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玉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齐读课题。

3、复习。

(1)作者爱广玉兰的什么呢?

(2)出示、齐读: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自由谈感受。板:花瓣  洁净高雅

3、理解花瓣的色彩和质感。

(1)示段。

(2)色彩:纯白,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齐读。

(3)质感:柔韧、有弹性。 理解玉琢冰雕广玉兰的花瓣,不仅有玉琢冰雕的美,还有玉琢冰雕所没有的。

4、指导朗读。

(1)师:想读好吗?生:想。

(2)自由朗读。

(3)生读。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来说一下?

生:他读出了广玉兰的柔韧和有弹性。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  师:想读这一段吗?

生起立读段。

5、师:是呀,作者都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可是我们同学能用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读出来。我想再听一遍。

6、学生齐读。

7、引读:……不能概括他的全部美来的。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示段,默读,你能找出几种广玉兰的形态呢?你可以在书上划一划。

2、生:第一种是含羞待放。    生:第二种是刚刚绽放。    生:第三种是盛开着的花。   生:第四种是花瓣凋谢的。  师:可以说是开过了的。

3、小结:广玉兰有……有……有……还有……

4、师:好好读一读,读完后选自己最喜欢读的一种认真读,边读边想象。

5、理解、指导朗读“刚刚缩放”。

(1)生答:我觉得小蜜蜂钻进花蕊,很好看。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2)师: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可以评价他的朗读,也可以说说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的。

(3)生:小蜜蜂非常急切。   师:非常急切,用一个词就是——迫不及待。你能读得急一点儿吗?

(4)生读。   师:这花太香了,太美了。连小蜜蜂都醒来了。小蜜蜂越来越多,一只、两只……来了一大群。男生读。

(5)师:我觉得这一群小蜜蜂一点儿也不急。

(6)男生重新读,女生读。

6、理解、指导朗读“盛开着的”。

(1)生:我喜欢盛开着的,因为……    生读课文。

(2)另一生读。   师:美吗?广玉兰就是婴儿的笑脸。      再指生读。

(3)女生读。师:老师也陶醉了,女生一起来读,行吗?    女生读。

(4)师:真好,我听到了你们甜美的声音,可是没有看到你们甜美的笑容。再来,行吗?  女生读。

7、理解、指导朗读“凋谢了的”。

(1)生:我喜欢凋谢了的广玉兰。    师:我不要你说了,你只要读出来就行了。

(2)生读。师:我学得他比刘老师还要紧张。再来一遍,大家给点鼓励的掌声。生重读。

(3)师:还是有点儿紧张,哪几个地方读错了?   生答。  师:哦,多字了。我们读书时不能多字。现在我们不指出他的错误了,这个机会我们待会儿再给他。先请班里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  生读。 师:能不能做个小老师? 生:能。   师指刚才那位学生读。   师:掌声送给他。还有谁也喜欢这一段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齐读课题。

3、复习。

(1)作者爱广玉兰的什么呢?

(2)出示、齐读: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自由谈感受。板:花瓣  洁净高雅

3、理解花瓣的色彩和质感。

(1)示段。

(2)色彩:纯白,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齐读。

(3)质感:柔韧、有弹性。 理解玉琢冰雕广玉兰的花瓣,不仅有玉琢冰雕的美,还有玉琢冰雕所没有的。

4、指导朗读。

(1)师:想读好吗?生:想。

(2)自由朗读。

(3)生读。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来说一下?

生:他读出了广玉兰的柔韧和有弹性。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  师:想读这一段吗?

生起立读段。

5、师:是呀,作者都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可是我们同学能用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读出来。我想再听一遍。

6、学生齐读。

7、引读:……不能概括他的全部美来的。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示段,默读,你能找出几种广玉兰的形态呢?你可以在书上划一划。

2、生:第一种是含羞待放。    生:第二种是刚刚绽放。    生:第三种是盛开着的花。   生:第四种是花瓣凋谢的。  师:可以说是开过了的。

3、小结:广玉兰有……有……有……还有……

4、师:好好读一读,读完后选自己最喜欢读的一种认真读,边读边想象。

5、理解、指导朗读“刚刚缩放”。

(1)生答:我觉得小蜜蜂钻进花蕊,很好看。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2)师: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可以评价他的朗读,也可以说说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的。

(3)生:小蜜蜂非常急切。   师:非常急切,用一个词就是——迫不及待。你能读得急一点儿吗?

(4)生读。   师:这花太香了,太美了。连小蜜蜂都醒来了。小蜜蜂越来越多,一只、两只……来了一大群。男生读。

(5)师:我觉得这一群小蜜蜂一点儿也不急。

(6)男生重新读,女生读。

6、理解、指导朗读“盛开着的”。

(1)生:我喜欢盛开着的,因为……    生读课文。

(2)另一生读。   师:美吗?广玉兰就是婴儿的笑脸。      再指生读。

(3)女生读。师:老师也陶醉了,女生一起来读,行吗?    女生读。

(4)师:真好,我听到了你们甜美的声音,可是没有看到你们甜美的笑容。再来,行吗?  女生读。

7、理解、指导朗读“凋谢了的”。

(1)生:我喜欢凋谢了的广玉兰。    师:我不要你说了,你只要读出来就行了。

(2)生读。师:我学得他比刘老师还要紧张。再来一遍,大家给点鼓励的掌声。生重读。

(3)师:还是有点儿紧张,哪几个地方读错了?   生答。  师:哦,多字了。我们读书时不能多字。现在我们不指出他的错误了,这个机会我们待会儿再给他。先请班里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  生读。 师:能不能做个小老师? 生:能。   师指刚才那位学生读。   师:掌声送给他。还有谁也喜欢这一段的?


相关内容

  • 一年级语文下册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语文S版
  •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课. 教学目标: 1.熟记"线.论.趣.题.底.颜.淋.洒.滴.油.欢"11个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朗读表达感受: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3 ...

  • 二 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识字1 more>> ·识字1-精彩教案好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实验教材分析 ·<识字1>课文内容 识字2 more>> ·识字2-经典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2-课文内容精彩推荐 识字3 ...

  • 广玉兰教学实录
  • <广玉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 谈话引入: 情景1: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生:我喜欢月季,因为它是郑州的市花.我们郑州的象征. 师:我们要以它为自豪. 生:我喜欢牡丹,雍容华贵. 师:国花牡丹,气度不凡.牡丹还与女皇武则 ...

  • 画优秀教案五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 ...

  • 2012年小学英语优秀教学设计征集评选方案
  • 2012年小学英语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决定于2012年继续开展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选目的与任务 (一)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促进教 ...

  •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教学实录和反思
  • 一年级 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是学生要做到的最基本的行为 规范,能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具体表现行为有认真听讲.积 极发言.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等 ...

  • [表情丰富的脸]设计.反思.实录
  • 第8课:表现丰富的脸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①感知刻画人物面部表情.能使画面生动.有趣:②能运用硬笔等工具,在吹塑纸上进行刻画.拓印,表现人物丰富的面部表情.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参与欣赏与想象活动中.感受画家对"地下交通世界"的观察和细致描绘的特点.②在参与记忆与 ...

  •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实录及反思
  •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实录及反思 王玉华 教学目标 1.从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中,感悟爷爷的良苦用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年俗文化. 3.学会12个生字,能认读6个生字.能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背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从爷爷的语言中感受对"我 ...

  • 苏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变迁中的家园]
  • 苏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变迁中的家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2.技能领域:互相学习,互相研究,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关注不同的观察视角及构图产生的不同效果,尝试用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