,那是一个文明大发展、打基础的时代,周 朝晚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如老 子、孔子、孟子。中国的古典经典简称《四书五经》,其中有一部叫 《周礼》,就是纪录周朝礼制的,其中有《考工记》,是讲营国的原 则的。《考工记》上有记载,国都要“右社左庙,前殿后市”。国都 要按子午线建中轴线,子是北,午是南,皇宫的南门就叫“午门”。 皇宫要建在中轴线上。然后左右对称,建“右社左庙”。皇宫右边安 排社稷坛,社稷即国土,建一个坛,象征国家的领土空间;皇宫左边 建祖庙,安排皇家的祖宗牌位,敬重祖先。中轴线的前面建宫殿,后 面安排集市,叫“前殿后市”。今日的北京的城市机理完全是继承了 这样的指导原则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都可以找到实物存在。皇宫现在 是“故宫博物院”,社稷坛现在是“中山公园”,祖庙现在是“北京 劳动人民文化宫” 。 后市现在是地安门、 鼓楼、 钟楼一带的商业街区。 中轴线一直由永定门经过中心的紫禁城延伸到城外新建的奥运会场 馆所在地。

四.胡同有 1204 条。北京由皇家园林、寺庙、胡同三大部份组 成。胡同是北京居民的小型街道,胡同的两侧都是四合院连接而成的 住房和院落。胡同一般狭长,长度超过宽度,平均 1:0,07 左右。四 合院都是单层的房屋,高一般 3 米,是胡同宽度的 0.5。宽高比例是 2:1。明朝中期(1560 年)北京有胡同 459 条,清朝末年增加到 1121 条,上世纪八十年代统计是 1204 条,胡同的名称原来充满了生活气 息, 后来在辛亥革命之后有许多名称被酸溜溜的文人们篡改得 “文雅” 而面目

全非了。如“狗尾巴胡同”改成了“高义伯胡同”, “奶子府” 改成了“廼兹府”,“烧饼胡同”改成了“寿瓶胡同”,“轿子胡同” 改成了“教子胡同”,“屎克螂胡同”改成了“刻亮胡同”,“小羊 圈胡同”改成了“小杨家胡同”„„ 元代皇帝忽必烈的大臣刘秉忠是元代北京城的最初设计者, 他的 名字应该永记史册。

四合院是北京的宝贝 四合院,顾名思意,就是房子在四周,中间是院子,院子 里可以种花种树。这样的房子可以是两进的,即两院前后串在 一起,也可以是三进、甚至五进、六进的,后者是豪宅大户。 这种房子都是单层的,房顶呈“人”字形,用灰瓦舖顶。 房子的结构都是土木结构的,有木柱、木梁作框架,外墙是砖 的。这种房子有很好的弹性,有抗震性。

北京人的四合院以北房为正房,是主人住的,西、东房为 厢房,是子女住的,南房则多为倒座,一般当书房或贮藏室, 南房的门朝北开。 一家人关起街门, 自成一体, 叫 “独门独院” ; 比较贫穷的人,可以几户合住一院,叫“大杂院”。 从居住环境来看,四合院虽然很古老,但却非常复合现代 的宜居要求,它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产物,人住在四合院里 是很贴近自然的。 纵观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史,特别是在工业化时代,最终形 成的是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人们长期住在一种拥护、狭小、 噪杂、灰尘、污染的空间里,和大自然相隔得越来越远。久而 久之人们开始渴望回归自然,于是有钱人又开始纷纷到城外、 到郊区去建别墅,一般也是建矮层的房子,房子在中间,周围 是草、是树,享受新鲜的空气。然而这种和自然贴近回归大自 然的过程往往是被动的,是饱尝现代大城市的苦头之后被逼而 为的。 反观北京的四合院是古人的遗产,是主动打造的。你的别 墅在乡下;我的别墅在城中间。你是中间有房子,四周有草有 树;我是中间有草有树,四周有房子。关键是都能和大自然贴 近,都能避开现代大城市的拥挤、狭小、噪杂、灰尘、和污染, 都符合近代宜居的要求。 所以,四合院是北京的宝贝,它很科学,很现代,很超前。

由于四合院的四周是墙,它可以把噪音挡在外边,闹中有 静。 由于四合院里可以长草、种花、种树,有利于保持水分, 调节湿度、吸收灰尘、改善空气的质量,一句话,可以对局部 的小环境进行微调,宛如是城市的小肺泡,进行吐故纳新,自 我调节。无数的小肺泡集合在一起,对整个城市能起到全局的 自我调节功能,人们住在这样的城市里应该是很舒适的。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四合院都应该受到保护,而 不

应该随意地去拆除它,去“推平头”,去建高楼,那样才是 本末倒置,步了人家的错误后尘,是完全错误的。近三十年以 来,在现代化的口号下,恰恰进入了误区,已经拆除了许多胡 同和四合院,到目前为止,大约还有四分之一的胡同存在。北 京市政府已经接受了专家学者的意见, 制定和通过了保护规划, 对成片的胡同和四合院进行整体保护和微循环的维修。 北京最好的观景点是从景山上往下看。位于市中心的景山 公园里有一座人工的小山,是城内的制高点,上面有一字排开 的五座漂亮亭子。站在最顶上的小亭子里往四外看,人们会惊 奇的发现,除了正南方是一大片紫禁城皇宫的黄琉璃瓦之外, 北京简直是绿色的海洋, 到处都是树。 人们平常在城里行走时, 好象并不觉得北京会有这么多树木,怎么从景山上往下看时竟 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色呢,甚是奇怪。 其实,根源在四合院。

在四合院里,家家都种树,最常见的树种,在北京,是枣 树、椿树、榆树、柿树、桑树,还有栽在盆里的石榴树、夹竹 桃。当树木的树冠窜过平房的房脊之后,连成一片,从上面俯 视,就是绿色的海洋。实际上,北京四合院里的树木总量是很 大的,远远多于道边的林荫木,这就是北京城能成为世界上绿 化率最高的城市的奥秘。不过,近几年来,由于四合院的破坏, 绿色海洋已经出现了许多空洞,也有不少多层建筑取代了树木 拔地而起,这当然是很遗憾的事情。

北京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中国一共有 56 个民族, 除了汉族之外, 其它的都通称为 “少 数民族”,原因是他们的人数都特别少,最多的叫壮族,在广 西省一带,也不过一千多万。满族在人数上在少数民族中排行 老二,也才一千万,其他比较多的是蒙古人、藏族人、回族人, 最少的黑龙江省的赫哲族人和云南的基诺族人,才有几万人。 中国目前实行的民族政策是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制。 北京这座古城八百年以来,一直是全中国的首都,或者是 北部半壁江山的国都,号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就是 辽、金、元、明、清和中华民国的一段,如果加上中华人民共 和国,前后是七段历史时期。奇怪的是,在六朝中居然有四个 朝代是少数民族作统治者。辽的统治者是契丹人,金的统治者

是女贞人,元的统治者是蒙古人,清的统治者是满族人,中间 只有明朝的统治者是汉人。这在中国的历史上,特别是在北京 城市史上是一件非常奇特的现象,在其他国家的历史上也很罕 见。因此北京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留下了许多民 族的不同的语言、风俗、

习惯和文学艺术,共同缔造了北京文 化。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的少数民族历来是非常强悍的,他们 英勇善战,善骑射,有很强的流动性和机动性,经常骚扰中原 汉族的边疆,以至战争连年不断,而且经常是文明的、富有的 汉族被打败,财富牛羊甚至人口被掳走。不过,这些少数民族 最后差不多都被汉族同化了,甚至在种族上也被融合在中华民 族大家庭里了,宋朝以后的中华民族就是这样正式形成的。历 史上许多非常有名少数民族的名字,如匈奴、党项、契丹、女 真、鲜卑等等,在一千年之后竟然完全找不到他们的后人了, 大家都称自己的族属是汉族。 现存的 55 个少数民族除当过统治 者的蒙族和满族之外绝大部分都生活在更边远的地区。 大约在 1400 年前,中国的隋朝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叫隋炀帝, 他动员了五百万民工用六年时间开凿了一条大运河, 由长江岸边的扬州,穿过淮河、黄河,到达洛阳和西安,再由 河南中部北上,直抵北京,全长 2700 公理,成为全世界最伟大 的工程之一。这条大运河耗尽了国家的财力人力,隋朝随之灭 亡,但是对随之而来的唐朝的兴盛繁荣和长治久安却起了决定

性的促进作用,同样,这条大运河把北京城的地位和历史作用 也大大地提高了,让它由一个北部的局部性城市在六百年后一 跃而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 北京城的多民族性除了在语言、饮食、服装上有许多特点 之外,如漂亮的北京话的形成,吃饺子,吃涮肉,吃烤肉,吃 烤鸭,穿旗袍等等,还有许多带有多民族特点的文物保存了下 来,譬如在七个皇家园林中保存着十五块乾隆皇帝的御碑,这 些石碑体形硕大,都是四方柱形,有华丽的外表,雕刻精美, 上面刻着四种文体,记载皇帝本人的诗歌、文章和圣旨,一面 是汉文,另一面是满文,第三面是蒙文,第四面是藏文,年代 最晚的也有 230 年了,其中涉及西藏内容的就有六块,上面清 晰地提到西藏自古就是“我中华”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 和中央政权关系亲密无间。这些石碑的存在真是天赐的良物, 无需做什么特别的说明就能向不明真相的人士说明太多的内 容,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北京城安定门外有一座黄寺,里面保存着一座精美无比的 五塔,是为纪念西藏六世班禅大师而建立的。这座五塔充满了 感人的故事。乾隆皇帝七十大寿的时候,六世班禅大师带了三 千人行走一年另一个月由后藏到达北京,亲自向皇帝祝寿。乾 隆皇帝为他在承德仿效扎什伦布寺建了须弥福寿寺,在北京香 山为他建造了避暑的昭庙,在北京安定门外为他大修西黄寺, 并学

习了藏语和他交谈,去雍和宫聆听他的讲经,两次亲临西

黄寺去看望他,为他画画,为他写诗,送他皮袄和许多珍贵的 礼物,在他不幸染上天花在北京圆寂后又亲自三次去西黄寺悼 唁他,为他用两年时间建造了世界上最为华丽的五塔衣冠塚。 北京西郊有一座漂亮的皇家园林,叫颐和园,是乾隆皇帝 精心建造的,距今已有 255 年的历史,已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 产。在它的后山上建有一座皇家喇嘛庙,极其宏伟,完全是西 藏式的建筑, 内容包括象征佛居住的须弥山, 叫香岩宗印之阁, 四周建有四大部洲、八小部洲以及日殿、月殿、白塔、红塔、 黑塔、 绿塔, 还有一组花承阁和一座 16 米高的七色彩琉璃宝塔。 可惜的是,它被英法联军澈底破坏了,成了废墟。慈禧太后重 修颐和园时因财力不够,后山的这组藏式建筑并未修复。笔者 最近写文呼吁将它澈底修复起来,据可靠消息,此建议已被批 准采纳,将拨巨资在三、四年按原样修复起来。这组藏式建筑 在北京的再现将再次辉煌地展示北京城的多民族性的丰富多 彩。

北京最好的文化景点 北京有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颐和园、天坛、八达岭 长城、明十三陵和周口店猿人遗址。 除了这六处之外,我以为以下六处也是北京最好的文化景 点:雍和宫、北海、法海寺、大葆台汉墓、国子监、田义墓。

今年,笔者出版了一部散文集,题目叫《发现北京》,由 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它并非旅游指南,重点在于“发现”, 阐述北京的文化价值和奥秘所在。在这部书里上述六处都有专 门文章记述,所以不再这里赘述。敢于保证的是,如果有可能, 哪怕只去造访这六处中一处,便会有“不虚此行”的感觉,只 因它们都是北京文化的象征物和最闪光的亮点。

更多:http://www.hongqiaofang.com.cn 更多:http://www.021shsx.cn 更多:http://www.weilaiyufazhanzazhi.com.cn 更多:http://www.multi-color.cn 更多:http://www.huafawujin.cn 更多:http://www.fengjingcar.cn 更多:http://www.chinahandicraft.cn 更多:http://www.foryouforme.cn


相关内容

  • 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成的研究
  • 2005年第6期黑龙江高教研究No.62005 总第134期HeilongjiangResearchesonHigherEducationserial.No.134 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成的研究 白 莉 (杭州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研究和探索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 ...

  • 当代中国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构成_基于三种研究进路的分析_李家祥
  • 2011年1月总第26卷第1期社科纵横 SOIAL SCIENCES REVIEW Jan ,2011VOL . 26NO . 1 当代中国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构成 ---基于三种研究进路的分析 李家祥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0031) [内容摘要]当代中国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构成可以分为实证主义的进 ...

  •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计划
  •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计划 序 言 百年奥运,中华圆梦. 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共享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诞生百年以来,始终以"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与"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激励着人们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境界:激励着人们相互了解.彼此信任,追 ...

  • 现代建筑思潮论
  • 四合院空间模式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对传统院落做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通过对四合院的布局.空间.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现代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使传统四合院院落空间模式现代化.实用化,成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由传统建筑向现代表达的一种途 ...

  • 2015北京社会工作师考试考点解析: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 2015北京社会工作师考试考点解析: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人类的行为及有关人类需要的理论,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对人类行为.需要的产生有直接影响的因素--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既包括日常活动的互动系统,也包括影响社会功能的环境系统.京佳教育魏梓琳老师总结了社会环 ...

  • 中国的建筑大师
  • 吴良镛 一.建筑领域 吴良镛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该理论以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为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原则.层次和系统,发展了区域协调论.有机更新论.地域建筑论等创新 ...

  • 中国旅游行业十三五发展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旅游行业十三五发展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章 旅游行业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论述 一.旅游的定义 二.现代旅游业定义 三.国际组织关于旅游的定义 四.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五.关于定义的采纳效果 ...

  • 世界五大宫殿之首
  • 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故宫 摘要: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 ...

  • 文化与城市立体广告的关系
  • [摘要]文化对一个城市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的精神产品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人的影响是根本的和长远的.现代商业在城市中没有限制的高速发展,侵蚀了城市中独特的文化,让中国的城市千篇一律,除了名字我们还能靠什么来分辨城市?我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人们对城市文化保护的意识,通过用纸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