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工业化的意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题 目: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X X X X X 大 学 跨国公司财务分析论文 美国再工业化的意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

美国再工业化的意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再工业化”在现代社会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奥巴马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多年前在对传统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中被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再工业化”是针对德国鲁尔地区、法国洛林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日本九州地区等重工业基地改造问题提出的。具体到现在来讲,“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 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专家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近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美国新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实体创新而非金融创新,因为金融创新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金融市场过度扩张及金融资产过度升值、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经营风险无法控制等等。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所谓“新经济战略”: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这也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所指的“再工业化”绝不仅是简单的“实业回归”,而是在二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三次工业化,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如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环保、信息等新兴产业,从而重新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

我们不能否认,奥巴马的这一次“再工业化”战略有着显著成效。从就业的角度来看,自2010年2月以来,制造业已为美国人创造了53万个就业计划,实现连续31个月增长,创过去近25年以来最佳表现,其中多为高新尖端技术就业机会。从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也可见一斑。哈佛大学美国制造业生态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1950年美制造业占其GDP的比例为27%,为美国总就业提供31%的贡献。到2010年,这两个比例已分别下降至12%和9%。今天,制造业的比例已回升至15%,制造业就业机会更是随着苹果等高端企业的回迁而显得前景明朗。从外贸的角度来看,奥巴马的出口翻番战略虽困难重重,但也在艰难前行。日前荷兰国际集团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出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已从1995年的9%,上升至今天的13.5%,且这一势头有进一步加快的迹象。

虽然美国人抢占下一场制造业革命先机的决心极大,且已制定出详细的国家战略,并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以抢占研发高地。但是,这并不等于美国的“再工业化”之路就一定能畅通无阻。

2

像任何一次产业革命一样,新的制造业时代的到来,必须借助重大技术发明创造。然而,以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来说,不一定能顺利实现他们的愿望。首先,制造业研发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尤其是风险资金。面临日益萎缩的财政支出,美国政府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其次,主张小政府的共和党出于党派斗争的考虑,势必要给奥巴马的创新战略设置种种障碍,而任何障碍都可能让奥巴马政府的美好设想化为泡影。再则,革命化的技术突破,需要的人才是数以万计的。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吸引人才。最后,新的制造业革命的模式,很可能不像前三次工业革命那样,主要发源于一个国家,而会在一部分国家先后展开,数个国家各领风骚。这样,美国从中得到的利益将没有想象得那么大,对其就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大为缩水。 这样来看,美国的“再工业化”可能会为国家带来经济的复苏和巨大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再工业化”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再工业化了,如果说工业化是发达国家崛起与富强的基础,那么“再工业化”则是向新的产业革命迈进。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是,产业革命决定一个国家的财富与竞争力,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未来。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必然影响到全球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各国经济结构调整。实际上,新一轮制造业争夺战涉及各国的政策取向、制度设计、科技研发、生产经营环境、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竞争是全方位的。但是,每一次巨大的飞跃之后给人们带来的可能是更加深刻的失败。所以我们不能够绝对得评价“再工业化”是好是坏,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遵循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同样,“再工业化”不光是美国自己的事情,这对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着重大影响的。中国在面对美国“再工业化”问题中,也将面临着一些问题。随着美国新兴经济的发展,对于正在试图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在无形中增加了新的“天花板”。最近一段时间,华为、中兴和三一在美国投资受阻,也流露出美国政府对本土高端制造产业的隐性保护。也就是说,随着中国投资热情的下降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价格为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日渐收窄。

即使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我认为中国还并不是最先受到威胁的国家。美国强劲恢复制造业伤害的不仅仅是中国,首先冲击的也不会是中国。中国制造的产品大部分美国未必会去制造,即便去制造,卖回亚太市场也未必有利可图。美国原料成本低,中国可以进口,甚至在美国投资建设工厂生产,运回来供应自己的市场,因为中国并非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真正受到影响的是美国的那些传统盟友,而真正威胁美国企业利益的也是那些传统盟友。

“再工业化革命”必将加剧美国与欧盟和日本等国的市场竞争和利益冲突,这一革命将会重现当年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市场时的利益冲突。“页岩气革命”使美国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的同时,也面临美元失去“石油本位”机制压力,维持美元继续作为世界

3

贸易货币的唯一办法就是打击美元的挑战者,现在还不是人民币,威胁最大的是欧元和日元。 长远地看,中国如若无力在增加自身廉价天然气供应上突破,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和相伴而来的“再工业化革命”终将威胁中国的国运。现在已有不少美国企业、日欧企业,甚至中国企业开始考虑或准备将中国沿海的工厂迁往美国南卡罗来纳等州,而美国重振的制造业必然也会阻碍中国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空间。要想避免中国崛起半途而废,关键要虚心向美国学习,在中国也复制一次以页岩气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方面将对我国的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将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新兴产业的投入,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以应对美国 “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

首先,须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革,迫切要求我国经济增长要转移到依靠先进制造业的进步上来,要求制造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并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将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和服务支持。

其次,基次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技术创新的推动机制。美国“再工业化”的本质之一是强调和重视科技的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而言,由于其产品和工艺的复杂性,技术研发的周期长,成本高而且风险很大,因此技术结构升级是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必须加强我国装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再次,共同加大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尤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基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需要培育核心企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

最后,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联盟。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国立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并推动化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机械工程师和微生物学家等之间的交流合作。

因此,中国制造的长远出路,还是在于推动战略转型。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应该抓住此次国家经济结构深层次调整、改革机遇,破茧而出羽化成蝶。

4

题 目: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X X X X X 大 学 跨国公司财务分析论文 美国再工业化的意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

美国再工业化的意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再工业化”在现代社会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奥巴马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多年前在对传统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中被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再工业化”是针对德国鲁尔地区、法国洛林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日本九州地区等重工业基地改造问题提出的。具体到现在来讲,“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 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专家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近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美国新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实体创新而非金融创新,因为金融创新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金融市场过度扩张及金融资产过度升值、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经营风险无法控制等等。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所谓“新经济战略”: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这也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所指的“再工业化”绝不仅是简单的“实业回归”,而是在二次工业化基础上的三次工业化,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如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环保、信息等新兴产业,从而重新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

我们不能否认,奥巴马的这一次“再工业化”战略有着显著成效。从就业的角度来看,自2010年2月以来,制造业已为美国人创造了53万个就业计划,实现连续31个月增长,创过去近25年以来最佳表现,其中多为高新尖端技术就业机会。从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也可见一斑。哈佛大学美国制造业生态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1950年美制造业占其GDP的比例为27%,为美国总就业提供31%的贡献。到2010年,这两个比例已分别下降至12%和9%。今天,制造业的比例已回升至15%,制造业就业机会更是随着苹果等高端企业的回迁而显得前景明朗。从外贸的角度来看,奥巴马的出口翻番战略虽困难重重,但也在艰难前行。日前荷兰国际集团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出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已从1995年的9%,上升至今天的13.5%,且这一势头有进一步加快的迹象。

虽然美国人抢占下一场制造业革命先机的决心极大,且已制定出详细的国家战略,并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以抢占研发高地。但是,这并不等于美国的“再工业化”之路就一定能畅通无阻。

2

像任何一次产业革命一样,新的制造业时代的到来,必须借助重大技术发明创造。然而,以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来说,不一定能顺利实现他们的愿望。首先,制造业研发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尤其是风险资金。面临日益萎缩的财政支出,美国政府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其次,主张小政府的共和党出于党派斗争的考虑,势必要给奥巴马的创新战略设置种种障碍,而任何障碍都可能让奥巴马政府的美好设想化为泡影。再则,革命化的技术突破,需要的人才是数以万计的。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吸引人才。最后,新的制造业革命的模式,很可能不像前三次工业革命那样,主要发源于一个国家,而会在一部分国家先后展开,数个国家各领风骚。这样,美国从中得到的利益将没有想象得那么大,对其就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大为缩水。 这样来看,美国的“再工业化”可能会为国家带来经济的复苏和巨大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再工业化”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再工业化了,如果说工业化是发达国家崛起与富强的基础,那么“再工业化”则是向新的产业革命迈进。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是,产业革命决定一个国家的财富与竞争力,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未来。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必然影响到全球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各国经济结构调整。实际上,新一轮制造业争夺战涉及各国的政策取向、制度设计、科技研发、生产经营环境、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竞争是全方位的。但是,每一次巨大的飞跃之后给人们带来的可能是更加深刻的失败。所以我们不能够绝对得评价“再工业化”是好是坏,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遵循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同样,“再工业化”不光是美国自己的事情,这对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着重大影响的。中国在面对美国“再工业化”问题中,也将面临着一些问题。随着美国新兴经济的发展,对于正在试图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在无形中增加了新的“天花板”。最近一段时间,华为、中兴和三一在美国投资受阻,也流露出美国政府对本土高端制造产业的隐性保护。也就是说,随着中国投资热情的下降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价格为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日渐收窄。

即使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我认为中国还并不是最先受到威胁的国家。美国强劲恢复制造业伤害的不仅仅是中国,首先冲击的也不会是中国。中国制造的产品大部分美国未必会去制造,即便去制造,卖回亚太市场也未必有利可图。美国原料成本低,中国可以进口,甚至在美国投资建设工厂生产,运回来供应自己的市场,因为中国并非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真正受到影响的是美国的那些传统盟友,而真正威胁美国企业利益的也是那些传统盟友。

“再工业化革命”必将加剧美国与欧盟和日本等国的市场竞争和利益冲突,这一革命将会重现当年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市场时的利益冲突。“页岩气革命”使美国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的同时,也面临美元失去“石油本位”机制压力,维持美元继续作为世界

3

贸易货币的唯一办法就是打击美元的挑战者,现在还不是人民币,威胁最大的是欧元和日元。 长远地看,中国如若无力在增加自身廉价天然气供应上突破,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和相伴而来的“再工业化革命”终将威胁中国的国运。现在已有不少美国企业、日欧企业,甚至中国企业开始考虑或准备将中国沿海的工厂迁往美国南卡罗来纳等州,而美国重振的制造业必然也会阻碍中国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空间。要想避免中国崛起半途而废,关键要虚心向美国学习,在中国也复制一次以页岩气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方面将对我国的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将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新兴产业的投入,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以应对美国 “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

首先,须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革,迫切要求我国经济增长要转移到依靠先进制造业的进步上来,要求制造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并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将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和服务支持。

其次,基次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技术创新的推动机制。美国“再工业化”的本质之一是强调和重视科技的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而言,由于其产品和工艺的复杂性,技术研发的周期长,成本高而且风险很大,因此技术结构升级是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必须加强我国装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再次,共同加大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尤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基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需要培育核心企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

最后,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联盟。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国立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并推动化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机械工程师和微生物学家等之间的交流合作。

因此,中国制造的长远出路,还是在于推动战略转型。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应该抓住此次国家经济结构深层次调整、改革机遇,破茧而出羽化成蝶。

4


相关内容

  • 201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 201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选修)历史科 说明:红字部分是新增考点内容,蓝字部分是已删除考点内容.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 ...

  • 九年级上下历史知识点2
  •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 1.时间及地点:14世纪前后,意大利 2.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经济基础) 3.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4.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6.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长诗<神曲&g ...

  • 2015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历史
  •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选修科目)说明 说明:红字部分是新增考点内容,蓝字部分是已删除考点内容.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 ...

  •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中国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知道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 ...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体系
  • 历史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商周制度与西周封建 1.分封制: (1)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2)分封种类: ①同姓亲族是主体:②功臣:③姻亲:④一些古国后裔. (3)影响(作用): ①分封制使周朝的势 ...

  • 析[瓦尔登湖]中梭罗独特的生活观
  • 东京文学?螋县-一 诗意的栖居 --浅析<瓦尔登湖>中 梭罗独特的生活观 郑慧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作为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超验主义思想家,梭罗是特立独行的人,在爱默生理论的影响下,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观.<瓦尔登湖>作为梭罗的杰作,记录了他在 ...

  •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A.试卷分值和考试时间 1.试卷满分为100分,闭卷40分,开卷60分. 2.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先闭卷20分钟,试卷收上来再开卷40分钟. B.复习提纲 考点1 侵略与反抗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外国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 ...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总第 课时) 设计人:王仲富 使用人: 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2.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 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3.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 ...

  • 2007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
  • 2007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