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思考

  摘要:按照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的有关精神和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改革和转型。   关键词:高校;转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62-02   围绕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的重大部署,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发出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九大任务”。包括:(1)科学制定转型发展规划;(2)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3)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深化应用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5)建设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6)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7)引入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转型发展;(8)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9)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治理结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学校改革,加快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建设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本科大学,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要求、部署,结合实际,在教学科研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按照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的有关精神和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改革和转型。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培养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鲜明个性特征、有社会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有特长专长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方案与专业认证、行业标准的对接。发挥莆田学院政校企合作协调领导小组作用,在二级学院设立产学研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区域发展和行业需要,面向企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吸引更多的企业单位加入到产学研战略联盟中,为师生实践学习、创新创业、科技创新提供很好的平台,实现专业与企业、学科与行业紧密结合,形成高效率的产教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在科技、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与企业实现合作,构建校企、校地立体合作架构。建设专业的产教研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并进一步扩大此课程所占比例。   开展卓越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海外合作教育,办好教改班。加强与国(境)外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欧美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合作本科教育项目,继续加强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等的项目合作。深入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探索建立“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主辅修制度,逐步实施双学位制。   二、推进学科专业转型调整   按照“做大工科,做强医科,做实文理,做精师艺”及“工科搞特色,医科走基层,文理转应用,师艺留精品”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学科专业特色为核心,加快学科专业转型调整。   重点发展工学、医学、管理学类新兴交叉专业,推动工医结合、医管结合,尽快形成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链。改造与发展传统优势专业,加快发展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机械、电子、信息、化工、医疗器械、电子商务、港口物流、文化产业管理等应用型专业。并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与产业相结合的专业群,并根据实际企业需要增设新的能为企业服务的学科,并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关联专业组织为专业群统筹管理。在现有8个专业群基础上设置65个专业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与西门子(中国)公司合作设置医疗器械专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医院管理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等。   探索建立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结合的新专业设置制度,并设置评议制度,以政府机构主导、各行业专家积极参与。以专业认证为标准,开展专业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力争在三年内建设一批有地方特色、产学结合的重点优势专业。   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善学科建设指标体系,开展学科建设绩效考评。完善学科负责人(带头人)制度,促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成长。建立完善重点学科遴选制度,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方向和目标,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   三、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完善以就业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岗位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程评价机制,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素养、岗位能力的对接。加大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3年内建设100门左右基于岗位工作实际的应用型校本课程、40门左右网络共享课程,引进50门慕课课程。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通过实现矩阵将人才培养标准导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必要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进美育教学。   四、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施实践教学标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一批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尝试将校园部分物业管理纳入学生创业范畴。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平台,把创业教育和训练渗透各类课堂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开展“实验室建设年”等工作,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在新校区规划建设实验园区。加快校内现有实验实训室的整合、改造与提升,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共享共建一批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室。依托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工程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每个二级学院都要建设1~2个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实训环境和对象,建设与应用高水平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实训等教学资源。   五、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探索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时代特征推广微课等教学新方法。改革考试方式方法,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元的评价方式方法,改进教师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办法,以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推进大学英语、思政课课程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改革。   六、优化教学管理   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完善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由学校、实习单位、用人单位、行业团体、技能鉴定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教学督导,建立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常态化机制。建立教学管理队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和规范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职能,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逐步将课程管理、教师调停课、实践经费管理等权限下放二级学院。   七、完善科研管理体制   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逐步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团队为导向的科研评价、考核和奖励体系,推动科研资源配置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坚持应用性科研导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校地互动承担横向科研项目,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决策咨询。   逐步下放科研管理权利,以二级学院为基本管理单位,发挥其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等环节中的积极作用。健全科研经费校、院、团队三级管理体制,强化二级学院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建立完善校内科研机构管理机制,明确校内科研机构准入条件和设立原则,建立科研机构考核、激励制度,逐步实行不合格科研机构退出机制。   修订学生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把大学生科研实践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八、推进科研转型   按照面向地方、面向教学、面向项目的要求,推动科研主攻方向向应用型研究转变。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组建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和服务地方团队,强化服务地方的意识,加强与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联系,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加强应用型科研平台建设,组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鼓励二级学院与企业联合共建研发中心,推动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将科研资源和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科研项目为抓手,鼓励、支持教师面向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课题开展攻关,不断提高立项层次。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关键一步,教学科研方面改革更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更会引发深刻的观念变革和理念创新,具有全局性、复杂性、长期性;只有抓好教学科研方面改革,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卢宁,陈雪梅,丁小明.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2007,(1).   [3]金世洋,宋涌.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摘要:按照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的有关精神和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改革和转型。   关键词:高校;转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62-02   围绕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的重大部署,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发出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九大任务”。包括:(1)科学制定转型发展规划;(2)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3)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深化应用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5)建设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6)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7)引入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转型发展;(8)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9)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治理结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学校改革,加快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建设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本科大学,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要求、部署,结合实际,在教学科研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按照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的有关精神和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改革和转型。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培养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鲜明个性特征、有社会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有特长专长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方案与专业认证、行业标准的对接。发挥莆田学院政校企合作协调领导小组作用,在二级学院设立产学研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区域发展和行业需要,面向企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吸引更多的企业单位加入到产学研战略联盟中,为师生实践学习、创新创业、科技创新提供很好的平台,实现专业与企业、学科与行业紧密结合,形成高效率的产教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在科技、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与企业实现合作,构建校企、校地立体合作架构。建设专业的产教研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并进一步扩大此课程所占比例。   开展卓越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海外合作教育,办好教改班。加强与国(境)外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欧美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合作本科教育项目,继续加强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等的项目合作。深入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探索建立“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主辅修制度,逐步实施双学位制。   二、推进学科专业转型调整   按照“做大工科,做强医科,做实文理,做精师艺”及“工科搞特色,医科走基层,文理转应用,师艺留精品”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学科专业特色为核心,加快学科专业转型调整。   重点发展工学、医学、管理学类新兴交叉专业,推动工医结合、医管结合,尽快形成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链。改造与发展传统优势专业,加快发展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机械、电子、信息、化工、医疗器械、电子商务、港口物流、文化产业管理等应用型专业。并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与产业相结合的专业群,并根据实际企业需要增设新的能为企业服务的学科,并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关联专业组织为专业群统筹管理。在现有8个专业群基础上设置65个专业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与西门子(中国)公司合作设置医疗器械专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医院管理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等。   探索建立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结合的新专业设置制度,并设置评议制度,以政府机构主导、各行业专家积极参与。以专业认证为标准,开展专业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力争在三年内建设一批有地方特色、产学结合的重点优势专业。   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善学科建设指标体系,开展学科建设绩效考评。完善学科负责人(带头人)制度,促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成长。建立完善重点学科遴选制度,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方向和目标,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   三、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完善以就业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岗位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程评价机制,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素养、岗位能力的对接。加大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3年内建设100门左右基于岗位工作实际的应用型校本课程、40门左右网络共享课程,引进50门慕课课程。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通过实现矩阵将人才培养标准导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必要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进美育教学。   四、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施实践教学标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一批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尝试将校园部分物业管理纳入学生创业范畴。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平台,把创业教育和训练渗透各类课堂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开展“实验室建设年”等工作,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在新校区规划建设实验园区。加快校内现有实验实训室的整合、改造与提升,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共享共建一批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室。依托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工程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每个二级学院都要建设1~2个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实训环境和对象,建设与应用高水平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实训等教学资源。   五、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探索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时代特征推广微课等教学新方法。改革考试方式方法,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元的评价方式方法,改进教师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办法,以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推进大学英语、思政课课程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改革。   六、优化教学管理   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完善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由学校、实习单位、用人单位、行业团体、技能鉴定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教学督导,建立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常态化机制。建立教学管理队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和规范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职能,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逐步将课程管理、教师调停课、实践经费管理等权限下放二级学院。   七、完善科研管理体制   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逐步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团队为导向的科研评价、考核和奖励体系,推动科研资源配置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坚持应用性科研导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校地互动承担横向科研项目,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决策咨询。   逐步下放科研管理权利,以二级学院为基本管理单位,发挥其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等环节中的积极作用。健全科研经费校、院、团队三级管理体制,强化二级学院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建立完善校内科研机构管理机制,明确校内科研机构准入条件和设立原则,建立科研机构考核、激励制度,逐步实行不合格科研机构退出机制。   修订学生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把大学生科研实践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八、推进科研转型   按照面向地方、面向教学、面向项目的要求,推动科研主攻方向向应用型研究转变。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组建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和服务地方团队,强化服务地方的意识,加强与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联系,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加强应用型科研平台建设,组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鼓励二级学院与企业联合共建研发中心,推动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将科研资源和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科研项目为抓手,鼓励、支持教师面向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课题开展攻关,不断提高立项层次。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关键一步,教学科研方面改革更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更会引发深刻的观念变革和理念创新,具有全局性、复杂性、长期性;只有抓好教学科研方面改革,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卢宁,陈雪梅,丁小明.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2007,(1).   [3]金世洋,宋涌.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相关内容

  •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培训体会
  • 理性认识 自觉行动 努力建设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本次参加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受益匪浅.在此,要感谢教育部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对培训项目的精心策划,更要为培训项目承办单位的周到安排和高质量服务点赞.正是由于每个培训环节都用心组织,环环相扣,保证了本次培训是一次大家满意度颇高的培 ...

  •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 摘 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是教育界的一场深度改革,对解决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以及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并探讨了相关措施,以促进转型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为切实加强高等教育领域"供给侧结 ...

  •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必须实现三个根本转变
  •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转型院校必须首先在转型文化创建.转型路径选择及转型定位设计三个方面实现根本转变,在创建良好转型文化氛围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服务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进行变革的路径选择,实现流程再造,制定科学.系统.可行的转型战略,加 ...

  • 地方本科转向应用技术型:难点与突破
  • 卢彩晨<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11日   14 版) 编者按: 国家既已做出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决策,地方政府和部分本科高校应切实提高和统一认识,积极采取措施,克服种种困难,寻找突破点,这是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本科院校,不能再"黑板上种 ...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815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与意义
  • 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与意义 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发展,我国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迫切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把创新摆 ...

  • 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思考
  • 3 一 关于 用应本科高校转型型思的 考◎ 宋新 摘刚要: 文章 在分应析型用科高本发校展 困惑的基础 , 上阐述用应型科 本校与应用高技型术高校的 别区 指,出 回归现代 高了等职业育是应教型本用 高校现 科实的展发路 ,径 提了应用出本型科 高校向 应 用 技术型 高 校 转的变初步 措 和 施 ...

  •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现就开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高举 ...

  • 毛中特论文
  • 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高等教育转型与大学生创业的论述 潘岷 学号 | 2013212701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为什么在今天我们要这么强烈地呼吁转型,到底是哪个地方不好,我们要转型?原先那个型不太好的,我们才要转型.为什么在现在我们迫切地需要提出这个问题? 高校取得很好的发展,引领社会,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