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的酒桌文化

大到国宴,小到家宴,还有五花八门的婚宴、招待宴、生日宴、庆功宴,有同学宴、朋友宴、师生宴、商业宴等等。有单位付款的酒宴,也有个人掏腰包的酒宴。富人有富人的豪宴,穷人有穷人的便宴。国宴比较文明,而其他宴,就充斥着落后文化了。

之所以写下这篇小文,是因为耳闻目睹和亲身感受落后酒桌文化之害。

让我们先看一看落后酒桌文化的表现:

表现之一是“强制干杯”。什么“左转弯,带甩干”,一轮酒下来,每人都得干。要是有人提议干杯,大家都干,就你不干,那你就成了众矢之的了,众目睽睽之下,你就得硬干,否则,大家就会瞧不起你。更有甚者,你不干,就会有人不依不饶,非逼你干杯不可,否则,你就会听到讽刺的话,或者脏话。

表现之二是“以酒论人品”。什么“是男人的就干,不是男人的可以不干”。所谓“从酒品看人品”。谁要是能喝,端杯必干,就说这个人豪爽,实在,讲究,敞亮,可交。谁要是喝得少,就说这个人“挟挟咕咕”,不实在,玩心眼。

表现之三是“以酒辨感情”。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假如张三敬酒,自己先干了,然后环视大家,如果有人干了,就认为该人对自己尊重,如果有人不干,就认为此人没有把敬酒者放在眼里。

表现之四是敬酒论等级,先敬官大者,或者按照人物的重要性大小来敬,先被敬者自然有受尊重的感觉,最后被敬者其实心里并不痛快。有的人只敬一个人(比如最大官),其他人就不高兴。敬酒者也按照官的大小或者年龄大小排序,谁要是抢先敬酒,那被抢先者心里就不高兴。敬酒的人还要先说几句,很多人习惯于把酒桌边的一圈人挨个“歌颂”一番,但是难免对有的人歌颂多一些,对有的人歌颂少一些,如果被歌颂少的人小心眼,矛盾的种子就种下了。你要是不敬酒,大家就有些瞧不起你,认为你有些呆,谁在酒桌上活跃,谁就会受到格外重视,被高看一眼。

表现之五是以丰盛论酒宴规格。很多地区摆酒宴时满桌子是菜,酒筵结束后,菜能剩三分之二。似乎菜少了就显得小气。

当然,不同的地域,酒桌文化有所不同。例如,浙江人的酒桌文化比较文明,你能喝多少随便,没有人逼你喝,你不喝也没有人不高兴,你不敬酒也没有关系。山东人能劝酒,什么主陪副陪三陪,轮番劝客人干杯,更要命的是每“陪”敬三杯。河南人敬酒有特色,让客人干杯,敬酒者自己不喝。黑龙江人劝酒最甚,简直就是豪饮,晚上喝得酩酊大醉者不乏其人,敬酒者一般“先干为敬”。

为什么把以上五种表现视为落后呢? 因为:

第一,伤害身体甚至危及自己或他人生命。酒多伤肝,伤胃,伤脑。有人酒后得脑溢血死亡,有人酒后睡在回家路上被冻死,有人酒后驾车被撞死或撞死他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哥们能在一起喝酒,那是因为哥们关系好,但是既然关系好,那就应该关心哥们的身体,可是恰恰相反,越是关系好越是劝酒,要是不好才懒得理你呢。而劝酒是伤害身体的,这不是悖论么?主观上劝酒是好意,客观上却是在害弟兄。归根结底还是愚昧。

第二,伤感情。有多少人在喝酒以前是哥们,在酒桌上喝多后却大打出手甚至捅刀子,等酒醒了以后就后悔。有人在酒桌上挑礼,比如我敬你你不干,是不是瞧不起我呀?或者敬酒词不当,拍马屁拍到了蹄子上,或者你敬别人不敬我,等等,记恨在心。有人酒后骂人,那就更伤感情了。

第三,损伤形象。俗话说,“酒后无德”,或者“酒胆包天”,“酒后失态”,“酒后失言”等。一般人没有“贵妃醉酒”的美态,酒后形象大都很难看,话很难听。很多人酒醒了后想不起自己醉酒时说什么干什么了,可是自己记不清,不等别人记不清,想挽回名誉,不大可能。

第四,污染环境。一般人酒后会大吐,弄得卫生间里呕吐物满地,或者吐在回家路上,恶心;酒后满嘴酒气,污染空气。

第五,浪费粮食。文明喝酒,对身体有益,而喝多了,多喝的部分就是浪费,没有发挥有效作用。

第六,坏大事。酒后吐真言,可能说漏了嘴,把不该说的说了,不该泄露的泄露了,可能会坏大事。

落后的酒桌文化与糊涂的思想观念分不开。

从饮酒能看人品吗?未必。喝酒不爽快,只能说明人家重视身体健康,并不表示人家小气;能喝酒未必豪爽,干正事可能就不豪爽了。

酒桌上吹捧你就表示对你有好感吗?未必,酒桌上捧你,未必说的是心里真话,逢场作戏者大有人在。

喝酒就表示有感情,少喝酒就表示没有感情吗?未必,感情不在酒上,而在于平时为人处事。

不使劲喝就没有气氛吗?关键是你需要什么气氛?喝酒场面未必要热闹。喝酒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娱乐,喝酒只是一种辅助形式,至于这种形式是热闹的还是雅静的,以自然为好,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大家在一起边喝边聊,愿意喝酒就喝酒,愿意喝茶就喝茶,愿意喝白开水就喝白开水,愿意喝纯净水就喝纯净水,愿意喝多少酒喝多少,不喝也不勉强。这样一来,就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后果,也不会使人对酒宴产生厌烦、畏惧之感。

多上菜就表示大方吗?这是个观念问题。如果不让客人吃饱,那是小气,但是如果剩多了,多出的部分没有发挥效用,这算什么大方呢?菜的花样可以多一些,但是量要少一些。当然量少了价格要降下来。大概酒家有思想障碍,酒家希望多销售多收钱。有个故事,说是某人给牙膏厂家出了一个馊主意,加大开口,让牙膏消费者一次多用牙膏,出这个主意的人还受到厂家重重奖励。这个故事竟然被当作市场营销和出点子的经典案例,真是可笑。

酒桌文化折射一国和地区的进步程度。

大到国宴,小到家宴,还有五花八门的婚宴、招待宴、生日宴、庆功宴,有同学宴、朋友宴、师生宴、商业宴等等。有单位付款的酒宴,也有个人掏腰包的酒宴。富人有富人的豪宴,穷人有穷人的便宴。国宴比较文明,而其他宴,就充斥着落后文化了。

之所以写下这篇小文,是因为耳闻目睹和亲身感受落后酒桌文化之害。

让我们先看一看落后酒桌文化的表现:

表现之一是“强制干杯”。什么“左转弯,带甩干”,一轮酒下来,每人都得干。要是有人提议干杯,大家都干,就你不干,那你就成了众矢之的了,众目睽睽之下,你就得硬干,否则,大家就会瞧不起你。更有甚者,你不干,就会有人不依不饶,非逼你干杯不可,否则,你就会听到讽刺的话,或者脏话。

表现之二是“以酒论人品”。什么“是男人的就干,不是男人的可以不干”。所谓“从酒品看人品”。谁要是能喝,端杯必干,就说这个人豪爽,实在,讲究,敞亮,可交。谁要是喝得少,就说这个人“挟挟咕咕”,不实在,玩心眼。

表现之三是“以酒辨感情”。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假如张三敬酒,自己先干了,然后环视大家,如果有人干了,就认为该人对自己尊重,如果有人不干,就认为此人没有把敬酒者放在眼里。

表现之四是敬酒论等级,先敬官大者,或者按照人物的重要性大小来敬,先被敬者自然有受尊重的感觉,最后被敬者其实心里并不痛快。有的人只敬一个人(比如最大官),其他人就不高兴。敬酒者也按照官的大小或者年龄大小排序,谁要是抢先敬酒,那被抢先者心里就不高兴。敬酒的人还要先说几句,很多人习惯于把酒桌边的一圈人挨个“歌颂”一番,但是难免对有的人歌颂多一些,对有的人歌颂少一些,如果被歌颂少的人小心眼,矛盾的种子就种下了。你要是不敬酒,大家就有些瞧不起你,认为你有些呆,谁在酒桌上活跃,谁就会受到格外重视,被高看一眼。

表现之五是以丰盛论酒宴规格。很多地区摆酒宴时满桌子是菜,酒筵结束后,菜能剩三分之二。似乎菜少了就显得小气。

当然,不同的地域,酒桌文化有所不同。例如,浙江人的酒桌文化比较文明,你能喝多少随便,没有人逼你喝,你不喝也没有人不高兴,你不敬酒也没有关系。山东人能劝酒,什么主陪副陪三陪,轮番劝客人干杯,更要命的是每“陪”敬三杯。河南人敬酒有特色,让客人干杯,敬酒者自己不喝。黑龙江人劝酒最甚,简直就是豪饮,晚上喝得酩酊大醉者不乏其人,敬酒者一般“先干为敬”。

为什么把以上五种表现视为落后呢? 因为:

第一,伤害身体甚至危及自己或他人生命。酒多伤肝,伤胃,伤脑。有人酒后得脑溢血死亡,有人酒后睡在回家路上被冻死,有人酒后驾车被撞死或撞死他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哥们能在一起喝酒,那是因为哥们关系好,但是既然关系好,那就应该关心哥们的身体,可是恰恰相反,越是关系好越是劝酒,要是不好才懒得理你呢。而劝酒是伤害身体的,这不是悖论么?主观上劝酒是好意,客观上却是在害弟兄。归根结底还是愚昧。

第二,伤感情。有多少人在喝酒以前是哥们,在酒桌上喝多后却大打出手甚至捅刀子,等酒醒了以后就后悔。有人在酒桌上挑礼,比如我敬你你不干,是不是瞧不起我呀?或者敬酒词不当,拍马屁拍到了蹄子上,或者你敬别人不敬我,等等,记恨在心。有人酒后骂人,那就更伤感情了。

第三,损伤形象。俗话说,“酒后无德”,或者“酒胆包天”,“酒后失态”,“酒后失言”等。一般人没有“贵妃醉酒”的美态,酒后形象大都很难看,话很难听。很多人酒醒了后想不起自己醉酒时说什么干什么了,可是自己记不清,不等别人记不清,想挽回名誉,不大可能。

第四,污染环境。一般人酒后会大吐,弄得卫生间里呕吐物满地,或者吐在回家路上,恶心;酒后满嘴酒气,污染空气。

第五,浪费粮食。文明喝酒,对身体有益,而喝多了,多喝的部分就是浪费,没有发挥有效作用。

第六,坏大事。酒后吐真言,可能说漏了嘴,把不该说的说了,不该泄露的泄露了,可能会坏大事。

落后的酒桌文化与糊涂的思想观念分不开。

从饮酒能看人品吗?未必。喝酒不爽快,只能说明人家重视身体健康,并不表示人家小气;能喝酒未必豪爽,干正事可能就不豪爽了。

酒桌上吹捧你就表示对你有好感吗?未必,酒桌上捧你,未必说的是心里真话,逢场作戏者大有人在。

喝酒就表示有感情,少喝酒就表示没有感情吗?未必,感情不在酒上,而在于平时为人处事。

不使劲喝就没有气氛吗?关键是你需要什么气氛?喝酒场面未必要热闹。喝酒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娱乐,喝酒只是一种辅助形式,至于这种形式是热闹的还是雅静的,以自然为好,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大家在一起边喝边聊,愿意喝酒就喝酒,愿意喝茶就喝茶,愿意喝白开水就喝白开水,愿意喝纯净水就喝纯净水,愿意喝多少酒喝多少,不喝也不勉强。这样一来,就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后果,也不会使人对酒宴产生厌烦、畏惧之感。

多上菜就表示大方吗?这是个观念问题。如果不让客人吃饱,那是小气,但是如果剩多了,多出的部分没有发挥效用,这算什么大方呢?菜的花样可以多一些,但是量要少一些。当然量少了价格要降下来。大概酒家有思想障碍,酒家希望多销售多收钱。有个故事,说是某人给牙膏厂家出了一个馊主意,加大开口,让牙膏消费者一次多用牙膏,出这个主意的人还受到厂家重重奖励。这个故事竟然被当作市场营销和出点子的经典案例,真是可笑。

酒桌文化折射一国和地区的进步程度。


相关内容

  • 人总要学会酒桌文化
  • 早上起来人晕乎乎的,昨晚喝了点酒! 我这人不喜欢喝酒,90后喜欢喝酒的估计也很少,昨天喝的不多,红酒加进酒还加点红牛,我也不知道这是哪里的喝法! 我很少出去应酬,一来年龄太小,每次出去见客户,人家都会说:现在的孩子未成年就出来做这样的项目了? 二来我真的不会喝酒,每次都是陪酒! 在做上个项目的时候, ...

  • 中国的酒桌文化[1] 2
  • 中国的酒桌文化(一) 估计世界上不会有那个国家比中国人更重视美酒佳肴在助力成就事业和润滑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在中国办事,喝酒吃饭是最常使用的公关手段,如果使用方式恰当规矩,很多在办公室或正规场合无法洽谈的事情,某些需要私下商谈的重要内容,在酒足饭饱后基本上可以顺利完成. 然而,要完成这样的饭局往往难度 ...

  • 中国酒桌文化 → 酒桌上笑话大全
  • 你个一点悟性没有的猪,老衲都说了多少次醉过了 2012-05-15 "大师,您从来不喝酒?""罪过,罪过.""出家前也不喝酒吗?""罪过,罪过.""这我就不明白了,出家前喝酒,怎么算是罪过呢?"&qu ...

  • 中国的酒桌文化:席间敬酒宾主应当注意的礼节
  • 中国的酒桌文化:席间敬酒宾主应当注意的礼节 正常的宴会一般都会持续很长时间,二.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席间宾主双方 免不了要穿梭和相互敬酒,因此,如何自始自终保持酒桌上的热闹气氛,如何有礼有节的让 客人酒足饭饱,其中的礼节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问题. 如果你是初次宴请重要贵宾,最好是安排在小范围内, ...

  • 99%的女性朋友不知道的酒桌礼仪
  • 99%的女性朋友不知道的酒桌礼仪 现在的社会,女人能顶半边天,女性酒桌上的文化礼仪,也显得特别的重要,临近年底,应酬也越爱越多.如果什么都不懂是很容易吃大亏的哦.下面,咱们就着重介绍一下吧! 第一点:对于女性来说,酒量可能天生不如男性好,,所以对很多不善于饮酒的女性来说,千万不要开口喝第一口酒,否则 ...

  • 社交礼仪,酒桌文化
  • 社交礼仪 a)形体语言 (关键词 处变不惊) 1. 目光  公事外交.谈判,眼睛看向对话者的额头部位(显得庄重)  聚会,年会,眼睛看向对话者的鼻子部位(营造社交氛围) 2.微笑  自然,协调  嘴角幅度不要太大,微微上翘 2. 握手  上下级之间,必须上级先伸出手  男女之间,女士先伸 ...

  • "酒桌办公"必须整治
  • 墉桥审计 关注 阅读设置 分享 阅读(42) 回复(1)  2016-07-11 15:30:25 赞 快速回复 公开承诺坚决杜绝"酒桌办公" 本人公开承诺:带头落实和执行区委决定,严于律己,以身示范,不组织.不参加各类"酒桌办公"活动.坚决落实主体责任,监督 ...

  • 酒桌上的文化
  • 酒桌上的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在民间世代相传,于是就逐渐形成了酒桌上的规矩.酒桌礼仪.酒桌文化.人们常说:酒能成事,并成大事.纵观成大器者,谁不会饮酒待人?有的称酒桌上像"战场"."商场"."官场",无不斗智斗勇 ...

  • 职场酒桌礼仪,你知道多少?很多细节很重要
  • 无酒不成席,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酒文化是非常之浓烈.那么,酒桌上的文化都有哪些,要注意哪些,你都知道吗? 1,座次 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贵.如果你是主人,应该提前到场,并去靠门位置等待来宾引坐.如果老板出席,一般将老板引到主座,客户坐在主座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