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反思-肖军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莆田市秀屿区下屿中学 肖军 在写景散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寄托在景物当中的情?这是许多语文教师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设计这样的问题来切入文本:“你喜欢文章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请摘录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请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并加以品味赏析。”我认为设置这样的问题去品味文章中作者所寄寓的景与情,还只是停留在比较抽象比较肤浅的层面上来理解课文。同时,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我就做了以下尝试:选择突破口,带领学生如临其境地进入小石潭的景,体会作者的感情,自以为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反馈如下:

一、以“画”为突破口,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景。

每一首好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同样是一幅极美的画。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画小石潭”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描写展开想像,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石潭。而学生能恰如其分、逼真地画好文中的小石潭的景物,就必须深入阅读课文,在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准确全面的理解的基础上来构思画面。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品味课文内容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真心地走进小石潭的情境中。而在“赏画”、“评画”的环节中,又强调引导学生要引用课文中的原句(或结合原文内容)来评析每一幅画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这样,在评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写景句子的理解,一个幽静清秀的小石潭的形

象,也逐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展现在学生的心中。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就不再是一个抽象模糊的影像了。

二、以“音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的“情”。 《小石潭记》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静谧的美景,还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孤苦忧愤之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以一首古筝乐曲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欣赏乐曲中思考:这段乐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同时,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就得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及作品内容所展现的“景”去思考,去品味,这段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它与课文的思想内容相吻合吗?它能体现作者的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吗?在这里,音乐成了一个媒介,在时缓时急的古筝乐曲声中,似乎看到了作者孤独的身影,触摸感受到了作者悲凉愤懑的心情。音乐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引导学生走进文中创设的情境,与作者的感情形成了共鸣。

《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以“画”和“音乐赏析”作为突破口,力图给学生营造出个人体验和感情共鸣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以达到景在画中观,情在曲中悟的目的。因此,只有善于找到突破口,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才能让散文教学更活,更美,更精彩。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莆田市秀屿区下屿中学 肖军 在写景散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寄托在景物当中的情?这是许多语文教师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设计这样的问题来切入文本:“你喜欢文章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请摘录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请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并加以品味赏析。”我认为设置这样的问题去品味文章中作者所寄寓的景与情,还只是停留在比较抽象比较肤浅的层面上来理解课文。同时,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我就做了以下尝试:选择突破口,带领学生如临其境地进入小石潭的景,体会作者的感情,自以为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反馈如下:

一、以“画”为突破口,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景。

每一首好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同样是一幅极美的画。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画小石潭”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描写展开想像,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石潭。而学生能恰如其分、逼真地画好文中的小石潭的景物,就必须深入阅读课文,在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准确全面的理解的基础上来构思画面。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品味课文内容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真心地走进小石潭的情境中。而在“赏画”、“评画”的环节中,又强调引导学生要引用课文中的原句(或结合原文内容)来评析每一幅画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这样,在评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中写景句子的理解,一个幽静清秀的小石潭的形

象,也逐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展现在学生的心中。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就不再是一个抽象模糊的影像了。

二、以“音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的“情”。 《小石潭记》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静谧的美景,还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孤苦忧愤之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以一首古筝乐曲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欣赏乐曲中思考:这段乐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同时,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就得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及作品内容所展现的“景”去思考,去品味,这段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它与课文的思想内容相吻合吗?它能体现作者的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吗?在这里,音乐成了一个媒介,在时缓时急的古筝乐曲声中,似乎看到了作者孤独的身影,触摸感受到了作者悲凉愤懑的心情。音乐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引导学生走进文中创设的情境,与作者的感情形成了共鸣。

《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以“画”和“音乐赏析”作为突破口,力图给学生营造出个人体验和感情共鸣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以达到景在画中观,情在曲中悟的目的。因此,只有善于找到突破口,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才能让散文教学更活,更美,更精彩。


相关内容

  • [精品][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 篇一:<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在写景散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如果更好地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寄托在景物当中的情?这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很多教学案例中往往会设计这问题来切入文本:"你喜欢文中的哪一段景物描写?为什么?""请找出体 ...

  •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莫海云 <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言文,讲授这篇课文时,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一.熟读课文,初步读出作者的感情基调: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难点是对实词的理解,以致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因此文言文教学加强对文言文词语的积累,有助于课文的理 ...

  • [我的童年]导学案
  • <我的童年>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过程与方法:1.通读法:引导学生通过速度课文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研讨点拨法: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涵,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学习作者以苦 ...

  • 竹石说课稿
  • <竹石>说课教案 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一 册第五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竹石>. 一.教材分析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 ...

  • [小石潭记]教学教案设计
  • 小石潭记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 2. 体会作者感情 3. 品析文章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 互动序幕 师简介文章的地位及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互动扩散:讨论与交流课前预习表的内容 项目 发现 问题 题目 内容 情感 写作 学生将预习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并凝成焦点问题 三. 互动 ...

  • 同曲异工匠心独运
  • 同曲异工 匠心独运 作者:张娟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11期 一.景物描写:角度各异 <小石潭记>与<醉翁亭记>分别是柳宗元与欧阳修在人生失意,被贬谪时期所创,在作品中往往表现出寂寞.抑郁及无奈的心理,寄希望于山水将其展现出来.虽同出于大家之手,但所 ...

  •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教学设计的<小石潭记>一课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 ...

  •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及分析
  •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及分析 刘德凡 复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字词,能简洁通顺翻译课文. 2.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以及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 知识链接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qu ...

  • 上半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 光阴荏苒,一晃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又到了写总结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心里总有点感慨。我羡慕农民,他们用一堆堆粮食总结一个阶段的劳动;我羡慕工人,他们用一件件产品见证自己的付出。可是,当我要拿出点什么来说明这五个月的忙碌的时候,我有一种很渺茫很空虚的感觉。年华易失,事业蹉跎。但又不能不说点什么,就像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