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传统经济学总是假设人是理性的,会自觉按成本-收益原则来行事,但行为经济学(怪诞行为学)则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现实生活了里存在大量非理性的现象,而很多非理性现象的背后其实是有章可循的,可以预测的。本书就介绍了十三种非理性的现象及分析结论,有些结论我觉得很适合在商业运作里使用,这里总结给大家。

一、相对论的真相: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

人们很少做不加对比的选择。我们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量器”,告诉我们某种物品真正的价值是多少。相反,我们关注的是这种物品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以此来估算其价值。而很多商家会巧妙地利用这一原则给普通用户设置消费陷阱。案例如下:

1、 菜单上主菜的高标价能给餐馆增加盈利-即使没人来电。因为尽管人们一般不会点标价最贵的菜,但他们很可能点排第二位的。

2、 在同类电视机里,商家会把三个价格不等的电视放在一起,其中价格居中的卖得最好。

博主点评:

在读本章的时候我很快就想到了大众点评网、淘宝,这两个网站受到消费者欢迎的核心原因就是在网站上针对每个商家或商品都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点评、评分。其他用户在消费时一般都会通过点评、评分、排行等方式进行消费决策,而这背后的心理正是遵循了比较原则。

二、供求关系的失衡:为什么珍珠无价?

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定律,就是要让人们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这件事的机会难以获得即可。另外人类行为还存在自我羊群效应,即基于自己先前的行为而推想某事物好或不好(这点让我想起了《影响力》里的承诺和一致性原则)。

传统经济学假定产品的市场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但其实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需求)是可以很容易地被操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对过去价格的记忆,和我们想与过去决定保持一致的欲望,根本不是消费者真正偏好或需求大小的反应,也就是说消费者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偏好以及他们愿意为不同商品和体验付出的价格。案例如下:

1、 黑珍珠最开始并没得到市场的认可,后来有个聪明的商家想了一个办法,他将黑珍珠的定价与世界上最贵重的宝石“锚定”在一起,此后它的价格就一直紧跟宝石。同样的,我们一旦以某一个价格买了某一产品,我们也就为这一价格所“锚定”。

2、 星巴克起家是靠品位上做到独树一帜,比如店铺里散发着烤咖啡豆的香味,出手别致诱人的点心等,从而营造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同时价格也高出其他咖啡店很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原有街边咖啡店廉价的“锚点”定位,让消费者接受星巴克为你我们准备的新锚,而当消费者一旦头一次去过星巴克消费,那么也就无意中抬高了自己的消费水平,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档次上去就不会下来了。

博主点评:

产品要想打破原有的市场价格体系,首先需要包装,寻找到产品的独特价值,然后在宣传上进行强调。其实很多互联网的会员收费产品也是遵循这一原则,比如QQ会员、迅雷会员等等,通过提供更高级的功能(需要包装,可以先体验后付费)来吸引用户付费使用,而一旦会员成为付费用户,那么在潜意识里就会提高了消费水平,就会一直付费下去。

三、免费的代价:为什么赠品反而让我们花费更多?

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费使我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免费给我们造成一种情绪冲动,让我们误以为免费物品大大高于它的真正价值。这是由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但是假如我们选择的物品是不免费的,那就会有风险,可能做出错误决定,可能蒙受损失。于是,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就尽量朝免费的方向去找。案例如下:

1、亚马逊推出购物超过一定金额就免运费的促销手段。有些购物者可能原本不打算另外买一本书,但免运费又如此诱人,他们就情愿花钱再买一本书来换取免运费的待遇。

博主点评:

KFC外卖满39元免外送费,当当网满29元免运费其实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提高客单价,那么就可以采取满xx免运费的策略。

四、社会规范的成本:为什么我们白干活高兴,干活专区反而不高兴

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一个世界由社会规范主导,另一个则由市场规范来制定法则。社会规范包括人们互相之间的友好请求,暗藏在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即时回报的。而领一个市场规范则不存在友情,而且界限十分清楚。这里的交换是黑白分明的:工资、价格、租金、利息,以及成本和赢利。意味着利益比较和及时偿付。

另外当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

案例如下:

1、 当你追求某个女孩并为每次约会买单时,一定不要跟对方提钱,告诉对方你

花费了多少钱,这样的话无异于将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混淆,无异于映射女孩是个妓女。

2、 很多高薪的专业人士,比如医生、律师等,可以无偿参加某些公益活动(社

会规范),但如果你给他们一点钱作为犒劳,那么会让对方感到怒火,因为提到钱的话对方就会进入市场规范世界,就会认为报酬与他们的实际工资标准相比太少。

3、 警官、消防员、战士,他们并不是为了工资而去牺牲的(市场规范),而是靠社会规范-职业的光荣和责任感,才是激励他们献出生命和健康的原因。

4、 金钱到最后经常是最昂贵的激励方式。社会规范不仅成本较低,并且往往更

有效。因此企业会给员工灌输价值观,提供各类福利,营造亲善的氛围,从而增加员工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同样企业也会通过礼物等社会规范方式吸引顾客,让顾客感觉和企业是一家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企业给顾客多少小恩小惠,只要有一次违反社会规范原则(比如信用卡还款逾期收取滞纳金,而不是友好提示免除滞纳金),就会使消费者又回到市场规范领域,抱怨企业多么差劲。

博主点评:

用户激励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内在精神激励(比如鼓励用户产生UGC内容、指定用行为而提供的虚拟积分、级别、徽章等),一种是外在物质激励(比如消费返利)。两种方法有各自适用的领域,不能混淆使用,否则适得其反。

五、性兴奋的影响:为什么“热烈”比我们想的还热?

人类在理性与兴奋状态下,思想和行为都不同。在理性状态下,人类不知道自己在兴奋状态下会怎样。比如调查参与者在兴奋状态下被问及是否会施行某些非正常性行为时,他们预测“是”的可能是他们处于冷静状态下的两倍。

博主点评:

要善于利用人类的兴奋状态,比如天猫11.11大促当天,很多消费者已经兴奋过头了,那么其他电商或网站就可以借势搭车,通过促销等手段拉客户。记得今年11.11大促当天百度云就举行过“10元抢购100G容量”的促销活动,据说效果不错。

六、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为什么我们信誓旦旦的事情总是做不到?

拖沓问题人皆有之,那些认识到并承认自己弱点的人能够更好地利用设计好的工具帮助自己战胜它。而办法就是设置自我控制的底线,并严格执行。

博主点评:

比如你想养成23点前睡觉的习惯,那么在22:30的时候就要开始行动,完成包括洗脸刷牙上厕所在内等等准备工作。在23点前一定要上床睡觉,慢慢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

七、所有权的个性:为什么我们会依恋自己拥有的一切?

多数情况下,一旦拥有了某物,它在我们心目中就更值钱了,因此当你再把它卖掉的时候,你出的估价总比买家高。这是因为人类本性中有三大非理性的怪癖。

1、 我们对已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

2、 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我们对于损失有一种强烈的恐惧。

3、 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虚拟所有权”成为广告业的一种营销方式,比如有些公司经常开展“试用”或者“30天不满意保证全额退款”等营销方式。

而对于“所有权依恋症”并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法,但是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有益处。

八、多种选择的困境: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

现代社会里,困扰人们的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令人眼花缭乱。而我们可能往往认识不到,在面临机会选择的时候,妄图保留余地会让我们活得很累,而且最终的收获也不如坚持到底来的多。

博主点评:

世上的路有很多条,路无所谓好坏,选择一条你喜欢的,坚持走下去就能见到光明。

九、预期的效应:为什么我们可以心想事成?

如果我们事先相信某种东西好,于是,它一般就会好(我们认为它不好,它也就会不好)。美食不如美器具,预期改变品位,不要低估外在美的力量。比如如果请朋友看电影,你事先告诉他们评论家对该片评价如何高,他们就会更喜欢这部影片。

博主点评:

给弱势品牌背书,通过口碑营销传播都是提高消费者预期的好办法。

十、价格的魔力:为什么我们喜欢买贵的东西?

安慰剂的作用靠的是暗示的力量,它起作用是因为人们的信任,而价格偏见是能够影响用户的对该商品的预期,从而起到类似的作用。人们一般都会认为贵的东西更好。

博主点评:

对于无法量化衡量的商品,可以通过加强外部包装、宣传及提高价格的方式,来增加销量。

十一、人性的弱点:为什么我们不诚实?

实验显示:只要有了适当的机会,很多平日里诚实的人也会作弊。另外即使没有被发现的风险,人们也不会在不诚实的路上走得太远。

大自然在为社会创造人类的同时赋予他两种本质欲望,一种是取悦他的同类,另一种是不愿意得罪他的同类。大自然教导他对同类的幸福感到愉悦,对同类的不幸感到痛苦。当我们的所作所为符合社会伦理,超我就感觉到愉悦;否则就会感到不快。但问题在于,我们内心的诚实只有在考虑重大越轨行为时才会被激活,比如把公司里的水笔据为己有的时候,我们不会去想这点小事与诚实有什么关系。

而没有超我对诚实进行帮助,监督与管理,我们低于这种越轨行为的防线,就只剩下成本-收益的理性分析了。

博主点评:

不诚实是无法避免的,需要靠良好的制度去约束人们的行为。

十二、企业的特权:为什么现金可以阻止我们作弊?

实验显示:放在桌上的可乐不在了,而现金还在。而阻止我们在现金上作弊或者说允许我们在非现金上作弊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擅长把自己细微的不诚实想法和做法合理化,所以我们通常很清楚地确定非现金事物对作弊的影响。

十三、啤酒与免费午餐: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哪里有免费的午餐?

(文:酷拉皮卡,更多文章详见“产品经理酷拉皮卡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kulapikasf)

传统经济学总是假设人是理性的,会自觉按成本-收益原则来行事,但行为经济学(怪诞行为学)则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现实生活了里存在大量非理性的现象,而很多非理性现象的背后其实是有章可循的,可以预测的。本书就介绍了十三种非理性的现象及分析结论,有些结论我觉得很适合在商业运作里使用,这里总结给大家。

一、相对论的真相: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

人们很少做不加对比的选择。我们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量器”,告诉我们某种物品真正的价值是多少。相反,我们关注的是这种物品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以此来估算其价值。而很多商家会巧妙地利用这一原则给普通用户设置消费陷阱。案例如下:

1、 菜单上主菜的高标价能给餐馆增加盈利-即使没人来电。因为尽管人们一般不会点标价最贵的菜,但他们很可能点排第二位的。

2、 在同类电视机里,商家会把三个价格不等的电视放在一起,其中价格居中的卖得最好。

博主点评:

在读本章的时候我很快就想到了大众点评网、淘宝,这两个网站受到消费者欢迎的核心原因就是在网站上针对每个商家或商品都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点评、评分。其他用户在消费时一般都会通过点评、评分、排行等方式进行消费决策,而这背后的心理正是遵循了比较原则。

二、供求关系的失衡:为什么珍珠无价?

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定律,就是要让人们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这件事的机会难以获得即可。另外人类行为还存在自我羊群效应,即基于自己先前的行为而推想某事物好或不好(这点让我想起了《影响力》里的承诺和一致性原则)。

传统经济学假定产品的市场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但其实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需求)是可以很容易地被操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对过去价格的记忆,和我们想与过去决定保持一致的欲望,根本不是消费者真正偏好或需求大小的反应,也就是说消费者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偏好以及他们愿意为不同商品和体验付出的价格。案例如下:

1、 黑珍珠最开始并没得到市场的认可,后来有个聪明的商家想了一个办法,他将黑珍珠的定价与世界上最贵重的宝石“锚定”在一起,此后它的价格就一直紧跟宝石。同样的,我们一旦以某一个价格买了某一产品,我们也就为这一价格所“锚定”。

2、 星巴克起家是靠品位上做到独树一帜,比如店铺里散发着烤咖啡豆的香味,出手别致诱人的点心等,从而营造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同时价格也高出其他咖啡店很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原有街边咖啡店廉价的“锚点”定位,让消费者接受星巴克为你我们准备的新锚,而当消费者一旦头一次去过星巴克消费,那么也就无意中抬高了自己的消费水平,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档次上去就不会下来了。

博主点评:

产品要想打破原有的市场价格体系,首先需要包装,寻找到产品的独特价值,然后在宣传上进行强调。其实很多互联网的会员收费产品也是遵循这一原则,比如QQ会员、迅雷会员等等,通过提供更高级的功能(需要包装,可以先体验后付费)来吸引用户付费使用,而一旦会员成为付费用户,那么在潜意识里就会提高了消费水平,就会一直付费下去。

三、免费的代价:为什么赠品反而让我们花费更多?

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费使我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免费给我们造成一种情绪冲动,让我们误以为免费物品大大高于它的真正价值。这是由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但是假如我们选择的物品是不免费的,那就会有风险,可能做出错误决定,可能蒙受损失。于是,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就尽量朝免费的方向去找。案例如下:

1、亚马逊推出购物超过一定金额就免运费的促销手段。有些购物者可能原本不打算另外买一本书,但免运费又如此诱人,他们就情愿花钱再买一本书来换取免运费的待遇。

博主点评:

KFC外卖满39元免外送费,当当网满29元免运费其实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提高客单价,那么就可以采取满xx免运费的策略。

四、社会规范的成本:为什么我们白干活高兴,干活专区反而不高兴

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一个世界由社会规范主导,另一个则由市场规范来制定法则。社会规范包括人们互相之间的友好请求,暗藏在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即时回报的。而领一个市场规范则不存在友情,而且界限十分清楚。这里的交换是黑白分明的:工资、价格、租金、利息,以及成本和赢利。意味着利益比较和及时偿付。

另外当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

案例如下:

1、 当你追求某个女孩并为每次约会买单时,一定不要跟对方提钱,告诉对方你

花费了多少钱,这样的话无异于将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混淆,无异于映射女孩是个妓女。

2、 很多高薪的专业人士,比如医生、律师等,可以无偿参加某些公益活动(社

会规范),但如果你给他们一点钱作为犒劳,那么会让对方感到怒火,因为提到钱的话对方就会进入市场规范世界,就会认为报酬与他们的实际工资标准相比太少。

3、 警官、消防员、战士,他们并不是为了工资而去牺牲的(市场规范),而是靠社会规范-职业的光荣和责任感,才是激励他们献出生命和健康的原因。

4、 金钱到最后经常是最昂贵的激励方式。社会规范不仅成本较低,并且往往更

有效。因此企业会给员工灌输价值观,提供各类福利,营造亲善的氛围,从而增加员工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同样企业也会通过礼物等社会规范方式吸引顾客,让顾客感觉和企业是一家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企业给顾客多少小恩小惠,只要有一次违反社会规范原则(比如信用卡还款逾期收取滞纳金,而不是友好提示免除滞纳金),就会使消费者又回到市场规范领域,抱怨企业多么差劲。

博主点评:

用户激励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内在精神激励(比如鼓励用户产生UGC内容、指定用行为而提供的虚拟积分、级别、徽章等),一种是外在物质激励(比如消费返利)。两种方法有各自适用的领域,不能混淆使用,否则适得其反。

五、性兴奋的影响:为什么“热烈”比我们想的还热?

人类在理性与兴奋状态下,思想和行为都不同。在理性状态下,人类不知道自己在兴奋状态下会怎样。比如调查参与者在兴奋状态下被问及是否会施行某些非正常性行为时,他们预测“是”的可能是他们处于冷静状态下的两倍。

博主点评:

要善于利用人类的兴奋状态,比如天猫11.11大促当天,很多消费者已经兴奋过头了,那么其他电商或网站就可以借势搭车,通过促销等手段拉客户。记得今年11.11大促当天百度云就举行过“10元抢购100G容量”的促销活动,据说效果不错。

六、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为什么我们信誓旦旦的事情总是做不到?

拖沓问题人皆有之,那些认识到并承认自己弱点的人能够更好地利用设计好的工具帮助自己战胜它。而办法就是设置自我控制的底线,并严格执行。

博主点评:

比如你想养成23点前睡觉的习惯,那么在22:30的时候就要开始行动,完成包括洗脸刷牙上厕所在内等等准备工作。在23点前一定要上床睡觉,慢慢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

七、所有权的个性:为什么我们会依恋自己拥有的一切?

多数情况下,一旦拥有了某物,它在我们心目中就更值钱了,因此当你再把它卖掉的时候,你出的估价总比买家高。这是因为人类本性中有三大非理性的怪癖。

1、 我们对已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

2、 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我们对于损失有一种强烈的恐惧。

3、 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虚拟所有权”成为广告业的一种营销方式,比如有些公司经常开展“试用”或者“30天不满意保证全额退款”等营销方式。

而对于“所有权依恋症”并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法,但是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有益处。

八、多种选择的困境: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

现代社会里,困扰人们的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令人眼花缭乱。而我们可能往往认识不到,在面临机会选择的时候,妄图保留余地会让我们活得很累,而且最终的收获也不如坚持到底来的多。

博主点评:

世上的路有很多条,路无所谓好坏,选择一条你喜欢的,坚持走下去就能见到光明。

九、预期的效应:为什么我们可以心想事成?

如果我们事先相信某种东西好,于是,它一般就会好(我们认为它不好,它也就会不好)。美食不如美器具,预期改变品位,不要低估外在美的力量。比如如果请朋友看电影,你事先告诉他们评论家对该片评价如何高,他们就会更喜欢这部影片。

博主点评:

给弱势品牌背书,通过口碑营销传播都是提高消费者预期的好办法。

十、价格的魔力:为什么我们喜欢买贵的东西?

安慰剂的作用靠的是暗示的力量,它起作用是因为人们的信任,而价格偏见是能够影响用户的对该商品的预期,从而起到类似的作用。人们一般都会认为贵的东西更好。

博主点评:

对于无法量化衡量的商品,可以通过加强外部包装、宣传及提高价格的方式,来增加销量。

十一、人性的弱点:为什么我们不诚实?

实验显示:只要有了适当的机会,很多平日里诚实的人也会作弊。另外即使没有被发现的风险,人们也不会在不诚实的路上走得太远。

大自然在为社会创造人类的同时赋予他两种本质欲望,一种是取悦他的同类,另一种是不愿意得罪他的同类。大自然教导他对同类的幸福感到愉悦,对同类的不幸感到痛苦。当我们的所作所为符合社会伦理,超我就感觉到愉悦;否则就会感到不快。但问题在于,我们内心的诚实只有在考虑重大越轨行为时才会被激活,比如把公司里的水笔据为己有的时候,我们不会去想这点小事与诚实有什么关系。

而没有超我对诚实进行帮助,监督与管理,我们低于这种越轨行为的防线,就只剩下成本-收益的理性分析了。

博主点评:

不诚实是无法避免的,需要靠良好的制度去约束人们的行为。

十二、企业的特权:为什么现金可以阻止我们作弊?

实验显示:放在桌上的可乐不在了,而现金还在。而阻止我们在现金上作弊或者说允许我们在非现金上作弊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擅长把自己细微的不诚实想法和做法合理化,所以我们通常很清楚地确定非现金事物对作弊的影响。

十三、啤酒与免费午餐: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哪里有免费的午餐?

(文:酷拉皮卡,更多文章详见“产品经理酷拉皮卡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kulapikasf)


相关内容

  •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 人人都是非理性. 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去一家店铺买东西?为什么我们会兴致勃勃的去买一大 堆东西,回来后却极少有用得上的.读完本书后,我们可以知道之所以常去一家店铺会死因 为"自我羊群效应" ,可以知道其实我们的非理性一直在引导我们做出非理性的选择.而我 们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些非理性 ...

  • [怪诞行为学]1读书笔记
  • 怪诞行为学 美 丹*艾瑞里著,赵德亮 夏蓓洁译 相对论的真相: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 人类行为的某些重要方面:人们很少作不加对比的选择.我们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量器",告诉我们某种物品真正的价值是多少.相反,我们关注的是这种物品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以此来估算其价值. ...

  • 浅谈[组织行为学]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
  • 浅谈<组织行为学>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 三峡大学经管学院 徐黎 [摘要]<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专业性强,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读物,帮助其理解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 教学 课外读物 <组织 ...

  • 新的一年,你打算用什么姿势对抗孤独?
  • 日历鬼魅地溜过最后一页,又一年过去了,都不带商量的.听说不少人2017年的愿望是,实现2015年定下的.准备在2016年实现的愿望.真绕.总有些小目标一如既往.连本带利地被带到下一年:比如攒5万块钱,比如减重10斤,到了年底,人们蓦然发现,距目标余额还少7万,离目标体重还差15斤. 再比如,&quo ...

  • 大学语文,在酒楼上,不醉的鲁迅读书笔记
  • 不醉的鲁迅 说起来,鲁迅是我很尊敬的作家之一,但一直以来,对其作品确实敬而远之.这次老师唯独让我们读鲁迅的文章,可见老师本人对鲁迅是十分青睐的. 现在提起鲁迅,能想起的就是中学课本里的血馒头和中国自古就有拼命硬干的人...中国的脊梁还有从生着冻疮头上捉虱子的阿q,除此以外就是经常背诵的横眉冷对千夫指 ...

  • [城市建筑美学]读书笔记
  • <城市建筑美学>读书笔记 此书既有文采,作者谭元亨老师博采众长,所学甚广,对建筑美学之见地独到,可当成一本文学作品细细品读.这本书的内容和风格随意性很强,流畅写意,挥洒自如,就像作者所说,该书注重一时的思想火花而非系统性.为考博之故,能无意间阅得此书,也算是一件幸事. 阅读建筑,可以阅读 ...

  • [乔布斯传]读书笔记1000字
  •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苹果前总裁乔布斯今日去世.我不禁心中一惊,脑海中浮想出他那瘦弱的身板配上强而有力的眼.他走了,风儿仍刮过,没为他停留. 怀着异样的心情,我重新翻开了这本<乔布斯传>.是的,他从来不写自传,这本书,是其他人对乔老言行的纪实,可现在翻开,却意味着,他的书永远合上了. 他是 ...

  • 语文读书笔记
  • <简爱>读书笔记字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 ...

  • 人人必备的工具书
  • 用了两个晚上,和这个周末的下午读完了这本丹·艾瑞里新作<怪诞行为学3>. 作为丹的脑残粉,我一直认为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观察而得出的种种新奇观点,更在于通过这些结论,他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建议. 比如在读<没时间工作却有时间运动>这章时,我突然想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