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

论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

体育科学学院 11社会体育班 陈绍华 2011484103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而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后期词则描写她在失去爱人后辗转漂泊的生活。

李清照出身于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生活在于政治、经济各方面无地位的封建社会里,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而她的时代,友是宋代理学家们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却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然的喜爱上。由此,她前期词的描写面较狭窄,但其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还是表现突出。

而李清照的爱情之歌是纯洁而生动的,如《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倚宝鸭衬香胆,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的娇柔神态和恋爱心理。在封建社会里,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词中的自由恋爱的社会,可以说是大胆至极。她的“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

但是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又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如《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历程。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既有婚姻来维系,也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虽分离,却互相惦念,一种离愁,由两人分担。“离怀别苦”也减轻了许多,更何况时时尚有传情锦书的慰藉。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是李清照爱情词的一大特点。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并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前期词则有一半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就是一幅线条清晰、情趣盎然的速写图。词中不仅有园中树木花卉茂盛的实景描写,更主要的是词人以生动明快的笔墨勾出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之余在花园中无拘无束游玩的情态。这小小的片段,就是李清照少女时代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的生活缩影。

这样一个少女的性格、神情、心理活动,全词四十字就勾勒得如此生动、细致、鲜明,不得不令人感叹“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而这首“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频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不仅抒发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这首词也表现了李清照敢于蔑视封建礼教的精神。

然而这种幸福的生活并未能维持很久,一一二六年,金人入侵,北中国相继沦陷。李清照美满的生活破碎了。更为不幸的是她丈夫赵明诚的暴亡。南宋小朝廷又不思抗金御侮,一味退避求和。国破家亡,人物殄瘁,孤身一人,漂泊江南又茫无所之。这对一个封建似时代的妇女来说,是何等可怕的命运啊!她通定思痛,怎能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她把金兵入侵,山河破碎,丈夫亡故,漂流异乡所造成的“悲愁”宣泄于词章之中,就不可避免地弹出缠绵凄苦、深沉抑郁的伤感情调,后人读了当然有苍凉之感了。这种“悲愁”正好反映了当时离乱的现实,正好控诉了金人野蛮侵略的罪行,也鞭挞了南宋小朝廷君臣的昏庸腐朽,流露出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怀之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并序》)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感月吟风”多少写意往事的追忆和眼前流寓建康苦痛心情的描述,抒发词人自伤“老大无成”的感慨。北宋末年大变乱,她亲身感受到过破家亡的凄楚,使得词中的对比十分鲜明。追忆往昔,对比目今,一切都感到没意思。词中反映出来的苦痛,未尝不意味着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大劳苦大众也同样具有的苦痛。

俗话说,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晚年丧子女,都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李清照的丈夫在建康病逝了,她在极度痛苦中写下了《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捋尽梅花好无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词人在这里满含血泪之笔,通过细致的内心刻画和形象的情态描绘,来表现一个孀妇的寂寞和哀伤。另一方面,“晚来风势”也暗示了政局的危机。

李清照独处异地,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无依无靠之悲,使她词的创作风格上更加沉郁凝重了,感情上更加凄楚悲凉了。李清照表现凄楚悲凉的较著名的词作还有《孤雁儿·并序》、《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时代给予作者的烦恼是那样的多,遭遇是那样的苦,怨恨是那样的深。

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也是心灵的表现。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能把这两者很好的统一起来。作为一个女性,她有一颗需要表现和应该表现的心灵。而且,女人的天性更纯真。女人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认识更多地依靠她们的敏锐而细腻的触觉。女人缺乏政治斗争的实践和经验,因而不善于或不惯于从政治的角度去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所以,女作家常常敢于写出她们要写的东西。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的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可以说,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论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

体育科学学院 11社会体育班 陈绍华 2011484103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而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后期词则描写她在失去爱人后辗转漂泊的生活。

李清照出身于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生活在于政治、经济各方面无地位的封建社会里,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而她的时代,友是宋代理学家们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却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然的喜爱上。由此,她前期词的描写面较狭窄,但其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还是表现突出。

而李清照的爱情之歌是纯洁而生动的,如《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倚宝鸭衬香胆,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的娇柔神态和恋爱心理。在封建社会里,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词中的自由恋爱的社会,可以说是大胆至极。她的“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

但是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又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如《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历程。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既有婚姻来维系,也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虽分离,却互相惦念,一种离愁,由两人分担。“离怀别苦”也减轻了许多,更何况时时尚有传情锦书的慰藉。苦涩的离愁中,含有夫妻心心相印和彼此眷恋的幸福感,是李清照爱情词的一大特点。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并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前期词则有一半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就是一幅线条清晰、情趣盎然的速写图。词中不仅有园中树木花卉茂盛的实景描写,更主要的是词人以生动明快的笔墨勾出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之余在花园中无拘无束游玩的情态。这小小的片段,就是李清照少女时代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的生活缩影。

这样一个少女的性格、神情、心理活动,全词四十字就勾勒得如此生动、细致、鲜明,不得不令人感叹“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而这首“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频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不仅抒发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这首词也表现了李清照敢于蔑视封建礼教的精神。

然而这种幸福的生活并未能维持很久,一一二六年,金人入侵,北中国相继沦陷。李清照美满的生活破碎了。更为不幸的是她丈夫赵明诚的暴亡。南宋小朝廷又不思抗金御侮,一味退避求和。国破家亡,人物殄瘁,孤身一人,漂泊江南又茫无所之。这对一个封建似时代的妇女来说,是何等可怕的命运啊!她通定思痛,怎能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她把金兵入侵,山河破碎,丈夫亡故,漂流异乡所造成的“悲愁”宣泄于词章之中,就不可避免地弹出缠绵凄苦、深沉抑郁的伤感情调,后人读了当然有苍凉之感了。这种“悲愁”正好反映了当时离乱的现实,正好控诉了金人野蛮侵略的罪行,也鞭挞了南宋小朝廷君臣的昏庸腐朽,流露出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怀之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并序》)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感月吟风”多少写意往事的追忆和眼前流寓建康苦痛心情的描述,抒发词人自伤“老大无成”的感慨。北宋末年大变乱,她亲身感受到过破家亡的凄楚,使得词中的对比十分鲜明。追忆往昔,对比目今,一切都感到没意思。词中反映出来的苦痛,未尝不意味着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大劳苦大众也同样具有的苦痛。

俗话说,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晚年丧子女,都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李清照的丈夫在建康病逝了,她在极度痛苦中写下了《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捋尽梅花好无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词人在这里满含血泪之笔,通过细致的内心刻画和形象的情态描绘,来表现一个孀妇的寂寞和哀伤。另一方面,“晚来风势”也暗示了政局的危机。

李清照独处异地,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无依无靠之悲,使她词的创作风格上更加沉郁凝重了,感情上更加凄楚悲凉了。李清照表现凄楚悲凉的较著名的词作还有《孤雁儿·并序》、《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时代给予作者的烦恼是那样的多,遭遇是那样的苦,怨恨是那样的深。

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也是心灵的表现。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能把这两者很好的统一起来。作为一个女性,她有一颗需要表现和应该表现的心灵。而且,女人的天性更纯真。女人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认识更多地依靠她们的敏锐而细腻的触觉。女人缺乏政治斗争的实践和经验,因而不善于或不惯于从政治的角度去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所以,女作家常常敢于写出她们要写的东西。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的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可以说,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相关内容

  •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摘要]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写词人少女.少妇的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写国破家亡之痛,风格凄楚.其词在表现形式或语言上都独具特色.本文抓住这一特点论述了其前后期的创作风格异同. [关键词] 李清照 前后期 风 ...

  • 北师大古代文学思考题
  • 先秦文学思考题 比较<诗经>中 " 国风 " 和 " 小雅 " 诗的风格特征. 试述风.雅.颂的文体特征. 试述赋.比.兴的文学意义. 试析<诗经>怨刺诗的思想和表达特点. 论述<诗经>的现实精神. 试论<诗经> ...

  • 袁行霈本古代文学史习题全集[1]
  •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四.简答 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 ...

  •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 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一.外国文学方向 1.不朽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探微 2.论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面性 3.<红与黑>的心理描写艺术探析 4.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英雄形象的塑造 5.论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 6.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世界 ...

  •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文学史]硕士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试大纲
  •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文学史>硕士考试大纲 一.中国文学史 考试内容 (一)先秦文学 1.何谓诗经六艺,举例说明. 2.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3.先秦散文的发展概貌. 4.<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 ...

  • 新!中文系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中文系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注:1.这些题目只是选题参考,最终的论文题目有待同学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2.希望同学们在选题时尽可能地避免与其他同学选题雷同,如果出现雷同情况,选题结果公布后,涉及雷同选题的同学要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及时变更选题;3.各班由学习委员负责,在选题公布的一周 ...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 1.所列选题是参考兄弟本科院校和本系老师建议的选题,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 3.所列每个选题同届学生不能超过两个人共选,且具体题目或论述角度应有所差异: 4.每届毕业生选 ...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论文选题
  •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文艺学.美学 编号 论文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 ...

  • 乐府诗和唐诗的异同
  • 乐府诗和唐诗的异同 乐府诗 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是一种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汉代楚声的流行,对三言和七言诗句的大量出现起了催化作用.它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由得作于庙堂,有的采自民间.像司马相如这样的著名文人也曾参与乐府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