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连载]第23计:远交近攻

???司马迁曾欲以一支史家之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史记】,让我们一起领略上古风骚,秦汉故事!

远交近攻

原文释义

【原文】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腋。范雎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当受到地理形势的限制时,攻取附近的敌方,就有利;攻击远隔的敌方,就有害。这是从《睽卦》象辞“上火下泽,睽”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在攻势纷乱的局面中,各方都不择手段,翻云覆雨,随机应变,为自己争夺利益。远处的不要去进攻,但是可以用些利益和他结交;邻近的如果去结交,反可使变乱发生在身旁。

战国时范雎的谋略,就是把地理位置远近作为结交或攻击的准则,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

核心提示

远交近攻是指先和距离远的国家交朋友,然后再进攻邻近的国家。最初作为外交和军事的策略,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国肘腋之变,又使敌国两面受敌,无法与我方抗衡。

战国时范雎为秦国采用这一外交策略,达到了并吞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目的。后亦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计谋缘起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这是范雎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

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

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地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雎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

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

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经典案例

小甘罗说服赵王

秦国的甘罗12岁当丞相,在我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史上也是罕见的。

甘罗12岁这一年,秦王打算派一个叫张唐的大臣出使燕国和吴国,制造两国之间的猜疑和矛盾,迫使他们各自和秦国联合,以便逐渐统一六国。

可是张唐心里害怕,因为他曾经替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君臣曾扬言,谁如果抓住张唐,就赏赐给谁一百里的土地。张唐顾虑重重,不肯领命。

正在这时,大殿里传出一个少年的声音:“大王,让我出使赵国,我一定能完成使命!”

秦王和文武大臣一看,原来是满脸稚气的小甘罗。他们感到有些好笑。秦王说:“你小小年纪,怎能做使臣到别的国家去呢?”

甘罗不服气地说:“大王没听说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吗?我今年12岁了,让我试试看,先别不放心!”

小甘罗说得理直气壮,充满豪情,秦王大有好感,又试探地问:“出使赵国,见了赵王你说些什么?”

“使臣出国,重任在身。答辩应酬要做到随机应变,不辱使命,哪能预先定好了说什么呢?”

甘罗的回答,使秦王和大臣们感到惊异,心里暗暗佩服他的勇气和见识。其实,甘罗能出言不凡,与他从小受的教育是有关的。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是个政治家,曾在秦国做过丞相,甘罗从小生活在爷爷身边,观察思考,耳濡目染,渐渐地也就具备了政治家的气质。

秦王又问了一些别的情况,甘罗对答如流。秦王当即任命甘罗为使臣,让他带上十辆马车,一百个随从,到赵国去了。

赵王听说秦国使臣来访,赶忙出城迎接。一看这位使臣竟是一个黄发垂髫的孩子,心中很是不悦。但出于礼节,还是接待了他。

甘罗问赵王:“燕太子丹到秦国去做人质的事您听说了吗?”

“听说了。”赵王说。

“秦国要派人到燕国去做国相的事您听说了吗?”

“也听说了。”

“燕王把太子送到秦国做人质,这表明燕国信任秦国;秦国又要派人到燕国做国相,这表明秦国信任燕国。秦国和燕国互相信任,联合起来,赵国就很危险。”

甘罗故意停了停,看看赵王沉默不语,面带惧色,又用和缓的口气说:“不过,事情还可补救。秦燕联合,其实没有其他特殊的要求,只不过想扩大一些河间的地方。如果大王肯将这几座城池让给秦国,秦国马上就会和赵国交好,共同对付燕国,夺得比河间几座城池更多的地方。”

赵王觉得甘罗的主意不错,当即答应了甘罗的要求,把五座城池割让给秦国。后来赵国果然从燕国夺得了三十座城池。

甘罗圆满地完成了外交使命。秦王赞赏他的聪明才智,不顾一些大臣的阻挠,果断地把12岁的甘罗封为上卿。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司马迁曾欲以一支史家之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史记】,让我们一起领略上古风骚,秦汉故事!

远交近攻

原文释义

【原文】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腋。范雎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当受到地理形势的限制时,攻取附近的敌方,就有利;攻击远隔的敌方,就有害。这是从《睽卦》象辞“上火下泽,睽”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在攻势纷乱的局面中,各方都不择手段,翻云覆雨,随机应变,为自己争夺利益。远处的不要去进攻,但是可以用些利益和他结交;邻近的如果去结交,反可使变乱发生在身旁。

战国时范雎的谋略,就是把地理位置远近作为结交或攻击的准则,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

核心提示

远交近攻是指先和距离远的国家交朋友,然后再进攻邻近的国家。最初作为外交和军事的策略,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国肘腋之变,又使敌国两面受敌,无法与我方抗衡。

战国时范雎为秦国采用这一外交策略,达到了并吞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目的。后亦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计谋缘起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这是范雎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

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

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地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雎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

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

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经典案例

小甘罗说服赵王

秦国的甘罗12岁当丞相,在我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史上也是罕见的。

甘罗12岁这一年,秦王打算派一个叫张唐的大臣出使燕国和吴国,制造两国之间的猜疑和矛盾,迫使他们各自和秦国联合,以便逐渐统一六国。

可是张唐心里害怕,因为他曾经替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君臣曾扬言,谁如果抓住张唐,就赏赐给谁一百里的土地。张唐顾虑重重,不肯领命。

正在这时,大殿里传出一个少年的声音:“大王,让我出使赵国,我一定能完成使命!”

秦王和文武大臣一看,原来是满脸稚气的小甘罗。他们感到有些好笑。秦王说:“你小小年纪,怎能做使臣到别的国家去呢?”

甘罗不服气地说:“大王没听说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吗?我今年12岁了,让我试试看,先别不放心!”

小甘罗说得理直气壮,充满豪情,秦王大有好感,又试探地问:“出使赵国,见了赵王你说些什么?”

“使臣出国,重任在身。答辩应酬要做到随机应变,不辱使命,哪能预先定好了说什么呢?”

甘罗的回答,使秦王和大臣们感到惊异,心里暗暗佩服他的勇气和见识。其实,甘罗能出言不凡,与他从小受的教育是有关的。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是个政治家,曾在秦国做过丞相,甘罗从小生活在爷爷身边,观察思考,耳濡目染,渐渐地也就具备了政治家的气质。

秦王又问了一些别的情况,甘罗对答如流。秦王当即任命甘罗为使臣,让他带上十辆马车,一百个随从,到赵国去了。

赵王听说秦国使臣来访,赶忙出城迎接。一看这位使臣竟是一个黄发垂髫的孩子,心中很是不悦。但出于礼节,还是接待了他。

甘罗问赵王:“燕太子丹到秦国去做人质的事您听说了吗?”

“听说了。”赵王说。

“秦国要派人到燕国去做国相的事您听说了吗?”

“也听说了。”

“燕王把太子送到秦国做人质,这表明燕国信任秦国;秦国又要派人到燕国做国相,这表明秦国信任燕国。秦国和燕国互相信任,联合起来,赵国就很危险。”

甘罗故意停了停,看看赵王沉默不语,面带惧色,又用和缓的口气说:“不过,事情还可补救。秦燕联合,其实没有其他特殊的要求,只不过想扩大一些河间的地方。如果大王肯将这几座城池让给秦国,秦国马上就会和赵国交好,共同对付燕国,夺得比河间几座城池更多的地方。”

赵王觉得甘罗的主意不错,当即答应了甘罗的要求,把五座城池割让给秦国。后来赵国果然从燕国夺得了三十座城池。

甘罗圆满地完成了外交使命。秦王赞赏他的聪明才智,不顾一些大臣的阻挠,果断地把12岁的甘罗封为上卿。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内容

  • 中华智谋(战国)-范雎远交近攻计
  • 公元前270 年,秦国穰侯魏冉正要发兵攻打齐国的时候,秦昭襄王接到 一封信,上书人说有紧急事要亲见秦王. 秦昭囊王即位后,因为太极都被太后和魏冉操纵了,很不得志而郁郁寡 欢,很想得到有识之士的帮助,来摆脱太后和魏冉的控制,所以立即答应在 离宫召见这位上书的人. 当秦昭襄王按的乘车到离宫去的时候,半路 ...

  • 范雎:远交近攻,一统天下
  • 范雎:远交近攻,一统天下 范雎,一作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他早年家境贫寒,虽有满腹经纶,却因不名一文,无以自资.范雎只好暂时投靠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下. 齐廷初试牛刀 有一次,须贾奉魏王之命使齐通好,范雎作为随从一齐出使.当时正值襄王即位,齐国日益强盛之时.由于魏曾参加燕国大将乐毅率领的五国联军攻打 ...

  • 中国国际战略态势恶劣的深层原因及对策分析
  • 中国国际战略态势恶劣的深层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中天华溥首席专家 张宏波 摁下葫芦起了瓢,如果非用一句话来简单表达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战略态势,那么这一句也许就是最恰当的.非常明显,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战略态势已经相当严峻,中国周边国家除了极少数例外,基本上都在某种程度.以某种形式 ...

  • 2012-2013好看的网游小说推荐
  • 序号 类别 书名 1 2 3 4 5 6 7 8 9 最新章节 作者 字数 状态 网游 都市至尊逍遥记 作品相关 推荐新书<乱世之 网游 网游之魔神再现 作品相关 新书上传 网游 网游之修真法师 作品相关 推荐好友作品<重 网游 独伫小楼风满袖 640854 已完本 影无雪 无情逍遥 6 ...

  • [博客技巧]博客制作-目录索引(二)
  • 博客教材[158]博客教材------点此获取更多 博客教材[157]颜色代码对照表―――手把手教您做博客连载38 博客教材[089]名师导航------荟萃云集 博客教材[070]点此就可------获取更多了解 博客教材[069]博客教材------点此获取更多 博客教材[156][文章标题] ...

  • 中国外交缺乏大战略
  • 信力建 所谓"外交大战略"乃是指国与国之间在交流和交往过程中根据各国不同情况,在某一段时间之内,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而制定的基本方针路线方略.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各方面关系到本国生存发展的战略.这种大战略对于一个国家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从战 ...

  • 论网络连载对小说创作与出版的影响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网络连载对小说创作与出版的影响 作者:王卫芬 来源:<出版广角>2013年第03期 [摘要]网络连载模式对目前的小说创作影响很大,它催生了超级长篇小说,也导致了小说创作的商业化.模式化和肤浅化,由此造成了小说创作质量下降的情况 ...

  • 此人是秦国最重要的战略大师,但吞并六国的起因却是为报个人仇恨
  • 历史发展是有必然规律的,它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是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历史片段,却具有相当大的人为因素,甚至受到个人情感的严重干扰.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那就是一个历史规律,尤其是到了战国后期,基本上是谁也挡不住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不过,如果没有秦相范雎的出现,没有他的&quo ...

  • 蔺相如完璧归赵之我见(网友来稿)
  • 河北唐山一中 吴国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秦国是借易璧之机以"窥赵",蔺相如面折廷争,折冲樽俎,挫败了秦国从外交上"加胜于赵"的图谋:王世贞在其<相如完璧归赵论>则认为"是时(秦)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