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减排的国际实践经验与启示

筑技术

第43 卷第3 期2012 年3 月

建筑节能减排的国际实践经验与启示

( 1.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710061, 西安;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710055, 西安)

余侃华1袁张中华2

摘要: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 中国提出到2020年碳排放目标将比2005年下降到40%的目标。 同时, 已经出台的《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的节能转型, 以规划与设计的转型和技术与材料革新为核心的节能减排规划目标。 节能减排规划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分析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减排规划的战略、 方法与措施, 为我国大力发展节能低碳经济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建筑节能; 节能减排; 国际视野中图分类号: TU111.48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1000-4726 ( 2012 ) 03-0266-04

CONSIDERATION ON DESIG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IN BUILDING

BASED ON EXPERIENCE FROM DEVELOPED COUNTRY

YU Kan-hua 1, ZHANG Zhong-hua 2

(1.Schoolof Architecture of Chang'an University, 710064, Xi'an , China ; 2.School of Architecture ,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710055 , Xi'an , China)

Abstract:With 2009's climate conference in Copenhagen, China has been put forward to 2020's carbon e⁃ missions targets dropping to 40%than in 2005.At the same time, China has introduced" national Twelfth Five-Year Plan Outline" clearly, also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o energy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the transition of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innovation as the core of the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 duction plan. So energy 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plan has become our country economic society targe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 -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planning strategies, methods and measures with the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thus for providing low carbon economy experience and Its En⁃ lightenment to china.

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 ; international vision

目前生态、 低碳、 节能等已成为我国各行业关注的热点, 尤其在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 如生态城市规划、 可持续性规划、 低碳城市规划、 节能建筑、 绿色建筑等。 种种迹象表明, 未来我国生态、 低碳、 节能、 减排规划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各行业关注的对象, 节能减排产业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以降低碳排放量为目标的节能减排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话题, 欧盟、 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进行大范围的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借鉴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的方法、 策略、 措施、 政策等方面的经验, 可为我国发展节能减排经济和低碳绿色规划研究提供积极的启示。

5%, 而且是个典型的温室气体排放多的国家。 正因为如此,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措施研究, 其取得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早在1997年, 在日本制定的《 气候框架公约》 内, 日本就规定了在2008-2012年间日本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平均低5.2%的发展目标。 2006年日本政府又颁布了《 新国家能源战略》, 在该战略中把“ 节能规划” 作为第一个战略性规划, 强调能源供求结构的创新、 能源环境一体创新、 能源管理机制创新等措施指导国家能源资源的发展方向。 另外, 日本政府在节能减排实践中还先后制定了《 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 节能办法》、《 建设再循环法》、 《 食品再循环法》、《 废弃物处理办法》 等法案, 用严格的法律手段促进各项减排措施的实施, 从而控制能源需求的增长[1]。

1.1.2 注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

日本的建筑资源较匮乏, 因此日本政府比较重视建筑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常把建筑垃圾作为一种具有高度附加值的产品来进行深度加工和利用。 在日本, 目前有75%左右的建筑垃圾可以再被循环利用。 日本政

1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减排经验

1.11.1.1

日本的经验

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

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 能源自给率不足

收稿日期: 2011-09-21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CHD2011JC171) 资助成果作者简介: 余侃华( 1983-), 男, 江西上饶人, 讲师, 工学博士, e-mail:[email protected].

余侃华, 等: 建筑节能减排的国际实践经验与启示· 267 ·

府希望通过立法来实现将这一比例增加到90%的目标, 如早在197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 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 建立混凝土废弃物再加工工厂, 达到水泥再生利用的目的。 1991年日本又制定了《 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 主要将建筑垃圾, 如混凝土块、 玻璃、 金属、 废弃木材、 渣土等送往专门的“ 回收加工设施” 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处理[2]。 同时, 在废弃建筑物拆迁中, 各类建筑材料经收集和整理后进行再生利用, 并将这种行为作为业主和拆迁部门的一种附加义务行为。 另外, 该促进法还规定要从源头上抑制建筑垃圾的排放量, 生产企业要建立废弃物排放标准, 让企业自觉寻求建筑垃圾利用率的最大化[3]。 1.1.3

加强节能建筑性能的认证

为有效实施建筑节能减排政策, 日本政府制定了建筑节能排放标准, 包括住宅和非住宅两种类型, 不仅使日本的节能住宅能耗大幅度降低, 而且大大促进了高品质建筑节能材料和高效率设备产品及节能建筑构造、 施工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重新给住宅建设注入了活力[4]。 同时, 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节能减排建筑法规, 如《 住宅品质保障法》、《 住宅性能表示制度》 等, 通过与地方政府、 民间团体和主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建筑的性能评价和认证, 旨在通过建筑节能减排的评价标准, 保证住宅品质和国民生活的安定。 其中《 住宅性能表示制度》 中还明确了住宅的节能性能指标, 并划分不同的等级, 高等级的节能减排指标的实施有利于住宅品质的提升和住宅的节能改造[5]。 1.2美国的经验1.2.1

加强清洁节能技术研发

近年来, 美国政府加大对清洁能源利用的开发力度, 仅2005-2010年内就投资8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2006年政府颁布了《 清洁能源解决办法》, 坚持对清洁能源的高倍投入, 用于对清洁能源技术研究、 清洁能源技术的推广、 科技人才培养等计划

[6]

。 自2007年开始, 美国能源部就开始增加22%的清洁

能源项目经费, 主要针对太阳能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 火力发电零排放技术、 核能研发及清洁燃料等技术研究投入。 不仅如此, 在建筑节能减排领域, 2000年用于节能减排建筑研究的经费达到1亿万美元, 重点支持节能建筑设计和检测技术、 充气多层窗研发技术、 墙体隔热围护技术、 先进蓄热材料研发、 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技术、 空调热泵及空调智能技术等, 这些节能技术的研发可以有效支持美国建筑的节能减排目标。 另外, 除资金支持外, 政府还出台了一些强制法令, 用以约束清洁能源的发展目标, 其中规定到2015年, 清洁能源所带来的

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5%, 到2030年将占30%。 1.2.2 完善建筑节能减排规范

美国通常把节能减排型建筑称为“ 绿色建筑”。 联邦政府针对绿色建筑负责制定了《 能源与环境设计规范》, 从而给节能型建筑提供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7]。 该规范主要规定了六大方面指标, 并针对每一个指标进行了赋值, 主要包含: 设计创新指标( 建筑形体和建筑功能)、 室内环境品质、 建筑材料和资源的利用、 能源利用和大气、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可持续发展等。 按照联邦政府的规定, 政府积极鼓励房地产开放商和私人投资建筑企业应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标准, 政府投资的建筑应完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 针对实施情况Council , 政府还成立了绿色建筑委员会), 负责协调政府和建设单位遵循设计( US Green 规范Building 。

1.2.3 强化节能减排执法管理

能源部和环境总署是美国最高的节能减排管理机构。 能源部负责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 环境总署负责废弃物、 大气、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政策制定。 同时地方州政府也设置不同的节能减排工作委员会, 负责地方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管理。 在执法层面上, 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实施情况进行分层管理, 地方政府负责企业的节能检查, 并根据存在问题依据当地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处置。 环境总署可以独立针对州政府的意见进行检查, 如发现存在问题, 可在与州政府沟通后, 利用区域办公会进行独立执法, 从而调动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 有效推进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 除此之外, 美国政府还积极制定一些经济激励措施, 给予新建节能建筑开发商、 业主和设计者大量补贴经费。 针对一些新建节能住宅, 采取税收减免政策。 为照顾低收入家庭的节能计划, 政府还发起了低收入家庭住宅节能计划, 帮助低收入家庭进行免费的节能改造[8]。 1.31.3.1 德国的经验

注重建筑节能减排体系建设

为应对节能减排目标, 2002年德国政府在能源局设立了高效节能咨询机构, 主要目的就是为公众和企业提供节能减排咨询服务, 开设免费电话咨询业务, 全方位解答人们在节能减排方面可能碰到的问题。 目前, 德国的节能减排资讯中心已达近400家, 从而有利于服务企业和满足公众的需求。 在建筑节能领域, 德国通常将节能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ergiehaus) 耗建筑(Passivhaus、 三升油建筑/ Nullenergiehaus) (Drei-Liter-Haus): 低能耗建筑, 主要以、 微能耗(Niedrigen⁃1995/ 年的

零能标准规范为参考依据, 以原标准依据的基础上再节能

建筑技术第43 卷第3 期

30%方米使用面积能耗每年在作为基准来确定, 同时规定采暖能耗指标为每平70kW · h 以下[9]。 在建筑节能EnEv2006减排规范上, 包括考虑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建筑类型和特, 德国于2006年实施了建筑节能减排规范点, 建筑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实施性, 规定建筑最低标准的保温值和建筑设计与建造中全面推行能源证书

认证(ENERGIEAUSWEIS)[10]等。 1.3.2

实施多样化的节能减排措施

德国政府不仅鼓励多方参与建筑节能减排计划, 而且还注重全方位的节能减排措施。

( 1 ) 合约式的节能减排方案。 建筑企业如果能按国家规定节能减排标准要求进行建造, 就可以与政府签订一个节能合约, 明确建筑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和规范。 政府鼓励建筑企业寻求更加优化的节能减排方案, 并要求建筑企业及时向业主提供节能减排、 能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采用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业务, 建筑企业还可以申请国家补贴贷款用于建筑节能减排方面的设计和建造。

( 2 ) 全方位的节能减排方案。 德国注重在生产和生活领域进行全方位的节能减排, 注重对老式建筑的更新改造, 每年约有5%的老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优化, 从而作为一种示范性建筑项目进行推广[11]。

( 3 ) 革新化的节能减排方案。 主要是通过对房屋

的保温密闭性、 可再生能源、 建筑设计优化、 热回收可控通风系统、 结构设计、 保温系统的技术革新使节能减排形成系统并取得成效, 政府每年都会积极加大对日光温室、 被动式住宅等设计和建造的投入, 从而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控制。 1.3.3

注重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研发

德国比较注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 EPIA ( 欧洲光伏太阳能行业协会) 统计数据显示127.4%500, 仅MW 2008MW 。 2008, 年德国光伏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就达到了占当年底年全, 全球总计风电装机容量球光伏太阳能装机总容量的

[12]

。 , 因此德国就占到, 那些环境友好23903MW 、 经济实用型的清洁能源和可, 占19.8%, 居全球第二位120798再生能源技术成为德国在建筑节能减排领域优先考虑使用的对象。 德国政府每年用于研发太阳能利用技术、 地热发电、 热点联产技术、 热供和风力发电等技术上的经费高达5000万美元。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功研发和示范有助于降低节能建筑成本、 增强节能减排建筑的市场竞争力, 刺激建筑业在结构节能、 管理节能、 技术节能上开发潜力, 有效促进建筑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和优化。 德国的日光温室就是一种典型的新型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成果[13]。 日光温室模仿向日葵的原理进行阳光的多角度利用, 通过太阳能玻璃幕墙集热器和保温墙体, 有效收集房屋顶部的太阳能资源, 其顶部太阳能集热器发电量达房屋总耗电量的6倍, 从而实现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2 对我国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启示

2.1 节能减排标准化

目前我国还缺少针对建筑节能减排措施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 很难与国际上通行的节能减排模式接轨。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需要加强和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法规和标准, 制定严格的技术指标、 控制技术、 功能要求和标准指南等具有法律效能的文件纲领。 在控制指标的制定上, 既要有规定性指标, 还要有引导性指标。 政府要加强对建筑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的管理, 转变职能, 充分让工程技术人员在达到基本节能减排技术指标的前提下, 实现节能建筑设计潜能的最大化。 同时, 还要完善有关建筑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建设, 增强节能减排实效性能。 2.2 节能技术创新化

建筑节能减排的关键是技术的创新化, 发达国家节能建筑都较重视对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队伍较为分散, 缺少专业性研究机构。 另外, 节能技术研究层面主要集中在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 空调热工性能方面, 而忽视对相关配套的设计、 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 节能减排只是一种表面文章, 实际效能不佳。 借鉴欧美经验可以看出, 未来我国应加强在建筑结构活化技术( 包括采光、 制冷、 隔热、 美化、 绿化等低碳建筑结构工程技术原理)、 能源节约优化技术( 包括利用太阳能、 沼气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能源)、 节能建材产业技术( 包括可再生建材、 生态型建材、 本土化建材的使用技术, 使建筑材料对建筑环境和人的安全性、 经济性、 节能性最大化)、 废物再生循环技术( 包括建筑垃圾的再循环利用技术、 垃圾庭院式发酵技术配置等) 和水资源净化利用技术( 包括卫生净水供应保障、 雨水收集及净化、 污水分散式处理等)。 2.3 节能领域重点化

针对新建建筑, 应加强制定相关标准的建筑节能减排规范, 实施节能减排建筑的设计、 建造、 监督、 验收的整合化管理。 政府应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审查制度, 对于委托的建设工程项目, 应要求建筑设计单位严格按节能减排标准进行设计, 否则不予办理施工许可。 同时, 建筑施工审核完毕后, 建设单位还应向建设行政主

管部门申请建筑节能减排效能测评, 从而有效发挥新建建筑的节能减排效能; 针对现有的老建筑, 应鼓励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减排改造。 针对建筑材料, 应大力推广新型节能墙材、 节能保温墙、 节能空调、 绿色照明等节能减排型建材的使用, 推广废弃建材与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技术。 针对建筑能源方面, 应大力推广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的使用, 如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热水、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技术的应用。 针对农村建筑, 应推广农村新型建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积极在农村开展“ 太阳能- 沼气能- 生物能- 建筑” 一体化技术。 圆援源节能建筑地域化

由于我国地缘辽阔, 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比较明显, 再加上中西方在气候条件、 居住习惯、 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对国外的一些建筑节能减排经验切不可简单模仿照搬, 必须考虑多样化的建筑气候和地理区域特征。 因此, 在节能减排建筑设计上, 要针对不同地理区域选择不同的设计策略, 进行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设计, 从而充分利用不同地理要素彰显建筑节能减排的潜在优势。 应倡导建筑节能减排的本地化, 最大化融合当地的地理地貌、 生物资源、 气候区域等自然环境状况,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和鉴别, 在建筑区域、

· 269 ·

功能、 朝向、 形体上进行特色化设计, 从而丰富和完善节能减排建筑技术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2]杭州网杜婷: http://www.hangzhou.gov.cn/main/tszf/dywj/T332656.shtml.[3]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张勇, 昌永红. 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2002,6(2):35-36.

[J].湖南城建

[4]高真[5]李积权. 日本的节能住宅技术探析住宅品質確保研究会螏集. 日本建筑节能对策. [J].[J].节能科技,2008,(11):72-73.住宅福建建设科技の 品質確保の ,2009,(3):18-21.[6][M].東京:財団法人,2001,18:27.促進等に 関する 法律关注汽车效能清洁能源、 生物燃料技术、 : 核电http://news.sina.com.cn/w/2006、 废煤新用和绿色建筑美大力研发-08-01/

[7][8]行业资讯[1**********]s.shtml.

[9]冯劲宜卢求,Henrik . 美国建筑节能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关于建筑节能的延伸看法[J].混凝土,2010,(2):135.Wings (德). 德国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J].建筑时报,2007,(6):45.[10]

建筑学报,2007,(9):23.[J].[11]2006卢求厉益芳,( . 德国11. 德国建筑节能的新理念与启示): 26-28. 2006建筑节能规范及能源证书体系[J].建筑学报, 2011,(6):53-56.

[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12]

赛迪顾问能源产业研究中心. 国内外节能减排实践研究[J].能源

[13]德产业研究、 日建筑节能看点,2011,(1):9.

com.cn?2008-12-29.

:德国三种典型的节能建筑. http://www.hbcas.

筑技术

第43 卷第3 期2012 年3 月

建筑节能减排的国际实践经验与启示

( 1.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710061, 西安;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710055, 西安)

余侃华1袁张中华2

摘要: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 中国提出到2020年碳排放目标将比2005年下降到40%的目标。 同时, 已经出台的《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的节能转型, 以规划与设计的转型和技术与材料革新为核心的节能减排规划目标。 节能减排规划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分析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减排规划的战略、 方法与措施, 为我国大力发展节能低碳经济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建筑节能; 节能减排; 国际视野中图分类号: TU111.48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1000-4726 ( 2012 ) 03-0266-04

CONSIDERATION ON DESIG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IN BUILDING

BASED ON EXPERIENCE FROM DEVELOPED COUNTRY

YU Kan-hua 1, ZHANG Zhong-hua 2

(1.Schoolof Architecture of Chang'an University, 710064, Xi'an , China ; 2.School of Architecture ,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710055 , Xi'an , China)

Abstract:With 2009's climate conference in Copenhagen, China has been put forward to 2020's carbon e⁃ missions targets dropping to 40%than in 2005.At the same time, China has introduced" national Twelfth Five-Year Plan Outline" clearly, also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o energy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the transition of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innovation as the core of the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 duction plan. So energy 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plan has become our country economic society targe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 -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planning strategies, methods and measures with the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thus for providing low carbon economy experience and Its En⁃ lightenment to china.

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 ; international vision

目前生态、 低碳、 节能等已成为我国各行业关注的热点, 尤其在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 如生态城市规划、 可持续性规划、 低碳城市规划、 节能建筑、 绿色建筑等。 种种迹象表明, 未来我国生态、 低碳、 节能、 减排规划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各行业关注的对象, 节能减排产业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以降低碳排放量为目标的节能减排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话题, 欧盟、 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进行大范围的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借鉴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的方法、 策略、 措施、 政策等方面的经验, 可为我国发展节能减排经济和低碳绿色规划研究提供积极的启示。

5%, 而且是个典型的温室气体排放多的国家。 正因为如此,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措施研究, 其取得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早在1997年, 在日本制定的《 气候框架公约》 内, 日本就规定了在2008-2012年间日本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平均低5.2%的发展目标。 2006年日本政府又颁布了《 新国家能源战略》, 在该战略中把“ 节能规划” 作为第一个战略性规划, 强调能源供求结构的创新、 能源环境一体创新、 能源管理机制创新等措施指导国家能源资源的发展方向。 另外, 日本政府在节能减排实践中还先后制定了《 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 节能办法》、《 建设再循环法》、 《 食品再循环法》、《 废弃物处理办法》 等法案, 用严格的法律手段促进各项减排措施的实施, 从而控制能源需求的增长[1]。

1.1.2 注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

日本的建筑资源较匮乏, 因此日本政府比较重视建筑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常把建筑垃圾作为一种具有高度附加值的产品来进行深度加工和利用。 在日本, 目前有75%左右的建筑垃圾可以再被循环利用。 日本政

1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减排经验

1.11.1.1

日本的经验

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

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 能源自给率不足

收稿日期: 2011-09-21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CHD2011JC171) 资助成果作者简介: 余侃华( 1983-), 男, 江西上饶人, 讲师, 工学博士, e-mail:[email protected].

余侃华, 等: 建筑节能减排的国际实践经验与启示· 267 ·

府希望通过立法来实现将这一比例增加到90%的目标, 如早在197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 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 建立混凝土废弃物再加工工厂, 达到水泥再生利用的目的。 1991年日本又制定了《 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 主要将建筑垃圾, 如混凝土块、 玻璃、 金属、 废弃木材、 渣土等送往专门的“ 回收加工设施” 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处理[2]。 同时, 在废弃建筑物拆迁中, 各类建筑材料经收集和整理后进行再生利用, 并将这种行为作为业主和拆迁部门的一种附加义务行为。 另外, 该促进法还规定要从源头上抑制建筑垃圾的排放量, 生产企业要建立废弃物排放标准, 让企业自觉寻求建筑垃圾利用率的最大化[3]。 1.1.3

加强节能建筑性能的认证

为有效实施建筑节能减排政策, 日本政府制定了建筑节能排放标准, 包括住宅和非住宅两种类型, 不仅使日本的节能住宅能耗大幅度降低, 而且大大促进了高品质建筑节能材料和高效率设备产品及节能建筑构造、 施工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重新给住宅建设注入了活力[4]。 同时, 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节能减排建筑法规, 如《 住宅品质保障法》、《 住宅性能表示制度》 等, 通过与地方政府、 民间团体和主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建筑的性能评价和认证, 旨在通过建筑节能减排的评价标准, 保证住宅品质和国民生活的安定。 其中《 住宅性能表示制度》 中还明确了住宅的节能性能指标, 并划分不同的等级, 高等级的节能减排指标的实施有利于住宅品质的提升和住宅的节能改造[5]。 1.2美国的经验1.2.1

加强清洁节能技术研发

近年来, 美国政府加大对清洁能源利用的开发力度, 仅2005-2010年内就投资8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2006年政府颁布了《 清洁能源解决办法》, 坚持对清洁能源的高倍投入, 用于对清洁能源技术研究、 清洁能源技术的推广、 科技人才培养等计划

[6]

。 自2007年开始, 美国能源部就开始增加22%的清洁

能源项目经费, 主要针对太阳能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 火力发电零排放技术、 核能研发及清洁燃料等技术研究投入。 不仅如此, 在建筑节能减排领域, 2000年用于节能减排建筑研究的经费达到1亿万美元, 重点支持节能建筑设计和检测技术、 充气多层窗研发技术、 墙体隔热围护技术、 先进蓄热材料研发、 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技术、 空调热泵及空调智能技术等, 这些节能技术的研发可以有效支持美国建筑的节能减排目标。 另外, 除资金支持外, 政府还出台了一些强制法令, 用以约束清洁能源的发展目标, 其中规定到2015年, 清洁能源所带来的

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5%, 到2030年将占30%。 1.2.2 完善建筑节能减排规范

美国通常把节能减排型建筑称为“ 绿色建筑”。 联邦政府针对绿色建筑负责制定了《 能源与环境设计规范》, 从而给节能型建筑提供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7]。 该规范主要规定了六大方面指标, 并针对每一个指标进行了赋值, 主要包含: 设计创新指标( 建筑形体和建筑功能)、 室内环境品质、 建筑材料和资源的利用、 能源利用和大气、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可持续发展等。 按照联邦政府的规定, 政府积极鼓励房地产开放商和私人投资建筑企业应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标准, 政府投资的建筑应完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 针对实施情况Council , 政府还成立了绿色建筑委员会), 负责协调政府和建设单位遵循设计( US Green 规范Building 。

1.2.3 强化节能减排执法管理

能源部和环境总署是美国最高的节能减排管理机构。 能源部负责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 环境总署负责废弃物、 大气、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政策制定。 同时地方州政府也设置不同的节能减排工作委员会, 负责地方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管理。 在执法层面上, 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实施情况进行分层管理, 地方政府负责企业的节能检查, 并根据存在问题依据当地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处置。 环境总署可以独立针对州政府的意见进行检查, 如发现存在问题, 可在与州政府沟通后, 利用区域办公会进行独立执法, 从而调动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 有效推进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 除此之外, 美国政府还积极制定一些经济激励措施, 给予新建节能建筑开发商、 业主和设计者大量补贴经费。 针对一些新建节能住宅, 采取税收减免政策。 为照顾低收入家庭的节能计划, 政府还发起了低收入家庭住宅节能计划, 帮助低收入家庭进行免费的节能改造[8]。 1.31.3.1 德国的经验

注重建筑节能减排体系建设

为应对节能减排目标, 2002年德国政府在能源局设立了高效节能咨询机构, 主要目的就是为公众和企业提供节能减排咨询服务, 开设免费电话咨询业务, 全方位解答人们在节能减排方面可能碰到的问题。 目前, 德国的节能减排资讯中心已达近400家, 从而有利于服务企业和满足公众的需求。 在建筑节能领域, 德国通常将节能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ergiehaus) 耗建筑(Passivhaus、 三升油建筑/ Nullenergiehaus) (Drei-Liter-Haus): 低能耗建筑, 主要以、 微能耗(Niedrigen⁃1995/ 年的

零能标准规范为参考依据, 以原标准依据的基础上再节能

建筑技术第43 卷第3 期

30%方米使用面积能耗每年在作为基准来确定, 同时规定采暖能耗指标为每平70kW · h 以下[9]。 在建筑节能EnEv2006减排规范上, 包括考虑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建筑类型和特, 德国于2006年实施了建筑节能减排规范点, 建筑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实施性, 规定建筑最低标准的保温值和建筑设计与建造中全面推行能源证书

认证(ENERGIEAUSWEIS)[10]等。 1.3.2

实施多样化的节能减排措施

德国政府不仅鼓励多方参与建筑节能减排计划, 而且还注重全方位的节能减排措施。

( 1 ) 合约式的节能减排方案。 建筑企业如果能按国家规定节能减排标准要求进行建造, 就可以与政府签订一个节能合约, 明确建筑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和规范。 政府鼓励建筑企业寻求更加优化的节能减排方案, 并要求建筑企业及时向业主提供节能减排、 能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采用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业务, 建筑企业还可以申请国家补贴贷款用于建筑节能减排方面的设计和建造。

( 2 ) 全方位的节能减排方案。 德国注重在生产和生活领域进行全方位的节能减排, 注重对老式建筑的更新改造, 每年约有5%的老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优化, 从而作为一种示范性建筑项目进行推广[11]。

( 3 ) 革新化的节能减排方案。 主要是通过对房屋

的保温密闭性、 可再生能源、 建筑设计优化、 热回收可控通风系统、 结构设计、 保温系统的技术革新使节能减排形成系统并取得成效, 政府每年都会积极加大对日光温室、 被动式住宅等设计和建造的投入, 从而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控制。 1.3.3

注重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研发

德国比较注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 EPIA ( 欧洲光伏太阳能行业协会) 统计数据显示127.4%500, 仅MW 2008MW 。 2008, 年德国光伏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就达到了占当年底年全, 全球总计风电装机容量球光伏太阳能装机总容量的

[12]

。 , 因此德国就占到, 那些环境友好23903MW 、 经济实用型的清洁能源和可, 占19.8%, 居全球第二位120798再生能源技术成为德国在建筑节能减排领域优先考虑使用的对象。 德国政府每年用于研发太阳能利用技术、 地热发电、 热点联产技术、 热供和风力发电等技术上的经费高达5000万美元。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功研发和示范有助于降低节能建筑成本、 增强节能减排建筑的市场竞争力, 刺激建筑业在结构节能、 管理节能、 技术节能上开发潜力, 有效促进建筑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和优化。 德国的日光温室就是一种典型的新型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成果[13]。 日光温室模仿向日葵的原理进行阳光的多角度利用, 通过太阳能玻璃幕墙集热器和保温墙体, 有效收集房屋顶部的太阳能资源, 其顶部太阳能集热器发电量达房屋总耗电量的6倍, 从而实现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2 对我国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启示

2.1 节能减排标准化

目前我国还缺少针对建筑节能减排措施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 很难与国际上通行的节能减排模式接轨。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需要加强和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法规和标准, 制定严格的技术指标、 控制技术、 功能要求和标准指南等具有法律效能的文件纲领。 在控制指标的制定上, 既要有规定性指标, 还要有引导性指标。 政府要加强对建筑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的管理, 转变职能, 充分让工程技术人员在达到基本节能减排技术指标的前提下, 实现节能建筑设计潜能的最大化。 同时, 还要完善有关建筑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建设, 增强节能减排实效性能。 2.2 节能技术创新化

建筑节能减排的关键是技术的创新化, 发达国家节能建筑都较重视对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队伍较为分散, 缺少专业性研究机构。 另外, 节能技术研究层面主要集中在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 空调热工性能方面, 而忽视对相关配套的设计、 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 节能减排只是一种表面文章, 实际效能不佳。 借鉴欧美经验可以看出, 未来我国应加强在建筑结构活化技术( 包括采光、 制冷、 隔热、 美化、 绿化等低碳建筑结构工程技术原理)、 能源节约优化技术( 包括利用太阳能、 沼气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能源)、 节能建材产业技术( 包括可再生建材、 生态型建材、 本土化建材的使用技术, 使建筑材料对建筑环境和人的安全性、 经济性、 节能性最大化)、 废物再生循环技术( 包括建筑垃圾的再循环利用技术、 垃圾庭院式发酵技术配置等) 和水资源净化利用技术( 包括卫生净水供应保障、 雨水收集及净化、 污水分散式处理等)。 2.3 节能领域重点化

针对新建建筑, 应加强制定相关标准的建筑节能减排规范, 实施节能减排建筑的设计、 建造、 监督、 验收的整合化管理。 政府应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审查制度, 对于委托的建设工程项目, 应要求建筑设计单位严格按节能减排标准进行设计, 否则不予办理施工许可。 同时, 建筑施工审核完毕后, 建设单位还应向建设行政主

管部门申请建筑节能减排效能测评, 从而有效发挥新建建筑的节能减排效能; 针对现有的老建筑, 应鼓励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减排改造。 针对建筑材料, 应大力推广新型节能墙材、 节能保温墙、 节能空调、 绿色照明等节能减排型建材的使用, 推广废弃建材与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技术。 针对建筑能源方面, 应大力推广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的使用, 如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热水、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技术的应用。 针对农村建筑, 应推广农村新型建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积极在农村开展“ 太阳能- 沼气能- 生物能- 建筑” 一体化技术。 圆援源节能建筑地域化

由于我国地缘辽阔, 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比较明显, 再加上中西方在气候条件、 居住习惯、 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对国外的一些建筑节能减排经验切不可简单模仿照搬, 必须考虑多样化的建筑气候和地理区域特征。 因此, 在节能减排建筑设计上, 要针对不同地理区域选择不同的设计策略, 进行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设计, 从而充分利用不同地理要素彰显建筑节能减排的潜在优势。 应倡导建筑节能减排的本地化, 最大化融合当地的地理地貌、 生物资源、 气候区域等自然环境状况,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和鉴别, 在建筑区域、

· 269 ·

功能、 朝向、 形体上进行特色化设计, 从而丰富和完善节能减排建筑技术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2]杭州网杜婷: http://www.hangzhou.gov.cn/main/tszf/dywj/T332656.shtml.[3]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张勇, 昌永红. 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2002,6(2):35-36.

[J].湖南城建

[4]高真[5]李积权. 日本的节能住宅技术探析住宅品質確保研究会螏集. 日本建筑节能对策. [J].[J].节能科技,2008,(11):72-73.住宅福建建设科技の 品質確保の ,2009,(3):18-21.[6][M].東京:財団法人,2001,18:27.促進等に 関する 法律关注汽车效能清洁能源、 生物燃料技术、 : 核电http://news.sina.com.cn/w/2006、 废煤新用和绿色建筑美大力研发-08-01/

[7][8]行业资讯[1**********]s.shtml.

[9]冯劲宜卢求,Henrik . 美国建筑节能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关于建筑节能的延伸看法[J].混凝土,2010,(2):135.Wings (德). 德国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J].建筑时报,2007,(6):45.[10]

建筑学报,2007,(9):23.[J].[11]2006卢求厉益芳,( . 德国11. 德国建筑节能的新理念与启示): 26-28. 2006建筑节能规范及能源证书体系[J].建筑学报, 2011,(6):53-56.

[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12]

赛迪顾问能源产业研究中心. 国内外节能减排实践研究[J].能源

[13]德产业研究、 日建筑节能看点,2011,(1):9.

com.cn?2008-12-29.

:德国三种典型的节能建筑. http://www.hbcas.


相关内容

  • 关于促进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 关于促进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当前全球经济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在高新技术领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部署,制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举措,如美国的重振制造业政策框架.欧盟的2020战略.日本的未来开拓战略.英国的低碳转型计划等,推动新能源.信息. ...

  • 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全球共识.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建筑及其运行对气候和环境的巨大影响,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发展绿色建筑的高 ...

  • 赴德国考察报告(正式稿)
  • 调研报告 德国建筑节能新理念给我们的启示 文/厉益芳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承载了人类追求生态.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理想.发展绿色建筑.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引领着世界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方向,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亟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近年来我国的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

  • 洛杉矶雾霾治理经验对中国雾霾治理经验的启示
  • 洛杉矶雾霾治理经验对中国雾霾治理经验的启示 刚入秋,中国华北一些地方雾霾又起.如何治霾?洛杉矶过去40年左右的治霾经验,对我们是很有价值的参考. 洛杉矶与北京的相似之处 洛杉矶和北京,虽然历史基础,区位.政治地位不同,但却有着不少相近之处,尤其是在所面临的空气污染及背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方面.以下 ...

  • "气候大会",关乎生存的世界聚焦
  • 哥本哈根人的低碳生活 丹麦,一个风光如画的国度;哥本哈根,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名城. 2008年,哥本哈根被英国生活杂志Monocle选为世界20个最佳城市,以生活质量高和重视环保等因素位列榜首.哥本哈根计划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碳中性城市,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零. 在哥本哈根,&quo ...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者: 时间:2012-09-10 浏览次数:1552 次 如何加快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热门话题.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

  • 德国.瑞典.丹麦考察报告
  • 关于赴德国.丹麦.瑞典调研考察的报告 受组织委派,8月20日至29日XXXXXX等5位同志组成考察组,对德国.丹麦.瑞典三个国家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重点学习了这些国家在绿色建筑.节能科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考察活动得到了当地建筑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所到之处都有专人陪同.翻译讲解和经验介 ...

  • 中国建筑业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研究报告
  • 中国建筑业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研究报告(节选) 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1980年,邓小平同志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建筑业发展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高瞻远瞩地提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我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60年来,我国建筑业伴随着新中 ...

  • 刍议绿色低碳建筑技术
  • 摘 要:越来越多的大气污染和越来越强的环保意识,使得建筑这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绿色低碳步伐愈发快速,而当今国际国内亦正积极向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本文作者分析和研究了我国建筑业作为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在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方面的具体内容,呼吁实践.普及绿色低碳建筑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低碳建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