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

春节前具体习俗

腊月二十四 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2]

史料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

腊月二十九 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

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

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到本家,初二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行礼。可以逗留吃饭、谈心。

二是初三到亲朋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如今,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给压岁钱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关于春节的古诗

1、《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3、《除夜》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4、《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6、《凤城新年词》 黄景仁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8、《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9、《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0、《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关于春节民间故事: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后来就形成了春节贴门神的传统习惯。

关于春节民间故事:争花治天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关于春节的童话故事:老鼠过年

每到过年,老鼠贝贝就感到特别孤单,因为它平时总是偷偷摸摸。没有愿意和它做朋友。

松树家要开个新年舞会,贝贝用毛衣袖子为自己安了一个大大的尾巴,装成一只小松鼠去参加。舞会上,贝贝疯狂地跳着舞,却不小心把自己的大尾巴甩掉了。“你不是松树!”在周围人尖叫声中,贝贝逃出了门。

它又来到兔子家,这次他用巧克力给自己捏了两只长耳朵。可是就在它围着火炉听故事时,巧克力耳朵融化了!贝贝只好狼狈地跑回了家。

刚到家不久,松树和兔子就找上了门:“贝贝,到我家过年吧。”

贝贝红着脸把以前偷的松子和胡萝卜还给它们:“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 “我们相信你。”松树和兔子异口同声地说。贝贝笑了,这种感觉真的很温暖。

关于春节的童话故事:福气糕 有一只福气猫,过年的时候,他会出去送红包。红包里面有一句祝福的话:“恭喜恭喜,新年福气!”收到红包,新的一年里,会有很多很多的福气。福气猫知道大家都在等他,走了一家又一家。他把红包悄悄放在孩子的床头,把福气带给每一个孩子。

走了一家,又一家,红包送了一个又一个。天快亮了,福气猫走到了年糕师傅家里。年糕师傅还在不停地做年糕,一个晚上都没有休息。辛苦的年糕师傅应该有最多的福气,可是,红包已经送完了。福气猫不停地给年糕师傅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年糕师傅笑嘻嘻地端来年糕,送给福气猫。福气猫还在一个劲儿地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

年糕师傅笑嘻嘻地端来年糕,送给福气猫。福气猫还在一个劲地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一不小心,福气猫的脸贴在了年糕上。“哈哈……我的年糕成了福气糕啦!”年糕师傅喜欢得满脸都是笑。

年糕师傅那么开心,那么喜欢。福气猫给每一块年糕都印上自己的笑脸。他一边印,一边对着年糕说:“恭喜恭喜!”每一块年糕都成了福气糕。

“劈劈啪、劈劈啪……”天亮了,家家户户都起来放鞭炮。年糕师傅给大家送去福气糕。 福气猫的笑脸印在年糕上,好像在对大家说:“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买了福气糕的人,都把钱放在红纸包里给年糕师傅。年糕师傅收到了很多很多红包,大家都说,最辛苦的人,应该是最有福气的人。

从那以后,大家都把年糕叫作福气糕,把年糕师傅叫作福气师傅。 福气猫喜欢说:“恭喜恭喜”,我们小朋友还会唱“恭喜恭喜”呢!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春节前具体习俗

腊月二十四 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2]

史料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

腊月二十九 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

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

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到本家,初二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行礼。可以逗留吃饭、谈心。

二是初三到亲朋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如今,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给压岁钱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关于春节的古诗

1、《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3、《除夜》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4、《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6、《凤城新年词》 黄景仁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8、《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9、《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0、《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关于春节民间故事: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后来就形成了春节贴门神的传统习惯。

关于春节民间故事:争花治天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关于春节的童话故事:老鼠过年

每到过年,老鼠贝贝就感到特别孤单,因为它平时总是偷偷摸摸。没有愿意和它做朋友。

松树家要开个新年舞会,贝贝用毛衣袖子为自己安了一个大大的尾巴,装成一只小松鼠去参加。舞会上,贝贝疯狂地跳着舞,却不小心把自己的大尾巴甩掉了。“你不是松树!”在周围人尖叫声中,贝贝逃出了门。

它又来到兔子家,这次他用巧克力给自己捏了两只长耳朵。可是就在它围着火炉听故事时,巧克力耳朵融化了!贝贝只好狼狈地跑回了家。

刚到家不久,松树和兔子就找上了门:“贝贝,到我家过年吧。”

贝贝红着脸把以前偷的松子和胡萝卜还给它们:“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 “我们相信你。”松树和兔子异口同声地说。贝贝笑了,这种感觉真的很温暖。

关于春节的童话故事:福气糕 有一只福气猫,过年的时候,他会出去送红包。红包里面有一句祝福的话:“恭喜恭喜,新年福气!”收到红包,新的一年里,会有很多很多的福气。福气猫知道大家都在等他,走了一家又一家。他把红包悄悄放在孩子的床头,把福气带给每一个孩子。

走了一家,又一家,红包送了一个又一个。天快亮了,福气猫走到了年糕师傅家里。年糕师傅还在不停地做年糕,一个晚上都没有休息。辛苦的年糕师傅应该有最多的福气,可是,红包已经送完了。福气猫不停地给年糕师傅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年糕师傅笑嘻嘻地端来年糕,送给福气猫。福气猫还在一个劲儿地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

年糕师傅笑嘻嘻地端来年糕,送给福气猫。福气猫还在一个劲地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一不小心,福气猫的脸贴在了年糕上。“哈哈……我的年糕成了福气糕啦!”年糕师傅喜欢得满脸都是笑。

年糕师傅那么开心,那么喜欢。福气猫给每一块年糕都印上自己的笑脸。他一边印,一边对着年糕说:“恭喜恭喜!”每一块年糕都成了福气糕。

“劈劈啪、劈劈啪……”天亮了,家家户户都起来放鞭炮。年糕师傅给大家送去福气糕。 福气猫的笑脸印在年糕上,好像在对大家说:“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买了福气糕的人,都把钱放在红纸包里给年糕师傅。年糕师傅收到了很多很多红包,大家都说,最辛苦的人,应该是最有福气的人。

从那以后,大家都把年糕叫作福气糕,把年糕师傅叫作福气师傅。 福气猫喜欢说:“恭喜恭喜”,我们小朋友还会唱“恭喜恭喜”呢!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相关内容

  • 话题作文春节的来历300字作文(5篇)
  • 话题作文 春节的来历300字作文(5篇) 第一篇:春节的来历 春节到了,人们开开心心的,但是你们知不知道春节的由来?如果不知道,就听我慢慢道来.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身子庞大,头上长着牛角一般的角,还有一张血盆大口.这种怪物就叫"年". 那个时候,有两个孩子,阿山和 ...

  •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2015年节日大全
  •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2015年节日大全.中国传统节日: 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 二十四节气来历 中华传统风俗习惯 春节由来及民间春节习俗 春节专辑-中国春节简介 节假日信息大全 中国节日大全 中国的传统 ...

  • 春节的来历作文
  • 春节的来历作文(1)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春节.春节是怎么来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 ...

  • 春节来历的调查报告
  • ⑴前言 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那么春节的来历是什么? ⑵研究方法 从电脑上查找资料 ⑶研究情况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 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 ...

  • 春节压岁钱的来历
  •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q ...

  • 关于愉快的春节作文
  • 应广大考生需求,小编为广大考生朋友收集精选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愉快的春节作文 春节快到了,可老天就是喜欢捉弄人,偏偏又打喷嚏又发抖,天气骤然变得又阴又冷,高速公路造成交通堵塞,使得物资运不过来,也就使得物价飞涨. 虽然天气很冷,虽然物价飞涨,但是过年过节的热情仍然高涨,商场里仍 ...

  • 二十四节气|24节气|中国传统节日|节日习俗|节日大全|二十四节气网
  • 二十四节气 关于本站 邮票目录 24节气网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七夕 中秋节 中元节 重阳节 腊八节 少数民族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西方节日 二十四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

  • 春节与圣诞节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 春节与圣诞节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节日,一种文化现象,全方位的表现出孕育出节日的民族历史文化意识.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分别是东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对这两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社会功能.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文化差异的诸多因素. 一.春节和圣诞节的来历 1.春节的来历 在中国, ...

  • [辞旧岁 迎新春]教学设计及反思
  • <辞旧岁 迎新春>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课题:辞旧岁 迎新春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了解春节和元宵节的习俗. 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 4.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三.重.难点:知道春节的日期.来历和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