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二语文第二周训练题 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一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泊(bó) 飘泊. 停泊. 水泊.梁山 淡泊.明志 B 、载(zài ) 载.体 下载. 风雪载.途 载.歌载舞 C 、应(yīng) 应.该 应.届 应.接不暇 应.有尽有 D 、模(mó) 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装模.

作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慰藉 共商国事 关怀备至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 、装潢 稗官野史 坐收鱼利 万变不离其宗 C 、寒暄 山清水秀 融会贯通 制之死地而后生 D 、肖像 一筹莫展 优柔寡断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有力量,在民间流传颇广。 B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C 、犯了错误应该首先检查自己,无动于衷文过饰非....

,都是不对的。 D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 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制止和规范权力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反腐败斗争中迫在眉睫的课题。 B 、上海团干部认为青少年的社会生存靠什么,靠健康的人格,全面的素质。 C 、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D 、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是真理 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①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呢?我看到的一个方面是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影响——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描述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的早期,话语权掌握在代表世俗权威的“君”和宗教权威的“神”手中。无论是出于维护自身的统治或其他

什么样的目的,“君”和“神”都决不会放弃对话语权的掌控,这个时代姑且称之为话语权的“君神时代”。非官办媒体出现之后,话语权扩散到了世俗和宗教之外的媒体手中,更多的人有了话语权,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向媒体“投稿”的形式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但话语权始终没有泛滥,是因为“编辑”作为话语权的“签证官”控制了拥有话语权的人的数量,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话语权的“编辑时代”。互联网出现之后,话语权没有了编辑的控制,从此流失到每个人的手中,一股“投稿赤潮”(亦称“红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海藻等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海水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顿时湮没了整个网络,任何一个能够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人都能够最便捷的把自己的话语传播给其他的人,话语权被无限度分散,造就了这个话语权的“滥言时代”。

②“滥言时代”注定是“话语暴民”的时代。正如民主选举会发展到竞选人比赛谄媚民众一样,被极度分散的话语权为了扩大其影响必然也会谄媚其他的话语权拥有者以换取几声廉价的喝彩。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以谄媚为发展手段的时候,在事实上必定成为理性的敌人、成为秩序的破坏者,从而堕落为“话语暴民”。

③秩序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当我们访问网上任何一个“群言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所有偏激的、狂妄的话语总有无数的喝彩者,相反,理性的声音在那里却显得无比微弱。邪说在这里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如同经济学上的“劣币排斥良币”一样,邪说的“赤潮”在这里到处弥漫,真理和公正被亵渎。无论是“君神时代”还是“编辑时代”,话语权都是具有理性意识的集团的话语权,从而也就使这个话语权成为维护秩序的工具。而当话语权纯粹成为个体的话语权之后,个体理性的不能保证也就使话语权的理性尽丧,成为具有更大随意性的个体的玩具,成为破坏秩序的刀斧。话语权的个体化就是“政出私门”的肇端,也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5、下列对“话语暴民”所作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话语暴民”造就了话语权的“滥言时代”。 B 、“话语暴民”是话语权个性化的必然结果。

C 、“话语暴民”占据了网上“群言堂”,这里只出产邪说,排斥真理与公正。

D 、“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破坏者,是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发展到以谄媚为手段、以理 性为敌人时堕落而来的。

6、下列对“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话语暴民以偏激狂妄的话语换取无数的喝彩,动摇了理性的权威。 B 、话语暴民是话语权纯粹个体化的结果,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C 、话语暴民的理性不能保证,使得个体话语权的理性尽丧。

D 、话语暴民把话语权作为个体的玩具,这种随意性破坏了话语秩序。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四媒体空前扩大了个体的话语权,使网上“群言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 发展态势。

B 、话语暴民破坏了话语秩序,因此互联网上不存在任何真理和公正的话语。 C 、话语权的理性意识和集团性才能有效维持话语秩序。

D 、互联网是话语暴民的盛筵,可以通过全力遍罚,让法律把“暴民”完全变成“良民”。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①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曹操)尝抑之曰:" 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 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 好为将。" 太祖曰:" 为将奈何?" 对曰:"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太祖大笑。 ②(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 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遂上马,令军中:" 后出者斩。"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曹丕)谓彰曰:" 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 黄须儿竟大奇也!"

③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彰读《诗》《书》 课:督促 B.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连接 C.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 及:达到 D. 召彰诣.

行在所 诣:前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 尔其.戒之 其.

志洁,故其称物芳 C. 虏乃.退散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 斩首获生以.千数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 B 、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 、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 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二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 .瑕玼 辨证 家谕户晓 兴高彩烈 B .繁锁 奢靡 专心至志

冥玩不化

C .缱蜷 逻缉 一愁莫展 惩一儆百 D .拮拘 追朔

一笔勾消

千锤百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 .在那个年代,农民虽然胼手胝足....

地劳作,却不免饥寒交迫。 B .在鱼龙混杂....的好莱坞,派克总是那样谦逊,与人为善,人们提起他都赞不绝口。 C .鲁迅对阿Q 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D .望霞亭依山傍水,漱石枕流....

,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其间,酝酿出多少有趣的故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第六届“中原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中学师生为主。 B .专业人士提醒留学者,不要等遇到了纠纷,权益受到伤害时才想起律师,应事先处理好 有关事宜。

C .鹰在天空飞翔着,唱出了短促而悠长的歌声,我凝望着鹰,想从它如同信号的歌声中听 出个珍贵的消息来。

D .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 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共130篇,52万字,记 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我国三千年的历史。

B .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有着明显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 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

C .鲁迅有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我们学过的《阿Q 正传》《药》 选自《呐喊》集,《祝福》选自《彷徨》集。

D .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奥地利人,其小说《百年孤独》被誉为“再 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玛雅文明衰落之谜

①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100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造成了玛雅人口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了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分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里查德森〃吉尔是最早提出这个假说的人。

②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人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为分析对象,他们发现,这个地区每隔若干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

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从公元9世纪(亦即玛雅文明的顶峰)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

③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获得的水资源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多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是九年、三年和六年。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也就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

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的一击。

④在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被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化衰落的唯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或许更为复杂。

5.从原文看,下列说法不属于干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观点的有力证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发现,一些非常严重的干旱每隔若干年就会降临玛雅人生活的地区,并引发玛雅 文明的衰退。

B .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他们的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使他们越来越 依赖水资源,这使玛雅人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

C .玛雅文明在进入了鼎盛时期后,农业的高度发达和人口的严重膨胀导致了文明的消亡。 D .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三次最严重的旱灾发生的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 遗弃的时间相一致。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生态危机,也有人认为是人为因素, 还有人从自然灾害对玛雅人的侵害入手进行假说。

B .里查德森·吉尔最早提出了大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但是,这一假说直到2001年 霍德尔等人找到了直接证据后,才得到了确认。

C .在玛雅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气候的变化对其一直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促使玛雅文明 一步步地走向衰落,并有可能导致了它在公元10世纪的崩溃。

D .玛雅文明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目前有关其衰落的各种说法均属假说, 但科学家们并不否认包括干旱在内的气候变化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玛雅文明从开始到鼎盛再到最后衰亡,经历了7000多年历史。 B .公元8世纪,既是玛雅文明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玛雅文明衰落之时。 C .城市规模扩大和神庙、纪念碑的建造标志着玛雅文明的兴盛。 D .玛雅地区如果不发生干旱,玛雅文明就永远不会衰落。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①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

②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

还本土,会稽颇称多士。延至,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洒扫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③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

子留洛阳。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之礼。延乃移书属县,皆以年齿相匹,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

④拜武威太守,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子,父子

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至,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胡骑屯据要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为以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后汉书〃循吏传》)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省.

诸卒

省:裁减

B .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宦:做官 C .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 籴:买卖粮食 D .皆以年齿相匹.

匹:匹配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本土 B .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 C .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 D .光武引见..

,赐马杂缯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延礼贤下士,宽厚待人,郡中有才能的人都乐意为他所用。龙丘苌隐居不仕,任延以仁义之举感动了他,使他主动请命。

B .任延治政有方,善化边俗。任九真太守期间,他教民田作,教民婚嫁之礼,使百姓由贫困走向富裕,由野蛮走向文明。

C .任延处事果断,赏罚分明。田绀父子为乱,他发兵破之;外族骚扰,他遣良卒驽马把守要害之地,保证了治内的社会安定。

D .任延功绩卓著,但也曾两度贬官,一次是在九真太守任上,因为患病耽搁了征诣洛阳的行期;一次是做武威太守时擅自诛杀羌人被贬。

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三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 .绯闻 挡箭牌 流光异彩 事必恭亲 B .按奈 绵里针 目光如聚 深明大义 C .致使 协奏曲 一诺千斤 名门旺族 D .告磬 候车室 迫不急待 犄角之势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投入使用一年后,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国际排名猛升30位,国际货运猛增55%,世界级的发展速度再次让全球为之 。

②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 微乎其微,国足的全体将士仍然准备做最后一搏。 ③几百元甚至 的石头一旦经了你的发现因了你的品位,就有可能成为价值成千上万的奇石。

A .侧目 希望 不名一文

B .侧目 前景 不值一钱

C .刮目 前景 不名一文 D .刮目 希望 不值一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广西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红森去世后,贫寒的家境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他生前身无长物....

,家中连像样的现代化电器都没有,着实催人动容。 B .退场——威胁裁判(要看录像改判)—— 电话威胁主管部门——要求重赛——暂时退出! 当北京现代足球队沿着这个清晰的战术亦步亦趋....

时,我对中国足球认识的幼稚再次被印证。 C .新闻舆论虽然号称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但仍不应对法院生效裁 判指手画脚,评头品足....

。 D .这篇文章,大胆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见解,突破了传统观念,读后颇 有石破天惊....

的感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长春市五环乒乓球馆是经长春市体育局、长春市民政局批准的专门从事乒乓球运动推广 的团体。

B .徽州的老宅子大多是高墙、深院、重门、窄窗,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 妇孺及年幼之人,为了安全的缘故而如此修建。

C .药监部门已着手对我省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 将直接影响药企的诚信等级。

D .脐带血虽然是个好东西,但全世界至今还没有一个用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自身疾病 的例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亚洲人的智商全世界最高

最近,英国研究人种智商的学者理查德〃林恩,得出了一个令亚洲人感到既惊讶又高兴的研究结论: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105。之后的排位是欧洲人(100)、爱斯基摩人(91)等。人种智商最低的地区是南非沙漠高原的丛林人和刚果雨林地区的俾格米人,平均智商为54。

林恩教授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造成人种智商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存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突变。

林恩教授首先注意到了加州大学研究脑量进化的专家杰里森的观点: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受到了环境的重要影响,这也是物竞天择的一种体现。动物们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成为幸存者,就必须进化出足够大的脑容量,这样它们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才能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林恩教授认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的进化。

在对诸多的数据分析后,林恩教授指出,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了更大的脑容量。比如东亚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416cc ,欧洲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67cc, 而撒哈拉地区非洲人的平均脑容量则为1282cc 。寒冷的气候让早期的人类必须学会如何御寒。在寸草不生,动物也很少出没的冬季,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下去使得这些地区的人类获得了越来越高的智商,以求不被大自然淘汰。

当林恩教授提出他的研究后,很多人提出了质疑。

既然东亚人拥有高于欧洲及美国人的智商,为什么欧洲人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明上要比东亚人更胜一筹。林恩教授认为这是由于东亚人在性格上比欧洲人更循规蹈矩,所以在发明创造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证明东亚人的智商低于欧洲人。林恩教授还提出,聪

明的东亚人现在遍布在了世界各地,而他们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参与和成绩也越来越突出。

其次,既然寒冷的气候让人类进化出最大的脑容量,并获得高智商,为什么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爱斯基摩人却是个例外。林恩教授用基因突变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在早期非洲直立人向世界各地移民进化的过程中,他们带着能够进化出高智商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在人口发展快、人口众多的地区得到进化的机会就更多。而在寒冷的地区,低智商的人类逐渐被

淘汰,高智商的人类成为幸存者。爱斯基摩人的总人口只有5.5万人,很明显,控制智商的基因突变成高智商基因的机会也就少于欧亚人。

5. 从原文看,下列表述与造成人种智商差异的原因无关的一项是 ( )

A .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包括人类在内物种的智力进化会受到其所处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 B .寒冷的气候中,那些为了不被大自然淘汰而努力生存下去的人类会获得越来越高的智商。 C .东亚人性格上的循规蹈矩影响了他们的发明创造,但并不影响东亚人的智商高于欧洲人。 D .能够进化出高智商的基因,在人口发展快和人口众多的地区能够得到更多的进化机会。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林恩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会受到环境的重要影响, 人类的进化也是如此。

B .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的更大的脑容量,使人类能够对从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

C .欧亚人控制智商的基因突变成高智商的基因的比例高于爱斯基摩人,这也是今天爱斯基摩人智商低的原因之一。

D .气候寒冷的地区,因为智商低而无法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的人,将逐渐被大自然淘汰。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气候越寒冷,相应地区人类的智商就越高。

B .动物们进化出的脑容量越大,就越有可能战胜恶劣的环境。 C .爱斯基摩人现在大力发展人口,就能提高人种的智商。 D .东亚人智商高于欧美人,会比欧美人更适应现代生活。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每小题3分。)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 府中闻子将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

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①

。又陈蕃②

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或

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邵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遗请劭。劭恶其薄

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

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作乱,

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靠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取材于《后汉书·卷六十八》)

注释:①陈寔(sh í)字仲弓,颍川许昌人,醒帝时曾任太丘县长,以平正闻名乡里。②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去.濮阳令归 去:前往 B .常卑辞.厚礼 辞:言辞 C .故不造.也 造:拜访 D .征,皆不就.

就:任职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遂以单车归家 A .劭鄙其人而.不肯对 时议以.此少之 B 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 乃谢遣宾客 君清平之奸贼 C .乃.南到广陵 D . 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 10.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 .其(对人物)多所裁量若比 B .常卑辞厚礼,求(许劭)为己目

C .故自致台司(为自己)封侯

D .(李逵)又与从兄靖不睦

班级 姓名

高中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一参考答案

1、B (A 、水泊p ō C、应接不暇y ìng D、模具m ú) 2、D (A 、国事→是 B、鱼→渔 C、制→置)

3、C (A 、“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B、“危言危行” 正直言行 D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

4、D (A 、“规范”多余 B、“健康的人格”与“全面的素质”不能并列 C、应为“晚年的袁枚”,语序不当)

5、D (A 项中造就话语权“滥言时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话语权的无限度分散”,而不是“话语暴民”。B 项中“个性化”应为“个体化”。C 项说法过于绝对,不够准确) 6、B (题干问的是原因,B 项表述的是结果)

7、C (A 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误。B 项“„„不存在任何真理和公正的话语。”有误。D 项说法不合理,“全力遍罚”根据“法不责众”常识可以推断出这个说法有误。) 8. C (及,赶上,追上。) 9. B (前一个“其”,副词,一定;后一个“其”,代词,他的。) 10. D(曹彰立为任城王在文帝(曹丕)黄初三年。)

附译文: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力大过人,徒手与猛兽搏斗,不躲避险阻, 多次跟从(太祖)征战,慷慨有大志,太祖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慕圣贤之道,却喜好骑马击剑,这只是匹夫之勇,哪值得看重啊。”(太祖)督促曹彰读《诗》《书》。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太祖曾经问几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爱好做将帅。”太祖说:“做将帅应该怎样?”(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行,惩罚必定讲信用。”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二年,代郡乌丸谋反。(太祖)任命曹彰做北中郎将,代理骁骑将军。临出发前,太祖告诫曹彰说:“在家我们是父子,在朝中为官我们是君臣,总是按照王法做事,你一定要告诫自己。”曹彰向北征战,进入涿郡界,逆胡数千骑兵来犯。当时兵马没有召集起来,只有步兵数千人,骑兵数百。(曹彰)听用了田豫的计谋,坚守要塞,匈奴骑兵于是退散。曹彰追击骑兵,亲自与敌人搏斗,射匈奴骑兵,应声倒下的(敌人)一个接一个。战斗大半天,曹彰铠甲上中了数箭,精神愈发抖擞,乘声追逐败逃的敌人。到了桑干,离代二百里,长史和各位将帅却认为刚刚远道跋涉,士兵鞍马劳顿,又受限制,不能越过代,不可以越过匈边境违背命令轻视敌人。曹彰说:“率领军队出征,关键在于有利,怎么能受限制呢?匈奴兵没有逃远,追赶他们一定大败他们。屈从命令放纵敌人,不是好的将帅。”于是上马,下令军中,“落后的一律斩。”追了一天一夜,攻打,大败匈奴兵。斩首活捉的数以千计。曹彰于是比平时加倍奖赏将士,将士无不欣喜。当时鲜卑大人柯比能率领数万骑兵,观察曹彰军队强弱情况,看见曹彰努力作战,所向披靡,才请求臣服。北方全部平定。当时太祖在长安,征召曹彰到(太祖)住处。曹彰从代路过邺,太子曹丕对曹彰说:“你刚刚立功,现在向西去见太祖,应

该不要自夸,回答问题应总是像做得不够好的样子。”曹彰听后,向曹丕说的那样做了,把功劳归给各位将帅。太祖大喜,扯着曹彰的胡须说:“黄须儿真是非同凡响啊。”

太祖向东回来,任命曹彰领任越骑将军,留在长安。太祖到了洛阳,得了病,派驿使征召曹彰,还没到,太祖驾崩。文帝曹丕即位,曹彰与诸侯回到自己的封地。黄初二年,进爵位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到京都朝见君王,得疾病死在官邸,赠谥号叫威。

高中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二

1.D (A .玼—疵、谕—喻、彩—采 B.锁—琐、至—致、玩—顽 C.蜷—绻、缉—辑、愁—筹 D.拘—据、朔—溯、消—销、练—炼)

2.D (A .胼手胝足:手脚都长了茧子。B .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成分复杂。C .穷形尽相:形容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D.漱石枕流:喻隐居生活。)

3.D (A 句式杂糅,这个句子可以说成“参赛者大多是中学师生”,也可以写为“参赛者以中学师生为主”。B 句搭配不当。 C句“短促而悠长”不合逻辑。) 4.D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人) 5.C (“农业的高度发达”不确切。原文说的是玛雅人主要种植玉米的农业生产和较大规模的城市,对水资源的依赖很大,面临干旱时就会显得很脆弱。) 6.B (“得到了确认”在文中没有依据)

7.C (A .第二段 “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中所说的7000年,应是迄今为止的统计时间。 B.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在公元9世纪。 D.推断错误,干旱并不是玛雅文明衰落的唯一原因。) 8.C (“籴”应为动词“买进粮食”之意) 9.D (“引见”现代汉语是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这里是邀请相见之意。) 10.C (“驽马”指劣马,跑不快的马,与文意不符。) [译文]

任延字长孙, 是南阳郡宛县人。更始元年, 因为任延是大司马的属官, 被任命为会稽都尉。当时天下刚刚太平, 道路还没有畅通, 到江南避乱的人都还没有回中原, 会稽郡堪称士人荟萃之处。任延一到会稽郡, 就聘请品行高洁的人如董子仪、严子陵等, 用对老师和朋友的礼节恭敬地接待他们。下属官吏中生活贫穷的, 他就用自己的俸禄支助他们。又精简了郡中的士卒, 让他们去耕种公家的田地, 来周济极端贫困户。建武初年, 任延上书希望告老还乡, 他回到了朝廷。朝廷任命他出任九真太守。九真郡的民俗以打猎为业, 不知道用牛耕种, 百姓向交趾郡人买粮食, 往往搞得很困顿。任延就命当地人铸造耕田农具, 教他们开垦荒地。当地的田地一年一年地开拓, 百姓们富足了。另外骆越的百姓没有嫁娶的礼法, 任延就发公文给下属各县, 各以年龄相匹配。那些生了孩子的人, 这才知道孩子的父亲和姓氏。任延在九真郡干了四年, 被朝廷征召回洛阳, 但因病留了下来, 降为睢阳令, 九真郡的官吏和百姓为他立了生祠。

又被任命为武威太守, 光武帝亲自召见, 告诫他说: “ 好好地侍奉你的上级, 不要丢失

了你的好名声。”任延回答说: “ 我听说忠臣不能有私心, 有私心之臣就是不忠, 办事公正, 把公务放在首位, 这是一个臣子应该具备的节操。上上下下说一样的话(或“ 一个腔调”), 不是陛下的福分, 所以(让我) 好好地侍奉上级, 我不敢接受。”光武帝叹息说: “ 你说得对。”武威郡的北面为匈奴, 南面连接着羌族各部落, 当地百姓害怕外族掠夺, 许多人废弃了农田。任延到后, 挑选了一千名精通武艺擅长打仗的男子, 明确赏罚, 如果有紧急情况, 就迎击追讨。匈奴人和羌人常常被大量杀伤, 于是就不敢出来骚扰了。河西地区过去少雨, 任延就给那儿设置负责水利的官员, 来修复沟渠, 当地的百姓因此都得到了好处。任延又在郡中建立了学校, 对下属官吏的子孙, 都让他们到学校里接受教育。让他们识字读书懂得了道理, 就全部予以提拔推荐。武威郡中于是就有了儒雅之士。后来任延因犯了擅自杀死羌人而没有先报告上司的错误, 降官为召陵令。永平二年, 任延被征召至辟雍, 就被任命为河内太守。任延在郡任职九年, 因病而亡。

高中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三

1.D .(A异——溢 恭——躬 B奈——捺或纳 聚——炬 C斤——金 旺——望 D磬——罄 急——及 犄——掎 ) 2.D .(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刮目:指彻底改变眼光。“微乎其微”是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能与“希望”搭配,不能和“前景”搭配。 “不名一文”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穷困到了极点,“名”是“占有”意;“不值一钱”是不值钱的意思。) 3.B .(“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A“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C“评头品足”原指评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也写作“评头论足”。D“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C .(A“乒乓球馆是团体”,搭配不当。B“妇孺及年幼之人”不合逻辑。D语序不当,“虽然”位置应放在“脐带血”之前。) 5.C .(答非所问。不是对差异原因的说明,而是对差异客观结果的说明。) 6.B .(第三段“动物们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成为幸存者,必须进化出足够大的脑容量,这样它们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才能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一句) 分析:A .曲解原意。“物种„„影响”是杰里森的观点。C .偷换概念。“机会”不等于“比例”。D .因果倒置。注意原文第3段“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下去使得这些地区的人类获得越来越高的智商,以求不被大自然淘汰”的说法。 7.B .(从第三段推断可知。分析:A .与末段矛盾,变或然为必然。C .过于绝对。D .强加因果)

8.A (离职、卸任)

9.B (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A 项,介词,表凭借/介词,表原因;C 项,副词,表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D 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许劭)”) 10.C (应为许劭)

附:文言文译文:

许劭字子将,是汝南(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郡平舆平舆,故城在今豫州汝阳县东北人。年轻时严守名誉节操,喜好研究传统礼教所规定的人际关系,(对当时的人物)作为许多赞赏的评定。

许劭最初担任汝南郡的功曹,太守徐璆很敬重他。府中官员听到许子将作了官,没有人不改进自己的品行(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汝南郡的袁绍,是豪贵族中任侠的人,他从濮阳令卸任回家的时候,车队当道,随从众多,将进入汝南郡的时候,竟然辞谢宾客,遣散随从,说:“我这样的车队和服饰(排场)怎么能让许子将见到?”于是轻车简从地回到家乡。

许劭普去颖川(颖川郡,辖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与德多有德行的人结交,唯独不去造访陈寔。另外陈蕃丧妻后回乡归葬故里,乡人全来(吊丧),却只有许劭不去。有人问许劭这样做缘故,许劭说:“陈太丘交游太广,难以周全;陈仲举生性太严厉,少有通融。所以我不去拜访他们。”许劭(对时人)所作的多数判断衡量便是如此。

曹操尚未出名的时候,常常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地(见许劭),求许劭为自己品评。许劭鄙视其人为奸诈,不肯发话(一置褒贬),曹操就找到可乘之机,胁迫许劭,许劭无可奈何,只得说:“你是太平之世的奸贼、动乱之世的英雄。”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地走了。

许劭父亲的伯父是许敬、许敬的儿子是许训,许训的儿子是许相,这三个人都做了朝廷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许相靠着善于诋毁媚侍奉宦官,所以自己得到了朝廷的封侯,他数次派人请许劭。许劭憎恶他品行不端,始终没有去看他。

许劭的邑人李逵,豪迈刚直气节高尚,许劭开始对他亲善,但后来与他有了抵牾(结下了仇怨),加上他与堂兄许靖不和睦,当时的议论因为这两件事件有些看不起他。当初,许劭与许靖都有很高的名望,喜好共同审核评论乡里的人物(地方士人),每个月总是更换品评(的对象和话题),所以汝南地区民间有“月旦评”的说法。

司空场彪征召他(为属官),地方按照方正、敦朴的科目荐举他,朝廷直接征召他,许劭都不就任。有人劝说许劭做官,许劭回答说:“现今小人道路深长,朝廷将要动乱,我打算到淮海去躲避,保全我的一家老幼。”于是南行至广陵(广陵郡,辖境在今江苏安徽交界处)。徐州刺史陶谦对他以礼相待,待遇优厚。许劭感到自己不安全,告诉他的门徒说:“陶恭祖外在表现是仰慕有名声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他招待我虽然优厚,将来势必会变得虚假刻薄。我不如离开他。”于是去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投奔扬州刺史刘繇。此后陶谦果然把众位寄居在徐州的士大夫抓了起来。到了孙策平定东吴的时候,许劭与刘繇向南跑到豫章(豫章郡,辖今江西及其南部一带),接着死在那里。时年46岁。

许劭的哥许虔也很出名,汝南人称平的深潭里出了两条龙。

高二语文第二周训练题 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一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泊(bó) 飘泊. 停泊. 水泊.梁山 淡泊.明志 B 、载(zài ) 载.体 下载. 风雪载.途 载.歌载舞 C 、应(yīng) 应.该 应.届 应.接不暇 应.有尽有 D 、模(mó) 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装模.

作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慰藉 共商国事 关怀备至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 、装潢 稗官野史 坐收鱼利 万变不离其宗 C 、寒暄 山清水秀 融会贯通 制之死地而后生 D 、肖像 一筹莫展 优柔寡断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有力量,在民间流传颇广。 B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C 、犯了错误应该首先检查自己,无动于衷文过饰非....

,都是不对的。 D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 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制止和规范权力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反腐败斗争中迫在眉睫的课题。 B 、上海团干部认为青少年的社会生存靠什么,靠健康的人格,全面的素质。 C 、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D 、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是真理 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①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呢?我看到的一个方面是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影响——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描述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的早期,话语权掌握在代表世俗权威的“君”和宗教权威的“神”手中。无论是出于维护自身的统治或其他

什么样的目的,“君”和“神”都决不会放弃对话语权的掌控,这个时代姑且称之为话语权的“君神时代”。非官办媒体出现之后,话语权扩散到了世俗和宗教之外的媒体手中,更多的人有了话语权,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向媒体“投稿”的形式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但话语权始终没有泛滥,是因为“编辑”作为话语权的“签证官”控制了拥有话语权的人的数量,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话语权的“编辑时代”。互联网出现之后,话语权没有了编辑的控制,从此流失到每个人的手中,一股“投稿赤潮”(亦称“红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海藻等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海水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顿时湮没了整个网络,任何一个能够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人都能够最便捷的把自己的话语传播给其他的人,话语权被无限度分散,造就了这个话语权的“滥言时代”。

②“滥言时代”注定是“话语暴民”的时代。正如民主选举会发展到竞选人比赛谄媚民众一样,被极度分散的话语权为了扩大其影响必然也会谄媚其他的话语权拥有者以换取几声廉价的喝彩。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以谄媚为发展手段的时候,在事实上必定成为理性的敌人、成为秩序的破坏者,从而堕落为“话语暴民”。

③秩序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当我们访问网上任何一个“群言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所有偏激的、狂妄的话语总有无数的喝彩者,相反,理性的声音在那里却显得无比微弱。邪说在这里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如同经济学上的“劣币排斥良币”一样,邪说的“赤潮”在这里到处弥漫,真理和公正被亵渎。无论是“君神时代”还是“编辑时代”,话语权都是具有理性意识的集团的话语权,从而也就使这个话语权成为维护秩序的工具。而当话语权纯粹成为个体的话语权之后,个体理性的不能保证也就使话语权的理性尽丧,成为具有更大随意性的个体的玩具,成为破坏秩序的刀斧。话语权的个体化就是“政出私门”的肇端,也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5、下列对“话语暴民”所作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话语暴民”造就了话语权的“滥言时代”。 B 、“话语暴民”是话语权个性化的必然结果。

C 、“话语暴民”占据了网上“群言堂”,这里只出产邪说,排斥真理与公正。

D 、“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破坏者,是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发展到以谄媚为手段、以理 性为敌人时堕落而来的。

6、下列对“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话语暴民以偏激狂妄的话语换取无数的喝彩,动摇了理性的权威。 B 、话语暴民是话语权纯粹个体化的结果,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C 、话语暴民的理性不能保证,使得个体话语权的理性尽丧。

D 、话语暴民把话语权作为个体的玩具,这种随意性破坏了话语秩序。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四媒体空前扩大了个体的话语权,使网上“群言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 发展态势。

B 、话语暴民破坏了话语秩序,因此互联网上不存在任何真理和公正的话语。 C 、话语权的理性意识和集团性才能有效维持话语秩序。

D 、互联网是话语暴民的盛筵,可以通过全力遍罚,让法律把“暴民”完全变成“良民”。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①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曹操)尝抑之曰:" 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 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 好为将。" 太祖曰:" 为将奈何?" 对曰:"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太祖大笑。 ②(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 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遂上马,令军中:" 后出者斩。"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曹丕)谓彰曰:" 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 黄须儿竟大奇也!"

③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彰读《诗》《书》 课:督促 B.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连接 C.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 及:达到 D. 召彰诣.

行在所 诣:前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 尔其.戒之 其.

志洁,故其称物芳 C. 虏乃.退散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 斩首获生以.千数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 B 、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 、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 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二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 .瑕玼 辨证 家谕户晓 兴高彩烈 B .繁锁 奢靡 专心至志

冥玩不化

C .缱蜷 逻缉 一愁莫展 惩一儆百 D .拮拘 追朔

一笔勾消

千锤百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 .在那个年代,农民虽然胼手胝足....

地劳作,却不免饥寒交迫。 B .在鱼龙混杂....的好莱坞,派克总是那样谦逊,与人为善,人们提起他都赞不绝口。 C .鲁迅对阿Q 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D .望霞亭依山傍水,漱石枕流....

,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其间,酝酿出多少有趣的故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第六届“中原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中学师生为主。 B .专业人士提醒留学者,不要等遇到了纠纷,权益受到伤害时才想起律师,应事先处理好 有关事宜。

C .鹰在天空飞翔着,唱出了短促而悠长的歌声,我凝望着鹰,想从它如同信号的歌声中听 出个珍贵的消息来。

D .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 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共130篇,52万字,记 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我国三千年的历史。

B .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有着明显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 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

C .鲁迅有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我们学过的《阿Q 正传》《药》 选自《呐喊》集,《祝福》选自《彷徨》集。

D .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奥地利人,其小说《百年孤独》被誉为“再 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玛雅文明衰落之谜

①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100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造成了玛雅人口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了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分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里查德森〃吉尔是最早提出这个假说的人。

②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人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为分析对象,他们发现,这个地区每隔若干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

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从公元9世纪(亦即玛雅文明的顶峰)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

③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获得的水资源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多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是九年、三年和六年。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也就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

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的一击。

④在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被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化衰落的唯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或许更为复杂。

5.从原文看,下列说法不属于干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观点的有力证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发现,一些非常严重的干旱每隔若干年就会降临玛雅人生活的地区,并引发玛雅 文明的衰退。

B .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他们的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使他们越来越 依赖水资源,这使玛雅人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

C .玛雅文明在进入了鼎盛时期后,农业的高度发达和人口的严重膨胀导致了文明的消亡。 D .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三次最严重的旱灾发生的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 遗弃的时间相一致。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生态危机,也有人认为是人为因素, 还有人从自然灾害对玛雅人的侵害入手进行假说。

B .里查德森·吉尔最早提出了大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但是,这一假说直到2001年 霍德尔等人找到了直接证据后,才得到了确认。

C .在玛雅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气候的变化对其一直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促使玛雅文明 一步步地走向衰落,并有可能导致了它在公元10世纪的崩溃。

D .玛雅文明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目前有关其衰落的各种说法均属假说, 但科学家们并不否认包括干旱在内的气候变化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玛雅文明从开始到鼎盛再到最后衰亡,经历了7000多年历史。 B .公元8世纪,既是玛雅文明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玛雅文明衰落之时。 C .城市规模扩大和神庙、纪念碑的建造标志着玛雅文明的兴盛。 D .玛雅地区如果不发生干旱,玛雅文明就永远不会衰落。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①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

②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

还本土,会稽颇称多士。延至,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洒扫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③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

子留洛阳。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之礼。延乃移书属县,皆以年齿相匹,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

④拜武威太守,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子,父子

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至,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胡骑屯据要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为以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后汉书〃循吏传》)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省.

诸卒

省:裁减

B .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宦:做官 C .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 籴:买卖粮食 D .皆以年齿相匹.

匹:匹配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本土 B .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 C .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 D .光武引见..

,赐马杂缯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延礼贤下士,宽厚待人,郡中有才能的人都乐意为他所用。龙丘苌隐居不仕,任延以仁义之举感动了他,使他主动请命。

B .任延治政有方,善化边俗。任九真太守期间,他教民田作,教民婚嫁之礼,使百姓由贫困走向富裕,由野蛮走向文明。

C .任延处事果断,赏罚分明。田绀父子为乱,他发兵破之;外族骚扰,他遣良卒驽马把守要害之地,保证了治内的社会安定。

D .任延功绩卓著,但也曾两度贬官,一次是在九真太守任上,因为患病耽搁了征诣洛阳的行期;一次是做武威太守时擅自诛杀羌人被贬。

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三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 .绯闻 挡箭牌 流光异彩 事必恭亲 B .按奈 绵里针 目光如聚 深明大义 C .致使 协奏曲 一诺千斤 名门旺族 D .告磬 候车室 迫不急待 犄角之势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投入使用一年后,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国际排名猛升30位,国际货运猛增55%,世界级的发展速度再次让全球为之 。

②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 微乎其微,国足的全体将士仍然准备做最后一搏。 ③几百元甚至 的石头一旦经了你的发现因了你的品位,就有可能成为价值成千上万的奇石。

A .侧目 希望 不名一文

B .侧目 前景 不值一钱

C .刮目 前景 不名一文 D .刮目 希望 不值一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广西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红森去世后,贫寒的家境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他生前身无长物....

,家中连像样的现代化电器都没有,着实催人动容。 B .退场——威胁裁判(要看录像改判)—— 电话威胁主管部门——要求重赛——暂时退出! 当北京现代足球队沿着这个清晰的战术亦步亦趋....

时,我对中国足球认识的幼稚再次被印证。 C .新闻舆论虽然号称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但仍不应对法院生效裁 判指手画脚,评头品足....

。 D .这篇文章,大胆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见解,突破了传统观念,读后颇 有石破天惊....

的感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长春市五环乒乓球馆是经长春市体育局、长春市民政局批准的专门从事乒乓球运动推广 的团体。

B .徽州的老宅子大多是高墙、深院、重门、窄窗,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 妇孺及年幼之人,为了安全的缘故而如此修建。

C .药监部门已着手对我省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 将直接影响药企的诚信等级。

D .脐带血虽然是个好东西,但全世界至今还没有一个用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自身疾病 的例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亚洲人的智商全世界最高

最近,英国研究人种智商的学者理查德〃林恩,得出了一个令亚洲人感到既惊讶又高兴的研究结论: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105。之后的排位是欧洲人(100)、爱斯基摩人(91)等。人种智商最低的地区是南非沙漠高原的丛林人和刚果雨林地区的俾格米人,平均智商为54。

林恩教授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造成人种智商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存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突变。

林恩教授首先注意到了加州大学研究脑量进化的专家杰里森的观点: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受到了环境的重要影响,这也是物竞天择的一种体现。动物们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成为幸存者,就必须进化出足够大的脑容量,这样它们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才能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林恩教授认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的进化。

在对诸多的数据分析后,林恩教授指出,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了更大的脑容量。比如东亚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416cc ,欧洲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67cc, 而撒哈拉地区非洲人的平均脑容量则为1282cc 。寒冷的气候让早期的人类必须学会如何御寒。在寸草不生,动物也很少出没的冬季,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下去使得这些地区的人类获得了越来越高的智商,以求不被大自然淘汰。

当林恩教授提出他的研究后,很多人提出了质疑。

既然东亚人拥有高于欧洲及美国人的智商,为什么欧洲人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明上要比东亚人更胜一筹。林恩教授认为这是由于东亚人在性格上比欧洲人更循规蹈矩,所以在发明创造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证明东亚人的智商低于欧洲人。林恩教授还提出,聪

明的东亚人现在遍布在了世界各地,而他们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参与和成绩也越来越突出。

其次,既然寒冷的气候让人类进化出最大的脑容量,并获得高智商,为什么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爱斯基摩人却是个例外。林恩教授用基因突变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在早期非洲直立人向世界各地移民进化的过程中,他们带着能够进化出高智商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在人口发展快、人口众多的地区得到进化的机会就更多。而在寒冷的地区,低智商的人类逐渐被

淘汰,高智商的人类成为幸存者。爱斯基摩人的总人口只有5.5万人,很明显,控制智商的基因突变成高智商基因的机会也就少于欧亚人。

5. 从原文看,下列表述与造成人种智商差异的原因无关的一项是 ( )

A .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包括人类在内物种的智力进化会受到其所处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 B .寒冷的气候中,那些为了不被大自然淘汰而努力生存下去的人类会获得越来越高的智商。 C .东亚人性格上的循规蹈矩影响了他们的发明创造,但并不影响东亚人的智商高于欧洲人。 D .能够进化出高智商的基因,在人口发展快和人口众多的地区能够得到更多的进化机会。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林恩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物种的智力进化会受到环境的重要影响, 人类的进化也是如此。

B .寒冷的气候让人类得到的更大的脑容量,使人类能够对从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

C .欧亚人控制智商的基因突变成高智商的基因的比例高于爱斯基摩人,这也是今天爱斯基摩人智商低的原因之一。

D .气候寒冷的地区,因为智商低而无法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的人,将逐渐被大自然淘汰。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气候越寒冷,相应地区人类的智商就越高。

B .动物们进化出的脑容量越大,就越有可能战胜恶劣的环境。 C .爱斯基摩人现在大力发展人口,就能提高人种的智商。 D .东亚人智商高于欧美人,会比欧美人更适应现代生活。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每小题3分。)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 府中闻子将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

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①

。又陈蕃②

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或

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邵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遗请劭。劭恶其薄

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

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作乱,

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靠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取材于《后汉书·卷六十八》)

注释:①陈寔(sh í)字仲弓,颍川许昌人,醒帝时曾任太丘县长,以平正闻名乡里。②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去.濮阳令归 去:前往 B .常卑辞.厚礼 辞:言辞 C .故不造.也 造:拜访 D .征,皆不就.

就:任职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遂以单车归家 A .劭鄙其人而.不肯对 时议以.此少之 B 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 乃谢遣宾客 君清平之奸贼 C .乃.南到广陵 D . 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 10.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 .其(对人物)多所裁量若比 B .常卑辞厚礼,求(许劭)为己目

C .故自致台司(为自己)封侯

D .(李逵)又与从兄靖不睦

班级 姓名

高中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一参考答案

1、B (A 、水泊p ō C、应接不暇y ìng D、模具m ú) 2、D (A 、国事→是 B、鱼→渔 C、制→置)

3、C (A 、“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B、“危言危行” 正直言行 D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

4、D (A 、“规范”多余 B、“健康的人格”与“全面的素质”不能并列 C、应为“晚年的袁枚”,语序不当)

5、D (A 项中造就话语权“滥言时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话语权的无限度分散”,而不是“话语暴民”。B 项中“个性化”应为“个体化”。C 项说法过于绝对,不够准确) 6、B (题干问的是原因,B 项表述的是结果)

7、C (A 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误。B 项“„„不存在任何真理和公正的话语。”有误。D 项说法不合理,“全力遍罚”根据“法不责众”常识可以推断出这个说法有误。) 8. C (及,赶上,追上。) 9. B (前一个“其”,副词,一定;后一个“其”,代词,他的。) 10. D(曹彰立为任城王在文帝(曹丕)黄初三年。)

附译文: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力大过人,徒手与猛兽搏斗,不躲避险阻, 多次跟从(太祖)征战,慷慨有大志,太祖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慕圣贤之道,却喜好骑马击剑,这只是匹夫之勇,哪值得看重啊。”(太祖)督促曹彰读《诗》《书》。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太祖曾经问几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爱好做将帅。”太祖说:“做将帅应该怎样?”(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行,惩罚必定讲信用。”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二年,代郡乌丸谋反。(太祖)任命曹彰做北中郎将,代理骁骑将军。临出发前,太祖告诫曹彰说:“在家我们是父子,在朝中为官我们是君臣,总是按照王法做事,你一定要告诫自己。”曹彰向北征战,进入涿郡界,逆胡数千骑兵来犯。当时兵马没有召集起来,只有步兵数千人,骑兵数百。(曹彰)听用了田豫的计谋,坚守要塞,匈奴骑兵于是退散。曹彰追击骑兵,亲自与敌人搏斗,射匈奴骑兵,应声倒下的(敌人)一个接一个。战斗大半天,曹彰铠甲上中了数箭,精神愈发抖擞,乘声追逐败逃的敌人。到了桑干,离代二百里,长史和各位将帅却认为刚刚远道跋涉,士兵鞍马劳顿,又受限制,不能越过代,不可以越过匈边境违背命令轻视敌人。曹彰说:“率领军队出征,关键在于有利,怎么能受限制呢?匈奴兵没有逃远,追赶他们一定大败他们。屈从命令放纵敌人,不是好的将帅。”于是上马,下令军中,“落后的一律斩。”追了一天一夜,攻打,大败匈奴兵。斩首活捉的数以千计。曹彰于是比平时加倍奖赏将士,将士无不欣喜。当时鲜卑大人柯比能率领数万骑兵,观察曹彰军队强弱情况,看见曹彰努力作战,所向披靡,才请求臣服。北方全部平定。当时太祖在长安,征召曹彰到(太祖)住处。曹彰从代路过邺,太子曹丕对曹彰说:“你刚刚立功,现在向西去见太祖,应

该不要自夸,回答问题应总是像做得不够好的样子。”曹彰听后,向曹丕说的那样做了,把功劳归给各位将帅。太祖大喜,扯着曹彰的胡须说:“黄须儿真是非同凡响啊。”

太祖向东回来,任命曹彰领任越骑将军,留在长安。太祖到了洛阳,得了病,派驿使征召曹彰,还没到,太祖驾崩。文帝曹丕即位,曹彰与诸侯回到自己的封地。黄初二年,进爵位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到京都朝见君王,得疾病死在官邸,赠谥号叫威。

高中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二

1.D (A .玼—疵、谕—喻、彩—采 B.锁—琐、至—致、玩—顽 C.蜷—绻、缉—辑、愁—筹 D.拘—据、朔—溯、消—销、练—炼)

2.D (A .胼手胝足:手脚都长了茧子。B .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成分复杂。C .穷形尽相:形容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D.漱石枕流:喻隐居生活。)

3.D (A 句式杂糅,这个句子可以说成“参赛者大多是中学师生”,也可以写为“参赛者以中学师生为主”。B 句搭配不当。 C句“短促而悠长”不合逻辑。) 4.D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人) 5.C (“农业的高度发达”不确切。原文说的是玛雅人主要种植玉米的农业生产和较大规模的城市,对水资源的依赖很大,面临干旱时就会显得很脆弱。) 6.B (“得到了确认”在文中没有依据)

7.C (A .第二段 “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中所说的7000年,应是迄今为止的统计时间。 B.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在公元9世纪。 D.推断错误,干旱并不是玛雅文明衰落的唯一原因。) 8.C (“籴”应为动词“买进粮食”之意) 9.D (“引见”现代汉语是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这里是邀请相见之意。) 10.C (“驽马”指劣马,跑不快的马,与文意不符。) [译文]

任延字长孙, 是南阳郡宛县人。更始元年, 因为任延是大司马的属官, 被任命为会稽都尉。当时天下刚刚太平, 道路还没有畅通, 到江南避乱的人都还没有回中原, 会稽郡堪称士人荟萃之处。任延一到会稽郡, 就聘请品行高洁的人如董子仪、严子陵等, 用对老师和朋友的礼节恭敬地接待他们。下属官吏中生活贫穷的, 他就用自己的俸禄支助他们。又精简了郡中的士卒, 让他们去耕种公家的田地, 来周济极端贫困户。建武初年, 任延上书希望告老还乡, 他回到了朝廷。朝廷任命他出任九真太守。九真郡的民俗以打猎为业, 不知道用牛耕种, 百姓向交趾郡人买粮食, 往往搞得很困顿。任延就命当地人铸造耕田农具, 教他们开垦荒地。当地的田地一年一年地开拓, 百姓们富足了。另外骆越的百姓没有嫁娶的礼法, 任延就发公文给下属各县, 各以年龄相匹配。那些生了孩子的人, 这才知道孩子的父亲和姓氏。任延在九真郡干了四年, 被朝廷征召回洛阳, 但因病留了下来, 降为睢阳令, 九真郡的官吏和百姓为他立了生祠。

又被任命为武威太守, 光武帝亲自召见, 告诫他说: “ 好好地侍奉你的上级, 不要丢失

了你的好名声。”任延回答说: “ 我听说忠臣不能有私心, 有私心之臣就是不忠, 办事公正, 把公务放在首位, 这是一个臣子应该具备的节操。上上下下说一样的话(或“ 一个腔调”), 不是陛下的福分, 所以(让我) 好好地侍奉上级, 我不敢接受。”光武帝叹息说: “ 你说得对。”武威郡的北面为匈奴, 南面连接着羌族各部落, 当地百姓害怕外族掠夺, 许多人废弃了农田。任延到后, 挑选了一千名精通武艺擅长打仗的男子, 明确赏罚, 如果有紧急情况, 就迎击追讨。匈奴人和羌人常常被大量杀伤, 于是就不敢出来骚扰了。河西地区过去少雨, 任延就给那儿设置负责水利的官员, 来修复沟渠, 当地的百姓因此都得到了好处。任延又在郡中建立了学校, 对下属官吏的子孙, 都让他们到学校里接受教育。让他们识字读书懂得了道理, 就全部予以提拔推荐。武威郡中于是就有了儒雅之士。后来任延因犯了擅自杀死羌人而没有先报告上司的错误, 降官为召陵令。永平二年, 任延被征召至辟雍, 就被任命为河内太守。任延在郡任职九年, 因病而亡。

高中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三

1.D .(A异——溢 恭——躬 B奈——捺或纳 聚——炬 C斤——金 旺——望 D磬——罄 急——及 犄——掎 ) 2.D .(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刮目:指彻底改变眼光。“微乎其微”是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能与“希望”搭配,不能和“前景”搭配。 “不名一文”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穷困到了极点,“名”是“占有”意;“不值一钱”是不值钱的意思。) 3.B .(“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A“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C“评头品足”原指评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也写作“评头论足”。D“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C .(A“乒乓球馆是团体”,搭配不当。B“妇孺及年幼之人”不合逻辑。D语序不当,“虽然”位置应放在“脐带血”之前。) 5.C .(答非所问。不是对差异原因的说明,而是对差异客观结果的说明。) 6.B .(第三段“动物们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成为幸存者,必须进化出足够大的脑容量,这样它们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得到的信息才能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分析”一句) 分析:A .曲解原意。“物种„„影响”是杰里森的观点。C .偷换概念。“机会”不等于“比例”。D .因果倒置。注意原文第3段“努力寻找食物从而生存下去使得这些地区的人类获得越来越高的智商,以求不被大自然淘汰”的说法。 7.B .(从第三段推断可知。分析:A .与末段矛盾,变或然为必然。C .过于绝对。D .强加因果)

8.A (离职、卸任)

9.B (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A 项,介词,表凭借/介词,表原因;C 项,副词,表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D 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许劭)”) 10.C (应为许劭)

附:文言文译文:

许劭字子将,是汝南(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郡平舆平舆,故城在今豫州汝阳县东北人。年轻时严守名誉节操,喜好研究传统礼教所规定的人际关系,(对当时的人物)作为许多赞赏的评定。

许劭最初担任汝南郡的功曹,太守徐璆很敬重他。府中官员听到许子将作了官,没有人不改进自己的品行(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汝南郡的袁绍,是豪贵族中任侠的人,他从濮阳令卸任回家的时候,车队当道,随从众多,将进入汝南郡的时候,竟然辞谢宾客,遣散随从,说:“我这样的车队和服饰(排场)怎么能让许子将见到?”于是轻车简从地回到家乡。

许劭普去颖川(颖川郡,辖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与德多有德行的人结交,唯独不去造访陈寔。另外陈蕃丧妻后回乡归葬故里,乡人全来(吊丧),却只有许劭不去。有人问许劭这样做缘故,许劭说:“陈太丘交游太广,难以周全;陈仲举生性太严厉,少有通融。所以我不去拜访他们。”许劭(对时人)所作的多数判断衡量便是如此。

曹操尚未出名的时候,常常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地(见许劭),求许劭为自己品评。许劭鄙视其人为奸诈,不肯发话(一置褒贬),曹操就找到可乘之机,胁迫许劭,许劭无可奈何,只得说:“你是太平之世的奸贼、动乱之世的英雄。”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地走了。

许劭父亲的伯父是许敬、许敬的儿子是许训,许训的儿子是许相,这三个人都做了朝廷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许相靠着善于诋毁媚侍奉宦官,所以自己得到了朝廷的封侯,他数次派人请许劭。许劭憎恶他品行不端,始终没有去看他。

许劭的邑人李逵,豪迈刚直气节高尚,许劭开始对他亲善,但后来与他有了抵牾(结下了仇怨),加上他与堂兄许靖不和睦,当时的议论因为这两件事件有些看不起他。当初,许劭与许靖都有很高的名望,喜好共同审核评论乡里的人物(地方士人),每个月总是更换品评(的对象和话题),所以汝南地区民间有“月旦评”的说法。

司空场彪征召他(为属官),地方按照方正、敦朴的科目荐举他,朝廷直接征召他,许劭都不就任。有人劝说许劭做官,许劭回答说:“现今小人道路深长,朝廷将要动乱,我打算到淮海去躲避,保全我的一家老幼。”于是南行至广陵(广陵郡,辖境在今江苏安徽交界处)。徐州刺史陶谦对他以礼相待,待遇优厚。许劭感到自己不安全,告诉他的门徒说:“陶恭祖外在表现是仰慕有名声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他招待我虽然优厚,将来势必会变得虚假刻薄。我不如离开他。”于是去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投奔扬州刺史刘繇。此后陶谦果然把众位寄居在徐州的士大夫抓了起来。到了孙策平定东吴的时候,许劭与刘繇向南跑到豫章(豫章郡,辖今江西及其南部一带),接着死在那里。时年46岁。

许劭的哥许虔也很出名,汝南人称平的深潭里出了两条龙。


相关内容

  • 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总结
  • 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总结 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总结 一.答题情况分析 1.第一大题是名句默写,八选六,主要考查必修一到必修五的高考考查篇目,考前备课组老师进行了专项训练复习,得分情况较好. 2.第二大题是课内现代文阅读,考查了字音,词语和句子.考前 ...

  • 高二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
  • 高二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2007年9月17日) 时间: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 早上第三节 地点:仙游侨中八号楼高二年办公室 出席人员:王晓 黄金建 林玉梨 黄燕闽 蔡惠来 郑玉仁 傅美群 林惠鹏 林庆丁 研讨内容: 1.统一教学进度: 2.落实本学期的作文题目: 3.落实本学期开课老师及课题: ...

  • 高二语文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 高二语文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必修5及选修模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 ...

  • 高二下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 高二语文下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 宋正美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为参考,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 教学内容:上半学期讲授<唐宋散文选读>和<唐诗宋词元散曲>的基本阅读课文:下半学期以练习为主,加强作文训练,精讲<短 ...

  • 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下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宋聚妮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为参考,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 教学内容:上半学期讲授<唐宋散文选读>和<唐诗宋词元散曲>的基本阅读课文:下半学期以练习为主 ...

  • 高二学生轻松提升语文成绩的学习方法
  • 高二学生轻松提升语文成绩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笔头勤."勤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克服边读边忘的毛病,避免重蹈熊瞎子掰苞米的覆辙.这里北京智新超越教育向大家介绍4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 ...

  • 从高考选做题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现状与未来
  • ·中小学教育 Teacher's journal・Primary & Secondary Education 生读到心里,教师必须手把手地教.教师可采取范读.学生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多种方式练习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达到熟读的目的. 背诵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培养 ...

  • 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 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祁阳四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潜能,提高素质.从语文课程作为基 ...

  • 初中语文教研工作部署
  • 一、目标任务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学生学法指导为突破,追求既有“山的沉稳”,又有“水的灵动”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研,努力提高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水平,巩固并提升我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在全省的地位,初步形成具有苏州区域特色的普通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