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建筑及其发展

简论解构主义建筑及其发展

摘 要:介绍了解构主义哲学产生的人文哲学背景,阐述了解构主义的直接来源,针对解构主义建筑自身的特点,对其发展趋势及前途做出论断,得出解构主义仅作为当代建筑发展的催化剂,影响推动着当代建筑各个风格的发展,但无法取代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的结论。

关键词:解构主义, 世界建筑, 发展趋势, 建筑风格

1.解构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二战后欧美哲学由过去占主流的理性主义与新发展起来的非理性思潮平行发展,在各分秋色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20 世纪50 ,60 年代“人本主义”哲学得到了发展空间,其主要代表流派有:

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结构主义。其中结构主义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学派,它在发展过程中吸取语言符号学的方法,对各个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建筑学中的符号学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为后现代主义建

筑理论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结构主义哲学受语言符号系统结构主义方法的推动,为以后语言学的解构主义的诞生促使解构哲学的产生并影响到解构主义建筑埋下了伏笔。

解构主义的直接来源则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从语言学研究中提出的。1967 年《, 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和《语音与现象》的出版标志了解构主义的正式诞生。德里达认为语言是无等级制度的。他还认为书写语言使符号呈现不可抹去的物质铭刻,并对读者意味着作者“不在场”(Absent ) ,即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样的、无终极的、模糊的。

同时,他把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关于“差异性支撑着意作用”,以及“语言符号的结构层次性学说”推至极端,强调符号不能使概念有意义,认为语言是一种开放的、变异的、无中心含义的解构状态[2]。

另外一个代表人物罗兰·巴特则认为阅读是人们可以看到的一种联系、一种呼应,或一种参照,这样瓦解了文本的

单纯性和直线性,即提出了复合文本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出解构主义德里达在对语言学的产生,成长于对结构主义的否定,是对解构主义的分解和破坏。

综合德里达的各种论述,不难看出解构主义的最大特色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 2.建筑的解构主义浪潮

现代建筑的历史不仅是建筑自身物质意义上的,也是对其重新认识和争辩的历史——弗兰普顿。

20 世纪是各种风格与主义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一时期产生的比以往任何世纪都多,从构成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功能主义、国际风格到新的粗野注意、后现代和解构主义;这集中地反映了各种流派思潮对建筑观念的挑战和探索,如芝加

哥学派、维也纳学派、未来学派、风格派、包豪斯学派等;同时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的天才建筑师。现将20 世纪到现在的建筑风格笼统的做一些区分,可以说20 世纪40 年代~60 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建筑风格垄断时期,70 年代到现在为止是后现代主义时期,这里的“后现代主义”包括了现代主义风格之后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包括了后现代主义风格、解构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高科技风格等等[1]。产生后现代风格的土壤是后现代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其中的解构哲学以对社会的批判态度成长起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建筑当然也不免受其理论的波及。

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解构哲学的发展影响波及建筑后,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建筑上。弗兰克·盖里1978 年设计的位于洛杉矶自己的寓所,使用了工业材料,包括金属瓦楞板、铁丝网等色彩鲜艳,是最早的解构作品之一。

弗兰克·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了解构的方式,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1998 年他设计和建造完成的所罗门·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集中了他后期解构主义的思想,整个建筑在河边,采用了弯曲、扭曲、变形、有机状、各种材料混合拼用等手法,体积庞大,形态古怪,采用了

最昂贵的材料钛作为中央大厅的外墙包裹材料,非常薄的钛金属在阳光下闪烁发光,而且在风中振动,极具特色,具有雕塑的特征。它被某些评论家比如罗伯特·修斯称为“20 世纪最重要的两个建筑之一”(另一个是弗兰克·赖特1957 年

设计的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建筑) ,这建筑也让人们感到解构主义走向过于强调形式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彼得·埃森曼与德里达开始有所接触,并相互影响。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造新的建筑理论框架。

1982 年法国文化部向全球设计师征集设计方案,希望建立一个不同反响的21 世纪的城市公园,并突破传统的庭院和公园的模式。在众多当代名家如黑

川纪章、迈耶、格罗夫、莫尔等都进行了方案投标的角逐中,伯纳德·屈米带有结构主义色彩的方案脱颖而出,获得了巴黎“维莱特公园”的设计(见图1) 。该方案将三个自立的、有序的系统,即点、线和面系统相叠加。点系统由10 m见方的一些方格组成,线系统是一组古典式的轴线,面系统是一组纯几何图形:圆、方和三角形。每个系统都是一个理想化的结构开始,一个传统的、秩序的机械装置。但是,当进行叠加时,它们有时产生变形(通过干扰) ,有时加强,有时没有什么变化。结果在系统之间就是一系列含糊不清的交叉,一种复杂事件的天地。强调多元化、高度模糊化、凌乱化的方法达到建立新的可能性的目的,但其结构复杂,工程技术方面难度很大。同时埃森曼与德里达一起被授予设计“维莱特公园”的部分内容,德里达认为该实验建筑是“在解构主义建筑这个名义下所做的是解构最直接最强烈的肯定”,并认为,解构建筑“在建筑学意义上重建了建筑本身”,

继而发表了《疯狂的观点——当代建筑》,其中阐述了建筑不是简单服务于外在目的的观点。

藤井博已(Hiromi Fujii) 则是埃森曼的一个追随者,也是解构大师之一,涉及的许多建筑表明了不出场的美;没有了的墙和窗、切了的面、无色彩的表面等,他借助东方园林的理论将德里达的解构理论诠释并别具一格,提出东方色彩的“散点透视”,用“东方园林的散逸的多重空间层次,离散状的空间片断,构筑多

重迷离的解构天地”。除了上述几位解构主义设计家外还有丹尼尔·里伯斯坎(Daniel

Libeskind) 、根特·本尼尔( Gunter Behnish) 、莫佛西斯设计集团(Morphosis) 、凯

特·曼提里尼( Kate Mantilini) 等等,他们为解构主义实验建筑的探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解构主义建筑也正是在他们的尝试、推动下对当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解构主义建筑的问题及发展

解构主义在声势上很大,在建筑设计探索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解构主义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具体问题。解构主义建筑理论试图从建筑语言上重组建筑,实现建筑意义的真实表达,虽然实现了反传统的建筑形式,但同时造成了光怪陆离的建筑景观和对解构主义的混乱认识。从为数不多的优秀解构主义作品中,

可以看到现代主义风格之外的一种理性风格,从这种意义上说,解构主义建筑作品实现了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冲击。但是由于本身的一系列问题,如:结构过于复杂,增加工程技术的困难和建筑造价、建筑形式的破碎感与城市的文脉毫无联系,无法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大众对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存在保留心理;这些问题是解构主义与生俱来的弊端,这些使它没有什么可能成为国际建筑的主流。它仅仅是实验性、艺术表现性的支流而已,其市场化几乎不可能。 或许荷兰建筑师库哈斯为我国中央电视台设计的这一组新大楼,将成为解构主义建筑在新世纪的一个里程碑性的建筑。它由两座高达230 m 的“Z”字楼交叉缠绕,打破了传统摩天大楼的呆板格局,给人一种标新立异的感觉。可以用“美与力的雕塑”来形容这一设计,其造价当然也是惊人的,可能达100 亿人民币。但是像这样的实验建筑,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 原本可以用十分之一的钱完成具有相同功能的建筑,却选择了这样的方案。

这也许也只能在“暴发户”意识形态影响下的中国才能将这样的建筑付诸实施。当然,如果仅仅从建筑学的角度上看,该建筑的确是建筑形式的一个进步。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解构主义自身存在着众多问题,可以作如下推测:解构主义风格终将是一种探索,无法取代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在相当长的未来,受到后工业社会影响而改良的现代主义仍旧是世界建筑的主流。探索性的解构主义和当今的其他流派(如:新现代主义、徘徊不前的后现代主义、强调旧城市价

值的“新都市主义”、“环境主义”等等) 将是对新世纪建筑发展起很大的促进和启示作用的建筑思潮而已。

参考文献:

[1]王受之. 世界现代建筑史[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12. [2]李辰琦,张伶领.“杂乱”中的“动态有序”——解构主义建筑的动态秩序[J ] . 建筑师,2004(107)

[3]C 詹克斯.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M] . 李大夏,译.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徐津. 建筑的解构与解构的建筑——思想及作品解析[D] .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6.

简论解构主义建筑及其发展

摘 要:介绍了解构主义哲学产生的人文哲学背景,阐述了解构主义的直接来源,针对解构主义建筑自身的特点,对其发展趋势及前途做出论断,得出解构主义仅作为当代建筑发展的催化剂,影响推动着当代建筑各个风格的发展,但无法取代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的结论。

关键词:解构主义, 世界建筑, 发展趋势, 建筑风格

1.解构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二战后欧美哲学由过去占主流的理性主义与新发展起来的非理性思潮平行发展,在各分秋色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20 世纪50 ,60 年代“人本主义”哲学得到了发展空间,其主要代表流派有:

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结构主义。其中结构主义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学派,它在发展过程中吸取语言符号学的方法,对各个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建筑学中的符号学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为后现代主义建

筑理论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结构主义哲学受语言符号系统结构主义方法的推动,为以后语言学的解构主义的诞生促使解构哲学的产生并影响到解构主义建筑埋下了伏笔。

解构主义的直接来源则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从语言学研究中提出的。1967 年《, 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和《语音与现象》的出版标志了解构主义的正式诞生。德里达认为语言是无等级制度的。他还认为书写语言使符号呈现不可抹去的物质铭刻,并对读者意味着作者“不在场”(Absent ) ,即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样的、无终极的、模糊的。

同时,他把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关于“差异性支撑着意作用”,以及“语言符号的结构层次性学说”推至极端,强调符号不能使概念有意义,认为语言是一种开放的、变异的、无中心含义的解构状态[2]。

另外一个代表人物罗兰·巴特则认为阅读是人们可以看到的一种联系、一种呼应,或一种参照,这样瓦解了文本的

单纯性和直线性,即提出了复合文本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出解构主义德里达在对语言学的产生,成长于对结构主义的否定,是对解构主义的分解和破坏。

综合德里达的各种论述,不难看出解构主义的最大特色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 2.建筑的解构主义浪潮

现代建筑的历史不仅是建筑自身物质意义上的,也是对其重新认识和争辩的历史——弗兰普顿。

20 世纪是各种风格与主义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一时期产生的比以往任何世纪都多,从构成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功能主义、国际风格到新的粗野注意、后现代和解构主义;这集中地反映了各种流派思潮对建筑观念的挑战和探索,如芝加

哥学派、维也纳学派、未来学派、风格派、包豪斯学派等;同时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的天才建筑师。现将20 世纪到现在的建筑风格笼统的做一些区分,可以说20 世纪40 年代~60 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建筑风格垄断时期,70 年代到现在为止是后现代主义时期,这里的“后现代主义”包括了现代主义风格之后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包括了后现代主义风格、解构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高科技风格等等[1]。产生后现代风格的土壤是后现代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其中的解构哲学以对社会的批判态度成长起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建筑当然也不免受其理论的波及。

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解构哲学的发展影响波及建筑后,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建筑上。弗兰克·盖里1978 年设计的位于洛杉矶自己的寓所,使用了工业材料,包括金属瓦楞板、铁丝网等色彩鲜艳,是最早的解构作品之一。

弗兰克·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了解构的方式,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1998 年他设计和建造完成的所罗门·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集中了他后期解构主义的思想,整个建筑在河边,采用了弯曲、扭曲、变形、有机状、各种材料混合拼用等手法,体积庞大,形态古怪,采用了

最昂贵的材料钛作为中央大厅的外墙包裹材料,非常薄的钛金属在阳光下闪烁发光,而且在风中振动,极具特色,具有雕塑的特征。它被某些评论家比如罗伯特·修斯称为“20 世纪最重要的两个建筑之一”(另一个是弗兰克·赖特1957 年

设计的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建筑) ,这建筑也让人们感到解构主义走向过于强调形式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彼得·埃森曼与德里达开始有所接触,并相互影响。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造新的建筑理论框架。

1982 年法国文化部向全球设计师征集设计方案,希望建立一个不同反响的21 世纪的城市公园,并突破传统的庭院和公园的模式。在众多当代名家如黑

川纪章、迈耶、格罗夫、莫尔等都进行了方案投标的角逐中,伯纳德·屈米带有结构主义色彩的方案脱颖而出,获得了巴黎“维莱特公园”的设计(见图1) 。该方案将三个自立的、有序的系统,即点、线和面系统相叠加。点系统由10 m见方的一些方格组成,线系统是一组古典式的轴线,面系统是一组纯几何图形:圆、方和三角形。每个系统都是一个理想化的结构开始,一个传统的、秩序的机械装置。但是,当进行叠加时,它们有时产生变形(通过干扰) ,有时加强,有时没有什么变化。结果在系统之间就是一系列含糊不清的交叉,一种复杂事件的天地。强调多元化、高度模糊化、凌乱化的方法达到建立新的可能性的目的,但其结构复杂,工程技术方面难度很大。同时埃森曼与德里达一起被授予设计“维莱特公园”的部分内容,德里达认为该实验建筑是“在解构主义建筑这个名义下所做的是解构最直接最强烈的肯定”,并认为,解构建筑“在建筑学意义上重建了建筑本身”,

继而发表了《疯狂的观点——当代建筑》,其中阐述了建筑不是简单服务于外在目的的观点。

藤井博已(Hiromi Fujii) 则是埃森曼的一个追随者,也是解构大师之一,涉及的许多建筑表明了不出场的美;没有了的墙和窗、切了的面、无色彩的表面等,他借助东方园林的理论将德里达的解构理论诠释并别具一格,提出东方色彩的“散点透视”,用“东方园林的散逸的多重空间层次,离散状的空间片断,构筑多

重迷离的解构天地”。除了上述几位解构主义设计家外还有丹尼尔·里伯斯坎(Daniel

Libeskind) 、根特·本尼尔( Gunter Behnish) 、莫佛西斯设计集团(Morphosis) 、凯

特·曼提里尼( Kate Mantilini) 等等,他们为解构主义实验建筑的探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解构主义建筑也正是在他们的尝试、推动下对当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解构主义建筑的问题及发展

解构主义在声势上很大,在建筑设计探索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解构主义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具体问题。解构主义建筑理论试图从建筑语言上重组建筑,实现建筑意义的真实表达,虽然实现了反传统的建筑形式,但同时造成了光怪陆离的建筑景观和对解构主义的混乱认识。从为数不多的优秀解构主义作品中,

可以看到现代主义风格之外的一种理性风格,从这种意义上说,解构主义建筑作品实现了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冲击。但是由于本身的一系列问题,如:结构过于复杂,增加工程技术的困难和建筑造价、建筑形式的破碎感与城市的文脉毫无联系,无法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大众对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存在保留心理;这些问题是解构主义与生俱来的弊端,这些使它没有什么可能成为国际建筑的主流。它仅仅是实验性、艺术表现性的支流而已,其市场化几乎不可能。 或许荷兰建筑师库哈斯为我国中央电视台设计的这一组新大楼,将成为解构主义建筑在新世纪的一个里程碑性的建筑。它由两座高达230 m 的“Z”字楼交叉缠绕,打破了传统摩天大楼的呆板格局,给人一种标新立异的感觉。可以用“美与力的雕塑”来形容这一设计,其造价当然也是惊人的,可能达100 亿人民币。但是像这样的实验建筑,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 原本可以用十分之一的钱完成具有相同功能的建筑,却选择了这样的方案。

这也许也只能在“暴发户”意识形态影响下的中国才能将这样的建筑付诸实施。当然,如果仅仅从建筑学的角度上看,该建筑的确是建筑形式的一个进步。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解构主义自身存在着众多问题,可以作如下推测:解构主义风格终将是一种探索,无法取代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在相当长的未来,受到后工业社会影响而改良的现代主义仍旧是世界建筑的主流。探索性的解构主义和当今的其他流派(如:新现代主义、徘徊不前的后现代主义、强调旧城市价

值的“新都市主义”、“环境主义”等等) 将是对新世纪建筑发展起很大的促进和启示作用的建筑思潮而已。

参考文献:

[1]王受之. 世界现代建筑史[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12. [2]李辰琦,张伶领.“杂乱”中的“动态有序”——解构主义建筑的动态秩序[J ] . 建筑师,2004(107)

[3]C 詹克斯.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M] . 李大夏,译.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徐津. 建筑的解构与解构的建筑——思想及作品解析[D] .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6.


相关内容

  • 解构哈迪德_浅析解构主义及哈迪德作品
  •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 ・ 解构哈迪德 ---浅析解构主义及哈迪德作品 贾玲利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四川成都610031) [摘 要] 从解构主义理论及其在建筑学上的表现出发, 结合哈迪德多项著名的建筑作品, 探讨了现 代解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扎哈・哈迪德的主要建筑思想及创作手法, 中存在的矛盾性 ...

  • 解构后现代主义设计
  • 解构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解构主义概述 解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人类哲学.科学.社会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出现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二十世纪后半期解构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 他的基本立场是张扬自由与活力.反对秩序与僵化.强调多元化的差异.反对一元中心和二元对抗,进而反对权威.反对对理性的崇拜.解构主义认为二元 ...

  • 解构主义与东西方文化
  • 解构主义与东西方文化 [作 者]罗汉军 [提 要]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现代解构思想的奠基者,解构建筑理论家埃森曼却认为:解构是个很东方的想法.理解现代解构的成就,走出解构的误区,迫切需要解构中的对话.现代语言理论.解构主义哲学与解构建筑的崛起,正在突破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局限,开拓现代哲学.现代建筑与东 ...

  • 近现代史笔记
  •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 复古主义建筑思潮时期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西方建筑) §1.1 复古主义建筑思潮 一.概述 1.定义: 复古主义建筑思潮是指18世纪下半叶起,欧美先后流行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的统称.它是该时期建筑创作的主流,其特征是借用古典语汇来适应政治变革或商业文化 ...

  •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考研复习
  • 世界现代设计史 第一讲 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1. 2. 3. 4. "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设计的开端) "新艺术"运动(法国,19世纪末开始,承上启下) "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尝试) ...

  • 解构主义学派1
  • 1992年漓江出版社的编辑找到董燕生,邀请他重新翻译<堂吉诃德>.当时,杨绛版的<堂吉诃德>面世已经14年.在<听杨绛谈往事>中,杨绛曾经回忆翻译这部72万字的译著前后经历整整二十年时间.为了以读懂原著,杨绛从1958年开始自学西班牙语,1961年着手翻译,&qu ...

  • 浅析当代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
  • [摘 要]解构主义建筑作为解构主义哲学在建筑学的分支,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近年来成为建筑界瞩目的焦点.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其观念变革表现在对结构主义的分解和破裂.对形而上学的批驳.实现反传统的建筑形式等,本文通过归纳解构主义建筑的形象特征,代表性建筑以及对 ...

  • 从历史角度看新媒体对传统社会的解构
  • 从历史角度看新媒体对传统社会的解构 ■ 程曼丽 [内容摘要]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社会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以及社会关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它加快了人类生活的节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而由生产力和传播技术进步 ...

  •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史考试复习题
  • 现代艺术设计史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英国手工艺运动的倡导者是约翰·罗斯金和_威廉·莫里斯___. 2. 20世纪杰出建筑大师__米斯·凡德洛__,用现代材料设计了1929年的巴塞罗纳博览会德国馆,全面体现了他的少则多的设计思想. 3. 包豪斯最大的成就是把_和___结合起来. 4. &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