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几何问题

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研究几何问题

学习旋转要解决的问题:

分三个层次①直接的旋转作图或者旋转关系的叙述;②增加干扰线段,隐含部分已知,主动发现旋转关系,并证明某些结论③需要添加辅助线,完善图形创造情境,进行证明。 要重视的问题: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出现是实现旋转的情境;(辅助线添E

A加方向)

一、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几何题中的应用

1.已知:△ABC与△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证:BD⊥EC.

B

E

2.如图,已知△ABC≌△ADE,∠B=45°,∠C=20°,∠EAB=30°,则∠D=若AC、DE交于点F,则∠EFC= °.

B

3.如图,△ABC中,∠BAC=120º,以BC为边向形外作等边△BCD,把△ABD绕着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º后到△ECD的位置.若AB=3,AC=2,求∠BAD的度数和AD的长.

CD

C

A

E

B

4.已知:如图,A、B、C在同一直线上,且ABE与BCD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DCE.

拓展 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BM、CN交于点F.

(1)求证:AN=BM;

(2)求证: △CEF为等边三角形;

(3)将△ACM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其他条件不变,在图2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第(1)、(2)两小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

AD

CBE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BC边上一点E,将直角三角形ABE绕点B逆时针旋转90o,再沿BC方向平移,平移距离是线段BC的长度,请画出图形.并回答:旋转后三角形的斜边与A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二、常见的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作的辅助线

几何问题中的辅助线是对同学们几何思维能力的考验,通过分析找到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能够使几何问题简化,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通过研究平面几何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能够锻炼同学们分类研究问题的能力.平面几何的辅助线有一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大多与几何图形的三种变换有关,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常见辅助线与几何图形变换的关系.

1.(三角形的倍长中线)已知:在△ABC中,AB=AC,CD是中线,延长AB到E,使BE=AB,连结CE.求证:CD=

DC

E

E

C

E

C

1

CE. 2

拓展1 如图1,已知△ABC中,AD是△ABC的中线,AB=8,AC=6,求AD的取值范围. 提示:延长AD至A',使A'D=AD,连结BA'.根据“SAS”易证△A'BD≌△ACD,得AC=A'B.这样将AC转移到△A'BA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解.

拓展2 如图2,已知△ABC中,AB=AC,D在AB上,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CE,DE与BC交于点F.求证:DF=EF. 提示:此题辅助线作法较多,如: ①作DG∥AE交BC于G; ②作EH∥BA交BC的延长线于H;

再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DF=EF. 2.(三角形的翻折角平分线)已知:在ABC中,B2C,AD是BAC的平分线. 求证:ABBDAC.

A

B

D

C

拓展1 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P是AD上任意一点. 求证:ABACPBPC.

A

B

D

拓展2 已知:ΔABC中,∠A=90,AD是BC边上的高,BE是角平分线,且交AD于P.求证:AE=AP.

A

P

B

D

C

3.(梯形的线段倍长)已知:梯形ABCD中,AD//BC,E是DC的中点,AE平分∠BAD.求证:AB=AD+BC.

A

D

E

B

C

拓展1 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ADC=90º,F为BC的中点,∠AFC=3∠BAF.求证:CD=CF. A

B

F

拓展2 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AD,F为BC的中点,CF=DC.求证:∠AFC=3∠BAF. A

B

DC

F

DC

拓展3 已知:如图5,在梯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BD、AC的中点。求

证:MN//BC,MN

1

(BCAD)。 2

AD

4.(正方形中的三角形旋转)已知:如图E是正方形ABCD边BC上任意一点,AF平分角EAD交CD于F,试说明BE+DF=AE.

F

拓展1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若有BEDFEF. 求:EAF的度数. A

D

F

B

拓展2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若有EAF=45. 求证:BEDFEF. A

D

EC

F

B

拓展3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1,AB、AD上各有一点P、Q,若△APQ的周长为2.求∠PCQ的大小. C

B

EC

P

拓展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DC上的点,且∠EAF=45º,AH⊥EF.求证:AH=AB. A

D

DQA

ED

F

G

B

E

P

H

F

C

拓展5如图,正方形ABCD被两条与边平行的线段EF、GH分割成4个小矩形,P是EF与GH的交点,若矩形PFCH的面积恰是矩形AGPE面积的2倍.试确定∠HAF的大小,写出推导的过程.

A

5.(三角形的辅助线旋转)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90°,∠DAE=45°,BD=2,CE=3 .求证:DE的长. BC

拓展1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P是三角形内的一点,且∠APB=∠APC.求证PB=PC.

A

P

B

拓展2 △ABC中,AB=AC,D是三角形内一点,若∠ADB>∠ADC.求证∠DBC>∠DCB.

C

B

C

分析 将△ABC以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一角度∠BAC,到△ACE的位置.连DE,由∠ADB>∠ADC, 得 ∠AEC>∠ADC.又 ∠ADE=∠AED,相减,得 ∠DEC>∠EDC. ∴ CD>CE.

即 CD>BD,从而∠DBC>∠DCB.

拓展3 若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PA∶PB∶PC=1∶2∶3.试证∠APB=135°.

分析 利用正方形的特点设法经过旋转使AP、PB、PC相对集中,为简单起见不妨设PA=1, PB=2,PC=3.绕B点顺时针旋转90º,使△CBP到△ABE的位置,这时BE=2,AE=3,∠PBE=90º→PE=22,∠BPE=45º。又

AP2PE2189AE2

∴ ∠APE=90°. 于是 ∠APB=135°.

拓展4 在等边三角形内有一点P.连接P与各顶点的三条线段的长为3、4、5.求正三角形的边长.25+133)

C

A

B

P

A

B

分析 将△CPB旋转到△AP`B,连接PP`,延长BP,过A作AD⊥BD.易知△APP`是直角三角形,因为∠BPP`=60º,所以∠APD=30º,则AD=2,DP=2.

6.(轴对称变换(翻折问题))

(1)如图,将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求△BED的面积.

(2)如图,将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得点A落在边CD上的E点,然后压平得折痕FG.若FG的长为13厘米.求线段CE的长. A

F

DE

B

G

C

(3)如图,点M、N为矩形ABCD一组对边的中点,将矩形的一角向内折叠,使点B落在直线MN上,得到落点B`和折痕AE,延长EB`交AD于F.判断△AEF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4)把一张正方形纸片ABCD从中间对折后仍然摊平,得折痕为EF,如图(1)所示.接着,使点C不动,把B点处的纸向右上方折起来使B点落在EF上,得落点为B`,折痕为GC,如图(2)所示.连AB`,问图中∠GAB`是多少度?求∠GAB'相当于求∠AB'E

显然三角形CGB和三角形CGB'是全等的,因为是对折得到的, 所以CB'=CB=1/2CF

又因为EF垂直于BC,所以∠FB'C=30°

假设正方形边长为1,算出B'F=(根号3)/2 所以B'E=1-(根号3)/2

所以tan∠AB'E=AE/B'E=(1/2)÷(1-(根号3)/2)=2+根号3 所以∠AB'E=75°=∠GAB'

7.(梯形的平移辅助线)

(1) 已知:如图2,在梯形ABCD中,AB//CD,A60,ADBCDC.求证:AB2CD.

(2)已知:如图3,在梯形ABCD中,AB//CD,ACBD.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3)已知:如图7,在梯形ABCD中,AB//CD,AB90,M、N分别是DC、AB的中点.求证:

MN

1

(ABCD).

2

几何综合

1.如图1,在□ABCD中,AE⊥BC于E,E恰为BC的中点,tanB2. (1)求证:AD=AE;

(2)如图2,点P在BE上,作EF⊥DP于点F,连结AF. 求证:DFEF2AF;

(3)请你在图3中画图探究:当P为射线EC上任意一点(P不与点E重合)时,作EF⊥DP于点F,连结AF,线段DF、EF与AF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A A D D

B

E

图1

C

B P

E

图2

C

B E

图3

C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3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与y轴交于点B,点C的坐标为(3,0),连结BC.

(1)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2)点P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连结AP,作AP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D,并与y轴交于点D,分别连结EA、EP.

①若CP=6,直接写出∠AEP的度数;

②若点P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运动(P不与点C重合),∠AEP的度数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DP的度数;

(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从C点出发在BC的延长线上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EC与AP于点F,设△AEF的面积为S1,△CFP的面积为S2,

y=S1-S2,运动时间为t(t>0)秒时,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3.已知:如图1,点P在线段AB上(AP>PB),C、D、E分别是AP、PB、AB的中点,正方形CPFG和正方形PDHK在直线AB同侧. (1)求证:△EH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将图1中的射线PB连同正方形PDHK绕点P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后,其它已知

条件不变,如图2,判断△EHG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4.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M,正方形MNPQ与正方形ABCD全等,射线MN与MQ不过A、B、C、D四点且分别交ABCD的边于E、F两点. (1)求证:ME=MF;

(2)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矩形,且BC2AB4,其他条件不变,探索线段ME与线段MF的数量关系.

AD

AD

M

QCB

BC

N

5. 如图10-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结BG,DE.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1)①请直接写出图10-1中线段BG、线段DE的数量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②将图10-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得到如图10-2、如图10-3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10-2证明你的判断.

(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10-4~10-6),且ABa,BCb,CEka,CGkb (ab,k0) ,试判断(1)①中得到的结论哪个成立,哪个不成立?并写出你的判断,不必证明.

(3)在图10-5中,连结DG、BE,且a

4,b2,k

1

,则

BE2DG2= . 2

1.如图,在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中,E是BC边上任意一点,把正方形沿着GH折叠,使A与E重合,D与D’重合,ED’与边CD交于点F。

(1)当点E为BC边中点时,求⊿ECF的周长?连结AE,AF,求∠EAF的度数?

(2)当点E在BC边上运动时,(1)中的结论变化吗?试说明理由。

2.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2.

操作: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顶点A落在边CD上的点P处(点P与C、D不重合),折痕为EF,折叠后AB

边落在PQ的位置,PQ与BC交于点G. 探究:(1)观察操作结果,找到一个与△EDP相似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点P位于CD中点时,你找到的三角形与△EDP周长的比是多少(图2为备用图)?

DAAD

P

BBCFG

Q

图2图1

3.几何模型:

条件如下左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B交l于点P,则PAPBAB的值最小(不必证明). 模型应用:

(1) 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连结BD,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

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ED交AC于P,则PBPE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O的半径为2,B、C(2) 如图2,点A、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OAOB,AOC60°,P是OB 上一动点,在⊙O上,则PAPC

(3)如图3,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

的动点,则△PQR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4.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矩形纸片OABC,O为坐标原点,AB∥x轴, B(3, ),现将纸片按如图折叠,AD,DE为折痕,∠OAD=30°.折叠后,点O落在点O1,点C落在点C1,并且DO1与DC1在同一直线上.

(1)求折痕AD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求经过三点O,C1,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P的半径为r,圆心P在直线AD上,当⊙P与两坐标轴都相切时,求半径r的值.

l P A B

图1 C P A C B 图2 B P A AQ 图3

11

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研究几何问题

学习旋转要解决的问题:

分三个层次①直接的旋转作图或者旋转关系的叙述;②增加干扰线段,隐含部分已知,主动发现旋转关系,并证明某些结论③需要添加辅助线,完善图形创造情境,进行证明。 要重视的问题: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出现是实现旋转的情境;(辅助线添E

A加方向)

一、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几何题中的应用

1.已知:△ABC与△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证:BD⊥EC.

B

E

2.如图,已知△ABC≌△ADE,∠B=45°,∠C=20°,∠EAB=30°,则∠D=若AC、DE交于点F,则∠EFC= °.

B

3.如图,△ABC中,∠BAC=120º,以BC为边向形外作等边△BCD,把△ABD绕着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º后到△ECD的位置.若AB=3,AC=2,求∠BAD的度数和AD的长.

CD

C

A

E

B

4.已知:如图,A、B、C在同一直线上,且ABE与BCD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DCE.

拓展 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BM、CN交于点F.

(1)求证:AN=BM;

(2)求证: △CEF为等边三角形;

(3)将△ACM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其他条件不变,在图2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第(1)、(2)两小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

AD

CBE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和BC边上一点E,将直角三角形ABE绕点B逆时针旋转90o,再沿BC方向平移,平移距离是线段BC的长度,请画出图形.并回答:旋转后三角形的斜边与A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二、常见的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作的辅助线

几何问题中的辅助线是对同学们几何思维能力的考验,通过分析找到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能够使几何问题简化,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通过研究平面几何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能够锻炼同学们分类研究问题的能力.平面几何的辅助线有一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大多与几何图形的三种变换有关,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常见辅助线与几何图形变换的关系.

1.(三角形的倍长中线)已知:在△ABC中,AB=AC,CD是中线,延长AB到E,使BE=AB,连结CE.求证:CD=

DC

E

E

C

E

C

1

CE. 2

拓展1 如图1,已知△ABC中,AD是△ABC的中线,AB=8,AC=6,求AD的取值范围. 提示:延长AD至A',使A'D=AD,连结BA'.根据“SAS”易证△A'BD≌△ACD,得AC=A'B.这样将AC转移到△A'BA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解.

拓展2 如图2,已知△ABC中,AB=AC,D在AB上,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CE,DE与BC交于点F.求证:DF=EF. 提示:此题辅助线作法较多,如: ①作DG∥AE交BC于G; ②作EH∥BA交BC的延长线于H;

再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DF=EF. 2.(三角形的翻折角平分线)已知:在ABC中,B2C,AD是BAC的平分线. 求证:ABBDAC.

A

B

D

C

拓展1 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P是AD上任意一点. 求证:ABACPBPC.

A

B

D

拓展2 已知:ΔABC中,∠A=90,AD是BC边上的高,BE是角平分线,且交AD于P.求证:AE=AP.

A

P

B

D

C

3.(梯形的线段倍长)已知:梯形ABCD中,AD//BC,E是DC的中点,AE平分∠BAD.求证:AB=AD+BC.

A

D

E

B

C

拓展1 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ADC=90º,F为BC的中点,∠AFC=3∠BAF.求证:CD=CF. A

B

F

拓展2 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AD,F为BC的中点,CF=DC.求证:∠AFC=3∠BAF. A

B

DC

F

DC

拓展3 已知:如图5,在梯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BD、AC的中点。求

证:MN//BC,MN

1

(BCAD)。 2

AD

4.(正方形中的三角形旋转)已知:如图E是正方形ABCD边BC上任意一点,AF平分角EAD交CD于F,试说明BE+DF=AE.

F

拓展1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若有BEDFEF. 求:EAF的度数. A

D

F

B

拓展2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若有EAF=45. 求证:BEDFEF. A

D

EC

F

B

拓展3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1,AB、AD上各有一点P、Q,若△APQ的周长为2.求∠PCQ的大小. C

B

EC

P

拓展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DC上的点,且∠EAF=45º,AH⊥EF.求证:AH=AB. A

D

DQA

ED

F

G

B

E

P

H

F

C

拓展5如图,正方形ABCD被两条与边平行的线段EF、GH分割成4个小矩形,P是EF与GH的交点,若矩形PFCH的面积恰是矩形AGPE面积的2倍.试确定∠HAF的大小,写出推导的过程.

A

5.(三角形的辅助线旋转)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90°,∠DAE=45°,BD=2,CE=3 .求证:DE的长. BC

拓展1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P是三角形内的一点,且∠APB=∠APC.求证PB=PC.

A

P

B

拓展2 △ABC中,AB=AC,D是三角形内一点,若∠ADB>∠ADC.求证∠DBC>∠DCB.

C

B

C

分析 将△ABC以A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一角度∠BAC,到△ACE的位置.连DE,由∠ADB>∠ADC, 得 ∠AEC>∠ADC.又 ∠ADE=∠AED,相减,得 ∠DEC>∠EDC. ∴ CD>CE.

即 CD>BD,从而∠DBC>∠DCB.

拓展3 若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PA∶PB∶PC=1∶2∶3.试证∠APB=135°.

分析 利用正方形的特点设法经过旋转使AP、PB、PC相对集中,为简单起见不妨设PA=1, PB=2,PC=3.绕B点顺时针旋转90º,使△CBP到△ABE的位置,这时BE=2,AE=3,∠PBE=90º→PE=22,∠BPE=45º。又

AP2PE2189AE2

∴ ∠APE=90°. 于是 ∠APB=135°.

拓展4 在等边三角形内有一点P.连接P与各顶点的三条线段的长为3、4、5.求正三角形的边长.25+133)

C

A

B

P

A

B

分析 将△CPB旋转到△AP`B,连接PP`,延长BP,过A作AD⊥BD.易知△APP`是直角三角形,因为∠BPP`=60º,所以∠APD=30º,则AD=2,DP=2.

6.(轴对称变换(翻折问题))

(1)如图,将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求△BED的面积.

(2)如图,将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得点A落在边CD上的E点,然后压平得折痕FG.若FG的长为13厘米.求线段CE的长. A

F

DE

B

G

C

(3)如图,点M、N为矩形ABCD一组对边的中点,将矩形的一角向内折叠,使点B落在直线MN上,得到落点B`和折痕AE,延长EB`交AD于F.判断△AEF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4)把一张正方形纸片ABCD从中间对折后仍然摊平,得折痕为EF,如图(1)所示.接着,使点C不动,把B点处的纸向右上方折起来使B点落在EF上,得落点为B`,折痕为GC,如图(2)所示.连AB`,问图中∠GAB`是多少度?求∠GAB'相当于求∠AB'E

显然三角形CGB和三角形CGB'是全等的,因为是对折得到的, 所以CB'=CB=1/2CF

又因为EF垂直于BC,所以∠FB'C=30°

假设正方形边长为1,算出B'F=(根号3)/2 所以B'E=1-(根号3)/2

所以tan∠AB'E=AE/B'E=(1/2)÷(1-(根号3)/2)=2+根号3 所以∠AB'E=75°=∠GAB'

7.(梯形的平移辅助线)

(1) 已知:如图2,在梯形ABCD中,AB//CD,A60,ADBCDC.求证:AB2CD.

(2)已知:如图3,在梯形ABCD中,AB//CD,ACBD.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3)已知:如图7,在梯形ABCD中,AB//CD,AB90,M、N分别是DC、AB的中点.求证:

MN

1

(ABCD).

2

几何综合

1.如图1,在□ABCD中,AE⊥BC于E,E恰为BC的中点,tanB2. (1)求证:AD=AE;

(2)如图2,点P在BE上,作EF⊥DP于点F,连结AF. 求证:DFEF2AF;

(3)请你在图3中画图探究:当P为射线EC上任意一点(P不与点E重合)时,作EF⊥DP于点F,连结AF,线段DF、EF与AF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A A D D

B

E

图1

C

B P

E

图2

C

B E

图3

C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3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与y轴交于点B,点C的坐标为(3,0),连结BC.

(1)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2)点P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连结AP,作AP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D,并与y轴交于点D,分别连结EA、EP.

①若CP=6,直接写出∠AEP的度数;

②若点P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运动(P不与点C重合),∠AEP的度数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DP的度数;

(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从C点出发在BC的延长线上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EC与AP于点F,设△AEF的面积为S1,△CFP的面积为S2,

y=S1-S2,运动时间为t(t>0)秒时,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3.已知:如图1,点P在线段AB上(AP>PB),C、D、E分别是AP、PB、AB的中点,正方形CPFG和正方形PDHK在直线AB同侧. (1)求证:△EH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将图1中的射线PB连同正方形PDHK绕点P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后,其它已知

条件不变,如图2,判断△EHG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4.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M,正方形MNPQ与正方形ABCD全等,射线MN与MQ不过A、B、C、D四点且分别交ABCD的边于E、F两点. (1)求证:ME=MF;

(2)若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矩形,且BC2AB4,其他条件不变,探索线段ME与线段MF的数量关系.

AD

AD

M

QCB

BC

N

5. 如图10-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结BG,DE.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1)①请直接写出图10-1中线段BG、线段DE的数量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②将图10-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得到如图10-2、如图10-3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10-2证明你的判断.

(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10-4~10-6),且ABa,BCb,CEka,CGkb (ab,k0) ,试判断(1)①中得到的结论哪个成立,哪个不成立?并写出你的判断,不必证明.

(3)在图10-5中,连结DG、BE,且a

4,b2,k

1

,则

BE2DG2= . 2

1.如图,在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中,E是BC边上任意一点,把正方形沿着GH折叠,使A与E重合,D与D’重合,ED’与边CD交于点F。

(1)当点E为BC边中点时,求⊿ECF的周长?连结AE,AF,求∠EAF的度数?

(2)当点E在BC边上运动时,(1)中的结论变化吗?试说明理由。

2.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2.

操作: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顶点A落在边CD上的点P处(点P与C、D不重合),折痕为EF,折叠后AB

边落在PQ的位置,PQ与BC交于点G. 探究:(1)观察操作结果,找到一个与△EDP相似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点P位于CD中点时,你找到的三角形与△EDP周长的比是多少(图2为备用图)?

DAAD

P

BBCFG

Q

图2图1

3.几何模型:

条件如下左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B交l于点P,则PAPBAB的值最小(不必证明). 模型应用:

(1) 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连结BD,由正方形对称性可知,

B与D关于直线AC对称.连结ED交AC于P,则PBPE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O的半径为2,B、C(2) 如图2,点A、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OAOB,AOC60°,P是OB 上一动点,在⊙O上,则PAPC

(3)如图3,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

的动点,则△PQR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4.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矩形纸片OABC,O为坐标原点,AB∥x轴, B(3, ),现将纸片按如图折叠,AD,DE为折痕,∠OAD=30°.折叠后,点O落在点O1,点C落在点C1,并且DO1与DC1在同一直线上.

(1)求折痕AD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求经过三点O,C1,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P的半径为r,圆心P在直线AD上,当⊙P与两坐标轴都相切时,求半径r的值.

l P A B

图1 C P A C B 图2 B P A AQ 图3

11


相关内容

  •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六)
  • 课程教材研究所 王永春 六.几何变换思想 变换是数学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概念,代数中有数与式的恒等变换.几何中有图形的变换.在初等几何中,图形变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处理孤立静止的几何问题,往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初等几何变换的概念. 初等几何变换是 ...

  • 2平移_平面直角坐标系平移
  • 2012全国中考真题解析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平移 一.选择题1. (2012•江苏徐州,9,2 ABCD 沿对角线AC 平移,使点A 移至线段AC 的中点A′处,得新正方形 A′B′C′D′,新正方形与原正方形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 . 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1 ...

  • [翻折与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说明
  • <翻折与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内容解析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属于直观几何,主要以直观与操作相结合,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观察.操作等教学环节,提倡学生亲自动手.亲身感受,用自己的体验来认识图形的运动及图形的对称性.作为 ...

  • 十二讲 图形的认识
  • 第12讲 图形的认识 张广银 (一)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考纲解读; 1. 能直观认识平面图形,掌握点和线的有关知识. 2. 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等概念. 3. 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一类与平行线有关 的几何问题. 二.备考策略 这部分内 ...

  • 初中几何辅助线的常见做法
  • 初中数学辅助线的添加浅谈 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 1按定义添辅助线: 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 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 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 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 ...

  • 数学轴对称图形的辨认
  • 23.3图案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的教学内容,图形变换知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它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本节课通过对典型图案的欣 ...

  • 初中数学几何画图题目
  • 初中几何热点问题探究 一 几何作图及操作探究问题 这类问题是应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可实施性.操作性问题进行讨论.归纳和动手设计的题型,它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出现的类型有:寻找最佳点问题.测量问题.面积分配问题.几何设计问题.这类试题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或借助计算机技术来获得感性认识,构建数学 ...

  • 轴对称变换的应用-最短路线问题
  • 轴对称变换的应用-最短路线问题 一. 教材分析 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课堂 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 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 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 机会, 创造机会, 通过" 问题情境--建立数学 ...

  • 中考状元数学笔记知识点汇总
  • 中考状元数学笔记知识点汇总 一.实数 (一)有理数 1.有理数分类: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2.数轴: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3.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