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我读汪曾祺

人间有味是清欢

——读汪曾祺的《随遇而安》

初夏黄昏,我信步上了流动图书馆的大巴,随手挑了一本汪曾祺的精选集《随遇而安》。 说是随手,其实还是有刻意的成分在里头。近年来物质条件好转,想看什么书基本能够满足,导致我看书的口味日益刁钻,我读书如同交友,宁愿对着一个老朋友终日叙旧,也不愿意敞开心扉去结纳新知。

汪老的这些文章,比如说《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比如说《肉食者不鄙》,我都是读过不下十遍的了,可总是百读不厌。那日还有幸看到一篇特别好的小品文《无事此静坐》,篇名出自东坡的一首诗: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汪老创作亦得此法,“静思往事,如在目底”,难怪,他笔下的旧时故交风土人情都鲜活异常。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人们曾给予了汪曾祺不低的评价,但就我看来,汪曾祺还是远远被低估了。汪老师承沈从文,依我的一己之见,沈从文的小说固然是清新朴实,却难免还残存着几分乡野气,汪曾祺的小说,那才是繁华落尽见真淳,实际成就应在其师之上。 人的家庭背景有时实在是太重要了,沈从文长于乡间,纯属自学成材,而汪曾祺可是出生于不折不扣的书香世家,才几岁的时候就跟着乃祖乃父学文学书学画。沈从文写小说写散文,都有拼尽全力乃至用力过猛之嫌,而汪曾祺的创作,完全可以看作是艺术化生活的一样附属品。

汪曾祺的小说,是中国传统文人小说的典型代表,原因无他,盖汪老本身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典雅文人,所幸,文人惯有的酸腐气他全没有。沈从文的《边城》,将美丽的湘西小城凤凰描绘得如诗如画,汪曾祺的《受戒》、《大淖纪事》等,也勾勒出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江南水乡。两者都是以诗人的眼光来描绘那些原生态的、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边城”,细细比较之下,汪曾祺的小说将师父沈从文追求的诗性进一步升华,比如说《受戒》,浸透了诗情画意,用清淡的笔墨白描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世外桃源图。

汪老自幼习画,少年时也是“以画名”,我们看《受戒》,脑子里会相应地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大致是因为他以画家的眼在捕捉风景,再以诗人的心感受之,然后再以文人之手闲闲地写出,仿佛那些文字都是自然不过地从他胸中流淌出来的,他写来毫不吃力,我们读来也毫不吃力。汪老喜欢疏朗清淡的画风,很显然,他的文风也是和此一致的。 我一直认为,要写出好的作品来,一定是极其热爱生活,对生活有着高出流俗的认识。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利欲熏心的人,一个视工作如生命的人,能有闲情逸致去用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

在汪老的笔下,真的是万物静观皆自得,无一事不美,读他的散文,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敢尝试的美食家,一个与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儿子,一个爱画画爱赏花爱呼朋引伴的才子,一个命运坎坷但仍随遇而安的达人。汪曾祺用一支笔,将我们带到了人生的另一处境界,此处多白云,只可自怡悦。

读汪曾祺的文章,总会让我想起苏东坡那句著名的词:人间有味是清欢。在《随遇而安》这本集子中我们看到,对于汪曾祺来说,夜阑人静,披衣望月,是清欢;时鲜上市,偶尝佳肴,是清欢;好友来访,把酒交盏,更是难得的清欢。

在文坛,汪曾祺是个传奇,这传奇就在于他的大器晚成。汪老六七十岁的时候才开始真正的创作生涯,之前虽也有所涉猎,基本上是玩票性质。所以,他的文章中极少有铜臭味和尘嚣气,洋溢着的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和几丝高蹈向上的白云气息。

小的时候,我对张爱玲式的金碧辉煌沉郁苍凉大为惊叹,慢慢大了,才能慢慢领略到汪曾祺这种清新雅致的好处。 汪曾祺给我的启示远在文章之外, 旧时的文人,不管生活境遇如何变更,他们总是固守着对生活的一种情趣,而这种闲情清欢,已慢慢消失在光阴的

尘埃之中。

这些年来,我的心变得是何等地粗糙了,只有在读这样的美文时,才能重拾起一两分所谓纯粹的真我。

这个真我,向往的是此处多白云,只可自怡悦,向往的是蛙声一片柳暗花重,向往的是高山流水风荷一一举。

做个隐士,其实才是我的志向所在。虽贫贱,我也不改其乐。

人间有味是清欢

——读汪曾祺的《随遇而安》

初夏黄昏,我信步上了流动图书馆的大巴,随手挑了一本汪曾祺的精选集《随遇而安》。 说是随手,其实还是有刻意的成分在里头。近年来物质条件好转,想看什么书基本能够满足,导致我看书的口味日益刁钻,我读书如同交友,宁愿对着一个老朋友终日叙旧,也不愿意敞开心扉去结纳新知。

汪老的这些文章,比如说《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比如说《肉食者不鄙》,我都是读过不下十遍的了,可总是百读不厌。那日还有幸看到一篇特别好的小品文《无事此静坐》,篇名出自东坡的一首诗: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汪老创作亦得此法,“静思往事,如在目底”,难怪,他笔下的旧时故交风土人情都鲜活异常。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人们曾给予了汪曾祺不低的评价,但就我看来,汪曾祺还是远远被低估了。汪老师承沈从文,依我的一己之见,沈从文的小说固然是清新朴实,却难免还残存着几分乡野气,汪曾祺的小说,那才是繁华落尽见真淳,实际成就应在其师之上。 人的家庭背景有时实在是太重要了,沈从文长于乡间,纯属自学成材,而汪曾祺可是出生于不折不扣的书香世家,才几岁的时候就跟着乃祖乃父学文学书学画。沈从文写小说写散文,都有拼尽全力乃至用力过猛之嫌,而汪曾祺的创作,完全可以看作是艺术化生活的一样附属品。

汪曾祺的小说,是中国传统文人小说的典型代表,原因无他,盖汪老本身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典雅文人,所幸,文人惯有的酸腐气他全没有。沈从文的《边城》,将美丽的湘西小城凤凰描绘得如诗如画,汪曾祺的《受戒》、《大淖纪事》等,也勾勒出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江南水乡。两者都是以诗人的眼光来描绘那些原生态的、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边城”,细细比较之下,汪曾祺的小说将师父沈从文追求的诗性进一步升华,比如说《受戒》,浸透了诗情画意,用清淡的笔墨白描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世外桃源图。

汪老自幼习画,少年时也是“以画名”,我们看《受戒》,脑子里会相应地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大致是因为他以画家的眼在捕捉风景,再以诗人的心感受之,然后再以文人之手闲闲地写出,仿佛那些文字都是自然不过地从他胸中流淌出来的,他写来毫不吃力,我们读来也毫不吃力。汪老喜欢疏朗清淡的画风,很显然,他的文风也是和此一致的。 我一直认为,要写出好的作品来,一定是极其热爱生活,对生活有着高出流俗的认识。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利欲熏心的人,一个视工作如生命的人,能有闲情逸致去用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

在汪老的笔下,真的是万物静观皆自得,无一事不美,读他的散文,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敢尝试的美食家,一个与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儿子,一个爱画画爱赏花爱呼朋引伴的才子,一个命运坎坷但仍随遇而安的达人。汪曾祺用一支笔,将我们带到了人生的另一处境界,此处多白云,只可自怡悦。

读汪曾祺的文章,总会让我想起苏东坡那句著名的词:人间有味是清欢。在《随遇而安》这本集子中我们看到,对于汪曾祺来说,夜阑人静,披衣望月,是清欢;时鲜上市,偶尝佳肴,是清欢;好友来访,把酒交盏,更是难得的清欢。

在文坛,汪曾祺是个传奇,这传奇就在于他的大器晚成。汪老六七十岁的时候才开始真正的创作生涯,之前虽也有所涉猎,基本上是玩票性质。所以,他的文章中极少有铜臭味和尘嚣气,洋溢着的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和几丝高蹈向上的白云气息。

小的时候,我对张爱玲式的金碧辉煌沉郁苍凉大为惊叹,慢慢大了,才能慢慢领略到汪曾祺这种清新雅致的好处。 汪曾祺给我的启示远在文章之外, 旧时的文人,不管生活境遇如何变更,他们总是固守着对生活的一种情趣,而这种闲情清欢,已慢慢消失在光阴的

尘埃之中。

这些年来,我的心变得是何等地粗糙了,只有在读这样的美文时,才能重拾起一两分所谓纯粹的真我。

这个真我,向往的是此处多白云,只可自怡悦,向往的是蛙声一片柳暗花重,向往的是高山流水风荷一一举。

做个隐士,其实才是我的志向所在。虽贫贱,我也不改其乐。


相关内容

  •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
  • 读于丹<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 于丹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一书中认为,旅行和经历很重要,这是达到健康.平和心境的必要条件,这点我非常赞同,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有于丹老师那样的条件,可以周游列国,感悟人生.所以,我认为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经历,要多去接触 ...

  • 读于丹新著[人间有味是清欢]
  • 读于丹新著<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为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对<论语><庄子>的解读,引领大众回归古代先贤提供的生存智慧.而在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中,于丹紧密联系个人成长经历,向人们分享她人生路程中的美景,解惑答疑,体会生命流逝中的温馨与感动. 于丹的文字到 ...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人间有味是清欢 1,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某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清欢. 2,寻常岁月,慢成节日.回忆已经定格,未来还没展开,真正可以抓住的只是当下这个瞬间,尽心倾情过好当下 ...

  • 人间有味是清欢:饮食卷--李代广(电脑藏书)
  • <中华文明历史长卷:人间有味是清欢(饮食卷)>对我国的饮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编撰整理,内容包括中华饮食文化探源.中华注明饮食思想.中华饮食的艺术倾向.中华饮食器具.中华酒文化.中华茶文化.中华民族麦文化.中华文化菽文化.中华传统节日食俗.中华人生礼仪食俗.中华饮食礼仪.中国各地各民族饮食习 ...

  • 诗词 仿写 作文.
  • 诗词仿写作文 李进成--谈高三综合复习法广州市番禺区禺山高级中学 诗词鉴赏.仿写训练.作文指导,这是每一个高三语文老师都会做的专题训练,但把三者融合在一起进行,好像有点不可思议,甚至荒诞,这样的"四不像"的课也许会被一些语文专家大批特批.但我还是尝试着做一下,求证于大方之家. 首 ...

  • 于丹:终其一生遇见真我
  • "你们上个月的今天下午在干什么?"问题抛出,现场的十几位记者们面面相觑--"我想,你们没有人会记得那天下午自己做了什么!"这是于丹在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发布会上的开场白.关于这个问题的出处,她写在了新书里. 有一日,在台湾.于丹和朋友王先生夫妇, ...

  • 清欢--林清玄(5000字)
  • 清欢 林清玄 (1)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2)那么,"清欢"是什么 ...

  • 苏轼谪居时期经典词作赏析
  • 内容摘要: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谪居期间的生活经历.深刻感悟等都成其为写作内容,并且成就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本文立足这一时期的经典词作赏析,领略作品的魅力. 关键词:苏轼 谪居时期 经典词作 北宋文豪苏轼一生的文学成就彪炳史册,尤其谪居期间更是佳作迭出.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 ...

  • 浣溪沙①(苏轼)阅读答案
  •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浣溪沙①(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