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发展浅谈

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发展浅谈

摘要: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农产品存在安全性问题。本文论述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介绍了生物农药的概况和发展、应用,对比了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优缺点,指出了生物农药的机遇和挑战,并讨论了以生物农药为主的综合防治体系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最后明确了农业科学的意义,就是让老百姓过得更好。 关键词:农药残留;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4,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70%。我国却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差,在农业科学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的

差距。非常遗憾的是,我国的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什么是农业科学?这是一个很严肃,又很模糊的问题,我想我们能从我们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和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发展来寻找答案。 1 我国的农产品安全问题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农药被广泛的使用。农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不可否认,农药的使用有力的保证了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忧患,农药残留就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2011年3月,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河南南阳出现毒韭菜,农药残留超标已有10人中毒;2013年1月,广州市农业局对外通报称,检出来自海南省三亚市的农药残留超标豇豆总量近10吨;2013年5月,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南京检出6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生姜,来自山东潍坊。这只是曾受到媒体广泛关注的事件,冰山一角而已,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 农药残留已经成为是中国食品安全中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亚于毒奶粉,不过由于其普遍、分散、不是蓄意为之的特点,在我国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正是因为如此,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演变成危害国民生命安全的最大元凶。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400多万人农药中毒,其中30万人死亡;而中国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近百万人次,死亡约10万多人。农药

残留污染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许多重大食品安全

问题最终均可追踪到农产品生产环节导致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指出:农药残留是当前最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前总理温家宝指出: 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必须关口前移,从源头抓起。 2生物农药

前面我们所说的农药一般指传统的化学农药,应

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是确保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然而,大量、长期的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生态系统和农产品的污染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是极为

严重的。在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今

天,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需求,任何一项科学应

该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农业科学的目的就该是让老百姓过得更好。可持续植物保护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可持续植物保护的技术主体是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生物农药则是确保生物防治能大范围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柱。 什么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

(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钠,2,4-D 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即指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杀菌农药和杀虫农药的作用,包括虫生病原性线虫、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植物衍生物和昆虫费洛蒙等[1]。 生物农药的研制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保障

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对环保问题日益增长的关注以及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带动了以绿色食品生产为目标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迅速发展。在绿色食品的生产发展中,生物农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3国内外生物农药的发展 多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和使用生物农药。

有关资料显示,全球生物农药的市场份额已从2000年占农药市场总份额的0.2%,增长到2009年的3.7%。2010年全球生物农药的产值超过 2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达到4%左右。据专家分析预测,到 2015年,全球生物农药的市值更是有望达到28亿美元。可见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是发展现代农业、农药工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求,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生物农药研究发展已有近60年的历史,近十几年来,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使我国生物农药的研发步伐逐年加快,为生物农药创新研制奠定了较好基础,已形成了一支原始创新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生物药物的研发队伍。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研发的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一些领域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整体上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

国务院参事、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坚曾表示: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开展生物防治是破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循环经济、环境安全等问题的重要切入点[3]。

4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对比

生物农药具有化学农药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化学农药杀虫之外,还会影响植物的品质,而生物农药除了对虫害的防治之外,还能增加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化学农药的剂量越来越大,植物体内的农药残留就越来越多,而新兴的生物制剂,可以促进植物本身分解残留,这就是化学农药无法做到的。还有一些生物农药是植物生长调理剂,曾有人将一种人吃的保健品做成生物农药,它体现出来的安全性也是化学农药远远达不到的。化学农药是点对点的防治,更类似于西药,而生物农药更类似于中药,是系统的调节[4]。此外,化学农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为它是单一的化学物质,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和刺激,一定能促进它想杀灭的微生物进化,产生抗药性,而生物农药则不然,有些生物农药甚至是间接作用于病虫,它们的作用是像疫苗一样接种在植物体内,产生防疫功能,一种病虫对单一化合物很容易适应,但是对于这种预防,微生物很难产生抗药性。

当然,生物农药也有一些缺点,对环境的要求苛刻就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生物农药大多存在活性,其使用时受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空气流动的速度等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掌握好这些关键的使用点对农药的效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也正是生物农药推广度低的主要原因。

5 生物农药的机遇与挑战

今年,国务院通过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在2013~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一产业政策的发布,使生物农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生物农药的发展。

生物农药在许多方面都比化学农药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我国生物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形势并不太好,我国目前仍是世界上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的推广使用不尽如人意,其使用价值尚未得到高度重视,通过调查发现,生物农药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5][6]。

一是生物农药研发和生产基础薄弱。 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000多家,其中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400家,但是规模较大的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少得可怜,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多数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大都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研发能力薄弱、成本偏高等问题,造成了产品质量不稳定,商品剂型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容易受市场冲击,在农药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销售困难,致使企业无法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二是生物农药应用技术有待完善。

由于我国生物农药科研与产业结合不紧密,所以生物农药虽具有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但与化学农药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技术要求高,施用后药效反应慢,而且稳定性也较差,特别是以活体微生物为有效成分的产品,生物活性下降很快,产品的质量保证期短。农民希望施用农药后能药到虫除,而生物农药多数要在三四天后才能见到效果,不适应农民希望快速除虫的需求。

三是宣传引导缺位,农民认知度不高。

农民受各种因素影响,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对于生物农药常识知之甚少,他们一直都使用的是化学农药,对一些常用的化学农药也比较熟悉,认为使用起来比较顺手,虽然也认识到了化学农药毒性大,污染环境。可突然要改用比较陌生的生物农药,心里却不太踏实,甚至不敢使用,加上生物农药见效比较慢、价格比较高,大多数农民在防治病虫害时首选的还是

化学农药。

6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关系

生物产业是七大新兴产业之一,而生物农药产业是其中的一部分,未来生物农药行业相对于化学农药行业而言在相关政策方面会有一定的优势。在我国,能够真正的普及。

什么是科学?不仅仅是那些推动了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或者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重大发现,有时,我们需要的只是有利于那些最普通的人。

农业科学就是让老百姓过得更好。

“保障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的重大举措中,生物农药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任重而道远,在国家的大力扶植下,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生物农药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7]。

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可持续农业和化学防治在相同的战略目标中是对立统一的,可持续植物保护肯定不应完全排斥化学防治,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化学防治仍将是不可缺少的应急措施,但化学农药必需要逐步朝着适应可持续农业战略目标的方向调整发展。

生物农药与传统的化学农药也不是一对对立的矛盾,二者可以在防虫治病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动态的统一,通过对不同的病虫害,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或者杀灭,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对环境污染的减少,对经济效益的可接受都是一种平衡,所以在生物农药的研发过程中综合考虑如何同化学农药的搭配使用,如何使二者的效能都达到最佳状态,以达到共同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发展生物农药,并不是要否定化学农药的作用,而是要建立一个以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互为补充,结构合理的综合防治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这也是我国的农业科学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完善的任务。

7 我眼中的农业科学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的安全无毒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发展正适应了这一大趋势。所以,我眼中的农业科学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当然,这也应该是所有科学技术的最终目标。

我从农村考到大学,在我的家乡河北沧州,有一种特产叫金丝小枣,远近驰名,可是我们自己都很清楚,一颗枣子的收获过程中要打多少化学农药。尽管生物农药与我的专业相距甚远,我没有机会去细致的研究它,但我会一直关注着这项科技的进展,希望它

参考文献:

[1] 邱德文. 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发展战略浅谈[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13(5): 88-92.

[2] 功能. 生物农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功能[J]. 中国生物防治, 2001, 17(4).

[3] 宋继文. 扩展式发力之生物农药: 太阳正在升起[J], 2013. [4] 陈立新.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对比分析[D]. 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 2010.

[5] 汪洋. 生物农药发展期待早日破解困局[J]. 中国农资, 2013 (19).

[6] 蒋际清. 农药结构调整与生物农药发展面临的机遇, 挑战和对策[J]. 江西植保, 2006, 29(3): 135-138.

[7] 郑冬梅, 生物农药.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M]. 海洋出版社, 2006.

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发展浅谈

摘要: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农产品存在安全性问题。本文论述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介绍了生物农药的概况和发展、应用,对比了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优缺点,指出了生物农药的机遇和挑战,并讨论了以生物农药为主的综合防治体系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最后明确了农业科学的意义,就是让老百姓过得更好。 关键词:农药残留;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4,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70%。我国却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差,在农业科学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的

差距。非常遗憾的是,我国的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什么是农业科学?这是一个很严肃,又很模糊的问题,我想我们能从我们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和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发展来寻找答案。 1 我国的农产品安全问题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农药被广泛的使用。农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不可否认,农药的使用有力的保证了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忧患,农药残留就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2011年3月,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河南南阳出现毒韭菜,农药残留超标已有10人中毒;2013年1月,广州市农业局对外通报称,检出来自海南省三亚市的农药残留超标豇豆总量近10吨;2013年5月,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南京检出6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生姜,来自山东潍坊。这只是曾受到媒体广泛关注的事件,冰山一角而已,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 农药残留已经成为是中国食品安全中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亚于毒奶粉,不过由于其普遍、分散、不是蓄意为之的特点,在我国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正是因为如此,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演变成危害国民生命安全的最大元凶。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400多万人农药中毒,其中30万人死亡;而中国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近百万人次,死亡约10万多人。农药

残留污染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许多重大食品安全

问题最终均可追踪到农产品生产环节导致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指出:农药残留是当前最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前总理温家宝指出: 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必须关口前移,从源头抓起。 2生物农药

前面我们所说的农药一般指传统的化学农药,应

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是确保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然而,大量、长期的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生态系统和农产品的污染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是极为

严重的。在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今

天,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需求,任何一项科学应

该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农业科学的目的就该是让老百姓过得更好。可持续植物保护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可持续植物保护的技术主体是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生物农药则是确保生物防治能大范围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柱。 什么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

(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钠,2,4-D 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即指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杀菌农药和杀虫农药的作用,包括虫生病原性线虫、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植物衍生物和昆虫费洛蒙等[1]。 生物农药的研制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保障

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对环保问题日益增长的关注以及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带动了以绿色食品生产为目标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迅速发展。在绿色食品的生产发展中,生物农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3国内外生物农药的发展 多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和使用生物农药。

有关资料显示,全球生物农药的市场份额已从2000年占农药市场总份额的0.2%,增长到2009年的3.7%。2010年全球生物农药的产值超过 2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达到4%左右。据专家分析预测,到 2015年,全球生物农药的市值更是有望达到28亿美元。可见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是发展现代农业、农药工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求,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生物农药研究发展已有近60年的历史,近十几年来,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使我国生物农药的研发步伐逐年加快,为生物农药创新研制奠定了较好基础,已形成了一支原始创新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生物药物的研发队伍。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研发的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一些领域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整体上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

国务院参事、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坚曾表示: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开展生物防治是破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循环经济、环境安全等问题的重要切入点[3]。

4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对比

生物农药具有化学农药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化学农药杀虫之外,还会影响植物的品质,而生物农药除了对虫害的防治之外,还能增加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化学农药的剂量越来越大,植物体内的农药残留就越来越多,而新兴的生物制剂,可以促进植物本身分解残留,这就是化学农药无法做到的。还有一些生物农药是植物生长调理剂,曾有人将一种人吃的保健品做成生物农药,它体现出来的安全性也是化学农药远远达不到的。化学农药是点对点的防治,更类似于西药,而生物农药更类似于中药,是系统的调节[4]。此外,化学农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为它是单一的化学物质,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和刺激,一定能促进它想杀灭的微生物进化,产生抗药性,而生物农药则不然,有些生物农药甚至是间接作用于病虫,它们的作用是像疫苗一样接种在植物体内,产生防疫功能,一种病虫对单一化合物很容易适应,但是对于这种预防,微生物很难产生抗药性。

当然,生物农药也有一些缺点,对环境的要求苛刻就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生物农药大多存在活性,其使用时受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空气流动的速度等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掌握好这些关键的使用点对农药的效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也正是生物农药推广度低的主要原因。

5 生物农药的机遇与挑战

今年,国务院通过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在2013~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一产业政策的发布,使生物农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生物农药的发展。

生物农药在许多方面都比化学农药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我国生物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形势并不太好,我国目前仍是世界上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的推广使用不尽如人意,其使用价值尚未得到高度重视,通过调查发现,生物农药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5][6]。

一是生物农药研发和生产基础薄弱。 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000多家,其中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400家,但是规模较大的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少得可怜,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多数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大都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研发能力薄弱、成本偏高等问题,造成了产品质量不稳定,商品剂型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容易受市场冲击,在农药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销售困难,致使企业无法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二是生物农药应用技术有待完善。

由于我国生物农药科研与产业结合不紧密,所以生物农药虽具有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但与化学农药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技术要求高,施用后药效反应慢,而且稳定性也较差,特别是以活体微生物为有效成分的产品,生物活性下降很快,产品的质量保证期短。农民希望施用农药后能药到虫除,而生物农药多数要在三四天后才能见到效果,不适应农民希望快速除虫的需求。

三是宣传引导缺位,农民认知度不高。

农民受各种因素影响,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对于生物农药常识知之甚少,他们一直都使用的是化学农药,对一些常用的化学农药也比较熟悉,认为使用起来比较顺手,虽然也认识到了化学农药毒性大,污染环境。可突然要改用比较陌生的生物农药,心里却不太踏实,甚至不敢使用,加上生物农药见效比较慢、价格比较高,大多数农民在防治病虫害时首选的还是

化学农药。

6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关系

生物产业是七大新兴产业之一,而生物农药产业是其中的一部分,未来生物农药行业相对于化学农药行业而言在相关政策方面会有一定的优势。在我国,能够真正的普及。

什么是科学?不仅仅是那些推动了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或者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重大发现,有时,我们需要的只是有利于那些最普通的人。

农业科学就是让老百姓过得更好。

“保障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的重大举措中,生物农药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任重而道远,在国家的大力扶植下,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生物农药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7]。

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可持续农业和化学防治在相同的战略目标中是对立统一的,可持续植物保护肯定不应完全排斥化学防治,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化学防治仍将是不可缺少的应急措施,但化学农药必需要逐步朝着适应可持续农业战略目标的方向调整发展。

生物农药与传统的化学农药也不是一对对立的矛盾,二者可以在防虫治病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动态的统一,通过对不同的病虫害,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或者杀灭,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对环境污染的减少,对经济效益的可接受都是一种平衡,所以在生物农药的研发过程中综合考虑如何同化学农药的搭配使用,如何使二者的效能都达到最佳状态,以达到共同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发展生物农药,并不是要否定化学农药的作用,而是要建立一个以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互为补充,结构合理的综合防治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这也是我国的农业科学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完善的任务。

7 我眼中的农业科学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的安全无毒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发展正适应了这一大趋势。所以,我眼中的农业科学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当然,这也应该是所有科学技术的最终目标。

我从农村考到大学,在我的家乡河北沧州,有一种特产叫金丝小枣,远近驰名,可是我们自己都很清楚,一颗枣子的收获过程中要打多少化学农药。尽管生物农药与我的专业相距甚远,我没有机会去细致的研究它,但我会一直关注着这项科技的进展,希望它

参考文献:

[1] 邱德文. 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发展战略浅谈[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13(5): 88-92.

[2] 功能. 生物农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功能[J]. 中国生物防治, 2001, 17(4).

[3] 宋继文. 扩展式发力之生物农药: 太阳正在升起[J], 2013. [4] 陈立新.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对比分析[D]. 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 2010.

[5] 汪洋. 生物农药发展期待早日破解困局[J]. 中国农资, 2013 (19).

[6] 蒋际清. 农药结构调整与生物农药发展面临的机遇, 挑战和对策[J]. 江西植保, 2006, 29(3): 135-138.

[7] 郑冬梅, 生物农药.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M]. 海洋出版社, 2006.


相关内容

  • 2015年生物技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全球及中国生物技术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版) 报告编号:1590A2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 ...

  • 中国微生物菌肥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市场规模(Market Size) 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 ...

  • 江苏省"十一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 江苏省"十一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08-11-07 14:38:33]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生物产业是新兴的高技术产业. "十一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加快生 ...

  • 环境微生物资源原理与应用课题论文
  • 环境微生物资源原理与应用课题论文 2011年11月29日 细菌生物农药的研究现状 摘要:生物农药是目前农药生产中升起的一颗新星,它的研究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它被誉为"绿色农药"."无公害农药",又称为"生物源农药".本文简单叙 ...

  • 生物芯片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2015年中国生物芯片行业发展调研与市场 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1022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 ...

  •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思考
  • 0 引言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融合理工科学和生物医学的 理论和方法逐步成长起来的边缘性学科,其基本任 务是运用理工科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研究和解决 医学和生物学中的相关问题.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 展的历史尚不足50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在保障人 类健康和推进疾病 ...

  • 生物质能源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_蒋剑春
  • 第22卷第2期 2002年6月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ChemistryandIndustryofForestProductsVol.22No.2 June2002 综述评论 生物质能源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蒋剑春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JIANGJC ...

  •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 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 BiomadicalEngineeringinMyMind 陈凯乐U201312603生物医学工程201301班 内容摘要: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揭示人体奥秘,特别 ...

  •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0(4) :301-310 J ournal of Hunan Environment -Biological Polytechnic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钟福生1. 2 (1.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2. 湖南环境生物 ...

  • 农药零增长-六项课题方案
  • "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战略实施研究与应用"课题 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andApplication of Zero growth in the use of pesticides 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战略实施研究与应用课题 Strate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