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了,该不该坚持上学?这位妈妈说出大多数人的心声

家庭育儿我们是专业的,抢沙发点赞你们是最快的

时间飞快,转眼就要到了夏季。

每在春夏之交,各大医院的门诊部内往往人满为患,鼻炎、流感、发烧……一时之间众症齐发。

春季是“多病之春”,夏季也难熬啊!

家有上学的孩子,各位妈妈一定也开始担心。

这不,我的女儿这次病得突然,首先第一时间给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请假,从电话里得知这两天幼儿园请假的小朋友,突然一下子增多了。

请好假,我陪着女儿在家休养,她偶尔有点咳嗽,没有其他症状,喂完蒸梨煮水后控制住了咳嗽。

女儿从小身体还不错,为什么会突然生病呢,我搜索哪里出了问题:这几天在家吃的食物没有不合适,喝水也不少。

幼儿园——孩子被传染得病的高发区

想来想去,突然想起那天接孩子时有家长说,中午班上有个孩子的妈妈到幼儿园给孩子喂药。

如果真如所说,那孩子在幼儿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每次早上送孩子到幼儿园,都有校医认真给小朋友检查手和口腔,但凡有小朋友嗓子发红是不允许入园的。

但似乎对发烧、咳嗽等感冒症状的小朋友没有阻止,因此班上经常有某个小朋友会带着鼻涕或咳嗽上学,班上其他小朋友体质稍弱就容易中招。

偶尔会在幼儿园的门口见到有的爷爷、奶奶等长辈拦着晨检的老师追问:“我孙子就嗓子有一点点红,为什么不让送幼儿园?”

把晨检的老师为难得......忙着解释。

孩子生病了该不该坚持送幼儿园

各位宝妈爸,孩子患小病究竟要不要送幼儿园?其实,这是老师与家长都可能遇到的难题。

有些宝爸妈觉得自己家孩子为小毛病去医院排长队,万一搞不好还会交叉感染其他疾病;

有些家庭没有老人帮着带孩子,如果不把有点儿小病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放在家里没人看管;

有些家长说自己上班快迟到的家长,孩子送也送来了,就让孩子带病进班吧……

平心而论,每家每户养孩子都不容易。

小区有位邻居是做幼师工作的,我经常听她说,只要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带病来园,第二天就倒下一大片……

我问校医:“为什么不阻止带病孩子入园呢?”她说:“很多家长隐瞒孩子得病事实,入园后老师发现,同班身体素质差点儿的孩子已被传染上了。”

孩子生病了更需要休息和家长的照顾

育儿专家说,孩子生病前几天是病症初发期,这个阶段好好休养身体更易恢复,如果拖得久,小病易拖成大病。所以不要忽略孩子的小病情,重点是休养和悉心照顾。

生病初愈还没有彻底恢复的孩子,很容易被其他生病的孩子再次感染病毒,导致病情反复。

孩子带病上学会情绪不佳、易发脾气、易哭闹,对孩子身体更加不利。

和小学、初中不一样,幼儿园每天的课程知识不是以单节课程来计算的,而是融于环境、各类活动中的,不会因为几天不来幼儿园或少几个集体活动而跟不上,与课程相比,孩子的身体成长更关键。

孩子像小天使一样来到我们身边,请善待孩子,不要拿工作忙说事。

等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圈子,你想让他在你身边多待会,估计他都不愿意。

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对孩子的陪伴是父爱、母爱最珍贵的体现。

珍惜现在,尤其在孩子生病时,生病的他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贴身照顾。

别走开,下滑,小堂有话对你说喔

作者:兔宝儿

家庭育儿我们是专业的,抢沙发点赞你们是最快的

时间飞快,转眼就要到了夏季。

每在春夏之交,各大医院的门诊部内往往人满为患,鼻炎、流感、发烧……一时之间众症齐发。

春季是“多病之春”,夏季也难熬啊!

家有上学的孩子,各位妈妈一定也开始担心。

这不,我的女儿这次病得突然,首先第一时间给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请假,从电话里得知这两天幼儿园请假的小朋友,突然一下子增多了。

请好假,我陪着女儿在家休养,她偶尔有点咳嗽,没有其他症状,喂完蒸梨煮水后控制住了咳嗽。

女儿从小身体还不错,为什么会突然生病呢,我搜索哪里出了问题:这几天在家吃的食物没有不合适,喝水也不少。

幼儿园——孩子被传染得病的高发区

想来想去,突然想起那天接孩子时有家长说,中午班上有个孩子的妈妈到幼儿园给孩子喂药。

如果真如所说,那孩子在幼儿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每次早上送孩子到幼儿园,都有校医认真给小朋友检查手和口腔,但凡有小朋友嗓子发红是不允许入园的。

但似乎对发烧、咳嗽等感冒症状的小朋友没有阻止,因此班上经常有某个小朋友会带着鼻涕或咳嗽上学,班上其他小朋友体质稍弱就容易中招。

偶尔会在幼儿园的门口见到有的爷爷、奶奶等长辈拦着晨检的老师追问:“我孙子就嗓子有一点点红,为什么不让送幼儿园?”

把晨检的老师为难得......忙着解释。

孩子生病了该不该坚持送幼儿园

各位宝妈爸,孩子患小病究竟要不要送幼儿园?其实,这是老师与家长都可能遇到的难题。

有些宝爸妈觉得自己家孩子为小毛病去医院排长队,万一搞不好还会交叉感染其他疾病;

有些家庭没有老人帮着带孩子,如果不把有点儿小病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放在家里没人看管;

有些家长说自己上班快迟到的家长,孩子送也送来了,就让孩子带病进班吧……

平心而论,每家每户养孩子都不容易。

小区有位邻居是做幼师工作的,我经常听她说,只要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带病来园,第二天就倒下一大片……

我问校医:“为什么不阻止带病孩子入园呢?”她说:“很多家长隐瞒孩子得病事实,入园后老师发现,同班身体素质差点儿的孩子已被传染上了。”

孩子生病了更需要休息和家长的照顾

育儿专家说,孩子生病前几天是病症初发期,这个阶段好好休养身体更易恢复,如果拖得久,小病易拖成大病。所以不要忽略孩子的小病情,重点是休养和悉心照顾。

生病初愈还没有彻底恢复的孩子,很容易被其他生病的孩子再次感染病毒,导致病情反复。

孩子带病上学会情绪不佳、易发脾气、易哭闹,对孩子身体更加不利。

和小学、初中不一样,幼儿园每天的课程知识不是以单节课程来计算的,而是融于环境、各类活动中的,不会因为几天不来幼儿园或少几个集体活动而跟不上,与课程相比,孩子的身体成长更关键。

孩子像小天使一样来到我们身边,请善待孩子,不要拿工作忙说事。

等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圈子,你想让他在你身边多待会,估计他都不愿意。

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对孩子的陪伴是父爱、母爱最珍贵的体现。

珍惜现在,尤其在孩子生病时,生病的他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贴身照顾。

别走开,下滑,小堂有话对你说喔

作者:兔宝儿


相关内容

  • 开学的感觉真好作文450字
  • 开学的感觉真好作文450字 开学,一个靓丽的字眼,一个全新的开端,一个新的起点--开学了,师生们又欢聚在一起.瞧,同学们打打闹闹,多愉快. 开学的感觉真好! 新的学期像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都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新的学期也想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都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新的学期更像是一本难读的 ...

  • 我为什么不喜欢上学
  • 我为什么不喜欢上学 一个17岁男孩的心声 采访海潮前,记者手边的信息是:这是一个沉迷网络.多次逃学,甚至两次离家出走.劣迹斑斑的一个孩子:这是一个让父母伤透了心,曾打算彻底放弃的一个孩子:这是一个因严重厌学而在家休学半年,正走在痛苦边缘,没有阳光陪伴.没有亲情温暖.没有朋友扶持.没有老师鼓励的,正经 ...

  • 弟子规教案5
  • 弟子规:亲子教育成功典例(一) 君子务本 教子有本 我比较喜欢孩子,所以大学一毕业就在儿科做医生.我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想默默地做一名真正的好医生.这样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孩子,便有了一个心愿: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是一个幸福的人. 随着孩子的到来并渐渐长大,怎么样教他,教他些什么才能 ...

  • [说声谢谢]教学设计(1)
  •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说声谢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第三课<说声"谢谢">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你会表示感谢吗"."小记者在行动"."尊 ...

  • 反悔计--如何避免陷入他人的圈套
  • 重信守诺是为人永久称颂的处世信条,反悔行为素为君子不齿。然而凡事过犹不及,我们的文化长久以来将我们教育成一个绝对与人为善的好人,使得在许多应该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我们都不去据理力争。因此,懂得反悔之道,是一个人通权达变,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开端。如果反悔对人对己都没什么坏处,而对于成功合作,玉成好事有促 ...

  • 谈判中的二十条妙计(3)
  •   反悔计:如何避免陷入他人的圈套  重信守诺是为人永久称颂的处世信条,反悔行为素为君子不齿。然而凡事过犹不及,我们的文化长久以来将我们教育成一个绝对与人为善的好人,使得在许多应该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我们都不去据理力争。因此,懂得反悔之道,是一个人通权达变,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开端。如果反悔对人对己都没 ...

  • 关注每一位学生
  • 关注每一位学生 --<心声>教学案例 代王中学 师亚娟 背景: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 ...

  •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
  •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 "我的小孩胆量太小了",这是目前不少家长都为之头疼的问题,许多人都在积极寻找对策.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家长教育不当.孩子的不良体验等,所以家长要弄清楚原因,再对症下药.当前一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经常给小孩讲 ...

  • 生命中那些难忘的眼神
  • 一 现在,我已是一名十岁男孩的母亲.最难忘的眼神,还是父亲在我结婚.生子时那一闪而过的复杂目光.当初,父亲对丈夫的评价是:这个小伙子可以托付,但配我女儿还差一点.现在想来,无论是多好的小伙子,要来抢父亲的宝贝女儿,父亲都不会心甘情愿. 婚礼结束,宾客散尽,我要跟着丈夫走时,父亲和母亲一起笑着向我们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