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尉迟恭简介,说一说尉迟恭的故事

唐朝名将尉迟恭简介 说一说尉迟恭的故事

导读: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

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本文揭秘尉迟恭生平简介。

尉迟恭简介,图为尉迟恭画像

尉迟恭(公元585年-658年),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年少时以打铁为业,隋炀帝大业末,尉迟恭从军于高阳,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刘武周起兵,收尉迟恭为偏将,与

宋金刚南侵,陷晋、浍二州。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征讨刘武周,尉迟恭与寻相举城投降。李世民大悦,赐以曲宴,引为右一府统军。

玄武门之变,尉迟恭助李世民夺取帝位,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尉迟敬德被封为吴国公。拜为右武侯大将军,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尉迟恭性情憨直,颇以功自负,与朝廷宰相不和,后出为襄州都督,迁同州刺史。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分封功臣官爵,可以世袭刺史。册拜尉迟敬德为宣州刺史,改封为鄂国公。后历任鄜州(治洛交,今陕西富县)都督、夏州(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都督。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尉迟恭请求回家养老。二十五日,朝廷任命尉迟恭为开府仪同三司,五天一上朝。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李治为此废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同时册赠尉迟恭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唐太宗陵园,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以上就是唐朝名将尉迟恭简介,接下来看看尉迟恭的轶事。

隋朝末年,有个书生在太原居住。家里很穷苦,只好教书养家糊口。他家离官府仓库很近,有一次,他钻了进去,那库内有几万贯钱。他忍不住就拿些钱。这时出来一个戴金甲的人手里拿着枪对他说:“你要钱,可以到尉迟公那里要个公帖,这是尉迟恭的钱。”于是书生就到处访求尉迟恭,可一直也没有找到。

有一天到了打铁的铺子里,听说有个打铁的尉迟恭,正在赤着上身蓬着头发打铁。书生等到他休息了,就上前拜见。尉迟就问他:“为什么这样?”书生说:“我家很贫困,您又很富贵,想要五百贯钱,不知能不能给?”尉迟很生气说:“我是个打铁的,怎么能富贵?你是在侮辱我吧!”书生说:“如果你能可怜我,只要给我写个字条就可以,以后你就会知道怎么回事了。”尉迟没办法,只好让书生自己写字条。字条上写:“今付某某五百贯钱。”又写上月日时间,在最后署上尉迟的名。书生得到字条拜谢后拿着走了。

尉迟和他的徒弟拍着手大笑,认为这书生太荒谬了。书生得到字条后回到库里,又见到金甲人,把字条呈给他,金甲人看后笑着说:“对”。让书生把字条系在房梁上边,让书生拿钱,只限五百贯。后来敬德辅佐明主,立下特大的功劳,当他解甲归田时,李世民恩赐给他钱,另加一库财物还未启封。于是就得到了那一库钱,等开库看钱,对帐查点,发现少了五百贯。正要处罚守库人,忽然发现在房梁上的字条,敬德一看,原来是打铁时写的字条。他一连几天惊叹不已,派人暗暗寻找书生,找到后,书生把所见到的事都告诉了敬德,敬德又重重赏了他,又把库中的财物分给了以前的朋友们。

唐朝名将尉迟恭简介 说一说尉迟恭的故事

导读: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

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本文揭秘尉迟恭生平简介。

尉迟恭简介,图为尉迟恭画像

尉迟恭(公元585年-658年),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年少时以打铁为业,隋炀帝大业末,尉迟恭从军于高阳,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刘武周起兵,收尉迟恭为偏将,与

宋金刚南侵,陷晋、浍二州。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征讨刘武周,尉迟恭与寻相举城投降。李世民大悦,赐以曲宴,引为右一府统军。

玄武门之变,尉迟恭助李世民夺取帝位,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尉迟敬德被封为吴国公。拜为右武侯大将军,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尉迟恭性情憨直,颇以功自负,与朝廷宰相不和,后出为襄州都督,迁同州刺史。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分封功臣官爵,可以世袭刺史。册拜尉迟敬德为宣州刺史,改封为鄂国公。后历任鄜州(治洛交,今陕西富县)都督、夏州(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都督。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尉迟恭请求回家养老。二十五日,朝廷任命尉迟恭为开府仪同三司,五天一上朝。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李治为此废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同时册赠尉迟恭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唐太宗陵园,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以上就是唐朝名将尉迟恭简介,接下来看看尉迟恭的轶事。

隋朝末年,有个书生在太原居住。家里很穷苦,只好教书养家糊口。他家离官府仓库很近,有一次,他钻了进去,那库内有几万贯钱。他忍不住就拿些钱。这时出来一个戴金甲的人手里拿着枪对他说:“你要钱,可以到尉迟公那里要个公帖,这是尉迟恭的钱。”于是书生就到处访求尉迟恭,可一直也没有找到。

有一天到了打铁的铺子里,听说有个打铁的尉迟恭,正在赤着上身蓬着头发打铁。书生等到他休息了,就上前拜见。尉迟就问他:“为什么这样?”书生说:“我家很贫困,您又很富贵,想要五百贯钱,不知能不能给?”尉迟很生气说:“我是个打铁的,怎么能富贵?你是在侮辱我吧!”书生说:“如果你能可怜我,只要给我写个字条就可以,以后你就会知道怎么回事了。”尉迟没办法,只好让书生自己写字条。字条上写:“今付某某五百贯钱。”又写上月日时间,在最后署上尉迟的名。书生得到字条拜谢后拿着走了。

尉迟和他的徒弟拍着手大笑,认为这书生太荒谬了。书生得到字条后回到库里,又见到金甲人,把字条呈给他,金甲人看后笑着说:“对”。让书生把字条系在房梁上边,让书生拿钱,只限五百贯。后来敬德辅佐明主,立下特大的功劳,当他解甲归田时,李世民恩赐给他钱,另加一库财物还未启封。于是就得到了那一库钱,等开库看钱,对帐查点,发现少了五百贯。正要处罚守库人,忽然发现在房梁上的字条,敬德一看,原来是打铁时写的字条。他一连几天惊叹不已,派人暗暗寻找书生,找到后,书生把所见到的事都告诉了敬德,敬德又重重赏了他,又把库中的财物分给了以前的朋友们。


相关内容

  • 唐朝大将薛仁贵的成长之路
  • 壮士长歌入汉关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天山脚下.朔风猎猎,大唐铁骑,不动如山.对面,铁勒九姓的十万大军,旌旗如云,刀枪如林,人喊马嘶,一望无垠.眼看就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恶战. 此天山并非今天的新疆天山,而是今蒙古的杭爱山.在唐代,它又被称为乌德犍山.郁督军山等,是漠北草原民族心目中的神圣所在. ...

  • 唐德宗李适的简介 唐德宗之后的皇帝
  • 李适(kuò)是唐代宗李豫长子,是唐朝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对唐朝边疆的安定起了很大作用. 李适的少年时代,正处于唐朝最繁荣的时候.可以说,他有一个美好的少年时光.不幸地是,就在李适14岁的十一月,爆发了唐朝有名的安史之乱.紧接着唐玄宗逃到四川,李适不得不随之逃亡.就在 ...

  • 中国历史上十大武将:关羽垫底,第一名千古无二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勇武之人往往产生在战乱的年代里,比如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等历史时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代历史上的战争也逐渐从车战.发展到骑兵和步兵之间的混合战斗. 对于以下所排的中国历史上十大武将,主要参考武将的武力值,不侧重其军事指挥才能等.其中,按照力量.武艺.体力三个指标,每项满分是 ...

  • 唐代八大番将,最早的一个很出乎意料
  • 唐朝是一个雍容华贵.包罗四海的朝代,唐帝国时代的中华,真正的是八方仰慕.万邦来朝.唐朝皇室李家拥有鲜卑血统,所以唐朝的华夷之防没有那么严重,番邦士人在大唐为官也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番将番兵也成了大唐的帝国利刃,抛去那些军阀和后来反唐的安禄山.仆固怀恩.李克用等人,九幽子筛选出了八位忠心耿耿的大唐番将 ...

  • 历史上薛仁贵有几个儿子?薛仁贵儿子列表及简介
  • 历史上薛仁贵有几个儿子?薛仁贵儿子列表及简介 薛仁贵是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薛仁贵以字行世,创造了"良策息干 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 ...

  • 唐朝名将浑瑊,幼时随军遭调侃,次年让人吃惊,连郭子仪也眼相看
  • 浑瑊,本来的名字是日进,铁勒族浑部皋兰州人.唐朝的名将.浑瑊精通骑射.武功过人,当时的人常常把他和金日磾相提并论.他生性谦虚谨慎,虽然当上了将相,但从未没有自大骄傲,很受唐德宗的信任,得以保持功名终生. 十一岁的浑瑊跟着父亲参加例行的防秋,朔方节度使张齐丘开玩笑说:"带奶娘来了没有啊?&q ...

  • 中华历史人物之秦叔宝
  • 成绩: 课程: 题目:梦回隋唐--对一代名将 班级: 姓名: 学号: 秦琼的再认识 梦回隋唐 --对一代名将秦琼的再认识 [摘要]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风云际会,变幻莫测,群雄逐鹿,英雄辈出.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抑或是男皇女后,中华历史的人物都隽写着永恒的传奇.翻开史书,还原历史,隋末唐初,是一个英雄 ...

  • 读书知识竞赛试题
  • 读书知识竞赛试题 1. 我国的首都是( ). A.上海 B. 天津 C. 北京 2. 我国现任的总书记是( ). A.江泽民 B. 胡锦涛 C. 温家宝 3. <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 )谱曲的. A.聂耳 B. 田汉 C. 冼星海 4. 发明电灯.电影.电报机的是美国著名的& ...

  • 出塞教案朱鸿雁文档 (2)
  • <出塞>教案 七台河市金河学校 朱鸿雁 教材分析: <出塞>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优秀的边塞诗作者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昌龄.后人曾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评价甚高.这首诗的主旨看上去 是一首歌颂守边战士.还念守边名将的诗,但是构思巧妙,把意境引向了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