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总结

头部

一、名词解释:

1、 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窦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为许多互相交通的小腔隙。

2、 腮腺床:由茎突、茎突周围肌及深部的颈内动、静 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等形成。

3、 咬肌间隙 :位于咬肌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之间的窄隙。

二、简答:

1、 穿经腮腺的重要结构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排列的?

答:纵行的有:颈外动脉 下颌后静脉 颞浅动脉 颞浅静脉 耳颞神经 横行的有:面横动脉及静脉 面神经分支 上颌动、静脉

由浅入深: 面神经分支 下颌后静脉 颈外动脉 耳颞神经

2、 颅中窝的边界、孔裂、穿行结构。

答:容纳大脑颞叶和垂体, 前界:蝶骨小翼后缘 后界:颞骨岩部的上缘及鞍背。 孔裂及穿行结构:颅中窝:视神经管有视神经和眼动脉通过,眶上裂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和眼上静脉通过,破裂孔有颈内动脉通过,圆孔有上颌神经通过,卵圆孔有下颌神经通过,棘孔有脑膜中动脉通过。

3、 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

答:(1)腮腺前段是以茎乳孔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长约1-1.5厘米。在乳突前缘中点,主干距皮肤表面约2-3厘米,此处可显露面神经干。

(2)腮腺内段腮腺内段。行于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的浅面,分出颞面干和颈面干。两大干在 颊脂体、咬肌、颞浅筋 膜浅方以及颈阔肌深面又分出分支,互相交织成网。

(3)腮腺后段由腮腺内的面神经网分成颞、颧、颊、下颌缘和颈等5组从腮腺浅部穿出,呈扇形分布,支配表情肌。

颈部

一、名词解释:

1、颈动脉鞘:由颈筋膜中层包绕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2、颈袢:舌下神经降支为颈袢上根, 第2、3颈神经前支为颈袢下根,两根在颈动脉鞘表面合成颈袢,在肌腹下方入舌骨下肌群。

二、简答:

1、下颌下三角、锁骨上三角的位置及内容。

答:下颌下三角:

位置:二腹肌前、 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浅面:皮肤、浅筋膜、 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 深面:下颌舌骨肌、 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

内容:(1)下颌下腺:以下颌舌骨肌为界,分深、浅两部。被筋膜鞘包裹。下颌下腺管由深部发出,开口于 舌下阜。

(2)血管:面动脉行于腺体深面,舌动、静脉经 二腹肌中间腱的后方,舌骨舌肌深面。 下颌舌骨肌。

(3)神经:舌神经:在下颌下腺深部 内上方与舌骨舌肌之间前 行入舌。舌下神经:在下 颌下腺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的表面。

锁骨上三角:

位置:前上为胸锁乳突肌下段,后上为肩胛舌骨肌下腹, 下界为锁骨,是颈、胸和上肢的

交汇处。

内容:锁骨下静脉、锁骨下动脉、臂丛

2、甲状腺的局部解剖。

答:1、甲状腺的形态与被膜:甲状腺分左、右侧叶及峡,半数以上有锥体叶。被膜分为假被膜与真被膜。真被膜内有甲状旁腺。

2、甲状腺的血管神经:在甲状腺上极,有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上静脉及与其伴行的喉上神经。在甲状腺下极,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及与其相交的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外侧缘中份,可见甲状腺中静脉。在腺体下面,有起于主动脉弓的甲状腺最下动脉和注入左无名静脉的甲状腺奇静脉丛。

3、甲状腺周围的毗邻关系:前方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浅层和中层及舌骨下肌群,正中线为颈白线。深层分为上份的甲状舌骨肌和下份的胸骨甲状肌。外侧为颈鞘;后方为颈交感干和4个颈内脏管道,即喉与气管、咽与食管。

3、叙述颈筋膜。

答:颈筋膜,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的深面,分浅、中、深 3层。

1、浅层(封套 筋膜):包绕两肌、两 腺 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 下颌下腺和腮腺胸骨上间隙。

2.中层(内脏筋膜): 位于舌骨下肌群深面,包裹咽、喉、食管、气管颈 部(气管前筋膜)、甲状腺 (甲状腺假被膜) 等. 覆盖颊肌和咽缩肌,称为颊 咽筋膜。

其前下部覆盖气管,称 为气管前筋膜,向上附于环 状软骨等,向下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入胸腔与心包上部相续。

3、深层(椎前筋膜): 颈筋膜深层。位于椎前肌、斜角肌的前面。上至颅底,下续前纵韧带和胸内筋膜,两侧覆盖臂丛、锁骨下动、静脉等向下外方续于腋鞘。

胸部

一、名词解释:

1、胸膜隐窝: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之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充满此腔

隙,胸膜腔的这一部分称胸膜隐窝。 2、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为一支气管肺段。肺段呈锥形,尖朝向肺门,

底向肺表面,内有肺段支气管、肺段动脉和支气管血管支伴行。

3、心包斜窦:心包斜窦是心包腔在位于两侧肺上、下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与心包

后壁之间的部分。

4、心包横窦:心包横窦是心包腔在位于升主动脉后方、肺动脉干与上腔静脉前方、左心房

部分。

5、锁胸筋膜:胸前外侧区的深筋膜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的部分称锁胸筋

膜。

6、纵膈: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的器官、结构及其结缔组织的总称。位于胸腔正中偏左,

呈矢状位,分隔左、右胸膜囊和肺。

7、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平对第4胸椎下缘,两侧接第二肋软骨,体

表易触及,是记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8、动脉导管三角: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

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孙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二、简答:

1、乳腺的淋巴引流:

外侧部、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上部→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 并与对侧吻合。

内下部→膈上淋巴结, 并与膈下及肝上面的淋巴管吻合。

深部→胸肌间的淋巴结或尖淋巴结。

2、心包、主动脉弓的毗邻:

心包:前方:膈胸膜和肺与胸骨和第2-6肋软骨相对;两侧:为膈神经、心包膈血管、纵隔胸膜;后方:有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食管、主支气管等;上方:有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下壁:与膈中心腱愈着。

主动脉弓:左前方:胸膜、肺、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迷走神经等;右后方: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心深丛;上方:3大分支、左头臂静脉和胸腺;下方: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心浅丛。

3、纵膈的分布及各纵膈内容

一、上纵隔:可分为三层---前层:有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和胸导管

二、下纵隔:分为前、中、后纵隔。(一)前纵隔:内有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二)中纵隔:内有心包、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心神经丛及淋巴结等。(三)后纵隔:位于心包后壁与下位8个胸椎之间,上平胸骨角,下达膈。内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交感干和纵隔后淋巴结及内脏大、小神经等。

4、肺根及组成结构的排列关系

肺根为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饶构成。

肺根内结构排列:肺根内结构排列自前向后为上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自上向下,左右肺不同:自上向下,左右肺不同:

1)左肺:肺动脉、主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左肺:肺动脉、主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动支静静)(动支静静)

2)右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右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

静脉。静脉。(支动支静静)(支动支静静)

腹部

一、名词解释:

1、肾蒂 :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肾蒂。

2、网膜孔:又叫Winslow 孔,是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后腹膜壁层之间的孔,是网膜囊与囊外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

3、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4、网膜囊:是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扁窄间隙,又称小腹膜腔。网膜囊以外的腹膜腔称大腹膜腔。为腹膜腔的一部分,是一前后扁狭的囊。

5、肝门:主要指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的地方。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长约5cm ,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肝门分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

6、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又叫Calot 三角)。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

二、简答: 1、何谓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根据解剖学知识如何辨别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1/2的上方由外向内下斜行的肌肉筋膜间裂隙。长4~5cm ,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4个壁及内外两个口。管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在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1/3处有联合腱(近浅环外侧脚处有反转韧带参与构成后壁) ;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腹环,外口为皮下环。

腹股沟三角: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疝囊经此区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的解剖学鉴别:

斜疝:当疝内容物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的浅环,严重者进入阴囊(或阴阜)所形成的疝。

直疝:直疝是从海氏三角的腹横筋膜处直接突出的疝,一般不会落入阴囊。

二者在解剖学上以腹壁下血管为界,外侧为斜疝,内侧为直疝。

股疝:凡经股环、股管而自卵圆窝突出的疝,叫做股疝。

直疝和斜疝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股疝位于腹股沟管下方。

2、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胰头癌病人为什么出现黄疸、腹水、下肢水肿及肠梗阻等症状?

(1)胰头部肿瘤可压迫十二指肠而引起梗阻。(2)压迫肠系膜上静脉,造成其血液回流受阻阻出现腹水。(3)压迫下腔静脉,造成其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水肿。(4)压迫胆总管,造成胆汁逆流出现黄疸。

3、试述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的交通。门静脉高压时,出现那些与解剖学特征相关的症状,为什么?

组成:肝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

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

门静脉与腔静脉交通支,门静脉高压时,出现那些与解剖学特征相关的症状及原因:

(1)肝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胃短静脉和胃后静脉,在食管下段和胃底处,与腔静脉系统奇静脉的食管静脉相吻合。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血液可经胃左静脉至食管静脉、奇静脉流入上腔静脉,因此可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2)肝门静脉系统的肠系膜下静脉的直肠上静脉,在直肠下段与腔静脉系统的髂内静脉的直肠中、下静脉相吻合,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静脉可曲张成痔。

(3)肝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与腹壁上静脉及胸腹壁静脉相吻合,与上腔静脉相交通。同时,也与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相吻合,而与下腔静脉相交通。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位于脐周围的腹壁浅表静脉可发生曲张,称为“海蛇头”。

(4)肝门静脉系统还可以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统的腰静脉、低位的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静脉等相吻合,形成Retzius 静脉。

(5)肝门静脉系统的椎内、外静脉丛形成的腹后壁前面的小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肋间后静脉,腰静脉相交通。

4、胆总管的分段及各段的毗邻

胆总管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内段。第一段称十二指肠上段: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自胆总管起始部至十二指肠上部上缘为止,此段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内走行 。第二段称十二指肠后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后面,向下内方行于

下腔静脉的前方,门静脉的后方。第三段称胰腺段:弯向下外方,此段上部多由胰头后方经过,下部被一薄层胰腺组织所覆盖,位于胆总管沟中。第四段称十二指肠壁段:斜穿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略呈膨大,形成肝胰壶腹,又称Vater 壶腹。

5、十二指肠的分部、各部毗邻及与腹膜的关系。十二指肠的血供。

十二指肠可分为四部: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上部的上缘有肝十二指肠韧带系于肝门,前上方与肝方叶、胆囊颈相靠近;下方与胰头相贴;前方为胆囊,故胆囊炎时常与十二肠上部粘连;后方有胆总管、门静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经过,与下腔静脉间仅隔以薄层的结缔组织。

降部前方邻肝和横结肠,横掼肠系膜附着于其中部;后方与右肾、下腔静脉相邻,外侧缘邻近结肠右曲,内侧缘与胰头、胆总管邻挡,胆总管和胰腺管斜穿肠壁汇合后开口于后内壁。 水平部后面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经过;前面有肠系膜上动、静脉跨过;上方贴胰;下方邻空肠。

升部前面邻小肠袢;后面与左交感干和左腰大肌相邻;右侧为肠系膜上动、静脉和胰头;左侧有左肾及左输尿管,上方靠近胰体。

十二指肠的血供:主要来自胰十二指肠前动脉、胰十二指肠后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盆部

一、名词解释:

1、 坐骨直肠窝:位于肛管两侧,略似尖朝上方,底向下的锥形腔隙(其内侧壁的下部

为肛门外括约肌,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它们的盆隔下筋膜;外侧壁的下部为坐骨结节内侧面,上部为闭孔内肌、团孔筋膜及深会阴 筋膜;前壁为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隔;后壁为臀大肌下缘及其筋膜和深部的骶结节韧带。窝尖由盆隔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窝底为肛门两侧的浅筋膜及皮肤)。

2、 尿生殖膈:是指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组成的结

构。

3、 盆膈:由盆膈上筋膜 、 肛提肌、尾骨肌 、盆膈下筋膜组成的结构。

4、 膀胱三角 :膀胱底的内面有一三角形的平滑区,其两侧角为左右输尿管口,下角

为尿道内口。

二、简答:

1

2、 子宫的位置、姿势、韧带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和直肠之间其位 置可随膀胱与直肠的充盈程度或体位而有变化。

姿势:正常成年未孕女子子宫呈前屈(170℃)前倾(90℃)位。

韧带: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

3、 会阴浅隙、会阴浅隙的位置与结构

位于会阴浅筋膜和尿生殖隔下筋膜之间间隙。结构:会阴浅横肌、坐骨海绵体

肌、 球海绵体肌、会阴神经、会阴动脉及其 伴行的静脉。男性还有:阴茎脚、尿道球及其内的尿道。女性还有:尿道、阴道下部、阴蒂脚、前庭球以及前庭大腺。

背部

一、名词解释: 1. 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

2. 腰下三角:位于腰区下部,腰上三角的外下方。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

二、简答: 枕下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是由枕下肌围成的三角。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枕大神经行于其间。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上肢

一、名词解释:

1、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的深部,是手部三个掌深间隙之一,系一临床上潜在的感染间隙。内侧界:内侧肌间隔;外侧界:掌中隔;前界:第3~5指屈肌腱和第2~4蚓状肌;后界:骨间掌侧筋膜。掌中间隙的近端位于屈肌总腱鞘的深面,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端经第2、3和4蚓状肌管达第2~4指蹼间隙,并经此处通指背。

2、四边孔: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3、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4、肱骨肌管: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长头和肱骨的桡神经沟之间形成一个由内上向外下的围绕肱骨中份后面的螺旋型管道,即肱骨肌管(或称桡神经管)。

二、简答:

1、简述腋窝各壁的结构及其内容。

1)、顶 是腋窝的上口,向上内通颈根部,由锁骨中1/3段、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有臂丛通过,锁骨下血管于第一肋外缘移行为腋血管。

2)、底 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皮肤借纤维隔与腋筋膜相连,腋筋膜中央因有皮神经、浅血管和浅淋巴管穿过而呈筛状,故又称筛状筋膜。

3)、 四壁 前: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后: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内: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外: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内容物: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

2、肘窝的边界、内容和排列关系。

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摸、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内容及排列关系:由尺侧向桡侧依次为:正中神经、肱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肱二头肌腱桡

神经及其分支。其外侧与肱肌之间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在肱肌与肱桡肌之间有桡神经及桡侧副动脉。

下肢 一、名词解释:

1、踝管:小腿深筋膜在胫骨内踝下后方形成屈肌支持带,张于内踝与跟骨结节间,形成的管状结构即为踝管。

2、收肌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由股内侧肌、缝匠肌、长收肌和大收肌围成。

3、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 。

4、肌腔隙:腹股沟韧带与髋骨间被髂耻弓(连与腹股沟韧带和髋骨的髋耻隆起之间的韧带)分隔成内、外侧两部;外侧的即为肌腔隙。

二、简答:

1、梨状肌上下孔有哪些结构走行,排列关系如何?

穿过梨状肌上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穿过梨状肌下孔的结构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2、简述腘窝的边界和通过的结构。

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浅面) 为腘筋膜。腘窝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腘窝内含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其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血管周围还有腘深淋巴结。

头部

一、名词解释:

1、 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窦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为许多互相交通的小腔隙。

2、 腮腺床:由茎突、茎突周围肌及深部的颈内动、静 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等形成。

3、 咬肌间隙 :位于咬肌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之间的窄隙。

二、简答:

1、 穿经腮腺的重要结构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排列的?

答:纵行的有:颈外动脉 下颌后静脉 颞浅动脉 颞浅静脉 耳颞神经 横行的有:面横动脉及静脉 面神经分支 上颌动、静脉

由浅入深: 面神经分支 下颌后静脉 颈外动脉 耳颞神经

2、 颅中窝的边界、孔裂、穿行结构。

答:容纳大脑颞叶和垂体, 前界:蝶骨小翼后缘 后界:颞骨岩部的上缘及鞍背。 孔裂及穿行结构:颅中窝:视神经管有视神经和眼动脉通过,眶上裂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和眼上静脉通过,破裂孔有颈内动脉通过,圆孔有上颌神经通过,卵圆孔有下颌神经通过,棘孔有脑膜中动脉通过。

3、 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

答:(1)腮腺前段是以茎乳孔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长约1-1.5厘米。在乳突前缘中点,主干距皮肤表面约2-3厘米,此处可显露面神经干。

(2)腮腺内段腮腺内段。行于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的浅面,分出颞面干和颈面干。两大干在 颊脂体、咬肌、颞浅筋 膜浅方以及颈阔肌深面又分出分支,互相交织成网。

(3)腮腺后段由腮腺内的面神经网分成颞、颧、颊、下颌缘和颈等5组从腮腺浅部穿出,呈扇形分布,支配表情肌。

颈部

一、名词解释:

1、颈动脉鞘:由颈筋膜中层包绕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2、颈袢:舌下神经降支为颈袢上根, 第2、3颈神经前支为颈袢下根,两根在颈动脉鞘表面合成颈袢,在肌腹下方入舌骨下肌群。

二、简答:

1、下颌下三角、锁骨上三角的位置及内容。

答:下颌下三角:

位置:二腹肌前、 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浅面:皮肤、浅筋膜、 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 深面:下颌舌骨肌、 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

内容:(1)下颌下腺:以下颌舌骨肌为界,分深、浅两部。被筋膜鞘包裹。下颌下腺管由深部发出,开口于 舌下阜。

(2)血管:面动脉行于腺体深面,舌动、静脉经 二腹肌中间腱的后方,舌骨舌肌深面。 下颌舌骨肌。

(3)神经:舌神经:在下颌下腺深部 内上方与舌骨舌肌之间前 行入舌。舌下神经:在下 颌下腺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的表面。

锁骨上三角:

位置:前上为胸锁乳突肌下段,后上为肩胛舌骨肌下腹, 下界为锁骨,是颈、胸和上肢的

交汇处。

内容:锁骨下静脉、锁骨下动脉、臂丛

2、甲状腺的局部解剖。

答:1、甲状腺的形态与被膜:甲状腺分左、右侧叶及峡,半数以上有锥体叶。被膜分为假被膜与真被膜。真被膜内有甲状旁腺。

2、甲状腺的血管神经:在甲状腺上极,有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上静脉及与其伴行的喉上神经。在甲状腺下极,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及与其相交的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外侧缘中份,可见甲状腺中静脉。在腺体下面,有起于主动脉弓的甲状腺最下动脉和注入左无名静脉的甲状腺奇静脉丛。

3、甲状腺周围的毗邻关系:前方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浅层和中层及舌骨下肌群,正中线为颈白线。深层分为上份的甲状舌骨肌和下份的胸骨甲状肌。外侧为颈鞘;后方为颈交感干和4个颈内脏管道,即喉与气管、咽与食管。

3、叙述颈筋膜。

答:颈筋膜,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的深面,分浅、中、深 3层。

1、浅层(封套 筋膜):包绕两肌、两 腺 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 下颌下腺和腮腺胸骨上间隙。

2.中层(内脏筋膜): 位于舌骨下肌群深面,包裹咽、喉、食管、气管颈 部(气管前筋膜)、甲状腺 (甲状腺假被膜) 等. 覆盖颊肌和咽缩肌,称为颊 咽筋膜。

其前下部覆盖气管,称 为气管前筋膜,向上附于环 状软骨等,向下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入胸腔与心包上部相续。

3、深层(椎前筋膜): 颈筋膜深层。位于椎前肌、斜角肌的前面。上至颅底,下续前纵韧带和胸内筋膜,两侧覆盖臂丛、锁骨下动、静脉等向下外方续于腋鞘。

胸部

一、名词解释:

1、胸膜隐窝: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之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充满此腔

隙,胸膜腔的这一部分称胸膜隐窝。 2、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为一支气管肺段。肺段呈锥形,尖朝向肺门,

底向肺表面,内有肺段支气管、肺段动脉和支气管血管支伴行。

3、心包斜窦:心包斜窦是心包腔在位于两侧肺上、下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与心包

后壁之间的部分。

4、心包横窦:心包横窦是心包腔在位于升主动脉后方、肺动脉干与上腔静脉前方、左心房

部分。

5、锁胸筋膜:胸前外侧区的深筋膜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的部分称锁胸筋

膜。

6、纵膈: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的器官、结构及其结缔组织的总称。位于胸腔正中偏左,

呈矢状位,分隔左、右胸膜囊和肺。

7、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平对第4胸椎下缘,两侧接第二肋软骨,体

表易触及,是记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8、动脉导管三角: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

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孙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二、简答:

1、乳腺的淋巴引流:

外侧部、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上部→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 并与对侧吻合。

内下部→膈上淋巴结, 并与膈下及肝上面的淋巴管吻合。

深部→胸肌间的淋巴结或尖淋巴结。

2、心包、主动脉弓的毗邻:

心包:前方:膈胸膜和肺与胸骨和第2-6肋软骨相对;两侧:为膈神经、心包膈血管、纵隔胸膜;后方:有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食管、主支气管等;上方:有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下壁:与膈中心腱愈着。

主动脉弓:左前方:胸膜、肺、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迷走神经等;右后方: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心深丛;上方:3大分支、左头臂静脉和胸腺;下方: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心浅丛。

3、纵膈的分布及各纵膈内容

一、上纵隔:可分为三层---前层:有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和胸导管

二、下纵隔:分为前、中、后纵隔。(一)前纵隔:内有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二)中纵隔:内有心包、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心神经丛及淋巴结等。(三)后纵隔:位于心包后壁与下位8个胸椎之间,上平胸骨角,下达膈。内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交感干和纵隔后淋巴结及内脏大、小神经等。

4、肺根及组成结构的排列关系

肺根为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饶构成。

肺根内结构排列:肺根内结构排列自前向后为上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自上向下,左右肺不同:自上向下,左右肺不同:

1)左肺:肺动脉、主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左肺:肺动脉、主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动支静静)(动支静静)

2)右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右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

静脉。静脉。(支动支静静)(支动支静静)

腹部

一、名词解释:

1、肾蒂 :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肾蒂。

2、网膜孔:又叫Winslow 孔,是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后腹膜壁层之间的孔,是网膜囊与囊外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

3、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4、网膜囊:是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扁窄间隙,又称小腹膜腔。网膜囊以外的腹膜腔称大腹膜腔。为腹膜腔的一部分,是一前后扁狭的囊。

5、肝门:主要指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的地方。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长约5cm ,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肝门分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

6、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又叫Calot 三角)。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

二、简答: 1、何谓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根据解剖学知识如何辨别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1/2的上方由外向内下斜行的肌肉筋膜间裂隙。长4~5cm ,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4个壁及内外两个口。管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在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1/3处有联合腱(近浅环外侧脚处有反转韧带参与构成后壁) ;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腹环,外口为皮下环。

腹股沟三角: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疝囊经此区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的解剖学鉴别:

斜疝:当疝内容物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的浅环,严重者进入阴囊(或阴阜)所形成的疝。

直疝:直疝是从海氏三角的腹横筋膜处直接突出的疝,一般不会落入阴囊。

二者在解剖学上以腹壁下血管为界,外侧为斜疝,内侧为直疝。

股疝:凡经股环、股管而自卵圆窝突出的疝,叫做股疝。

直疝和斜疝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股疝位于腹股沟管下方。

2、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胰头癌病人为什么出现黄疸、腹水、下肢水肿及肠梗阻等症状?

(1)胰头部肿瘤可压迫十二指肠而引起梗阻。(2)压迫肠系膜上静脉,造成其血液回流受阻阻出现腹水。(3)压迫下腔静脉,造成其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水肿。(4)压迫胆总管,造成胆汁逆流出现黄疸。

3、试述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的交通。门静脉高压时,出现那些与解剖学特征相关的症状,为什么?

组成:肝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

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

门静脉与腔静脉交通支,门静脉高压时,出现那些与解剖学特征相关的症状及原因:

(1)肝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胃短静脉和胃后静脉,在食管下段和胃底处,与腔静脉系统奇静脉的食管静脉相吻合。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血液可经胃左静脉至食管静脉、奇静脉流入上腔静脉,因此可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2)肝门静脉系统的肠系膜下静脉的直肠上静脉,在直肠下段与腔静脉系统的髂内静脉的直肠中、下静脉相吻合,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静脉可曲张成痔。

(3)肝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与腹壁上静脉及胸腹壁静脉相吻合,与上腔静脉相交通。同时,也与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相吻合,而与下腔静脉相交通。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位于脐周围的腹壁浅表静脉可发生曲张,称为“海蛇头”。

(4)肝门静脉系统还可以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统的腰静脉、低位的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静脉等相吻合,形成Retzius 静脉。

(5)肝门静脉系统的椎内、外静脉丛形成的腹后壁前面的小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肋间后静脉,腰静脉相交通。

4、胆总管的分段及各段的毗邻

胆总管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内段。第一段称十二指肠上段: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自胆总管起始部至十二指肠上部上缘为止,此段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内走行 。第二段称十二指肠后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后面,向下内方行于

下腔静脉的前方,门静脉的后方。第三段称胰腺段:弯向下外方,此段上部多由胰头后方经过,下部被一薄层胰腺组织所覆盖,位于胆总管沟中。第四段称十二指肠壁段:斜穿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略呈膨大,形成肝胰壶腹,又称Vater 壶腹。

5、十二指肠的分部、各部毗邻及与腹膜的关系。十二指肠的血供。

十二指肠可分为四部: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上部的上缘有肝十二指肠韧带系于肝门,前上方与肝方叶、胆囊颈相靠近;下方与胰头相贴;前方为胆囊,故胆囊炎时常与十二肠上部粘连;后方有胆总管、门静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经过,与下腔静脉间仅隔以薄层的结缔组织。

降部前方邻肝和横结肠,横掼肠系膜附着于其中部;后方与右肾、下腔静脉相邻,外侧缘邻近结肠右曲,内侧缘与胰头、胆总管邻挡,胆总管和胰腺管斜穿肠壁汇合后开口于后内壁。 水平部后面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经过;前面有肠系膜上动、静脉跨过;上方贴胰;下方邻空肠。

升部前面邻小肠袢;后面与左交感干和左腰大肌相邻;右侧为肠系膜上动、静脉和胰头;左侧有左肾及左输尿管,上方靠近胰体。

十二指肠的血供:主要来自胰十二指肠前动脉、胰十二指肠后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盆部

一、名词解释:

1、 坐骨直肠窝:位于肛管两侧,略似尖朝上方,底向下的锥形腔隙(其内侧壁的下部

为肛门外括约肌,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它们的盆隔下筋膜;外侧壁的下部为坐骨结节内侧面,上部为闭孔内肌、团孔筋膜及深会阴 筋膜;前壁为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隔;后壁为臀大肌下缘及其筋膜和深部的骶结节韧带。窝尖由盆隔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窝底为肛门两侧的浅筋膜及皮肤)。

2、 尿生殖膈:是指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组成的结

构。

3、 盆膈:由盆膈上筋膜 、 肛提肌、尾骨肌 、盆膈下筋膜组成的结构。

4、 膀胱三角 :膀胱底的内面有一三角形的平滑区,其两侧角为左右输尿管口,下角

为尿道内口。

二、简答:

1

2、 子宫的位置、姿势、韧带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和直肠之间其位 置可随膀胱与直肠的充盈程度或体位而有变化。

姿势:正常成年未孕女子子宫呈前屈(170℃)前倾(90℃)位。

韧带: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

3、 会阴浅隙、会阴浅隙的位置与结构

位于会阴浅筋膜和尿生殖隔下筋膜之间间隙。结构:会阴浅横肌、坐骨海绵体

肌、 球海绵体肌、会阴神经、会阴动脉及其 伴行的静脉。男性还有:阴茎脚、尿道球及其内的尿道。女性还有:尿道、阴道下部、阴蒂脚、前庭球以及前庭大腺。

背部

一、名词解释: 1. 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

2. 腰下三角:位于腰区下部,腰上三角的外下方。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

二、简答: 枕下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是由枕下肌围成的三角。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枕大神经行于其间。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

上肢

一、名词解释:

1、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的深部,是手部三个掌深间隙之一,系一临床上潜在的感染间隙。内侧界:内侧肌间隔;外侧界:掌中隔;前界:第3~5指屈肌腱和第2~4蚓状肌;后界:骨间掌侧筋膜。掌中间隙的近端位于屈肌总腱鞘的深面,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端经第2、3和4蚓状肌管达第2~4指蹼间隙,并经此处通指背。

2、四边孔: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3、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4、肱骨肌管: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长头和肱骨的桡神经沟之间形成一个由内上向外下的围绕肱骨中份后面的螺旋型管道,即肱骨肌管(或称桡神经管)。

二、简答:

1、简述腋窝各壁的结构及其内容。

1)、顶 是腋窝的上口,向上内通颈根部,由锁骨中1/3段、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有臂丛通过,锁骨下血管于第一肋外缘移行为腋血管。

2)、底 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皮肤借纤维隔与腋筋膜相连,腋筋膜中央因有皮神经、浅血管和浅淋巴管穿过而呈筛状,故又称筛状筋膜。

3)、 四壁 前: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后: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内: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外: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内容物: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

2、肘窝的边界、内容和排列关系。

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摸、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内容及排列关系:由尺侧向桡侧依次为:正中神经、肱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肱二头肌腱桡

神经及其分支。其外侧与肱肌之间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在肱肌与肱桡肌之间有桡神经及桡侧副动脉。

下肢 一、名词解释:

1、踝管:小腿深筋膜在胫骨内踝下后方形成屈肌支持带,张于内踝与跟骨结节间,形成的管状结构即为踝管。

2、收肌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由股内侧肌、缝匠肌、长收肌和大收肌围成。

3、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 。

4、肌腔隙:腹股沟韧带与髋骨间被髂耻弓(连与腹股沟韧带和髋骨的髋耻隆起之间的韧带)分隔成内、外侧两部;外侧的即为肌腔隙。

二、简答:

1、梨状肌上下孔有哪些结构走行,排列关系如何?

穿过梨状肌上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穿过梨状肌下孔的结构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2、简述腘窝的边界和通过的结构。

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浅面) 为腘筋膜。腘窝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腘窝内含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其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血管周围还有腘深淋巴结。


相关内容

  • 局部解剖实验总结[2]
  • 局部解剖实验总结 时间:2015.05.12: 天气:晴 操作人数:两人:操作人员:44,45 实验项目:[1]上肢实验:[2]下肢实验: 操作前实验器械清点: 本次实验目的:[1]首次解剖熟悉各种器械使用 [2]熟悉皮肤剥离过程 [3]熟悉上肢肌肉分布和起止点 [4]熟悉上肢主要血管神经位置分布和 ...

  • 局部解剖学下肢总结
  • 第八章 下肢 概述: 一. 境界与区分 分为臀.股.膝.小腿.踝.足部. 二. 表面解剖:Nelaton 线:侧卧,髋关节屈90度到120度,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正常时 该线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于此线上方. Kaplan 点:仰卧,两下肢并拢并伸直,当 ...

  • 臀上皮神经炎
  • 臀上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由腰1-3:的脊神经后外侧支组合而成,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后支之外侧支,在股骨大转子与第三腰椎间连线交于髂嵴处平行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臀部皮肤,一般不易摸到. 穿出后的各支行于腰背筋膜的表面,向外下方形成臀上皮神经血管束,越过骼峪进入臀上部分叶状脂肪结缔组织中,至臀大肌肌腹 ...

  • 羊瘤胃切开术记录总结
  • 羊瘤胃切开术手术记录及总结 姓名: (一)手术记录 一.术前准备: 1. 禁食禁水保持安静 2. 保定方法:右侧卧保定 3. 手术部位:左肷窝部,垂直切口 4. 二.手术过程: 1.麻醉:腰椎传导麻醉(在第一要最前.第二腰椎后.第四腰椎前分别注射2.5 5ml. 浅层5ml.) 2.在手术部位剃毛( ...

  • 国人颈内静脉穿刺术的局部应用解剖
  • 国人颈内静脉穿刺术的局部应用解剖 与股静脉及肘前静脉一样, 颈内静脉是临床常用的造影插管穿 刺入路.虽然, 文献报道的颈部穿刺入路有10余种[1, 2 ] , 但尚未见到可依据的国人体表投影数据及相关的局部应用解剖依据, 有鉴于此, 笔者对35具国人固定尸体标本颈内静脉的局部应用解剖关系进行了观察与 ...

  • 局部解剖学
  •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 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卫生部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通过讲授理论.解剖尸体.观察标本.触摸活体.放映录像.投影片.幻灯片,以及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实地解剖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能够写出解剖记 ...

  • 骨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
  • 骨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 诊疗方案 (2006) 脊 柱 外 科 胸腰椎骨折 [ 病史采集 ] 1. 及时采集病史,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内容要求全面.系统,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及伤后处理情况,尤其详细询问伤后胸腹症状. [ 检 查 ] 1. 脊柱检查,要求入院后立即完成,包括脊柱畸形.压痛 ...

  •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大纲
  • 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人体断面解剖学(section alanatom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2.0学分.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验22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必修课 ...

  •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325027 徐旭仲 李挺 传统上神经阻滞需要借助于局部解剖的体表标志.动脉搏动.针刺感觉异常及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寻找神经.但是,超声技术正使神经阻滞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麻醉医师已经能够通过超声成像技术直接观察神经及周围的结构,在实时的超声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