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之异同点

摘要:本文是首先就当今现状的社会主义国家情况进行说明,接着就科学社会主义中的重要论断、原理和命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后来的继承人列宁的思想分别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它们的异同之处,从而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必然性以及现实性。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辩证思维 无产阶级 理论

本学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让我受益颇丰。通过AA老师的这一学期的讲解,让我对以前很多事情的看法发生了一些改变。虽然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通过对党的理论学习,以及经过多年的思想教育,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自信还是有所了解和认识,及拥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以及AA老师从越南回来给我们的照片以及视频,让我们对越南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越南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越南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与中国存在一些差别。

现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古巴共和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曾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有捷克斯洛伐克(至1989年)、匈牙利(至1989年)、罗马尼亚(至1989年)、保加利亚(至1989年)、波兰(至1989年)、民主德国(至1990年)、阿尔巴尼亚(至1991年)、苏联(至199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至1991年)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至1991年)。虽然大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为什么有的国家会继续实行社会主义,而有的却不能继续下去。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对其研究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认为由于每个国家的实际国情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方式不同,才导致结果的不同。现在虽然也还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的现实情况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还是相异的。对于怎样才是真正社会主义国家,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我们的先辈为此付出了许多,才有现在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虽说实现社会主义是根据各国家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但是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是从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发展而来的。本文将会主要对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相应的述说,以及作者自己一些看法和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一个半世纪来,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武装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得到检验,得到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不断证明了自身的革命性、科学性、真理性。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有低潮。但是,科学社会主义至今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但是从他们各自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表述来看,相同之中又有些不

同点。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首先需要指出,马克思最初在阐述自己的学说时,使用的是“共产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术语。原因在于,19世纪中叶欧洲的所谓社会主义者,是那些信奉各种空想学说的分子和各种各样的社会庸医,他们站在工人运动以外,采用各种补缀办法而不伤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工人阶级中那些要求根本改造社会的工人,则把自己叫做共产主义者,尽管这种共产主义还只是没有加工的、本能的、有些粗陋的。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19 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较少使用“共产主义”而较多地使用“社会主义”的术语。为了区别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可称为原生理论形态。这一理论形态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世界科技革命的新发现,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无产阶级自身的理论需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对这一原生理论形态的诠释、概括。实践形态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9世纪中、下半叶欧洲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从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发展到声势浩大的工人阶级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生动实践。制度形态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劳动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增长,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社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上述理论、实践、制度三种形态之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灵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舞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方向和目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演了人类社会最壮美和最崇高的历史话剧。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把握这个思想体系,就需要把握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命题和原理。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中撷取十条。

(一)“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二)“唯物主义历史

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和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三) “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四)“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五)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免的。”(六)“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七) “必须以无产阶级所拥有的一切手段来为生产资料转归公共占有而斗争。”(八)“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质有充分的自由以实现。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九)“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十)“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在它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综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的有关论著,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归纳如下:(1)根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原理,无产阶级首先在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中解放自己;(2)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3)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4)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成为可能;(5)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构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命题和原理,可以概括为:两大理论基石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和一个科学预测。

“两大理论基石”:第一个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第二个理论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

“两个必然”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

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必然规律,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占有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两个决不会”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阐发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制约性的物质条件。“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在唯物论的基础上有着本质的一致性。

“一个科学预测”:“这样一来,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于是各个不同的阶级也必然消灭。因此,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一方面不容许阶级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这个社会的建立本身为消灭阶级差别提供了手段。”也就是说运用唯物辩证法, 对未来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特征作了科学预测: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消费资料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用产品经济代替商品经济;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基础上国家开始消亡; 社会成员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归宿和落脚点。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生来就是科学的, 而是在批判继承前人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从人本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演变过程才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跨越的。

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恩格斯的名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代表作、奠基作。恩格斯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理论根源及其基本原理的著作。概括起来,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特点:

(一) 科学性。在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具有了真正的科学性。(二) 革命性。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是指导无

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要实现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必须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三) 开放性。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可以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恩格斯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后还科学的预测了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这种预测集中表现在恩格斯所著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在这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发展趋势时,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作出科学预测。这种预测没有实践依据,完全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经过实践检验, 这些预测的基本点是正确的,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在 1885年《反杜林论》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涉及的仅仅是我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论断,说明他所一再阐述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这个核心也可以称之为主题,整个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论证这个“主题”的。

列宁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首先表现为修订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方案, 提出“一国胜利论”。列宁在1915年所写的 《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 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论述到。列宁对此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和构想, 取得初步的可喜成果:新经济政策、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计划。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之上的,而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而是在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了胜利。这样,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与它的实现基础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即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便成了每一位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法回避和绕开的问题。列宁从社会主义实践固有的规律性出发,对社会主义价值与其实现基础之间的关系问题作出了极富创造性的求解 ,大大充实、丰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列宁认为,在一个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 (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 ,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在社会主义价值的理解上 ,列宁认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 恩格斯那里 ,人的全面发展更多地表述为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 ,即“未来人应当怎样存在” ,而列宁把这一价值追求转化为苏维埃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即“现实的人应当做什么”。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正视这种差别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手段、方式和方法 ,开启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即落后国家坚持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的新思路。

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性的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继承并发扬了该理论,并对其中一些观点加以修正,使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加完善,对人类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人类的文明发展都做出了各自卓越的贡献。并且,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和见解,我们的先辈才前赴后继的向前探索,才有现在这样伟大的胜利,我们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 [ C].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

[2] 刘邦凡.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J]. 理论前沿,2007年23期.

[3] 荣仕星.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辩证思维及其现实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3;77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卷 ) [ C].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5] 张奎彦. 从人本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年6月第11卷第3期.

[6] 吕云青, 史玲燕. 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J]. 科技信息,2000;56

[7] 赵 曜. 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贡献[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2005

年第6期

[8]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0年版

[9] 列宁. 列宁选集 (第2卷 ) [ C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6 : 344 .

[10] 列宁. 列宁全集 (第38卷 ) [ C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9 : 22

[11] 方爱东. 科学与价值:列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0年第1期

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之异同点

摘要:本文是首先就当今现状的社会主义国家情况进行说明,接着就科学社会主义中的重要论断、原理和命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后来的继承人列宁的思想分别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它们的异同之处,从而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必然性以及现实性。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辩证思维 无产阶级 理论

本学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让我受益颇丰。通过AA老师的这一学期的讲解,让我对以前很多事情的看法发生了一些改变。虽然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通过对党的理论学习,以及经过多年的思想教育,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自信还是有所了解和认识,及拥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以及AA老师从越南回来给我们的照片以及视频,让我们对越南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越南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越南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与中国存在一些差别。

现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古巴共和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曾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有捷克斯洛伐克(至1989年)、匈牙利(至1989年)、罗马尼亚(至1989年)、保加利亚(至1989年)、波兰(至1989年)、民主德国(至1990年)、阿尔巴尼亚(至1991年)、苏联(至199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至1991年)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至1991年)。虽然大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为什么有的国家会继续实行社会主义,而有的却不能继续下去。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对其研究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认为由于每个国家的实际国情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方式不同,才导致结果的不同。现在虽然也还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的现实情况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还是相异的。对于怎样才是真正社会主义国家,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我们的先辈为此付出了许多,才有现在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虽说实现社会主义是根据各国家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但是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是从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发展而来的。本文将会主要对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相应的述说,以及作者自己一些看法和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一个半世纪来,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武装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得到检验,得到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不断证明了自身的革命性、科学性、真理性。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有低潮。但是,科学社会主义至今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但是从他们各自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表述来看,相同之中又有些不

同点。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首先需要指出,马克思最初在阐述自己的学说时,使用的是“共产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术语。原因在于,19世纪中叶欧洲的所谓社会主义者,是那些信奉各种空想学说的分子和各种各样的社会庸医,他们站在工人运动以外,采用各种补缀办法而不伤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工人阶级中那些要求根本改造社会的工人,则把自己叫做共产主义者,尽管这种共产主义还只是没有加工的、本能的、有些粗陋的。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斗争的需要,19 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较少使用“共产主义”而较多地使用“社会主义”的术语。为了区别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可称为原生理论形态。这一理论形态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世界科技革命的新发现,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无产阶级自身的理论需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对这一原生理论形态的诠释、概括。实践形态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9世纪中、下半叶欧洲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从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发展到声势浩大的工人阶级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生动实践。制度形态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劳动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增长,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社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上述理论、实践、制度三种形态之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灵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舞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方向和目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演了人类社会最壮美和最崇高的历史话剧。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把握这个思想体系,就需要把握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命题和原理。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中撷取十条。

(一)“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二)“唯物主义历史

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和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三) “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四)“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五)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免的。”(六)“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七) “必须以无产阶级所拥有的一切手段来为生产资料转归公共占有而斗争。”(八)“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质有充分的自由以实现。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九)“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十)“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在它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综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的有关论著,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归纳如下:(1)根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原理,无产阶级首先在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中解放自己;(2)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并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3)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4)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成为可能;(5)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构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命题和原理,可以概括为:两大理论基石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和一个科学预测。

“两大理论基石”:第一个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第二个理论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

“两个必然”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

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必然规律,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占有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两个决不会”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阐发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制约性的物质条件。“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在唯物论的基础上有着本质的一致性。

“一个科学预测”:“这样一来,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于是各个不同的阶级也必然消灭。因此,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一方面不容许阶级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这个社会的建立本身为消灭阶级差别提供了手段。”也就是说运用唯物辩证法, 对未来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特征作了科学预测: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消费资料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用产品经济代替商品经济;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基础上国家开始消亡; 社会成员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归宿和落脚点。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生来就是科学的, 而是在批判继承前人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从人本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演变过程才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跨越的。

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恩格斯的名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代表作、奠基作。恩格斯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理论根源及其基本原理的著作。概括起来,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特点:

(一) 科学性。在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具有了真正的科学性。(二) 革命性。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是指导无

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要实现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必须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三) 开放性。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可以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恩格斯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后还科学的预测了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这种预测集中表现在恩格斯所著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在这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发展趋势时,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作出科学预测。这种预测没有实践依据,完全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经过实践检验, 这些预测的基本点是正确的,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在 1885年《反杜林论》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涉及的仅仅是我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论断,说明他所一再阐述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这个核心也可以称之为主题,整个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论证这个“主题”的。

列宁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新首先表现为修订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方案, 提出“一国胜利论”。列宁在1915年所写的 《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 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出发,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论述到。列宁对此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和构想, 取得初步的可喜成果:新经济政策、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计划。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之上的,而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而是在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了胜利。这样,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与它的实现基础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即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便成了每一位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法回避和绕开的问题。列宁从社会主义实践固有的规律性出发,对社会主义价值与其实现基础之间的关系问题作出了极富创造性的求解 ,大大充实、丰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列宁认为,在一个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 (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 ,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在社会主义价值的理解上 ,列宁认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最高价值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 恩格斯那里 ,人的全面发展更多地表述为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 ,即“未来人应当怎样存在” ,而列宁把这一价值追求转化为苏维埃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即“现实的人应当做什么”。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正视这种差别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手段、方式和方法 ,开启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即落后国家坚持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的新思路。

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性的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继承并发扬了该理论,并对其中一些观点加以修正,使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加完善,对人类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人类的文明发展都做出了各自卓越的贡献。并且,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和见解,我们的先辈才前赴后继的向前探索,才有现在这样伟大的胜利,我们实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 [ C].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

[2] 刘邦凡.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J]. 理论前沿,2007年23期.

[3] 荣仕星.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辩证思维及其现实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3;77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卷 ) [ C].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5] 张奎彦. 从人本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年6月第11卷第3期.

[6] 吕云青, 史玲燕. 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J]. 科技信息,2000;56

[7] 赵 曜. 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贡献[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2005

年第6期

[8]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M]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0年版

[9] 列宁. 列宁选集 (第2卷 ) [ C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6 : 344 .

[10] 列宁. 列宁全集 (第38卷 ) [ C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9 : 22

[11] 方爱东. 科学与价值:列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0年第1期


相关内容

  • 论文的特性
  • 论文是研究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之后,为表述科学研究成果而撰写的理论性文体,又称科学论文,简称论文。科学研究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的空前发展,新的见解、新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旧的观点不断得以更新,论文就是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新发明的研究结 ...

  • 毕业论文的性质和写作意义
  •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    ...

  • 管理研究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 武 汉 工 程 大 学 (硕.博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名称 管理研究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作用研究 学 科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管理研究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论文写作,包括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职称论文.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管理学中"方法论 ...

  • 凝聚态物理(070205)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凝聚态物理(070205)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具体要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掌握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实验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当 ...

  • 2012年[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考试整理篇
  • 2012年<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考试整理篇 2012-2-18 8:49:00 2012<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考试(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科研的( )阶段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阶段? 确立科研课题 获取科技事实 提出假说设计 ...

  • 吉林大学选聘博士生导师原则要求及基本条件
  • 吉林大学选聘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学术业绩原则要求及基本条件 校学位字[2014]6号 一.对学术业绩的原则要求 申请担任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人员,其学术业绩必须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一)承担正式立项的高层次科研项目,并具有培养研究生所需要的充足的科研经费: (二)在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

  • 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撰写科技论文和投稿发表
  • 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撰写科技论文和投稿发表 李豪 (重庆文理学院09级生物科学1班 [1**********]2) 摘要: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文章.本文针对科技论文的 ...

  • 毕业论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 毕业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将作详细论述,这里先说说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些原则要求。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 ...

  •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 毕业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将作详细论述,这里先说说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些原则要求。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 ...

  • 挑战杯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 3第三章 "写作指南挑战杯"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分布共分为六个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参赛作品,其中属于自然科学类的有机械与控制组,根据学科专业.信息技术组.数理组.生命科学组.能源化工组,以上各组的作品展现形式多为学术论文.怎样才能把参赛作品 ...