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图)

人工降雨(图)http://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J9JC251&xpos=9

| [>]

如何人工降雨

  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飞机作业一般选择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学上称作冷云催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亿个冰晶。因此,用碘化银催化降雨不需飞机,设备简单、用 量很少,费用低廉,可以大面积推广。 除了人工降水(雨、雪)外,碘化银还可以用于人工消云雾、消闪电、削弱台风、抑制冰雹等。

人工降雨要在云富含水汽情况下进行。

人工降雨的条件

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然而,在自然的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干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说,就好像是盐卤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大家知道,有雨必先有云,但是有云不一定有雨。自然界过冷云降雨(或雪)是 由于云中除小水滴外,还有足够的冰晶——饱和水汽或过冷却水滴在冰核(不溶于 水的尘粒)作用下凝华或冻结而形成的冰相胚胎。过冷云中水滴的水分子会不断蒸 发并凝华到冰晶上,冰晶不断长大以致下落为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0 ℃,它们就 会融化成雨。如果自然界这种云雾中缺少足够的冰晶,因云中水滴十分细小,能够 长期稳定地在空气中悬浮而降不下来,于是就只有云而无雨。这时候如果向这种云 雾中播洒碘化银粒子,则能产生很多冰晶,云中水滴上的水分经蒸发、凝华迅速转 化到这些人工冰晶上,使冰晶很快长大产生降雪,如果地面气温较高,雪降落过程 中边融化边碰撞合并为水滴,最终成为降雨。这就是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对人无害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降落。碘化银由炮弹输送到高空,就会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

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太多了不仅不会增雨反而会把积雨云“吓跑”,所以,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

此外,炮弹弹片在高空爆炸后会化成不足30克,甚至只有两三克的碎屑降落地面,其所落区域都是在此之前实验和测算好了的无人区,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人工降雨已有一段历史,技术较为成熟,所以对人工降雨人们不必心存疑虑。

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其原理是通过撒播催化剂,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在一定条件下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产生降水;也可使本来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增加降水量。撒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人工降雨历史发展

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美国化学家兼物理学家兰茂尔,一生进行过有益的研究,但他在科学上实现的最大突破还是人工降雨。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就和化学家射弗等人共同进行了人工降雨的研究。在他的研究室里保存着小小的人工云,它就是充斥在电冰箱里的水蒸气。兰茂尔一边降低冰箱里的温度,一边加入各种尘埃微粒进行降雨实验。

1946年7月 的一天,天气异常炎热,由于实验装置出了故障,装有人工云的电冰箱里的温度一直降不下来,兰茂尔只好临时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降温。当他则把一块干冰放进冰箱里,这时奇迹出现了:水蒸气立即变成了许多小冰粒,在冰箱里盘旋飞舞,人工云化为了霏霏飘雪。这一奇特现象使他明白尘埃微粒对降雨并非绝对必要,只要将温度降到零下40度以下,水蒸汽就会变成冰而降落下来。兰茂尔高兴地去找射弗,商量怎样把这一想法付诸现实。接着便出现了振奋人心的一幕:

1946年的一天,一架飞机在云海上飞行,兰茂尔和射弗将干冰撒播在云层里,30分钟后就开始了降雨。第一次真正的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后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本加特又对兰茂尔的人工降雨方法进行了改良,他用碘化银微粒取代干冰,使人工降雨更加简便易行。兰茂尔在1957年去世时,终于满意地看到人工降雨已发展成为一项大规模的事业。人工降雨的发明,标志着气象科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人工降雨滥用

但遗憾的是,它也曾被用于非正义的战争。如1967~1972年,美国在侵越战争中出动了2600架次飞机进行人工降雨,目的在于截断“胡志明小道”运输线,结果造成山洪暴发,交通堵塞,其破坏效果超过了常规轰炸。当然,美国政府这种滥用人工降雨的行径受到了世界舆论的谴责。

人工降雨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系统:

WR-1B型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是目前经国家人影办唯一认定的火箭作业系统。它采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BR-91-Y型高效碘化银焰剂,产生含AgI的复合冰核气溶胶,具有很高的成核率,其性能指标高于美国和独联体的同关产品。每颗火箭弹携带催化剂中含10克AgI,每克AgI在-10℃时的成核率可达1.8×1015个,比高炮炮弹携带的每克AgI成核率高6个数量级。在射角85度时,最大射高超过8公里,射角56度时,4公里以上高度的最大有效射程达8公里,比高炮覆盖面积大。发射架有8个定向架,一分钟内可连续发射8枚火箭,播撒弧长6公里以上,每分钟可播撒活化冰核数比高炮大4个数量级,影响区域比高炮大3个数量级。不含爆炸物品,工作过程不产生碎片,火箭上的保险装置保证火箭弹在运输、存放中的安全。采用降落伞式安全着陆系统,减少火箭残骸落地速度,无污染,使用维修简便。

感谢读者推荐!  您也能发表文章、作品,可自主定价,被搜索浏览后,钱立即进入您的帐户!操作详见 >>>

评论(0) | 推荐 | 打印 | 关闭

目前尚未有任何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 | 浏览更多评论

我的名字:

评论内容: (最多 2048 个字符, 不支持 HTML)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2011 数字中国 圣博版权 使用

人工降雨(图)http://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J9JC251&xpos=9

| [>]

如何人工降雨

  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飞机作业一般选择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学上称作冷云催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亿个冰晶。因此,用碘化银催化降雨不需飞机,设备简单、用 量很少,费用低廉,可以大面积推广。 除了人工降水(雨、雪)外,碘化银还可以用于人工消云雾、消闪电、削弱台风、抑制冰雹等。

人工降雨要在云富含水汽情况下进行。

人工降雨的条件

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然而,在自然的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干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说,就好像是盐卤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大家知道,有雨必先有云,但是有云不一定有雨。自然界过冷云降雨(或雪)是 由于云中除小水滴外,还有足够的冰晶——饱和水汽或过冷却水滴在冰核(不溶于 水的尘粒)作用下凝华或冻结而形成的冰相胚胎。过冷云中水滴的水分子会不断蒸 发并凝华到冰晶上,冰晶不断长大以致下落为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0 ℃,它们就 会融化成雨。如果自然界这种云雾中缺少足够的冰晶,因云中水滴十分细小,能够 长期稳定地在空气中悬浮而降不下来,于是就只有云而无雨。这时候如果向这种云 雾中播洒碘化银粒子,则能产生很多冰晶,云中水滴上的水分经蒸发、凝华迅速转 化到这些人工冰晶上,使冰晶很快长大产生降雪,如果地面气温较高,雪降落过程 中边融化边碰撞合并为水滴,最终成为降雨。这就是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对人无害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降落。碘化银由炮弹输送到高空,就会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

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太多了不仅不会增雨反而会把积雨云“吓跑”,所以,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

此外,炮弹弹片在高空爆炸后会化成不足30克,甚至只有两三克的碎屑降落地面,其所落区域都是在此之前实验和测算好了的无人区,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人工降雨已有一段历史,技术较为成熟,所以对人工降雨人们不必心存疑虑。

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其原理是通过撒播催化剂,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在一定条件下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产生降水;也可使本来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增加降水量。撒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人工降雨历史发展

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美国化学家兼物理学家兰茂尔,一生进行过有益的研究,但他在科学上实现的最大突破还是人工降雨。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就和化学家射弗等人共同进行了人工降雨的研究。在他的研究室里保存着小小的人工云,它就是充斥在电冰箱里的水蒸气。兰茂尔一边降低冰箱里的温度,一边加入各种尘埃微粒进行降雨实验。

1946年7月 的一天,天气异常炎热,由于实验装置出了故障,装有人工云的电冰箱里的温度一直降不下来,兰茂尔只好临时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降温。当他则把一块干冰放进冰箱里,这时奇迹出现了:水蒸气立即变成了许多小冰粒,在冰箱里盘旋飞舞,人工云化为了霏霏飘雪。这一奇特现象使他明白尘埃微粒对降雨并非绝对必要,只要将温度降到零下40度以下,水蒸汽就会变成冰而降落下来。兰茂尔高兴地去找射弗,商量怎样把这一想法付诸现实。接着便出现了振奋人心的一幕:

1946年的一天,一架飞机在云海上飞行,兰茂尔和射弗将干冰撒播在云层里,30分钟后就开始了降雨。第一次真正的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后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本加特又对兰茂尔的人工降雨方法进行了改良,他用碘化银微粒取代干冰,使人工降雨更加简便易行。兰茂尔在1957年去世时,终于满意地看到人工降雨已发展成为一项大规模的事业。人工降雨的发明,标志着气象科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人工降雨滥用

但遗憾的是,它也曾被用于非正义的战争。如1967~1972年,美国在侵越战争中出动了2600架次飞机进行人工降雨,目的在于截断“胡志明小道”运输线,结果造成山洪暴发,交通堵塞,其破坏效果超过了常规轰炸。当然,美国政府这种滥用人工降雨的行径受到了世界舆论的谴责。

人工降雨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系统:

WR-1B型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是目前经国家人影办唯一认定的火箭作业系统。它采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BR-91-Y型高效碘化银焰剂,产生含AgI的复合冰核气溶胶,具有很高的成核率,其性能指标高于美国和独联体的同关产品。每颗火箭弹携带催化剂中含10克AgI,每克AgI在-10℃时的成核率可达1.8×1015个,比高炮炮弹携带的每克AgI成核率高6个数量级。在射角85度时,最大射高超过8公里,射角56度时,4公里以上高度的最大有效射程达8公里,比高炮覆盖面积大。发射架有8个定向架,一分钟内可连续发射8枚火箭,播撒弧长6公里以上,每分钟可播撒活化冰核数比高炮大4个数量级,影响区域比高炮大3个数量级。不含爆炸物品,工作过程不产生碎片,火箭上的保险装置保证火箭弹在运输、存放中的安全。采用降落伞式安全着陆系统,减少火箭残骸落地速度,无污染,使用维修简便。

感谢读者推荐!  您也能发表文章、作品,可自主定价,被搜索浏览后,钱立即进入您的帐户!操作详见 >>>

评论(0) | 推荐 | 打印 | 关闭

目前尚未有任何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 | 浏览更多评论

我的名字:

评论内容: (最多 2048 个字符, 不支持 HTML)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2011 数字中国 圣博版权 使用


相关内容

  •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
  • 生活中的物理 牛晓凯 2011级生物科学专业 [1**********]010 摘 要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 ...

  • 国有企业人工成本控制
  • 浅谈国有企业人工成本控制 企业人工成本是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其范围包括: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等,它从属于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是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围绕劳动者发生的全 ...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20××-××-××发 ...

  • 优化全口径人工成本管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企业核心技术.运营能力和管理创新等要素的载体.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企业竞争的焦点逐渐集中在人才的竞争上,企业为了获得优秀人才,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企业中就体现为人工成本.因此,优化人工成本管控是企业获取优秀人力资源并发挥其作用的必然手段.作为用工总量庞大. ...

  • 2016年人工智能技术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目录)
  •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前 景分析报告(2016-2022年) 报告编号:191395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 ...

  • 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 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一.人工成本基本定义 我国统计制度将人工成本定义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要纳入企业财务成本项目,所以称之为人工成本. 二.人工成本构成范围 企业人工成本构成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 ...

  • 人工成本分析如何做?
  • 做人工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做人工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理论上讲人工成本包括:薪酬.福利.各项保险.人事费用支出.招聘和培训费用支出,这些是显形成本:还有隐性成本部分,这与你做人工成本分析的目的有关系的. 先提供部分供參考: 人力資源成本,指涉及人力資源的取得.開發.利用.保障和離職所發生的投資 ...

  •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中应用的护理进展
  • [关键词] 人工鼻:作用机制:护理监测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2-0218-03 中图分类号:R 454.6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2.057 危重患者常需建立人工气道,对吸入气体进行人工加温.加湿,以保护呼吸道 ...

  • 人工降雨基础知识与实施技术电子书
  • 您的位置:超星读书  > 自然科学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气象学)  > 人工影响天气  > 人工降雨基础知识与实施技术 人工降雨基础知识与实施技术 作者:吴兑等编著 出版日期:1993 页数:130 关键词:人工降水 吴兑 分类: 自然科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