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的"大数据"经营

购物中心的“大数据”经营

客流是需要经营的

对于急于想从“大数据”中掘金的实体零售商来说,真正的难度也许并非技术壁垒,

而是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要收集、整合和分析这些数据。

任何一位来到北京或上海购物中心的时尚男女都会发现,当你正在甜品店铺里大快朵

颐时,手机上会忽然收到一条服装连锁品牌店的促销短信——这个“惊喜”绝非巧合,因为根据购物中心的跟踪分析,光临甜品店的会员中,有超过37%的人,也将进服装连锁品牌店购物。

关联营销,只是购物中心精细化管理的冰山一角。在“E购物中心战略”驱动下,位

于闸北苏河湾的某购物中心,正在构建21个层级的会员管理体系,北京的XD购物中心重点挖掘客流轨迹,尝试拓展O2O(线上线下)的服务。

业内人士说得好:“如今要把握顾客的需求,不再是靠经验而是靠数据。内部创新只

跟着感觉走的话,可能花了很多钱,却没有找到真正能够讨好消费者的方法。” 而专业商业咨询机构提出的“大数据”理想应用场景应该是:利用顾客线上及线下购

买行为的全部历史数据、会员卡及消费者人生阶段划分等方法,将零售从 “想出售商品给顾客”的模式转变为“提供顾客想买的商品”模式。

且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此番购物中心的“大数据”改革蓝图,究竟有何玄妙之处。 国内购物中心的“大数据”探索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会员年龄、性别、消费金额等数

据收集只能算作基本功,更多的诸如人脸识别、水滴系统等新技术也逐渐成为标配。 不过,“大数据”在实体零售业落地却不是一件易事,许多失败案例也证明,由互联

网生态催发的“大数据”应用,并不能简单移植到实体领域,业内人士对此深有体会。他举例说,在垂直类网站普遍应用的“标签法”,就难以胜任实体零售客群的复杂性及品类的多样化,任何一个因素变化,都会导致数据处理的难度增大几倍。 对于急于想从“大数据”中掘金的实体零售商来说,真正的难度也许并非技术壁垒,

而是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要收集、整合和分析这些数据。

“好多人观念中的‘大数据’,就是搜集海量的数据去对比,但对比得出的结果,对

实际的商业策略调整,未必真正有益。”业内人士说。他觉得,“大数据”应用最大的困难在于,众多数据之中,应该向哪个方向寻求突破。换言之,尽管新的技术手段

不可或缺,但“大数据”应用却不能脱离传统的商业逻辑,后者才能将无序而纷乱的数据,提炼锻造为商业情报和商业智慧。

购物中心的商业策略立足于“经营客流”,单个消费者的单日消费轨迹追踪,利用价

值并不高,而影响最大的是会员生命周期。通过对会员总体的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准确发现会员的维护节点期、平台期、高价值消费期和预计的流失期——只有把握其中规律,才真正有助于构建指导日常商业运营的会员管理体系。

下一步,则是在相应节点进行技术分析,比如依据年龄、性别、RFM(最近一次消费、

消费频率、消费金额)等指标,将顾客依据其自身属性匹配至相应的坐标系下:每个人都有7~8个或者更多的“标签”,有什么样的营销需求,就可以抽取相对应的“标签”组合。

具体来说,就是对即将进入维护节点期和流失期的会员,进行最大力度的维护管理,

促使其重新“归队”,对进入消费平台期的会员,进行更加精准的消费引导和激励,推进其进入高价值消费期。

如何发现“女大叔”?

未来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真正学不来的是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挖掘,是数据背后潜

在商业价值的独到发现。

2014年11月初的西方“万圣节”期间,上海某购物中心举办过一个主题为“鬼屋”

的活动,其提取的“标签”有:一是女性,她们对购物更感兴趣且带来男性客户;二是近一个月没有来,但历史上有过购物记录,这是有效会员但非忠诚会员。该活动的会员拉动率超过12%。

针对忠诚会员,上海某购物中心进行了积分换购的促销活动。通过客户偏好分析,他

们把忠诚会员可能感兴趣的品牌作为积分兑换目标,并将活动信息发给12万会员中的1824人,最后实际产生兑换的人数为128人,参与率为7%——同行业同类促销活动的参与率仅为1%。

通俗地说,这就是垂钓者“定向投饵”与“随机撒网”之间的区别。

上海某购物中心副总经理总结说,这样的定向促销活动,首先是节约了营销成本,更

重要的一点是,不至于为了几百个人的有效消费,而牺牲了十多万人的购物体验。 “对于那些对此项活动完全不感兴趣的会员来说,收到促销短信,无疑是一种骚扰,

我们要努力避免类似糟糕体验发生。”他说。

这也是购物中心“大数据”应用的基本出发点:对手上多达85万的会员精耕细作。

据称,W达集团也在公司内部研讨中提到,过分追求会员数,会误入歧途,要增加的

是有质量的会员,活跃的会员,这样产生的“大数据”才有价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业态容易照搬,商家品牌可以分享,推

广活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难度,真正学不来的是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挖掘,因为数据应用不仅仅是数字表面的简单关联,更重要的是数据背后潜在商业价值的独到发现。 比如人脸识别系统,早已不是什么独门的技术秘籍,最直接的应用识别性别特征,但

这显然远远不够。业内人士举例说,他们在一次活动中就有特别有趣的发现,由此还提出了 “女大叔”(即消费方式趋于中性的女顾客)这个独特的客群,并进行了相应的店铺调整和品牌重新定位。

“大数据”拯救“二房东”

“大数据”改革的成功, 消除了逐渐陷入困境的传统购物中心“二房东”模式的弊端。后者对品牌和商铺缺乏控制,商品同质化严重,“千店一面”,且租金收入单一。 经营客流的最终目的,是知道如何将这些客流引导到商家的店铺中去:可以针对性地

进行活动推送,也可以实施LBS(定位服务)精准营销,平衡客流分布,还可以识别特定店铺的顾客“脸谱”,有助于后者更加精确的定位。

不过,这种应用并非是单点操作,而是系统作业,步步为营,这样才能挖掘客流的最

大价值。比如,某购物中心在发现销售额与车流的匹配度相关性之后,就开展了环环相扣的营销运作,相继推出“免费停车3小时”“不开车,购物中心补贴公共交通费”“发放小饰品优惠券返还车费”等系列活动。

即便手握数据,也不一定能够实现上述效果,因为目前实体零售商对数据的应用还过

于粗放,甚至无从下手。有效的做法是:将数据依据商业规律进行更加细致的解剖,直到量化为最清晰可见,也最容易捕捉的“数据原子”。

以店铺销售额为例,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每天到店的客流情况、转化率及交易额。但

业内人士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比如客流会受商铺品牌、推广活动、竞争对手的影响等,依此类推,就形成一个个数据节点,正是企业进行数据采点的依据。

“销售出现问题,就能够溯本逐源,看出真正的问题。” 业内人士说。

类似的问题排查系统,在购物中心已初步发挥效用。在北京某购物中心,2014年1至

8月份之间,共有85家店铺通过帮扶措施实现销售业绩明显增长,其中同比增长在30%以上的店铺达59家,一些店铺甚至成为全国销售冠军店铺——当然,这也相应带来了

购物中心租金收入的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以上尝试,使购物中心盈利模式的转变成为可能,因为与传统的购物

中心固定租金的模式不同,现在是“抽成租金”的概念,两者相较取其高。他举例说,如果固定租金设置为2万元,以20万元的销售额为基准,超额完成之后抽成租金10%,那么如果是25万元的营业额,那么购物中心就会收到2.5万元的租金。

在一定程度上,“大数据”改革的成功,消除了逐渐陷入困境的传统购物中心“二房

东”模式的弊端。后者对品牌和商铺缺乏控制,商品同质化严重,“千店一面”,且租金收入单一,不加租难以化解成本上涨,租金加码又会适得其反逼跑租户。 “对消费者来说,购物中心要常见常新,就要不时‘换铺’,之前就是靠经验,现在

是靠数据说话。” 业内人士说。

购物中心的“大数据”经营

客流是需要经营的

对于急于想从“大数据”中掘金的实体零售商来说,真正的难度也许并非技术壁垒,

而是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要收集、整合和分析这些数据。

任何一位来到北京或上海购物中心的时尚男女都会发现,当你正在甜品店铺里大快朵

颐时,手机上会忽然收到一条服装连锁品牌店的促销短信——这个“惊喜”绝非巧合,因为根据购物中心的跟踪分析,光临甜品店的会员中,有超过37%的人,也将进服装连锁品牌店购物。

关联营销,只是购物中心精细化管理的冰山一角。在“E购物中心战略”驱动下,位

于闸北苏河湾的某购物中心,正在构建21个层级的会员管理体系,北京的XD购物中心重点挖掘客流轨迹,尝试拓展O2O(线上线下)的服务。

业内人士说得好:“如今要把握顾客的需求,不再是靠经验而是靠数据。内部创新只

跟着感觉走的话,可能花了很多钱,却没有找到真正能够讨好消费者的方法。” 而专业商业咨询机构提出的“大数据”理想应用场景应该是:利用顾客线上及线下购

买行为的全部历史数据、会员卡及消费者人生阶段划分等方法,将零售从 “想出售商品给顾客”的模式转变为“提供顾客想买的商品”模式。

且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一下,此番购物中心的“大数据”改革蓝图,究竟有何玄妙之处。 国内购物中心的“大数据”探索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会员年龄、性别、消费金额等数

据收集只能算作基本功,更多的诸如人脸识别、水滴系统等新技术也逐渐成为标配。 不过,“大数据”在实体零售业落地却不是一件易事,许多失败案例也证明,由互联

网生态催发的“大数据”应用,并不能简单移植到实体领域,业内人士对此深有体会。他举例说,在垂直类网站普遍应用的“标签法”,就难以胜任实体零售客群的复杂性及品类的多样化,任何一个因素变化,都会导致数据处理的难度增大几倍。 对于急于想从“大数据”中掘金的实体零售商来说,真正的难度也许并非技术壁垒,

而是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要收集、整合和分析这些数据。

“好多人观念中的‘大数据’,就是搜集海量的数据去对比,但对比得出的结果,对

实际的商业策略调整,未必真正有益。”业内人士说。他觉得,“大数据”应用最大的困难在于,众多数据之中,应该向哪个方向寻求突破。换言之,尽管新的技术手段

不可或缺,但“大数据”应用却不能脱离传统的商业逻辑,后者才能将无序而纷乱的数据,提炼锻造为商业情报和商业智慧。

购物中心的商业策略立足于“经营客流”,单个消费者的单日消费轨迹追踪,利用价

值并不高,而影响最大的是会员生命周期。通过对会员总体的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准确发现会员的维护节点期、平台期、高价值消费期和预计的流失期——只有把握其中规律,才真正有助于构建指导日常商业运营的会员管理体系。

下一步,则是在相应节点进行技术分析,比如依据年龄、性别、RFM(最近一次消费、

消费频率、消费金额)等指标,将顾客依据其自身属性匹配至相应的坐标系下:每个人都有7~8个或者更多的“标签”,有什么样的营销需求,就可以抽取相对应的“标签”组合。

具体来说,就是对即将进入维护节点期和流失期的会员,进行最大力度的维护管理,

促使其重新“归队”,对进入消费平台期的会员,进行更加精准的消费引导和激励,推进其进入高价值消费期。

如何发现“女大叔”?

未来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真正学不来的是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挖掘,是数据背后潜

在商业价值的独到发现。

2014年11月初的西方“万圣节”期间,上海某购物中心举办过一个主题为“鬼屋”

的活动,其提取的“标签”有:一是女性,她们对购物更感兴趣且带来男性客户;二是近一个月没有来,但历史上有过购物记录,这是有效会员但非忠诚会员。该活动的会员拉动率超过12%。

针对忠诚会员,上海某购物中心进行了积分换购的促销活动。通过客户偏好分析,他

们把忠诚会员可能感兴趣的品牌作为积分兑换目标,并将活动信息发给12万会员中的1824人,最后实际产生兑换的人数为128人,参与率为7%——同行业同类促销活动的参与率仅为1%。

通俗地说,这就是垂钓者“定向投饵”与“随机撒网”之间的区别。

上海某购物中心副总经理总结说,这样的定向促销活动,首先是节约了营销成本,更

重要的一点是,不至于为了几百个人的有效消费,而牺牲了十多万人的购物体验。 “对于那些对此项活动完全不感兴趣的会员来说,收到促销短信,无疑是一种骚扰,

我们要努力避免类似糟糕体验发生。”他说。

这也是购物中心“大数据”应用的基本出发点:对手上多达85万的会员精耕细作。

据称,W达集团也在公司内部研讨中提到,过分追求会员数,会误入歧途,要增加的

是有质量的会员,活跃的会员,这样产生的“大数据”才有价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业态容易照搬,商家品牌可以分享,推

广活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难度,真正学不来的是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挖掘,因为数据应用不仅仅是数字表面的简单关联,更重要的是数据背后潜在商业价值的独到发现。 比如人脸识别系统,早已不是什么独门的技术秘籍,最直接的应用识别性别特征,但

这显然远远不够。业内人士举例说,他们在一次活动中就有特别有趣的发现,由此还提出了 “女大叔”(即消费方式趋于中性的女顾客)这个独特的客群,并进行了相应的店铺调整和品牌重新定位。

“大数据”拯救“二房东”

“大数据”改革的成功, 消除了逐渐陷入困境的传统购物中心“二房东”模式的弊端。后者对品牌和商铺缺乏控制,商品同质化严重,“千店一面”,且租金收入单一。 经营客流的最终目的,是知道如何将这些客流引导到商家的店铺中去:可以针对性地

进行活动推送,也可以实施LBS(定位服务)精准营销,平衡客流分布,还可以识别特定店铺的顾客“脸谱”,有助于后者更加精确的定位。

不过,这种应用并非是单点操作,而是系统作业,步步为营,这样才能挖掘客流的最

大价值。比如,某购物中心在发现销售额与车流的匹配度相关性之后,就开展了环环相扣的营销运作,相继推出“免费停车3小时”“不开车,购物中心补贴公共交通费”“发放小饰品优惠券返还车费”等系列活动。

即便手握数据,也不一定能够实现上述效果,因为目前实体零售商对数据的应用还过

于粗放,甚至无从下手。有效的做法是:将数据依据商业规律进行更加细致的解剖,直到量化为最清晰可见,也最容易捕捉的“数据原子”。

以店铺销售额为例,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每天到店的客流情况、转化率及交易额。但

业内人士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比如客流会受商铺品牌、推广活动、竞争对手的影响等,依此类推,就形成一个个数据节点,正是企业进行数据采点的依据。

“销售出现问题,就能够溯本逐源,看出真正的问题。” 业内人士说。

类似的问题排查系统,在购物中心已初步发挥效用。在北京某购物中心,2014年1至

8月份之间,共有85家店铺通过帮扶措施实现销售业绩明显增长,其中同比增长在30%以上的店铺达59家,一些店铺甚至成为全国销售冠军店铺——当然,这也相应带来了

购物中心租金收入的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以上尝试,使购物中心盈利模式的转变成为可能,因为与传统的购物

中心固定租金的模式不同,现在是“抽成租金”的概念,两者相较取其高。他举例说,如果固定租金设置为2万元,以20万元的销售额为基准,超额完成之后抽成租金10%,那么如果是25万元的营业额,那么购物中心就会收到2.5万元的租金。

在一定程度上,“大数据”改革的成功,消除了逐渐陷入困境的传统购物中心“二房

东”模式的弊端。后者对品牌和商铺缺乏控制,商品同质化严重,“千店一面”,且租金收入单一,不加租难以化解成本上涨,租金加码又会适得其反逼跑租户。 “对消费者来说,购物中心要常见常新,就要不时‘换铺’,之前就是靠经验,现在

是靠数据说话。” 业内人士说。


相关内容

  • 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经营理念和客户分群
  • 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经营理念和客户分群 黄霄羽 2012-11-21 16:52:02 来源:<北京档案>2011年3期 [英文标题]Business Philosophy and Customer Segmentation of Commercial Document Center [作者 ...

  • 中国电信业务
  • 电信业务分类目录 A. 基础电信业务 一.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 (一) 固定通信业务 (二) 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三) 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 (四) 第一类数据通信业务 二.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 (一) 集群通信业务 (二) 无线寻呼业务 (三) 第二类卫星通信业务 (四) 第二类数据通信业务 (五) 网 ...

  • 信息化经营体系助推沃尔玛全球战略
  • 小组作业:为全球企业战略识别信息技术: 信息化经营体系助推沃尔玛全球战略 2002年1月22日,美国第二大连锁零售商凯马特以163亿美元的巨额负债申请破产保护.同一天,凯马特几十年来的老对手.美国第一大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则宣布,200l财政年度公司销售收入超过2200亿美元,成为全美乃至全球销售额最大 ...

  • 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中心特刊之一(总第189期)
  • 本期目录 [领导讲话] ●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在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点信息填报员业务培训会上的讲话 ● 浙江省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傅玮在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点信息填报员业务培训会上的讲话 ● 湖州市副市长李建平在国家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点信息填报员业务培训会上的讲话 [批复文件 ...

  • 2016-2020年中国百货零售行业分析报告目录
  • 2015 ZERO POWER INTELLIGENCE GROUP ●行业研究咨询报告(推荐指数★★★★★★) <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是中研普华依托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提供的最新行业运行数据 ...

  • 通信公司管理岗位竞聘演讲稿
  •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竞聘演讲,首先谢谢各位领导为省公司选拔人才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的自然情况和工作.学习经历. 我叫xx,今年32岁,来自省xx公司,我于xx年毕业于xx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毕业后我被分配到xx市电信局做维护工作,xx12月,我竞 ...

  • 企业经营分析体系规划
  • 企业经营分析体系规划 袁彬悠 1. 经营分析的定义 企业经营分析是适应市场表现和竞争的需要,于本世纪初由美国银行家亚历山大·沃尔开创,并由会计学家和管理专家不断充实,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应用科学,在商业分析信息化之后,经营分析得到的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经营分析运用定量分析.业务分析和行为分析相结合的方 ...

  • 集约化管理
  • 集约化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目录 [隐藏] 1 什么是集约化管理 2 如何加强集约化管理 3 集约化管理案例分析 3.1 案例一:集约化管理案例分析 3.2 案例二:电网企业集约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1] 4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集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