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故事,学管理智慧

原文地址:读《三国》学管理 作者:董相银

读《三国》学管理

一个企业不能仅依靠企业领导人的威信、人格魅力去管理干部员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管理基础不应该是随时、随地、随意由领导人临机处置,无章可循。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可以大大降低个人因素影响企业的管理,依靠科学合理的授权、约束和控制,以及对制度适时的调整,使整个企业有效、健康地发展。

现今有各种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理论,很多知名企业也有自己富于特色的管理模式,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其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也会有所不同,企业在制定本单位管理制度时可以参考、借鉴。管理制度的编制原则是:服从于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原则、简明化原则、系统化原则、锁链化原则、一般和特殊相结合原则。

企业管理制度重在遵守执行

凡有企业必有管理制度,篇幅不一,多者万言,少者仅有几页,但是它们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笔者也见过有企业请专业公司花数十万元代价制定出数十万字的管理制度,然后因推行不利将其束之高阁。

企业管理制度出台后遵守执行才是关键,否则就形同虚设,企业员工就会逐渐挑战它的权威性。在保障企业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尽量科学、严谨、全面,以便减少修改次数。每次修改都需要一定的执行磨合期,给企业管理带来暂时混乱。对于新业务应先制定试行制度。

2、大规模修改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将给企业带来动荡,并使企业付出较高成本。

3、无论事务性制度、业务性制度或待遇制度的修改均须先充分听取相关方意见,减少阻力,做到平稳对接。避免制度刚一出台就遭到抵制,难以实行。

4、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5、企业高层是管理制度最常见的破坏者,越级指挥、不遵守财务制度是通病。遵守管理制度应从高层做起。

6、某些管理制度应有适当的弹性(即便是国家法律在制定上也有一定弹性,如最低处以多少倍罚金,最高不超过多少倍之类的),保证顺利实施。

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以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的。因此在制度的管理上,对特殊个案需要适当的弹性处理,这一点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是要有心理准备的。我们从《三国》看几个实例。

一、曹操割发代首

《三国》第十七回,曹操出征张绣途中,为安抚民心,便谕村人父老及沿途官吏,曹军“大

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巧的是曹操正在骑马行军途中,忽田中惊起一鸠,曹操坐骑蹿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曹操立即叫来行军主簿,要求议罪,主簿十分为难,曹操却说:我自己下达的禁令,现在自己违反了,如果不处罚,怎能服众呢?这时谋士郭嘉引用《春秋》为其开脱,此时曹操便顺水推舟,说“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以剑割下自己一束头发,掷在地上对部下说:“割发权代首”。

此实例应关注两点,第一,在制定制度时缺乏弹性,刑罚过重,应视不同情况处以数倍罚款赔给老百姓,然后从肇事者军饷(或俸禄)中扣除;第二,由于在制度上缺乏适当弹性,往往给执行造成难度,不得不增加制度的管理弹性。本例“割发代首”就是制度的变通执行。

二、义释曹操与失街亭的两张军令状

关羽在赤壁之战时奉命把守华容道是立了军令状的,承诺如放了曹操“愿依军法”。刘备对关羽能否守纪是有疑问的:“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而诸葛亮的安排是故意叫关羽放掉曹操的,似乎将军法视为儿戏,刘备、诸葛亮一开始就没准备把那个“军令状”看得有多重。关羽放掉曹操后,只得了个“权记过,容将功折罪”的处理结果。

无独有偶,马谡把守街亭也是立了军令状的,马谡失街亭以后,诸葛亮却说:“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军律何以服众?”,挥泪将马谡杀掉。同样是立了军令状,与关羽的处理结果相比,马谡何其冤也!

三、同样的妄奏不同的结果

诸葛亮在六出祁山时,接连两次有人妄奏,两次的错误形式几乎一模一样,但诸葛亮也采取了对当事人不同的处理。再一次体现了某些时候制度不得不需要弹性管理。

第一次被召回是在《三国》第一百回,司马懿指使蜀国叛将苟安散布流言,说“孔明有怨上之心,早晚欲称为帝”,结果“宦官闻知大惊,即入内奏帝”。诸葛亮被后主召回后,“孔明将妄奏宦官诛戮”。

第二次被召回是在《三国》第一百零一回,原因是“李严因军粮不济,怕丞相见罪,故发书取回,却又妄奏天子,遮饰己过”。诸葛亮“欲斩之”,因李严是“先帝托孤之臣”,只好奏请后主,将李严“谪为庶人”,罢官了事。

两次妄奏,其实李严过失比宦官严重的多,宦官不过是受了苟安的蒙蔽;而李严是故意所为,性质有本质上的差别,处理之轻,显然弹性过大。

四、宽恕孙韶的无奈

在家族式企业中,往往有投资人的亲属在企业中担任部门经理,为管理增加了难度。这些亲属如果出现违纪现象,经常不得不在执行制度上给与一定的弹性。《三国》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三国》第八十六回,徐盛受孙权之命迎战曹丕时,有孙权侄孙扬威将军孙韶请战,徐盛不从。“韶坚执要去,盛只是不肯,韶再三要行”,徐盛大怒曰:“汝如此不听号令,吾安能制众将乎”,命武士将孙韶推出斩首。孙权得到消息后赶来说情,徐盛虽然说:“法非臣所立,亦非大王所立,乃国家之典型也。若以亲而免之,何以令众乎?”,禁不住孙权强调孙韶的特殊身份,最后又不得不“且看大王之面,寄下死罪”,这种管理上的弹性,实出于一种无奈。

三国管理人物的“十诫”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三国演义》中不少有作为的人,因自身的不足而失利,甚至

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分析他们的缺点,能为企业管理提供借鉴,故列出“三国人物”的“十戒”,供参考。

一戒事必躬亲——诸葛亮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时,派人到魏营下战书。司马懿问下战书的蜀使:“诸葛亮饮食起居如何?”信使说:“丞相起得早,睡得晚。处罚20棍以上的事都亲自处理,说得多,吃得少。”司马听说后大笑说:“诸葛亮食少事多,哪能活多久?”蜀将回报诸葛亮,诸葛亮感叹说:“司马深知我也!”不久,诸葛亮谢世。

一个企业家,如果凡事躬亲,部下必然无主动性和创造性。某公司生产部经理非常出色,后被提拔为总经理。自从他出任总经理后,公司里的大小事务皆要过问,甚至亲自操作,生怕出纰漏,因而食之无味,夜不能寐。他对一个朋友说:“我太累了!还不如当一个生产部经理。”不久,他辞职了。

二戒疑人误事——曹操

曹操胸怀大志,机智过人,但是因多疑而误事。曹操患头疼病,请神医华佗为其诊治。华佗说,要根除病患,需在头部开刀。曹操怀疑华佗要杀他,故将一代名医囚于狱中。一个企业管理者,疑心太重必会束缚下属手脚,甚至可能搞得人人自危。办事人员有时为了示人“清白”而不得不降低办事效率,更谈不上创新,如此怎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戒办事繁琐——董曾

董曾因办事繁琐,700余人死于曹操刀下。

管理企业要提高效率就需精简程序。有家公司业务发展很快,董事长为了稳步发展,提拔了一个做事精细的人当会计,这位会计把科目从76种一下子增加到200多种,大家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没多久公司的业绩日趋低落,原来大家一天到晚忙的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数据和报表。

四戒骄傲草率——关羽

关羽败走麦城皆因骄傲草率。瞧不起东吴后起之秀陆逊,最终被杀。很多企业家在创业初谦逊谨慎,一旦有了成就便自吹自擂,结果失败。企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做“百年老店”。

五戒贪图虚荣——刘表

刘表虽踞荆州天险,自称“江夏八俊”,但胸无大志,不思进取,一事无成。

过去,很多国营企业的人瞧不起私营企业,认为国营单位有优越感,而今下岗、失业的多是“国营老大哥”。

六戒感情用事——刘备

关羽死后,刘备报仇心切,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毁连营700里。有两兄弟在一个场镇经营电器,虽是同根生但关系不好。老二见老大冰箱生意特别好,心生嫉妒。一天,听说老大进了一批冰箱,数量较多,于是老二也进了一批同样的冰箱,低于进价销售,结果造成老大冰箱积压,老二因此也使其它品种的冰箱滞销,旺季一过,两兄弟都亏损了数万元。 七戒机密外泄——全纪

全纪是东吴的一个将领,因把机密泄露给父亲全尚,全尚把这个消息泄露给其妻而招来杀身之祸。

当代企业家必须有极强的保密意识。否则你的智慧、技术等就会被他人利用。

一个捡垃圾的人专门到各大公司周围捡废纸,并将有用的信息收集起来卖给该大公司的竞争对手,从中牟利。很多公司因此而招致对手的打击,却不知其中的原因。

八戒不听劝阻——马谡

失街亭斩马谡的故事人人皆知。因马谡不听王平劝阻,自以为自幼熟读兵书,将兵士屯于山上,后被司马懿用火攻。失了街亭,掉了脑袋。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曾推出一种“品脱”

汽车,当时有人指出其不足,但福特主要负责人不听忠言。第一年虽然卖出40万辆,但顾客使用一段时间,发现了该车的毛病,并有好几辆车出事,福特公司卷入上百件诉讼案件中,后来,公司不得不把150万辆“品脱”车收回。

九戒一蹶不振——徐庶

徐庶之才不在诸葛亮之下,然而因母亲自缢,悲愤万分,从此一生庸庸碌碌。

有个部门经理被总经理在早训的时候批评了几句,就灰心丧气,认为自己没有前途,终日酗酒,一事无成。与此相反的案例是史玉柱,尽管当初事业失利让他负债上亿,但他仍东山再起,不但还清所有欠债,还建造了今天的脑白金王国。

十戒心胸狭窄——周瑜

周瑜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日本井观公司一直使用一家公司的沙子。一次,由于井观公司与供应沙子的公司闹了一点小磨擦,井观公司主管决定禁止使用该公司的沙子,由此,导致井观公司质量下降,用户不满。井观公司后来领导班子总结说:“因领导人心胸狭隘,我们走了十年弯路。”

本以为《水煮三国》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恶搞古典名著类, 仔细读来,却属经济“管理学”范畴,虽对经济管理隔行如隔山,然却不忍释卷, 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作者巧妙地借三国人物为载体,把曹操、孙权、刘备写成三位总裁:曹操——得天独厚、实力强劲、产品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大公司的总裁;孙权——子继父业、依据特色、固守一块市场伺机扩张的中小型公司的总裁;刘备——艰苦创业、白手起家、迅速崛起的新兴企业的总裁。经戏谑、调侃的文笔,作者将一系列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营销学的理论观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谈笑之中引出至理名言, 使本来枯燥单调的“管理学”变得妙趣横生, 而在开怀一笑中我也受到很多启迪,获益颇多。在此我就把这个值得我们去仔细揣摩的现代职场谋略学之“必杀技”介绍给大家一起学习。

“能攻心即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概括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三国谋略家们的智慧精华。而我觉得用它来说明《水煮三国》在谋略学上的创举也颇为贴切。纵观《水煮三国》中阐述的市场谋略学,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职场创业的生存谋略;二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谋略;三是团队互动的交际谋略;四是料敌制胜的营销谋略。而这四大类中又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以智制胜”的方针。

“管理的全部作用在于,它能帮助你建立起一种让顾客满意的企业机制”,“企业文化其实是一种过程管理”,类似这样的观点、表达在书中层出不穷,例如开篇在 “创业时代的七堂必修课”中,作者即通过“刘备”由备战高考到进入国际知名学府四年深造的心路历程,生动地诠释了人的心态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提出“态度决定了成功的最大概率,决定了成功的全部学问”这一生存谋略的铁律。

“把梳子卖给和尚”,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精明的管理者看到的却是一契机,虽然这是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营销故事,但作者对此却作了颠覆性的批判,他认为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在鼓励一种商业欺诈,与真正的营销谋略风马牛不相及。市场竞争成功必需的首要条件,是恪守高尚的创业信条。在坚持诚信的基础上,作者极力推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攻心”谋略。他以“诸葛亮”之口罗列了女人和顾客的21个类比,形象风趣地说:“做生意和追女人的诀窍,其实都只有四个字:攻心为上。”为了达此目的,他进一步列举了市场营销中需要关注的顾客的12个动情点,提出了应对商场变化的上中下三策,从而圆满地回答了“蚂蚁能否绊倒大象”这个需要以谋制胜的营销难题。

通读全书,我觉得最具有启发意义的是:本书将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加以引申: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据此作者得出

这样的结论: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那么作为“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新形势下的电力工作者,面对日新月异变化的市场,我们又该如何箍好一只木桶,如何科学地创建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呢?我认为书中所说的创建高绩效团队的五大要决,就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

首先是营造一种支持性的人力资源环境。管理层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支持性的人力资源环境,包括:倡导成员多为集体考虑问题,留下足够多的时间供大家交流,以及对成员取得成绩的能力表示信心。这些支持性的做法帮助组织向团队合作迈出了必要的一步,因为这些步骤促进了更深一步的协调、信任和彼此之间的欣赏。管理层需要为此架构一种良好的沟通平台。

其次是团队成员的自豪感。公司的每位成员都希望拥有一支光荣的团队,而一支光荣的团队往往拥有自己独特的标志,成员的自豪感,正是成员们愿意为团队奉现的精神动力。 第三,让每一位成员的才能与角色相匹配。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让他去做最适合的工作,这样各项工作就会都出色。

第四,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管理层的职责是激励整个团队向总体目标努力,而不是强调个人的工作量。如果做得好,一个劳动模范也许会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然而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打击团队的合作。正确的做法是,为团队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鼓励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如果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时刻想着自己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的话,工作起来就会更认真、更勤奋。

最后还要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估。一个卓有成效的绩效评估体系通常包括两种评估形式:正式评估和日常管理中的及时评估。这样公司才能知晓每个成员是否称职,从而切实保证他们与职位的匹配、报酬、培训等工作的科学性,能够找出员工的绩效不好的真正原因,激发员工的潜能。

如今是个讲求人性化管理与竞争并重的时代,面对竞争带来的沉重压力,作者体现出殷殷的人性关怀,教给读者消除心理重负的谋略:采用前瞻性的时间管理,避免无谓的事务性干扰;保持忙碌,分散心理压力;及时采取行动,着手解决困难,变难为易;专心于工作,可以忘却许多莫名的烦恼;细数生活中值得感动的事,可以直接改变自己的心态。

其实大家也许都看出来了,《水煮三国》中有很多谋略和我们正在努力创建的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前者用“大话三国”的形式,将深奥晦涩的管理学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娓娓道来,由浅入深,以古寓今,看似荒诞不经,其实大有深意,更令人回味无穷。通过戏谑,作者很容易就把自己所要阐述和表达的信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即使是我辈并不具备专业素养和深厚文字功底之人也不会有“好是好,就是看不懂”的遗憾。管理是一个需要务实的领域,管理学也是一种需要务实的学问,有时候换一种表达方式,即使是一种看似另类的表达方式,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也是所有致力于传输学问的大师们应该学习、借鉴的创举。而我也借其说事,看我们电力系统正在进行的诸多改革,不就是深谙其道的管理大师们正在努力箍好一只只木桶,科学地创建一个个高绩效的团队吗?创业难,守业更难,看《水煮三国》论天下谁是英雄„„

原文地址:读《三国》学管理 作者:董相银

读《三国》学管理

一个企业不能仅依靠企业领导人的威信、人格魅力去管理干部员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管理基础不应该是随时、随地、随意由领导人临机处置,无章可循。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可以大大降低个人因素影响企业的管理,依靠科学合理的授权、约束和控制,以及对制度适时的调整,使整个企业有效、健康地发展。

现今有各种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理论,很多知名企业也有自己富于特色的管理模式,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其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也会有所不同,企业在制定本单位管理制度时可以参考、借鉴。管理制度的编制原则是:服从于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原则、简明化原则、系统化原则、锁链化原则、一般和特殊相结合原则。

企业管理制度重在遵守执行

凡有企业必有管理制度,篇幅不一,多者万言,少者仅有几页,但是它们都在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笔者也见过有企业请专业公司花数十万元代价制定出数十万字的管理制度,然后因推行不利将其束之高阁。

企业管理制度出台后遵守执行才是关键,否则就形同虚设,企业员工就会逐渐挑战它的权威性。在保障企业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尽量科学、严谨、全面,以便减少修改次数。每次修改都需要一定的执行磨合期,给企业管理带来暂时混乱。对于新业务应先制定试行制度。

2、大规模修改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将给企业带来动荡,并使企业付出较高成本。

3、无论事务性制度、业务性制度或待遇制度的修改均须先充分听取相关方意见,减少阻力,做到平稳对接。避免制度刚一出台就遭到抵制,难以实行。

4、管理制度的实施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5、企业高层是管理制度最常见的破坏者,越级指挥、不遵守财务制度是通病。遵守管理制度应从高层做起。

6、某些管理制度应有适当的弹性(即便是国家法律在制定上也有一定弹性,如最低处以多少倍罚金,最高不超过多少倍之类的),保证顺利实施。

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以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的。因此在制度的管理上,对特殊个案需要适当的弹性处理,这一点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是要有心理准备的。我们从《三国》看几个实例。

一、曹操割发代首

《三国》第十七回,曹操出征张绣途中,为安抚民心,便谕村人父老及沿途官吏,曹军“大

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巧的是曹操正在骑马行军途中,忽田中惊起一鸠,曹操坐骑蹿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曹操立即叫来行军主簿,要求议罪,主簿十分为难,曹操却说:我自己下达的禁令,现在自己违反了,如果不处罚,怎能服众呢?这时谋士郭嘉引用《春秋》为其开脱,此时曹操便顺水推舟,说“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以剑割下自己一束头发,掷在地上对部下说:“割发权代首”。

此实例应关注两点,第一,在制定制度时缺乏弹性,刑罚过重,应视不同情况处以数倍罚款赔给老百姓,然后从肇事者军饷(或俸禄)中扣除;第二,由于在制度上缺乏适当弹性,往往给执行造成难度,不得不增加制度的管理弹性。本例“割发代首”就是制度的变通执行。

二、义释曹操与失街亭的两张军令状

关羽在赤壁之战时奉命把守华容道是立了军令状的,承诺如放了曹操“愿依军法”。刘备对关羽能否守纪是有疑问的:“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而诸葛亮的安排是故意叫关羽放掉曹操的,似乎将军法视为儿戏,刘备、诸葛亮一开始就没准备把那个“军令状”看得有多重。关羽放掉曹操后,只得了个“权记过,容将功折罪”的处理结果。

无独有偶,马谡把守街亭也是立了军令状的,马谡失街亭以后,诸葛亮却说:“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军律何以服众?”,挥泪将马谡杀掉。同样是立了军令状,与关羽的处理结果相比,马谡何其冤也!

三、同样的妄奏不同的结果

诸葛亮在六出祁山时,接连两次有人妄奏,两次的错误形式几乎一模一样,但诸葛亮也采取了对当事人不同的处理。再一次体现了某些时候制度不得不需要弹性管理。

第一次被召回是在《三国》第一百回,司马懿指使蜀国叛将苟安散布流言,说“孔明有怨上之心,早晚欲称为帝”,结果“宦官闻知大惊,即入内奏帝”。诸葛亮被后主召回后,“孔明将妄奏宦官诛戮”。

第二次被召回是在《三国》第一百零一回,原因是“李严因军粮不济,怕丞相见罪,故发书取回,却又妄奏天子,遮饰己过”。诸葛亮“欲斩之”,因李严是“先帝托孤之臣”,只好奏请后主,将李严“谪为庶人”,罢官了事。

两次妄奏,其实李严过失比宦官严重的多,宦官不过是受了苟安的蒙蔽;而李严是故意所为,性质有本质上的差别,处理之轻,显然弹性过大。

四、宽恕孙韶的无奈

在家族式企业中,往往有投资人的亲属在企业中担任部门经理,为管理增加了难度。这些亲属如果出现违纪现象,经常不得不在执行制度上给与一定的弹性。《三国》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三国》第八十六回,徐盛受孙权之命迎战曹丕时,有孙权侄孙扬威将军孙韶请战,徐盛不从。“韶坚执要去,盛只是不肯,韶再三要行”,徐盛大怒曰:“汝如此不听号令,吾安能制众将乎”,命武士将孙韶推出斩首。孙权得到消息后赶来说情,徐盛虽然说:“法非臣所立,亦非大王所立,乃国家之典型也。若以亲而免之,何以令众乎?”,禁不住孙权强调孙韶的特殊身份,最后又不得不“且看大王之面,寄下死罪”,这种管理上的弹性,实出于一种无奈。

三国管理人物的“十诫”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三国演义》中不少有作为的人,因自身的不足而失利,甚至

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分析他们的缺点,能为企业管理提供借鉴,故列出“三国人物”的“十戒”,供参考。

一戒事必躬亲——诸葛亮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时,派人到魏营下战书。司马懿问下战书的蜀使:“诸葛亮饮食起居如何?”信使说:“丞相起得早,睡得晚。处罚20棍以上的事都亲自处理,说得多,吃得少。”司马听说后大笑说:“诸葛亮食少事多,哪能活多久?”蜀将回报诸葛亮,诸葛亮感叹说:“司马深知我也!”不久,诸葛亮谢世。

一个企业家,如果凡事躬亲,部下必然无主动性和创造性。某公司生产部经理非常出色,后被提拔为总经理。自从他出任总经理后,公司里的大小事务皆要过问,甚至亲自操作,生怕出纰漏,因而食之无味,夜不能寐。他对一个朋友说:“我太累了!还不如当一个生产部经理。”不久,他辞职了。

二戒疑人误事——曹操

曹操胸怀大志,机智过人,但是因多疑而误事。曹操患头疼病,请神医华佗为其诊治。华佗说,要根除病患,需在头部开刀。曹操怀疑华佗要杀他,故将一代名医囚于狱中。一个企业管理者,疑心太重必会束缚下属手脚,甚至可能搞得人人自危。办事人员有时为了示人“清白”而不得不降低办事效率,更谈不上创新,如此怎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戒办事繁琐——董曾

董曾因办事繁琐,700余人死于曹操刀下。

管理企业要提高效率就需精简程序。有家公司业务发展很快,董事长为了稳步发展,提拔了一个做事精细的人当会计,这位会计把科目从76种一下子增加到200多种,大家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没多久公司的业绩日趋低落,原来大家一天到晚忙的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数据和报表。

四戒骄傲草率——关羽

关羽败走麦城皆因骄傲草率。瞧不起东吴后起之秀陆逊,最终被杀。很多企业家在创业初谦逊谨慎,一旦有了成就便自吹自擂,结果失败。企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做“百年老店”。

五戒贪图虚荣——刘表

刘表虽踞荆州天险,自称“江夏八俊”,但胸无大志,不思进取,一事无成。

过去,很多国营企业的人瞧不起私营企业,认为国营单位有优越感,而今下岗、失业的多是“国营老大哥”。

六戒感情用事——刘备

关羽死后,刘备报仇心切,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毁连营700里。有两兄弟在一个场镇经营电器,虽是同根生但关系不好。老二见老大冰箱生意特别好,心生嫉妒。一天,听说老大进了一批冰箱,数量较多,于是老二也进了一批同样的冰箱,低于进价销售,结果造成老大冰箱积压,老二因此也使其它品种的冰箱滞销,旺季一过,两兄弟都亏损了数万元。 七戒机密外泄——全纪

全纪是东吴的一个将领,因把机密泄露给父亲全尚,全尚把这个消息泄露给其妻而招来杀身之祸。

当代企业家必须有极强的保密意识。否则你的智慧、技术等就会被他人利用。

一个捡垃圾的人专门到各大公司周围捡废纸,并将有用的信息收集起来卖给该大公司的竞争对手,从中牟利。很多公司因此而招致对手的打击,却不知其中的原因。

八戒不听劝阻——马谡

失街亭斩马谡的故事人人皆知。因马谡不听王平劝阻,自以为自幼熟读兵书,将兵士屯于山上,后被司马懿用火攻。失了街亭,掉了脑袋。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曾推出一种“品脱”

汽车,当时有人指出其不足,但福特主要负责人不听忠言。第一年虽然卖出40万辆,但顾客使用一段时间,发现了该车的毛病,并有好几辆车出事,福特公司卷入上百件诉讼案件中,后来,公司不得不把150万辆“品脱”车收回。

九戒一蹶不振——徐庶

徐庶之才不在诸葛亮之下,然而因母亲自缢,悲愤万分,从此一生庸庸碌碌。

有个部门经理被总经理在早训的时候批评了几句,就灰心丧气,认为自己没有前途,终日酗酒,一事无成。与此相反的案例是史玉柱,尽管当初事业失利让他负债上亿,但他仍东山再起,不但还清所有欠债,还建造了今天的脑白金王国。

十戒心胸狭窄——周瑜

周瑜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日本井观公司一直使用一家公司的沙子。一次,由于井观公司与供应沙子的公司闹了一点小磨擦,井观公司主管决定禁止使用该公司的沙子,由此,导致井观公司质量下降,用户不满。井观公司后来领导班子总结说:“因领导人心胸狭隘,我们走了十年弯路。”

本以为《水煮三国》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恶搞古典名著类, 仔细读来,却属经济“管理学”范畴,虽对经济管理隔行如隔山,然却不忍释卷, 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作者巧妙地借三国人物为载体,把曹操、孙权、刘备写成三位总裁:曹操——得天独厚、实力强劲、产品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大公司的总裁;孙权——子继父业、依据特色、固守一块市场伺机扩张的中小型公司的总裁;刘备——艰苦创业、白手起家、迅速崛起的新兴企业的总裁。经戏谑、调侃的文笔,作者将一系列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营销学的理论观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谈笑之中引出至理名言, 使本来枯燥单调的“管理学”变得妙趣横生, 而在开怀一笑中我也受到很多启迪,获益颇多。在此我就把这个值得我们去仔细揣摩的现代职场谋略学之“必杀技”介绍给大家一起学习。

“能攻心即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概括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三国谋略家们的智慧精华。而我觉得用它来说明《水煮三国》在谋略学上的创举也颇为贴切。纵观《水煮三国》中阐述的市场谋略学,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职场创业的生存谋略;二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谋略;三是团队互动的交际谋略;四是料敌制胜的营销谋略。而这四大类中又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以智制胜”的方针。

“管理的全部作用在于,它能帮助你建立起一种让顾客满意的企业机制”,“企业文化其实是一种过程管理”,类似这样的观点、表达在书中层出不穷,例如开篇在 “创业时代的七堂必修课”中,作者即通过“刘备”由备战高考到进入国际知名学府四年深造的心路历程,生动地诠释了人的心态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提出“态度决定了成功的最大概率,决定了成功的全部学问”这一生存谋略的铁律。

“把梳子卖给和尚”,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精明的管理者看到的却是一契机,虽然这是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营销故事,但作者对此却作了颠覆性的批判,他认为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在鼓励一种商业欺诈,与真正的营销谋略风马牛不相及。市场竞争成功必需的首要条件,是恪守高尚的创业信条。在坚持诚信的基础上,作者极力推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攻心”谋略。他以“诸葛亮”之口罗列了女人和顾客的21个类比,形象风趣地说:“做生意和追女人的诀窍,其实都只有四个字:攻心为上。”为了达此目的,他进一步列举了市场营销中需要关注的顾客的12个动情点,提出了应对商场变化的上中下三策,从而圆满地回答了“蚂蚁能否绊倒大象”这个需要以谋制胜的营销难题。

通读全书,我觉得最具有启发意义的是:本书将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加以引申: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据此作者得出

这样的结论: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那么作为“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新形势下的电力工作者,面对日新月异变化的市场,我们又该如何箍好一只木桶,如何科学地创建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呢?我认为书中所说的创建高绩效团队的五大要决,就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

首先是营造一种支持性的人力资源环境。管理层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支持性的人力资源环境,包括:倡导成员多为集体考虑问题,留下足够多的时间供大家交流,以及对成员取得成绩的能力表示信心。这些支持性的做法帮助组织向团队合作迈出了必要的一步,因为这些步骤促进了更深一步的协调、信任和彼此之间的欣赏。管理层需要为此架构一种良好的沟通平台。

其次是团队成员的自豪感。公司的每位成员都希望拥有一支光荣的团队,而一支光荣的团队往往拥有自己独特的标志,成员的自豪感,正是成员们愿意为团队奉现的精神动力。 第三,让每一位成员的才能与角色相匹配。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让他去做最适合的工作,这样各项工作就会都出色。

第四,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管理层的职责是激励整个团队向总体目标努力,而不是强调个人的工作量。如果做得好,一个劳动模范也许会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然而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打击团队的合作。正确的做法是,为团队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鼓励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如果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能时刻想着自己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的话,工作起来就会更认真、更勤奋。

最后还要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估。一个卓有成效的绩效评估体系通常包括两种评估形式:正式评估和日常管理中的及时评估。这样公司才能知晓每个成员是否称职,从而切实保证他们与职位的匹配、报酬、培训等工作的科学性,能够找出员工的绩效不好的真正原因,激发员工的潜能。

如今是个讲求人性化管理与竞争并重的时代,面对竞争带来的沉重压力,作者体现出殷殷的人性关怀,教给读者消除心理重负的谋略:采用前瞻性的时间管理,避免无谓的事务性干扰;保持忙碌,分散心理压力;及时采取行动,着手解决困难,变难为易;专心于工作,可以忘却许多莫名的烦恼;细数生活中值得感动的事,可以直接改变自己的心态。

其实大家也许都看出来了,《水煮三国》中有很多谋略和我们正在努力创建的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前者用“大话三国”的形式,将深奥晦涩的管理学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娓娓道来,由浅入深,以古寓今,看似荒诞不经,其实大有深意,更令人回味无穷。通过戏谑,作者很容易就把自己所要阐述和表达的信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即使是我辈并不具备专业素养和深厚文字功底之人也不会有“好是好,就是看不懂”的遗憾。管理是一个需要务实的领域,管理学也是一种需要务实的学问,有时候换一种表达方式,即使是一种看似另类的表达方式,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也是所有致力于传输学问的大师们应该学习、借鉴的创举。而我也借其说事,看我们电力系统正在进行的诸多改革,不就是深谙其道的管理大师们正在努力箍好一只只木桶,科学地创建一个个高绩效的团队吗?创业难,守业更难,看《水煮三国》论天下谁是英雄„„


相关内容

  • 水煮三国读后感
  • 初识<水煮三国>是在开学初的部门例会上,一个营销专业的师姐强力推荐我去读这本名字很有吸引力的书,她说这里面充满着营销智慧.抱着试试也无妨的态度,几天前,我捧起了水煮三国,走入了一个充斥着管理理论,营销知识和处世哲学的世界 <水煮三国>,顾名思义,是以三国故事为蓝本的现代改编. ...

  • 向诸葛亮借智慧(赵玉平)
  • 向诸葛亮借智慧(赵玉平) 在"三顾茅庐"中,诸葛亮运用了哪些求职智慧? 诸葛亮为什么要"挥泪斩马谡"?如何从管理学角度分析? 为什么说"庞统上任"是"分槽喂马"?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穷兵黩武.大权独揽的具体体现吗? 刘备是 ...

  • 旅游资源推广策划书
  • 第一部分古隆中整体资源盘点及品牌扫描 一.整体资源盘点 1.资源层面 在古隆中风景名胜区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中,最为重要,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以诸葛亮为核心人物载体,有其参与的历史史实及遗迹,尤其是体现其高超智慧的"隆中对"和延伸的智谋文化,更是在整个三国文化旅游市场中独占的资源. 2 ...

  •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
  •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梅敬忠 课程前言 <国学课堂与领导智慧>,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是在中央党校任教多年的资深教员,而且还有担任基层行政领导和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领导的宝贵经历. 他长期从事面向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有关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 ...

  •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鉴赏
  •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鉴赏 04003217 朱理中 一.<三国演义>的概况与罗贯中 三国故事很早就流传于民间.据杜宝<大业拾遗录>,隋炀帝观水上杂戏,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的节目,而刘知幾<史通·采撰>言及,唐初时有些三国故事已"得 ...

  • 13.空城计
  • 13.空城计 主备:戴爱梅 参与:欧阳秀玉 向敏华 黄民政 审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积累文中字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的内涵的理解.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 ...

  • [草船借箭]导学案
  •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感悟文中人物特征,(诸葛亮,周瑜,曹操). 3.引导学生了解,关心中国历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方法:讨论交流 阅读链接: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是以东汉末年(距今170 ...

  • 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
  • 我国恢复律师制度近三十年来,律师制度已经得到了基本的完善,但是,中国律师文化的形成还刚刚处于发展.研究的状况,对此,我认为,中国律师文化的研究.发展应该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但是,限于自己浅陋的学识,所以,我借这个机会跟一下时髦,"品"一下"三国" ...

  • "历史与英雄"教案
  • 语文一组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教师:贾克文 边 强 教学课题:<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 --<三国演义><水浒传>欣赏 教学篇目:<曹操献刀><李逵负荆> [教学目标 ]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