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使:派遣

B.久之,汉王患之                  患:对……感到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更: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具以报项王                     ②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高祖因狎侮诸客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②乃出黄金四万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2)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4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9.A    使:如果,假使。

10.D    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项:把。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11.C    “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12.(1)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诚  疑  句子通顺各一分)

(2)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

(然  恣  不问其出入  句子通顺各一分)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使:派遣

B.久之,汉王患之                  患:对……感到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更: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具以报项王                     ②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高祖因狎侮诸客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②乃出黄金四万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2)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4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9.A    使:如果,假使。

10.D    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项:把。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11.C    “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12.(1)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

(诚  疑  句子通顺各一分)

(2)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

(然  恣  不问其出入  句子通顺各一分)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相关内容

  • 史记·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惑谗之,陈平亡去.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是日乃拜 ...

  • 史记??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负随平至其家,家 ...

  • [读书故事]陈平忍辱苦读书
  • 陈平忍辱苦读书 [原文]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①.少时家贫②,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③.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④.平为人长.美色⑤.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⑥,曰:"亦食糠覈耳⑦.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 ...

  • 杭州英特初三直升班语文暑假作业_5
  • 杭州英特初三直升班语文暑假作业 一.阅读与鉴赏 1.阅读"推荐书目",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内容包括作者简介.作品概况.读该作品的心得感悟,每篇字数不少于1000字,交电子稿和打印稿) 推荐书目: (一)文言入门和古典文学鉴赏: ①<文言津逮> 张中行著 ②<诗词 ...

  • 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 文言文阅读<一> 义 田 记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臵负郭②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 ...

  •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 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①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 ...

  • 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运河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运河 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輓①,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而总名曰漕河. 永乐四年,成祖命平江伯陈瑄督转运,一仍由海,而一则浮淮入河,至阳武,陆輓百七十里抵卫辉,浮于卫,所谓陆海兼运者也.海运多险, ...

  • 曹刿中考题汇编
  • <曹刿论战>07-10年中考题汇编 (07密云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5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

  • 课内外文言文
  • 扇不在新 庾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先听其音.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注释] ①"庾稚"句:按<晋书>载,献扇一事出于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