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现代诗歌

一,引言:现代诗歌的困惑有人说,诗歌已死。但是诗歌依然像灵魂不散,让人感到莫名的惊疑,着迷,刺激。但凡爱好文学、涉及诗歌的读者都知道,与小说散文相比,现在的读诗歌的很少。看看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小说散文可以大量地出版,而且非常畅销,有的作者已经成名人、畅销书作家,而出版社能为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出版一本诗集几乎很少见、甚至十分罕见,一本诗集几乎就无法成为畅销书。所以尽管有许多诗人在自费出版诗集,也无非是送人、参加评比职称、参加评奖而已,真正有读者购买的微乎其微。自然,当下诗歌刊物,尤其是官办诗刊、靠吃财政饭的诗刊也是举步维艰,如果没有财政支撑、没有诗歌学会的靠吃财政饭的诗人编辑们支撑,也许已经呜呼哀哉,甚至不得善终了。(对不起,为使用不得善终道歉。)还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困惑,就是许多所谓的著名诗人,突然不再写艰涩难懂的诗歌,在改写口水诗、白话诗、被读者嘲讽为这个体那个体的诗歌,甚至还能拿到某种大奖,这些所谓的著名诗人对诗歌充满了依恋、难舍难分,但又苦于找不到一种贴切的抒发。更有甚者,许多功成名就的诗人,已经销声匿迹,不用说在网络诗歌领域见不到他们的新作,即使所谓的成名作、大作也几乎要被人忘记了。他们即使一年半载偶尔写一首两首诗歌,得到捧场的也依然是曾经的故人,没有几位新粉丝喝彩,他们也越来越变得心如死灰,甚至无心诗歌写作,也只好傍着古今中外的名诗人,做点研究学术之类的养家糊口勾当罢了。(对不起,为使用勾当道歉。)而有的诗人,无非沉溺在几本所谓国家级的诗刊里,根据大形势写大诗歌,经营着自己已经取得、或者等待取得的合法的、由官方颁发的奖金与帽子,也可以为终于能够颐养天年而没有枉费心力乎?而且,模仿他们,继续做这样的诗歌梦的人,也在痛苦地挣扎着;他们自己也在想,在当今社会,这样做值得吗?还不如跳出圈子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踏踏实实做一回性情中人?但是,有意思的是,诗歌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几乎每个大型网站,几乎每个文学论坛,社会论坛,生活论坛,都会为诗歌留有一席之地,诗歌刊物不景气,诗集出版发行销售艰难,似乎并没有影响诗歌写作与诗歌阅读,至少是没有影响诗歌写作。现在写诗的人、开诗歌博客、贴吧、圈子的人随处可见,尽管这些写手并不是真正的诗歌阅读者,但是确实是非常自信而执着的诗歌写作者。这就有一个更加有趣现象,其实许多诗歌写作者甚至就不知道古诗与新诗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甚至就不懂什么叫现代诗歌,甚至根本读不懂现代诗歌,但是却在写现代诗歌。这些写作者不得不经常陷入一种困惑:看到有的诗歌有很多人欣赏,自己却读不懂;自己写的诗歌看起来也有圈子里的人追捧,但是又怀疑自己的诗歌是不是就不是真正的诗歌,而又不知道诗歌到底该怎样写。这是许多诗歌写作者的困惑。作为一位诗歌写作者,活动在网络上,与诗友们不断交流,我几乎经常遇见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别人的问题,也是我曾经的问题,或者正在解决的问题,但是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很显然,现代诗歌已经是当今诗歌的主流。但是有一位有名的学者叫季羡林的说过:“现代诗歌,是一次失败。”一位大学者睁眼说瞎话,这就是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对不起,为使用这个睁眼说瞎话道歉。我们能说服一个无知的年轻学生对诗歌的错解,但是无法说服一位大学者对诗歌的错解。让大学者带着自己的对现代诗歌的无知走进坟墓吧,据说季羡林老先生已经亡故了,我就更不愿意再去说服他,因为我现在还不想去阴间。但是从这一点看,连一位所谓的大学者都如此误解现代诗歌,可见人们并不真正了解现代诗歌。而现代诗歌需要人们了解吗?毫无疑问,需要。作为一门无法抛弃的抒情工具,不了解现代诗歌,就无法找到更为恰当的抒情模式,就无法解决当下诗歌的困惑。因为,人,作为一种有性情的生命存在,是无法抛弃诗歌这种抒情工具的。人需要抒情,所以诗歌从古至今一直与人类同甘共苦,人类存在诗歌就存在。也许人类有一天变成绝情的生命了,诗歌也就消失了。可是这一天一旦到来,就是人类的末日到来。是的,为了生命,为了情,诗歌困惑必须解决。能不能解决?我想试一试,总比继续沉溺在困惑里好吧!二,现代诗歌、新诗、自由诗与当代诗歌为什么读不懂现代诗歌?读懂现代诗歌很重要吗?就如同你想上网聊天玩游戏,不懂电脑行吗?你拿上一支钢笔一张白纸能聊天,能享受网络的快乐吗?余秋雨说,他就不是用电脑写作。我说,他要使用电脑写作,今年老先生一定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不要无知地鄙视工具。诗歌是个工具。现代诗歌就是现代的机耕,而不是使用䦆头挖地。但是能解决读懂现代诗歌的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话题。我要从几个概念说起,先把几个概念大致理顺。有的论坛的诗歌栏目不用现代诗歌这个概念,而是用新诗、自由诗。或者有的诗歌论坛干脆就用当代诗歌的一些新概念;比如,撒娇诗歌,先锋诗歌,新锐诗歌等等,这是属于当代诗歌的概念。现代诗歌,是从古代诗歌发展而来的,由古代过度到现代。这里发生了两大变革,一是诗歌的外形与韵律,打破了字数的限定与格律规范;二是抒情的深度与宽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诗,是针对旧诗而言,我们大致把古代诗歌叫旧诗,因此把现代诗歌叫新诗。自由诗,是针对格律诗这个概念而言的,我们把古代诗歌叫格律诗,因此把现代诗歌叫自由诗。而当代诗歌,是当下的诗歌,而一旦当下过去,当下的诗歌就会自动归入现代诗歌的范畴。而现代诗歌是有时间限定,随着诗歌的发展,也许很快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名词,来取代现代诗歌这个概念。这是以后诗歌发展的事情了。而新诗、自由诗,没有时间性的约束,但是又有旧观念、旧概念的约束,因此,随着诗歌发展,新诗、自由诗的概念也会发生更新。必须搞清楚这几个概念,因为这是解决我们现代诗歌困惑几个关键点。这几个点内,包含着困扰着我们的许多元素。了解这几个概念,对于下一步阐述是一个基础。而无论新诗、自由诗与现代诗歌,那一种叫法,其中现代性是现代诗歌的本质。所谓的新诗的新,就新在现代二字;所谓的自由诗的自由,就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属性。所以如何读懂现代诗歌,关键是了解现代诗歌的本质:现代意识。三,古代诗人的悲哀要懂得现代诗歌,必须知道现代诗歌怎么写,写什么?诗人写什么,不是由诗人自己说了算,要由时代来决定。要想知道当代诗人需要写什么,必须看看古代诗人写什么。古代诗人无非是写山水,借山水景物来抒发悲愁。古代诗歌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写悲愤与离愁。当然有一部分即景抒情的诗歌,是诗人的生命自性完美抒发,是对修炼心性的再造与发掘,比如不少与禅意有关的诗歌,却大多停留在字句的玩味上,对景象的玩味中,难以具有更加深层与开阔的发掘;二是写得比较欢快的东西,就是颂扬君王,为君王歌功颂德。古代诗歌大都是以这些为主。尤其是写悲愁的诗歌,基本上是古代诗歌的主体内容。没有办法,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比较闭塞,生活条件没有现代好,只能写这些东西。其次,不讨好君主,就没有功名利禄,因为诗人的一生的荣耀出路,都掌握在君主的手里,这是封建社会的诗人无法挣脱的困惑。因为题材与内容的限制,所以古代诗歌采用格律模式,生硬,但是有韵律感与音乐感,有益感官直觉刺激的满足。尽管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写了所谓的关心人民疾苦的东西,但都是感叹,惋惜,类似敲边鼓,类似站在人民的疾苦之外看风景的感觉。所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实还是为自己的功名利禄而忧愁罢了,为自己活着的狭隘而忧愁罢了。因为他们无法尽情挖掘生命内在的宽度,深度,高度,只能停留在这些离愁之中,这是封建社会诗人无非逾越的客观现实。当然从中国远古的诗歌看,比如就诗经看,远古诗歌是符合诗歌本质的要求的,发之于心,动之于情,没有粉饰,没有对格律的严格依附与限制,所抒发的人的本真本性本情;与当时朴素、本真,社会制度相对宽容,轻松的实际,是一致的。再看外国古代诗歌,希腊,阿拉伯诗歌,也是如此,与中国古代的远古时期的诗歌接近,诗歌作品内涵的自由的民主的抒情格调是一样的。但是外国诗歌,尤其西方诗歌,由于西方文明的先进与科学,物质文明的发达,所以很快就进入现代诗歌的抒情境界。而中国,包括受中国礼教、儒教统治影响的周边国家的诗歌,却越来越闭塞,固步自封。因此古代诗歌必然要更新,因为时代在改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在与世界发生融合,西方社会的民主性、人性自主,人性独立,等现代精神元素已经在冲破中国闭塞的现实。如果当代中国诗人还在像古代诗人那样,写寄情山水抒发自己的悲愁的东西,或者再写歌功颂德的东西以博取统治者的欢心,简直就是浪费生命。为什么?因为那点文人士大夫的为一己功名利禄的哀愁的情绪,在现代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当今社会,一个普通农民工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知一跃成为企业家,而知名天下;一个被古代视为下贱行当的艺人、演员可以一夜成名,成为偶像。诗人在这样的社会,再自恋自己那点狭隘的哀愁,或者再依靠歌功颂德博取统治者的一点恩赐,不是太悲哀嘛。所以,现在有人还在写颂歌,也只是过节日应应景,满足一些封建脑袋们坐在看台下的一时的麻醉而已,与诗歌本质的存在根本没有关系。当然,有的诗人因获得统治者的欢心,也会沾沾自喜,但是一旦得不到统治者的欢心就会悲痛绝望,甚至自杀,这就说明,这些诗人只是一些诗歌本质之外的一些浮云而已。因此,重蹈古代诗人的覆辙,必定会陷入当代现实的困境。这就是中国诗歌目前的困境的一大根源,因为确实依然在按照旧习惯写诗歌的人还不少,这些人依然无法挣脱传统的生存模式与情感模式。尽管这些诗人说,自己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在写现代诗歌,其实其本质还是古代诗歌路子。为什么当代诗人、或者当代诗歌爱好者无法挣脱古代诗歌以及传统诗歌的写作模式的束缚呢?这要从教育制度看。其实,人们对古代诗歌的认可,是来自于我们教材的培养。许多诗歌爱好者从小就是被强行接触的这些古代诗歌的教育,以及传统的歌功颂德的诗歌的教育,只知道赞颂什么,或者抨击什么,这两种抒情功能。所以当我们许多诗歌爱好者,在孩子时期,在学校的时候,乃至走出学校自己写诗歌的时候,就只知道赞颂什么,已经不知不觉沦落为宣传工具的奴才;只知道抨击什么,那是已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低级的无奈的泄愤的工具,想挣脱已经套在脖子上的枷锁的被迫反应而已;因此从小我们的教育制度就把我们局限在一个狭隘的情感空间。我们不敢自由,不敢张扬,不敢妄为,不敢赤裸裸地袒露自己的本性与本真……然而当代社会民主与平等,个性自立,人性自主,已经是人类存在的主流了。所以,在这样的主流面前,我们的诗歌抒情的模式与功能已经落后了。当代诗人,再用传统的模式写诗,只好不得不陷入自我情绪的被动的玩味,甚至本质上是自我堕落的娇宠,与艺术,与诗意,与新境界,与新思维,根本无法起到促进作用。因为古体诗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已经变得一点都不神秘,甚至变得极为简单,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能凑。而那些把古诗当做非常高雅与高难的诗歌艺术的人们往往是很容易缠绵在韵律的使用,以及字词的堆砌与推敲中。僵硬死板的韵律,把人的思维视野,情感视野,在不知不觉中无形之中遮蔽了,从而使诗歌成为一种简单的游戏,所以写古诗极易堕入悲愁的感叹之中,因为这种格律模式只适合感叹,无病呻吟,根本无法做到对人性,对情感,做出深刻的挖掘与抵达。这里引用胡适的一段话评价古诗的话,胡适说:“做惯律诗之后,我才明白这种体裁是似难而实易的把戏;不必有内容,不必有情绪,不必有意思,只要会变戏法,会搬运典故,会调音节,会对对子,就可以诌成一首律诗。这种体裁最宜于做没有内容的应酬诗,无论是殿廷上应酬皇帝,或寄宿舍里送别朋友,把头摇几摇,想出了中间两联,凑上一头一尾,就是一首诗了;如果是限韵或和韵的诗,只消从韵脚上去着想,那就更容易了。大概律诗的体裁和步韵的方法所以不能废除,正因为这都是最方便的戏法。”(引自《胡适传》)所以说,有的人死死抱住自己习惯与熟悉的抒情模式不放,实际上是思维变得懒惰的开始,情感逐渐进入腐化状态的表现,这种状态不知不觉束缚视野,不但看不到新颖的抒情模式的出现,甚至把新颖抒情模式视作胡说八道。正所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这就是诗歌的困境,一方面是时代的发展,人渴望一种全新抒情境界,可是另一方面我们的抒情却被诗人自己的习惯、顽疾牢牢束缚着捆绑着。这看似是当代诗人的悲哀,实际依然古代诗人的悲哀在蔓延。四,现代诗歌为什么首先在外国兴盛要读懂现代诗歌,必须要知道现代诗歌为什么首先在外国出生,而中国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才开始逐渐从西方学习现代诗歌的。现代诗歌在建国之前刚刚形成雏形,接着在文革期间就停顿,文革期间中国的诗歌基本上是古代诗歌与当代儿歌、民歌的混合,为宣传服务需要而诞生的,现代诗歌偶尔有挣扎的苗头,因而没有形成现代诗歌大师;直至在改革开放以后,现代诗歌才真正地成为诗人的抒情工具。现代诗歌,在西方以奈瓦尔,马拉美等为发端于十九世纪中叶,那个时候,我们中国还是封建社会呢,我们的诗人还沉浸在个人离愁,与歌功颂德的忙碌之中,摇头晃脑,哼哼哈哈,像个低能儿,而西方人已经在用现代意识愉悦自己的生命,开拓个体生命的疆域。诗歌首先是愉悦自己的生命。这是诗歌的本质,从古代到今天,都是如此。而为什么说我们的古代诗人非常不幸,总在写自己离愁苦闷呢?因为他们用诗歌愉悦自己的时候,必须首先愉悦自己的君主,甚至当他们绕开君主,即景抒情的时候,其主旨依然在抒发个人功名利禄的纠缠,暗自抒发得不到君主赏识的牢骚。因此古代诗人,写诗的时候,总是被一层外衣蒙蔽着,又不得不接受这个蒙蔽。古代诗人一直在这种挣扎中挣扎,根本看不到作为生命个体自性的光芒与独立性的魅力。而现代诗歌恰恰就是在抒发生命个性的美好。诗人在沿着自己生命独立性的路径,挖掘生命内在的疆域,通过个体,以及探求个体与群体与社会与自然的属性,来表达整个人类生命存在的更加辽阔的疆域。所以,西方现代诗歌里就出现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出现了庞德的《诗章》、艾略特的《荒原》、金斯堡的《嚎叫》、聂鲁达的《马丘比丘之巅》、帕斯的《太阳石》。人类的抒情疆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美,等等。这个新美是人性的全新的发现,是对传统的审美得扩充与发展。这得益于西方传统文明之中,一直张扬着对现代意识元素的渴求。现代意识,不是今天的意识,而是传统的历史的意识之中的一种主流意识。我们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有诸子百家的辉煌,那就是现代意识在发挥作用,而后来,儒家文化统治中国之后,就沦落为讨好君主,服从于狭隘的政治团体的狭隘意识,现代意识便被慢慢地抹杀着,遮蔽着,淹没着。中国在盛唐时期,出现过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复兴的苗头,因此就有唐诗的辉煌、接着蔓延为宋词元曲。中国在五四运动时期,也出现过接近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的辉煌的端倪,可惜太短暂了,因此没有形成一种旺盛而主导的抒情模式,而成为一种模仿的抒情的模式。从五四运动至今天,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甚至文化文明,基本上是以追赶西方文明,模仿西方文明,并逐渐发掘中国古代文明的属于自性的现代意识的那部分意识,并与西方文明在融合,在形成新型的中国现代诗歌的模式。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客观上给予西方文明出让了优先位置。那么西方现代诗歌为什么在今天也出现了萧条冷落的状态呢?应该说,这与西方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的痼疾有关。这是西方社会制度的不可避免的根性造成的。西方社会私有制的顽症,已经使西方社会的人性扭曲,富人渐渐失去创业之初的纯真与勤奋,因依靠资本积累的优势不劳而获就可以轻易掠夺剩余价值,这已经成为一个制度,而因此富人失去人性本真的光芒;穷人则依然在被自身以外的耀眼的光芒眩晕。而中国现在也正在步西方社会的后尘。贫富悬殊,是社会进步与文明变得失真,虚伪,不堪一击。人发自内心的兽性的《嚎叫》越来越强烈,渐渐沦落为精神的《荒原》。这不是西方现代诗歌的悲剧,已经是全人类的悲剧了。这就是《恶之花》。而诗歌是首先抒发、预见与触摸到这个景象的。现代诗歌在西方并不像在中国这样暗淡。西方的诗歌依然在自己的根性上发展。在西方,重要的大学有住校诗人制度,有桂冠诗人制度,有许多诗歌大奖制度,这已经成为西方社会分享艺术品质的一部分牢固的内容。以诺贝尔奖金为例,颁发给诗人的机会几乎有三分之一强。在获得诺文学奖中,诗人占据着巨大的比例。现代诗歌到底在抒发什么情感现代诗歌抒情的情感基调已经表现为一种更复杂的意识,现代意识。只有人类幼稚时期的情感才是简单的,单一的,表面的,直观的。比如,孩子饥饿了,想吃奶,就看到自己的妈妈是最伟大的,甚至连妈妈**上的污垢也不管,甚至就不知道那污垢是污垢。而这种情感是简单的,甚至是盲目的,因为孩子也可能因为饥饿吃别的母亲的奶汁,而认别的母亲是自己母亲。而只有成熟的情感之时,才可能回归自己的亲生母亲,才可能寻找自己的根性,即使亲生母亲没有哺乳过自己,自己还是会把这位没有哺乳过自己的亲生母亲存放在自己的情感的世界里尊奉起来。而这一点,只有成熟的情感才能做到。这是相当复杂的情感想象。因此,现代诗歌意识,就是寻根的意识,回归的意识,本真的意识。由复杂回归纯净,而不是回归简单与单一,这就是现代诗歌的现代意识。现代意识有几种表现。一,是超越性。超越各种团体组织,制度,甚至超越民族与国家的狭隘,超越各种陈旧的、现成的已经成为束缚与阻碍的观念、概念、定义、定理,形成全新的思维体系、情感体系;在这种思维意识与思维空间里,情感获得充分满足,并力求建造自己的全新的情感疆界,思想领域。因此,在这种抒情意识中,看那些依然为某个团体利益而歌功颂德的诗歌,是幼稚而可笑之至;那些依然死守陈旧的美学观念、狭隘的道德标准的诗句是无知而憋屈。二,是反对,并抵制现代物象的虚假性。现代文明有许多生成是扭曲的,是遮蔽人性本真的,因此现代诗歌抒情,几乎会不可避免地抒发本愿与方向被扭曲的痛苦、挣扎、反抗、蔑视、嘲讽等等。但这种痛苦、挣扎、反抗、蔑视、嘲讽等,不是停留在借景抒情的简单的感叹上,而是深入到事物,深入到形而上形成的概念的根源,深入到人的生存现状的未知领域,寻找更加隐秘的精神与情感的关联,从而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抒情道路。三,是个体生命的独立性与完整性的回归与开拓。可以说,一切现代诗歌,必须以这个主题展开。诗人,首先在发掘自性的存在;其次要发掘自性被遮蔽、被扭曲、被肢解的根源;在洞察这些根源的时候,寻找到自己全新感情世界的支撑;这个支撑,包含着对客观存在的宽容与接纳。因此,宽容与接纳,是现代性的显著特点。但这不是毫无原则的妥协,是洞察到现代事物物象的虚假性与盲目性的时候,同时又洞察到这个虚假性与盲目性的必然过程之后,诗人需要保持的足够的必须的独立与超脱感情的价位与精神地貌。四,现代诗歌,是诗人对新兴意识的不断尝试,诗人以此为充实自己的生命,以这种不断开拓与尝试获得新颖的疆界,作为生命存在的实体构成。诗人不再以牺牲自身生命独立性以及自身生命完整性来换取短促的暂时的好处、实惠、酬劳,而是更在意沿着自己生命自性的规律与本真,去到达更加辽阔的疆界。因此,现代诗歌的书写,会显得更加独特,更加难以让常人接受。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不是在摧毁自己;诗人是发现自己已经被摧毁,发现摧毁,发现堕落,发现腐烂变质,开始重塑自己;把现实与环境,历史与传统强加给自己的,不适合自己的那部分扬起,而回归生命本真的那部分。因此,现代诗歌最成熟的标志就是:诗人的抒情越来越独特,也越来越愉悦自我,满足自我,越来越让世人感到惊讶的同时,感到仰慕而不可企及。现代诗歌抒情,是诗人生命内在需要的自我乐趣的成功实现。正如希腊诗人,197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利蒂斯说的:“自觉的写作,潜意识的解放,全能的思考,不受美学与伦理的束缚,所有这些使得诗人能够以现实生活的全部,成为一种神圣的乐趣,同时以真正诗歌的瞬间的浑身战栗,来描绘世界。”(引自《埃利蒂斯诗选》前言,个别词汇作者予以修正。)由此可以印证,现代诗歌写作中的诗人,是个性全面释放,是生命乐趣的充分享有者。五,诗人以挖掘自己的精神存储,开拓自己的疆界,以求得获得人类共有的本真属性的发掘,以此使自己的艺术实践与诗歌实践成为人类共有的成果。因此,在现代诗歌这个创作过程中,诗人更在意自我实践的真诚与彻底,甚至在外表上看是与世俗格格不入、大逆不道。但是诗人的大逆不道,正是离经叛道的开始,也是创新更新重塑经典与开拓大道的开始。因此,现代诗歌彰显的现代意识,必将成为一种精神的、情感的、思维的先知性的引领。这是可能的。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以诺贝尔文学奖看,获得这个世界最高文学奖项的诗人,几乎占据该奖项的三分之一多,说明诗歌这个最强烈、最突出的抒情模式,所具有的对人类情感思维的启迪性、先知性是多么值得人们尊重与铭记。六,现代诗歌也在抒发悲愁,但是对悲愁的抒发不是简单的个人感官的感觉与物象层面外形表现的应和,而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深入到悲愁本身的内部,把悲愁当做一个完整的物象来思考、体会、研究,在找到与悲愁关联的事物,与情感,与意识,与思维的本质相关的秘密,以此为痛苦与悲愁寻求到自身的流程与根源。现代诗歌抒发悲愁,是超越悲愁,把悲愁当做一种资源来使用。七,现代诗歌也抒发丑陋与罪恶,但是丑陋与罪恶,已经不是对传统美对立的存在,是一个大美的重要构成,是大美的一部分,是美的另一面的存在与呈现,而不会是美的对立与递减。现代诗歌把丑陋与罪恶当做独立的艺术形态来研究,发掘其客观价值在人性之中的地位,进而开阔与延伸美的疆界,而抵达大美。因此,现代诗歌抒情范畴的内容与视野更加辽阔,而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现代诗歌不是企图颠覆什么,而是在发展、完善、补充,使人类的情感世界的未知领域达到开发、发觉与觉醒;是一种对人类情感的扩张与兴建。现代诗歌,是一种超前的抒情意识,其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明显的利己性。现代诗歌是诗人首先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情感需要,为自己开辟抒情天地,为自己存在寻找到现代思维意识模式。这是与古代诗歌截然不同的特点。古代诗歌具有明显的利他性,具有强烈的利他的功利性,从利他之中获得回报;而现代诗歌甚至是超越功利性的,超越利他性,在纯粹的个体生命存在状态里,以挖掘生命自身疆界为目的。现代诗歌不好读,甚至最具有现代意识的诗歌就不被人理解。在北欧,有北欧现代诗歌之祖,索德格朗就是例子。索德格朗的诗歌在出版的时候,甚至被当时的文学界评论界当做怪物来对待,被视为胡说八道,直至死后她却被捧为北欧现代诗歌的开创者。美国的迪金森也是如此,她生前默默无闻,甚至在临终之前只是零碎发表过七首诗歌,临终之前叮嘱自己的亲妹妹把她的全部诗稿焚毁。但是她死后,诗歌全部被整理出版之后,迪金森的诗歌在她死后,才慢慢被人们认识,并一直影响着美国乃至世界现代诗歌的进程。许多研究迪金森的学者,无数次因迪金森而感叹与质疑到:人们错过了什么?同样是美国诗人的史蒂文斯,在生前,甚至他身边的同事曾经对他说:听说有一个与你名字一样的人,诗歌写的不错。就这样,史蒂文斯在生前,如此低调,而死后,研究他的热潮至今不绝。可以说,在文学领域,现代诗歌被错过,被人们错解的情形很普遍,波德莱尔的诗歌《恶之花》在出版之初被当做洪水猛兽晦涩淫秽的东西查封。葡萄牙诗人佩索阿,被欧洲当代评论家们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以及“杰出的经典作家”、“最为动人的”、“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写作者等等。佩索阿生前一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去世若干年后才为人们“发现”,并开始对葡萄牙现代文学产生影响,从而才确立了他在葡萄牙现代文学史上无上的地位,且渐渐在整个西方文学界受到推崇。可以说,现代诗歌,就是诗人经常把读者抛弃在脑后,而自顾大步行走,偶尔站下来对远远落后自己的世人发出的困惑、不解、惊讶与无奈的一点记录而已。现代诗歌的冷落,不是读者对作者的冷落,是作者无意把读者远远抛弃在身后造成的。凡是不懂得这一点的诗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现代诗歌的真正写作者与分享者。而这些困惑、不解、惊讶与无奈,作为诗人最典型的情感特征,不久就会深刻地折磨世人。就像卡夫卡死后不久,卡夫卡就折磨世人,直至现在还在折磨世人;就像迪金森,就像佩索阿,就像雷特罗阿蒙的《马尔多罗之歌》,等等许多的诗歌,会一直折磨世人。这不是诗人有意为之,是读者过于拖后。但这不是一种过错,这是社会现实的一个进程的呈现。我们不能指责读者。因为世上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读不懂现代诗歌,恰恰是现代诗歌所产生的后果,因为沉迷在一般的庸常的情感与思维的体验的人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遽然去接受一种新颖的体验。尤其是在中国,传统落后封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代代根深蒂固,已经成为一种模式被教育制度推广,所以一般人更是难以遽然读懂现代诗歌。而恰恰是这种读不懂,就像一种挑战与检验,你要么越过去,你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思维现代情感的人,要么你依然在某种封闭里过着懒汉的人生,闭塞、顽固如同聋哑,以此消磨一生。读不懂现代诗歌,不是作者的遗憾,是世人的遗憾。读懂现代诗歌,首先需要具有现代意识的觉醒,而中国的读者太习惯依赖传统了,不但物质生活追随大流、不敢张扬与保持自己的人生主见;精神生活的享受,更是甘于落后,安于落后,所以,中国读者的民主精神、独立精神是被严重扭曲,最难回归的。当然现代诗歌难读,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国很难诞生像迪金森、波德莱尔、佩索阿、希姆博尔斯卡、聂鲁达、里尔克等这样甘于挖掘与开拓自我生命的疆域的诗歌大师。应该说中国的诗人依然处在现代诗歌的模仿期,中国诗人在诗歌艺术实践所作出的努力是不彻底的,是自我封闭的,即使客观环境打开,还是走不出自我封闭,完全没有外国诗歌大师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施奈德、梭罗等诗歌艺术生命实践的彻底性。像弗罗斯特、施奈德这些美国诗人,甘于抛弃现代社会的一切优裕性,进入一无所有的生命状态,弗罗斯特为了求证生命纯粹性的美好带着自己妻子,离开城市到乡下过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施奈德为了聆听生命纯粹的跳动,会去日本过简单单一的僧侣生活,梭罗干脆结庐而居。当然,当今中国确实有不少诗人在走自我发展的路子,我相信,很快他们就会有成熟的诗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而且是很快。因为当今社会网络如此发达,诗歌发表是非常容易,交流非常容易。当然被人们认可与发现可能非常难,因为优秀诗歌被不优秀的诗歌产生的各种更容易刺激感官愉悦的喧嚣遮蔽着。这是需要阅读者警惕的。我从没有指望一夜之间,阅读者会突然觉醒,一下就能读懂现代诗歌。不,现代诗歌的读者永远会落后、并跟在现代诗歌之后,是永远的落后者,这是现代诗歌的现代意识的先进性、超越性决定的。诗人是孤独的前往者。这是诗人的生命特征决定的,一个诗人越是优秀,对生命未知的情感领域的体验就越迫切,而诗人不可能等待着大家都理解的时候,才安步前进、继续前进。不,诗人总在前进,不惜把读者远远抛弃。正如卡夫卡,当他的第一本书《观察》在沃尔夫出版社出版时,他说:“安德烈书店售出了十一本。十本是我自己买的。我只想知道,是谁得到了那第十一本。”说这话时他满意地微笑着。我一直在想,卡夫卡在这个时候完全值得嘲笑世界。但是他在微笑而不是嘲笑。这就是境界。记住,现代诗歌绝对不会因为人们读不懂,而嘲笑这个世界,更不会愤怒与绝望,而只会微笑。像太阳一样微笑,偶尔也像月亮一样微笑。七,读懂现代诗歌的感觉读懂现代诗歌是个幸运。因此,能获得幸运的人可能微乎其微,但人人不妨做个幸运儿。当然,我指的阅读,是指阅读那些大师们的诗作。尤其是那些西方诗歌大师们的作品,即使我们不是一下子读懂,也不要放弃。想一想,他们成为大师,是千锤百炼,用一生的诗歌实践铸造的,不是徒有虚名。现在国内有许多好得译本,也有许多不好的译本,尤其是文革年代的译本,很多都不忠实原作,被扭曲的很多。现在,一些年轻的翻译家在不断地为我们提供好的译本,值得我们期待。因此,许多大师的作品,不妨对比不同的译本阅读。一个没有阅读耐心的人,根本无法读懂现代诗歌,自然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幸运儿。你连阅读的耐心都没有,还谈什么创作。什么是耐心?耐心就是艺术家的定力,或者叫艺术家诗人的根性,这是属于艺术家诗人气质的一部分。因此,阅读的过程,也是艺术定力艺术气质磨练的过程,是艺术的根性在生根茁壮的过程。是的,我是在结合我的实践谈我的感受。国内有许多优秀的诗人,有不少杰作,我经常读,但不需要精读。因为他们的作品数量不大,随着他们在诗坛取得一些成就,他们的注意力转向学术、翻译、社会活动、谋求大富大贵等等,作品的深度与耐读度就渐渐失去,这是国内大部分诗人的通病。国内许多诗人还是把诗歌当做谋求大富大贵的手段来对待,因此一旦荣华富贵不能获得,就觉得写诗的前景暗淡,自然就淡出写诗的行列,而更多精力放在谋诗。因此国内诗人的作品之中,所展示的视野比较狭隘。这个视野,指的是对生命内在的疆域,以及生命与社会、自然、万物的属性,相关联、意义、价值所作的挖掘与探索的程度。因此国内缺少在国际上有权威性影响的诗歌大师,就是这个原因。这也就是我喜欢精读西方大师的诗歌作品的原因。八,结束语:现代意识恒定而隐匿我不是在否定古诗,也不是在否定使用传统诗歌抒情模式。力求否定什么,是不符合现代意识的要求。现代意识具有极高的超越性,会使诗人的眼界变得开阔,使诗人的心胸变得更容易接纳传统抒情模式中不能容忍与接纳的那些东西,同时也会接纳与理解并发展传统诗歌抒情模式。但是,当诗人依然在满足古诗格律的束缚,满足于传统诗歌在歌颂什么,抨击什么的单一与简单的情感抒发的时候,必须懂得自己身处狭隘的可怕。因为这个狭隘使诗人固步自封,再也无法接纳更加新美的东西。否则,作为诗人不但无法获得物质财富的满足,甚至会沦落到精神上丧魂失魄,在诗歌里自溺而亡。而还应该知道,这个固步自封恰是这个社会共有的痼疾。这个痼疾使某些看似现代的东西,突然之间成为罪恶与灾害的发端,成为摧残人性的帮凶与工具。一个诗人可以不觉醒,可以享受不觉醒的痛苦与撕痛,可以不享受重新做人的艰难与沉重,但是你也将无法获得重新做人之后的无限辽阔与恒久的轻松。同时,必须要清楚地知道,古诗与传统诗歌抒情模式,并不是与现代意识相对立的,而是现代意识在古诗、在传统的诗歌抒情模式里一直存在着,并没有泯灭。恰恰是没有泯灭的现代意识,才使古诗、以及传统抒情模式显得具有活力,正是这个现代意识在冥冥之中发挥着作用,不断要求作者必须吸纳现代意识的先进的科学的营养,所以古诗以及传统抒情模式才有存在下去的可能。现代意识,是人性之中渴望刷新精神视野的主流意识,是人类求新愿望最活跃的一部分,每一个时代的诗人,都有这种意识的存在,但是,只有当今,这种意识才有可能成为全新的,赤裸裸的,独立的,完整的呈现。也只有当今,物质资源相对丰富与宽裕的时代前提下,现代意识才可能从被动的、盲目的、不自觉的状态,而一跃成为自觉的状态、成熟的状态。但是这种飞跃有待于诗人实践,而不是空想与想象,更不会是依靠臆造。任何抒情的存在都是美好的。但是,个人的美好如何成为人人共享的美好,这不但需要我们建造这个美好,还需要推广与介绍这个美好。推广与介绍,是交流与学习。只有交流与学习,才可能增加更多的觉醒的机遇。假如没有卡夫卡的好友布罗德,我们也许在很久之后才会知道卡夫卡,甚至也许永远不会与卡夫卡相遇。但是幸运的是,世界上有个叫布罗德的人,他在卡夫卡去世之后出版了卡夫卡的小说,却反映平平,于是布罗德首先开始着手引导读者理解并认识卡夫卡,之后卡夫卡在布罗德不懈努力的引导下,卡夫卡的灵魂,卡夫卡的精神之光,从他僵硬的躯壳与死灰里冉冉升起,直至成为世界文学,成为现代精神世界的一颗巨星。而现代生活越是丰富多彩,所谓的现代风格越是响亮,就越容易对真正的现代意识更加严重的遮蔽。我写这篇文字无非在试图为依然封闭的阅读思维,起到一点开启作用,无非想减少一些现代诗歌的阅读障碍而已。本文是作者从事现代诗歌写作,以及阅读与研究现代诗歌、古代诗歌,以及互相比较,初步得出的一点学习随感与笔记的汇总。本文许多思考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梳理,这部分工作,作者在正在完成的长篇诗评《中国当代诗歌的新解构》之中将进一步系统地阐述。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二日

一,引言:现代诗歌的困惑有人说,诗歌已死。但是诗歌依然像灵魂不散,让人感到莫名的惊疑,着迷,刺激。但凡爱好文学、涉及诗歌的读者都知道,与小说散文相比,现在的读诗歌的很少。看看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小说散文可以大量地出版,而且非常畅销,有的作者已经成名人、畅销书作家,而出版社能为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出版一本诗集几乎很少见、甚至十分罕见,一本诗集几乎就无法成为畅销书。所以尽管有许多诗人在自费出版诗集,也无非是送人、参加评比职称、参加评奖而已,真正有读者购买的微乎其微。自然,当下诗歌刊物,尤其是官办诗刊、靠吃财政饭的诗刊也是举步维艰,如果没有财政支撑、没有诗歌学会的靠吃财政饭的诗人编辑们支撑,也许已经呜呼哀哉,甚至不得善终了。(对不起,为使用不得善终道歉。)还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困惑,就是许多所谓的著名诗人,突然不再写艰涩难懂的诗歌,在改写口水诗、白话诗、被读者嘲讽为这个体那个体的诗歌,甚至还能拿到某种大奖,这些所谓的著名诗人对诗歌充满了依恋、难舍难分,但又苦于找不到一种贴切的抒发。更有甚者,许多功成名就的诗人,已经销声匿迹,不用说在网络诗歌领域见不到他们的新作,即使所谓的成名作、大作也几乎要被人忘记了。他们即使一年半载偶尔写一首两首诗歌,得到捧场的也依然是曾经的故人,没有几位新粉丝喝彩,他们也越来越变得心如死灰,甚至无心诗歌写作,也只好傍着古今中外的名诗人,做点研究学术之类的养家糊口勾当罢了。(对不起,为使用勾当道歉。)而有的诗人,无非沉溺在几本所谓国家级的诗刊里,根据大形势写大诗歌,经营着自己已经取得、或者等待取得的合法的、由官方颁发的奖金与帽子,也可以为终于能够颐养天年而没有枉费心力乎?而且,模仿他们,继续做这样的诗歌梦的人,也在痛苦地挣扎着;他们自己也在想,在当今社会,这样做值得吗?还不如跳出圈子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踏踏实实做一回性情中人?但是,有意思的是,诗歌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几乎每个大型网站,几乎每个文学论坛,社会论坛,生活论坛,都会为诗歌留有一席之地,诗歌刊物不景气,诗集出版发行销售艰难,似乎并没有影响诗歌写作与诗歌阅读,至少是没有影响诗歌写作。现在写诗的人、开诗歌博客、贴吧、圈子的人随处可见,尽管这些写手并不是真正的诗歌阅读者,但是确实是非常自信而执着的诗歌写作者。这就有一个更加有趣现象,其实许多诗歌写作者甚至就不知道古诗与新诗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甚至就不懂什么叫现代诗歌,甚至根本读不懂现代诗歌,但是却在写现代诗歌。这些写作者不得不经常陷入一种困惑:看到有的诗歌有很多人欣赏,自己却读不懂;自己写的诗歌看起来也有圈子里的人追捧,但是又怀疑自己的诗歌是不是就不是真正的诗歌,而又不知道诗歌到底该怎样写。这是许多诗歌写作者的困惑。作为一位诗歌写作者,活动在网络上,与诗友们不断交流,我几乎经常遇见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别人的问题,也是我曾经的问题,或者正在解决的问题,但是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很显然,现代诗歌已经是当今诗歌的主流。但是有一位有名的学者叫季羡林的说过:“现代诗歌,是一次失败。”一位大学者睁眼说瞎话,这就是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对不起,为使用这个睁眼说瞎话道歉。我们能说服一个无知的年轻学生对诗歌的错解,但是无法说服一位大学者对诗歌的错解。让大学者带着自己的对现代诗歌的无知走进坟墓吧,据说季羡林老先生已经亡故了,我就更不愿意再去说服他,因为我现在还不想去阴间。但是从这一点看,连一位所谓的大学者都如此误解现代诗歌,可见人们并不真正了解现代诗歌。而现代诗歌需要人们了解吗?毫无疑问,需要。作为一门无法抛弃的抒情工具,不了解现代诗歌,就无法找到更为恰当的抒情模式,就无法解决当下诗歌的困惑。因为,人,作为一种有性情的生命存在,是无法抛弃诗歌这种抒情工具的。人需要抒情,所以诗歌从古至今一直与人类同甘共苦,人类存在诗歌就存在。也许人类有一天变成绝情的生命了,诗歌也就消失了。可是这一天一旦到来,就是人类的末日到来。是的,为了生命,为了情,诗歌困惑必须解决。能不能解决?我想试一试,总比继续沉溺在困惑里好吧!二,现代诗歌、新诗、自由诗与当代诗歌为什么读不懂现代诗歌?读懂现代诗歌很重要吗?就如同你想上网聊天玩游戏,不懂电脑行吗?你拿上一支钢笔一张白纸能聊天,能享受网络的快乐吗?余秋雨说,他就不是用电脑写作。我说,他要使用电脑写作,今年老先生一定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不要无知地鄙视工具。诗歌是个工具。现代诗歌就是现代的机耕,而不是使用䦆头挖地。但是能解决读懂现代诗歌的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话题。我要从几个概念说起,先把几个概念大致理顺。有的论坛的诗歌栏目不用现代诗歌这个概念,而是用新诗、自由诗。或者有的诗歌论坛干脆就用当代诗歌的一些新概念;比如,撒娇诗歌,先锋诗歌,新锐诗歌等等,这是属于当代诗歌的概念。现代诗歌,是从古代诗歌发展而来的,由古代过度到现代。这里发生了两大变革,一是诗歌的外形与韵律,打破了字数的限定与格律规范;二是抒情的深度与宽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诗,是针对旧诗而言,我们大致把古代诗歌叫旧诗,因此把现代诗歌叫新诗。自由诗,是针对格律诗这个概念而言的,我们把古代诗歌叫格律诗,因此把现代诗歌叫自由诗。而当代诗歌,是当下的诗歌,而一旦当下过去,当下的诗歌就会自动归入现代诗歌的范畴。而现代诗歌是有时间限定,随着诗歌的发展,也许很快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名词,来取代现代诗歌这个概念。这是以后诗歌发展的事情了。而新诗、自由诗,没有时间性的约束,但是又有旧观念、旧概念的约束,因此,随着诗歌发展,新诗、自由诗的概念也会发生更新。必须搞清楚这几个概念,因为这是解决我们现代诗歌困惑几个关键点。这几个点内,包含着困扰着我们的许多元素。了解这几个概念,对于下一步阐述是一个基础。而无论新诗、自由诗与现代诗歌,那一种叫法,其中现代性是现代诗歌的本质。所谓的新诗的新,就新在现代二字;所谓的自由诗的自由,就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属性。所以如何读懂现代诗歌,关键是了解现代诗歌的本质:现代意识。三,古代诗人的悲哀要懂得现代诗歌,必须知道现代诗歌怎么写,写什么?诗人写什么,不是由诗人自己说了算,要由时代来决定。要想知道当代诗人需要写什么,必须看看古代诗人写什么。古代诗人无非是写山水,借山水景物来抒发悲愁。古代诗歌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写悲愤与离愁。当然有一部分即景抒情的诗歌,是诗人的生命自性完美抒发,是对修炼心性的再造与发掘,比如不少与禅意有关的诗歌,却大多停留在字句的玩味上,对景象的玩味中,难以具有更加深层与开阔的发掘;二是写得比较欢快的东西,就是颂扬君王,为君王歌功颂德。古代诗歌大都是以这些为主。尤其是写悲愁的诗歌,基本上是古代诗歌的主体内容。没有办法,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比较闭塞,生活条件没有现代好,只能写这些东西。其次,不讨好君主,就没有功名利禄,因为诗人的一生的荣耀出路,都掌握在君主的手里,这是封建社会的诗人无法挣脱的困惑。因为题材与内容的限制,所以古代诗歌采用格律模式,生硬,但是有韵律感与音乐感,有益感官直觉刺激的满足。尽管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写了所谓的关心人民疾苦的东西,但都是感叹,惋惜,类似敲边鼓,类似站在人民的疾苦之外看风景的感觉。所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实还是为自己的功名利禄而忧愁罢了,为自己活着的狭隘而忧愁罢了。因为他们无法尽情挖掘生命内在的宽度,深度,高度,只能停留在这些离愁之中,这是封建社会诗人无非逾越的客观现实。当然从中国远古的诗歌看,比如就诗经看,远古诗歌是符合诗歌本质的要求的,发之于心,动之于情,没有粉饰,没有对格律的严格依附与限制,所抒发的人的本真本性本情;与当时朴素、本真,社会制度相对宽容,轻松的实际,是一致的。再看外国古代诗歌,希腊,阿拉伯诗歌,也是如此,与中国古代的远古时期的诗歌接近,诗歌作品内涵的自由的民主的抒情格调是一样的。但是外国诗歌,尤其西方诗歌,由于西方文明的先进与科学,物质文明的发达,所以很快就进入现代诗歌的抒情境界。而中国,包括受中国礼教、儒教统治影响的周边国家的诗歌,却越来越闭塞,固步自封。因此古代诗歌必然要更新,因为时代在改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在与世界发生融合,西方社会的民主性、人性自主,人性独立,等现代精神元素已经在冲破中国闭塞的现实。如果当代中国诗人还在像古代诗人那样,写寄情山水抒发自己的悲愁的东西,或者再写歌功颂德的东西以博取统治者的欢心,简直就是浪费生命。为什么?因为那点文人士大夫的为一己功名利禄的哀愁的情绪,在现代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当今社会,一个普通农民工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知一跃成为企业家,而知名天下;一个被古代视为下贱行当的艺人、演员可以一夜成名,成为偶像。诗人在这样的社会,再自恋自己那点狭隘的哀愁,或者再依靠歌功颂德博取统治者的一点恩赐,不是太悲哀嘛。所以,现在有人还在写颂歌,也只是过节日应应景,满足一些封建脑袋们坐在看台下的一时的麻醉而已,与诗歌本质的存在根本没有关系。当然,有的诗人因获得统治者的欢心,也会沾沾自喜,但是一旦得不到统治者的欢心就会悲痛绝望,甚至自杀,这就说明,这些诗人只是一些诗歌本质之外的一些浮云而已。因此,重蹈古代诗人的覆辙,必定会陷入当代现实的困境。这就是中国诗歌目前的困境的一大根源,因为确实依然在按照旧习惯写诗歌的人还不少,这些人依然无法挣脱传统的生存模式与情感模式。尽管这些诗人说,自己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在写现代诗歌,其实其本质还是古代诗歌路子。为什么当代诗人、或者当代诗歌爱好者无法挣脱古代诗歌以及传统诗歌的写作模式的束缚呢?这要从教育制度看。其实,人们对古代诗歌的认可,是来自于我们教材的培养。许多诗歌爱好者从小就是被强行接触的这些古代诗歌的教育,以及传统的歌功颂德的诗歌的教育,只知道赞颂什么,或者抨击什么,这两种抒情功能。所以当我们许多诗歌爱好者,在孩子时期,在学校的时候,乃至走出学校自己写诗歌的时候,就只知道赞颂什么,已经不知不觉沦落为宣传工具的奴才;只知道抨击什么,那是已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低级的无奈的泄愤的工具,想挣脱已经套在脖子上的枷锁的被迫反应而已;因此从小我们的教育制度就把我们局限在一个狭隘的情感空间。我们不敢自由,不敢张扬,不敢妄为,不敢赤裸裸地袒露自己的本性与本真……然而当代社会民主与平等,个性自立,人性自主,已经是人类存在的主流了。所以,在这样的主流面前,我们的诗歌抒情的模式与功能已经落后了。当代诗人,再用传统的模式写诗,只好不得不陷入自我情绪的被动的玩味,甚至本质上是自我堕落的娇宠,与艺术,与诗意,与新境界,与新思维,根本无法起到促进作用。因为古体诗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已经变得一点都不神秘,甚至变得极为简单,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能凑。而那些把古诗当做非常高雅与高难的诗歌艺术的人们往往是很容易缠绵在韵律的使用,以及字词的堆砌与推敲中。僵硬死板的韵律,把人的思维视野,情感视野,在不知不觉中无形之中遮蔽了,从而使诗歌成为一种简单的游戏,所以写古诗极易堕入悲愁的感叹之中,因为这种格律模式只适合感叹,无病呻吟,根本无法做到对人性,对情感,做出深刻的挖掘与抵达。这里引用胡适的一段话评价古诗的话,胡适说:“做惯律诗之后,我才明白这种体裁是似难而实易的把戏;不必有内容,不必有情绪,不必有意思,只要会变戏法,会搬运典故,会调音节,会对对子,就可以诌成一首律诗。这种体裁最宜于做没有内容的应酬诗,无论是殿廷上应酬皇帝,或寄宿舍里送别朋友,把头摇几摇,想出了中间两联,凑上一头一尾,就是一首诗了;如果是限韵或和韵的诗,只消从韵脚上去着想,那就更容易了。大概律诗的体裁和步韵的方法所以不能废除,正因为这都是最方便的戏法。”(引自《胡适传》)所以说,有的人死死抱住自己习惯与熟悉的抒情模式不放,实际上是思维变得懒惰的开始,情感逐渐进入腐化状态的表现,这种状态不知不觉束缚视野,不但看不到新颖的抒情模式的出现,甚至把新颖抒情模式视作胡说八道。正所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这就是诗歌的困境,一方面是时代的发展,人渴望一种全新抒情境界,可是另一方面我们的抒情却被诗人自己的习惯、顽疾牢牢束缚着捆绑着。这看似是当代诗人的悲哀,实际依然古代诗人的悲哀在蔓延。四,现代诗歌为什么首先在外国兴盛要读懂现代诗歌,必须要知道现代诗歌为什么首先在外国出生,而中国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才开始逐渐从西方学习现代诗歌的。现代诗歌在建国之前刚刚形成雏形,接着在文革期间就停顿,文革期间中国的诗歌基本上是古代诗歌与当代儿歌、民歌的混合,为宣传服务需要而诞生的,现代诗歌偶尔有挣扎的苗头,因而没有形成现代诗歌大师;直至在改革开放以后,现代诗歌才真正地成为诗人的抒情工具。现代诗歌,在西方以奈瓦尔,马拉美等为发端于十九世纪中叶,那个时候,我们中国还是封建社会呢,我们的诗人还沉浸在个人离愁,与歌功颂德的忙碌之中,摇头晃脑,哼哼哈哈,像个低能儿,而西方人已经在用现代意识愉悦自己的生命,开拓个体生命的疆域。诗歌首先是愉悦自己的生命。这是诗歌的本质,从古代到今天,都是如此。而为什么说我们的古代诗人非常不幸,总在写自己离愁苦闷呢?因为他们用诗歌愉悦自己的时候,必须首先愉悦自己的君主,甚至当他们绕开君主,即景抒情的时候,其主旨依然在抒发个人功名利禄的纠缠,暗自抒发得不到君主赏识的牢骚。因此古代诗人,写诗的时候,总是被一层外衣蒙蔽着,又不得不接受这个蒙蔽。古代诗人一直在这种挣扎中挣扎,根本看不到作为生命个体自性的光芒与独立性的魅力。而现代诗歌恰恰就是在抒发生命个性的美好。诗人在沿着自己生命独立性的路径,挖掘生命内在的疆域,通过个体,以及探求个体与群体与社会与自然的属性,来表达整个人类生命存在的更加辽阔的疆域。所以,西方现代诗歌里就出现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出现了庞德的《诗章》、艾略特的《荒原》、金斯堡的《嚎叫》、聂鲁达的《马丘比丘之巅》、帕斯的《太阳石》。人类的抒情疆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美,等等。这个新美是人性的全新的发现,是对传统的审美得扩充与发展。这得益于西方传统文明之中,一直张扬着对现代意识元素的渴求。现代意识,不是今天的意识,而是传统的历史的意识之中的一种主流意识。我们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有诸子百家的辉煌,那就是现代意识在发挥作用,而后来,儒家文化统治中国之后,就沦落为讨好君主,服从于狭隘的政治团体的狭隘意识,现代意识便被慢慢地抹杀着,遮蔽着,淹没着。中国在盛唐时期,出现过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复兴的苗头,因此就有唐诗的辉煌、接着蔓延为宋词元曲。中国在五四运动时期,也出现过接近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的辉煌的端倪,可惜太短暂了,因此没有形成一种旺盛而主导的抒情模式,而成为一种模仿的抒情的模式。从五四运动至今天,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甚至文化文明,基本上是以追赶西方文明,模仿西方文明,并逐渐发掘中国古代文明的属于自性的现代意识的那部分意识,并与西方文明在融合,在形成新型的中国现代诗歌的模式。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客观上给予西方文明出让了优先位置。那么西方现代诗歌为什么在今天也出现了萧条冷落的状态呢?应该说,这与西方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的痼疾有关。这是西方社会制度的不可避免的根性造成的。西方社会私有制的顽症,已经使西方社会的人性扭曲,富人渐渐失去创业之初的纯真与勤奋,因依靠资本积累的优势不劳而获就可以轻易掠夺剩余价值,这已经成为一个制度,而因此富人失去人性本真的光芒;穷人则依然在被自身以外的耀眼的光芒眩晕。而中国现在也正在步西方社会的后尘。贫富悬殊,是社会进步与文明变得失真,虚伪,不堪一击。人发自内心的兽性的《嚎叫》越来越强烈,渐渐沦落为精神的《荒原》。这不是西方现代诗歌的悲剧,已经是全人类的悲剧了。这就是《恶之花》。而诗歌是首先抒发、预见与触摸到这个景象的。现代诗歌在西方并不像在中国这样暗淡。西方的诗歌依然在自己的根性上发展。在西方,重要的大学有住校诗人制度,有桂冠诗人制度,有许多诗歌大奖制度,这已经成为西方社会分享艺术品质的一部分牢固的内容。以诺贝尔奖金为例,颁发给诗人的机会几乎有三分之一强。在获得诺文学奖中,诗人占据着巨大的比例。现代诗歌到底在抒发什么情感现代诗歌抒情的情感基调已经表现为一种更复杂的意识,现代意识。只有人类幼稚时期的情感才是简单的,单一的,表面的,直观的。比如,孩子饥饿了,想吃奶,就看到自己的妈妈是最伟大的,甚至连妈妈**上的污垢也不管,甚至就不知道那污垢是污垢。而这种情感是简单的,甚至是盲目的,因为孩子也可能因为饥饿吃别的母亲的奶汁,而认别的母亲是自己母亲。而只有成熟的情感之时,才可能回归自己的亲生母亲,才可能寻找自己的根性,即使亲生母亲没有哺乳过自己,自己还是会把这位没有哺乳过自己的亲生母亲存放在自己的情感的世界里尊奉起来。而这一点,只有成熟的情感才能做到。这是相当复杂的情感想象。因此,现代诗歌意识,就是寻根的意识,回归的意识,本真的意识。由复杂回归纯净,而不是回归简单与单一,这就是现代诗歌的现代意识。现代意识有几种表现。一,是超越性。超越各种团体组织,制度,甚至超越民族与国家的狭隘,超越各种陈旧的、现成的已经成为束缚与阻碍的观念、概念、定义、定理,形成全新的思维体系、情感体系;在这种思维意识与思维空间里,情感获得充分满足,并力求建造自己的全新的情感疆界,思想领域。因此,在这种抒情意识中,看那些依然为某个团体利益而歌功颂德的诗歌,是幼稚而可笑之至;那些依然死守陈旧的美学观念、狭隘的道德标准的诗句是无知而憋屈。二,是反对,并抵制现代物象的虚假性。现代文明有许多生成是扭曲的,是遮蔽人性本真的,因此现代诗歌抒情,几乎会不可避免地抒发本愿与方向被扭曲的痛苦、挣扎、反抗、蔑视、嘲讽等等。但这种痛苦、挣扎、反抗、蔑视、嘲讽等,不是停留在借景抒情的简单的感叹上,而是深入到事物,深入到形而上形成的概念的根源,深入到人的生存现状的未知领域,寻找更加隐秘的精神与情感的关联,从而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抒情道路。三,是个体生命的独立性与完整性的回归与开拓。可以说,一切现代诗歌,必须以这个主题展开。诗人,首先在发掘自性的存在;其次要发掘自性被遮蔽、被扭曲、被肢解的根源;在洞察这些根源的时候,寻找到自己全新感情世界的支撑;这个支撑,包含着对客观存在的宽容与接纳。因此,宽容与接纳,是现代性的显著特点。但这不是毫无原则的妥协,是洞察到现代事物物象的虚假性与盲目性的时候,同时又洞察到这个虚假性与盲目性的必然过程之后,诗人需要保持的足够的必须的独立与超脱感情的价位与精神地貌。四,现代诗歌,是诗人对新兴意识的不断尝试,诗人以此为充实自己的生命,以这种不断开拓与尝试获得新颖的疆界,作为生命存在的实体构成。诗人不再以牺牲自身生命独立性以及自身生命完整性来换取短促的暂时的好处、实惠、酬劳,而是更在意沿着自己生命自性的规律与本真,去到达更加辽阔的疆界。因此,现代诗歌的书写,会显得更加独特,更加难以让常人接受。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不是在摧毁自己;诗人是发现自己已经被摧毁,发现摧毁,发现堕落,发现腐烂变质,开始重塑自己;把现实与环境,历史与传统强加给自己的,不适合自己的那部分扬起,而回归生命本真的那部分。因此,现代诗歌最成熟的标志就是:诗人的抒情越来越独特,也越来越愉悦自我,满足自我,越来越让世人感到惊讶的同时,感到仰慕而不可企及。现代诗歌抒情,是诗人生命内在需要的自我乐趣的成功实现。正如希腊诗人,197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利蒂斯说的:“自觉的写作,潜意识的解放,全能的思考,不受美学与伦理的束缚,所有这些使得诗人能够以现实生活的全部,成为一种神圣的乐趣,同时以真正诗歌的瞬间的浑身战栗,来描绘世界。”(引自《埃利蒂斯诗选》前言,个别词汇作者予以修正。)由此可以印证,现代诗歌写作中的诗人,是个性全面释放,是生命乐趣的充分享有者。五,诗人以挖掘自己的精神存储,开拓自己的疆界,以求得获得人类共有的本真属性的发掘,以此使自己的艺术实践与诗歌实践成为人类共有的成果。因此,在现代诗歌这个创作过程中,诗人更在意自我实践的真诚与彻底,甚至在外表上看是与世俗格格不入、大逆不道。但是诗人的大逆不道,正是离经叛道的开始,也是创新更新重塑经典与开拓大道的开始。因此,现代诗歌彰显的现代意识,必将成为一种精神的、情感的、思维的先知性的引领。这是可能的。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以诺贝尔文学奖看,获得这个世界最高文学奖项的诗人,几乎占据该奖项的三分之一多,说明诗歌这个最强烈、最突出的抒情模式,所具有的对人类情感思维的启迪性、先知性是多么值得人们尊重与铭记。六,现代诗歌也在抒发悲愁,但是对悲愁的抒发不是简单的个人感官的感觉与物象层面外形表现的应和,而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深入到悲愁本身的内部,把悲愁当做一个完整的物象来思考、体会、研究,在找到与悲愁关联的事物,与情感,与意识,与思维的本质相关的秘密,以此为痛苦与悲愁寻求到自身的流程与根源。现代诗歌抒发悲愁,是超越悲愁,把悲愁当做一种资源来使用。七,现代诗歌也抒发丑陋与罪恶,但是丑陋与罪恶,已经不是对传统美对立的存在,是一个大美的重要构成,是大美的一部分,是美的另一面的存在与呈现,而不会是美的对立与递减。现代诗歌把丑陋与罪恶当做独立的艺术形态来研究,发掘其客观价值在人性之中的地位,进而开阔与延伸美的疆界,而抵达大美。因此,现代诗歌抒情范畴的内容与视野更加辽阔,而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现代诗歌不是企图颠覆什么,而是在发展、完善、补充,使人类的情感世界的未知领域达到开发、发觉与觉醒;是一种对人类情感的扩张与兴建。现代诗歌,是一种超前的抒情意识,其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明显的利己性。现代诗歌是诗人首先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情感需要,为自己开辟抒情天地,为自己存在寻找到现代思维意识模式。这是与古代诗歌截然不同的特点。古代诗歌具有明显的利他性,具有强烈的利他的功利性,从利他之中获得回报;而现代诗歌甚至是超越功利性的,超越利他性,在纯粹的个体生命存在状态里,以挖掘生命自身疆界为目的。现代诗歌不好读,甚至最具有现代意识的诗歌就不被人理解。在北欧,有北欧现代诗歌之祖,索德格朗就是例子。索德格朗的诗歌在出版的时候,甚至被当时的文学界评论界当做怪物来对待,被视为胡说八道,直至死后她却被捧为北欧现代诗歌的开创者。美国的迪金森也是如此,她生前默默无闻,甚至在临终之前只是零碎发表过七首诗歌,临终之前叮嘱自己的亲妹妹把她的全部诗稿焚毁。但是她死后,诗歌全部被整理出版之后,迪金森的诗歌在她死后,才慢慢被人们认识,并一直影响着美国乃至世界现代诗歌的进程。许多研究迪金森的学者,无数次因迪金森而感叹与质疑到:人们错过了什么?同样是美国诗人的史蒂文斯,在生前,甚至他身边的同事曾经对他说:听说有一个与你名字一样的人,诗歌写的不错。就这样,史蒂文斯在生前,如此低调,而死后,研究他的热潮至今不绝。可以说,在文学领域,现代诗歌被错过,被人们错解的情形很普遍,波德莱尔的诗歌《恶之花》在出版之初被当做洪水猛兽晦涩淫秽的东西查封。葡萄牙诗人佩索阿,被欧洲当代评论家们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以及“杰出的经典作家”、“最为动人的”、“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写作者等等。佩索阿生前一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去世若干年后才为人们“发现”,并开始对葡萄牙现代文学产生影响,从而才确立了他在葡萄牙现代文学史上无上的地位,且渐渐在整个西方文学界受到推崇。可以说,现代诗歌,就是诗人经常把读者抛弃在脑后,而自顾大步行走,偶尔站下来对远远落后自己的世人发出的困惑、不解、惊讶与无奈的一点记录而已。现代诗歌的冷落,不是读者对作者的冷落,是作者无意把读者远远抛弃在身后造成的。凡是不懂得这一点的诗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现代诗歌的真正写作者与分享者。而这些困惑、不解、惊讶与无奈,作为诗人最典型的情感特征,不久就会深刻地折磨世人。就像卡夫卡死后不久,卡夫卡就折磨世人,直至现在还在折磨世人;就像迪金森,就像佩索阿,就像雷特罗阿蒙的《马尔多罗之歌》,等等许多的诗歌,会一直折磨世人。这不是诗人有意为之,是读者过于拖后。但这不是一种过错,这是社会现实的一个进程的呈现。我们不能指责读者。因为世上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读不懂现代诗歌,恰恰是现代诗歌所产生的后果,因为沉迷在一般的庸常的情感与思维的体验的人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遽然去接受一种新颖的体验。尤其是在中国,传统落后封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代代根深蒂固,已经成为一种模式被教育制度推广,所以一般人更是难以遽然读懂现代诗歌。而恰恰是这种读不懂,就像一种挑战与检验,你要么越过去,你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思维现代情感的人,要么你依然在某种封闭里过着懒汉的人生,闭塞、顽固如同聋哑,以此消磨一生。读不懂现代诗歌,不是作者的遗憾,是世人的遗憾。读懂现代诗歌,首先需要具有现代意识的觉醒,而中国的读者太习惯依赖传统了,不但物质生活追随大流、不敢张扬与保持自己的人生主见;精神生活的享受,更是甘于落后,安于落后,所以,中国读者的民主精神、独立精神是被严重扭曲,最难回归的。当然现代诗歌难读,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国很难诞生像迪金森、波德莱尔、佩索阿、希姆博尔斯卡、聂鲁达、里尔克等这样甘于挖掘与开拓自我生命的疆域的诗歌大师。应该说中国的诗人依然处在现代诗歌的模仿期,中国诗人在诗歌艺术实践所作出的努力是不彻底的,是自我封闭的,即使客观环境打开,还是走不出自我封闭,完全没有外国诗歌大师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施奈德、梭罗等诗歌艺术生命实践的彻底性。像弗罗斯特、施奈德这些美国诗人,甘于抛弃现代社会的一切优裕性,进入一无所有的生命状态,弗罗斯特为了求证生命纯粹性的美好带着自己妻子,离开城市到乡下过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施奈德为了聆听生命纯粹的跳动,会去日本过简单单一的僧侣生活,梭罗干脆结庐而居。当然,当今中国确实有不少诗人在走自我发展的路子,我相信,很快他们就会有成熟的诗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而且是很快。因为当今社会网络如此发达,诗歌发表是非常容易,交流非常容易。当然被人们认可与发现可能非常难,因为优秀诗歌被不优秀的诗歌产生的各种更容易刺激感官愉悦的喧嚣遮蔽着。这是需要阅读者警惕的。我从没有指望一夜之间,阅读者会突然觉醒,一下就能读懂现代诗歌。不,现代诗歌的读者永远会落后、并跟在现代诗歌之后,是永远的落后者,这是现代诗歌的现代意识的先进性、超越性决定的。诗人是孤独的前往者。这是诗人的生命特征决定的,一个诗人越是优秀,对生命未知的情感领域的体验就越迫切,而诗人不可能等待着大家都理解的时候,才安步前进、继续前进。不,诗人总在前进,不惜把读者远远抛弃。正如卡夫卡,当他的第一本书《观察》在沃尔夫出版社出版时,他说:“安德烈书店售出了十一本。十本是我自己买的。我只想知道,是谁得到了那第十一本。”说这话时他满意地微笑着。我一直在想,卡夫卡在这个时候完全值得嘲笑世界。但是他在微笑而不是嘲笑。这就是境界。记住,现代诗歌绝对不会因为人们读不懂,而嘲笑这个世界,更不会愤怒与绝望,而只会微笑。像太阳一样微笑,偶尔也像月亮一样微笑。七,读懂现代诗歌的感觉读懂现代诗歌是个幸运。因此,能获得幸运的人可能微乎其微,但人人不妨做个幸运儿。当然,我指的阅读,是指阅读那些大师们的诗作。尤其是那些西方诗歌大师们的作品,即使我们不是一下子读懂,也不要放弃。想一想,他们成为大师,是千锤百炼,用一生的诗歌实践铸造的,不是徒有虚名。现在国内有许多好得译本,也有许多不好的译本,尤其是文革年代的译本,很多都不忠实原作,被扭曲的很多。现在,一些年轻的翻译家在不断地为我们提供好的译本,值得我们期待。因此,许多大师的作品,不妨对比不同的译本阅读。一个没有阅读耐心的人,根本无法读懂现代诗歌,自然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幸运儿。你连阅读的耐心都没有,还谈什么创作。什么是耐心?耐心就是艺术家的定力,或者叫艺术家诗人的根性,这是属于艺术家诗人气质的一部分。因此,阅读的过程,也是艺术定力艺术气质磨练的过程,是艺术的根性在生根茁壮的过程。是的,我是在结合我的实践谈我的感受。国内有许多优秀的诗人,有不少杰作,我经常读,但不需要精读。因为他们的作品数量不大,随着他们在诗坛取得一些成就,他们的注意力转向学术、翻译、社会活动、谋求大富大贵等等,作品的深度与耐读度就渐渐失去,这是国内大部分诗人的通病。国内许多诗人还是把诗歌当做谋求大富大贵的手段来对待,因此一旦荣华富贵不能获得,就觉得写诗的前景暗淡,自然就淡出写诗的行列,而更多精力放在谋诗。因此国内诗人的作品之中,所展示的视野比较狭隘。这个视野,指的是对生命内在的疆域,以及生命与社会、自然、万物的属性,相关联、意义、价值所作的挖掘与探索的程度。因此国内缺少在国际上有权威性影响的诗歌大师,就是这个原因。这也就是我喜欢精读西方大师的诗歌作品的原因。八,结束语:现代意识恒定而隐匿我不是在否定古诗,也不是在否定使用传统诗歌抒情模式。力求否定什么,是不符合现代意识的要求。现代意识具有极高的超越性,会使诗人的眼界变得开阔,使诗人的心胸变得更容易接纳传统抒情模式中不能容忍与接纳的那些东西,同时也会接纳与理解并发展传统诗歌抒情模式。但是,当诗人依然在满足古诗格律的束缚,满足于传统诗歌在歌颂什么,抨击什么的单一与简单的情感抒发的时候,必须懂得自己身处狭隘的可怕。因为这个狭隘使诗人固步自封,再也无法接纳更加新美的东西。否则,作为诗人不但无法获得物质财富的满足,甚至会沦落到精神上丧魂失魄,在诗歌里自溺而亡。而还应该知道,这个固步自封恰是这个社会共有的痼疾。这个痼疾使某些看似现代的东西,突然之间成为罪恶与灾害的发端,成为摧残人性的帮凶与工具。一个诗人可以不觉醒,可以享受不觉醒的痛苦与撕痛,可以不享受重新做人的艰难与沉重,但是你也将无法获得重新做人之后的无限辽阔与恒久的轻松。同时,必须要清楚地知道,古诗与传统诗歌抒情模式,并不是与现代意识相对立的,而是现代意识在古诗、在传统的诗歌抒情模式里一直存在着,并没有泯灭。恰恰是没有泯灭的现代意识,才使古诗、以及传统抒情模式显得具有活力,正是这个现代意识在冥冥之中发挥着作用,不断要求作者必须吸纳现代意识的先进的科学的营养,所以古诗以及传统抒情模式才有存在下去的可能。现代意识,是人性之中渴望刷新精神视野的主流意识,是人类求新愿望最活跃的一部分,每一个时代的诗人,都有这种意识的存在,但是,只有当今,这种意识才有可能成为全新的,赤裸裸的,独立的,完整的呈现。也只有当今,物质资源相对丰富与宽裕的时代前提下,现代意识才可能从被动的、盲目的、不自觉的状态,而一跃成为自觉的状态、成熟的状态。但是这种飞跃有待于诗人实践,而不是空想与想象,更不会是依靠臆造。任何抒情的存在都是美好的。但是,个人的美好如何成为人人共享的美好,这不但需要我们建造这个美好,还需要推广与介绍这个美好。推广与介绍,是交流与学习。只有交流与学习,才可能增加更多的觉醒的机遇。假如没有卡夫卡的好友布罗德,我们也许在很久之后才会知道卡夫卡,甚至也许永远不会与卡夫卡相遇。但是幸运的是,世界上有个叫布罗德的人,他在卡夫卡去世之后出版了卡夫卡的小说,却反映平平,于是布罗德首先开始着手引导读者理解并认识卡夫卡,之后卡夫卡在布罗德不懈努力的引导下,卡夫卡的灵魂,卡夫卡的精神之光,从他僵硬的躯壳与死灰里冉冉升起,直至成为世界文学,成为现代精神世界的一颗巨星。而现代生活越是丰富多彩,所谓的现代风格越是响亮,就越容易对真正的现代意识更加严重的遮蔽。我写这篇文字无非在试图为依然封闭的阅读思维,起到一点开启作用,无非想减少一些现代诗歌的阅读障碍而已。本文是作者从事现代诗歌写作,以及阅读与研究现代诗歌、古代诗歌,以及互相比较,初步得出的一点学习随感与笔记的汇总。本文许多思考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梳理,这部分工作,作者在正在完成的长篇诗评《中国当代诗歌的新解构》之中将进一步系统地阐述。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二日


相关内容

  • 如何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 如何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怎样进行?这是不少语文老师,尤其是初中语文老师的困惑.由于诗歌本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及含蓄性,不少教师觉得教学起来没有把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 ...

  • 时间之痛:哨兵诗歌写作的地方志
  • 编者按: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降,事件.热闹.口水.恶搞等等非诗元素,从没远离过诗坛,但也从未接近过诗歌.无论庸俗的媒体如何火上浇油."预言家"如何宣布诗歌已经死亡,我们欣喜地发现,诗歌这门古老而又新鲜的"语言的炼金术",在一大批沉潜的诗人身上,体现出了前所未有 ...

  • 论如何撰写现代诗歌
  • 论如何撰写现代诗歌(原创) 引言: 如何撰写现代诗歌 纵览广大现代诗歌爱好者写作特点以及自己心得,草拟此篇仅供参考. 继,古体诗,近体诗之后,涌现出了更为广阔的诗歌氛围以及作品.然如从古体,近体诗歌繁杂的格式和要求来看,恐不能广为接纳并为之发扬. 考虑大多数初级,中级阅读量和写作水平的人很难大展拳脚 ...

  • [魅力新女性]
  • <魅力新女性>课程介绍及一级大纲 魅力新女性 (三八双课题,2天标准版) --现代女性的立体修炼 [课程背景] Curriculum background 新时代,新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完成传统的家庭角色的同时,更深程度地参与进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中,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社会 ...

  • 浅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特别是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科重要辅助工具,对师生解决学科上的难点和重点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促进了教师本身与外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 ...

  • 钟采蓉:[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 重复之美 --浅析刘半农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 笔者:钟采蓉 班级:中文162 学号:[1**********]9 指导老师:索晓海 [摘要] [关键词]音乐美 重复美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着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情--<教我如何不想她>,歌词清丽素雅,情感细腻缠绵,旋律柔和 ...

  • 如何实现现代社会中的自我认同
  • 如何实现现代社会中的自我认同 [中文摘要] 什么是现代性?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口口声声说着现代现代,那么,到底什么是现代性呢?生活在当下,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在现代生活日益丰富的生活.学习.娱乐文化中变得越来越不快乐?本文主要对现代人如何实现现代社会中的自我认证问题展开论述,阐述自己浅薄的见解辅以各 ...

  • 北师大古代文学思考题
  • 先秦文学思考题 比较<诗经>中 " 国风 " 和 " 小雅 " 诗的风格特征. 试述风.雅.颂的文体特征. 试述赋.比.兴的文学意义. 试析<诗经>怨刺诗的思想和表达特点. 论述<诗经>的现实精神. 试论<诗经> ...

  • 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 作者:张庭莉 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1期 摘 要:在高中的语文教材中,诗歌文本所占据的比重十分巨大,对于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现有教学模式的影响,诗歌 ...

  •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发布周期:2007-01-24至2007-04-24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加快·加强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2007年各地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继续实施"三大战略",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四大支撑",努力构筑优质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