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说明文知识

说明文知识归纳 说明文的阅读学习,首先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进而学习解题的思路与技巧。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通常,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点,常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常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根据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也叫作文艺性说明文。

三、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一般说,事物类说明文其特征多体现在形状、方位、构造、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等方面。事理类说明文其特征多体现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以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呢?(1)从文章结构入手。阅读说明文,要先给文段标上序号,弄清每段说的是什么,然后“同类合并”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理解内容, 知道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清类别,确定说明对象的特征。

(2)从重点段及关键语句入手。从写作方法上看,说明文多具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抓住了这个特点,我们在捕捉说明文对象的特征时,就要注意重点段的明示作用。在说明文中,总会有一些概括性的语句或归结上文说明的内容,或引出下文说明的要点,阅读中抓住这些语句,往往就等于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从分析说明方法入手。在说明文中,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事物、解说事理服务的,通过分析说明方法,往往可以有效的捕捉到说明对象的特征。由此,

体现了某对象的何种特征,也是说明方法的最基本作用。

四、分析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9种。

1、举例子: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如果不容易被人理解,就需要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中把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的悠久历史、杰出成就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一个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式分为“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可归结为:将……(对象) 分成哪几类,具体解说了……(对象的特征) ,从而达到条理清楚,准确说明的作用。

3、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中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准确。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可归结为:用精确的数字说明了……(对象) ,突出了……(对象的特征) ,使读者一目了然,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当然也有一些说明文用了大量的概数、约数,也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可归结为:通过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 ,易于读者的理解。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或事理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中“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方法,又指明了“统筹方

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可归结为:用科学的语言给……(对象) 下定义,揭示了……(对象) 的本质特征,从而使读者对……(对象) 有明确的认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就可以使人们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可归结为:把……比作……,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对象的特征) 。

7、列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图例,如产品结构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利用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统筹方法》一文,运用了三幅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使统筹方法更加具体可信。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主要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和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成“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可。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作诠释,其内涵和外延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成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必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中“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就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

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事物说得更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四、理清说明的顺序

言之有序是说明文的突出特点。也只有做到有条理的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运用这种顺序时,文中多有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文中也往往有表示方位的“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形式的词语。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中央,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说明。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功用,解说事理的本质,多采用逻辑顺序。我们说的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六种顺序。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当然,在一篇说明文中,作者使用的说明顺序往往不止一种,因此分析时要格外细心。

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突出特点。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

程度、感情色彩等,或表示估计、推测、程度等词语也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表示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分析、揣摩说明文的语言时,一般可分为三步:(1)表态。明确表示态度,“不能去掉”或“不能换”(2)结合语境解释该词(3)与改换后的词或去掉词语之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准确”。

六、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有两种。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阅读说明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说明对象:阅读说明文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对象: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什么事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首先看题目,因为不少说明文的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其次抓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说明文一般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第三还要注意对象涵盖的内容必须准确,不能过大或过小。

2、抓住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构造(内外) ,形态(大小、长短等) ,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例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点,主要四从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3、仔细阅读,分析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思考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所起的作用。

4、明确各段说明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要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明确各段说明要点之后,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并进而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没有明确要求,则不需要指出具体的逻辑顺序。

5、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突出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要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的事物的特征的。

说明文知识归纳 说明文的阅读学习,首先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进而学习解题的思路与技巧。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通常,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点,常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常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根据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也叫作文艺性说明文。

三、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一般说,事物类说明文其特征多体现在形状、方位、构造、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等方面。事理类说明文其特征多体现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以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呢?(1)从文章结构入手。阅读说明文,要先给文段标上序号,弄清每段说的是什么,然后“同类合并”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理解内容, 知道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清类别,确定说明对象的特征。

(2)从重点段及关键语句入手。从写作方法上看,说明文多具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抓住了这个特点,我们在捕捉说明文对象的特征时,就要注意重点段的明示作用。在说明文中,总会有一些概括性的语句或归结上文说明的内容,或引出下文说明的要点,阅读中抓住这些语句,往往就等于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从分析说明方法入手。在说明文中,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事物、解说事理服务的,通过分析说明方法,往往可以有效的捕捉到说明对象的特征。由此,

体现了某对象的何种特征,也是说明方法的最基本作用。

四、分析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9种。

1、举例子: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如果不容易被人理解,就需要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中把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的悠久历史、杰出成就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一个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式分为“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可归结为:将……(对象) 分成哪几类,具体解说了……(对象的特征) ,从而达到条理清楚,准确说明的作用。

3、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中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准确。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可归结为:用精确的数字说明了……(对象) ,突出了……(对象的特征) ,使读者一目了然,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当然也有一些说明文用了大量的概数、约数,也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可归结为:通过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 ,易于读者的理解。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或事理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中“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方法,又指明了“统筹方

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可归结为:用科学的语言给……(对象) 下定义,揭示了……(对象) 的本质特征,从而使读者对……(对象) 有明确的认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就可以使人们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可归结为:把……比作……,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对象的特征) 。

7、列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图例,如产品结构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利用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统筹方法》一文,运用了三幅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使统筹方法更加具体可信。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主要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和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成“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可。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作诠释,其内涵和外延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成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必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中“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就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

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事物说得更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四、理清说明的顺序

言之有序是说明文的突出特点。也只有做到有条理的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运用这种顺序时,文中多有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文中也往往有表示方位的“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形式的词语。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中央,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说明。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功用,解说事理的本质,多采用逻辑顺序。我们说的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六种顺序。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当然,在一篇说明文中,作者使用的说明顺序往往不止一种,因此分析时要格外细心。

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突出特点。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

程度、感情色彩等,或表示估计、推测、程度等词语也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表示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分析、揣摩说明文的语言时,一般可分为三步:(1)表态。明确表示态度,“不能去掉”或“不能换”(2)结合语境解释该词(3)与改换后的词或去掉词语之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准确”。

六、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有两种。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阅读说明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说明对象:阅读说明文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对象: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什么事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首先看题目,因为不少说明文的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其次抓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说明文一般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第三还要注意对象涵盖的内容必须准确,不能过大或过小。

2、抓住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构造(内外) ,形态(大小、长短等) ,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例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点,主要四从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3、仔细阅读,分析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思考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所起的作用。

4、明确各段说明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要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明确各段说明要点之后,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并进而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没有明确要求,则不需要指出具体的逻辑顺序。

5、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突出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要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的事物的特征的。


相关内容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学法指导
  • 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学习方法又可概括为一般学习程序和学科学习方法两 类. 所谓一般学习程序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 法,也可称之为学习步骤.它大致可包括预习.听课.练习.复习.总结等几个学习 环节.所谓学科学法,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总结出来的适用 ...

  • 推理与证明教案及说明
  •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人教A 版选修2-2 合情推理(第一课时)--归纳推理 参评教师:中卫市第一中学 俞清华 教案说明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不是数学所独有的,它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对特定对象进行反映的基本方式.思维的基本规律 ...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1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 ...

  • 科学发现的逻辑(演讲稿)
  • 1归纳主义 ○ A归纳主义定义(归纳主义是一种认为科学知识通过某种归纳推论从可观察事实推导出的立场.就是从若干零散的现象中推出一个一般规律,也就是从若干特殊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 例如,我观察我周围的人,发现每个人都长着十根手指头,经过我的归纳总结,于是我就得出了这样一个一般规律:人 ...

  • §1.1[亚洲及欧洲]
  •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 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 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 ...

  •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思想状况 在学习中,同学们对语文学科比较爱学,他们主动找一些课外书籍,课外资料来补充和丰富自己的水平,还有的主动购一些有关写作知识的书籍来丰富自己写作水平,发现他们情绪高涨,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知识水平 多数同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口语交际能力,能 ...

  • 初中地理毕业考试考点分布
  • 初中地理毕业考试考点分布(共计130个) 说明:大家还可以根据考标把每一个考点要求掌握的程度批注在相应考点的后面,这样就可以知道相应的知识该复习多深了,一目了然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身边的地理(这一点是我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加上的)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

  • 2012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2012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更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新课结束和开始复习时间 三月中旬结束新课开始复习. 二.指导 ...

  • 解读目标.领悟意图
  • 解读目标.领悟意图 当前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备课脱离学生实 际,也就是说不能根据学生本身的基础, 在讲课当中从学生的基础 开始, 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接受知识,在上课当中不能让学生积 极参与进来:二是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很多教师没有深究,且长期 如此. 教学目标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并不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