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两种途径

  让生活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让数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不能不说是值得欣慰的教学好现象。然而,面对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纵观如今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是“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数学味”被逐渐淡化,致使数学课反倒丢了“数学味”,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味”应该回归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一、选择有效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数学地思考   当学生面对现实生活材料时,往往习惯于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如果学习材料选择不当,学生容易纠缠于生活经验思考,而影响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   如《搭配》一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以下两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因为材料选择不同,教学效果也完全不同。   教师A:   先呈现两件上衣(黄色风衣、红色毛衣)、三件下装(咖啡色裤子、红色裙子、蓝色牛仔裤)   师:每次选一件上衣、一件下装,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活动。   生1:有六种不同的穿法。   教师请他在投影仪上展示搭配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用每件上衣分别搭配三件下装。   生2:我认为只有五种。   教师愣了一下,请他说想法。   生2:我认为上身穿风衣,下装穿裙子这样搭配不合理。因为风衣是冬天穿的,裙子是夏天穿的。   师(无奈地):这样穿的可能性有吗?   生2:这们穿在一起要被人笑话的。   这时又有学生举手。   生3:老师,只有四种。(教师呆住了)我认为上身穿红毛衣,下装穿咖啡色裤子,这样的颜色搭配也是不对的。我妈妈是卖服装的,我妈妈说过颜色这样搭配是卖不出去的。   ……   教师B:   1.尝试猜想   师:现在我们挑选出了6位小志愿者,为们他准备了2种颜色的上衣和3种颜色的裤子。(课件出示主题图:上衣红、黄颜色的2件,裤子蓝、绿、黑颜色的3条。)要使每人穿得不一样,能做到吗?请你猜一猜。   (学生有的猜做不到,有的说能做到。)   2.思考讨论   师:要知道能不能使每人穿得不一样,关键要知道什么?   生:用不同的上衣和不同的裤子搭配,可以配成几种?   师:你一下子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真厉害!用上衣和裤子搭配,到底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大家用简便的方法把各种穿法快速记录下来。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展示汇报   生1:我是画图的,一件红色上衣可以搭配橙色、蓝色、绿色的裤子,一件黄色上衣也可以搭配橙色、蓝色、绿色的裤子,共有6种不同穿法。   生2:我是连线表示的,从上衣出发,因为1件上衣可以搭配3条裤子,2件就可搭配6条裤子。   生3:还可以编号记录。   ……   本案例中,教师A原本以为这里应该有6种搭配方法,但是学生却从生活实际的搭配出发,对问题做出了解释。正是因为学习材料选择不当,学生一直在生活经验中纠缠,影响了“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上升到数学思考的过程,使得堂课失去了数学课该有的“数学味”。而教师B选择了这样的学习材料:红、黄上衣和橙、绿、蓝裤子。她摒弃了素材的非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不同颜色的搭配上,而不会考虑衣服的式样等无关因素。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序思考来解决了问题,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增强了数学思考的含量。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选择生活化材料,引导学生经历从生活经验逐步上升到数学思考,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的意识,使数学课堂凸显“数学味”。   二、在交流互动中,引导学生说好数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一般说来,数学语言是按照以下方向对自然语言进行不断改进的:(1)以符号的方式不断简化自然语言;(2)以符号与逻辑不断克服自然语言中含糊不清的地方,使语言更清晰、准确;(3)以数学模型的方式不断地扩充自然语言的表达范围。这显然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将表达向更简洁、更科学、更符号化的方向发展,即向符号语言与图式语言靠拢,而不是停留在繁琐的描述或浅层的心理感受上。   例如:找规律填数:1,4,7,□,13,□,19,……,□,……   学生填完了前两个方格后,可以让他们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填出最后一个方格里的数?它两边的数可以怎么表示?……一位教师在《百分数的意义》结课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心情是愉悦还是遗憾,如果用今天学习的百分数来表示你今天的心情,那么愉悦和遗憾各是百分之几?……像这样的交流语言,可以说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特色。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结论的教学,而要加强思考方法的教学。我们应该让在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对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过程中,领悟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这样,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慢慢品味出数学的规律。

  让生活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让数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不能不说是值得欣慰的教学好现象。然而,面对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纵观如今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是“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数学味”被逐渐淡化,致使数学课反倒丢了“数学味”,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味”应该回归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一、选择有效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数学地思考   当学生面对现实生活材料时,往往习惯于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如果学习材料选择不当,学生容易纠缠于生活经验思考,而影响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   如《搭配》一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以下两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因为材料选择不同,教学效果也完全不同。   教师A:   先呈现两件上衣(黄色风衣、红色毛衣)、三件下装(咖啡色裤子、红色裙子、蓝色牛仔裤)   师:每次选一件上衣、一件下装,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活动。   生1:有六种不同的穿法。   教师请他在投影仪上展示搭配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用每件上衣分别搭配三件下装。   生2:我认为只有五种。   教师愣了一下,请他说想法。   生2:我认为上身穿风衣,下装穿裙子这样搭配不合理。因为风衣是冬天穿的,裙子是夏天穿的。   师(无奈地):这样穿的可能性有吗?   生2:这们穿在一起要被人笑话的。   这时又有学生举手。   生3:老师,只有四种。(教师呆住了)我认为上身穿红毛衣,下装穿咖啡色裤子,这样的颜色搭配也是不对的。我妈妈是卖服装的,我妈妈说过颜色这样搭配是卖不出去的。   ……   教师B:   1.尝试猜想   师:现在我们挑选出了6位小志愿者,为们他准备了2种颜色的上衣和3种颜色的裤子。(课件出示主题图:上衣红、黄颜色的2件,裤子蓝、绿、黑颜色的3条。)要使每人穿得不一样,能做到吗?请你猜一猜。   (学生有的猜做不到,有的说能做到。)   2.思考讨论   师:要知道能不能使每人穿得不一样,关键要知道什么?   生:用不同的上衣和不同的裤子搭配,可以配成几种?   师:你一下子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真厉害!用上衣和裤子搭配,到底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大家用简便的方法把各种穿法快速记录下来。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展示汇报   生1:我是画图的,一件红色上衣可以搭配橙色、蓝色、绿色的裤子,一件黄色上衣也可以搭配橙色、蓝色、绿色的裤子,共有6种不同穿法。   生2:我是连线表示的,从上衣出发,因为1件上衣可以搭配3条裤子,2件就可搭配6条裤子。   生3:还可以编号记录。   ……   本案例中,教师A原本以为这里应该有6种搭配方法,但是学生却从生活实际的搭配出发,对问题做出了解释。正是因为学习材料选择不当,学生一直在生活经验中纠缠,影响了“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上升到数学思考的过程,使得堂课失去了数学课该有的“数学味”。而教师B选择了这样的学习材料:红、黄上衣和橙、绿、蓝裤子。她摒弃了素材的非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不同颜色的搭配上,而不会考虑衣服的式样等无关因素。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序思考来解决了问题,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增强了数学思考的含量。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选择生活化材料,引导学生经历从生活经验逐步上升到数学思考,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的意识,使数学课堂凸显“数学味”。   二、在交流互动中,引导学生说好数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一般说来,数学语言是按照以下方向对自然语言进行不断改进的:(1)以符号的方式不断简化自然语言;(2)以符号与逻辑不断克服自然语言中含糊不清的地方,使语言更清晰、准确;(3)以数学模型的方式不断地扩充自然语言的表达范围。这显然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将表达向更简洁、更科学、更符号化的方向发展,即向符号语言与图式语言靠拢,而不是停留在繁琐的描述或浅层的心理感受上。   例如:找规律填数:1,4,7,□,13,□,19,……,□,……   学生填完了前两个方格后,可以让他们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填出最后一个方格里的数?它两边的数可以怎么表示?……一位教师在《百分数的意义》结课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心情是愉悦还是遗憾,如果用今天学习的百分数来表示你今天的心情,那么愉悦和遗憾各是百分之几?……像这样的交流语言,可以说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特色。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结论的教学,而要加强思考方法的教学。我们应该让在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对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过程中,领悟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这样,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慢慢品味出数学的规律。


相关内容

  • 大学数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 几何入门的新途径 3. 实施初三分流施教的新理论与实践 4. 新课程中如何上好" 截一个几何体" 课 5.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研究 6. 新课程实施中教研工作的研究 7. 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8.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 ...

  • 优化解题方法指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摘要]数学解题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数学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讨论在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解题能力 探究 中学数学课的教学任务除了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 ...

  •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内容摘要]质疑是促进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学科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我们学校文化教育的另一个重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 ...

  •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知识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了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建设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对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对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 ...

  • 如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 如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如下基本途径: 中学数学内容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叙述的.数学中的运算.证明.作图都蕴含着逻辑推理的过程.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严格遵守 ...

  • 解读空间观念
  • 解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国内对空间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空间观念的内涵.空间观念的教育价值和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明晰空间观念的内涵,界定空间 ...

  •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毕业论文格式
  • 1 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 ...

  • 创新案例学习心得体会
  •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说明创新教育是数学教育的重点.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很多数学教师的口头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的创新 ...

  • 创新案例心得体会
  •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说明创新教育是数学教育的重点.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很多数学教师的口头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