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资阳市雁江区第二中学 《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

研究报告

雁江二中2012级语文课题组

主研: 刘 琼 龙 运 鲁建南 朱俊杰 张洪

2103年5月

目 录

一、课题的提出 „„„„„„„„„„„„„„„„„„„„„„„„„„3-5

(一)三个“需要” „„„„„„„„„„„„„„„„„„„„„„„„„3

1、是摒除传统的阅读教学弊端的需要 „„„„„„„„„„„„„„„4

2、是突破阅读教学瓶颈的需要 „„„„„„„„„„„„„„„„„„4

3、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4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5

二、课题的界定 „„„„„„„„„„„„„„„„„„„„„„„„„„„6

三、课题的设计 „„„„„„„„„„„„„„„„„„„„„„„„„„„7

(一)研究目标 „„„„„„„„„„„„„„„„„„„„„„„„„„„7

(二)研究内容 „„„„„„„„„„„„„„„„„„„„„„„„„„„7

(三)研究重点 „„„„„„„„„„„„„„„„„„„„„„„„„„„7

(四)研究方法 „„„„„„„„„„„„„„„„„„„„„„„„„„„7

四、研究的过程 „„„„„„„„„„„„„„„„„„„„„„„„„„7-8

五、研究成果 „„„„„„„„„„„„„„„„„„„„„„„„„„8-16

(一)遵循学生阅读的认知特点,构建“开放互动式”课堂 „„„„„„„„8

(二)运用“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导引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9

(三)明确了“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10

(四)探索出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操作流程 „„„„„„„„„11

(五)探索出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14

(六)形成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的评价办法 „„„„„„„„„16

六、研究效果„„„„„„„„„„„„„„„„„„„„„„„„„„„17-20

第一、学生提高了阅读兴趣,转变了阅读态度 „„„„„„„„„„„„17

第二、学生提升了自主阅读能力 „„„„„„„„„„„„„„„„„„17

第三、学生逐步养成了自主阅读习惯 „„„„„„„„„„„„„„„„18

第四、教师教学观念日益更新 „„„„„„„„„„„„„„„„„„„18

第五、教师学习意识显著增强 „„„„„„„„„„„„„„„„„„„19

第六、教师教学能力长足进步 „„„„„„„„„„„„„„„„„„„19

第七、教师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20

第八、教师合作交流明显加强 „„„„„„„„„„„„„„„„„„„20

七、课题研究的思考„„„„„„„„„„„„„„„„„„„„„„„„20-21

八、参考文献„„„„„„„„„„„„„„„„„„„„„„„„„„„21-22

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

研究报告

雁江二中2012级语文课题组

主研: 刘琼 龙运 鲁建南 朱俊杰 张洪

【内容提要】

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针对长期以来“填鸭式”阅读教学

的痼疾,进行了大胆的课堂阅读教学改革,构建了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体系。

课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果。

理性认识层面:

研究者遵循学生阅读的认知特点进行“开放互动式”课堂的构建,明确了“开放互

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操作技术层面:

课题组一是编制出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导引表;二是探

索出了“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操作流程;三是总结出了“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应遵循的原则;四是形成了“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的评价办法。

课题研究成果的运用,真正体现了新课改自主阅读教学理念,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

一场革命,对于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质,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题研究获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

学生方面表现为:

学生提高了阅读兴趣,转变了阅读态度,提升了自主阅读能力,逐步养成了自主阅

读习惯。

教师方面表现为:

教学观念日益更新,学习意识显著增强,教学能力长足进步,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合作交流明显加强。

一、课题的提出

(一)三个“需要”

太多的语文教师常感慨语文难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难培养。以前也有很多语文教

师进行过自主阅读方面的研究,但是我们发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多是在各级教改展示课中得以呈现,在平常的教学中,太多的语文教师还在走传统阅读的老路。我们要真正地做到研教结合,找到在日常教学中真正贯彻自主阅读的途径和方法。该课题的研究满足了三个“需要”:

1、是摒除传统的阅读教学弊端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在目标上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在方法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考试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传统阅读教学“教师讲,

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体表现为:

(1)文本解读的应试化

许多教师在分析具体文章的时候,完全按照中考题型的框架进行讲解。教师还要由

此编制出大量的模拟试题,运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种模式化的题海,遮蔽了学生宽广的视野,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凡是与中考题型有关的内容,就会在课堂上被无限地放大,并且将得到强化训练。而所谓与中考题型无关的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就会草草收场,甚至被偷梁换柱。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只会考试,缺乏真正的语文能力。

(2)主题理解的单一化

目前阅读教学中对文章主题的解读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教师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一种是教师自己的概括。

在考试中,教师的答案似乎是唯一的标准选择,学生也奉为金科玉律,这就严重束

缚了学生主体思考的巨大潜能和自由空间。学生本来应有的独立思考、丰富想象、理性判断等,在这种主题理解的单一化中丧失贻尽。

(3)文本分析的破碎化

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层次,都与整个文章有

着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现在的语文阅读,常常把一篇篇活生生的文章肢解得零散破碎,过多注重局部的字词、表达等内容的提问。这样,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就

会丢失文章许多宝贵的思想和灵魂。

(4)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它主要表现为文章解读的三步曲,即主题思想、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主题思想的

概括也有明确、固定的格式。

如在分析议论文的结构时,总是老三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引

论、本论和结论。这就带有了一定的程式化倾向。事实上,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丰富多采,是不能用模子去套的。

写作特点的分析,也常常千篇一律地从语言、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概

括,而缺乏文体的独特视野。

阅读练习,常常是中考试题的复制和克隆,教师用题海战术来强化题型意识。由于

受中考模式的制约和升学率的影响,教学方法很难进行较大的改革。

因此,改革阅读教学,强化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过重、

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还课堂给学生。

2、是突破阅读教学瓶颈的需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方法。无数的公开课也呈现出各

种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但是学生真正投入课堂的却并不多,目前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并不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不喜欢语文,而是我们教学方法单一落后。这样的课堂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这样的教学方法怎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阅读教学要大胆地“放开”,既放开学生,也放开教师。

要真正从根本上去除过去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必

须解放思想,摆脱束缚;其次,要大胆探索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研究”就是要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措施,让学生享受语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自主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来说,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表现在自主学习的“三

性”更突出:

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调控;

独立性——学生较大程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自己作出选择和判断;

有效性——学习过程得到优化,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教学能更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

“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2、建构主义学习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对学习也赋予了新的意义。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

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过程。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

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的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协作”“会话”是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中的两大要素。“自主阅读”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而又不忽视教师主导地位、凸显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大语文教学观

大语文教学观要求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

的大背景中去,对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加以利用,从而构建一套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使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学习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应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力求做到立足课堂,面向生活,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生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大环境、多渠道中学习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1.自主阅读

即建立在自主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新的阅读模式,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确立阅

读目标,自我监控阅读过程,并自我进行阅读评价的心理过程和实践活动。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主要体现于两个层面:行为层面和认知层面。行为层面

的自主强调学生对阅读过程和环节的充分占有。认知层面的自主又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阅读时支持和调控行为自主的认知背景(包括阅读思维、方法、策略等),二是指向文本内容的认知自主,即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包括个性化解读、批判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

自主阅读是实现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社会中的学习个

体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2.开放互动式

本课题中的“开放”:第一是指学生层面的开放。开放阅读内容,开放阅读目标,

开放阅读方式,一切阅读行为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设计和处理。第二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开放。教学的设计不僵化,课堂的处置要灵活,不能完全按既定程序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哪个层面的开放,阅读教学都要依据课程标准,遵循教育教学原则,不能“自由化”、“盲目化”、“随意化”。

互动,就是指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教学互动,是指把教学活动

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把教学评价看作是一种自我实现和体验价值的内

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三、课题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构建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学习模式,探索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有

效方法。

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批判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等自主阅读能力,形

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3、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及科研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教师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2、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内涵、特征及方式的研究

3、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研究

4、初中语文自主阅读中教师角色定位及主导作用的研究

5、初中语文自主阅读中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三)研究重点

初中语文自主阅读中教学模式和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文献资料研究法:从现有的相关资料的扒梳中总结出自主阅读的指导策略。

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

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

案例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从中总结出开展自主阅读的规律和指导方法。

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反思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收集、整理研究中的资料,

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有价值的报告。

四、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 (2010.9-2011.2)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课的研究现状。确定课题研究小

组,明确研究职责,分工到人。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请有关领导及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和论证、开题。

3.展开调查。对学生语文阅读现状、教师阅读教学现状,特别是学生自主阅读现状

展开调查研究,认真科学地分析统计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4.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拟定具体实施措施,并充分考虑措施的

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 (2011.3-2012.8)

1、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学生阅读现状,设计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开放互动式”

阅读教学模式。

2、加强自主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索,抓实实验研究的过程管理 ,有计划、有

重点地开展好研究工作,在教学尝试中不断改进。作好记录 ,把实验中的问题及时整理 ,并注意阶段性的总结 。

3、定期组织试点班交流课,在研究过程中调整、修改研究实施方案。

4、撰写经验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整理成功个案,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 总结完善阶段(2012.9-2013.8)

1.进行实验效果终结检测,对实验成果进行理论升华,广泛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撰

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

2.系统整理,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召开结题会。

五、研究成果

(一)遵循学生阅读的认知特点,构建“开放互动式”课堂

我们把研究的注意力首先放在了学生如何学,研究学生阅读的认知过程及特点。只

有了解了学生阅读的认知特点,并根据它采用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恰当、最有效的。

研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如下的认知特点:

就阅读过程而言,任何人都得先按“句 →段→篇”的顺序把握文本内容,但是却

不能一次就把文章读透。按“句 →段→篇”的顺序阅读,学生能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

握,但这时的整体感知是模糊的,片面的。而最遗憾的是很多学生走到这一步就停步了,或没有办法再深入了。这时往往会出现两类情况:一是有一些零散的疑问,但不知从何着手分析解决;二是发现不了任何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篇→段→句”的深入理解过程。这个过程是“整体-局部-整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整体把握是品析局部的总方向,而局部的品析则会使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更清晰,更完整,更深入。这种认识的升华也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对局部的理解也会更深入、更准确。

正是基于此,我们研究构建了成果(四)所呈现的教学流程。

(二)运用“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导引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读懂了“共性”, 读出了“个性”,就真正读透了“这

一篇”、“这一类”,无论是质疑,还是释疑,还是写作,心中就有谱了。下面是我们根据各类文体,针对阅读各类文体的方法总结出来的自主阅读导引表:

“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导引表

自主的个性阅读,并不是“自由化”、“盲目化”、“随意化”的“乱”读,既

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明确常规阅读要求是个性化自主阅读的基础,个性化阅读实质就是在常规阅读目标中做出取舍,或者是重新调整。另外,要想突破个性化自主阅读中遇到的难点,必须从常规目标中找到切入点。

此表的运用方法:

此导引表“常规阅读要求”涵盖了绝大部分文体的阅读目标。运用前要让学生全面

地掌握这一知识体系,学生对此表掌握得越全面越准确,自主阅读的自主性才越强。具体到某一篇文章的阅读时,此表中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完全用到的,这就需要在阅读实践中教会学生自主取舍,确定这一篇的具体目标。

此表针对面比较广,因此,一次印发后,可长期使用。最终目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

使用后,学生能把它牢记在心中,并形成一种阅读习惯。

“个性探究”部分的内容不一定每次都要填写到表格中,相关的内容可以用相应

的符号在文中圈、点、勾划、批注。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适用的阅读符号系统,如重点段落统一用一种符号,精彩语句统一用一种符号,疑难问题又统一用一种符号,忽略的问题也统一用一种符号,如果再辅以编号就更能事半功倍了。

(三)明确了“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1、学生的角色——真正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目标。所以,不论是教学准备,还是教学

实施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学的成败最终也是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尝试,谋求学生个体创造潜能地充分挖掘和个性的张扬,让学生接近生活,关注现实世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展开阅读,自主拓展阅读范围,学生真正成为

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2、教师的角色——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阅

读的支持者和评价者。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选择

学习材料与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他们所学材料的个人意义,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开放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中,我们力求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有问题问,有不同程度的实实在在的收获。

(四)探索出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操作流程。

(1)激趣导向,构建情景

学生自主阅读----依据共性目标,自主阅读;圈、点、勾划、批注;整理收获。

教师激励引导----热情鼓励,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阅读信心;制订弹性目标,

解除约束,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设计教学时,阅读目标制定要灵活有梯度。目标的制定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

侧重于思考学生想学什么,怎样学,不要仅仅想着教会什么。应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水平,随时调整目标要求。因为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目标承认学生差异,具有不固定性和广阔性,使学生变“学会” 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境的顺利建构。 此表详解如下:

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据整个思维空间的大部分,课堂上持久的注意力,还需要浓厚的

兴趣做支持。“兴趣”是保证某一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搞好师生互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有一种破解疑难的满足感和愉快感中,让他们在经历动态的合作探索中享受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快乐!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构建师生互动情境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无形诱

饵,用兴趣作铺垫,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嗜学情感,以致于使学生各部分心智领域获得最大容量的满足。

如阅读《斑羚飞渡》一文,可这样激趣:我们刚学了《鹤群》一课,鹤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团结、

勇敢、友爱让我们感动。而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会给大家带来更强烈的心灵震撼。如果你不信,那你就读读这篇文章,看看能不能让你震撼,并告诉我们,斑羚身上的哪一点让你震撼。

(2)自读感知,确定目标

学生尝试发现----发现问题,尝试探究。

教师巡视协助----了解学情,适时适度引导协助。

学生的自主阅读,应当是有目的的阅读。最初教师不设定过于细化的目标或有意不

出示目标,避免教师设定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从而锻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只需要抓住阅读与写作的核心问题:“写什么(表现什么、表达什么)”、

“怎么写的”、“为何这样写”,让学生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和判断,根据相应的文体知识自主确定方向,逐步深入理解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同时发现问题,并做好标记或批注。

其次,可运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尽快接触目标。教材中的“思考、练习”不仅提

示了阅读目标,而且暗示了实施目标的具体内容。明确目标后,可先引导从中寻找答案,以尽快接触目标。

如七年级下《石榴》,从“练习一”可最快速地整体把握,明确理解内容的目标方向。“练习

二”引导学习关注文中的难点,突破难点。“练习三”引导学生研读文中重点语句。借助“思考、练习”与教学目标快速接轨,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学生可基于自已的阅读能力,自主确立目标。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目标均由教师确定,阅读一篇课文要完成怎样的任务,教师

明白,学生茫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决于教师的布置和安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可见,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发挥目标对其学习活动的导向作用,而且

要发挥教材对教学目标的暗示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目标。这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有机融合,互为促进。现行教材编排科学,只要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经验,并对教材细心分析,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就能把握阅读目标。弹性目标的制定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构建师生互动情境的前提。

如《小巷深处》一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各自的研读方向就各有差异,有的学生重点研究文

章的选材;有的同学则重点研究是文中最有感染力的描写。而这些点综合起来恰恰就解决了研读此文的重点和难点。

(3)讨论交流,尝试目标

学生协作探讨----提出疑问,合作探究,生问生答,讨论辩论,生生互动。

教师引领指导----点拨引导,拓展深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是

涌动着激情的生命体,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然而,就每个个体而言,其经验又是独特的。因此,语文教学应牢固树立个性意识,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倡自读、自悟、自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努力让“文本”拓展开来,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场”,最大限度地彰显生命活力。根据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和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的教学最关键是师生不分彼此,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教学环境,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共同检评教学效果。

创造性思维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教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然后在教

师的引导下,按照“生问-生议-生悟-师结”的教学步骤,不拘一格地展示并探讨学生疑问,教师不是按部就班按设计的教学程序实施教学,而是根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教学顺序、教学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去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机会尽可

能的交给学生,因为甲同学提出的疑问,乙同学可回答,乙同学回答不全面的,丙同学丁同学可补充。教师要“吝啬”、“懒惰”,问题的答案能不给就不给,能“旁观”则“旁观”,只有当所有学生都无能力完成的难点问题,教师才需引导,但要掌握好“适时”“适度”引导的原则,拿捏好引导提问的时机和难度,尽量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促进阅读能力的形成。

对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可权衡比较,分门别类,联系点化,随机点化。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应变能力,有助于构建师生互动情境,保障讨论

交流的顺利进行。教师在与学生传递信息和思维互动共进的过程中,如果善于控制各种

外在条件,并能随机应变,较科学和灵活地调控和处理各种反馈信息,就能达到教学进程的顺畅和完美。 这就要求教师应做到:

①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点引向正确轨道。

②能够随机应变,及时调节和消除课堂阻碍,有效影响学生,如可采取幽默引趣法,

巧妙对答法,近身暗示法,旁敲侧击法等。

③课堂师生互动应关注下层学生。下层生往往在课堂中被忽略,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给中等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也尝受到成功的喜悦,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对教师的畏惧,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④教师应当布置多层次分类的自选作业,让学生会学、乐学、学会,提高作业的完

成质量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探索,研究和总结。

(4)总结提升,完善目标

学生思考领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加深领悟。

教师总结提升------教师质疑,延伸问题,引导深入探究学生忽略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和质疑的情况做出判断,迅速梳理学生所忽略的重难点问题,按

“生问-生议-生悟-师结”的程序循序渐进地质疑并引导学生释疑。

另一种操作方法,就是在学生的相关疑问后,顺势提出,以突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

更易于形成系统,也节约了时间。

(五)探索出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大胆让学生“尝试──合作──探究”,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① 让学生自己读的原则

每一篇文章,带给每个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不同的。让学生自己读,更能使主体和

客体思想相碰,情感相激,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中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经历读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的启迪,知的构建,情的陶冶,能力的迁移。并在这一读的过程中,享受读的快乐,获得读的幸福。当然,让学生自己读,要给足时间;要有层次地指导;要形式多样,如:给学生配乐;让学生表演读、默读等等。读中要放飞学生的心灵,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

②让学生自己问的原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问不仅是教师的

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如何在教学中引入学生“质疑”,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老师要充分把握时机,尊重学生,给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问能够提。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要让学生尽情地提,提充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好奇的天性,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质疑问难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质疑。因

为他们往往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③让学生自己感的原则

任何阅读结果,都是思维加工的结果;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认知不断建构的体现。

学习的质变点,往往就在学生猛然跳起的那一刹那间发生。学生这一情感形成的过程,是老师讲、灌、析都无法代替的,非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想、读中品不可。这样才能真正溶入教材,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让学生自己感”是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的本质特征,也是真正落实人文精神的关键。

④让学生自己说的原则

说,不仅仅是为了表达理解结果,更是一种极强的言语交际活动。说与听是共时的,

相依的、互动的,具有突出的情境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由不敢开口到敢开口,由不善说到善说,既要经历一个心理的反复冲突过程,又要经历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实践过程。而学生要实现这一跨越,老师必须给每个学生创造出公平合理的机会和人人参与的机会。答问是说,交流评价是说,辨析研讨是说,体会想象是说,复述讲演是说,等等。这些说,往往能激活课堂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充分发展。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源泉,提供说话的时空,营造说话的氛围。只有突破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说才会走向多样化;只有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形

式多样化,如:同桌式、或小小组式、或全班式,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有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不要怕学生说得慢,或一时说不上来;不要怕学生说错、说罗嗦、言不达意、或张冠李戴,这都是学生走向敢说、能说、会说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是非常正常的。对胆小或不善说话的学生,老师更要鼓励,多给机会,精心指导。学生一旦走入无拘无束的说话境界,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创造精神会得到大大增强。让学生自己说,能创新语文教学,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更加积极地凸现出来。

⑤让学生自己评的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实践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

与闪射的激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把学习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学生评什么呢?评读、评思、评说、评悟,评课堂的一切具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评是全方位的,既强调互评,也强调自评,还可以评老师,评教材。通过评,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张力,促进学生认识的飞跃,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力,使学生更主动驾驭并掌握语文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用自己的智慧、经验、认识去发现美、感受美、揭示美和完善美,并实现表现自我的欲望与意愿。学生的“会评”是从在不断的“学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让学生拥有评的权力,不仅能充分张扬学生自我的个性,而且通过这种个性张扬,能转化为学生更具有个性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自主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当然绝不仅仅只包含这五个方面。

以上这五个方面也不是能互相割裂开的,而应该是互相渗透、互相关联的。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从而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六)形成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的评价办法

课堂交流过程中,实施“多维”评价:

① 学生互相评价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之间相互对探究问题的理解做出评价,既是互助,

也是相互促进。充分调动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能有效地营造相互比拼,积极辩论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 教师适时适当评价

对大胆提问、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肯定赞赏其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对学生的发言又要客观带鼓励性地给以评价。

教师评价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化。什么样的教学也无法消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应

该消除个体差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进行“开放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化,从而实现学生个体语文能力的提高。

六、研究效果

经过课题组历时两年多的实验与努力研究,“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阅读氛围更浓厚了,师生都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了,学生的阅读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 第一、学生提高了阅读兴趣,转变了阅读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明确指出:“没有任何

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他们都指出了兴趣的主要职能就是使学生爱好学习,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内在力量。因此,我们课题组全体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并维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过去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是老师和家长在“要我学”,为了在考试中增加得分而不得不学。很多同学过去上课就是听老师讲,机械地记课堂笔记,很少有学生能主动思考,更缺乏大胆质疑的精神。通过研究实践,学生们能充分认识到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的需要,认识到在这个时代拥有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更新度的重要性,因而学习语文的兴趣大有提高,大多数同学能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的乐趣,能把学习语文作为获取广博知识和快乐的源泉。因而学习也更主动了,成为自觉的“我要学”。

第二、学生提升了自主阅读能力。

研究实践表明,在“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影响下,学生的阅读独立性,自主

探究能力和个性化解读能力有明显提高。

多数学生以前看到一篇从没有读过的文章,往往很茫然,如果要答阅读题,则更是

无从下手。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们掌握了不同文体的特点,现在再看到一篇全新的文章,多数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文体自己制定出阅读目

标,并能运用老师教给的方法,深入剖析。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视野变开阔了,思维变活跃了,阅读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并能学以致用,把阅读所得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

第三、学生逐步养成了自主阅读习惯。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地方。通过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经常地、有针对性地用课内阅读教学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主要表现在下几个方面:

1、养成了质疑和主动探究的习惯,提高了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课题组成员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质疑意识,勇于提出不同见解;要有灵活多变的思维技巧,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寻觅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用符号助读,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坚持要求和指导学生自己勾段落,画重点,圈佳句,随手批注,逐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学们也真正明白了“读而不思则罔”的道理,能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树立了“读书须动笔,无笔不读书”的观念,养成了随时提笔在手,及时地划一划(划精彩处)、摘一摘(摘精美句)、写一写(批注、评点或读后感)的好习惯。

2、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善于归纳总结。

教育心理学表明,人的自学能力是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而形成知识的有效手

段就是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教给学生积累和梳理知识的方法,如学习制作各种资料卡片,目录索引以及各种读书笔记等。我们希望能够使学生形成习惯,并终生受益。可喜的是,通过长期的严格训练,我们的学生在老师们系统而持之以恒的指导下,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积累知识、整理知识的能力。

我们的“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的历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经过实

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养成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而且课题组教师也在探索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四、教师教学观念日益更新

在进行课题研究以前,我们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很保守,讲课时喜欢对学生进

行满堂灌,生怕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生怕影响学生的考试得分。事实证明,老师越

是讲得多灌得多,学生学得越死,越不会思考。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深深地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应强调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以心解心,以意会意,不能受《教师用书》机械、保守的阐释制约,而应不落窠臼,实事求是地挖掘作品中的艺术韵味和人文主义的内核,还学生一个个充满激情、个性的教学内容。教师把《教师用书》或别的一些资料上的说法强加给学生无疑是不恰当的,而应诱导、启发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现在,课题组成员都能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自己去悟。

第五、 教师学习意识显著增强

给人一杯水,自身须有一桶水。通过本项课题研究,语文教师认识到了加强自身阅读的紧迫性。以前语文教师习惯翻看的只是两本书——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而现在,教师为指导学生读书,解答学生问题,必须广泛涉猎、不断吸收,丰富自己的学识。“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追求,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这些理念正在教师们的行动中逐渐得到体现。随着我校多媒体的普及应用,更多的老师选择网上阅读查找资料,方便快捷,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来延伸课堂深度,提高课堂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也不再仅仅注重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而是更加关注布

置学生预习的内容,以及课后拓展的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充分准备好自己需要的知识,尤其是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语境意识。集体备课中注重讨论设计预习学案,在学案中体现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可操作性练习等,课前发下由学生自学背景材料,完成预习练习,学完文章后再进行巩固训练和课外延伸,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本课题组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时间推荐给学生阅读书目,并要求学生书写阅读笔记,

教师及时批阅,提出建设性意见。课题组内很多老师都与学生约定师生同步阅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领学生的阅读。为了方便与学生交流,很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眼下学生们爱看的书,其目的是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哪些书适合浏览,哪些书需要精读,还有哪些书得有知识阅历的积累才能读懂,总之,就是要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读书计划,提高阅读质量。

第六、教师教学能力长足进步

在“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大促进了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设

置目标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语言技能、导入结束能力、调控应变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作业设计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等。“开放互动式”自主

阅读教学实现了师生角色平等化,教学目标差异化,文本解读多元化,教学设计灵活化,课堂组织活动化,教学评价激励化,多媒体使用适度化。

第七、教师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课堂上,把学习阅读的主体还给学生,实际上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

讲授为主的课堂,老师们常常是课前熟悉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把握好教学重难点,一堂课讲下来很容易,甚至受到听评课者的好评都不是难事。把阅读主体还给学生,老师除了备教材,更多的需要备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学生的发现、收获、疑问肯定都各不相同,教师如何做到充分肯定学生的个体收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解答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实现最大化的课堂效益,这实际上对老师的知识储备、课堂驾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课堂,如果老师仅凭一本参考资料、凭借曾经讲过这篇文章的印象,凭借自己具有较强的授课能力,是绝对拿不下来的。老师的教学,由精讲变为精备;老师的角色,由灌输者变为引领者、探索者;老师的位置,由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必定不是抱着教参做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一道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教师们在课余也经常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撰写文章,多位老师的论文或获奖或在期

刊上发表。通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践,我们爱阅读的教师多了,对阅读探讨的教师多了,与学生间的沟通也多了,自身的文学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第八、教师合作交流明显加强

新课程主张“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前我们的眼光常常只是关注师生

之间的合作交流及学生同伴之间的合作形式,而很少关注教师间的教学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观念。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论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时说“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要在学校形成合作交流的氛围,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交流。通过此次课题研究,老师们的增进了合作意识,经常交流探讨,资源共享,使备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思考

“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方法在实践运用要注意初中各阶段学生能力的差

异。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教学要特别注意并处处理好以下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否则,学生的自主将可能无所事事,漫

无目的。

2、教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低年级段的班级要做好这一点相对

较难,对难度较大的篇目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比例有限。教师不要操之过急,各年级的训练目标要有梯度,循序渐进,方能渐入佳境。

3、运用此法教学一定要关注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参与互动积极不够高的学生,避

免他们成为课堂的观众。

4、运用此法教学,对教师备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课前的准备要充分,要预设多种备选的教学方案,才能灵活地适应“万变”的

课堂。针对学生阅读情况,根据学生阅读中遗留的问题和忽略的问题,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使教学过程具有可控性。

运用此法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侧重关注“教什么”,转变到侧重关注“怎么

教”;从侧重关注“教师怎么教”,转变到侧重关注“学生怎么学”;从教师的“教”转变到教师的“导”;从教师的“牵”转变到教师的“陪”。总之,教学的处理要根据“学生怎么学”和“能怎么学”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阅读可以让学生锻炼思维、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发展智力;阅读可以让学生直接

接受书中的艺术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但部分学生仍“不愿读”“不会读”的现状还应引起广大教师的反思。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

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实实在在地培养起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自主”阅读。

八、主要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3. 百度“建构主义学习论”

4.《“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思考》

5.《让自主学习贯穿语文课堂》(李南生)

6.《如何创设自主学习课堂的师生互动情境》 (林秋奇)

7.《师生互动的指导方法与策略体系》 (刘世君)

雁江二中《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课题

2013年5月

资阳市雁江区第二中学 《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

研究报告

雁江二中2012级语文课题组

主研: 刘 琼 龙 运 鲁建南 朱俊杰 张洪

2103年5月

目 录

一、课题的提出 „„„„„„„„„„„„„„„„„„„„„„„„„„3-5

(一)三个“需要” „„„„„„„„„„„„„„„„„„„„„„„„„3

1、是摒除传统的阅读教学弊端的需要 „„„„„„„„„„„„„„„4

2、是突破阅读教学瓶颈的需要 „„„„„„„„„„„„„„„„„„4

3、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4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5

二、课题的界定 „„„„„„„„„„„„„„„„„„„„„„„„„„„6

三、课题的设计 „„„„„„„„„„„„„„„„„„„„„„„„„„„7

(一)研究目标 „„„„„„„„„„„„„„„„„„„„„„„„„„„7

(二)研究内容 „„„„„„„„„„„„„„„„„„„„„„„„„„„7

(三)研究重点 „„„„„„„„„„„„„„„„„„„„„„„„„„„7

(四)研究方法 „„„„„„„„„„„„„„„„„„„„„„„„„„„7

四、研究的过程 „„„„„„„„„„„„„„„„„„„„„„„„„„7-8

五、研究成果 „„„„„„„„„„„„„„„„„„„„„„„„„„8-16

(一)遵循学生阅读的认知特点,构建“开放互动式”课堂 „„„„„„„„8

(二)运用“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导引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9

(三)明确了“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10

(四)探索出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操作流程 „„„„„„„„„11

(五)探索出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14

(六)形成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的评价办法 „„„„„„„„„16

六、研究效果„„„„„„„„„„„„„„„„„„„„„„„„„„„17-20

第一、学生提高了阅读兴趣,转变了阅读态度 „„„„„„„„„„„„17

第二、学生提升了自主阅读能力 „„„„„„„„„„„„„„„„„„17

第三、学生逐步养成了自主阅读习惯 „„„„„„„„„„„„„„„„18

第四、教师教学观念日益更新 „„„„„„„„„„„„„„„„„„„18

第五、教师学习意识显著增强 „„„„„„„„„„„„„„„„„„„19

第六、教师教学能力长足进步 „„„„„„„„„„„„„„„„„„„19

第七、教师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20

第八、教师合作交流明显加强 „„„„„„„„„„„„„„„„„„„20

七、课题研究的思考„„„„„„„„„„„„„„„„„„„„„„„„20-21

八、参考文献„„„„„„„„„„„„„„„„„„„„„„„„„„„21-22

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

研究报告

雁江二中2012级语文课题组

主研: 刘琼 龙运 鲁建南 朱俊杰 张洪

【内容提要】

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针对长期以来“填鸭式”阅读教学

的痼疾,进行了大胆的课堂阅读教学改革,构建了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体系。

课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果。

理性认识层面:

研究者遵循学生阅读的认知特点进行“开放互动式”课堂的构建,明确了“开放互

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操作技术层面:

课题组一是编制出了指导学生阅读的“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导引表;二是探

索出了“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操作流程;三是总结出了“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应遵循的原则;四是形成了“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的评价办法。

课题研究成果的运用,真正体现了新课改自主阅读教学理念,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

一场革命,对于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质,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题研究获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

学生方面表现为:

学生提高了阅读兴趣,转变了阅读态度,提升了自主阅读能力,逐步养成了自主阅

读习惯。

教师方面表现为:

教学观念日益更新,学习意识显著增强,教学能力长足进步,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合作交流明显加强。

一、课题的提出

(一)三个“需要”

太多的语文教师常感慨语文难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难培养。以前也有很多语文教

师进行过自主阅读方面的研究,但是我们发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多是在各级教改展示课中得以呈现,在平常的教学中,太多的语文教师还在走传统阅读的老路。我们要真正地做到研教结合,找到在日常教学中真正贯彻自主阅读的途径和方法。该课题的研究满足了三个“需要”:

1、是摒除传统的阅读教学弊端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在目标上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在方法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考试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传统阅读教学“教师讲,

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体表现为:

(1)文本解读的应试化

许多教师在分析具体文章的时候,完全按照中考题型的框架进行讲解。教师还要由

此编制出大量的模拟试题,运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种模式化的题海,遮蔽了学生宽广的视野,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凡是与中考题型有关的内容,就会在课堂上被无限地放大,并且将得到强化训练。而所谓与中考题型无关的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就会草草收场,甚至被偷梁换柱。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只会考试,缺乏真正的语文能力。

(2)主题理解的单一化

目前阅读教学中对文章主题的解读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教师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一种是教师自己的概括。

在考试中,教师的答案似乎是唯一的标准选择,学生也奉为金科玉律,这就严重束

缚了学生主体思考的巨大潜能和自由空间。学生本来应有的独立思考、丰富想象、理性判断等,在这种主题理解的单一化中丧失贻尽。

(3)文本分析的破碎化

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层次,都与整个文章有

着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现在的语文阅读,常常把一篇篇活生生的文章肢解得零散破碎,过多注重局部的字词、表达等内容的提问。这样,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就

会丢失文章许多宝贵的思想和灵魂。

(4)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它主要表现为文章解读的三步曲,即主题思想、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主题思想的

概括也有明确、固定的格式。

如在分析议论文的结构时,总是老三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引

论、本论和结论。这就带有了一定的程式化倾向。事实上,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丰富多采,是不能用模子去套的。

写作特点的分析,也常常千篇一律地从语言、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概

括,而缺乏文体的独特视野。

阅读练习,常常是中考试题的复制和克隆,教师用题海战术来强化题型意识。由于

受中考模式的制约和升学率的影响,教学方法很难进行较大的改革。

因此,改革阅读教学,强化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过重、

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还课堂给学生。

2、是突破阅读教学瓶颈的需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方法。无数的公开课也呈现出各

种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但是学生真正投入课堂的却并不多,目前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并不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不喜欢语文,而是我们教学方法单一落后。这样的课堂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这样的教学方法怎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阅读教学要大胆地“放开”,既放开学生,也放开教师。

要真正从根本上去除过去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必

须解放思想,摆脱束缚;其次,要大胆探索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研究”就是要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措施,让学生享受语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自主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来说,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表现在自主学习的“三

性”更突出:

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调控;

独立性——学生较大程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自己作出选择和判断;

有效性——学习过程得到优化,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教学能更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

“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2、建构主义学习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对学习也赋予了新的意义。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

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过程。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

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的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协作”“会话”是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中的两大要素。“自主阅读”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而又不忽视教师主导地位、凸显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大语文教学观

大语文教学观要求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

的大背景中去,对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加以利用,从而构建一套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使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学习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应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力求做到立足课堂,面向生活,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生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大环境、多渠道中学习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1.自主阅读

即建立在自主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新的阅读模式,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确立阅

读目标,自我监控阅读过程,并自我进行阅读评价的心理过程和实践活动。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主要体现于两个层面:行为层面和认知层面。行为层面

的自主强调学生对阅读过程和环节的充分占有。认知层面的自主又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阅读时支持和调控行为自主的认知背景(包括阅读思维、方法、策略等),二是指向文本内容的认知自主,即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包括个性化解读、批判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

自主阅读是实现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社会中的学习个

体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2.开放互动式

本课题中的“开放”:第一是指学生层面的开放。开放阅读内容,开放阅读目标,

开放阅读方式,一切阅读行为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设计和处理。第二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开放。教学的设计不僵化,课堂的处置要灵活,不能完全按既定程序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哪个层面的开放,阅读教学都要依据课程标准,遵循教育教学原则,不能“自由化”、“盲目化”、“随意化”。

互动,就是指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教学互动,是指把教学活动

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把教学评价看作是一种自我实现和体验价值的内

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三、课题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构建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学习模式,探索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有

效方法。

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批判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等自主阅读能力,形

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3、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及科研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教师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2、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内涵、特征及方式的研究

3、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研究

4、初中语文自主阅读中教师角色定位及主导作用的研究

5、初中语文自主阅读中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三)研究重点

初中语文自主阅读中教学模式和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文献资料研究法:从现有的相关资料的扒梳中总结出自主阅读的指导策略。

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

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

案例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从中总结出开展自主阅读的规律和指导方法。

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反思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收集、整理研究中的资料,

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有价值的报告。

四、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 (2010.9-2011.2)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课的研究现状。确定课题研究小

组,明确研究职责,分工到人。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请有关领导及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和论证、开题。

3.展开调查。对学生语文阅读现状、教师阅读教学现状,特别是学生自主阅读现状

展开调查研究,认真科学地分析统计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4.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拟定具体实施措施,并充分考虑措施的

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 (2011.3-2012.8)

1、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学生阅读现状,设计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开放互动式”

阅读教学模式。

2、加强自主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索,抓实实验研究的过程管理 ,有计划、有

重点地开展好研究工作,在教学尝试中不断改进。作好记录 ,把实验中的问题及时整理 ,并注意阶段性的总结 。

3、定期组织试点班交流课,在研究过程中调整、修改研究实施方案。

4、撰写经验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整理成功个案,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 总结完善阶段(2012.9-2013.8)

1.进行实验效果终结检测,对实验成果进行理论升华,广泛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撰

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

2.系统整理,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召开结题会。

五、研究成果

(一)遵循学生阅读的认知特点,构建“开放互动式”课堂

我们把研究的注意力首先放在了学生如何学,研究学生阅读的认知过程及特点。只

有了解了学生阅读的认知特点,并根据它采用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恰当、最有效的。

研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如下的认知特点:

就阅读过程而言,任何人都得先按“句 →段→篇”的顺序把握文本内容,但是却

不能一次就把文章读透。按“句 →段→篇”的顺序阅读,学生能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

握,但这时的整体感知是模糊的,片面的。而最遗憾的是很多学生走到这一步就停步了,或没有办法再深入了。这时往往会出现两类情况:一是有一些零散的疑问,但不知从何着手分析解决;二是发现不了任何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篇→段→句”的深入理解过程。这个过程是“整体-局部-整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整体把握是品析局部的总方向,而局部的品析则会使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更清晰,更完整,更深入。这种认识的升华也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对局部的理解也会更深入、更准确。

正是基于此,我们研究构建了成果(四)所呈现的教学流程。

(二)运用“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导引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读懂了“共性”, 读出了“个性”,就真正读透了“这

一篇”、“这一类”,无论是质疑,还是释疑,还是写作,心中就有谱了。下面是我们根据各类文体,针对阅读各类文体的方法总结出来的自主阅读导引表:

“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导引表

自主的个性阅读,并不是“自由化”、“盲目化”、“随意化”的“乱”读,既

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明确常规阅读要求是个性化自主阅读的基础,个性化阅读实质就是在常规阅读目标中做出取舍,或者是重新调整。另外,要想突破个性化自主阅读中遇到的难点,必须从常规目标中找到切入点。

此表的运用方法:

此导引表“常规阅读要求”涵盖了绝大部分文体的阅读目标。运用前要让学生全面

地掌握这一知识体系,学生对此表掌握得越全面越准确,自主阅读的自主性才越强。具体到某一篇文章的阅读时,此表中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完全用到的,这就需要在阅读实践中教会学生自主取舍,确定这一篇的具体目标。

此表针对面比较广,因此,一次印发后,可长期使用。最终目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

使用后,学生能把它牢记在心中,并形成一种阅读习惯。

“个性探究”部分的内容不一定每次都要填写到表格中,相关的内容可以用相应

的符号在文中圈、点、勾划、批注。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适用的阅读符号系统,如重点段落统一用一种符号,精彩语句统一用一种符号,疑难问题又统一用一种符号,忽略的问题也统一用一种符号,如果再辅以编号就更能事半功倍了。

(三)明确了“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1、学生的角色——真正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目标。所以,不论是教学准备,还是教学

实施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学的成败最终也是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尝试,谋求学生个体创造潜能地充分挖掘和个性的张扬,让学生接近生活,关注现实世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展开阅读,自主拓展阅读范围,学生真正成为

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2、教师的角色——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阅

读的支持者和评价者。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选择

学习材料与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他们所学材料的个人意义,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开放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中,我们力求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有问题问,有不同程度的实实在在的收获。

(四)探索出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操作流程。

(1)激趣导向,构建情景

学生自主阅读----依据共性目标,自主阅读;圈、点、勾划、批注;整理收获。

教师激励引导----热情鼓励,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阅读信心;制订弹性目标,

解除约束,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设计教学时,阅读目标制定要灵活有梯度。目标的制定应该从学生兴趣出发,

侧重于思考学生想学什么,怎样学,不要仅仅想着教会什么。应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水平,随时调整目标要求。因为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目标承认学生差异,具有不固定性和广阔性,使学生变“学会” 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境的顺利建构。 此表详解如下:

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据整个思维空间的大部分,课堂上持久的注意力,还需要浓厚的

兴趣做支持。“兴趣”是保证某一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搞好师生互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有一种破解疑难的满足感和愉快感中,让他们在经历动态的合作探索中享受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快乐!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构建师生互动情境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无形诱

饵,用兴趣作铺垫,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嗜学情感,以致于使学生各部分心智领域获得最大容量的满足。

如阅读《斑羚飞渡》一文,可这样激趣:我们刚学了《鹤群》一课,鹤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团结、

勇敢、友爱让我们感动。而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会给大家带来更强烈的心灵震撼。如果你不信,那你就读读这篇文章,看看能不能让你震撼,并告诉我们,斑羚身上的哪一点让你震撼。

(2)自读感知,确定目标

学生尝试发现----发现问题,尝试探究。

教师巡视协助----了解学情,适时适度引导协助。

学生的自主阅读,应当是有目的的阅读。最初教师不设定过于细化的目标或有意不

出示目标,避免教师设定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从而锻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只需要抓住阅读与写作的核心问题:“写什么(表现什么、表达什么)”、

“怎么写的”、“为何这样写”,让学生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和判断,根据相应的文体知识自主确定方向,逐步深入理解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同时发现问题,并做好标记或批注。

其次,可运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尽快接触目标。教材中的“思考、练习”不仅提

示了阅读目标,而且暗示了实施目标的具体内容。明确目标后,可先引导从中寻找答案,以尽快接触目标。

如七年级下《石榴》,从“练习一”可最快速地整体把握,明确理解内容的目标方向。“练习

二”引导学习关注文中的难点,突破难点。“练习三”引导学生研读文中重点语句。借助“思考、练习”与教学目标快速接轨,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学生可基于自已的阅读能力,自主确立目标。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目标均由教师确定,阅读一篇课文要完成怎样的任务,教师

明白,学生茫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决于教师的布置和安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可见,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发挥目标对其学习活动的导向作用,而且

要发挥教材对教学目标的暗示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目标。这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自学实践才能有机融合,互为促进。现行教材编排科学,只要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经验,并对教材细心分析,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就能把握阅读目标。弹性目标的制定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构建师生互动情境的前提。

如《小巷深处》一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各自的研读方向就各有差异,有的学生重点研究文

章的选材;有的同学则重点研究是文中最有感染力的描写。而这些点综合起来恰恰就解决了研读此文的重点和难点。

(3)讨论交流,尝试目标

学生协作探讨----提出疑问,合作探究,生问生答,讨论辩论,生生互动。

教师引领指导----点拨引导,拓展深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是

涌动着激情的生命体,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然而,就每个个体而言,其经验又是独特的。因此,语文教学应牢固树立个性意识,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倡自读、自悟、自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努力让“文本”拓展开来,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场”,最大限度地彰显生命活力。根据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和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的教学最关键是师生不分彼此,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教学环境,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共同检评教学效果。

创造性思维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教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然后在教

师的引导下,按照“生问-生议-生悟-师结”的教学步骤,不拘一格地展示并探讨学生疑问,教师不是按部就班按设计的教学程序实施教学,而是根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教学顺序、教学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去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机会尽可

能的交给学生,因为甲同学提出的疑问,乙同学可回答,乙同学回答不全面的,丙同学丁同学可补充。教师要“吝啬”、“懒惰”,问题的答案能不给就不给,能“旁观”则“旁观”,只有当所有学生都无能力完成的难点问题,教师才需引导,但要掌握好“适时”“适度”引导的原则,拿捏好引导提问的时机和难度,尽量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促进阅读能力的形成。

对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可权衡比较,分门别类,联系点化,随机点化。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应变能力,有助于构建师生互动情境,保障讨论

交流的顺利进行。教师在与学生传递信息和思维互动共进的过程中,如果善于控制各种

外在条件,并能随机应变,较科学和灵活地调控和处理各种反馈信息,就能达到教学进程的顺畅和完美。 这就要求教师应做到:

①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点引向正确轨道。

②能够随机应变,及时调节和消除课堂阻碍,有效影响学生,如可采取幽默引趣法,

巧妙对答法,近身暗示法,旁敲侧击法等。

③课堂师生互动应关注下层学生。下层生往往在课堂中被忽略,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给中等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也尝受到成功的喜悦,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对教师的畏惧,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④教师应当布置多层次分类的自选作业,让学生会学、乐学、学会,提高作业的完

成质量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探索,研究和总结。

(4)总结提升,完善目标

学生思考领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加深领悟。

教师总结提升------教师质疑,延伸问题,引导深入探究学生忽略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和质疑的情况做出判断,迅速梳理学生所忽略的重难点问题,按

“生问-生议-生悟-师结”的程序循序渐进地质疑并引导学生释疑。

另一种操作方法,就是在学生的相关疑问后,顺势提出,以突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

更易于形成系统,也节约了时间。

(五)探索出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大胆让学生“尝试──合作──探究”,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① 让学生自己读的原则

每一篇文章,带给每个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不同的。让学生自己读,更能使主体和

客体思想相碰,情感相激,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中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经历读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的启迪,知的构建,情的陶冶,能力的迁移。并在这一读的过程中,享受读的快乐,获得读的幸福。当然,让学生自己读,要给足时间;要有层次地指导;要形式多样,如:给学生配乐;让学生表演读、默读等等。读中要放飞学生的心灵,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

②让学生自己问的原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问不仅是教师的

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如何在教学中引入学生“质疑”,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老师要充分把握时机,尊重学生,给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问能够提。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要让学生尽情地提,提充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好奇的天性,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质疑问难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质疑。因

为他们往往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③让学生自己感的原则

任何阅读结果,都是思维加工的结果;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认知不断建构的体现。

学习的质变点,往往就在学生猛然跳起的那一刹那间发生。学生这一情感形成的过程,是老师讲、灌、析都无法代替的,非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想、读中品不可。这样才能真正溶入教材,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让学生自己感”是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的本质特征,也是真正落实人文精神的关键。

④让学生自己说的原则

说,不仅仅是为了表达理解结果,更是一种极强的言语交际活动。说与听是共时的,

相依的、互动的,具有突出的情境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由不敢开口到敢开口,由不善说到善说,既要经历一个心理的反复冲突过程,又要经历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实践过程。而学生要实现这一跨越,老师必须给每个学生创造出公平合理的机会和人人参与的机会。答问是说,交流评价是说,辨析研讨是说,体会想象是说,复述讲演是说,等等。这些说,往往能激活课堂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充分发展。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源泉,提供说话的时空,营造说话的氛围。只有突破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说才会走向多样化;只有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形

式多样化,如:同桌式、或小小组式、或全班式,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有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不要怕学生说得慢,或一时说不上来;不要怕学生说错、说罗嗦、言不达意、或张冠李戴,这都是学生走向敢说、能说、会说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是非常正常的。对胆小或不善说话的学生,老师更要鼓励,多给机会,精心指导。学生一旦走入无拘无束的说话境界,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创造精神会得到大大增强。让学生自己说,能创新语文教学,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更加积极地凸现出来。

⑤让学生自己评的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实践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

与闪射的激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把学习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学生评什么呢?评读、评思、评说、评悟,评课堂的一切具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评是全方位的,既强调互评,也强调自评,还可以评老师,评教材。通过评,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张力,促进学生认识的飞跃,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力,使学生更主动驾驭并掌握语文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用自己的智慧、经验、认识去发现美、感受美、揭示美和完善美,并实现表现自我的欲望与意愿。学生的“会评”是从在不断的“学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让学生拥有评的权力,不仅能充分张扬学生自我的个性,而且通过这种个性张扬,能转化为学生更具有个性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自主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当然绝不仅仅只包含这五个方面。

以上这五个方面也不是能互相割裂开的,而应该是互相渗透、互相关联的。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从而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六)形成了“开放互动式” 课堂自主阅读的评价办法

课堂交流过程中,实施“多维”评价:

① 学生互相评价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之间相互对探究问题的理解做出评价,既是互助,

也是相互促进。充分调动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能有效地营造相互比拼,积极辩论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 教师适时适当评价

对大胆提问、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肯定赞赏其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对学生的发言又要客观带鼓励性地给以评价。

教师评价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化。什么样的教学也无法消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应

该消除个体差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进行“开放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化,从而实现学生个体语文能力的提高。

六、研究效果

经过课题组历时两年多的实验与努力研究,“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阅读氛围更浓厚了,师生都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了,学生的阅读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 第一、学生提高了阅读兴趣,转变了阅读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明确指出:“没有任何

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他们都指出了兴趣的主要职能就是使学生爱好学习,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内在力量。因此,我们课题组全体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并维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过去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是老师和家长在“要我学”,为了在考试中增加得分而不得不学。很多同学过去上课就是听老师讲,机械地记课堂笔记,很少有学生能主动思考,更缺乏大胆质疑的精神。通过研究实践,学生们能充分认识到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的需要,认识到在这个时代拥有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更新度的重要性,因而学习语文的兴趣大有提高,大多数同学能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的乐趣,能把学习语文作为获取广博知识和快乐的源泉。因而学习也更主动了,成为自觉的“我要学”。

第二、学生提升了自主阅读能力。

研究实践表明,在“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影响下,学生的阅读独立性,自主

探究能力和个性化解读能力有明显提高。

多数学生以前看到一篇从没有读过的文章,往往很茫然,如果要答阅读题,则更是

无从下手。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们掌握了不同文体的特点,现在再看到一篇全新的文章,多数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文体自己制定出阅读目

标,并能运用老师教给的方法,深入剖析。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视野变开阔了,思维变活跃了,阅读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并能学以致用,把阅读所得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

第三、学生逐步养成了自主阅读习惯。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地方。通过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经常地、有针对性地用课内阅读教学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主要表现在下几个方面:

1、养成了质疑和主动探究的习惯,提高了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课题组成员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质疑意识,勇于提出不同见解;要有灵活多变的思维技巧,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寻觅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用符号助读,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坚持要求和指导学生自己勾段落,画重点,圈佳句,随手批注,逐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同学们也真正明白了“读而不思则罔”的道理,能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树立了“读书须动笔,无笔不读书”的观念,养成了随时提笔在手,及时地划一划(划精彩处)、摘一摘(摘精美句)、写一写(批注、评点或读后感)的好习惯。

2、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善于归纳总结。

教育心理学表明,人的自学能力是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而形成知识的有效手

段就是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教给学生积累和梳理知识的方法,如学习制作各种资料卡片,目录索引以及各种读书笔记等。我们希望能够使学生形成习惯,并终生受益。可喜的是,通过长期的严格训练,我们的学生在老师们系统而持之以恒的指导下,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积累知识、整理知识的能力。

我们的“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的历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经过实

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养成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而且课题组教师也在探索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四、教师教学观念日益更新

在进行课题研究以前,我们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很保守,讲课时喜欢对学生进

行满堂灌,生怕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生怕影响学生的考试得分。事实证明,老师越

是讲得多灌得多,学生学得越死,越不会思考。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深深地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应强调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以心解心,以意会意,不能受《教师用书》机械、保守的阐释制约,而应不落窠臼,实事求是地挖掘作品中的艺术韵味和人文主义的内核,还学生一个个充满激情、个性的教学内容。教师把《教师用书》或别的一些资料上的说法强加给学生无疑是不恰当的,而应诱导、启发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现在,课题组成员都能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自己去悟。

第五、 教师学习意识显著增强

给人一杯水,自身须有一桶水。通过本项课题研究,语文教师认识到了加强自身阅读的紧迫性。以前语文教师习惯翻看的只是两本书——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而现在,教师为指导学生读书,解答学生问题,必须广泛涉猎、不断吸收,丰富自己的学识。“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追求,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这些理念正在教师们的行动中逐渐得到体现。随着我校多媒体的普及应用,更多的老师选择网上阅读查找资料,方便快捷,充分利用这些资料来延伸课堂深度,提高课堂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也不再仅仅注重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而是更加关注布

置学生预习的内容,以及课后拓展的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充分准备好自己需要的知识,尤其是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语境意识。集体备课中注重讨论设计预习学案,在学案中体现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可操作性练习等,课前发下由学生自学背景材料,完成预习练习,学完文章后再进行巩固训练和课外延伸,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本课题组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时间推荐给学生阅读书目,并要求学生书写阅读笔记,

教师及时批阅,提出建设性意见。课题组内很多老师都与学生约定师生同步阅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领学生的阅读。为了方便与学生交流,很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眼下学生们爱看的书,其目的是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哪些书适合浏览,哪些书需要精读,还有哪些书得有知识阅历的积累才能读懂,总之,就是要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读书计划,提高阅读质量。

第六、教师教学能力长足进步

在“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大促进了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设

置目标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语言技能、导入结束能力、调控应变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作业设计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等。“开放互动式”自主

阅读教学实现了师生角色平等化,教学目标差异化,文本解读多元化,教学设计灵活化,课堂组织活动化,教学评价激励化,多媒体使用适度化。

第七、教师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课堂上,把学习阅读的主体还给学生,实际上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

讲授为主的课堂,老师们常常是课前熟悉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把握好教学重难点,一堂课讲下来很容易,甚至受到听评课者的好评都不是难事。把阅读主体还给学生,老师除了备教材,更多的需要备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学生的发现、收获、疑问肯定都各不相同,教师如何做到充分肯定学生的个体收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解答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实现最大化的课堂效益,这实际上对老师的知识储备、课堂驾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课堂,如果老师仅凭一本参考资料、凭借曾经讲过这篇文章的印象,凭借自己具有较强的授课能力,是绝对拿不下来的。老师的教学,由精讲变为精备;老师的角色,由灌输者变为引领者、探索者;老师的位置,由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必定不是抱着教参做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一道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教师们在课余也经常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撰写文章,多位老师的论文或获奖或在期

刊上发表。通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践,我们爱阅读的教师多了,对阅读探讨的教师多了,与学生间的沟通也多了,自身的文学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第八、教师合作交流明显加强

新课程主张“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前我们的眼光常常只是关注师生

之间的合作交流及学生同伴之间的合作形式,而很少关注教师间的教学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观念。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论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时说“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要在学校形成合作交流的氛围,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交流。通过此次课题研究,老师们的增进了合作意识,经常交流探讨,资源共享,使备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思考

“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方法在实践运用要注意初中各阶段学生能力的差

异。开放互动式自主阅读教学要特别注意并处处理好以下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否则,学生的自主将可能无所事事,漫

无目的。

2、教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低年级段的班级要做好这一点相对

较难,对难度较大的篇目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比例有限。教师不要操之过急,各年级的训练目标要有梯度,循序渐进,方能渐入佳境。

3、运用此法教学一定要关注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参与互动积极不够高的学生,避

免他们成为课堂的观众。

4、运用此法教学,对教师备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课前的准备要充分,要预设多种备选的教学方案,才能灵活地适应“万变”的

课堂。针对学生阅读情况,根据学生阅读中遗留的问题和忽略的问题,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使教学过程具有可控性。

运用此法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侧重关注“教什么”,转变到侧重关注“怎么

教”;从侧重关注“教师怎么教”,转变到侧重关注“学生怎么学”;从教师的“教”转变到教师的“导”;从教师的“牵”转变到教师的“陪”。总之,教学的处理要根据“学生怎么学”和“能怎么学”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阅读可以让学生锻炼思维、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发展智力;阅读可以让学生直接

接受书中的艺术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但部分学生仍“不愿读”“不会读”的现状还应引起广大教师的反思。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

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实实在在地培养起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自主”阅读。

八、主要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3. 百度“建构主义学习论”

4.《“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思考》

5.《让自主学习贯穿语文课堂》(李南生)

6.《如何创设自主学习课堂的师生互动情境》 (林秋奇)

7.《师生互动的指导方法与策略体系》 (刘世君)

雁江二中《初中语文“开放互动式”课堂自主阅读教学研究》课题

2013年5月


相关内容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

  • 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doc
  • 浅谈初中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 姓名: 赵小安 单位:安义县龙津学校 邮编: 330500 联系电话: [1**********] 内容提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过分注重分数,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摒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 ...

  •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察分析及教学建议
  • 摘    要: 观察并分析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进而提高教学能力.本文考察本校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以期为当前的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观察    教学建议 一.课堂 ...

  • 2013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随着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 ...

  • [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方式与增效的研究]结题报告
  • <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方式与增效的研究>结题报告 铜山区郭集中学 王淑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 我国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语文课堂有效"互动"越来越少,传统教学往往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把课堂活动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 ...

  • 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 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学科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甚至影 ...

  • 阳泉七中"少教多学"课题实验汇报总结
  • 阳泉七中 "少教多学"课题实验汇报总结 (吴永红) [前言] 2012年五月份我校加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组的实验研究行列,确定研究实验的子课题是"'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 ...

  • 刍议初中语文阅读信息化教学模式
  •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更加重视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信息化时代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写作能力等.这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之路的必经过程,并且同时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除 ...

  • 20130713田家炳初中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 目 录 引 言 --------------------------- 2 1.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3 2. 指导思想----------------------- 3 3. 组织机构----------------------- 3 4. 背景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