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移动学习媒体选择策略探究

新媒体时代移动学习媒体选择策略探究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学习者的媒体使用习惯和移动学习环境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提高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选择合适的媒体组织教学,笔者通过调研,分析了当前移动学习环境的特征,提出了移动学习对社会媒体的要求。将自主开发终端和使用新媒体二次开发进行对比分析,以基于微信的《教师口语》课程为例,建立起适应移动的新媒体二次开发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移动学习;媒体选择

一、新媒体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现状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近年来,新媒体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简称NMC )一直致力于探索新媒体、新技术及其在学习、研究和创造性探究中的应用。日本福冈网络大学从2011年开始搭建基于操作系统、浏览器和与设备无关的e-Learning 系统。国内的捷库动力通过SaaS 平台让客户利用各种智能终端便捷享用移动学习。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均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账号聚集学习者。国内远程教育先驱者在itunes U上开设大量的中文课程,供ios 用户浏览。《2011地平线报告》指出,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新兴教育媒体应用情境、模式以及新媒体情境下的数字学习资源、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师和学生能力发展这四个方面。

二、移动学习的环境特征

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通过将移动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在线学习环境进行对比,发现移动学习在学习投入、学习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学习投入的边缘化

移动学习的学习者多为在职者进行的一种非正式学习,其巨大的工学矛盾,繁忙的工作生活,让学习者没有充裕和集中的学习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这种处于移动的或公共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学习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和影响,学习者很容易分散原本就已经偏少的学习投入。移动学习者只能在零碎和边缘化的投入中,进行片段化学习。因此,在进行移动学习创设时,应通过提炼核心的学习内容、设计和开发辅助移动学习网站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习内容的微型化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大多数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往往具有职业性特征和实用性特征。移动学习者的形式是多样的,移动学习只是他们众多学习形式中的一种。移动学习的发生常常是因为学习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某个困难,为探寻解决现实问题而发生的一种学习形式,其学习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多以实用为主。另外,移动学习者边缘化的学习投入,在“零碎”的时间里无法进行大量地、系统地学习。最后,从移动终端的信息呈现形式来看,其屏幕一般较小,其传播负载较低,再加上网速和资费的限制,那些冗长、复杂的传播内容很难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展现。

三、移动学习对媒体的要求

根据移动学习环境的特征分析,能满足移动学习的媒体应具备五个要求:第一,目标群体有使用该媒体的习惯;第二,该媒体内容呈现的形式较为丰富;第三,学习交互的实现较为便利;第四,抗干扰性强;第五,对技术要求较低。

(一)目标群体有使用的习惯

在设计移动学习载体时,应充分尊重目标群体的使用习惯,选择那些使用量大、普及度高、目标群体习惯使用的产品。如违背了目标群体的使用习惯,脱离了媒体用户,这样的产品无论理念多么先进,也只能是如空中楼阁一般,华而不实。

(二)呈现形式较为丰富

相较传统教学而言,移动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要求更高。对移动学习内容的设计既要注重内涵设计,也要提高视觉设计。移动学习的文本内容应尽量图表化、影音化,通过视觉效果的表达,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因此,只有支持足够多呈现形式的媒体,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习交互的实现较为便利

通过媒体的双向交互创建学习社群,聚集有共同兴趣和共同任务的人群,鼓励人人为师,推动社群间的互动和交流。在使用媒体进行学习时,学习者应能通过投票、问答、点赞等方式进行交互,能简单、畅通地与教师、专家、同伴实现交流。

(四)抗干扰性强

我们的移动学习常常发生在大街上、公交车上、咖啡馆中,学习者所处学习环境非常复杂,存在的干扰因素较多。有时,媒体推送和社群交互,也会在无意中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进行移动学习的媒体应能主动屏蔽各类干扰要素,在保证社群交互的同时,减少外界对学习过程的干扰。

(五)不需要过多的技术经验。

移动学习的媒体应适应学习者的技术经验,它既能满足技术条件好的学习者学习、使用,又能让那些技术条件较差的学习者毫无障碍地进行学习。

四、移动学习媒体的选择

选择适合的媒体进行移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在选择移动学习媒体时,可自主研发,也可借助成熟媒体进行二次开发。而媒体的选择,则应符合移动学习的需要。

(一)自主研发与借助成熟媒体二次开发对比

目前,移动学习媒体的开发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主研发,另一种是借助已有的媒体进行二次开发。相比较而言,两者各有优劣。其中,自主研发能较好地实现个性化需求订制,往往带有强大的教学教务管理功能。但其开发难度大,运营管理成本高,且难以培育忠实的用户群体,难以建立庞大的社群网络。借助已成熟的媒体开展移动学习,虽不能完全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其教务教学功能也较为薄弱。但能用较少的开发和运营成本,为庞大的用户群体提供各种服务,营造良好的社群关系。经过两者的对比发现,对于非正式的移动学习而言,其更重社群,轻管理。因此,笔者建议在技术条件薄弱的情况下,可通过成熟媒体二次开发的方式完成移动学习。

(二)借助社交类媒体进行移动学习的优势

美国传播学者丹尼斯•诺麦尔在研究媒体用户的需求时,提出用户使用媒体主要是为了满足消愁解闷、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监视环境这四项需求。同时,根据我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及受访学生的特点,笔者将媒体使用目的分为人际交往、休闲娱乐、资讯信息、学习工作和购物消费等五种;将评价标准分为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不需要、非常不需要五个等级。

从统计结果来看(见表1)受访者使用媒体主要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相反为了学习工作的需求却是最低。因此,我们在使用媒体进行移动学习时,应尽可能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进行非正式学习,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意愿。

表1 学习者媒体使用目的

由此可见,选择社交类媒体进行二次开发后应用于教育教学更有优势。其主要具有五个优势:第一,诸如QQ 、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类媒体,人们经常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它。其基本上没有技术门槛,上手非常快,也比较符合学习者的使用习惯。第二,这些社交类媒体都拥有较多且忠诚的用户群体,使用社交类媒体开展移动学习,能充分地调动其本身固有的用户资源。另外,这类媒体基本上都提供了开放的信息分享和服务的功能,能有效地促进移动学习内容的

传播、推广。第三,从教学的角度看,其提供的群、朋友圈、个人空间等社会化服务都可以用到移动学习中去,比如建立的群则可以用来组织我们的小组学习活动。第四,移动功能的支持,使媒体更加人性化、随身化,为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提供了支持。第五,大多数社会媒体都提供了开放平台和API 接口, 可扩展开发所需要的教育应用服务。

(三)社交类媒体产品与移动学习的适应性对比

综观学习者常用的社交类媒体产品,新浪微博、QQ 空间在交互功能和传播特点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他们都是基于社会化信息网络的媒体工具;QQ (手机、pad )、微信则是基于社会化关系网络的通讯工具。它们都可以有效地支持移动学习,为找寻最符合移动学习需求的社交类媒体,笔者将“移动学习对媒体的要求”与常用社交类媒体产品进行对比分析(见表2)。

表2 常见社交类媒体对移动学习的支持对比表

通过对五种社交类媒体产品对比分析后,发现微信虽在普及度上略低于QQ ,但其在支持多种媒介、抗干扰性、学习交互性、技术难度等多个方面远胜于其他媒体。为此,笔者决定通过微信开展课程的移动学习设计与实践。

五、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示例

从微信的基本功能来看,目前的微信主要有:语音/文本互动、微信群、订阅推送、自动回复响应、内容分享等五大功能。其中,语音/文本互动的功能是各种媒体中最为基础,最为简单的功能,可用于学习者在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订阅推送和自动回复响应的功能主要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得以实现,其可将开发的课程内容通过该功能向学生进行发布和检索,自动回复响应则可实现作业、交流互动、口令指示等功能。内容分享功能,能让学习者更加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和推广,还能借此检验学生学习进度,分享学习心得。微信群则很好地实现了线上活动和答疑解惑的功能。

(一)语音/文本互动

文本的互动是目前的社会媒体中很普遍的交互方式,其通过文字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互动。语音作为一种最自然的交互方式是微信的重要功能之一,用这种自然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会使得交流互动更加自然,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同时,语音的使用还将拉近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微信群

微信群与QQ 群相似,它能有效地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使用者聚合在一起,建立有效的社群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添加和邀请的方式,加入群,并通过语音、文本、图片、网址、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我们可以以微信群的方式,高效快捷地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支持服务。

(三)订阅推送

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向所有的订阅用户推送信息,这里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个虚拟的课程辅导教师,订阅用户就是所有报名参加学习的学习者,推送的信息则是一个个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目前,微信公众号在推送的数量上均有所限制,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推送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上精益求精,精心设计每个环节。这种订阅推送的模式,体现了信息“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四)自动回复响应

在移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订阅推送功能基本上能满足所有学生集体学习的需要,但每个学习者的需求不近相同,不同学习者如何获取自己特有的学习需求,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呢?笔者根据知识内容设置特定的字词作为“关键词”,学生在回复某一关键词后,微信将自动回复这一关键词所对应的学习内容,从而方便了学习对学习内容的查询、使用和检索。同时,我还设置了“常见问题”这一关键词,当学习者输入“常见问题”后,微信将推送给用户事先准备好的分类导航。因此,对于自动回复的设置,要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内容格式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

(五)分享

微信具有开放的API 连接功能,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在微信中分享其他媒体的内容,也可以把微信中的内容轻而易举地分享到其他媒体中。当学习者将自己的

学习心得与微信的学习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社会媒体后,会得到朋友们的各种评论,这既给了学习者一个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又让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这样的效果就如同软广告一样,得到周边人群的认可,吸引更多的人使用该微信进行学习。

新媒体时代移动学习媒体选择策略探究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学习者的媒体使用习惯和移动学习环境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提高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选择合适的媒体组织教学,笔者通过调研,分析了当前移动学习环境的特征,提出了移动学习对社会媒体的要求。将自主开发终端和使用新媒体二次开发进行对比分析,以基于微信的《教师口语》课程为例,建立起适应移动的新媒体二次开发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移动学习;媒体选择

一、新媒体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现状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近年来,新媒体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简称NMC )一直致力于探索新媒体、新技术及其在学习、研究和创造性探究中的应用。日本福冈网络大学从2011年开始搭建基于操作系统、浏览器和与设备无关的e-Learning 系统。国内的捷库动力通过SaaS 平台让客户利用各种智能终端便捷享用移动学习。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均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账号聚集学习者。国内远程教育先驱者在itunes U上开设大量的中文课程,供ios 用户浏览。《2011地平线报告》指出,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新兴教育媒体应用情境、模式以及新媒体情境下的数字学习资源、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师和学生能力发展这四个方面。

二、移动学习的环境特征

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通过将移动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在线学习环境进行对比,发现移动学习在学习投入、学习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学习投入的边缘化

移动学习的学习者多为在职者进行的一种非正式学习,其巨大的工学矛盾,繁忙的工作生活,让学习者没有充裕和集中的学习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这种处于移动的或公共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学习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和影响,学习者很容易分散原本就已经偏少的学习投入。移动学习者只能在零碎和边缘化的投入中,进行片段化学习。因此,在进行移动学习创设时,应通过提炼核心的学习内容、设计和开发辅助移动学习网站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习内容的微型化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大多数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往往具有职业性特征和实用性特征。移动学习者的形式是多样的,移动学习只是他们众多学习形式中的一种。移动学习的发生常常是因为学习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某个困难,为探寻解决现实问题而发生的一种学习形式,其学习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多以实用为主。另外,移动学习者边缘化的学习投入,在“零碎”的时间里无法进行大量地、系统地学习。最后,从移动终端的信息呈现形式来看,其屏幕一般较小,其传播负载较低,再加上网速和资费的限制,那些冗长、复杂的传播内容很难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展现。

三、移动学习对媒体的要求

根据移动学习环境的特征分析,能满足移动学习的媒体应具备五个要求:第一,目标群体有使用该媒体的习惯;第二,该媒体内容呈现的形式较为丰富;第三,学习交互的实现较为便利;第四,抗干扰性强;第五,对技术要求较低。

(一)目标群体有使用的习惯

在设计移动学习载体时,应充分尊重目标群体的使用习惯,选择那些使用量大、普及度高、目标群体习惯使用的产品。如违背了目标群体的使用习惯,脱离了媒体用户,这样的产品无论理念多么先进,也只能是如空中楼阁一般,华而不实。

(二)呈现形式较为丰富

相较传统教学而言,移动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要求更高。对移动学习内容的设计既要注重内涵设计,也要提高视觉设计。移动学习的文本内容应尽量图表化、影音化,通过视觉效果的表达,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因此,只有支持足够多呈现形式的媒体,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习交互的实现较为便利

通过媒体的双向交互创建学习社群,聚集有共同兴趣和共同任务的人群,鼓励人人为师,推动社群间的互动和交流。在使用媒体进行学习时,学习者应能通过投票、问答、点赞等方式进行交互,能简单、畅通地与教师、专家、同伴实现交流。

(四)抗干扰性强

我们的移动学习常常发生在大街上、公交车上、咖啡馆中,学习者所处学习环境非常复杂,存在的干扰因素较多。有时,媒体推送和社群交互,也会在无意中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进行移动学习的媒体应能主动屏蔽各类干扰要素,在保证社群交互的同时,减少外界对学习过程的干扰。

(五)不需要过多的技术经验。

移动学习的媒体应适应学习者的技术经验,它既能满足技术条件好的学习者学习、使用,又能让那些技术条件较差的学习者毫无障碍地进行学习。

四、移动学习媒体的选择

选择适合的媒体进行移动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在选择移动学习媒体时,可自主研发,也可借助成熟媒体进行二次开发。而媒体的选择,则应符合移动学习的需要。

(一)自主研发与借助成熟媒体二次开发对比

目前,移动学习媒体的开发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主研发,另一种是借助已有的媒体进行二次开发。相比较而言,两者各有优劣。其中,自主研发能较好地实现个性化需求订制,往往带有强大的教学教务管理功能。但其开发难度大,运营管理成本高,且难以培育忠实的用户群体,难以建立庞大的社群网络。借助已成熟的媒体开展移动学习,虽不能完全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其教务教学功能也较为薄弱。但能用较少的开发和运营成本,为庞大的用户群体提供各种服务,营造良好的社群关系。经过两者的对比发现,对于非正式的移动学习而言,其更重社群,轻管理。因此,笔者建议在技术条件薄弱的情况下,可通过成熟媒体二次开发的方式完成移动学习。

(二)借助社交类媒体进行移动学习的优势

美国传播学者丹尼斯•诺麦尔在研究媒体用户的需求时,提出用户使用媒体主要是为了满足消愁解闷、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监视环境这四项需求。同时,根据我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及受访学生的特点,笔者将媒体使用目的分为人际交往、休闲娱乐、资讯信息、学习工作和购物消费等五种;将评价标准分为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不需要、非常不需要五个等级。

从统计结果来看(见表1)受访者使用媒体主要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相反为了学习工作的需求却是最低。因此,我们在使用媒体进行移动学习时,应尽可能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进行非正式学习,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意愿。

表1 学习者媒体使用目的

由此可见,选择社交类媒体进行二次开发后应用于教育教学更有优势。其主要具有五个优势:第一,诸如QQ 、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类媒体,人们经常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它。其基本上没有技术门槛,上手非常快,也比较符合学习者的使用习惯。第二,这些社交类媒体都拥有较多且忠诚的用户群体,使用社交类媒体开展移动学习,能充分地调动其本身固有的用户资源。另外,这类媒体基本上都提供了开放的信息分享和服务的功能,能有效地促进移动学习内容的

传播、推广。第三,从教学的角度看,其提供的群、朋友圈、个人空间等社会化服务都可以用到移动学习中去,比如建立的群则可以用来组织我们的小组学习活动。第四,移动功能的支持,使媒体更加人性化、随身化,为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提供了支持。第五,大多数社会媒体都提供了开放平台和API 接口, 可扩展开发所需要的教育应用服务。

(三)社交类媒体产品与移动学习的适应性对比

综观学习者常用的社交类媒体产品,新浪微博、QQ 空间在交互功能和传播特点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他们都是基于社会化信息网络的媒体工具;QQ (手机、pad )、微信则是基于社会化关系网络的通讯工具。它们都可以有效地支持移动学习,为找寻最符合移动学习需求的社交类媒体,笔者将“移动学习对媒体的要求”与常用社交类媒体产品进行对比分析(见表2)。

表2 常见社交类媒体对移动学习的支持对比表

通过对五种社交类媒体产品对比分析后,发现微信虽在普及度上略低于QQ ,但其在支持多种媒介、抗干扰性、学习交互性、技术难度等多个方面远胜于其他媒体。为此,笔者决定通过微信开展课程的移动学习设计与实践。

五、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示例

从微信的基本功能来看,目前的微信主要有:语音/文本互动、微信群、订阅推送、自动回复响应、内容分享等五大功能。其中,语音/文本互动的功能是各种媒体中最为基础,最为简单的功能,可用于学习者在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订阅推送和自动回复响应的功能主要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得以实现,其可将开发的课程内容通过该功能向学生进行发布和检索,自动回复响应则可实现作业、交流互动、口令指示等功能。内容分享功能,能让学习者更加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和推广,还能借此检验学生学习进度,分享学习心得。微信群则很好地实现了线上活动和答疑解惑的功能。

(一)语音/文本互动

文本的互动是目前的社会媒体中很普遍的交互方式,其通过文字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互动。语音作为一种最自然的交互方式是微信的重要功能之一,用这种自然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会使得交流互动更加自然,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同时,语音的使用还将拉近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微信群

微信群与QQ 群相似,它能有效地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使用者聚合在一起,建立有效的社群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添加和邀请的方式,加入群,并通过语音、文本、图片、网址、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我们可以以微信群的方式,高效快捷地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支持服务。

(三)订阅推送

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向所有的订阅用户推送信息,这里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个虚拟的课程辅导教师,订阅用户就是所有报名参加学习的学习者,推送的信息则是一个个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目前,微信公众号在推送的数量上均有所限制,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推送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上精益求精,精心设计每个环节。这种订阅推送的模式,体现了信息“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四)自动回复响应

在移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订阅推送功能基本上能满足所有学生集体学习的需要,但每个学习者的需求不近相同,不同学习者如何获取自己特有的学习需求,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呢?笔者根据知识内容设置特定的字词作为“关键词”,学生在回复某一关键词后,微信将自动回复这一关键词所对应的学习内容,从而方便了学习对学习内容的查询、使用和检索。同时,我还设置了“常见问题”这一关键词,当学习者输入“常见问题”后,微信将推送给用户事先准备好的分类导航。因此,对于自动回复的设置,要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内容格式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

(五)分享

微信具有开放的API 连接功能,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在微信中分享其他媒体的内容,也可以把微信中的内容轻而易举地分享到其他媒体中。当学习者将自己的

学习心得与微信的学习内容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社会媒体后,会得到朋友们的各种评论,这既给了学习者一个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又让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这样的效果就如同软广告一样,得到周边人群的认可,吸引更多的人使用该微信进行学习。


相关内容

  • 信息能力提升湖北8
  • 1.2007年,美国学者David Wiley基于Wiki开发一门开放课程:<开放教育导论>.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2.有些病毒仅能攻击某一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3.对教学材料进行评价的指标中权重最大是多样性. A ...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本工具旨在帮助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内 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信息 技术应用状态.请您逐项阅读各项指标,按照自身实 际情况选择"属实"."不属实"或者是"不确定" ...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1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沈耘(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高级教师) 第一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 ...

  • 刘亚波 测评结果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本工具旨在帮助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信息技术应用状态.请您逐项阅读各项指标,按照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属实"."不属实"或者是"不确定". ...

  • 我国旅游企业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
  • 我国旅游企业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随之到来,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服务中.新媒体营销应运而生,不仅使得社会群体服务达到最前沿,更为各类型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新媒体的到来给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中通过介绍当前我国旅游企业发展现状,通过查阅资料文献 ...

  • 2015信息技术测试题3
  • <"提升工程"(2015)-远程培训项目>测试题 1.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2.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授权方式可以使使用者明确知道所有者的权利,不容易侵犯对方的版权,作品可以得到 ...

  • 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教育技术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参考(2002-2006) (3) 河北大学74 1 网络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赵可云 河北大学 2006-07-08 2006 硕士 2 任务驱动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郑莉平 河北大学 2006-07-08 2 ...

  • 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课程的教学互动
  • 现代远距离教育教学研究 2010年第4期 总第130期 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课程的教学互动 莫梅锋,刘潆檑 1 2 (1.湖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2;2.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72) =摘 要>本文结合湖南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经验,介绍如何在思想上树立适应于移动互联网 ...

  •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策略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策略研究 作者:姜皓予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06期 摘 要:在近年来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公众对企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也成为公众评判企业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移动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