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三顾茅庐(苏教版4下)

8.三顾茅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

示范

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

理解

二、初读课文

1、范读

(或听录音)

提问:谁

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

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

不添字漏字

不复读

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

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初读课文

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精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 )地( )他出山

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

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

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

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

体会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学习用

3、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词并评价

2、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

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

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

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

留下一段佳话

下面

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

读课文

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 读一读

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

读一读

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

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

讨论

指导朗读

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

精读赏析:

指导朗读

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

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

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 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

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

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

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四、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五、作业:

1、形近字组词;

2、用

3、比喻句辨别

??

??

??

??

柳上无云

1

Liushangwuyun

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生意……但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8.三顾茅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

示范

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

理解

二、初读课文

1、范读

(或听录音)

提问:谁

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

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

不添字漏字

不复读

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

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初读课文

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精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 )地( )他出山

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

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

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

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

体会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学习用

3、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词并评价

2、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

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

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

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

留下一段佳话

下面

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

读课文

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 读一读

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

读一读

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

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

讨论

指导朗读

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

精读赏析:

指导朗读

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

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

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 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

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

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

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四、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五、作业:

1、形近字组词;

2、用

3、比喻句辨别

??

??

??

??

柳上无云

1

Liushangwuyun

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生意……但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相关内容

  • 三顾茅庐介绍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
  • 三顾茅庐介绍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 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 三顾茅庐的故事简单阐述就是刘备三次去邀请诸葛亮做蜀国的丞相,为刘备出谋划策,来一统天下.刘备又名玄德,是蜀国的建立者,后人尊称他为先主.诸葛亮又名诸葛孔明,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国的文将.这两位分别就是三顾茅庐的主人公.诸葛亮像 三顾茅庐的故事耳 ...

  •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 三顾茅庐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们大部分同学都读过<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的英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并说说理由. 生1: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智慧的化身. 生2:我最喜欢的是赵云,因为他智勇双全,忠心耿耿. 生3:我喜欢的是刘备.因为这个人有 ...

  •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8.三顾茅庐苏教版
  • 年 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四 学科 语文 课型 总课时 新授 20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8.三顾茅庐(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1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

  • 三顾茅庐教案4下
  • <三顾茅庐> 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目标: 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东汉末年,汉室岌岌可危,局势混 ...

  • 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评课稿
  • 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评课稿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 ...

  • 六年级作文:我看刘备"三顾茅庐"
  • 六年级作文:我看刘备"三顾茅庐" 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 如果分解这个"情",刘备使用"五招",即义.礼.等.诚.哭.礼--刘备在三顾茅庐中,不断遇到跟诸葛亮很近的人,刘备只要见了有点像仙.像龙.像诸葛亮的人,都要亲 ...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8.三顾茅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恭恭敬敬.半晌.茅塞顿开"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 ...

  •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

  • 刘备"三顾茅庐"是史实还是虚构
  • (2015-10-27 06:38:51) 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的夙愿,不惧山高路远,不辞鞍马劳顿,四处打探.寻访贤才,已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 高士诸葛亮有鬼神莫测之机,早已是名声在外,"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的传闻尽人皆知,那条"神龙见首不见尾"的&q ...

  • [端午襄阳]之三顾茅庐古隆中
  • (2012-09-04 20:56:45) 标签: 襄阳 古隆中 诸葛亮 三顾茅庐 武侯祠 分类: 行走/全国 古隆中: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