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发展理念思考

30

中国地质教育

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2012年第 4 期

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学术专栏

我国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发展理念思考

王静修1,2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191

 

摘 要: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行业特色型大学,尤其是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的发展定位及其发展理念,提出了建立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的思想,并具体论述了“精品+特色”办学理念的主要内容,为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关键词:行业大学;特色型大学;发展理念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2)04-0030-06

行业特色型大学特指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前隶属于国务院某个部门,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1],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特色。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家复兴和崛起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办好这批大学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体系结构逐步优化的过程中,高等学校需要认真思考自身的办学定位问题。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具有与其他高校不同的历史地位、发展过程、办学状况和服务面向,如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找准自身的定位,在我国高等学校体系结构布局中占据恰当位置,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一、角色身份定位:研究型、引领型、世界一流,同普通行业大学和职业学校相区别

以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为起点,我国高校在伴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化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学科专业特色和服务面向的大学。这些大学大部分具有行业特色,有的更是长期在行业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办学,打下了鲜明的行业印记,如传统的地、矿、油、交通、水利类的高校。这些学校尤其是原行业的龙头高校由于在某些学科领域方面的明

收稿日期:2012-10-20。

基金项目:教育学学科建设专项经费。

作者简介:王静修,男,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

显优势,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一大批学科专业在国内甚至是世界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一批行业特色型大学已经脱颖而出,正在向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但是,由于传统上对行业的依赖和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客观上也造成了个别此类大学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

矛盾一:如何处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型、领袖型人才培养的矛盾。由于行业特色型大学从产生起就以专业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国家或行业领域最紧缺、应用型强的人才为其建校宗旨。多年来已形成非常强势的应用人才发展理念,其培养的人才面向也多以实用为主,面向较窄,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因此在其后的发展生涯中变通性较差,也难以担当较全面的综合型、领导型职位。这一问题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变革以后变得更加突出,为此,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经验,传统行业型大学纷纷进行改革,改组学校专业结构,拓宽人才培养面向,增加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提出要培养领袖型和领军型的“双领人才”发展定位,以图维持其在原行业领域的龙头地位,建立其新的霸主地位。这就使得这些学校必须在教育理念上进行大的调整,因为与高适应性和综合性、创新性较强的“双领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多是通识教育的理念。这种理念提倡“厚基础、宽口径”,减少系统知识培养而突出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学生的个性创新而轻视专业领域的精深训练,主张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在其后来的发展中

通过较强的适应能力直接获得而不是被提前传授,即对学生要授之以“渔”而不是“鱼”。然而受多年专业教育思维的惯性影响,尽管许多行业型大学改变了原来的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了其人才培养的定位,强调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却收效甚微。不仅如此,还出现了部分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的迷乱,培养出一批“高不成、低不就”,“下不去、上不来”,既缺少实践动手能力,又不能独当一面的鸡肋型人才。这类学生大多自视甚高,却普遍不受市场欢迎,由此又带来了此类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第二个矛盾。

矛盾二:如何处理就业市场,一线工作领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国家对高校就业率的考核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对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关系。“就业率”是学校办学成效的一个试金石,也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用它来直接评价和衡量大学的办学质量,无疑却是肤浅和短视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对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好坏绝不能用一个短时期的指标来直接考察,而应将其放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从其对社会和国家的综合贡献来全面评价。大学,是培养国之栋梁的地方,而不是普通的职业训练所。它对社会的贡献,应该通过其思想和所培养学生的最终成就来评判,而不是简单的学生能否就业。因此,对于立志要做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我国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来说,就面临着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保证社会和政府对学校的认可,就不得不重视学生的直接就业率,加强同传统行业领域的密切关系,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型培养而迁就于市场需要;另一方面,为了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保证学校在行业、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又必须立意高远,积极拓宽学校的专业面向,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超越市场的直接影响。这种两难,是横在所有想冲击世界一流的特色型重点大学前面一道必须面对又不能不逾越的鸿沟。

如何处理上述矛盾,是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在其身份定位时面临的第一道选择题,既考验着大学执政者的智慧,也关乎我国高等人才的发展。笔者认为,作为我国行业领域的原龙头大学,要想继续保持其特色优势,并在激烈的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一定要坚持超前的办学理念,瞄准世界一流大学,以高水平、研究型为其发展定位,以培养高、精、尖“双领型”人才

为目标,并以此为基点,调整其他配套政策和体制。招生数量不宜求多而求精,培养人才不宜求全而求高,要着眼长远,不以表面的学生就业率而以其从业的实际质量作为评判人才培养成效的标准。要建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思想,将培养将才而不仅是干才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要充分体现一流大学的风采,不仅学校要做行业的头雁,其所培养的人才也必须是所从事领域的排头。如此定位,意味着我国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必须彻底摆脱当今一些短视政策,比如一味重视就业而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改革方面放不开手脚,或偏好应用研究而对基础研究方面不甚上心的情况,从而集中精力培养将才、帅才,而将培养干才的事情交给普通行业大学和职业院校来做。此类大学要以更加宽广的视域,多多关注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甚至是世界人类的大事,勇敢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二、学科定位:特色下的多科或综合、优势交叉或边缘学科,同综合性大学相区别

由于这些大学都是特定时代和国家特定需求的产物,因此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变革而进行改变和调整。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此类高校已经彻底改变了原来学科类型单一、服务面向高度集中的状况,由单科类院校发展成为多科性甚至综合型大学,综合实力得以加强,服务面向得到拓宽。但是由于新发展的学科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成长期,这些高校还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以原来的优势学科为主要办学支柱的状态,而且行业或特定经济社会领域仍然保持着对这些高校旺盛的专门需求,所以相关高校在优化学科结构、向多科性高校发展的同时,正在利用这种更好的综合学科环境,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强化传统优势学科的优势,逐渐形成了一种在高等教育布局中的特色型大学的发展模式。然而,尽管大多数学校都明白,鲜明的行业特色依然是其赖以生存的基本。但在如何保持特色和发展其他学科方面却依然存在着种种误区。

误区一:延续传统,保持特色,将其他专业的发展只作为一种点缀或补充。因为传统学科的强势,某些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尽管也扩容了一些其他学科,但却始终没有能形成有机地整合,各个学科往往独立发展。学校对非传统学科也采取轻视和无所谓的态度,在传统学科受到市场冲击发展放缓时,就扩展一些其他学科来保证规模,而

一旦政策或市场需要,传统学科便重新强势回归,完全排挤掉新兴学科的发展。这种思想的错误在于,基本延续了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将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为简单的专业教育甚至是职业教育,将各个学科看成是完全孤立的领域,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忽略了人才的综合培养,这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面前是完全不合适的,其最终也不能保证传统学科的良好发展,从而最终输掉自己曾经的优势地位。

误区二:适应市场,综合发展,将建立综合性大学做为其最终的发展和奋斗目标。由于世界一流大学大多是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也以培育更多的综合性大学为方向。因此,许多行业大学在脱离行业管辖的同时开始大力发展其他学科,并以我国高校扩招为契机,建立了几乎齐全的专业学科。由于短时期市场对传统学科的漠视,使得一些大学将改变大学办学方向,建立综合性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这种思想的错误在于,不顾学校的发展实际,割裂了其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因此造成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定位不准,方向不明,没有重点,四面出击,一味求全求大,既丢掉了传统,又难以建立新的优势,最终在高校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综合前两种误区,不少学者提出了要坚持传统,准确定位,发展特色优势型重点大学的理念。笔者也认为,行业特色大学最终要建立特色鲜明,兼顾均衡的发展理念,其思想大致为: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以培养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为落脚点,建设有机统一的特色学科群。其学科的分布应该是以传统优势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为补充或辅助支撑,积极开发新兴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在保证自己优势地位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优势领域。其学科结构如图1(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如图1所示,这种有机统一的学校学科分布,应该是主次分明,而又和谐发展的。图的四个方向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学科,而只有上下两面才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学科,左右两面是起基础和辅助作用的,但同样非常重要。图的四个角则是新兴或交叉学科,应该以研究和辅助性的人才培养为主。这样,一方面学校保证了传统学科的优势发展,另一方面又拓展了新的优势领域,而且重要的是通过其他学科的有力补充,既加强了对传统学科人才的综合培养,增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又使其非传统学科具有自己鲜明的发展特色,从而与真正的综合性大学相区别,并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相关学科应该都是与学校总体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有关联的,不一定都招收学生,但却应该都面向本科生开课,以提高学生的视野或培养其综合能力,学校可以以研究所或公共学院的形式聚集师资,通过招收研究生或从事相关研究来发展学科。这样就通过人才培养将各个学科有机地统一起来,即主要培养行业特色人才,但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育,而是要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通识型人才。

三、建立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的学校定位根据前面的分析,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既不同于普通行业大学,也与真正的综合性大学有别,其发展应该是一种符合自己身份的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就像美国的MIT ,在理工的基础上发展多种相关学科,相关学科为其主干学科服务并有机的融于一体,构成一种新的合作共生的和谐局面。目前,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新的概念,就有关高校的现实基础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类型布局而言,特色型综合大学应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2]。

(1)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的主要标志是学科专业的类型和结构特征,确切地说,是指大学具有明显处于强势的学科专业,这些学科专业本身能够形成完整的体系,集中一批学术水平高的一流学者,是学校最明显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并得到社会公认,同时能够依托这些学科专业系统地培养精英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它的特色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标准,其所代表的是一种领先水平,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的优势学科专业是体现其高水平的核心。

(2)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具有主要服务面

图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科结构图

向的特定性。一般来说,其服务重心在于某个特定的行业,对这个特定行业的发展在教育方面起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兼顾为其他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当然,它并不限于单一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单一的服务面向。适应当今学科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发展状况,特色型大学在保持某方面学科优势地位的同时,要发展好优势学科的支撑学科以及有利于交叉互补的基础学科,成为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从而具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3)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的“综合”,主要是指其学科结构一定要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与一般综合性大学不同。它并不需要涵盖所有,面面俱到,也不一定个个精深,都能出彩。但却同样需要学校精心关注,发展一定要有特点,要以能辅助主干学科的纵深发展为宗旨,可以不全,但要足够。它们绝不是点缀,可有可无,而应像传统学科一样必不可少,需要大力加强,并要有声有色发展的基础学科,它们与传统学科一起构成此类大学的特色。

(4)同普通综合性大学不同,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综合的主要目的并不应是学科,而应是人,即以培养出综合性较强的专业人才为其“综合”的主要目的。如此,学校的各个学科就可以有一个十分清晰的定位,即传统优势学科为招收和培养人才的主干学科,而其他学科除了一些新兴交叉学科以外,则主要为培养特色专业人才而起辅助作用。这种在培养人才中的辅助地位并不是要限制其发展,更不是否定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而只是不主要谋求招收该类专业的学生,从而造成学校在发展中的定位模糊。

总之,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应该是在突出特色的同时协调发展,在强化优势的同时提高整体水平,并通过特色彰显水平,找准学校办学的立足点。这里强调“综合”,主要是指综合的学科,综合的师资和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而绝不是为了去单纯地追求招生专业和培养学生的多样性。大学学科的整体布局,应该是五星红旗型或太阳系型,而不要成为青天白日型或黑洞型[3]。既要始终保持优势学科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并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还要培育并产生新的优势学科。通过拓展已有优势学科的科研方向、促进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新的学科方向;更要根据行业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建

立新学科,并根据人才培养需要,从有利于培养行业高层次高素质“双领型”人才的角度考虑建立新学科。例如工科特色型大学可以适度发展一些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素质养成的学科等。要坚决避免强势学科成为“黑洞”,把学校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全都吸收,使学校的学科分布过于单一,从而始终沦为“专业学校”的尴尬。

四、建立“精品+特色”的学科和人才发展理念选择什么样的学科发展道路和人才培养理念是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发展中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结合当前此类学校的发展现状、相关行业发展需求、国际同类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可能获得的发展资源等,笔者建议走“精品+特色”的学科和人才发展道路

1. 精品

这个概念有双重的意思,一是指学科发展水平,二是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在学科发展方面,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形成与行业紧密联系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学科优势。这些学科行业特色鲜明,占领学科前沿,引领学科方向,表现出显著的优势,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学校要瞄准行业最前端,在继续保持和强化特色学科优势促进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在基础领域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应用领域进行突破,产生精品,将一些特色优势学科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提升至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增强自身的影响力。这里同样需要克服的一种思想是在优势学科方面贪多求全,平均发力,从而冲淡自身原有优势。这些学科因为强,所以更要强化“精品”意识,保持超前和尖端思维,要勇于开拓新优势,始终保持自己在本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拥有同样学科的普通行业大学区别开来。

其次,要在优势学科的人才培养方面,树立“精品”意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有一种错误思想,是重“量”而不重“质”重“全”而不重“精”。因此,一些行业重点大学在建立研究型大学的冲动下大力扩招其研究生招生数量,并将其重点放在保持优势学科的生员数量上。因此,大批跨专业、基础差的学生得以进入其本不熟悉的学校传统学科的研究领域,这不但造成了导师和实验资源的紧张,还带来了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急剧下降,从而浪费了学校宝贵的优势学科资源。行业学校的优势本来是特色学科

[4]

。其具体理念如下。

资源丰富,而一旦在这个领域由于忙于应付而不能保证培养质量而丧失优势,其所培养的学生便也只能是像武功第一的“王重阳”培养的“全真七子”一样脓包稀松。而另一面,“江南七怪”本来武功平平,却同“洪七公”等人一块将一个天资愚钝的“郭靖”培养成了一代宗师。“一教七”与“七教一”的结局对比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育启示,那就是,培养人才必须树立精品意识。行业大学的优势在于其特色学科,只有在这些领域用心尽力才可能培养出战胜综合大学的“郭靖”,否则就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因此,行业特色重点大学要发展研究型大学,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应该坚持用好学校的优势,对优势学科的学生培养更宜强调“质”而不是“量”,要注意培养学生时的生师比,越是最好的资源越是应该集中优化使用。而且还要树立培养“全人”、“完人”的思想观念,重“德”而不仅是“术”,这就需要学校大力发展好其他配套学科,改变纯专业教育的思想,加强学生通识课教育,为培养精品打好基础。另外,学校还要建立“精品”教育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以人(学生)为本的师资和资源调配,建立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等等。

因此,行业大学要时刻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要经营好、利用好这些优势,要在这些领域多想办法、多做文章,因为只有在这里才是学校的活力和竞争力所在,才是学校唯一、真正能出“精品”的地方。

2. 特色

关于这个概念,很多人理解的有误差。即仅将行业学校的传统学科作为其“特”的一面。这当然不假。但这里所指的特色除了上面的理解以外,更多的则指行业学校里除传统学科以外的学科一定要“特”,在这些学科领域培养的人才一定要“特”。

首先,学科要特。这主要指其传统主干学科以外学科的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由于行业院校普遍具有较强的优势学科,容易围绕这些学科在相关领域内催生出新的学科或学科方向,表现出相关学科之间的高度交叉、渗透和融合,显现出较高的学科集中度,形成新的优势学科群,这是学校最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另外,这些学校里的其他学科普遍受传统学科影响,并为传统学科服务。在发展时,除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外,都不无避免地会受到学校优势学科的影响,形成自己有

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些特色。如中国地质大学的“环境与资源法”、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经济与贸易”等新兴学科,就同一般学校的法学和经济专业有着显著的不同,而这也恰恰是这些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行业大学发展其他学科,一定要树立“特色”意识,要围绕主流学科,结合实际发展,而不宜求全求多,要在“特”上多下工夫,要从与主干学科的交叉边缘中寻找生机,只有这样才能在与综合大学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也使自己与综合大学明显地区别开来。需要说明的是,特色学科也应是行业大学的基础学科,它的发展将是传统学科的有益补充,其发展同样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并需要给予适当的独立发展空间。像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在MIT 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第二,人才要特。这同样不仅指行业院校仅培养行业领域的人才为特色,而特别指要培养有特色的社会适用人才。行业学校由于其历史和自身学科的特点,其培养的人才曾经主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与就业市场的紧密切合为其主要特点。但作为行业教育翘楚的特色型重点大学,在新时期显然不能满足于仅仅提供就业能力较强的干才,而当更加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性。此类学校应当努力培养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行业前沿,具有突出竞争能力、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行业一般性科技及管理工作,还应具备在行业相应专业技术领域内发展的潜质、创新的潜质,甚至成为行业领军人才的潜质,使其真正在行业领域内发挥中坚与骨干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切实以特色学科的发展为龙头,潜心研究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将精细化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长久需要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国家发展的“适切性”,制定特色人才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人才培养理念,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标准,增加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适应力和后续发展潜力。这将是一个可以充分激发行业大学人才培养创造力的领域,它与前面所讲的“精品”的要求不同,强调人才培养的多面手和多元化,强调人才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因此,行业大学要充分利用自己一些特色学科的优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适用的特色人才来。

总之,行业特色型大学,特别是行业特色型

重点大学只有明确了自身本质及其基本位置,其建设与发展才不至于目标模糊、盲从攀高、求大求全。行业特色型大学在体制改革后之所以出现发展的种种乱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对自身的本质特征缺乏全面的认识,缺乏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标。如前所析,当今行业特色型大学既不能像先前那样完全依赖于行业,但也不能完全丢弃其行业特色,只有建立一种在原行业特色基参考文献:

础上的综合(多科)大学模式,实施“精品+特色”的办学理念,从而在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 产业、企业) 之间建立一种真正“合作共赢”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学校与市场之间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与市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发展新路,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吴根洲,涂 丹. 特色型大学特色之缘由、危机与重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20-23. [2] 山红红. 对特色型大学建设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8):12-14. [3] 赵沁平. 走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8,(3-4):8-10.

[4] 吴淦国. 坚持“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为创建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一流大学而努力[J].中国地质教育 2003,(1):9,62.

Development Concept on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Key University

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2.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ower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cept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key university, puts forward the idea to establish the characteristics multidisciplinary university, and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high-quality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key university.

Key words: industry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y; development concept

WANG Jing-xiu1,2

30

中国地质教育

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2012年第 4 期

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学术专栏

我国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发展理念思考

王静修1,2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191

 

摘 要: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行业特色型大学,尤其是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的发展定位及其发展理念,提出了建立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的思想,并具体论述了“精品+特色”办学理念的主要内容,为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关键词:行业大学;特色型大学;发展理念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372 (2012)04-0030-06

行业特色型大学特指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前隶属于国务院某个部门,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1],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特色。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家复兴和崛起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办好这批大学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体系结构逐步优化的过程中,高等学校需要认真思考自身的办学定位问题。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具有与其他高校不同的历史地位、发展过程、办学状况和服务面向,如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找准自身的定位,在我国高等学校体系结构布局中占据恰当位置,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一、角色身份定位:研究型、引领型、世界一流,同普通行业大学和职业学校相区别

以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为起点,我国高校在伴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化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学科专业特色和服务面向的大学。这些大学大部分具有行业特色,有的更是长期在行业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办学,打下了鲜明的行业印记,如传统的地、矿、油、交通、水利类的高校。这些学校尤其是原行业的龙头高校由于在某些学科领域方面的明

收稿日期:2012-10-20。

基金项目:教育学学科建设专项经费。

作者简介:王静修,男,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

显优势,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一大批学科专业在国内甚至是世界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一批行业特色型大学已经脱颖而出,正在向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但是,由于传统上对行业的依赖和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客观上也造成了个别此类大学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

矛盾一:如何处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型、领袖型人才培养的矛盾。由于行业特色型大学从产生起就以专业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国家或行业领域最紧缺、应用型强的人才为其建校宗旨。多年来已形成非常强势的应用人才发展理念,其培养的人才面向也多以实用为主,面向较窄,知识结构也相对单一,因此在其后的发展生涯中变通性较差,也难以担当较全面的综合型、领导型职位。这一问题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变革以后变得更加突出,为此,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经验,传统行业型大学纷纷进行改革,改组学校专业结构,拓宽人才培养面向,增加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提出要培养领袖型和领军型的“双领人才”发展定位,以图维持其在原行业领域的龙头地位,建立其新的霸主地位。这就使得这些学校必须在教育理念上进行大的调整,因为与高适应性和综合性、创新性较强的“双领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多是通识教育的理念。这种理念提倡“厚基础、宽口径”,减少系统知识培养而突出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学生的个性创新而轻视专业领域的精深训练,主张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在其后来的发展中

通过较强的适应能力直接获得而不是被提前传授,即对学生要授之以“渔”而不是“鱼”。然而受多年专业教育思维的惯性影响,尽管许多行业型大学改变了原来的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了其人才培养的定位,强调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却收效甚微。不仅如此,还出现了部分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的迷乱,培养出一批“高不成、低不就”,“下不去、上不来”,既缺少实践动手能力,又不能独当一面的鸡肋型人才。这类学生大多自视甚高,却普遍不受市场欢迎,由此又带来了此类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第二个矛盾。

矛盾二:如何处理就业市场,一线工作领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国家对高校就业率的考核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对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关系。“就业率”是学校办学成效的一个试金石,也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用它来直接评价和衡量大学的办学质量,无疑却是肤浅和短视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对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好坏绝不能用一个短时期的指标来直接考察,而应将其放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从其对社会和国家的综合贡献来全面评价。大学,是培养国之栋梁的地方,而不是普通的职业训练所。它对社会的贡献,应该通过其思想和所培养学生的最终成就来评判,而不是简单的学生能否就业。因此,对于立志要做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我国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来说,就面临着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保证社会和政府对学校的认可,就不得不重视学生的直接就业率,加强同传统行业领域的密切关系,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型培养而迁就于市场需要;另一方面,为了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保证学校在行业、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又必须立意高远,积极拓宽学校的专业面向,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超越市场的直接影响。这种两难,是横在所有想冲击世界一流的特色型重点大学前面一道必须面对又不能不逾越的鸿沟。

如何处理上述矛盾,是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在其身份定位时面临的第一道选择题,既考验着大学执政者的智慧,也关乎我国高等人才的发展。笔者认为,作为我国行业领域的原龙头大学,要想继续保持其特色优势,并在激烈的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一定要坚持超前的办学理念,瞄准世界一流大学,以高水平、研究型为其发展定位,以培养高、精、尖“双领型”人才

为目标,并以此为基点,调整其他配套政策和体制。招生数量不宜求多而求精,培养人才不宜求全而求高,要着眼长远,不以表面的学生就业率而以其从业的实际质量作为评判人才培养成效的标准。要建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思想,将培养将才而不仅是干才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要充分体现一流大学的风采,不仅学校要做行业的头雁,其所培养的人才也必须是所从事领域的排头。如此定位,意味着我国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必须彻底摆脱当今一些短视政策,比如一味重视就业而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改革方面放不开手脚,或偏好应用研究而对基础研究方面不甚上心的情况,从而集中精力培养将才、帅才,而将培养干才的事情交给普通行业大学和职业院校来做。此类大学要以更加宽广的视域,多多关注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甚至是世界人类的大事,勇敢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二、学科定位:特色下的多科或综合、优势交叉或边缘学科,同综合性大学相区别

由于这些大学都是特定时代和国家特定需求的产物,因此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变革而进行改变和调整。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此类高校已经彻底改变了原来学科类型单一、服务面向高度集中的状况,由单科类院校发展成为多科性甚至综合型大学,综合实力得以加强,服务面向得到拓宽。但是由于新发展的学科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成长期,这些高校还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以原来的优势学科为主要办学支柱的状态,而且行业或特定经济社会领域仍然保持着对这些高校旺盛的专门需求,所以相关高校在优化学科结构、向多科性高校发展的同时,正在利用这种更好的综合学科环境,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强化传统优势学科的优势,逐渐形成了一种在高等教育布局中的特色型大学的发展模式。然而,尽管大多数学校都明白,鲜明的行业特色依然是其赖以生存的基本。但在如何保持特色和发展其他学科方面却依然存在着种种误区。

误区一:延续传统,保持特色,将其他专业的发展只作为一种点缀或补充。因为传统学科的强势,某些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尽管也扩容了一些其他学科,但却始终没有能形成有机地整合,各个学科往往独立发展。学校对非传统学科也采取轻视和无所谓的态度,在传统学科受到市场冲击发展放缓时,就扩展一些其他学科来保证规模,而

一旦政策或市场需要,传统学科便重新强势回归,完全排挤掉新兴学科的发展。这种思想的错误在于,基本延续了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将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为简单的专业教育甚至是职业教育,将各个学科看成是完全孤立的领域,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忽略了人才的综合培养,这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面前是完全不合适的,其最终也不能保证传统学科的良好发展,从而最终输掉自己曾经的优势地位。

误区二:适应市场,综合发展,将建立综合性大学做为其最终的发展和奋斗目标。由于世界一流大学大多是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也以培育更多的综合性大学为方向。因此,许多行业大学在脱离行业管辖的同时开始大力发展其他学科,并以我国高校扩招为契机,建立了几乎齐全的专业学科。由于短时期市场对传统学科的漠视,使得一些大学将改变大学办学方向,建立综合性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这种思想的错误在于,不顾学校的发展实际,割裂了其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因此造成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定位不准,方向不明,没有重点,四面出击,一味求全求大,既丢掉了传统,又难以建立新的优势,最终在高校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综合前两种误区,不少学者提出了要坚持传统,准确定位,发展特色优势型重点大学的理念。笔者也认为,行业特色大学最终要建立特色鲜明,兼顾均衡的发展理念,其思想大致为: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以培养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为落脚点,建设有机统一的特色学科群。其学科的分布应该是以传统优势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为补充或辅助支撑,积极开发新兴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在保证自己优势地位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优势领域。其学科结构如图1(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如图1所示,这种有机统一的学校学科分布,应该是主次分明,而又和谐发展的。图的四个方向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学科,而只有上下两面才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学科,左右两面是起基础和辅助作用的,但同样非常重要。图的四个角则是新兴或交叉学科,应该以研究和辅助性的人才培养为主。这样,一方面学校保证了传统学科的优势发展,另一方面又拓展了新的优势领域,而且重要的是通过其他学科的有力补充,既加强了对传统学科人才的综合培养,增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又使其非传统学科具有自己鲜明的发展特色,从而与真正的综合性大学相区别,并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相关学科应该都是与学校总体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有关联的,不一定都招收学生,但却应该都面向本科生开课,以提高学生的视野或培养其综合能力,学校可以以研究所或公共学院的形式聚集师资,通过招收研究生或从事相关研究来发展学科。这样就通过人才培养将各个学科有机地统一起来,即主要培养行业特色人才,但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育,而是要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通识型人才。

三、建立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的学校定位根据前面的分析,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既不同于普通行业大学,也与真正的综合性大学有别,其发展应该是一种符合自己身份的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就像美国的MIT ,在理工的基础上发展多种相关学科,相关学科为其主干学科服务并有机的融于一体,构成一种新的合作共生的和谐局面。目前,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新的概念,就有关高校的现实基础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类型布局而言,特色型综合大学应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2]。

(1)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的主要标志是学科专业的类型和结构特征,确切地说,是指大学具有明显处于强势的学科专业,这些学科专业本身能够形成完整的体系,集中一批学术水平高的一流学者,是学校最明显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并得到社会公认,同时能够依托这些学科专业系统地培养精英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它的特色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标准,其所代表的是一种领先水平,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的优势学科专业是体现其高水平的核心。

(2)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具有主要服务面

图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科结构图

向的特定性。一般来说,其服务重心在于某个特定的行业,对这个特定行业的发展在教育方面起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兼顾为其他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当然,它并不限于单一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单一的服务面向。适应当今学科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发展状况,特色型大学在保持某方面学科优势地位的同时,要发展好优势学科的支撑学科以及有利于交叉互补的基础学科,成为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从而具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3)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的“综合”,主要是指其学科结构一定要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与一般综合性大学不同。它并不需要涵盖所有,面面俱到,也不一定个个精深,都能出彩。但却同样需要学校精心关注,发展一定要有特点,要以能辅助主干学科的纵深发展为宗旨,可以不全,但要足够。它们绝不是点缀,可有可无,而应像传统学科一样必不可少,需要大力加强,并要有声有色发展的基础学科,它们与传统学科一起构成此类大学的特色。

(4)同普通综合性大学不同,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综合的主要目的并不应是学科,而应是人,即以培养出综合性较强的专业人才为其“综合”的主要目的。如此,学校的各个学科就可以有一个十分清晰的定位,即传统优势学科为招收和培养人才的主干学科,而其他学科除了一些新兴交叉学科以外,则主要为培养特色专业人才而起辅助作用。这种在培养人才中的辅助地位并不是要限制其发展,更不是否定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而只是不主要谋求招收该类专业的学生,从而造成学校在发展中的定位模糊。

总之,特色型综合(多科)大学应该是在突出特色的同时协调发展,在强化优势的同时提高整体水平,并通过特色彰显水平,找准学校办学的立足点。这里强调“综合”,主要是指综合的学科,综合的师资和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而绝不是为了去单纯地追求招生专业和培养学生的多样性。大学学科的整体布局,应该是五星红旗型或太阳系型,而不要成为青天白日型或黑洞型[3]。既要始终保持优势学科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并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还要培育并产生新的优势学科。通过拓展已有优势学科的科研方向、促进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新的学科方向;更要根据行业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建

立新学科,并根据人才培养需要,从有利于培养行业高层次高素质“双领型”人才的角度考虑建立新学科。例如工科特色型大学可以适度发展一些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素质养成的学科等。要坚决避免强势学科成为“黑洞”,把学校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全都吸收,使学校的学科分布过于单一,从而始终沦为“专业学校”的尴尬。

四、建立“精品+特色”的学科和人才发展理念选择什么样的学科发展道路和人才培养理念是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发展中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结合当前此类学校的发展现状、相关行业发展需求、国际同类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可能获得的发展资源等,笔者建议走“精品+特色”的学科和人才发展道路

1. 精品

这个概念有双重的意思,一是指学科发展水平,二是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在学科发展方面,行业特色型重点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形成与行业紧密联系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学科优势。这些学科行业特色鲜明,占领学科前沿,引领学科方向,表现出显著的优势,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学校要瞄准行业最前端,在继续保持和强化特色学科优势促进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在基础领域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应用领域进行突破,产生精品,将一些特色优势学科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提升至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增强自身的影响力。这里同样需要克服的一种思想是在优势学科方面贪多求全,平均发力,从而冲淡自身原有优势。这些学科因为强,所以更要强化“精品”意识,保持超前和尖端思维,要勇于开拓新优势,始终保持自己在本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拥有同样学科的普通行业大学区别开来。

其次,要在优势学科的人才培养方面,树立“精品”意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有一种错误思想,是重“量”而不重“质”重“全”而不重“精”。因此,一些行业重点大学在建立研究型大学的冲动下大力扩招其研究生招生数量,并将其重点放在保持优势学科的生员数量上。因此,大批跨专业、基础差的学生得以进入其本不熟悉的学校传统学科的研究领域,这不但造成了导师和实验资源的紧张,还带来了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急剧下降,从而浪费了学校宝贵的优势学科资源。行业学校的优势本来是特色学科

[4]

。其具体理念如下。

资源丰富,而一旦在这个领域由于忙于应付而不能保证培养质量而丧失优势,其所培养的学生便也只能是像武功第一的“王重阳”培养的“全真七子”一样脓包稀松。而另一面,“江南七怪”本来武功平平,却同“洪七公”等人一块将一个天资愚钝的“郭靖”培养成了一代宗师。“一教七”与“七教一”的结局对比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育启示,那就是,培养人才必须树立精品意识。行业大学的优势在于其特色学科,只有在这些领域用心尽力才可能培养出战胜综合大学的“郭靖”,否则就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因此,行业特色重点大学要发展研究型大学,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应该坚持用好学校的优势,对优势学科的学生培养更宜强调“质”而不是“量”,要注意培养学生时的生师比,越是最好的资源越是应该集中优化使用。而且还要树立培养“全人”、“完人”的思想观念,重“德”而不仅是“术”,这就需要学校大力发展好其他配套学科,改变纯专业教育的思想,加强学生通识课教育,为培养精品打好基础。另外,学校还要建立“精品”教育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以人(学生)为本的师资和资源调配,建立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等等。

因此,行业大学要时刻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要经营好、利用好这些优势,要在这些领域多想办法、多做文章,因为只有在这里才是学校的活力和竞争力所在,才是学校唯一、真正能出“精品”的地方。

2. 特色

关于这个概念,很多人理解的有误差。即仅将行业学校的传统学科作为其“特”的一面。这当然不假。但这里所指的特色除了上面的理解以外,更多的则指行业学校里除传统学科以外的学科一定要“特”,在这些学科领域培养的人才一定要“特”。

首先,学科要特。这主要指其传统主干学科以外学科的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由于行业院校普遍具有较强的优势学科,容易围绕这些学科在相关领域内催生出新的学科或学科方向,表现出相关学科之间的高度交叉、渗透和融合,显现出较高的学科集中度,形成新的优势学科群,这是学校最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另外,这些学校里的其他学科普遍受传统学科影响,并为传统学科服务。在发展时,除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外,都不无避免地会受到学校优势学科的影响,形成自己有

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些特色。如中国地质大学的“环境与资源法”、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经济与贸易”等新兴学科,就同一般学校的法学和经济专业有着显著的不同,而这也恰恰是这些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行业大学发展其他学科,一定要树立“特色”意识,要围绕主流学科,结合实际发展,而不宜求全求多,要在“特”上多下工夫,要从与主干学科的交叉边缘中寻找生机,只有这样才能在与综合大学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也使自己与综合大学明显地区别开来。需要说明的是,特色学科也应是行业大学的基础学科,它的发展将是传统学科的有益补充,其发展同样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并需要给予适当的独立发展空间。像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在MIT 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第二,人才要特。这同样不仅指行业院校仅培养行业领域的人才为特色,而特别指要培养有特色的社会适用人才。行业学校由于其历史和自身学科的特点,其培养的人才曾经主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与就业市场的紧密切合为其主要特点。但作为行业教育翘楚的特色型重点大学,在新时期显然不能满足于仅仅提供就业能力较强的干才,而当更加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性。此类学校应当努力培养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行业前沿,具有突出竞争能力、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行业一般性科技及管理工作,还应具备在行业相应专业技术领域内发展的潜质、创新的潜质,甚至成为行业领军人才的潜质,使其真正在行业领域内发挥中坚与骨干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切实以特色学科的发展为龙头,潜心研究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将精细化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长久需要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国家发展的“适切性”,制定特色人才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人才培养理念,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标准,增加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适应力和后续发展潜力。这将是一个可以充分激发行业大学人才培养创造力的领域,它与前面所讲的“精品”的要求不同,强调人才培养的多面手和多元化,强调人才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因此,行业大学要充分利用自己一些特色学科的优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适用的特色人才来。

总之,行业特色型大学,特别是行业特色型

重点大学只有明确了自身本质及其基本位置,其建设与发展才不至于目标模糊、盲从攀高、求大求全。行业特色型大学在体制改革后之所以出现发展的种种乱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对自身的本质特征缺乏全面的认识,缺乏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标。如前所析,当今行业特色型大学既不能像先前那样完全依赖于行业,但也不能完全丢弃其行业特色,只有建立一种在原行业特色基参考文献:

础上的综合(多科)大学模式,实施“精品+特色”的办学理念,从而在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 产业、企业) 之间建立一种真正“合作共赢”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学校与市场之间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与市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发展新路,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吴根洲,涂 丹. 特色型大学特色之缘由、危机与重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20-23. [2] 山红红. 对特色型大学建设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8):12-14. [3] 赵沁平. 走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8,(3-4):8-10.

[4] 吴淦国. 坚持“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为创建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一流大学而努力[J].中国地质教育 2003,(1):9,62.

Development Concept on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Key University

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2.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ower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cept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key university, puts forward the idea to establish the characteristics multidisciplinary university, and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high-quality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key university.

Key words: industry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 university; development concept

WANG Jing-xiu1,2


相关内容

  • 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国模式"的思考
  • 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国模式"的思考 自2001年完整性管理理念被引入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以来,对于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管道管理从传统管理向完整性管理模式转变,油气管道企业和专家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索实践. 经过10余年努力,我国大型油气管道都初步建立了完整性管理体系,并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

  • 对德国职业教育特色的认识与思考
  • 2009年第2期 常 州 工 程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ol.2 2009 总第六十期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June No.60 对德国职业教育特色的认识与思考 刘承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 中小民营家装企业营销策略
  • [提要]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家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小民营家装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家装行业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务必重视营销策略研究.本文以许昌市"YJYJ"装饰公司为典型,基于SWOT分析法,通过内外环境分析,发现机会与威胁,认清优势和劣势,结合"7P ...

  • 我国中医养生保健发展的现状及思考_司富春
  • 文章编号:1001-6910(2013) 07-0001-03 ·学术探讨·* 我国中医养生保健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12 司富春,宋雪杰,高 燕 1 (1.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2.河南中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 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 ...

  • 关于现代中式建筑设计的探究
  • 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中国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经济水平也大幅提升,这使得中国的各行各业开始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这其中,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为了实现提高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国内建筑企业与国外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愈加频繁.改革开放至今,短短的几十年间,国外的设计风格在我国轮番出现 ...

  • 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 摘要:高校协同创新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特征.校企协同创新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化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有效举措.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温氏集团在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温氏班"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开启了校企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并在协同 ...

  • 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与前景
  • 动化的发展历史与前景 自动化的发展历史与前景2010年03月13日星期六2134引言我国的自动化专业最早源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首批设立的专业之一工业企业电气化第一次正式被称为自动化专业是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而到了今天全国设有自动化专业的高等院校已发展到200余所. ...

  • 小论文选题
  • 企业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必须具有专业特色,活动内容应当在经营决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和财务管理等范围内.为方便学生选题,特提供如下题目供参考: 1. 调查企业市场环境,分析企业机遇与威胁:2.为企业设定战略目标:3.调查企业组织 结构是否与企业战略相一致:4.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

  • 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与思考
  • 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肖新红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0期 摘 要: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风格.技艺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创建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休憩的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