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手写吾心,让习作绽放个性

  循环日记即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五个同学一组(好、中、差搭配),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轮流写作,相互批改,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作为长期的习作训练,学生在新鲜劲头过后,对循环日记逐渐失去兴趣。   一、留心生活,在实践中撷取可用素材   留心生活处处有文章,如何指导学生撷取日常生活中有可写性的素材为我所用?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必不可少。如周末布置学生学当家、做家务、招待客人;班级定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手工制作等比赛。再通过循环日记的形式记录经历、见闻和感受,每周交流一次,实现材料共享。把作文教学置身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活动中,置身于现实的交际活动中,它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启发了学生收集生活的信息、领悟生活哲理的能力,习作时学生自然思如泉涌、笔奕生辉。例如在“校园生活剪影”、“家庭幸福展示”的周循环日记主题活动中,学生的作文五彩纷呈。郑泽鹏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老师布置我们为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第一次动手煎了一个蛋,我看到妈妈吃饭时居然感动得哭了。原来有意义的事一直就在我身边、在这么平凡的经历中,以前我竟没有发现。真是留心生活处处有文章,处处有感动啊!”   二、直抒胸臆,从课堂新知学习培养能力迁移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把情感体验的作业渗透到学生生活中,丰富情感经历,深化感受,习作时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如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教师把课堂留给了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解读,以文本为载体联系自身实际,畅谈“光阴易逝,及时当勉励”的决心,用循环日记的笔触抒发“勿为寸阴短,既过难再寻”的感慨。既达到了小练笔的目的,又让学生找到了情感的支点,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诠释语文,字里行间,真情四溢。朱凤仪同学在日记中谈到:“一节《匆匆》给了我巨大的震撼。朱自清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还感叹自己碌碌无为;而我们每天玩耍、看电视、上网,竟然还不懂得把握美好时光,肆意挥霍青春,相比之下真是惭愧。我们应该挽住时间的手,发奋学习,让自己的人生同样活得光彩。”情由心生,有感而发,习作时写出真情实感自然水到渠成。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语文实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课堂新知学习结合习作训练,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从新知学习到生活实践,尝试用笔记录每天让自己有所感悟的事,用笔捕捉心灵的撞击,让循环日记记录下心得体会,成为篇幅作文的缩影,为习作建立起一座丰富的素材宝库。   三、倾吐心声,用笔记录心路历程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他们的世界是个奇妙而充满梦幻的世界,他们以不同于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品评生活,它总是为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着。循环日记以日记形式呈现,让学生随时把心情作为习作的基点,鼓励孩子们用笔倾诉成长烦恼,反思言行得失。王涓同学与同桌发生了误会,循环日记成了她倾诉与道歉的最好选择:“早上我不理智的一句话肯定伤透了婷婷的心。静下心反思,我心中充满了愧疚。我多么希望婷婷能接受我的道歉,我们要是能和好如初那该多好啊!”陈婷婷在修改作文时加上了一段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心的过失,不会影响真诚的友谊。”多么了不起的孩子!我在旁边加了一句批语:“坦诚以待,收获的不只是友情,还有自我的提高。”一页日记是孩子的心路历程独白,也架设起老师走进学生心灵的桥梁。   四、同题异构,从修改中搜索个性素材   作文是思维的产物,优秀的作文来源于优秀的思维。同样,学生每进行一次相互修改,就是一次很好的思维过程的训练。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里波特,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迥异都会使同一题材写出不同见地的文章。因此,同题异构不但是素材积累的一种方法,更能为展示学生的独特个性另辟蹊径。   教师通过循环日记的批阅,启发学生从批改同学的日记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发现不足,并由人及己,引发思考,在第二天的循环日记中尝试同题异构,写出自己的风格。许优真同学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因练字态度不认真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感悟到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郑清凉同学在修改中写道:“其实我也曾有过相似的经历,是啊,严师出高徒,老师教给我们的不只是练字方法,也许还有更多。”教师抓住训练的契机,在批语中鼓励他也把类似的经历写一写。第二天的日记中,郑清凉同学不但写出老师的用心良苦,还感悟到事事都必须认真对待,才能煅练出严谨态度。每周一次的循环日记,学生通过自我写作、循环批改他人习作,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同一经历,尝试从自己的角度再次诠释与他人不同的想法,使他们更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循环日记的“美丽现身”,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启发了学生感应生活信息、领悟生活哲理的能力,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阅读鉴赏能力。它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学生心潮上吹起了波澜,更吹出了写作教学的一片生机,实现了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化。今天品味学生张扬着个性的日记之果,明日定能收获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画卷。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海市九湖中心小学)

  循环日记即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五个同学一组(好、中、差搭配),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轮流写作,相互批改,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作为长期的习作训练,学生在新鲜劲头过后,对循环日记逐渐失去兴趣。   一、留心生活,在实践中撷取可用素材   留心生活处处有文章,如何指导学生撷取日常生活中有可写性的素材为我所用?给予学生明确的方向必不可少。如周末布置学生学当家、做家务、招待客人;班级定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手工制作等比赛。再通过循环日记的形式记录经历、见闻和感受,每周交流一次,实现材料共享。把作文教学置身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活动中,置身于现实的交际活动中,它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启发了学生收集生活的信息、领悟生活哲理的能力,习作时学生自然思如泉涌、笔奕生辉。例如在“校园生活剪影”、“家庭幸福展示”的周循环日记主题活动中,学生的作文五彩纷呈。郑泽鹏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老师布置我们为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第一次动手煎了一个蛋,我看到妈妈吃饭时居然感动得哭了。原来有意义的事一直就在我身边、在这么平凡的经历中,以前我竟没有发现。真是留心生活处处有文章,处处有感动啊!”   二、直抒胸臆,从课堂新知学习培养能力迁移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把情感体验的作业渗透到学生生活中,丰富情感经历,深化感受,习作时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如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教师把课堂留给了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解读,以文本为载体联系自身实际,畅谈“光阴易逝,及时当勉励”的决心,用循环日记的笔触抒发“勿为寸阴短,既过难再寻”的感慨。既达到了小练笔的目的,又让学生找到了情感的支点,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诠释语文,字里行间,真情四溢。朱凤仪同学在日记中谈到:“一节《匆匆》给了我巨大的震撼。朱自清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还感叹自己碌碌无为;而我们每天玩耍、看电视、上网,竟然还不懂得把握美好时光,肆意挥霍青春,相比之下真是惭愧。我们应该挽住时间的手,发奋学习,让自己的人生同样活得光彩。”情由心生,有感而发,习作时写出真情实感自然水到渠成。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语文实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课堂新知学习结合习作训练,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从新知学习到生活实践,尝试用笔记录每天让自己有所感悟的事,用笔捕捉心灵的撞击,让循环日记记录下心得体会,成为篇幅作文的缩影,为习作建立起一座丰富的素材宝库。   三、倾吐心声,用笔记录心路历程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他们的世界是个奇妙而充满梦幻的世界,他们以不同于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品评生活,它总是为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着。循环日记以日记形式呈现,让学生随时把心情作为习作的基点,鼓励孩子们用笔倾诉成长烦恼,反思言行得失。王涓同学与同桌发生了误会,循环日记成了她倾诉与道歉的最好选择:“早上我不理智的一句话肯定伤透了婷婷的心。静下心反思,我心中充满了愧疚。我多么希望婷婷能接受我的道歉,我们要是能和好如初那该多好啊!”陈婷婷在修改作文时加上了一段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心的过失,不会影响真诚的友谊。”多么了不起的孩子!我在旁边加了一句批语:“坦诚以待,收获的不只是友情,还有自我的提高。”一页日记是孩子的心路历程独白,也架设起老师走进学生心灵的桥梁。   四、同题异构,从修改中搜索个性素材   作文是思维的产物,优秀的作文来源于优秀的思维。同样,学生每进行一次相互修改,就是一次很好的思维过程的训练。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里波特,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迥异都会使同一题材写出不同见地的文章。因此,同题异构不但是素材积累的一种方法,更能为展示学生的独特个性另辟蹊径。   教师通过循环日记的批阅,启发学生从批改同学的日记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发现不足,并由人及己,引发思考,在第二天的循环日记中尝试同题异构,写出自己的风格。许优真同学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因练字态度不认真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感悟到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郑清凉同学在修改中写道:“其实我也曾有过相似的经历,是啊,严师出高徒,老师教给我们的不只是练字方法,也许还有更多。”教师抓住训练的契机,在批语中鼓励他也把类似的经历写一写。第二天的日记中,郑清凉同学不但写出老师的用心良苦,还感悟到事事都必须认真对待,才能煅练出严谨态度。每周一次的循环日记,学生通过自我写作、循环批改他人习作,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同一经历,尝试从自己的角度再次诠释与他人不同的想法,使他们更容易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循环日记的“美丽现身”,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启发了学生感应生活信息、领悟生活哲理的能力,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阅读鉴赏能力。它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学生心潮上吹起了波澜,更吹出了写作教学的一片生机,实现了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化。今天品味学生张扬着个性的日记之果,明日定能收获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画卷。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海市九湖中心小学)


相关内容

  • 让作文绽放生命的风采
  • 让作文绽放个性的风采 潍坊滨海一中 张秀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一种生命运动,是一种对话活动,是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自我修炼过程,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学生视作文为负担,害怕.讨厌作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角度来看,缺乏生活实践,没有写作的 ...

  • 快乐作文------我手写我心
  • 快乐作文------我手写我心 镇江市丹徒区石马中心小学 周文浩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最恼人的一块教学内容,而写作文也是许多学生觉得头疼的事情.老师怕上作文课.怕改作文,学生更怕写作文.但是,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总是如期而至,每周一摞的作文本总是要改."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评讲&q ...

  • 鼓励个性张扬 彰显作文特色
  • 摘要:在自主写作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和足够的空间,缓解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富有新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在身心全然释放的状态下习作,自然.恬静和谐.学生的习作热情高涨,学生各种创意的表达自然流淌.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其把习作当作表达真性情.真情感的舞台, ...

  • 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 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 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 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 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quo ...

  • 六年级(1)上册语文作文教学计划
  • 六年级一班作文教学计划 沙小: 陈珍 2014-8-3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67人,男生35人,女生32人.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同学对学习还是有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想象较丰富,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习作语句也较优美.但一部分同学观察和阅读能力较差,对于习作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一段话写不完整,写不具 ...

  • 怎么样才能教好三年级作文
  • 怎么样才能教好三年级作文 湛江市第六小学 李燕 读过一篇文章<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写的是人们往往被成功的难度所吓倒,以为成功就要锥刺骨,吃得苦中苦,其实只要踏踏实实,快快乐乐地做,人们照样可以轻轻松松地成功. 作文也是如此,还没开始学,早就被"作文难啊".&q ...

  • 让学生爱上作文
  •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48-02 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害怕,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作文的技巧与规律的指导,而忽视学生写作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学生一写作文就紧张,就有一种压抑感,就会产生一 ...

  • 论文题目汇总
  • 论文题目汇总 探寻被遗忘的宝藏 从完事到完人,从中间到中坚 真爱的品味,真情的表达 博客,累积起步作文教学之精彩 课文课上的困惑究竟该抛给谁 语文味,还语文课的亮丽本色 让英雄活在孩子心中 对阅读教学中三个关键操作流程的理性审视 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 寻找口语训练的另一片天地 点在肯綮 拨在当口 行 ...

  • 让小学生不害怕作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 让小学生不害怕作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怎样让小学生不害怕作文? 小学生害怕作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缺乏作文的兴趣或愿望:二.作文"言之无物"即无话可说:三.作文时有话可说但说不具体:四.语言表达欠缺个性. 怎样让小学生不害怕作文呢?下面谈谈几点肤浅的做法: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