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败在"主攻点"

  晋、楚城濮之战,楚国打了败仗。自那以后,各种正经、不正经的军事著作无不将楚国责任人成得臣划到失败典型的类别。实际上,直到决战前夕,他做得并不赖。  史载,成得臣本来的任务是攻打宋国,可宋国实力并不弱,在城濮之战39年后,楚国国王亲自带队倾巢而出攻打宋国,也未能得手。兵力显然少得多的成得臣能把宋国打得招架不住,而且任凭晋军步步紧逼,依旧死咬不放,不论他的军事素质还是军事眼光,都是值得竖一下拇指的。  晋文公带领全军增援,接连打下楚国的盟国曹国和卫国,成得臣在不利局面下能接受部下建议,提出用从宋国解围换晋国从曹、卫撤军,其政治头脑也算不糊涂。虽然老谋深算的晋文公最终没有上当,但战后不久,卫国亲晋傀儡政权就覆灭了,而曹国也局势不稳,楚国在吃败仗后并未完全失去地盘。这位败将没有功劳,也有些苦劳。  很多军事著作都说城濮之战晋军以少胜多,其实大错特错,史料中晋军兵力是有明确记载的—兵车700辆,战斗兵应有52500人,不但国君晋文公亲自出马,而且晋军全部三个军、六位正副主将都到齐。而成得臣所指挥的,只有申、息两个县的地方军和自家家丁,外加楚王调拨的一小半卫队、亲兵和“若敖六卒”。再看看两国的盟军,楚国这边是陈国和蔡国,在当时都是芝麻大的小国,而晋国那边却是秦国、齐国和宋国,最小的宋国也比陈、蔡二国加起来大得多。  照这么说,难道成得臣死得冤枉、败得委屈?当然不是。他的确败得凄惨,死得活该,但不是因为他输给了晋国,而是因为他根本就弄错了“主攻点”。  楚国是当时唯一敢自称“王国”的诸侯国,能跟周天子叫板几百年不掉链子,那国力、军力自是不用说,如果全力以赴跟晋国打这一仗,胜算并不小。而晋国野心勃勃,一旦坐大,楚国北上争霸的国策就要受挫,可以说,晋国救宋已经触及楚国的战略核心利益,打比不打有利,趁晋国对楚国还有三分害怕,早打比迟打有利。  但当时楚国缺的,就是一个能把“这仗非打不可,非全力以赴不可”的道理跟楚成王说通说透的人。从公元前633年冬天晋国出兵到公元前632年四月城濮开战,成得臣有半年时间去做这项工作,他做得如何呢?  他既没有说服楚成王,也没有被楚成王说服,结果楚军既没有如成得臣所计划的全军和晋国决战,也没能如楚成王所盘算的全部撤回,而是成得臣带着严重“贫血兼营养不良”的一部分楚军傻乎乎地待在前线,楚成王出于维护成得臣的面子,凑了一点援兵充数。史书上说的援兵,有楚王的卫队“西广”、东宫之兵和“若敖六卒”。“西广”据说只有一千多人;“若敖六卒”连军官算上也不过六百多人;东宫之兵数量不详,大概也差不多。加在一起满打满算不过三四千,哪有半点跟超级大国决战的意思?  面对一场决定命运的生死之战,成得臣的“主攻点”不应是对面的晋文公,而应是自己的领导楚成王—两国实力相当,楚国还略强,楚成王只要被他成得臣“攻克”,也像晋文公那样来个倾巢而出甚至御驾亲征,城濮之战的结果就可能改写,至少不会大败。搞不定老大,却偏要带着半拉部队跟人家全军死磕,那不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决策、谋划,必须先把主攻点给看准了,千万切记,有时候这主攻点并不在对面的敌阵,而在自己的大后方。  编 辑/孙琼歌

  晋、楚城濮之战,楚国打了败仗。自那以后,各种正经、不正经的军事著作无不将楚国责任人成得臣划到失败典型的类别。实际上,直到决战前夕,他做得并不赖。  史载,成得臣本来的任务是攻打宋国,可宋国实力并不弱,在城濮之战39年后,楚国国王亲自带队倾巢而出攻打宋国,也未能得手。兵力显然少得多的成得臣能把宋国打得招架不住,而且任凭晋军步步紧逼,依旧死咬不放,不论他的军事素质还是军事眼光,都是值得竖一下拇指的。  晋文公带领全军增援,接连打下楚国的盟国曹国和卫国,成得臣在不利局面下能接受部下建议,提出用从宋国解围换晋国从曹、卫撤军,其政治头脑也算不糊涂。虽然老谋深算的晋文公最终没有上当,但战后不久,卫国亲晋傀儡政权就覆灭了,而曹国也局势不稳,楚国在吃败仗后并未完全失去地盘。这位败将没有功劳,也有些苦劳。  很多军事著作都说城濮之战晋军以少胜多,其实大错特错,史料中晋军兵力是有明确记载的—兵车700辆,战斗兵应有52500人,不但国君晋文公亲自出马,而且晋军全部三个军、六位正副主将都到齐。而成得臣所指挥的,只有申、息两个县的地方军和自家家丁,外加楚王调拨的一小半卫队、亲兵和“若敖六卒”。再看看两国的盟军,楚国这边是陈国和蔡国,在当时都是芝麻大的小国,而晋国那边却是秦国、齐国和宋国,最小的宋国也比陈、蔡二国加起来大得多。  照这么说,难道成得臣死得冤枉、败得委屈?当然不是。他的确败得凄惨,死得活该,但不是因为他输给了晋国,而是因为他根本就弄错了“主攻点”。  楚国是当时唯一敢自称“王国”的诸侯国,能跟周天子叫板几百年不掉链子,那国力、军力自是不用说,如果全力以赴跟晋国打这一仗,胜算并不小。而晋国野心勃勃,一旦坐大,楚国北上争霸的国策就要受挫,可以说,晋国救宋已经触及楚国的战略核心利益,打比不打有利,趁晋国对楚国还有三分害怕,早打比迟打有利。  但当时楚国缺的,就是一个能把“这仗非打不可,非全力以赴不可”的道理跟楚成王说通说透的人。从公元前633年冬天晋国出兵到公元前632年四月城濮开战,成得臣有半年时间去做这项工作,他做得如何呢?  他既没有说服楚成王,也没有被楚成王说服,结果楚军既没有如成得臣所计划的全军和晋国决战,也没能如楚成王所盘算的全部撤回,而是成得臣带着严重“贫血兼营养不良”的一部分楚军傻乎乎地待在前线,楚成王出于维护成得臣的面子,凑了一点援兵充数。史书上说的援兵,有楚王的卫队“西广”、东宫之兵和“若敖六卒”。“西广”据说只有一千多人;“若敖六卒”连军官算上也不过六百多人;东宫之兵数量不详,大概也差不多。加在一起满打满算不过三四千,哪有半点跟超级大国决战的意思?  面对一场决定命运的生死之战,成得臣的“主攻点”不应是对面的晋文公,而应是自己的领导楚成王—两国实力相当,楚国还略强,楚成王只要被他成得臣“攻克”,也像晋文公那样来个倾巢而出甚至御驾亲征,城濮之战的结果就可能改写,至少不会大败。搞不定老大,却偏要带着半拉部队跟人家全军死磕,那不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决策、谋划,必须先把主攻点给看准了,千万切记,有时候这主攻点并不在对面的敌阵,而在自己的大后方。  编 辑/孙琼歌


相关内容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欧洲战场)
  • 1.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学习,谈一下你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解和认 识?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性的战争,它以反法西斯国家的 胜利而告终,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①它的胜利拯救了世界,恢复了和平. ②它沉重的打击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同 ...

  • 二战期间的电子对抗逸闻趣事
  • 不好对付的"双簧管" 1942年12月的最后几天里,德国负责鲁尔工业区防空的官员们一点都提不起欢度圣诞的兴致.因为,连续几天晚上,英国的"蚊"式飞机都会前来空袭,与以往不同的是,每次来袭的飞机只有1架,并且次次都沿着自南向北的航线飞行.最令德国人头疼的是,无论 ...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图) 1.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 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次大型会战, 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 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日 本帝国主义 3 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它是我国 ...

  • 若中国不幸战败,作为战败国命运会是怎样?
  • 发布时间:2010-08-04 来源:军事论坛_新浪网 类型:军事动态 作者:烟涛居 发动战争之前,不仅要考虑到战胜时能够获得的一切,也要考虑到战败后可能损失的一切,如果没有考虑到战胜和战败两个方面问题,那么发动战争的理由就不够充分. 一.战败国的幸与不幸 一战后德国快速恢复国力,二战后战败国的迅速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 战争起因 · 世界大战前奏 ·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 ...

  • 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响(已修改)
  • 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响(已修改) 杨宏雨 梁启超曰:"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近代中国之每一次进步无不与巨大的历史灾难相联系.如果说鸦片战争只是在浅层次上触动了中国的知识阶层的话,那么,甲午战败则深层次地刺激了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在甲午战败的影响下,以康 ...

  • 中国关内战场的日本陆军师团详解
  • 中国关内战场的日本陆军师团详解 ("七七"事变后投入中国关内战场的日本陆军地面师团) 日本陆军地面师团是具有固定编制的基本战术兵团,师团之上的军.方面军.总军都是领率机关的番号,所辖部队依任务而配属.日本陆军在战争期间还组建了几种有固定编制但规模小于师团的野战兵团,包括独立混成旅 ...

  • 从三棱镜中看中日关系
  • 题目                 从三棱镜中看中日关系 导言 三棱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经过它偏折后的白色光会色散成各种单色光.本文以三棱镜为喻,从一个偏折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中日关系,所偏折的角度是东亚一体化和东方文明的重构.既然偏折,难免会剑走偏锋,很多观点并不一定能形成共识,只是一种观点的表达,如 ...

  •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课本活动题答案
  • 第一单元 P3 阅读地图,找一找,瓜分世界的是哪些列强?哪个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瓜分世界的列强有英国.法 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俄国.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 说一说非洲在短期内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原因. 随着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了对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