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师昌旭院士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习师昌旭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时间,我看了《凤凰网》对师昌绪的专访节目。对师昌旭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感受也更深刻了。

师昌绪,男,192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在美国欧特丹大学获冶金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3年,积极参与争取回国的斗争。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他谈到对他思想影响最大的,是三年的师范学习,我感触很深,我们做教师的,几乎都受过师范教育,可想到自己师范学习的感受,却不是很深刻,除了那些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似乎再也想不起什么。但师昌旭院士却在三年的师范学习期间,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基础中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师范学校的“三杆主义”教育,培养了他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师范毕业后,他觉得,要使自己的祖国富强,必须要实业救国,并改变了做教师的理想。所以,他就远赴美国留学,博士毕业后,导师想留他在美国工作,提供丰厚的收入和优越的工作环境。但是,他坚决要回国。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现在已成为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材料学之父”。xx年他还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师昌绪谈到的“三杆主义”指的是笔杆、锄杆、枪杆。笔杆就是要认真读书;锄杆就是要下地干活;枪杆就是舞刀弄枪。也就是主张文武双全,全面发展。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不但要把文化课学好,更要注重体育、劳动等全方位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师昌绪在谈到回国的理由时说:在美国我无关紧要,但我的祖国需要我,为祖国强大而回国,吃窝窝头也无悔。他这种不畏艰难,朝着目标奋斗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科技创新等于纸上谈兵。

今天,我们向师昌绪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学习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全面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段时间,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习师昌旭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时间,我看了《凤凰网》对师昌绪的专访节目。对师昌旭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感受也更深刻了。

师昌绪,男,192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在美国欧特丹大学获冶金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3年,积极参与争取回国的斗争。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他谈到对他思想影响最大的,是三年的师范学习,我感触很深,我们做教师的,几乎都受过师范教育,可想到自己师范学习的感受,却不是很深刻,除了那些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似乎再也想不起什么。但师昌旭院士却在三年的师范学习期间,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基础中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师范学校的“三杆主义”教育,培养了他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师范毕业后,他觉得,要使自己的祖国富强,必须要实业救国,并改变了做教师的理想。所以,他就远赴美国留学,博士毕业后,导师想留他在美国工作,提供丰厚的收入和优越的工作环境。但是,他坚决要回国。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现在已成为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材料学之父”。xx年他还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师昌绪谈到的“三杆主义”指的是笔杆、锄杆、枪杆。笔杆就是要认真读书;锄杆就是要下地干活;枪杆就是舞刀弄枪。也就是主张文武双全,全面发展。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不但要把文化课学好,更要注重体育、劳动等全方位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师昌绪在谈到回国的理由时说:在美国我无关紧要,但我的祖国需要我,为祖国强大而回国,吃窝窝头也无悔。他这种不畏艰难,朝着目标奋斗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科技创新等于纸上谈兵。

今天,我们向师昌绪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学习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全面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内容

  • 学习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学习林俊德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永春桃溪小学 林莉丽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自然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人才.而即使是永春这个较为偏僻的小山城,也出现伟大人物--林俊德. 林俊德,1938年3月出生于闽南山乡永春县,一位鲜为人知的功勋科学家-中国工程 ...

  • 向王忠诚院士学习的心得体会
  • xx年1月9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同志荣获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继吴孟超同志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医学家.王忠诚同志的大医品德.精湛医术和创新精神,使我们深刻感受了王忠诚同志的崇高精神和非凡业绩,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

  • 钱学森的系统工程学科专业教育思想_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科专业建设的体会
  • 第30卷第2期 2007年6月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JournalofHigherEducationResearchVol130,No12 Jun12007 钱学森的系统工程学科专业教育思想 ---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科专业建设的体会 谭跃进 覃炳庆Ξ (国防科技大学 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

  • 吴良镛院士2014年9月16日演讲全文
  • 吴良镛院士2014年9月16日演讲全文 吴良镛(资料图) 附吴良镛院士16日演讲全文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志存高远身体力行>. 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科学美德.战国时候起于临淄设"稷下学宫",治官礼.议政事,著书立说,可以说是当时高等学府与文化 ...

  • 医务工作者学习王忠诚心得体会全面总结
  • xx年1月9日,在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以及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同志荣获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继吴孟超同志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医学家. 王忠诚同志的大医品德.精湛医术和创新精神,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 神经外科在医学领 ...

  • 怀念谢家麟院士:科学之路没有终点
  • 谢家麟,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和粒子加速器连在一起的名字.很多人都永远铭记,他在92岁高龄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领奖台的光辉时刻.他的自传<没有终点的旅程>还摆在大家的书架上,他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九三学社社员,中 ...

  • 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 今天是国培计划学习的第一天,通过今天的学习,心里有很多的感慨。 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公共学习,看了韦钰院士《了解学生脑的发展规律,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特质和独特优势》的电视讲座。听着两位老专家的讲座,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本文由易百特教师资源网为您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去。 韦钰院 ...

  • 杨士莪:倾听大海的声音
  • 我国水声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 在哈尔滨这个远离大海的城市,杨士莪用一甲子的岁月守护着那片蔚蓝色,开辟鸿蒙,建成中国第一个水声专业和最大的水声人才培养基地. 苏联求学时,杨士莪发现有两个实验室是对像他这样的外国人紧紧关闭的,那是任何国家都要对外保密的军事科学里"最要命的 ...

  • 周忠和:寻找岩石中的生命故事
  • 从扬州江都乡村走出,以古鸟类的研究名震学术界-- 周忠和:寻找岩石中的生命故事 寄语家乡:要好强,要踏实肯干,要有创新的勇气和自信 周忠和在甘肃野外.(资料图片)龙海鲁 摄 周忠和院士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鸟类化石前(2013年11月17日摄).新华社 发 现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